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旅游业发展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体制创新、理念更新的关键时期。为了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我省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我省“缤纷四季,精彩吉林”整体形象,建设“生态吉林”,带动现代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意见》,以及《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吉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吉林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与规划评估

(一)旅游资源特点与优势

“十一五”期间,我省完成了全省旅游资源普查,《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总报告》总结了我省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优势。

1、旅游资源特点

(1)自然景观类型多、品位高,人文景观文化内涵深厚

长白山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宛如一部解秘大自然的百科全书。“中国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中国吉林雾淞冰雪节”、“长白山国际旅游节”等已驰名海内外。向海等自然保护区湿地、草原等景观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历史上吉林省是高句丽人、契丹人、女真人等繁衍生息的地方,曾建立了夫余国、高句丽国、渤海国、辽王朝、金王朝等,并与中原汉族地区有过密切文化往来和冲突,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国土沦丧历史和遗迹,会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工业与观光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2)吉林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以及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可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域:东部森林与民俗文化、边境旅游区,中部城市生态与冰雪旅游区,西部草原湿地生态旅游区。

在旅游资源的空间组合上形成了五大旅游地系统:长吉城市人文与冰雪旅游地系统,长白山旅游地系统,通集白人文与森林生态旅游地系统,延边民俗文化

与边境旅游地系统,西部草原与湿地旅游地系统。

2、旅游资源优势

旅游气候在5-9月的体感舒适度与海滨城市大连近似,优于大连以南沿海城市及华北、华中、华南内陆一般地区。

开展冰雪旅游条件得天独厚。在冰雪旅游季节的体感舒适度优于黑龙江和内蒙古。从滑雪旅游的适宜性指标考虑,条件优于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雾凇是吉林省特有的冰雪资源。

与国内同类旅游资源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资源为长白山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冰雪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边境旅游资源。

(二) 吉林省旅游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产业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蓬勃兴起,迅猛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1、完成“十一五”旅游发展计划

“十一五”期间,至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预估为80.98万人次,年均增长20%左右;旅游外汇收入3.04亿美元,年均增长25%左右;接待国内旅游者6465.31万人次,年均增长20%左右,国内旅游收入705.13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5%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725.86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至2009年底,全省旅游总人数达550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0.6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0.67%和28.81%,分别完成“十一五”计划发展目标的124.66%和118.33%;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8.06%,比“十五”末期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翻一番的目标,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68.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4%;旅游外汇收入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8%;接待国内旅游者5433.03万人次,增长20.82%;国内旅游收入564.1亿元人民币,增长29.35%,居民出游率达到201%。同时,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交通、商贸、饭店、餐饮、文化、体育、信息、物流、休闲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农业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房地产发展和新型社区建设,促进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2、发展生态旅游破解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难题

长白山观光与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向海等湿地生态旅游,通化集安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延边、白山等边境、跨境旅游等,为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区提供新的产业选择与增长点。

3、旅游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备件明显改善,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航空:至2009年底,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已开通境内外航线89条,启动了与台湾省的直航班机。延吉机场、长白山机场增开了至北京、上海、沈阳、广州等旅游热点城市航班。

铁路:增开了与省外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列车。

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0公里,省会长春至各地市州和所有出省主通道逐步实现了高速化,连接公路干线与各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景区公路基本建成,极大改善了吉林旅游可进入的条件。

旅游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新增旅游星级饭店35家,比“十五”期末增加了17.6%;新增旅行社215家,比“十五”期末增加68.2%;上档次的旅游餐馆、购物及娱乐场所不断涌现。

4、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

(1)省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大量进入旅游领域。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投资额达230亿元。大投资带来大变化,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

(2)长白山已成为特色鲜明、游客云集的旅游热点;松花湖、查干湖、向海等重点旅游景区接待务件明显改善;长春、吉林、延吉等城市面貌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旅游景点不断涌现,旅游功能明显增强。同时,国家先后安排我省旅游大量专项资金,促进和加快了我省一批重要景区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

(3)优秀旅游城市与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得到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优秀旅游城市7个(长春、吉林、蛟河、桦甸、集安、敦化、延吉),比“十一五”期末多3个(长春、吉林、集安、蛟河)。2009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共29家,比“十一五”期末多11家,其中工业示范点13家,农业6家,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年多5家和3家。工业旅游示范点8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

(4)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了特色旅游乡镇的评选与建设。2009年有5个乡镇被国家旅游局和建设部联合评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乡镇。

表1 “十一五”期末与2006-2009年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