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教案
2024年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小桔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二、教学内容1.教学主题: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写作训练。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想。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2.写作指导(1)教师展示一篇关于“我的梦想”的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优点,如: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等。
a.描述梦想的具体内容b.为什么要实现这个梦想c.实现梦想的困难和挑战d.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梦想3.小组讨论a.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想b.如何表达实现梦想的决心和信心c.如何刻画梦想实现的场景4.写作实践(1)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如:名人成功案例、经典诗句等,供学生参考。
(2)学生根据讨论内容和素材,独立完成一篇关于“我的梦想”的作文。
5.成果展示(1)学生将作文交给教师,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2)教师选取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作者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次写作训练的要求,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学生尝试以其他主题进行写作训练,如:“我的家乡”、“我的朋友”等。
五、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如:文章结构的完整性、语言表达的生动性等。
2.评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作文等。
3.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遵守纪律、积极发言等。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梦想。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教案及资料
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教案及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小橘灯》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词学习,语法讲解,情感体验以及写作技巧探讨。
涉及教材的第三章“人间真情”第五节“小橘灯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作者所传递的真挚情感。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词、短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课文深层情感的理解,写作技巧的掌握。
重点:生词、短语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橘灯道具,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小橘灯道具,引发学生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小橘灯的故事吗?”2. 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作者情感。
3. 生词学习(10分钟):讲解本课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写作技巧探讨(2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写作技巧,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橘灯》2. 生词、短语列表3. 课文结构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橘灯》为素材,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运用所学写作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关于亲情的作品,举办亲情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体验的培养。
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
3. 写作技巧的探讨与实践。
4.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与答案要求。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中情感体验的培养情感体验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教案及资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教案及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小橘灯》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文章理解、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探讨,理解作者通过小橘灯传递的关爱与温暖。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学习小组讨论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橘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小橘灯的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检查并讲解疑难字词。
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结构,讲解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橘灯》2. 生字词:温暖、照亮、橘子、关爱等。
3. 文章结构:起承转合4. 主题:关爱他人,传递温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橘灯的理解,以及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2. 答案:学生根据个人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关爱他人的故事,与同学分享,将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探讨,理解作者通过小橘灯传递的关爱与温暖。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文章结构的分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优质教案及资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优质教案及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小橘灯》。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作者写作背景介绍、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探讨,作者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橘灯》。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生字词的学习。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探讨课文主题。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写作技巧的讲解。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橘灯》2. 生字词及解释3. 课文结构图4.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2. 答案:要求作文内容真实、感人,表达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关爱他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小橘灯》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橘灯》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橘灯》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小橘灯》是一部深受孩子们欢迎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民族精神。
针对该书的教学,本篇教案教学设计主要涵盖教材版本、教学目标、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教学流程、课堂活动、课堂作业、教学反思等方面。
一、教材版本本次教学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为新版,难度适中,版式清晰明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橘灯》的作者和故事背景,了解该书的文化背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能够理解和阅读《小橘灯》中的文字和情节,掌握故事情节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人物角色,并能够说出故事线索和主题思想。
3.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们的感情意识、观察力、想象力,引导学生们去思考人生的真谛以及燃烧自己的生命。
三、思维导图在教学前期,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包括以下内容:《小橘灯》的作者、故事背景、人物角色、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
四、板书设计在本次课程中,板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我将主要板书设计分为两个部分:1.教学目标和思维导图;2.故事主要情节和人物角色。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巧妙切入主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入课堂后,可以向学生们发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小橘灯》这个故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可以介绍故事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阅读环节:重点讲解表达和阅读技巧在本次阅读环节中,教师可以借助阅读软件或手指辅助,指导学生慢慢品味文学作品的内涵,加深学生对情节、角色的理解,并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讲解环节:重点讲解故事主题及人生哲理在本次环节中,教师将重点讲解故事主题和人生哲理。
例如,《小橘灯》讲述了一个少年热血勇敢追求梦想的故事,表达了“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要志存高远,勇攀高峰,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别人的人生之路。
小桔灯语文教案
小桔灯语文教案第一篇:小桔灯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小桔灯”对烘托小姑娘的精神作用。
2.认识小姑娘生活在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学习她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3.揣摩修饰词语对增强语言表达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1.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2.恰当的使用修饰词语。
3.复述。
教学方法:第一课时精讲全文,分析人物形象,提示中心,使学生有个整体认识,第二课时以练为主,讨论写作特点,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都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社会生活是个更广阔的领域,这个单元的五篇课文描绘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小桔灯》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重庆,读了这个故事,你会喜爱和敬佩那个镇定、勇敢、乐观的小姑娘。
默读课文,正音解词:仄(zè)挪(nuó)掀(xiān)唇(chún)聊(liáo)髻(jì)揉(róu)捏(niē)叩(ku)愣(lèng)瓤(ráng)瓣(bàn)盏(zhǎn)①仄仄:形容狭窄。
②无聊:此处是由于清闲而烦闷之意。
③越发:更加。
④朦胧:月光不明,这里指小桔灯不亮。
⑤光景:表示对数量(时间)的估计。
⑥灵巧:灵活而巧妙。
⑦镇定: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⑧乐观: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
(跟“悲观”相对)⑨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再读课文理出文章结构层次(一)1—4段,点明时间,写初遇小姑娘。
(二)5—10段,写探望小姑娘母女的经过,侧重表现小姑娘的乐观精神。
(三)11—13段,小姑娘的乐观和信心,十二年后得以证实。
预习提示,作者介绍。
分析课文:第一部分这一句独立成段(倒叙)提问:“这”指代什么?这句话有何作用?(有关小桔灯的事,点明故事的时间)1.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故事发生的时期“黎明前的黑暗”时期)(交待了具体时间、地点,朋友住处的环境、格局布置等)2.找出描写朋友住处环境格局布置的句子,说说其描写方法和作用。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小橘灯》的诗句;(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式,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2. 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2.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3. 诗歌创作的指导。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小橘灯》诗文;2. 参考资料:关于《小橘灯》的背景资料、赏析文章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理解诗歌:(1)分析诗歌的字词含义,解释生僻字词;(2)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3)对比其他诗人的作品,分析《小橘灯》的艺术特色。
4. 欣赏诗歌:(1)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让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5. 创作练习:(1)引导学生模仿《小橘灯》的创作手法,进行诗歌创作;(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的美好;(3)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课堂:(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小橘灯》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小桔灯语文教案范文
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了解拼音的组成和发音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拼音的能力。
(3) 通过拼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1) 汉语拼音的组成:声母、韵母、声调(2) 拼音发音方法及练习(3) 音节的拼读及书写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汉语拼音的组成,拼音发音方法,音节的拼读及书写。
(2) 难点:拼音的发音准确性,音节的正确拼读与书写。
1.4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拼音的组成和发音方法。
(2)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5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拼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汉语拼音的组成:声母、韵母、声调。
(3) 演示拼音发音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发音练习。
(4) 讲解音节的拼读及书写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5) 设计拼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2.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3) 通过汉字教学,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2 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等(2) 笔顺规则及练习(3) 常用汉字的书写及练习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常用汉字的书写。
(2) 难点: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常用汉字的正确书写。
2.4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2) 采用练习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 采用文化导入法,让学生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
2.5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汉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2) 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演示笔画的书写方法。
(3) 讲解笔顺规则,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小桔灯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体会作者对小姑娘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小姑娘的形象,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体会文章的主题。
引导学生将文中所传达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讲授法讲解生字词、重点词句和文章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小桔灯的图片或实物,问学生:“看到这个小桔灯,你们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出课题《小桔灯》。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重点讲解易错字词。
3、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文章主要写了谁?围绕这个人写了哪些事情?小姑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生共同总结,明确小姑娘的形象特点:镇定、勇敢、乐观。
4、研读重点词句找出文中描写小姑娘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细细品味,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例如:“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2024年语文教案小橘灯
2024年语文教案小橘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八册教材,具体章节为《小橘灯》。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课文主题探讨、修辞手法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主题的理解与分析,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橘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好奇心。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讲解其含义。
3. 课文阅读: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主题。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小橘灯、寓意、修辞手法等。
2. 课文主题:亲情、友情、善良。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橘灯”为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小橘灯如同夜空中的明星,照亮了我回家的路。
它默默无闻,却带给我无尽的温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课文主题的引导与讨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寓意,并尝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课文主题: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所体现的亲情、友情和善良等主题,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培养其人文素养。
语文教案小橘灯教学教案
小橘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小橘灯》,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小橘灯》,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3. 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
2. 怎样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感恩和珍惜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橘灯》的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巩固。
3. 朗读课文: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体会文章的情感。
4.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感恩和珍惜生活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以及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学会了感恩和珍惜生活。
也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对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进行检测,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对感恩和珍惜生活的理解和实践。
八、拓展活动:组织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感恩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教案及资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教案及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具体章节为《小橘灯》。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生词和短语,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小橘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小橘灯代表了什么?”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生词和短语: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a. 第一段:描绘小橘灯的美丽,引发读者的兴趣。
b. 第二段:描述作者在小橘灯陪伴下的成长经历。
c. 第三段:表达作者对小橘灯的感激和怀念。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小橘灯》2. 主要内容:生词和短语课文结构分析写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小橘灯》为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写作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优秀作品,提高阅读水平,积累写作素材。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走进大自然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熟练朗读课文。
《小橘灯》教案设计
《小橘灯》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小橘灯》的基本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与生动。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欣赏。
2.教学难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小橘灯?它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记忆。
3.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组内交流。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举例说明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语言的美。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问题,如:“小橘灯的意义是什么?”“作者想通过小橘灯传达什么信息?”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教师点评表演,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课文情感。
7.拓展延伸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一篇关于小橘灯的童话故事。
教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给予表扬。
8.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9.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家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2.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小桔灯(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小桔灯》这篇文章,了解作者冰心以及作品的背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小桔灯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情感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小桔灯勇敢、乐观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小桔灯》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冰心的创作背景。
2. 分析小桔灯的象征意义,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正能量。
三、教学难点:1. 深入剖析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小桔灯所代表的勇敢、乐观精神。
2. 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小桔灯的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小桔灯》这篇文章。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小桔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小桔灯的象征意义。
3.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体会小桔灯所代表的勇敢、乐观精神。
4. 情感共鸣:通过讲解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5.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小桔灯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小桔灯》的内容、作者冰心的创作背景以及文章主题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小桔灯》文本,作者冰心的相关资料。
小桔灯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案名称:小桔灯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拼音教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2. 培养学生正确拼读词语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拼音进行简单的交流。
三、教学内容:1. 汉语拼音的组成:声母、韵母、声调。
2. 拼音的书写规则。
3. 拼音的正确发音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小桔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母、韵母、声调。
3. 示范:教师示范拼音的正确书写和发音方法。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拼音,纠正发音错误。
5. 互动:学生之间进行拼音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拼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拼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发音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的拼音运用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拼音卡片:用于学生练习发音和书写。
2. 拼音故事书:辅助学生理解拼音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3.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标准普通话发音,让学生跟读练习。
七、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发音特点进行个别指导。
2. 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拼音。
3. 定期进行复习,巩固拼音知识。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课后作业:1. 完成拼音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家长协助检查学生拼音作业,纠正发音错误。
十、教学拓展:1. 开展拼音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2. 组织拼音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拼音表达能力。
3. 结合汉字教学,让学生了解拼音在汉字学习中的应用。
六、教案名称:小桔灯语文教案范文第二章——汉字教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
2. 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汉字学习了解中国文化。
教学内容:1. 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折等。
2. 笔顺规则:按照正确的顺序书写汉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教案及资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橘灯》优秀教案及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橘灯》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并体会小橘灯所象征的亲情和友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小橘灯的象征意义,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分析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课文阅读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小橘灯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小橘灯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新词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课文内容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小橘灯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身边的亲情和友爱故事,分享感悟。
6.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7.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改错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橘灯》2. 生字、新词:以卡片形式贴在黑板上,标注拼音和解释。
3. 课文结构:用思维导图呈现,标注小橘灯的象征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小橘灯》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2. 答案:要求作文内容真实,表达对亲情和友爱的感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与亲情、友情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
2024年初中语文教案《小橘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橘灯》一文。
该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为给母亲治病,制作小橘灯并售卖的故事。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探讨故事主题,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2. 掌握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小橘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b) 讲解生词、短语,解释句意。
c) 体会作者情感,分析作者描写人物、景物的方法。
4. 例题讲解:a) 请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小女孩制作小橘灯的句子,分析其描写方法。
b) 请学生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小女孩的内心情感。
a) 概括文章段落大意。
b) 仿写一个人物或景物描写。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主题,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引子、发展、高潮、结局。
2.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
3. 景物描写方法:视觉、嗅觉、触觉、听觉。
4. 主题:爱心、责任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b) 以“我的爱心行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a) 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b) 作文: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一次爱心行动,展现责任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小橘灯》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案设计教学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小橘灯》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作者冰心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内容:课文《小橘灯》的阅读与分析。
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作品主题。
4.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5.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6.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个有关《小橘灯》的谜语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小橘灯》,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作品主题。
3. 问题驱动: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课文中的小橘灯象征着什么?”、“作者为何以小橘灯作为线索展开故事?”等。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案例分析: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寓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总结提升: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总结和点评,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相关的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计划第1周:学习课文《小橘灯》,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作品主题。
第2周: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第3周: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第4周: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第5周: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感人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小橘灯(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小橘灯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知识;2. 能够独立完成小橘灯的制作过程;3. 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出漂亮独特的小橘灯;4. 认识传统文化,增加对传统文艺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小橘灯的制作原理和基本知识;2. 制作小橘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 设计小橘灯的形状和样式;4. 增加对传统节日文化及手工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 简要讲解和理论指导相结合,通过图片、视频及课件等多种手段呈现知识;2. 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制作小橘灯并展示效果;3.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鼓励他们设计出自己的小橘灯样式。
四、教学流程1.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结束基础课程后,学生们半睡半醒的坐在座位上,这时候老师顺手拿起了一个小橘灯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学生们都围上来一看,原来是新课程的主角——小橘灯。
老师问学生们是否听说过小橘灯,谁会制作小橘灯等提问,引导学生们进入新课程。
2. 知识讲解环节(15分钟)老师通过图文并茂地展示小橘灯的制作步骤、材料等基本知识,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并且积极举手参与互动。
3. 制作指导环节(60分钟)在制作环节中,老师先指导学生们熟悉小橘灯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并且分组进行的小橘灯的制作。
学生们有团队合作的机会,互相指导、探讨,增进彼此的友谊。
4. 分享交流环节(20分钟)在制作结束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对制作完的小橘灯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每位同学有机会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独特的创意和经验。
学生们在分享中互相学习和碰撞出了更多的创意。
5. 总结评价环节(10分钟)最后老师通过问答方式进行总结,并要求同学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位同学都能学会制作小橘灯,并在制作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体会这样的一节课既传承了传统节日文化,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带给同学们乐趣、收获和成就感。
《小橘灯》优质教案设计教学优质教案
《小橘灯》优质教案设计教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八册《小橘灯》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学习并掌握一定数量的生字词;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氛围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传统节日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并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原文、生字词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元宵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引入课题《小橘灯》。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生字词学习:学生通过卡片认读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7.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过元宵节的经历,体会作者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小橘灯》2. 课文结构:总分总3. 生字词:灯、橘、闹、猜等4. 情感体验:热爱家乡、传承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元宵节的热闹场景。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答案:(1)课后自主复习,加强记忆。
(3)开放性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了解其他传统节日,进行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橘灯》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桔灯》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解“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学习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品格;
2 .学会恰当地使用修饰词语;
3 .进行复述训练。
[教学过程]
根据“我”与小姑娘交往的经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初遇小姑娘、探望小姑娘和离开小姑娘。
一、讲读“初遇’部分,着重理解修饰语的作用。
《小桔灯》写于1957年,它回忆了十几年前的往事,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重庆。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一个特殊的地点,想一想,特殊性表现在哪里(1945年,正是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的时候,重庆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国民党特务正疯狂地屠杀革命党人、革命群众,文章巧妙地暗示了这一背景。
)
在一个乡公所的楼上,“我”与小姑娘相遇了,文章先描写了小姑娘的外貌。
哪些词语体现出小姑娘的外貌特点这些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分别用“瘦瘦”、“苍白”、“发紫”、“短”、“破旧”等词语修饰小姑娘的脸、嘴唇、头发及衣裤,这些描写暗示了小姑娘饥寒交迫的生活处境。
)
看着小姑娘打电话的一系列举动,“我”对小姑娘产生了一种同情心理,并买了几个大红桔子去探望小姑娘及她生病的母亲。
〔提示:讲“初遇”一段,教师可着重抓住小姑娘的外貌描写的文字,体会修饰语的作用。
〕
二、学习“探望”部分,理解“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我轻轻地扣着板门……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教师提问: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一写小姑娘接待“我”,二写她为“我”送行。
)
进到小姑娘的家,作者先写了她家的陈设。
注意:作者反复使用了一个“小”字,如“小炭炉”、“小沙锅”、“小凳子”、“小矮桌”,这个“小”字说明什么(
说明小姑娘的家十分简陋,一贫如洗。
)
家境如此清贫,而妈妈的病又是这样严重(“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小姑娘的表现如何?请找出关键语句分析。
a.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安慰”一词体现出小姑娘在困难面前很镇定。
b.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笑”这个词体现出小姑娘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
“年夜饭”让人想起这是除夕之夜,正是小孩儿放鞭炮、吃团圆饭的时候。
小姑娘却在又小又黑的房子里陪伴着病危的母亲,没有欢笑,没有温暖,而她却“笑”对困难,这不得不让人对她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指名,朗读课文:炉火的微火渐渐地暗了下去……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教师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送行”部分。
①从人物言行看人物性格。
“小姑娘”为“我”送行时,哪些动作和语言最能体现她的性格特点(
文章运用“拿”、“穿”、“挑”、“点”、“递”等动词生动地描述了“小姑娘”制灯的经过,她的这些动作,体现她处事镇定的性格。
“小姑娘”与“我”话别时所说的话也很能反映她乐观的性格。
如“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一句,说明“小姑娘”坚信妈妈的病会好起来;“我们大家也都好了”则说明“小姑娘”对未来生活怀着美好的憧憬。
)
②理解“写灯”与“写人”的关系。
在“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一句中,作者先讲小桔灯的光是“朦胧”的,后面又说“眼前有无限光明”,这样前后矛盾吗(
“朦胧”是对“小桔灯”灯光的实写,而“光明”是指“我”受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精神的鼓舞,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
小桔灯在“黑暗”的山路上闪着“朦胧”的光,同样,“小姑娘”的形象在“革命胜利的前夜”闪着“桔红”的光。
作者以“灯”写“人”,“灯”与“人”交相辉映。
)
③比较人物形象,加深认识。
“小姑娘”与《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郎士年龄相近,他们的性格有哪些不同原因是什么(“小姑娘”生活在中国40年代的山城重庆,父亲王春林是个地下党员。
“小姑娘”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因此,她“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与特殊时代和特殊家庭分不开。
小弗郎士由一个顽皮厌学的孩子变为一个懂事、好学、爱国的孩子,也与“最后一课”的情景分不开,与阿尔萨斯人即将成为“亡国奴”的大背景分不开。
可
见,刻画人物性格时,作者必须注重对人物的生活环境的描述,离开了成长的环境,人物形象就会失去真实感,就会显得很单薄。
)
〔提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提得起”和“撒得开”。
所谓“提得起”,是指教师善于抓住重点、难点,以精要的问题提挈课堂教学。
上述环节中,教师先让学生分析人物言行,理解人物性格,然后扣住“朦胧”与“光明”两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小桔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所起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思路明确而集中。
所谓“撒得开”,是指教师能够想方设法拓宽学生的思维活动面,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上述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将“小姑娘”和小弗郎士两个形象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辨析,使他们懂得人物性格形成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深度。
〕
三、略讲第三部分(“离开小姑娘”),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三个问题:
1.王春林是“小姑娘”的爸爸,他给那些“被当作共产党抓走”的学生送信,以后也“失踪”了,这些内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它
暗示了什么(这些内容是以侧面描写的形式表现的,它暗示当时的重庆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党正疯狂地镇压共产党人和进步群众。
侧面描写的作用在于突出“小姑娘”成长的家庭环境,同时以当时的恐怖气氛反衬出“小姑娘”的镇定、勇敢和乐观。
)
2.文章结尾写道:“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
‘好’了!”这个句子中,“好”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前一个“好”的含义是病好了,后一“好”的含义是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
3.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对“小姑娘”怎样的感情(
深切的思念之情。
)
〔说明:第三部分以侧面描写的形式暗示了“小姑娘”父亲王春林的身份,这使读者找到了“小姑娘”性格形成的原因。
结尾一句则“说明这个小姑娘乐观和信心,在12年之后,早已得到了证实。
”(作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