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在院前急救中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你了解院前急救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以及防范吗?
你了解院前急救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以及防范吗?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急诊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院前工作的水平和院前急救急诊的救治成功率是密切相关的,抢救患者的首要环节就是院前急救急诊,然而急救急诊护理的对象很多时候都是有比较快的病情变化和多病种以及较差的医治环境和多学科等的特点。
对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依据有关资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的做出医治决策,其中存在哪些风险因素你了解吗?面对这些风险因素要采取怎样的有效防范呢?一、院前急救急诊存在的风险因素接警的时候存在相应的风险:在急救急诊的电话响起时,因为有时医护工作人员不在电话旁而没有及时的接听,或者是当值班的医护工作人员在接电话时没听清楚或态度比较差等都会存在相应的风险,比如:“对患者的详细地址及病情等情况了解的不清楚,不能及时、准确的评估现场及病情等”。
在急救急诊的现场医治中存在风险:忽视了医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在交接班时未认真的检查物品和药品等,包括急救车上面的物品和药品配备的不够,仪器储备的电源不够等。
在医护工作人员当中是有一部分人员并不具备熟练的急救急诊的护理技术,使得在医治抢救过程中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医护工作人员过度的紧张也会使本来就有很大难度的现场静脉穿刺急救不能成功,因此也会使得家属不满的情绪产生。
在急救急诊的护理中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未能及时的告知患者及家属在运转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当患者的症状发生恶化后,家属就会很难接受,因此就会出现医患纷争。
在转运的过程当中存在相应的风险:在转运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就会遇到紧急的刹车、颠簸的道路和未能固定好患者,从而导致患者伤情恶化或者意外受伤,因此在转运的过程当中本身就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在给患者输液、输氧的过程中导致输液管或输液针头滑脱,氧气管道脱落等都会导致病情发生变化,从而又进一步增加了其风险性。
有些病人家属误认为将患者越快送到医院越好,从而忽视了在现场的急救,在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缓解的情况下盲目的转运走患者,结果导致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1 职业危害因素1.1 化学因素护士需要在较为封闭的环境内工作,空气缺乏流动性,加之护士需要经常接触紫外线、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制剂,且化学制剂的挥发性较强,进而会对人的神经系统、呼吸道、黏膜和皮肤等造成一定的损害,轻者会导致变态反应、哮喘、鼻炎或皮炎等,重者甚至会导致癌症、中毒或胎儿流产。
1.2 物理因素随着X线技术的不断推广,急诊科护士受到的X线照射损伤也逐渐加大,多次少量接触X线,会对人身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包括造血功能紊乱、月经失调和神经功能障碍等。
抢救室内的物理危害因素较多,主要涉及家属吵闹、患者呻吟、120救护车铃声、各种治疗车的移动、电动吸引器、洗胃机、呼吸机、床边X线机等的噪声。
1.3 生物因素急诊科护士常会遇到上消道大出血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等疾病的急诊患者,因此,通常需要接触多种微生物、体液、分泌物及血液呕吐物等物质,一旦护士自身防护意识较差,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则极易导致生物损伤。
1.4 心理因素急诊科护士接诊的通常是危重患者,因而常会受到死亡、意外伤害等各项危险的刺激,因而心理负担较大,工作强度较大,各种不良情绪常会对其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使其长时间处于紧张和忧伤的情绪之中,进而发生生物钟紊乱、心理压力增加等现象。
2 防护对策2.1 化学损伤防护规范管理和使用消毒剂,防止过量使用消毒剂,以及消毒剂泄露等问题给急诊科护士造成健康损害。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做好防护措施。
2.2 物理损伤防护在进行急救操作时,要尽可能远离X线照射。
使用紫外线照射时,护士要离开,在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检查时,不应直接接触紫外线光源,并做好眼部防护措施。
消毒后立即开窗换气,减轻或避免噪音污染,尽可能使用功能好、噪音小的设备仪器,控制好监护仪音量,将润滑油涂抹在轮椅、转运床、推车等活动设备上,降低摩擦音量。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作为医院中一个紧急救治患者的重要部门,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医护人员常常
面临很高的危险。
本文就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以及防护对策进行探讨。
一、职业危险因素
1、感染危险
急诊科护士负责接受各种疑似传染病患者,如新型冠状病毒、SARS、艾滋病等,以至
于不知道病种的患者。
患者带菌飞沫与血液等分泌物的直接接触,会造成护士被感染的危险。
2、暴力威胁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常常容易被患者及家属大声地威胁,甚至出现肢体冲突的情况,导致护士的安全受到威胁。
3、精神压力
急诊科患者来来去去,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多个紧急情况。
由于心境紧张,急于
求成,容易导致护士出现综合征症状,如护理疲劳、耻辱感、害怕追究、压力和出勤短期化。
二、预防措施
1、合理防护措施
对于不明确的病种,护士应该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N95口罩、护目镜、手套、防护
服等。
2、严格个人卫生
急诊科护士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换洗工作服。
3、有效交流
护士应该和患者及家属建立有效的交流,消除误解和恐慌。
同时,护士也应该在工作
中与同事之间建立团队精神,减轻工作压力。
4、科学用药
在急诊科工作中,护士应该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规范。
必须确保药物的正确剂量和使用
方法,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总结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是一份很危险的职业。
护士要时时记住防护措施,保障自身健康安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更加重视卫生防护措施,保证护士可以更加安全地运作。
浅谈院前急救护理细节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浅谈院前急救护理细节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院前急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分析了不合理用药、医护人员技能不足、患者家属参与、信息沟通不畅等细节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
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强医护人员技能培训、加强患者和家属教育以及提高信息沟通效率等防范措施。
强调了院前急救护理细节的重要性,呼吁提高医护人员技能水平,并建议加强患者教育和家属管理,以确保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患者健康安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及探讨,可以为提升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因素、细节、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信息沟通、不合理用药、技能水平、患者教育、家属管理、防范措施。
1. 引言1.1 概述院前急救护理的重要性院前急救是指在患者抵达医疗机构之前对患者进行的急救处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院前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而院前急救护理细节则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往往是这些细节决定了救治的成败。
在急救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救助效果,而且有些细节可能隐藏着潜在的风险因素,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院前急救护理细节中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包括不合理用药、医护人员技能不足、患者家属参与等。
如果这些风险因素不加以注意和预防,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院前急救护理细节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全力确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1.2 阐述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院前急救护理中细节潜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护理在救治病人和挽救生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院前急救护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细节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高院前急救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
针对心理社会因素危害的防范措施
工作压力过大
急诊科护士需要面对各种紧急情况,如病人突然发病、抢救失败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为防范工作压力过大,医院应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如增加人员配备、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等。同时护士也 应学会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如休息时进行放松训练、与同事交流心得等。
针对化学因素危害的防范措施
消毒剂危害
急诊科护士需要使用各种消毒剂进行环境消毒和器械消毒, 而这些消毒剂可能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刺激。为防范消毒 剂危害,护士在使用消毒剂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同时保持室内通风。
药物危害
急诊科护士需要接触各种药物,如抗生素、镇静剂等,这些 药物可能会对护士的身体造成损害。为防范药物危害,护士 在接触药物时应严格遵守配药规范,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
制定暴力事件应对预案,提供安全出口和报 警系统,确保护士的安全。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
01
02
03
04
1. 深入研究急诊科护士的职 业危害及其影响机制,以便更
准确地评估和预防。
2. 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 设备改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
率和安全性。
3. 研究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心 理干预方法,帮助护士应对工
。
使用指导
02
提供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步骤,确保护士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减
少职业危害。
检查与维护
03
定期对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维护计划
健康检查
定期为急诊科护士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危害对身 体健康的影响。
健康档案
建立急诊科护士健康档案,记录身体状况、职业危害等信息。
院前急救常见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院前急救常见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院前急救风险分析一、急救现场不安全因素1、医生、护士专业技术不过硬,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未能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及准确的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
2、急救人员法律及维权意识淡薄,忽略了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未及时向家属或陪同人员交待病情及搬运转送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
3、院前急救服务对象大多是急、危、重病员,病人家属心情多较急躁。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缺乏耐心,语言不文明、行动不迅速、表情不严肃等。
4、急救意识淡薄,急救反应时间延长,接到信息时未及时出诊,驾驶员对道路不熟悉,救护车出现故障,造成到达现场时间延误,影响伤员救治。
5、与患者沟通不良:未详细询间患者的地址、接车地点、病情、受伤人数等,延误病人救治。
6、物品不完善:抢救器材及药品准备不足,物品放置不规范,从而影响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转运途中不安全因素1、基本装置未固定:对担架未做妥善固定,在转送过程中患者滑脱造成继发伤加重病情;输液瓶悬挂后固定不牢摔下砸伤病人等。
2、途中监护不严,责任心不强,医护人员坐驾驶室或打盹,随意谈论与救治患者无关的话题,接打与工作无关的电话对病人观察不到位,处理不及时,造成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3、急救设备或仪器性能不稳定:如吸痰器突发无负压,血压计血糖仪测量数值不准确,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病情评估。
三、到达医院时不安全因素1、没有把患者病情以及处置与当班医生妥善交接,将患者放下就离开,使患者置于于“两不管”的处境中2、在转送的医院发表有关其医院的负面言论。
四、医疗文书书写1、病历书写不及时。
2、医療文书书写质量差,记录不详细,时间有涂改,未使用医学术语.应对措施1、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树立“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的急救意识,救护车设备随时处于功能状态,车辆、药品、设备要班班专人交接,出发时与患者做好沟通,确认接车地点。
2、选派热爱急救工作,有高度责任心与爱心;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有综合处理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医务工作者。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广西龙泉山医院急诊科(柳州545005)路江玲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急救的需求也日趋增加。
急诊科护士承担着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抢救、留观、输液、注射)和重症监护等工作。
各种危重病人多,抢救必须争分夺秒;门急诊输液病人多,工作十分繁重。
护士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集中;长时间站立、快步行走;搬运重物及病人;进食、睡眼时间不规律;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以及频繁地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险因素中,为职业性损伤的高危人群。
为保证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安全,通过工作实践的总结,笔者提出以下防护措施,供同行在工作中借鉴。
1急诊科的职业危险因素1.1物理因素1.1.1针刺伤和掰安瓿扎破手:这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事故。
据有关报道,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80%。
被污染的针头刺伤感染H I V的几率为0.3%,而0.004m l 的血液即可感染H B V、H C V,感染几率为1.8%[1]。
另外还可传播梅毒、疟疾等20余种血源性疾病。
1.1.2负重伤:因搬运重物、病人等引起关节伤、腰背扭伤的较多;因长时间站立引起下肢静脉曲张。
1.1.3电离辐射伤:目前对放射专业人员的防护较重视,但对护送病人做检查的护士未作防护。
有调查证明:由于插漂浮导管或临时起搏器及核素检查,使冠心病监护室的护士常暴露于小剂量放射环境中。
另外,接触曾植入放射物质的病人时也要适当保护,因为植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及病人的排泄物亦可放出一定的辐射量。
从理论上看,即使小剂量暴露,长时间接触会因蓄积作用而致癌、致畸[2]。
1.2化学性因素1.2.1细胞毒性药物及毒物:护士因配药时由呼吸道吸入,药液直接经皮肤吸收,沾污后经口摄入。
护士不慎频繁接触小剂量的细胞毒性药物,因积蓄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高,并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
另外,在抢救中毒病人过程中可发生吸入性或接触性中毒。
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的进展
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的进展摘要:院前急救是抢救危重病人的第一步,救治主要在发病现场进行。
救治成功率与院前工作水平密切相关。
目前,院前抢救工作的性质要求工作节奏较快,需要救治的急诊患者和危重症患者较多,增加了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
为降低护理风险,需要加强对急诊、急诊护理风险的防范,加强对急诊、急诊护理风险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院前急救;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人们对急救的要求不断提高。
院前急救在抢救病人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在医疗服务中,院前急救服务主要包括现场急救、送院过程中的相关生命体征监测、针对不同患者的针对性救治措施等。
通常,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现场急救设备不完善,急救过程中发生险情的概率增加,增加了急救风险。
一、院前急救急救的危险因素1.1急救人员因素 (1)急救人员专业技能欠缺,操作不熟练、操作不规范,影响院前急救工作。
由于个别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急救经验,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不够准确,导致对某些情况或细节关注不够甚至忽视,无法采取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措施. (2)因急救紧急,缺乏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意识,忽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或沟通不到位,未尽到风险告知义务的不够全面,忽视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因时间紧迫,沟通态度不当,引起护患纠纷。
(3)在紧张混乱的急救现场,面对危重病人,极易因惊慌失措或心不在焉而失误,从而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影响患者及生命安全。
家庭。
(4)护士对自身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不明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工伤是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因突发事件等因素在工作中造成的。
1.2 管理因素 (1) 受我院现行规章制度的限制,发生突发情况时,急救不能有序进行。
目前医院院前急救人员配置中,当发生复杂或大型急救事故时,急救人员不足,无法满足急救的及时性,影响抢救效率。
由于个别急救任务的紧迫性和特殊性,准备的设备和药品不能满足急救需要,影响了救援工作。
急诊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有哪些以及如何避免
急诊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有哪些以及如何避免基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逐渐提高,导致原有医疗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急诊院前救治主要指,伤病员在正式进入医院前开展的医疗救助活动,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环节。
但由于急诊院前急救存在一定的护理风险,因此对医护人员专业能力与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妥善应对这些护理风险,为伤病员创造治疗的时机与平台,以保证伤病员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后期病情的康复与治疗奠定基础保障。
1、急诊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缺乏急救意识和法律意识:一般来说,急诊忽视缺少法律意识,对相关法律法规不太了解,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缺乏专业素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未能及时出诊,并且在急救过程中缺少责任心,抢救操作缺少规范性,一旦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医疗纠纷。
另一方面,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够全面,院前急救病理书写不规范,无法准确记录疾病变化时间,对后期入院治疗无法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急救存在紧迫性:由于急诊具有紧迫性特点,到达目的地之后,医护人员缺乏主动与患者沟通的意识,忽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存在沟通不到位的情况。
存在恐慌现象:当医护人员在面对紧急事件时,或者面临患者的病症较重时,容易出现恐慌的情况,缺乏冷静思考,进而出现差错,由于自己的失误错失了最佳抢救时间,让患者和家属深受影响。
忽略转运中的风险:伤病员在转移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无法观察其生命体征与生理变化,或者由于医护人员未能向家属表述清楚,从而导致转运中突发风险。
另外,在转运前未能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导致患者在运输中出现病情恶劣的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2、急诊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的解决措施加强业务质量建设:急救护理环节对于患者来说十分重要,能够在瞬间决定病人的生死存亡。
院前急救工作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实际情况,并采取对应处理方式。
120急诊医生谈一谈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有哪些?
120急诊医生谈一谈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有哪些?所谓院前急救,主要是指在医院外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
从广义层面上讲,院前急救是在患者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发现人员对其进行现场急救;从狭义层面上将,院前急救是指具有相关医疗基本要素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发病送往医院之前,所进行的现场或途中救治活动。
那么你知道在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因素吗?又应该如何应对呢?下面就由120急诊医生为您科普一下相关知识吧!院前急救中的风险因素1、院前高危疾病抢救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对于院前急救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对于高危疾病如休克、窒息、溺水、重度创伤、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急性心肌梗塞等疾病,需要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急救,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条件等种种因素,导致120医护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到达急救地点,错过黄金抢救时机。
2、院前发病时间和地点存在的风险因素。
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由于发病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存在隐患,如:城区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发病时遇见恶劣天气;农村偏远地区深夜发病,没有地标建筑和行人询问等等,都可能导致出诊人员到达现场需要更多时间,最终影响患者的救治质量与出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与就医成本。
3、院前急救设备存在的风险因素。
由于院前疾病的种类存在随机性、多样性、复杂性,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急救设备及药品不能满足所有疾病的救治需求,尤其是大型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如地震、传染病暴发、生化物泄漏等等,可能存在急救设备、药物的用量不足与急救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风险,再比如各类中毒性疾病迫切需要特效解毒药物、部分需要低温保持的药物(如溶栓剂),目前基层救护车载设备普遍无法满足等风险依旧存在。
4、院前急救技术存在的风险因素。
对于进行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而言,其需要掌握更为熟练的急救技术,需要快速判断出患者所需急救方式,并且需要其能够对患者进行快速且准确的各项救治措施,然而院前急救的现场环境具有复杂性及多样性,院前急救的时间紧、部分病情复杂,缺乏专业的辅助检查设备,不可避免存在误诊及干预性治疗失误等风险,一旦在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存在判断失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就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最终影响到院前急救效果,尤其是对一些突发急症的年轻患者而言,抢救无效可能摧毁一个家庭,极易引发医患纠纷。
急诊护士工作职业风险因素及应急对策
急诊护士工作职业风险因素及应急对策急诊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急诊护士工作的性质特殊,其面临的职业风险也颇多。
为保障急诊护士及医院的健康与安全,需要深入了解职业风险因素,提高应急对策,以提升其职业安全。
一、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1. 疾病传播风险。
急诊科是治疗感染病例的医疗部门,而急诊护士正处于与病人接触的第一线,很容易接触到各种传染病菌,所以需要采取特殊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2. 着装不适。
急诊工作非常严谨,要求急诊护士穿着严格的制服,如披巾、口罩、手套、护士鞋,这使得急诊护士工作的难度增加,增加职业风险。
3. 人身攻击。
急诊环境复杂,工作非常紧张,各种人群汇聚在这里,引发各种问题亦不敷所控制,像斗殴、威胁、攻击等情景屡有发生,急诊护士需要谨慎保护。
4. 脊柱损伤。
急诊科工作时间长,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抬举重物,这会对脊柱造成较大压力,因此急诊护士需要注意自己的脊柱健康。
二、应急对策正确控制职业风险,保护急诊护士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十分重要。
1. 指导急诊护士采取防护措施在急诊科工作中,急诊护士要时刻戴上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预防疾病的交叉感染,并及时更换、清洗。
2. 提供身体机能和饮食上的支持在急诊科工作中,急诊护士可能会经常加班,极有可能失眠或长时间保持警觉状态,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这需要提供妥当的保障,如规律的休息、充足的饮食。
3. 建立快速应急机制急诊护士需要比普通员工更快速地处理突发情况,建立快速应急机制有助于缩短救援时间,减少职业风险。
4. 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急诊工作中,急诊护士必须具备准确的判断、快速应对以及消防、紧急医疗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优质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
急诊护士是医疗行业中最重要的职业之一,职业风险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
通过上述措施,带给急诊护士及他们的患者健康、舒适、高效的协同效果,同时消除职业风险本身。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隐患,包括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自然因素等。
为了保障护理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人为因素:1. 护士素质低下:护士技能不熟练、知识不充分、经验不足等都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护士应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 沟通不畅:急诊护理需要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以确保医疗行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护士应提高沟通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
3. 重视程度不够:急诊护理工作需要护士高度警惕和细心,任何细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护士应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范,重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二、环境因素:1. 设备故障:急诊护理中使用的许多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存在技术故障的风险。
护士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性和安全性,并及时维修或更换故障设备。
2. 环境污染:急诊护理环境中可能存在空气污染、细菌交叉感染等问题。
护士应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保持急诊区域的整洁和干净。
3. 急诊区域拥挤:急诊护理区域可能因患者数量众多而产生拥挤的情况,容易导致护士在工作中出现混乱和失误。
护士应合理安排急诊区域的空间利用,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自然因素:1. 突发事件:如火灾、地震、暴雨等突发事件可能危及护理工作的安全和生命安全。
护士应进行常规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传染病流行:急诊护理中,患者可能患有传染病,如SARS、流感等。
护士应加强个人防护,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医疗废物处理不当:急诊护理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
护士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为了预防和避免上述隐患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急诊护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和流程,明确责任和权益,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和防范措施急诊科护士是一个高风险职业。
每天这些护士都处理着许多急性病人的状况,包括心脏病、中风、严重创伤、自杀意图和急性疼痛。
这些状况需要急诊科护士紧张而迅速地处理,但这也会使他们遭受职业危害。
本文将探讨急诊科护士可能面对的职业危害,以及如何防止这些危害。
一、职业危害急诊科护士在工作时处于各种风险中,这些风险包括:1.生物危害:急诊科护士受到了感染病人病毒、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体的风险。
他们处理着各种各样的病例,包括传染性疾病和可能对护士本人和其他病人造成危险的可能性增加。
2.职业暴力:急诊科护士需要面对很多紧张、焦虑、愤怒和痛苦的病人。
有些病人可能会因为自身状况的恶化而变得愤怒,有的可能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尤为不满,护士可能会遭受到客户的暴力和威胁。
3.化学危害:急诊部通常以气味清新剂、消毒剂、药物和其他物质为特征,使得急诊科护士经常接触到这些物质,这些物质都有可能产生危害健康的副作用和其他危险。
4.身体危害:急诊护士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病例,其中可能包括体型庞大的病人、重症患者、心理问题的病人和各种气味异味。
急诊科护士需要长时间站立和工作,还要承受期间的心理压力和工作量,这些都将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防范措施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职业危害的影响,急诊科护士需要采取以下行动:1.实施防御措施:包括佩戴外科口罩、防护手套和实验衣。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将外界的生物危险隔绝开来,并将化学危害降到最低。
2.维护良好的卫生:急诊科护士应保持其工作区域的清洁,并在与病人接触后及时洗手。
卫生的维护措施将有助于将接触病人的风险降至最低。
3.申诉打击:护士有权申诉任何暴力行为,然后可以报告给“急救暴力计划”进行打击,同时还可以向雇主或当地警察局寻求帮助。
4.实施有效的压力管理:急诊科护士可以采用各种成效压力管理技巧来缓解紧张和心理压力,例如冥想、瑜伽和呼吸练习。
5.接受专业培训:急诊科护士可以接受专业培训,以防范职业危害,例如学习使用特定设备和技术,了解新的预防性措施,以及获得有关特殊病人人群的详细信息。
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一、引言急诊科是医院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承担着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和抢救的重要任务。
然而,急诊科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内容危险系数高,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和职业性疾病。
因此,对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重点环节危险因素分析1. 感染性危险因素急诊科接诊的患者种类繁多,涉及众多感染性疾病。
因此,医务人员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体,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急诊科常常面对数量庞大且严重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性感染、肺炎、结核等。
这些疾病的接触、呼吸飞沫传播危险性较高。
2. 物理性危险因素急诊科的工作环境存在较大的物理危害因素。
例如,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长时间的工作强度、紧迫的决策环境,容易导致医务人员疲劳和情绪不稳定。
此外,急诊科还可能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如失火、爆炸等,增加了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风险。
3. 化学性危险因素急诊科接诊的患者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化验和检查,例如血液化验、尿液检查等。
这些检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各类化学品,如有害气体、腐蚀性物质等,容易造成医务人员的化学性伤害。
4. 社会环境因素急诊科是一个容易发生冲突和暴力事件的场所,如家属不满意治疗结果、情绪波动患者的冲突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发医务人员的人身伤害风险。
三、防护措施针对急诊科重点环节危险因素,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来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1. 健全感染控制制度,定期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护知识宣传;2. 配备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确保医务人员避免直接接触病原体;3.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科室内部操作规范,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4. 加强物理安全管理,确保工作环境安全,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如定期进行消防演,提高医务人员应急处理能力;5. 强化化学品管理,严格规范化学品的使用、储存和处置,避免化学品对医务人员的伤害;6. 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护患配合度,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急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
急诊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自我防护作者:吕雁鸣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09期急诊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非常大。
现将急诊护士相关职业危害素的种类及自我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急诊护士相关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1.1事故性因素危害1.11不确定因素的外伤救护现场环境的安全不确定性,大型建筑坍塌,交通事故现场,暴力救援误伤,以及接诊酗酒人员及狂躁患者被抓伤咬伤等,增加了急诊救援的风险性。
1.1.2锐器与针刺伤锐器伤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它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接触和黏膜接触,约占80%[1]。
1.2物理性因素危害1.2.1电离辐射。
1.2.2非电离辐射抢救仪器设备的老化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电击伤、电灼伤的危险。
1.2.3噪音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环境中,会使护士产生烦躁、焦虑的情绪[2]。
1.3化学性因素的危害1.3.1化学消毒剂。
1.3.2毒性垃圾。
1.4生物性因素危害1.4.1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接触其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可能造成自身感染,而且成为传播媒介。
1.4.2有毒的液体污染护士在为中毒患者进行催吐洗胃时,空气中弥漫着有毒液体的污染,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吸收。
1.4.3有毒气体的污染急诊患者流动多,散布在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气体溶胶增多,而人员流动加速了这些气旋微生物的传播,对患者和工作人员呼吸道感染形成威胁。
1.5工作环境、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的危害1.5.1工作环境危害急诊护士经常搬运患者所致腰背疼痛;院前急救现场路况差,对环境不熟悉,易跌伤、扭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护士。
1.5.2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危害急诊护士应对的大部分是危重急救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无论患者还是患者家属常有焦虑急躁心理,对护士的期望值过大,遇到问题往往不能理性面对,甚至出现过激行为,护士的精神压力处于超负荷状态。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急诊科处于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接诊患者多,病情复杂多变,由于工作性质及环境因素,急诊科护士面临众多职业危害因素,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降低危害程度。
标签: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对策近年来职业安全已成为各行工作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各类突发急危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给急救医护理人员带来一定的身心影响。
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及特殊性,不仅使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的生活紧张、无规律,而且使其长期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下。
以往,医院重视的多是怎样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忽视了职工的职业安全。
现在研究证明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或防护不当,则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损害,医护的自身安全将直接关系到院前工作的质量。
现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综述如下。
1职业危险因素1.1感染疾病的危险因素急诊科护士经常面对各种开放性损伤的患者,绝大多数是尚未完全确诊或处于某些传染性疾病潜伏期,且许多处置与抢救是在患者尚未明确诊断前进行的。
为患者治疗或抢救时,难免会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多种微生物,无疑将会增加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机会。
同时还有潜在针刺伤的危险,每0.004mL 带有HBV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若被HIV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则有0.3%感染的危险,针刺伤可以传播20余种血源性传染病[1]。
多种呼吸道疾病患者所呼出的空气会污染诊室的环境与空气,具有极强传染性。
因此,急诊科护士容易受到某些细菌与病毒的侵犯,容易感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多种疾病。
1.2化学损伤的危险因素急诊科护士是抢救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有时为争取抢救时间,来不及进行自我防护就直接接触患者。
急诊科护士经常接诊农药中毒患者,反复为患者催吐、洗胃、擦浴等,挥发性农药可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吸收,引起中毒,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及心慌等多种不适。
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
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因素和防范对策【摘要】医院急诊护理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
患者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心理压力和医疗设备故障等问题可能会对急诊护理工作造成影响。
为了有效防范这些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如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医护人员培训和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
加强医院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意识、持续改进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并确保医院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急诊护理中的风险,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医院急诊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应急预案、医护人员培训、医疗设备维护、风险管理、工作流程改进、质量、安全性、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突发状况、意识。
1. 引言1.1 医院急诊护理的重要性医院急诊护理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急诊护理在医疗救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快速应对患者突发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医院中,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稳定患者情绪,有效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医院急诊护理对于减少患者疾病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康复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急诊护理中,如果护理不当或者出现错误,可能会导致患者情况恶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医院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救治能力,保证患者得到全面、周到、及时的护理服务。
医院急诊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医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水平,加强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才能确保医院急诊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医院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提高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患者突发状况、医护人员心理压力以及医疗设备故障等风险因素的分析,我们旨在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急诊科职业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摘要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科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
因此,急诊护士潜在职业危害最大。
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
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1 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1.1 生物因素急诊病人一般病情较重且病种复杂,经常会遇到不同原因所致心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各种严重的开放性损伤病人,原因不明的毒物中毒及传染性疾病的病人等等。
护士在参与各种抢救操作及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常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尤其在紧急为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洗胃、包扎止血、静脉穿刺等的过程中,为了争取最有利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往往来不及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便直接接触病人,这无疑会增加护理人员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机会。
特别是诸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经血源性传播的疾病。
(2)急诊入院的病人大多病因不明确,一部分传染性疾病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尚未检出,使得担任接诊、分诊、抢救工作的急诊科护士在进行自我防护时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3)急诊科在医院内属于相对开放的区域,流动人员多,病种复杂,尤其是各种传染性疾病流行的季节,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并且难以控制,使得急诊科护士感染各种疾病的机率增加。
1.2 物理因素急诊护士最常见的物理危险因素是锐器伤、噪声、负重伤和电离辐射。
1.2.1 锐器与针刺伤锐器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接触和黏膜接触,约占80%。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
急诊工作量大,抢救患者争分夺秒,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因此针刺伤对急诊护士来说,危害性更大。
1.2.2 噪声急诊工作环境人流量大,人声嘈杂、噪声大。
这些噪声主要来自病人的呻吟声,婴幼儿的哭闹声,电话铃声,频繁的人员流动。
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及防范对策
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及防范对策:
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及防范对策如下:
一、识别风险因素
1.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要快速判断和处理,容易出现误诊、
漏诊等情况。
2.患者病情危急:急诊患者病情危急,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容易出现医疗事故。
3.患者家属情绪激动: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容易对医护人员进行暴力行为。
4.护理过程中操作不当: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操作,如输液、插管等,容易出现
操作不当导致感染等情况。
5.护理过程中药物过敏: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容易出现药物过敏等情况。
二、防范对策
1.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护士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
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应对能
力。
3.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规范护理操作,减少操作不当的风险。
4.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缓解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减
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5.加强药物管理:加强药物管理,确保用药安全,减少药物过敏的风险。
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急诊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关键词急诊室;职业危险;防护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一直是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的焦点。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潜在的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
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
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1急诊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急诊室的病人病种多,病情紧急,护士对病人的病情和背景了解不是很清楚,各种血液化验结果不知道,而当病人处于紧急情况时,都争分夺秒的进行抢救,往往忽视了自身的防护。
我科有两名护士在抢救一个抽搐病人时,病人口腔分泌物正好滴到她们手上的伤口处,后来此病人诊断为狂犬病,只得赶紧注射狂犬疫苗。
1.2经常接触各种感染病人在急诊室每天要接待数百的病人,其中又以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居多,据调查显示,每年急诊室护士患呼吸道疾病的机会比病房护士要高45%以上。
1.3频繁的接触各种消毒剂、抗生素经常接触各种消毒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高浓度的甲醛可刺激黏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致水肿,同时持续突变、致癌、致畸,也是发生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1]。
而抗生素引起的慢性皮肤过敏屡见不鲜,甚至有在操作中因接触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报道。
1.4意外损伤在急诊室的护士中调查发现,几乎每名护士都有被锐器或针刺伤的时候,有20%的人还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针所刺伤过。
有35%的护士人被病人的血液或分泌物溅到自己的皮肤上或眼睛里。
眼、鼻、口腔暴露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而感染HIV的几率0.1%;皮肤暴露感染HIV的几率为0.1%[2.3]。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 5 . 9 4 6 7
报道 , 从事 放射 性 诊 断 和 治 疗 的 医 务 人 员 接 触 放 射 线 而 致 恶
性 肿 瘤 、 血病 、 良生 殖 结 果 及 放 射 病 者 比例 较 高 。 白 不 。 1 6 易燃 易爆 因 素 救 护 车 t安 装 有 氧 气 简 , 行 的过 程 中避 . : 运
所造 成 的 职业 暴 露 而 引 发 血 液 和 病 毒 感 染 的 潜 存 威 胁 日趋 严 重 , 医 务 工 作 者 的健 康 构 成 了极 大 的威 胁 。 对
2 5 X射 线 的管 理 进 行 X 线 摄 片 时 , 士 应 尽 量 远 离 摄 片 . 护 区 , 开 球 管 和 病 人 2 m 以 上 , 免 原 发 的 X线 照 射 , 其 是 孕 离 避 尤
震 的效 果较 差 , 同时使 用 多种 高频 电器 也是 导致 燃 、 的危 险 因素 。 爆
E ] 洪 海 兰 .CU 护 士 的 职 业 危 害 因 素 及 防 护 对 策 [ ] 护 理 研 究 , 2 I J.
2 0 l ( C): 9 — 2 3 0 4, 8 2 22 9 .
疾病 , 前 急 救 常 接 触 到 病 人 的污 【 车 厢 内 是 各 种 微 生 物 聚 集 院 缸, 的 场 所 , 人 的 呕 吐 物 、 泄 物 是 车 厢 内 环 境 空 气 的 主 要 污 染 病 排 物 , 要经过它们传播疾病 。 主 1 3 护 士 的T 作 与 处 理 重 物 的 关 系 院 前 急 救 中护 上 常 处 于 . 高度的体力劳动中 , 携 急救 箱快速 行走 , 运 各种 急救器械 、 提 搬 搬运病人时负重 , 部受力多 , 产生腰腿痛 、 椎病等 。 腰 易 颈 1 4 化 学 消 毒 剂 的危 害 . 含 氯 消 毒 剂 常用 于氧 气 湿 化 瓶 、 痰 吸 瓶 、 护 车 车 厢 及 坐 椅 的 消毒 , 发 的 氯 可吸 人 呼 吸 道 。 院 前 急 救 挥 救 护 士 每 天 都 要 接 触 化 学 消 毒 剂 、 氯 消 毒 剂 , 皮 肤 有 轻 度 损 含 对 害 , 烈 的气 味 对 呼 吸道 刺激 大[ 。 强 。 1 5 X 线 的影 响 护 十 参 与 实 施 放 射 诊 疗 病 人 的 护 理 过 程 中 , . 受 到 放 射 线 的危 害 最 为 严 重 , 不 可 避 免 地 受 到 X线 照 射 。有 常
[] 郭 莉 . 滋 病 医 源性 传 播 及 预 防口] 巾华 护 理 杂 志 ,0 3 3 ( 0 2 艾 . 2 0 .8 】 )
急诊 科 护士 在 院 前急 救 中的 职 业 危 险因 素及 防 护对 策
黄丹革
关键 词 : 前 急 救 ; 险 因 素 ; 防 院 危 预 中 图 分 类 号 :1733 R 9 . 2 文 献 标 识 码 : C
C H I ESE ENER AI N U RS1 , ov m b r, 1 o . No l N G N( N e e 20 0 V 1 8 .1 C
护措 施 , 保 手 术 室 护 士 的身 心 健 康 , 高 手术 护理 质量 。 确 提
参考文献 :
f] 李 世 英 . 术 室 护 十 职 业 危 害 及 防 护措 施 [ ] 职 业 与 健 康 ,0 7 1 手 J. 2 0
[ An e s n M . n h om E n w K, t 1 C n e ika n tf 3 d ro E g e l G, n o e a . a c r s mo gsaf r a wordoh rp eal n n Demak J . r —R do, t aiteay d prme ti n r [ ] B —j a il t
杂 志 , 0 8, (1 ): 3 0 20 1 4 1 l3.
[ ] 王桂 玲 , 秀 . 前 急 救 护 士心 理 健 康 状 况 及 相 关 因素 的研 究 [] 6 朱 院 J.
护 理 研 究 , 0 9 2 ( ( :0 6 0 7 2 0 , 3 4: 1 6 —1 6 . ) [] 王 斌 全 , 晓 云 . 前 急 救 的 发 展[ ] 护 理 研 究 ,0 8 2 (2 : 7 赵 院 J. 2 0 ,2 1B)封
do : 0 3 6 /.sn 1 7 i 1 . 9 9 j i . 6 4—4 4 . 0 0 3 . 5 s 7 8 2 1 .3 0 6
用 物 时被 刺 伤 。 2 2 院 前 急 救 中 的 防 护 院 前 急 救 中 常 无 法 了 解 病 人 肝 炎 、 . 艾 滋 病 及 呼 吸道 传 染 病 的情 况 , 此 有 可 能 接 触 病 人 的血 液 、 液 因 体 或 污物 时要 戴 手 套 , T 作 服 时 扣 好 衣 领 和 袖 口 , 少 皮 肤 外 穿 减 露 , 周 更 换 2次 1 作 服 , 工 作 服 被 病 人 血 液 、 液 污 染 要 每 : 若 体 立 即更 换 。戴 口罩 可 以 防止 吸 人 气 溶 胶 , 可 减 少 病 人 的体 液 、 也 J 液 、 泌 物 等 传 染 物 溅 到 口腔 及 鼻 腔 黏 膜 上 , 时 也 可 以 防 止 f 『 分 L 同
23 1 ) 9 5 ( 1 :0 .
8 9—8 0. l 2
作者简介
刘 美 连 ( 7 一 , , 管 护 师 , 事 临 床 护 理 工 作 , 作 单 16 一 ) 女 主 9 从 工
( 稿 日期 :0 O—O —0 ) 收 21 9 7 ( 文 编 辑 卫竹 翠 ) 本
位 : 3 5 0, 西 省 岚 县 人 民 医 院 。 030 山
1 9 6 4 5— 4 0 9 1, 4: 5 6 .
1 ] 李 映 兰 , 贞. 十 职 、 4 罗 护 安全 的危 险 因 素 及 防 护 对 策 [ ] 实 用 护 理 J.
杂 志 , 0 3, 9 1 6 2 0 1 ( ): 7—6 . 8
1 7 心理 疲 劳 因 素 F 于 护 十 T 作 长 期 面 对 危 重 病 人 、 外 伤 . } j 意
厢 内 空 气 流 通 , 降 低 车 厢 内化 学 消 毒 剂 的浓 度 。 以
等 。急 救 时极 易损 伤 自己或 他 人 , 救 中意 外 针 刺 伤 、 血 溅 到 急 污
皮肤 上 , 仅 可 以引 起 皮 肤 黏 膜 损 伤 , 不 更危 险 的 町 引 起 血 液 疾 病
的传 播 , 乙型 肝 炎 、 型肝 炎 、 滋 病 最 为 常 见 。 因 此 , 械 伤 以 丙 艾 器
综 上 所 述 , 理 管 理 者 应 高 度 重 视 院 前 急 救 护 士 的 职 业 防 护 护 问 题 , 定 可 行 的 、 学 的 管 理 方 法 , 防护 着 手 , 可 能 地 为 制 科 从 尽 护 士 改 善 工 作 条 件 , 理 安 排 院 前急 救 护 士 的工 作 , 合 以保 证 护 士 的心身健康 。
期 护 士 , 妥 善 安 排 工 作 , 免 接 触 X线 。 应 避
12 生 物 因素 .
包 括 各 种 经 血 液 传 播 的 疾 病 及 呼 吸 道 传 播 的
2 6 注 意 车 厢 内各 种 仪 器 的使 用 和 管 理 车 厢 内 氧 气 筒 应 妥 . 善 同定 , 免 移 动 , 悬挂 醒 目标 志 , 意 防 火 、 震 、 热 , 意 避 并 注 防 防 注 规 范操 作 。
2 7 保 持 良好 的 心 理 状 念 合 理 安 排 作 息 时 间 , 意 劳 逸 结 . 注
合 , 免 过 劳 。学 会 自我 调 节 , 持 愉 快 的 心 情 , 通 过 听 音 乐 , 避 保 可 玩 趣 味 QQ 农 场 、 游 等 方 式 释 放 压 力 。 旅
3 小 结
作者 简 介
医院。
黄 丹 革 工 作 单 位 :40 0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河 池 市 第 三 人 民 570,
( 稿 F期 : 0 0 9—1 ) 收 I 2 1 —0 5 ( 文 编 辑 郭 海瑞 ) 本
高度 紧 张状 态 , 食 睡 眠 无 规 律 , 进 车厢 内浓 度 较 高 的 有 毒 气 体 的
污染 以及 与血 液 、 泄 物 频 繁 的 接 触 , 得 从 事 本 专 业 的 护 士 成 排 使 为 高危 群 体 。 因此 , 前急 救 中护 士 T 作 的 职 防 护显 得 十 分 重 院 J 要 。现 将 院前 急救护 士 的职 业危 险 因素及 防护 对策 介绍 如下 。
担架等 。
24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管理 .
使 用 化 学 消 毒 剂 时 应 戴 口罩 、 手
11 锐器伤 .
院前急救 中常使用 的锐 利器械 较多 , 剪 刀 、 如 针
套 , 确 操 作 , 免 直 接 接 触 , 止 吸 人 呼 吸 道 。 盛 放 消 毒 剂 的 准 避 防 容 器 应 加 盖 , 止 挥 发 , 毒 车 厢 3 n后 要 开 窗 通 风 , 强 车 防 消 0 mi 加
害 及 死 亡 的抢 救 , 加 上 病 人 及 家 属 对 护 理 服 务 要 求 的 提 高 , 再 增 加 了护 : 工 作 的风 险性 及 紧 张感 , 造 成 护 士 心 理 、 理 上 的损 1 : 易 生
I ] 刘 志 平 , 敏 .CU 护 十 的 职 业 危 害及 自我 防 护 [ ] 中 华 现 代 护 理 s 张 ] J.
害。
2 防 护 措 施
[] 栗慧 娟 , 雅 琴 . 谈 院 前 急 救 护理 人 员 应 具 备 的 素 质 [] 护 理 研 8 史 浅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