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8例临床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05 , 入 5 . 加 g %葡 萄 糖 注射 液 2 0 L, 5 m 静滴 , 1次/ 日。 22 治疗 组 在 对 照组治疗 基础 上加 用复方 承气 汤 . 内服 。方药 组成 : 朴 2 g炒 莱菔 子 3 g 枳壳 9 , 川 0, 0, g 生 后下 1 g 广木 O, O, 2 番泻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腹 部 术后 胃瘫 大 黄 ( ) 5 , 香 l g桃 仁 l g 当归 1g, 叶 1g 2 。加水 4 0 L. 煎 6 mL 半量径 胃管注入 。 0m 浓 0 , 夹 综合 征 3 0例 临床 观 察 闭 4 m n后 开放 . 5i 2次/ . 后 胃内无 明显 活动 性 出血 d术 即 开始使 用 。配合 中药 肛滴 , 中药组成 : 枳实 1g J 5 .『 l
关 键 词 术 后 并 发 症 胃 瘫 综 合 征 中 西 医 结 合 疗 法 复 方 承 气 汤
3 疗 效 观 察
31 观 察指标 .
文献标识码 A
中 图分 类 号 文章编号
R 7. 5 5 39 0
每 日平 均 胃液引 流量 、 置管 时 间、 肠 鸣 音恢 复时 间和 胃瘫恢 复 时间
杨 玉 国 戚 东 峰 杜 尚峰 王 世 和
朴 1 g生 大黄 ( 下 )5 , 硝 ( 1 g煎成 2 0 L 5, 后 1g 芒 冲)2 , 0m , 病人 右侧 卧 位 . 以细 肛管 插入 乙状 结肠 ( 自肛 门插 入
( 沛县 中 医院 , 江苏沛县 2 1 0 ) 2 6 0
1 c , 钟 6 滴 结合 针灸治疗 , 5 m)每分 0 强刺激 足三里 、 内庭 、 天枢 、 中脘 、 曲池 、 合谷 , 每次 留针 3 mi。 0 n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症16例临床分析

通过 E w r p ot h嗜睡量表 的 问卷 调查 及 E P评分 。可 大致 反 映患者 的主观嗜睡 程度 。国外学者 Sri 等认 为 : ti oo 如果
[ ] t l rP ,e.Sep dsre n p maycY.Sep dsre 2 Sr l J J d le i dr i r r a oo o s i e le i d r o s [ .Ttw :H maapes19 . M] oo a u n rs,9 8 1—2 . O [ ] hn r Ar r M,ins ot J e a.V iao fteSa - 3 C ie reoJ Sge —C s ,t 1 a dt no pn E, i a l i h
维普资讯
医学信息 20 0 6年 l 月第 l 卷第 l 期 M d a If m t n O t 06 V 1 9 N .0 O 9 O ei l n r ao . c 20 . o 1 . o 1 c o i . .
表 2 各 组 E 及 P G监测情况 ( ± ) P S X S
E P评分 < 5则 为正 常, 5—1 O为轻度 ,O一 5为 中度 ,6— 4 1 2 l 2
为重度 嗜睡 。C i r3等 和 Lm 等 发 现, P与 A I 数 、 hn _ e i E H指 氧减饱 和度指数 、 夜间呼吸紊乱时 间及 最低 血氧饱和 度存在 相关关 系。我们 的 研究 发 现 , 鼾症 、 轻度 O A S患者 的 E SH P
胃大部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胃大部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牛鹏辉;孟镔;曹明炎;周维;任守勤
【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
【年(卷),期】2009(18)1
【摘要】胃大部切除术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最常用术式,倾倒综合征(dumping syndrome)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偏食、厌食、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的原因之一。
本文对我院近5年来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38例倾倒综合征临床分析并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9)
【作者】牛鹏辉;孟镔;曹明炎;周维;任守勤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与应用解剖学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与应用解剖学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与应用解剖学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与应用解剖学教研室,安徽,淮南232001;宝鸡市南察镇中心卫生院,陕西,宝鸡,7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1;R656.61
【相关文献】
1.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预防及治疗体会 [J], 丁士海;费维国;陈立权
2.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治疗体会 [J], 孔杰
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出血15例临床治疗体会 [J], 李晓峰;李栋;张奇兵
4.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倾倒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J], 吴凤英;刘玉梅;等
5.胃大部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 [J], 蔡平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包括:①多巴 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此两者 均属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多潘立酮可选择性拮 抗周围性多巴胺D2受体,加速胃的运动和协调胃十 二指肠运动,促进胃内食物排空,疗效约为22%;甲 氧氯普胺是临床上最早使用的胃肠动力促进剂,兼 有中枢和外周双重作用,故应警惕其锥体外系症状, 疗效约为18%。②呱啶苯酰胺衍生物,代表药物为 西沙必利。这是一种5一HT4受体激动剂,能增加肌 间神经丛节后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生理性释放,加快 胃肠运动,可使约40%的病人症状缓解。近年来出 现一种新型胃肠动力促进剂一普卡比利(prucalo— pride),也属5一HT4受体激动剂,具有促进胃肠动力 和结肠转运的双重作用。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 要为红霉素及其衍生物。其对胃肠动力的影响越来 越受到重视。红霉素治疗剂量为3~6 mg/kg,溶于 100 ml 5%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中,以5 ml/min的 速度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5 d,具有快速纠正胃 电节律和改善胃排空的功能。国外新开发了很多大 环内酯类衍生物,统称为胃动内酯类(motilides),其 促进胃动力的作用优于红霉素,且无抗生素活性,显 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④非甾体类抗炎药和 COX-2抑制剂:两类药物均具有镇痛作用,可减少 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还可通过抑制前列腺 素合成,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以减少对胃肠动力的抑 制。⑤替加色罗(tegaserod):作为5一HT4受体部分 激动剂,替加色罗是美国FDA最新批准的促动力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大部切除后不伴肠吻合口或输出空场袢等机械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疾病,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31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原发病:胃癌18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12例,毕Ⅱ式吻合19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标准:术后急性发病,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 ml~800 ml,持续10 d以上;胃镜和/或钡餐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除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 临床表现患者停止胃肠减压及进流质或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肠鸣音减弱,体检时发现胃振水声,无气过水声;患者无明显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门排气;胃管引流量每日800 ml~2100 ml,持续引流至痊愈后拔除;本组均采用胃肠碘水造影或胃镜检查,表现为胃肠道通畅或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暂停。
1.4 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恶性情绪,解除其焦虑紧张的心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及促进胃瘫恢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尽快消除病痛,尽早康复。
胃瘫综合症临床护理

胃瘫综合症的临床护理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以往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或胃潴留等,作为一种功能性病变,可致病程延长,营养障碍,并诱发其他并发症。
1 发病机制胃瘫综合征(pgs)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大量学者对pgs 的发病机制作出了深入研究,但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多数学者认为pgs 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如①精神-神经因素患者术后的应激状态及pgs 发生后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②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胃壁挫伤较重。
③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迷走神经干切断和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内液体和固体食物排空均延迟[1],(5)复杂的胃肠道重建影响了胃肠电机械活动协调。
(6)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刺激胃肠蠕动的多种肽类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胃动素对胃排空运动的作用。
(7)其他相关因素高龄、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营养不良、术后腹腔感染及糖尿病等。
2 诊断标准目前关于pgs 的诊断仍存在很多争论,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必须行持续胃肠减压才能缓解。
(2)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量每天大于800ml,持续时间超过5d。
(3)经x线造影,结合胃镜检查,证实胃无蠕动或造影剂线性进入十二指肠并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
(4)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胰腺炎及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功能的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吗啡等。
(7)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残胃饱满、无蠕动波,排空困难。
(8)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3 辅助检查钡餐或碘剂造影,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对比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但胃内大量造影剂残留,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胃液潴留,可有吻合口水肿4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胃部烧灼感、嗳气、返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胃液,量多,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伴有酸臭气,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

例 胃瘫 综 合征 患者 的临 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性 分 析 , 果 报 告 如 下 。 结
1 临床 资 料
1 1 一般资料 .
我 院共诊治腹部手术后 胃瘫综合征患者 6例 ,
患者 于手 术 后 2~ 4周 恢 复 胃动 力 , 中 4周 内恢 复 5例 , 其 6
镜检查示 胃扩张 , 无收缩 及蠕 动, 胃镜 可顺利 通过幽 门至十二
肠 , 实 无器 质性 疾 病 。 证
13 治疗 .
治疗措 施包括禁食 、 胃肠减压 , 每天用 3 %温盐水
洗 胃, 全胃肠外营养( P ) 静脉补液 , TN , 维持水 电解质酸碱平衡 ,
胃液引流量大时 , 可运用抑制 胃酸分泌药 和生长抑素, 运用促 胃
及局部情况、 围手术期的处理、 术式的选择 , 腹部手术后 出现 胃瘫综合征应 坚持 非手术治疗, 多数患者 1个月左右可恢复。 [ 关键词 ] 胃瘫综合征 腹部手术 [ 中图分类号] R6 6 6 [ 5 . 1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0 6 3 ( 09 0 0 4— 2 0 8— 6 3 20 ) 1— 7 0
结 石小 的 , 可考 虑 先 行 T R 再 行 膀 胱 切 开 取 石 术 J 因 此 可 U P, 。 以 认 为 , 石 较 大 或 结 石 数 量 较 多 ,或 者 前胱多发性 结石 ( 2 附 8例报 告) J . [ ] 现代 泌尿外科 杂志 ,
・
7 4・
华北煤炭医学 院学报
20 0 9年 1月第 1 卷第 1 1 期
J ot C iaC a Mei l n esy 09Jnay1 ( ) r h ol dc i rt 0 aur,1 1 N h n aU v i 2
胃大部切除术并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8例临床分析

46 , 8 例 发生功能性 胃排 空障碍 3 8例 , 中男 2 其 1例 , 1 ; 女 7例 年龄 3 1~7 5岁 , 位 年 龄 6 . 中 9 5岁 , 龄 <5 年 0岁 1 O例 占 2 . %; 6 3 年龄 > 0岁 2 5 8例 占 7 . %。原发 疾病及 手 术方 式 : 37
有不同程度的水 肿 , 但均能通过 胃镜 , 无机械性肠梗阻 。
12 2 上 消化 道稀钡或泛影 葡胺 x线造影 检查 : 影剂 口服 .. 造
或经 胃管注入 2 6例 , 造影 剂在 胃内停 留 >1h胃壁无 明显 蠕 2
动 ;0例经变换体位 , 1 腹壁外 剑 突下加压 按摩 等 , 能进入 空肠 少许 , 胃壁收缩 蠕动 微弱 ; 但 造影 剂很 快进 入远 端 空肠 2例 , 1h后 胃内仍 有造 影剂残 留 , 2 胃壁收缩蠕动较差。 13 功 能性 胃排 空 障碍诊断标 准 . 有顽 固性恶 心 、 呕吐 、 腹 痛、 腹胀 等临床表现 ; X线钡餐 、 胃镜 检查提示有 胃液潴 留 , 无 胃黏膜损伤和机械性梗阻 ; 胃肠减压引流量 >80 ld 持 续时 0 m/ , 间 >1d 无 明显水 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 0; 近期 未用影 响 胃肠 平滑 肌收缩 的药物 ; 无糖尿病及结缔组织疾病等 。 14 治疗方法 . 本组病例 全部采用非 手术治疗 和心理治疗 , 耐心向患者告知病情并作 出相应 的解释 , 消除其 紧张和恐惧 心
血症鉴别 。
其 中腹 胀 3 5例 , 部 隐痛 1 腹 4例 , 吐 2 呕 9例 , 腹部 压 痛 l 上 8
例, 肠鸣音减 弱 3 4例 , 胃部振水声阳性 3 。 8例
12 辅 助 检 查 .
1 2 1 胃镜检查 :8例功能性 胃排空 障碍所有 患者发生 胃排 .. 3 空障碍症状后进行 胃镜检查 , 见残 胃扩张 , 胃皱壁光滑 , 吻合 口
试析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治疗

【 关键词 】 胃部手术; 胃瘫综合症 ; 治疗
术后 胃瘫是指腹部术后 胃肠动力紊乱所致 的非 机械性 的 胃排 空 延 迟 。 是 胃术 后 相 对 少 见 的 近期 并发 症 , 它 易误 诊 为 吻合 口或 输 出 袢 的机 械 性 梗 阻 。 及 时 准 确诊 治腹 部 术后 胃瘫 有 重 要 临 床 意 义 ,可 以避 免 盲 目再 手 术 ,减轻 病 人 痛 苦。 1 病 因及 发 病 机 制 胃部 手 术 后 胃 瘫 , 合 其 发 病 原 因 为 : 精 神 因 素 , 综 ① 如 精 神紧张、 对手术恐惧等 。 ②手术创伤 、 迷走神经切断 , 影响 术后残 胃张力的恢复。③ 吻合 口和残 胃炎症 、 水肿 , 这是暂 时性 胃瘫 的重要原因。④ 饮食改变 , 胃短期 内难 以适应 。 残 ⑤ 全身因素 , 如营养不 良、 低蛋 白血症 、 电解质紊乱等 。 2 诊 断 21 症 状 和 体 征 胃瘫 主 要 表 现 为 腹 胀 和 呕 吐 , 般 在 术 . 一 后 数 日由流 食 改 为 半 流 食 时 出 现 , 可在 开始 进 食 时发 生 , 也 呈 溢 出性 呕 吐 , 吐物 为 食 物 及 含 有 或 不 含有 胆 汁 的 液体 。 呕 如术后 5 6d仍有大量 胃液从 胃管引出 ,夹闭或拔除 胃管 - 后 出现腹胀 、 大量呕吐 、 不能进食 , 则有残 胃排 空迟 缓或 胃 瘫 的 可 能 。 多有 水 、 电解 质 紊 乱 和 营 养 障 碍 , 分 病 人 可 发 部 生 消化 道 出血 , 般无 上 腹 部 疼 痛 。查 体 可 见上 腹 胀 满 , 一 中 下腹平 坦 , 肠鸣微弱或基本正常 , 无肠梗 阻表现 。 2 辅 助 检查 应 用 x 线 钡 餐 或 碘 剂 动 态 观察 , 现 残 胃 . 2 发 扩 张 、 蠕 动 或 蠕 动 极 弱 , 剂 长 时 间停 留在 残 胃 , 小 时 无 钡 数 后 有极 少量 钡 剂 可 呈 点 状 或线 状缓 慢通 过 吻 合 口分 散 在 输 出肠段 内 。 胃镜 检 查 可 见 残 胃扩 张 、 收 缩 和蠕 动 、 头 可 无 镜 顺利通过吻合 口, 输出肠襻无梗阻现象 。 胃镜 、 x线检查 、 核 素标记 胃排 空测定对 胃瘫诊断很有 价值 。功能性排空 障碍 的放射线表 现为吻合 口狭窄 区周 围轮 廓有向 内的凹陷 , 边 缘光滑 , 形状略似漏斗 或鸟嘴状 , 窄区较长 , 狭 有时可见少 量 钡 剂 进 入 输 出 段 , 有潴 留 , 乏蠕 动 , 胃空 肠 吻 合 口 胃 缺 或 下 方 约 有 2 1 空 肠输 出段 充 盈 不 良 。 — 0c m 3 治疗 本病是一种功能性病变 ,一旦确定 ,应采用非手术疗 法 , 量 避 免 手 术 , 般 在 术 后 3 4周 后 都 能恢 复 。 尽 一 - 31 一般处理 首先应消除患者 的紧张心情和恐惧 心理 , .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 禁食 持续有效的 胃肠减压 , 可应用 3 % 温盐水或加入奴夫卡 因洗 胃, 以减轻 胃粘 膜和吻合 口水肿; 经静脉补液 , 持水 、 维 电解 质 和 酸 碱 平衡 , 特 别 注 意 补 钾 , 并 使 血 清 钾 保 持 在 正 常 范 围 的高 限; 强 营养 支持 , 用 静 脉 加 采 高 营 养 , 给 足 够 的热 量 、 浆 、 供 血 白蛋 白 、 方 氨 基 酸 等 , 复 维 持正氮平衡 。医生也要有耐心和信心 , 多数病人 l— 5d内 0 1 可逐渐恢 复 , 少部分病例 2 0d以上才开始好转 , 至有长 甚 达7 O余天才恢复者。 胃镜检查时对残 胃适度刺激 , 尤其是 术后 3周后 , 胃瘫治疗 有价值 。 对 但应尽量避免过频的 胃镜 检查 , 以免加重 胃粘膜和吻合 口水肿 。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10例临床诊治论文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10例临床诊治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73-01手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病率逐渐上升,尤以上腹部手术后较多见。
我院自2000年至2010年共收治10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5岁。
本组病例均为上腹部手术后发生,其中,胃癌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7例,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
1.2 临床表现及治疗:本组10例均于术后4-5d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流和半流质饮食。
手术后胃瘫发生在拔管后2-5d者3例、5-10d者5例、10d后1例。
其中,进食流质后发生3例、改半流质饮食后发生3例,半流质后饮食量稍增加后发生4例、。
其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胃烧灼感、钝痛、嗳气、返酸。
随后发生呕吐,呕吐残留食物、胃液及胆汁,且有酸臭气。
此后,不再进食也呕吐,只能放置胃管引流减压。
每日可引出胃内容物800ml以上。
体检见左上腹饱胀,有胃振水音,左上腹轻压痛,胃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病人一般情况尚好,无饥饿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无异常。
病人多有抑郁、心情紧张不安及失控感。
用稀释的泛影葡胺口服或胃管注入行x线立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残胃饱满、充满液体。
胃张力,无蠕动波,胃肠吻合口不畅或有细条状造影及溢入空肠,排空困难。
抽尽胃内容物,胃镜检查见胃粘膜充血、水肿,吻合口慢性水肿、充血、炎症,无胃蠕动。
胃镜可通过吻合口。
b型超声检查见胃扩张,大量气、液体潴留,无胃蠕动波。
全组均行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使胃充分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行静脉营养支持。
应用胃复安、红霉素、吗丁啉、西沙必利等胃肠道动力药物,并辅以腹部理疗等措施保守治疗。
临床症状逐渐消失并恢复饮食。
本组均在发病后2-6周内治愈。
其中,发病至恢复时间2内者6例,3-4周2例,4周以后恢复2例。
胃肠腧穴电刺激疗法在胃瘫治疗中的应用

胃肠腧穴电刺激疗法在胃瘫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胃肠腧穴电刺激疗法对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38例胃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19例,治疗组19例。
两组均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胃肠腧穴电刺激疗法治疗。
观察两组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液量变化等。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腧穴电刺激疗法对胃瘫综合征治疗效果较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关键词:胃肠腧穴;电刺激;胃瘫。
术后胃瘫综合征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表现的胃功能紊乱综合征,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后,如胃大部切除术、肝脏胆囊手术等引起。
据报道,国内发生率为5%~13%,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率为0.4%~4.1%,开腹胃癌根治术后的发生率为0.4%~5%。
PGS可表现为饱腹感、胃肠胀气、胃食管反流、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体质下降等,严重者可引起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康复时间、降低生活质量。
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我们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胃肠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38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19例,治疗组19例。
两组均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胃肠腧穴电刺激疗法治疗。
两组在年龄、病程、发病时间等临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下表。
组别例数(例)年龄(岁)病程(天)发病时间(天)对照组1954.6±3.713.5±1.23~8天治疗组1955.3±3.513.7±1.43~8天1.2纳入标准(1)符合PGS临床诊断 (2)无严重基础疾病者1.3排除标准1.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 (2)对贴敷电极过敏者2、治疗方法2.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和力 仅是 氨 茶 碱 的 11 因而 对 这 些 系统 作 用 轻 /0,
微 , 临床应 用 不 良反 应少 , 全 范 围大 。本 资料 安 显示 , 索茶 碱 治 疗 C P 多 O D与 氨 茶 碱 治 疗 C P O D,
sitr dcn ,0 7 1 1 3 :5 1~ 5 9 pr oyMeiie2 0 ,0 ( ) 24 2 4 . a
p s r n r tmea e h i e e o me t n vto a d i i o su is o u e o a t n p r d v lp n :i ir n n vv t d e . c
前者 的 临床 疗 效 高 于 后 者 , 多 索 茶 碱 治 疗 的 A 用 组 患 者症状 、 征均 显 著 改 善 , 不 良反 应显 著 低 体 而
并 用 温盐 水 洗 胃 以减 轻 胃水 肿 ; 持 水 电解 质 酸 维
复 更趋 缓慢 。正 确 的诊断 和 治疗 对 避 免 P S患 者 G 盲 目再 手 术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本 院 2 0 0 4年 1月 至 20 0 9年 1 月保 守 治疗 P S1 G 8例 , 告如 下 。 报
于用氨 茶碱 的 B组 , 明 多 索 茶 碱 与 传 统 的茶 碱 说 类药 物 治疗 C P 前 者具 有 起 效 快 、 效 显 著 、 O D, 疗 药 效持 续 时 间长 、 副反应 少 等优 点 。
进 而松 弛 支气 管 平 滑 肌 , 松 弛 支 气 管 平 滑 肌 的 其 作 用是 氨茶碱 的 1 O~1 5倍 , 药效 的作 用 时 间较 且
必 利或 中药 注 入 , 进 胃蠕 动 功 能 的恢 复 ; 5 肠 促 ()
为 由多 因素 决定 J( ) 中切 断 迷走 神 经 后 , :1 术 近 端 胃的容 受 性舒 张 功 能 丧 失 , 胃研 磨 食 物 的蠕 动 性 收 缩 减弱 或 丧 失 , 害 了小 肠 异 位 起 搏 电位 的 损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护理体会。
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9月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实施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洗胃,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胃肠减压管护理、静脉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护理。
结果:保守治疗14~25 d,平均(17.78±6.72)d,临床症状消失,恢复饮食,全部痊愈出院,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护理纠纷,患者对护理满意39例(95.50%,39/40)。
结论:对腹部手术胃瘫患者采用进行有效护理配合能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胃瘫综合征是因胃动力障碍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又称胃排空障碍、胃无力症,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上以餐后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症状[1],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
近年来笔者诊治胃瘫综合征40例,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1年9月笔者诊治的40例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80岁,平均(55.90±14.34)岁,基础疾病:消化性溃疡、穿孔、外伤性胃肠破裂修补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直结肠手术等。
1.2临床表现本组均发生在术后5~12 d,平均(7.12±2.67)d,肛门恢复排气排便以后,进食后出现腹胀、呕吐,体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振水声,胃肠减压引流量916~1934 ml/d,平均(1189.90±267.93)ml/d。
1.2辅助检查钡餐检查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造影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
1.3治疗方法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两次,并抽空胃内容物;促进胃张力恢复,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特别注意补充钾。
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疗分析

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疗分析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方法和具体治疗效果。
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分析患者在接受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方法,并探讨有效治疗手段,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经分析后发现,胃瘫综合征一般发生于患者接受胃肠术后3~6 d,临床上主要诊断该病症的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造影等。
30例患者接受保守综合治疗后,胃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需继续手术治疗,胃动力恢复时间12~24 d,平均恢复时间(16.6±3.3)d。
所有患者在恢复半流食1周后均已痊愈出院。
結论: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方法为胃镜检查、胃肠造影等,患者确诊后,给予保守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临床疗效显著,降低了患者再手术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标签:胃肠手术;胃瘫综合征;临床疗效生活压力的增加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使得当前越来越多人换上胃肠疾病,近年来临床上胃肠疾病的患者人数也正持续呈现上升趋势。
患者在临床上接受胃肠手术后,往往容易发生机械性的梗阻,进而导致胃瘫综合征。
胃瘫综合征主要指的是患者的胃由于排空作用发生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种胃动力紊乱综合征[1]。
目前临床上针对胃瘫综合征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需要接受第二次手术的发生几率,从而缓解了患者痛苦,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2]。
我院通过对收治的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恢复性分析,在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方法和具体治疗效果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5.8±4.6)岁。
腹部手术后胃瘫42例临床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42例临床分析姚栋暐;陈坚【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最短4d,最长45d.结论:术后胃瘫是多种因素引起,诊断时须除外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解除患者顾虑、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营养支持、使用促动力药物等保守疗法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尽量避免再手术.%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gastroparesi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Methods ■. Clinical data of 18 patients with gastroparesis after abdominal opera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8 patients were cured with non operative treatment,and the shortest time was for 4 days and the longest for 45 days. Conclusion:Gastroparesi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s induced by multiple factors* and organic and mechanical illness must be excluded. Upper gastroparesis radiography and endoscopy are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paresis. To relief patients mind of doubts, persistent gastrointestinal, Nutritional support,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can recover spontaneously after a longer period of supportiv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rokinetic drugs ,and reoperation should be avoided.【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40)012【总页数】3页(P1632-1633,1647)【关键词】胃肌轻瘫/病因学;胃肌轻瘫/诊断;胃肌轻瘫/治疗手术后并发症【作者】姚栋暐;陈坚【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普外科,苏州215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普外科,苏州21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手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排空延缓为特症的临床症状群,它是腹部手术后少见的近期并发症,相对多见于胃术后,其他腹部手术后也有发生。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
对其病史、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部18例患者经过非手术治疗10~42天后,均恢复胃动力,无二次手术患者。
讨论: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精神心理因素、神经损伤、胃肠应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常用诊断方法包括胃镜检查、胃肠X线造影动态观察以及核素标记胃排空试验等;对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心理治疗、促胃肠动力药、中医治疗等,均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切除术;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vsyndrome,PGS),也被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主要表现为胃部手术后出现的以胃部排空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胃部手术近期并发症之一。
由于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吻合口或者输出袢处的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与体征相似,所以对其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8例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胃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以及就诊于我院的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共计18例。
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5.87±6.40)岁;体重52~74公斤,平均体重(63.45±3.72)公斤;原发疾病为胃溃疡5例、胃息肉2例、胃癌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例、胃间质瘤3例。
1.2 临床表现①所有患者在术后5~8天肛门排气后,停止胃肠减压并给予患者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食管癌术后难治性胃瘫38例报告

1 一般资料 . 1
3 8例患者 , 中女 1 , 2 , 其 5例 男 3例 年龄 4 ~ 3岁 , 16 平均
5 岁 ; 中胸上段食管癌 l 例 , 中段食管癌 l 例 , 2 其 2 胸 5 胸下段
食管癌 1 例 , 1 磷癌 3 例 , 癌 6 , 2 腺 例 均为食管癌术后 7 3 — 0d
达脊髓 、 脑干直 至大脑皮层 的中枢神经 , 由此 中转与 内脏 并 各器 官联 系。足三里穴是足阳明 胃经的下合穴 , 具有 和 胃宽
编辑, 樊延南
食管癌 术后难治性 胃瘫 3 例报告 8
冯 辉 ( 南省 新 乡 医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 中西 医 结合 科 , 南 卫 辉 4 3 0 ) 河 河 5 1 0
摘 要 :目的 总 结 综 合 治 疗食 管 癌 术后 难 治 性 胃瘫 的 临 床 效 果 。方 法 给 予食 管癌 术后 难 治 性 胃瘫 3 8例 患 者 维 生素 B1 B 2及 、1
医学信息 2 0 年 4 09 月第 2 卷第 4 M d a I o a o . p 20 . o 2 . o 2 期 ei ln r tnA r 09V 1 2N . c fm i . . 4
的胃排 空延迟所致 , 的认 为功能性 排空 障碍 (D E , 有 有 F G )也
的作 用而发挥 止吐作用。现代医学证 实 , 针刺信 息可直接到
胃复安 足 三 里 穴位 注射 , 泮托 拉 唑 针 、 麦针 、 参针 静 脉 点 滴 , 察 治 疗 效 果 。结 果 治愈 3 参 丹 观 2例 , 转 5例 , 效 1 , 效 率 好 无 例 有 9 . 治愈 率 8 . 结论 本 法 结合 病 因采 用 综合 疗 法 , 得 满 意效 果 , 有 临床 价 值 , 时治 疗 费 用低 , 73 %, 42 %。 取 具 同 可减 轻 患 者 经济 负担 ,
胃术后胃瘫3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术后胃瘫38例临床治疗分析
王荣; 王曙逢
【期刊名称】《《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年(卷),期】2004(027)002
【摘要】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治疗。
方法对 1995 - 2 0 0 2年6 5 0例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 38例病人进行病因分析和疗效观察。
结果胃术后胃瘫是由综合性因素所致 ,发病与精神、神经和高龄等因素相关 ,非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案。
结论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胃肠减压 ,加强营养 ,适当应用胃肠道动力药物等。
【总页数】2页(P40-41)
【作者】王荣; 王曙逢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陕西西安 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6
【相关文献】
1.胃手术后胃瘫病人的临床治疗与护理 [J], 何海萍;王成友
2.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J], 李春清
3.腹部大手术后胃瘫15例临床治疗分析 [J], 李文;胡宗强;李铁汉;陈鹏;周新红;胡明道
4.胃术后胃瘫38例临床治疗分析 [J], 王荣;王曙逢
5.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14例临床治疗分析 [J], 李卫斌;何若冲;赵浩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目的方法结果结论DOI:200812012138(72.58.8)47h 382720.5d 1R 656
B
1005-4057(2012)06-0637-02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6.017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年月至年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岁,手术时间为~,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症状持续~周,平均恢复胃肠功能。
无例再行手术治疗。
高龄、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自控镇痛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可能性会增高,确诊后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保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例临床分析
38梁 毅,林 晖,谢景泉
(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湛江)
524003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
以及消化道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胃引流量增加且持续时间延长,进食后上腹易饱胀,出现膨隆以及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营养摄取障碍,恢复时间延长或者其他并发症,甚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胃瘫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者输出襻的机械性梗阻,如若盲目手术,极易导致病情加重。
为此,在本文中对近年来本院诊治例的临床经验作一总结。
选择年月至年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的患者例,其中男例,女例;患者年龄~岁,平均岁。
例中行以上胃癌根治术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例,肠系膜上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例,次以上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例。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平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所有患者胃瘫均发生于术后~内。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胃管拔除后饮食由开始的流质改为半
流质时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现象;患者进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之后症状有所缓解,胃引流量增多,经胃肠减压可抽出大量液体。
查体结果:患者上腹部饱胀,轻度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可闻及振水音,无气过水音。
所有患者均采用胃肠碘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肠道通畅或者吻合口轻度水肿,胃部扩张且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者暂停。
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采取包括持续胃肠减压、促进胃肠动力、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持续胃肠减压和促进胃动力:经胃管注入吗丁啉次,每天次;红霉素静脉滴注,每天次;胃复安次,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次;以温生理盐水洗胃,每天次,前以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每天次;常规使用抑制胃酸药物;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每周次。
对于非肿瘤患者,可行局部理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促进胃蠕动功能的恢复。
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消失,胃管夹闭后观察,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胃蠕动良好,为治愈;患者的腹部症状和体征改善,胃管夹闭后观察仍有轻度腹胀,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胃蠕动较弱,为显效;患者的腹部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胃管夹闭后观察~,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为无效。
经保守治疗后例均治愈,患者症状持续~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PGS 381.12008120121PGS 3822165483(72.58.8)38D 12+8554-Roux-Y 22247h 5.1h 1.2310d 1.310mg/3110mg/23%23d 125mL 5mg 221.436h 36h 46h 1.5382[1]
[2]
2[2]
[3]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效果判定标准
结果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作者简介:2012-08-132012-11-19(1963);梁 毅-,男,学士,副主任医师。
720.5d 2321348456531PGS PGS PGS PGS (1)-(2)PGS (3)(4)23d (5)(72.58.8)47h PGS PGS 38PGS 8%周,平均恢复胃肠功能,其中在术后~周内恢复者例,~周内恢复者例,~周内恢复者例,周以上恢复者例。
无例患者再行手术治疗。
的主要特征为胃排空迟缓,绝大部分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尤其多见于胃和胰腺手术后,文献中也有关于妇科手术、食管手术以及心肺移植手术
后发生的报道。
目前为止,对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较为一致的理论认为,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或者改变正常神经激素以及肌源性
因素对胃排空的调节所致,具体包括:神经精神因素。
因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心理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加之术后的疼痛很容易导致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导致胃排空受阻。
胃迷走神经损伤。
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是导致胃排空延迟的重要因素,胃部手术迷走神经切除和损伤很容易导致胃瘫。
本研究中患者的胃瘫近一半为胃切除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即可能为术中患者的胃迷走神经出现损伤,从而导致张力降低、胃排空延迟,发生胃瘫。
这说明迷走神经在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胃结构以及胃内环境的改变。
胃排空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赖于胃窦、幽门以及十二指肠的协同运动,结构重建手术可能导致胆汁以及胰液反流,从而进一步导致对胃壁刺激引起充血和水肿,加重炎症,抑制蠕动,导致胃瘫。
术后持续镇痛。
接受手术的患者,通常均于术后~内采用连续硬膜外或者静脉麻醉镇痛,可能导致撤药后迷走神经的阈值升高,对胃动力起到抑制作用。
而术后撤除镇痛泵后,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被解除,可引起胃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黏膜屏障被破坏,进而引起水肿和大量渗出,抑制蠕动,发生胃瘫。
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于术后使用了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另外,高龄、手术时间长、贫血、营养不良以及低蛋白血症和腹腔感染等均可能引起植物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动力减弱,
发生胃瘫。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岁,手术时间长达~,提示高龄、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发生的可能性会增高。
为一种功能性病变,我们认为一旦确诊,应尽可能避免手术而应采用非手术性综合治疗,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促进胃肠动力、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对于腹部手术后采用自控镇痛的患者,应正确评估,严格把握应用指征,尤其是对于切口较小、年龄较大以及痛觉较差的患者,应尽可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如若确有使用必要,也应尽可能控制使用的时间。
持续胃肠减压便于使胃得到充分的休息;营养支持和保持水电解质等平衡治疗,是维持患者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
胃动力药治疗可增强胃平滑肌的收缩,缩短全胃肠的通过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组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取得满意效果。
总之,虽然腹部的临床发生率不高,我院的发生率约为,但仍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般认为高龄、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自控镇痛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高危因素,确诊后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2讨论
参考文献:
[4]
[5]
±[1],,,.[J].
,2007,23(4):357.
[2],,,.:28[J].,2008,17(10):1007-1008.
[3].[J].,2012,18(1):55-56.
[4],,,.[J].,2009,12(2):149-151.
[5],,.27[J].,2010,30(20):3005-3006.
宋勇王荣王曙逢等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综合临床刘栋才周建平袁联文等腹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
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附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杨美富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西
医结合外科杂志赵同刚牟洁孙栋等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
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王洪波孙涛孙清阳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胃瘫例临
床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