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8例临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目的方法结果结论DOI:200812012138(72.58.8)47h 382720.5d 1R 656
B
1005-4057(2012)06-0637-02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6.017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年月至年月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岁,手术时间为~,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例经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症状持续~周,平均恢复胃肠功能。
无例再行手术治疗。
高龄、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自控镇痛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可能性会增高,确诊后非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腹部手术;胃瘫综合征;保守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例临床分析
38梁 毅,林 晖,谢景泉
(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湛江)
524003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患者在接受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
以及消化道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胃引流量增加且持续时间延长,进食后上腹易饱胀,出现膨隆以及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术后营养摄取障碍,恢复时间延长或者其他并发症,甚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胃瘫在临床上很容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或者输出襻的机械性梗阻,如若盲目手术,极易导致病情加重。
为此,在本文中对近年来本院诊治例的临床经验作一总结。
选择年月至年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发生的患者例,其中男例,女例;患者年龄~岁,平均岁。
例中行以上胃癌根治术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例,肠系膜上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例,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例,次以上的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例。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平均,所有患者均于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所有患者胃瘫均发生于术后~内。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胃管拔除后饮食由开始的流质改为半
流质时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现象;患者进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之后症状有所缓解,胃引流量增多,经胃肠减压可抽出大量液体。
查体结果:患者上腹部饱胀,轻度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可闻及振水音,无气过水音。
所有患者均采用胃肠碘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肠道通畅或者吻合口轻度水肿,胃部扩张且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者暂停。
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采取包括持续胃肠减压、促进胃肠动力、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持续胃肠减压和促进胃动力:经胃管注入吗丁啉次,每天次;红霉素静脉滴注,每天次;胃复安次,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次;以温生理盐水洗胃,每天次,前以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每天次;常规使用抑制胃酸药物;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每周次。
对于非肿瘤患者,可行局部理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促进胃蠕动功能的恢复。
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消失,胃管夹闭后观察,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胃蠕动良好,为治愈;患者的腹部症状和体征改善,胃管夹闭后观察仍有轻度腹胀,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胃蠕动较弱,为显效;患者的腹部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胃管夹闭后观察~,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为无效。
经保守治疗后例均治愈,患者症状持续~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PGS)PGS 381.12008120121PGS 3822165483(72.58.8)38D 12+8554-Roux-Y 22247h 5.1h 1.2310d 1.310mg/3110mg/23%23d 125mL 5mg 221.436h 36h 46h 1.5382[1]
[2]
2[2]
[3]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效果判定标准
结果
±收稿日期:修订日期:作者简介:2012-08-132012-11-19(1963);梁 毅-,男,学士,副主任医师。
720.5d 2321348456531PGS PGS PGS PGS (1)-(2)PGS (3)(4)23d (5)(72.58.8)47h PGS PGS 38PGS 8%周,平均恢复胃肠功能,其中在术后~周内恢复者例,~周内恢复者例,~周内恢复者例,周以上恢复者例。
无例患者再行手术治疗。
的主要特征为胃排空迟缓,绝大部分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尤其多见于胃和胰腺手术后,文献中也有关于妇科手术、食管手术以及心肺移植手术
后发生的报道。
目前为止,对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较为一致的理论认为,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或者改变正常神经激素以及肌源性
因素对胃排空的调节所致,具体包括:神经精神因素。
因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心理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加之术后的疼痛很容易导致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导致胃排空受阻。
胃迷走神经损伤。
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是导致胃排空延迟的重要因素,胃部手术迷走神经切除和损伤很容易导致胃瘫。
本研究中患者的胃瘫近一半为胃切除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即可能为术中患者的胃迷走神经出现损伤,从而导致张力降低、胃排空延迟,发生胃瘫。
这说明迷走神经在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胃结构以及胃内环境的改变。
胃排空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赖于胃窦、幽门以及十二指肠的协同运动,结构重建手术可能导致胆汁以及胰液反流,从而进一步导致对胃壁刺激引起充血和水肿,加重炎症,抑制蠕动,导致胃瘫。
术后持续镇痛。
接受手术的患者,通常均于术后~内采用连续硬膜外或者静脉麻醉镇痛,可能导致撤药后迷走神经的阈值升高,对胃动力起到抑制作用。
而术后撤除镇痛泵后,交感神经的抑制作用被解除,可引起胃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黏膜屏障被破坏,进而引起水肿和大量渗出,抑制蠕动,发生胃瘫。
本研究中,所有病例均于术后使用了自控镇痛泵进行止痛。
另外,高龄、手术时间长、贫血、营养不良以及低蛋白血症和腹腔感染等均可能引起植物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动力减弱,
发生胃瘫。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平均岁,手术时间长达~,提示高龄、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发生的可能性会增高。
为一种功能性病变,我们认为一旦确诊,应尽可能避免手术而应采用非手术性综合治疗,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促进胃肠动力、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
对于腹部手术后采用自控镇痛的患者,应正确评估,严格把握应用指征,尤其是对于切口较小、年龄较大以及痛觉较差的患者,应尽可能不用或者减少使用;如若确有使用必要,也应尽可能控制使用的时间。
持续胃肠减压便于使胃得到充分的休息;营养支持和保持水电解质等平衡治疗,是维持患者平稳过渡的重要保障。
胃动力药治疗可增强胃平滑肌的收缩,缩短全胃肠的通过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组例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取得满意效果。
总之,虽然腹部的临床发生率不高,我院的发生率约为,但仍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般认为高龄、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自控镇痛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胃瘫的高危因素,确诊后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可能避免再次手术。
2讨论
参考文献:
[4]
[5]
±[1],,,.[J].
,2007,23(4):357.
[2],,,.:28[J].,2008,17(10):1007-1008.
[3].[J].,2012,18(1):55-56.
[4],,,.[J].,2009,12(2):149-151.
[5],,.27[J].,2010,30(20):3005-3006.
宋勇王荣王曙逢等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中国综合临床刘栋才周建平袁联文等腹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
障碍的诊断与治疗附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杨美富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西
医结合外科杂志赵同刚牟洁孙栋等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
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王洪波孙涛孙清阳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术后胃瘫例临
床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