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活动经验亲历学习过程

合集下载

实践活动心得与感受(精选10篇)

实践活动心得与感受(精选10篇)

实践活动心得与感受(精选10篇)实践活动心得与感受篇1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得到了提高。

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才干,冶炼了情操,加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进一步激发了我们们的学习、就业、创业的激情。

使我们认识了自我,对生活、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社会和大学一样也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暑期实践已告一段落,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我会汲取暑期实践的经验,锻炼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

尽管前面有鲜花,也有荆棘,但我必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我在这次三下乡中明显提高了以下几点:一、主动提问我当学生干部的日子也不少,就是不好意思主动的去找一个提问,有点害羞。

但自己当了这队长之后,不论什么事情自己都得出面,他们有问题就问我,有难点就向我提,而我也是学生,也会有问题,在这儿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就相当于是老大了,什么事都要解决,不会了怎么办呢,只有自己去问啊,就这样,我在同学们问我之前先向老师或者是当地的负责人了解过来,这样一来,活动开展的顺利,同学们也就都有了信心。

二、关心他人以前都是有活动了大家在,开展结束了就自走自的了,从来没有说还要在一起那么多天的,通过这一次,我知道了原来关心他人也是交朋友的一种方式。

三、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在现在的社会知识时代,不能够快速的学习新事物就会落后,这次活动让我是亲历了一回,没有新的信息就不能够更好的开展活动。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行,这一点是主点,能够在活动中得出这来,是我最大的收获了!!对于我来说,活动是下次的成功的道路,没有活动就没有机会,在活动中可以会有许多的机会,而这机会也是自己日后成功道路的石子。

三下乡为的是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今社会,更好的适应以后的社会,为出社会做了一条道路。

只有真正的投入其中去,才能够领略到当中的道理,不要为了三下乡而三下乡。

亲历关键的学习活动 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亲历关键的学习活动 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 …
紧张 激 烈 . 在 很 多情 况 下 . 单 靠 个体 活 动 和 个人 能 力 已很 难 完
成 较 为 复 杂 的 工作 或 较 困难 的 任 务 . 合 作 精 神 和 合 作探 究 能 力 就 显 得越 来越 重要 而合 作 精 神 和 能 力 不是 天 生 就有 的 . 它 必 须 通过 后 天 的 培 养 与历 练 才 能 形成 、 发 展 和提 高 。因此 . 在 数 学 教学 中. 必 须 让 学 生 经 历 必要 的 合 作 学 习活 动 . 使其不 断积 累 合 作探 究 的 活 动 经验 . 有 效增 强合 作 探 究 的 意 识 和 能 力 。但 在 目前 的课 堂教 学 中 .不 少教 师 把 合 作 学 习 当 成课 改 的标 签 . 不
【 中图分类号】 G 6 2 3 .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O 2 — 0 1 2 5 一 o 1
《 数 学课 程 标 准 ( 2 0 1 1 年版 ) 》 明 确指 出 : 要让 学生“ 获 得 适 例如 : 五年级数 学“ 异分母分数加 减法” 的教 学 , 很 少见 到 应社 会 生 活和 进 一 步 发展 所 必 须 的数 学… … 基 本 活 动 经 验 ” 学生在 课 堂 中是 在 真 正“ 自主 ” 的状 态 下 自行探 索其 算 理 的 为 荷 兰数 学教 育 家 弗赖 登塔 尔说 过 : “ 数 学学 习是 一 种 活 动 , 这 种 使 学 生 能 真正 自主 探 索 其 算 理 . 教 学 中可 通 过 如 下 “ 朴素” 的过 ( 1 试一试 : 在线段( 或 长 方形 纸 片 、 圆 形 活动与游泳 、 骑 自行 车 一 样 . 不 经 过 亲 身体 验 。 仅仅从 看书本 、 程 引 发 学 生 自行 探 索 : 中分 别 取 二 分之 一 、 三分之一 . 合 起 来 是 几 分 之 几 ? 你 能 听讲 解、 观 察 他 人 的 演 示是 学 不会 的 ” 让 学 生 亲 身经 历 一 些 关 纸片) 生 不 能直 接 看 出 , 因 为二 分之 一 和 三 键 的 数 学 学 习 活动 . 既是 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 . 感 悟 数 学 思 直接 看 出来吗 ? 为什 么7 ( 想. 形 成 数 学 能 力 的 必 由之 路 . 又 是 学生 从 中积 累 有 效 的 数 学 分之 一 的 大小 不 同 ) ( 2 ) 能 直接 计 算 出来 吗 ? ( 生 不会 计 算 , 或用 。 ( 3 ) 想一 想 : 有什 么 活动 经验 的 有 效途 径 因此 . 教 师在 日常 数 学教 学 中 . 要 善 于创 错误 的 方 法计 算 后发 现 结 果 明 显是 错误 的 ) 设适 宜条 件 , 让 学生 通 过 自己动 手 、 自主探 索 、 自发 合 作 等 活 动 办法 可 以知 道 他 们 拼 在 一 起 到 底 是 几 分 之 几 ? ( 4 ) 学 生 自主 地 亲历 数 学 学 习 的 关键过 程 . 从 中不 断 积 累各 种 数 学 活动 经 验 。 探 索计 算 方 法 : 有 的 同 学 想 出 了把 表 示 二 分 之 一 、 三分之一 的 纸 片 按 同样 大 小再 划 分 成 若 干 等 份 . 拼在 一 起 就 算 出 了 经历 “ 自己 ” 的 操作 实践 。 有效 积 累 动 手 实践 活 动 经验 。 线段 、 共 是 几 分之 几 : 有 的 同 学 直接 想 到 利 用 分 数 的 基 本性 质把 它 “ 儿 童 的 智 慧在 自己的指 尖 上 。” 心理 学 家皮 亚杰 认 为 : “ 儿 大 家都 明 白 了 自 童 的 思 维是 从 动 作 开 始 的 .切 断 了动 作 和 思 维 之 间 的 联 系 . 思 们 通 分后 再 算 出一共 是 几 分 之 几 通 过 交 流 . 维就 得 不 到发 展 ” 由此 可 见 . 学 生 学 习数 学 必 须通 过 自 己具 体 己的 操 作 过 程 实际 上 就 是 通 分 过 程 的 具体 化 . 从 而理 解 、 领 悟 的操 作 实践 活动 . 才能 有 效促 进 思 维 的发 展 。因此 , 教 师 在数 学 了异 分母 分数 加 减 法的 算 法 和 算 理 这样 的探 究 活动 , 才是 真 教 学 中 一 定 要 重 视 学 生 自 己的 动 手 实践 。 越 是抽 象、 难 懂 的 知 正 的 自主探 索 活动 . 才 能使 学 生从 中有 效 积 累“ 自主探 索 ” 的 活 识. 越 要 为 学 生创 设 动 手 实践 的 机会 . 给 予 充 分 的 时 间与 空 间 , 动经验. 培 养 和发 展 自主探 究能 力 。 三、 经历“ 自发 ” 的 合 作 活动 。 有 效 积 累合 作 学 习活动 经 验 。 放 手让 学 生 自己去 操 作 、 实验 , 推理、 想 象 让 学 生 通过 自己 充 随 着 时代 的发 展 , 各种知识、 技 术 不 断推 陈 出新 , 竞 争 日趋 分、 到 位 的操 作 活 动 中 . 获得 直 接 经 验 , 从 而感知、 理 解 和 掌握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说”、“动手操作”、“探究”、“应用”的活动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一.在数学动手操作活动中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在动手中探索、创新,并且在动手操作活动过程中,学会不断体验,“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能不能不这样做”、“要怎样做比较好”,这样既进一步深化了学习,加大了思维活动量,又可以积累活动经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就是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了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和问题的探究过程,就能让学生更好的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建构和对规则的理解的活动经验。

为了更好让学生在数学动手活动中顺利积累操作活动经验,教师要考虑如何设计好问题,如何进行有效地引导又是最重要的。

本人认为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操作的目的和方法。

“操作要有目的,也就是说学生必须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则不仅应当关注学生在做什么,而且还要关注为什么要这样做。

”只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活动的目的,从而相应的活动也才能够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做。

如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一位上课老师没有先让学生明确目的,就马上让学生用教师给的小棒摆三角形。

结果学生只把能摆成三角形的小棒摆了出来,对为什么有些小棒不能摆成三角形就没有思考,更没有去关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以上这样的活动就会仅仅成了一种形式,对数学学习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没有内化思考的操作活动对积累活动经验也无多大用处。

另有一位教师,他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前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任意给你们三根小棒,把它们当作三条线,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让我们动手实验一下吧!如果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操作,就会尝试去找有没有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小棒。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哈尔滨市松北区小学数学教研员黄丽萍,非常感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为我们创设了这次与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下午的活动由两部分组成,首先观看两节课的视频,本来应该给大家呈现的是两节课的现场教学观摩,但由于培训时间和地点等客观原因,考虑到学生的安全等因素,把现场教学改为观看录像,课的效果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还请各位老师谅解。

播放视频后由我们团队的老师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论坛交流。

在座的各位都可谓数学界的行家里手,我们团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更多的是学习、历练、通过这次活动提升我们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数学素养。

下面我们一起观看由松北区万宝小学张文文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接下来我们来观看由平房区佟宁宁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刚才和大家一起观看了两节课,下面结合这两节课简单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这两节课有如下共同的特点,最明显的共同点就是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整合资源,落实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

“以活动为中心”,注重选择富有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如:《可能性》一课,课开始,教师就由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引入,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主要的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在猜测、表达、交流中归纳,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不同结果,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三个概念。

我们还可以看到,张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猜测,对学生的回答没有简单地给予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评定与验证的权利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亲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情感

亲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情感

亲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情感【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学会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做数学”,培养实践能力;三、”用数学”,让数学知识有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亲历;体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学会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1联系生活,唤起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师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习兴趣: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

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

有的说:每本作业本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一共要给售货员多少钱?有的说:买3本应找回多少钱?学生思维活跃,教师评价及时。

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1.2引导探究,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探究学习:一是要鼓励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

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学生的兴趣;二是要启迪学生设想,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

经历学习过程 累积活动经验

经历学习过程 累积活动经验

经历学习过程累积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基础上获得的经验,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体。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必须依靠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的支撑,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积累“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一、积累操作的活动经验,关注学生经历操作与思考的过程,皮亚杰认为:“智慧自动作发端”,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动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

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

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环境,多给学生活动的实践,多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学生就会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发挥创造的潜能。

二、积累探究的活动经验,关注学生经历自主、多样化的体验过程布鲁纳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并有效组织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积累探究经验不是通过简单的活动和思考就可以完成,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真实的情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体验。

因此,教师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教学《奇妙的图形密铺》,引导学生展开如下探究活动:探究活动一:一般三角形和梯形能不能密铺?在知道等边三角形和等腰梯形都能密铺后,引导学生思考:一般的三角形或梯形能不能密铺呢?(用课件出示两个一般三角形、一般梯形)学生展开争论,学生通过将三角形或梯形进行旋转、平移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是能密铺的,从而探究出一般的三角形或梯形是能密铺的。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了问题,平面图形只要能转化成已经确定能密铺的图形,这种图形就一定能密铺。

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积累学生活动经验

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积累学生活动经验

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积累学生活动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必须依靠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的支撑。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当前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人认为,可以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从而丰富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一、为获取感性经验,设计操作活动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加强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从而积累感性经验。

在教学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看一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这样的积木块上面的面是什么样子,并“摸一摸”,初步感知相应图形的特点,为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做好准备;“画一画”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上获得平面图形,感受体和面的联系,初步经历由具体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分一分”着重让学生通过分类、交流,说明分类的理由及图形的不同点,直观感知各类图形的特点,形成各类图形的表象,这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是认识各类图形名称、形成不同图形概念的直接基础。

二、为获得认识或验证数学知识的经验,设计探究活动数学活动经验不是靠老师直接传递给学生的,也不是学生参与活动就能立即取得的,而是在数学思维活动中不断形成的。

在学习苏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百数表”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安排学生自己整理:横着看,竖着看,引导学生读数感知规律,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这是从学习目标的全面实现来安排的。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发现新知识,感受规律发现的方法与过程,积累相应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意识,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三、为提升策略性经验,设计反思活动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只要学生没有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他就达不到高一级的层次。

亲历过程:多元化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亲历过程:多元化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亲历过程:多元化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者:于琨来源:《数学大世界·上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课堂实效。

【关键词】数学活动经验;观察;交流;实践;差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通过思维的抽象概括,逐步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这一描述明确了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过程的教学,要求我们更加关注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一起发挥着主导作用,一同构成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和主干,因而日益成为数学课堂亮丽的风景线。

一、注重觀察力,“看”表象“探”抽象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的重要途径。

数学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这些概括的数学知识应该通过适当的展开,使学生看到各种结论的来龙去脉。

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对知识有表象的认识,才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首要条件。

比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先让前后桌的两个同学面对面坐着,然后动手摆一摆小棒,再列出式子算出得数:①左边摆12根小棒,右边摆20根小棒,一共摆了几根小棒?②左边摆20根小棒,右边摆12根小棒,一共摆了几根小棒?学生计算好后,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这两道式子有什么相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问:为什么两个同学用同一个图,而列出的式子不一样,但结果却是相同的呢?学生经过观察后知道:因为两个同学是面对面坐的,方向不同,他们所看到的小棒的左右位置也就交换了,而总数是没变的,都是32根小棒。

整个环节,学生在适度的动态和开放的场景中自由地观察、概括和交流,积累了有效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活动中积累经验,用经验指导活动

在活动中积累经验,用经验指导活动

在活动中积累经验,用经验指导活动作者:左雷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7年第8期江苏涟水县外国语小学(223400)左雷[摘要]数学教材安排了大量详实的、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积累各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供线索、创造机会和搭建平台。

教师对教材中的素材需要有深度把握,善用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新的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活动经验进行新的数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指导[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7)23-0087-01“基本活动经验”是课程标准中的“四基”之一,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使自己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开发者和促进者。

如何通过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已成为当前教师必须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一、“规划与调整”的活动经验“规划与调整”的活动经验是指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自主厘清思路、制订方案,并在具体实施时适当调整方案而积累的活动经验。

多次经历自主探究过程,逐步积累“规划与调整”的活动经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局性及决策力。

“规划与调整”的活动经验可以使学生无论是在数学学习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能从总体目标出发,依据总体目标做出正确的规划,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例如,教学“分类和整理”时,教材要求学生将气球按不同的形状进行分类。

但是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只需直接描述问题,对于如何分类、怎样整理的过程不需做出任何提示,让学生在自主设计、调整、修正中解决问题。

上述过程中,教师在分析教材的教学目标时,没有一味地跟着教材走,而是在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时,根据学生出现的情况,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在不断调整和不断试验中,“规划与调整”的活动经验逐步形成并得到积累。

二、“操作与表达”的活动经验亲自动手体验的操作活动是活动经验的“供应站”,因此,教材中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

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浅谈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浅谈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能拼 成 平角 。
引导 学生 观察 、 思考 、 发现 、 比较 , 揭示 出感 性 经验 背 后 的
学 生动 手操 作解 决 问题 。如 果 学 生的 思维 仅停 留 于感 性 经验 的层面 上 ,不 能在 感性 认 识 中揭 示 、获取 理性 的经
验 , 么他 们对 数 学 问题 的 思考就 无 法 摆脱 具体 、 那 直观 的 感 性 经验 的束 缚 ,数 学抽 象 思维 能力 就 不能 得到 训练 与 发展 。因 此 , 师要 让学 生 在充 分 感知 的基 础 上 , 时地 教 适

定 的数 学活动 经验 , 课始 , 者给 他们 讲 了这样 一个 故 笔

亲历“ ” 说 的过 程 , 累策略经 验 积
事— — 《 和 尚吃李子》简述 如下1 小 f :

俗话 说: 计可 以打胜 仗 , 妙 良策 则有利 于解 题 。因此 ,
个 老和 尚 拿 了两 篮子 的李 子给 两个 小和 尚吃 , 并
师傅, 师傅 表扬 了他 。
师 :为 什么 第 二个 和 尚能 很快 地完 成 师傅 交给 的任 务, 发现李 子都 有核 呢 ? 生 : 因为 小和 尚能 合 理地 把李 子按 成 熟 的程度 不 同 进行分 类 , 类帮 他解 决 问题 。 分
让 学 生动 手“ ” 做 数学 , 非 意 味着 数 学 教 学仅 满 足 于 让 并
1 o



口 0口 =口
学生 练 习 后 , 引导 讨 论 交流 : 目告 诉 我 们什 么? 题 要
而有的是青的。 于是, 他就把这些李子按成熟的程度 不同
分成 了五 堆 。( 件 显 示各种 李子 实物 图和分 类情 况 ) 课 故事 讲 到 这里 , 者 提 问 : 家猜 猜 , 下 来 这 个 小 笔 大 接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及过程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及过程

课堂活动总结报告
活动名称:学生互动与合作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日
活动地点:XX中学
活动目的:通过互动与合作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活动内容: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小组合作游戏、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合作演讲。

在小组合作游戏环节中,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游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中,老师安排了一些话题,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并就所讨论的话题展开合作。

在小组合作演讲环节中,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演讲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则对演讲内容进行点评。

活动总结:
本次学生互动与合作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在小组合作游戏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活跃的气氛使得班级更加融洽。

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中,学生们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较强的合作意识,他们在小组内部的讨论中思维开阔,见解独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内部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在小组合作演讲环节中,学生们通过演讲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展现出了很高的合作精神和积极性。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学生互动与合作对于学业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学生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作用。

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引导他们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互动与合作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ad991848-6ead-11ec-bed0-7cb59b590d7d生活中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往往是那些我们亲自做过,亲自经历发生了什么。

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

在学生经历了特定的数学活动之后,也会留下基本的活动经验。

例如,当学生学习“三角形内角之和”问题时,学生将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重新组合这些角的顶点,然后依次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结果发现,它只是形成一个平面角,以便获得直观的视觉印象: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度。

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并不费时,但动手操作活动让他对内角和三角形有了直观的感觉,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从小学低年级开始从格点图中的方格认识正方形,用一个单位的正方形去拼摆长方形,得出长方形面积;通过剪切――变换(旋转、平移)――拼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将一个平行四边边剪成两个全等图形,获得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这种经验的积累过程是建立在学生亲历动手操作的过程,获得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讲授“面积单位”时,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获得更充分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表示。

这个起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它可能会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忽视学生实际感知带来的错误体验。

许多老师经常指着屏幕上放大多次的正方形向学生介绍——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有多大?屏幕上是学生指甲大小的正方形还是手帕大小的正方形?学生会模棱两可。

如果我们让学生触摸他们的拇指和指甲,老师及时指导他们,学生会印象更深刻。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实践,需要学生亲身经历,虽然现代多媒体走进了课堂,但无论问题情景设计的多么完美、新颖生动,学生只是从黑板上、大屏幕中、教师完美的叙述里去模拟构建,亦或与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对照、类比。

学生的学习仍是从书本到书本,从习题到习题,从考试到考试。

没有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失败的教行为。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2024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为期一年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这里,我将对我参与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经验分享。

首先,实践活动是我在课堂之外探索和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参加了亲子活动、社区服务、校外考察等多种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学习内容,更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通过实践活动,我培养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亲子活动中,我与家长一起参与各种互动游戏和体验活动,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和交流技巧。

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我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通过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帮助,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关心他人。

另外,实践活动也增强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

参与校外考察活动,我有机会亲自实践所学的知识,比如调查搜集数据、设计问卷、分析结果等。

在班级合作中,我也承担了一些具体任务,如负责场地布置、礼仪接待等,锻炼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比如,在亲子活动中,有时我与家长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难以达成一致。

在社区服务活动中,有时因为时间和条件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居民的需求。

但是,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我学会了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收获颇多。

首先,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开阔了眼界。

其次,实践活动增强了我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

最重要的是,实践活动让我学会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我解决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我还将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通过参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这一年的实践经历将会成为我宝贵的财富,对我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数学经验

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数学经验

经历活动过程积累数学经验作者:陈卉田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19年第10期[摘要]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教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的活动经验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观察表征、思考概括、猜想验证、练习运用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积累;经验[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9-0092-02学生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过渡发展,思维是从形象到抽象过渡发展。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数学课堂。

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历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观察表征——积累直观表象经验观察是获得并积累直观表象经验的重要渠道,也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获得的起始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从观察入手,有针对性地观察教学实物、模型、图片,直观感知所要学习或与学习有关的事物,积累一定的直观表象经验。

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如整体观察法、细节观察法、实践观察法、图形观察法、比较观察法等等。

[“认识时、分、秒”教学片段]师(出示钟面):你能从钟面上看到什么?生1:我看到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从1到12。

生2:我看到钟面上有两根针,而且这两根针是不一样长的,一个短粗一些,一个细长一些。

师:还有补充的吗?生3:钟面上还有刻度,像直尺一样。

生4:有大格还有小格。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你知道大格和小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上述简短的教学片段是学生学习“时、分、秒”的起始过程。

教师注重让学生从整体出发观察钟面,接着让学生从细节处观察钟面上刻度的关系。

这一过程不断渗透观察方法——从整体到细节,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掌握了观察的方法,也为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做好铺垫。

以“综合与实践”教学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以“综合与实践”教学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以“综合与实践”教学为载体,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罗建康2011版课标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笔者认为,“综合与实践”教学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

在具体的“综合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如何选择合作的伙伴,如何有效地呈现实践的成果,让别人体会自己成果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会逐步积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

下面以五年级上册《铺一铺》为例,谈谈如何在“综合与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一、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经验经验是存在于个体头脑中而无法直接观察的心智表征或心智结构。

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社会生活实际或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亲身体会形成自己个体的经验。

因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基于学习主体的,属于特定的学习者自己,它带有明显的主体性特征。

如:在《铺一铺》的课前,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密铺图案,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拍下来,配上图片说明,让学生初步感知密铺。

学生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从多个渠道有效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又如: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只用一种图形密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成一个平面图案?图形能否密铺,可能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圆形和正五边形却不能进行密铺?学生通过猜想、实物操作、观察、验证来建立对数学的感觉,形成对学习对象的数学经验。

因此,学生的学习,从结果看是“接受”了已有经验,而从过程看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经验建构过程。

因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必须由学生亲身经历。

二、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获取直接经验经验离不开活动,数学活动是经验产生的源泉,因此离开了数学活动,就根本不会形成有意义的数学活动经验。

经历学习过程,促进深度学习

经历学习过程,促进深度学习

经历学习过程,促进深度学习作者:李伟聪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35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框架颁布,各学科开始研究本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课堂教学,重点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本,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理解知识、构建体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数学建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慢慢得到发展,能力在后天得到慢慢提升,素养慢慢地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数学思维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如何培养?应该在各学科教学中落实、体现素养的培养。

为此各学科教师纷纷开始研究学科的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数学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呢?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呢?主阵地应该是课堂,通过让学生数学化地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内涵,构建知识网络,促进数学思维发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训练、轻思维,很多学生的教学活动停留在浅层的学习上。

教师没有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缺乏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思考,数学学习没有真正发生,导致今天学完,明天忘记。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度学习,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

一、经历真实探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数学探究学习活动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源泉,不亲历探究学习过程就根本谈不上数学经验的积累。

让学生在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在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在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没有亲历的数学探索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

引导学生经历立体的、有生命力的学习活动,在经历中产生一些体验和意识的积累,就会成为一种经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结合郑老师的《比较图形的面积》一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提炼数学活动经验。

首先,郑老师巧设导语(你们喜欢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吗?),激趣引入生活中孩子们亲身经历的非常喜欢玩的俄罗斯方块游戏,然后问:谁能说一说游戏具体怎么玩的?由玩游戏的方法经验迁移到“玩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从“玩图形”中提炼出玩的经验:数格子、割补转化、重叠法,为后面玩更复杂的图形积累了经验。

二、让学生在经历中积累和提升方法性经验。

新课的学习:找出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玩图形”经历了四个阶段:独立思考,初步探究(5分钟);小组合作,整合反思(5分钟);集体交流,深化思考;质疑辩论(5分钟)。

这四步层层深入,步步提高,学生在“玩图形”的经历中不断积累和提升方法性经验:数格子、割补转化、重叠法、脑数法。

三、利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不断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小结后,巧设作业:1、把报告单补充完整,你会发现更多的结论;2、作业纸上的相关题,你会发现很简单。

课已尽,思考无尽,让学生利用已有数学活动经验,不断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

下课前举手发言的那个有了新发现的孩子就足以说明了这点。

整节课,学生经历了层层深入的“玩图形”的过程,在经历中产生一些体验和意识的积累,就会成为一种经验——比较图形的面积这种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这种经验是学生亲历形成的,所以认识深刻,掌握的扎实。

以问题为导向_亲历实践过程_积累活动经验——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主题活动为例

以问题为导向_亲历实践过程_积累活动经验——以“曹冲称象的故事”主题活动为例

[设计意图与教学策略]学生结合前面的经验和结论得到新的结论,并通过真实实践骑行验证理论推导。

(五)项目评价——验收项目、成果运用、反思改进。

整个项目式学习设计采取了螺旋上升的方式,体现了项目式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综合性和长程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生探究。

整个研究过程注重研究结果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习惯和整体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1]安桂清.论义务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4-26.[2]艾伦·雷普克,里克·斯佐斯塔克.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M].2版.傅存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3]何声清.国外项目学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研究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6):63-71,40.[4]何声清,綦春霞.国外数学项目学习研究的新议题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64-72.[5]孔凡哲,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活动标准解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6):21-25.[6]Hudson R A.Statistics argumentation in project-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D].Doc-tor’s dissertation of Indiana University,2010:65-171,191.【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国家一般项目“基于国家事权的基础教育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批准号:BFA210071)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孔凡哲,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民族教育研究中心;赵欣怡,中南民族大学)WY一、研究背景2022领域明确指出:主题活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经历完整的学习活动。

经历有效活动 积累丰富经验

经历有效活动 积累丰富经验

经历有效活动积累丰富经验作者:张惠英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6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因此,数学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去“经历过程”,去亲历“活动”,在“活动化”的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以下结合《等量代换》的教学实践探索,尝试谈谈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的一般方式。

一、经历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片断:播放课件:1只羊可以换2只猪,1只猪可以换5只小鸡。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生:1只羊可以换几只小鸡?师:请同学们打开1号学具袋,自己动手换一换吧。

可以用摆一摆、算一算、画一画等方法。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师:摆好的同学请到前面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请两位摆法不同的同学上台展示)师:请同学说说是怎么换的?师:对比一下,你喜欢哪一种?说明理由师:我们一块来看看代换的过程。

(播放课件)师:我们在回顾一下这道题,羊和小鸡有直接的联系吗?羊和小鸡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羊和猪有联系,猪和小鸡也有联系。

所以我们在交换的时候,必须借助小猪这个中间量来进行交换,先把小猪换成小鸡,也就知道了一只小羊能换多少只小鸡了。

“智慧自动作发端”,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动手操作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讲得清的现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直观的操作材料:动物图片、学具、白纸等等。

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并与全班交流。

把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积累活动经验亲历学习过程
作者:王海鸥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过程的教学,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关键词:积累;经验;亲历;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147-01
1.关注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经验
就是利用对数学学习有直接作用的经验,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可以直接拿来促进或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生活经验。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围绕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我们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数学活动经验,应该依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生活经验。

1.1 依据学生生活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这个联系必须是自然贴切、合乎学生的情趣。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的"我们认识的数"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
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三个环节。

"说一说"先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来描述、表达和交流生活中的事物,如我们班的学生数、我家人的年龄等;结合生活经验,培养数的应用意识。

"猜一猜"让学生先抓一把蚕豆數数有几粒,再引导学生利用对一把蚕豆粒数的感性经验,分别抓一把花生米和一把黄豆估计有几粒,培养他们的估计意识,丰富对百以内数实际意义的感知。

"数一数"指导学生在校园里看看、走走、数数,用数表示校园里的一些物体有多少,用数表述自己在校园里的活动,从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建立数感。

1.2 利用学生生活经验。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丰富经验的生活背景,如果脱离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难度很大,也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以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为载体,环环紧扣,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指导作用体现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提出自己真正关心的、真正想知道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始终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