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智能驾驶行业研究调研分析

合集下载

自动驾驶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应对

自动驾驶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应对

自动驾驶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应对作者:李晓华来源:《人民论坛》2023年第18期【关键词】自动驾驶无人驾驶产业发展产业政策【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移动通信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其与实体产品的融合日趋紧密,汽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汽车企业持续推进整车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市场对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具有辅助驾驶或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销量快速增长,自动化与电动化一起成为改变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要力量。

未来自动驾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且会向无人驾驶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也面临技术、成本、数据、基础设施和法律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汽车产业规模大、先进技术集成度高、产业关联度强,是美国、中国、日本、德国等制造大国的重要支柱产业。

自动驾驶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各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因此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自动驾驶的发展,不少传统汽车大国发布自动驾驶路线图和发展目标,在交通法规、监管政策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出一系列支持自动驾驶的产业政策,以重塑汽车产业竞争优势、保持和强化全球竞争地位。

例如,美国在联邦和州政府层面发布了一系列法规,逐步对自动驾驶向更高等级发展进行松绑。

我国将自动驾驶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自动驾驶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标准,一些地方也在积极开展关于自动驾驶的地方立法。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性能提升、成本下降,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总体上看,国内外自动驾驶汽车呈现以下五个方面发展特点:一是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国际汽车工程学会(SAE)2014年1月发布的J3016标准定义了从无驾驶自动化(L0)到完全驾驶自动化(L5)等6个驾驶自动化等级,2021年4月该标准更新到第4版。

我国2021年8月发布并于2022年3月1日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国家标准与国际汽车工程学会的划分大体一致,将驾驶自动化划分为6个等级,0级是应急辅助,1级是部分驾驶辅助,2级是组合驾驶辅助,3级是有条件自动驾驶,4级是高度自动驾驶,5级是完全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自动驾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交通科技与管理15智慧交通与信息技术0 引言传统道路智能交通与传统汽车自成体系,数据信息交互几乎为空白。

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通信(C-V2X)等技术进步,百度、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加入智能汽车和道路智能交通行业,推广跨界融合,加速自动驾驶发展,实现“人–车–路–网–云”一体化发展。

据市场观察,目前整车企业、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积极引领自动驾驶行业发展,属于行业开拓者;感知零部件、信息通信以及智能交通企业积极响应整车企业或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自动驾驶需求,属于响应需求供应商。

1 走在前列的开拓者1.1 整车企业1.1.1 传统车企向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升级(1)趋势一:碳排放政策推动汽车电动化。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消耗问题,全球各区域陆续制定碳排放标准。

为促进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中国针对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推广进行补贴激励,同时出台政策限定燃油汽车销售占比和新能源汽车积分政策,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达到汽车总量20%。

在政策和市场双驱动的背景下,车企纷纷加速电动化。

例如广汽集团于2017年成立广汽新能源汽车,大众集团于2016年6月、2017年9月分别发布“Together-Strategy 2025”和“Roadmap E”确定集团层面电动化转型[1]。

(2)趋势二:电动化加速汽车自动化与智能化。

相比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控制响应迅速、满足最大功率用电需求、更适应新架构开发等优点,是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

在来势汹汹的自动驾驶浪潮下,互联网企业和新势力造车企业正在改变车企占据汽车产业链主导地位的格局,为了避免沦为自动驾驶企业“代工厂”的危险,传统车企积极寻找变革,一方面与科技企业携手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另一方面在集团内部组建研发团队,制定自动驾驶战略规划。

例如,2017年,北汽与百度签署自动驾驶战略合作协议。

(3)趋势三:共享出行服务延伸业务。

在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放缓,汽车制造利润向下游转移的情况下,车企面临长期增长压力,促使车企向下游延伸业务,探索多元化增长模式。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趋势分析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趋势分析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趋势分析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现状智能交通系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逐步从技术研究开发走向应用。

智能交通标准化,作为推动传统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重视。

智能运输系统标准的应用效果,是衡量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在国际社会、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竞争正日益白热化。

目前,涉及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的国际性组织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美国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等。

这些国际标准化组织由原来的分别独立工作,逐渐走向协作工作,共同制定标准并实施标准的检测。

其中,大型跨国集团(如汽车企业、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了智能交通标准化组织,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我国于2003年正式成立了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始组织实施智能运输系统的标准研究及制定工作。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地理、人文、经济及交通基础设施,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技术引进方法。

但是,无论是ISO、IEEE还是ITU中,大型跨国集团都是标准制定的主要力量,制定标准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扩大其市场份额,不加分析地采用这些标准,往往会直接把中国市场拱手让人。

目前,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的支持下,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完成了智能运输系统标准体系,并两到三年修订一次。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发布了7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涉及数据字典、地理信息、信息安全、电子收费、交通专用短程通信、交通信息服务、交通管理、公交智能化、物流电子单证、汽车辅助驾驶。

例如道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是解决公路收费站拥堵的有效手段,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措施,二十世纪末,国际上以欧洲CEN/TC278、日本ISO/TC204为主体开展地区或国家ETC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

2020年【智能驾驶舱】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2020年【智能驾驶舱】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2020年【智能驾驶舱】行业调研分析报告2020年2月目录1. 智能驾驶舱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1.1 智能驾驶舱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1.2 智能驾驶舱行业结构分析 (6)1.3 智能驾驶舱行业PEST分析 (7)1.4 智能驾驶舱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1.5 智能驾驶舱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10)1.6 智能驾驶舱行业特征分析 (11)2. 智能驾驶舱行业驱动政策环境 (12)2.1 市场驱动分析 (12)2.2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4)2.3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4)2.4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5)2.5 宏观环境下智能驾驶舱行业的定位 (15)2.6 “十三五”期间智能驾驶舱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6)3. 智能驾驶舱产业发展前景 (17)3.1 中国智能驾驶舱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7)3.2 智能驾驶舱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3.3 中国智能驾驶舱行业市场增长点 (19)3.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3.5 智能驾驶舱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3.6 智能驾驶舱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3.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3.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3.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3)4. 智能驾驶舱行业竞争分析 (24)4.1 智能驾驶舱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4)4.2 中国智能驾驶舱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6)4.3 中国智能驾驶舱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6)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7)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8)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9)5. 智能驾驶舱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0)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30)5.2 基础工作薄弱 (30)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30)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30)5.5 技术相对落后 (31)5.6 隐私安全问题 (31)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32)5.8 管理效率低 (33)5.9 盈利点单一 (33)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4)5.11 法律风险 (34)5.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34)5.13 人才问题 (35)5.14 产品质量问题 (35)6. 智能驾驶舱行业发展趋势 (37)6.1 未来趋势分析 (37)6.2 宏观机制升级 (39)6.3 服务模式多元化 (39)6.4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39)6.5 社会化特征增强 (40)6.6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40)6.7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40)6.8 呈现集群化分布 (41)6.9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智能驾驶舱"建设 (42)6.10 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42)6.11 个性化定制受宠 (43)6.12 品牌不断强化 (43)6.13 智能驾驶舱+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43)6.14 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44)6.15 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44)7. 主要产品及技术方案 (45)7.1 主要产品 (45)7.2 产品标准 (45)7.3 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5)7.4 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5)7.5 产品生产工艺 (46)7.6 产品工艺流程 (46)8. 智能驾驶舱产业投资分析 (48)8.1 中国智能驾驶舱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48)8.2 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48)8.3 中国智能驾驶舱行业投资风险 (49)8.4 中国智能驾驶舱行业投资收益 (50)1.智能驾驶舱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1.1智能驾驶舱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未来的智能汽车分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动力。

2020年汽车自动驾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0年汽车自动驾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0年汽车自动驾驶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一、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5)(一)行业已经历由L1 向L2 的起步阶段 (5)(二)自动驾驶行业渗透率 (9)二、海外自动驾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1)(一)美国 (11)(二)欧盟 (12)三、国内消费者对自动驾驶认知情况分析 (13)四、行业商业化运营情况分析 (14)五、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6)六、行业投资建议 (20)附录: (21)(一)ABS (21)(二)ESC (21)(三)并线辅助 (22)(四)车道偏离预警 (23)(五)车道保持 (24)(六)主动刹车 (25)(七)360 环视 (26)(八)自适应巡航 (27)(九)自动泊车 (29)(十)HUD (29)(十一)中控屏 (30)行业风险提示 (32)图表目录图表1:以入门款指导价分类,各价格区间车型2018 年销量占比 (5)图表2:2004-2019 年,指导价在5-25 万区间内,当年上市车型的各配臵渗透率(%) (6)图表3:按照功能模块筛选的典型L1/L2 级自动驾驶车型 (7)图表4:各级别自动驾驶的车型数量占比(%) (7)图表5:2017 年,9 家自动龙头签订“2018年新上市车型全系配备ESC 承诺书” (8)图表6:各级别自动驾驶的指导价与行业平均的价差(万元) (8)图表7:各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的平均指导价(万元) (9)图表8:各级别自动驾驶车型相较于全行业的平均指导价差(万元) (9)图表9:扩散理论中,人口在五个类别中的分布遵循正态分布 (9)图表10:新技术的采用/市场渗透“ S 曲线”累积分布 (9)图表11:L1/L2 级自动驾驶配臵渗透率曲线 (10)图表12:液晶屏类配臵渗透率曲线 (10)图表13:丰田汽车TSS 智行安全系统 (10)图表14:全球装载丰田安全技术车辆的数量 (10)图表15:美国的自动驾驶计划 (11)图表16:全美20 家主要车企2017-2019 年AEB 配臵率 (11)图表17:欧盟“New safety features in your car” (12)图表18:各国消费者对L2 级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 (13)图表19:各国消费者对L4 级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 (13)图表20:各国消费者对L2 级自动驾驶愿意支付的额外成本 (13)图表21:各国消费者对L4 级自动驾驶愿意支付的额外成本 (13)图表22:各国消费者对于robotaxis 的接受程度 (14)图表23:人均GDP 与千人汽车保有量较低的国家,消费者更倾向于使用robotaxis 服务 (14)图表24:2018 年加州自动驾驶人工接管报告数据 (15)图表25:文远粤行试运行范围 (15)图表26:文远粤行在广州的试运行车队 (15)图表27: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意味着更高的运算能力 (16)图表28:SEAT Ateca,全车100 多个传感器与ECU,2km 线束重42kg (16)图表29:大众集团《Levers to unleash value》 (17)图表30:大众集团《Levers to unleash value》 (18)图表31:MEB 平台未来架构 (18)图表32:MEB 平台未来架构搭载的ICAS 域控制器 (18)图表33:以控制器电源为例,部分技术瓶颈需要从电子架构层面解决 (19)图表34:各公司域控制器 (19)图表35:各公司计算平台控制器 (20)图表36:建议关注标的估值 (20)图表37:ABS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1)图表38:ABS 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1)图表39:ABS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1)图表40:ABS 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1)图表41:ESC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2)图表42:ESC 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2)图表43:ESC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2)图表44:ESC 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2)图表45:并线辅助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3)图表46:并线辅助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3)图表47:并线辅助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3)图表48:并线辅助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3)图表49:车道偏离预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4)图表50:车道偏离预警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4)图表51:车道偏离预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4)图表52:车道偏离预警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4)图表53:车道保持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5)图表54:车道保持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5)图表55:车道保持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5)图表56:车道保持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5)图表57:主动刹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6)图表58:主动刹车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6)图表59:主动刹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6)图表60:主动刹车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6)图表61:360 环视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7)图表62:360 环视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7)图表63:360 环视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7)图表64:360 环视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7)图表65:自适应巡航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8)图表66:自适应巡航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8)图表67:自适应巡航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8)图表68:自适应巡航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8)图表69:自适应巡航对定速巡航的替代(以车型数量计) (28)图表70:目前行业巡航系统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8)图表71:自动泊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9)图表72:自动泊车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29)图表73:自动泊车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29)图表74:自动泊车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29)图表75:HUD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0)图表76:HUD 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0)图表77:HUD 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30)图表78:HUD 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30)图表79:触控式液晶屏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1)图表80:触控式液晶屏分价位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1)图表81:触控式液晶屏分燃料形式渗透率(以询单量计) (31)图表82:触控式液晶屏分价位渗透率(以询单量计,仅考虑燃油车型) (31)图表83:中控液晶屏分尺寸渗透率(以车型数量计) (31)图表84:中控液晶屏分尺寸分布(以询单量计) (32)随着ADAS 功能的快速普及,我们认为行业正在进入普及期,渗透率即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我国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分析

我国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分析

我国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分析摘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汽车的智能化带来了优越的驾乘体验。

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差异较大,且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智能汽车在技术路线、操作逻辑、更新迭代和智能学习等方面也存在不同。

本文主要对我国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引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许多城市开始陆陆续续的推出智能公交,智能驾驶技术不光在公交车方面得到发展,环卫部门的环卫车、京东的配送车等都智能驾驶技术都相继进行了试运行。

这些以前只能在大脑里想象的技术如今终于在现实中实现了,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智能汽车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

1避障系统的原理全轮驱动的自动避障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和舵机组成。

在车头安装了舵机和传感器模块,以此检测小车前方不同角度的障碍物。

对于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的障碍物与车体之间的距离称为障碍物距离d。

如果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阈值,车辆必须进行避障,这个阈值称为安全距离D。

在驾驶过程中,对来自超声波和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动态分析,计算出汽车在遇到障碍物时必须转弯的角度ϕ值,然后进行自动避障。

2我国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性分析2.1提升信息技术保障在互联网发达的这个世界,网联化已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重要条件之一,它能够将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共享和交换,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决策是智能决策的核心要求。

人们沉浸在网联化驾车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风险也在逐渐增大。

在2016年,著名的挪威网络安全家曾表示,可以对特斯拉用户的账户进行入侵,获取密码,通过登陆特斯拉平台来对车辆进行开锁、定位等远程操作,这说明车主的隐私可能有随时被窃取的风险。

对此,我国为了使网络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在2016年正式颁布了《网络安全法》,颁布之后,在于2017年6月开始正式实行。

在安全法中明确指出,所涉及能够接触车主隐私的运营商,在网络上保护车主的隐私,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违者必究,有效的通过技术来增加网络安全的防范,防止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使个人隐私在网络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2020智能驾驶深度报告

2020智能驾驶深度报告

2020智能驾驶深度报告:行业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产业机会凸显引言:当前,乘用车市场智能驾驶功能搭载率越来越高,并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

随着特斯拉国产化并迅速放量,其带来了智能驾驶全新体验与认知。

标杆已至,竞品纷纷应战,智能驾驶将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搭载功能越来越多,渗透率越来越高。

1.智能驾驶的产业价值和技术路线的选择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一百多年来最为剧烈的产业变革。

突出特点就是行业的“新四化”趋势(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是一场全方位的产业变革。

其将使汽车由传统的机械产品转变为移动出行服务的智能终端。

在这一变革中,智能驾驶将显著提升汽车电子、软件算法等在汽车开发中的比重,最先进的计算机、通讯、算法等技术成果将被用于智能驾驶的开发。

传统汽车行业的生产组织要素:知识技能,组织模式等都将被全面改变。

高等级的智能驾驶将使汽车公司从传统制造业公司转变为高科技公司,创造众多的转型与新增机会。

智能驾驶功能的不断演进也是对汽车产业逐步重构的过程。

智能驾驶技术路径选择在智能驾驶的演化路径上,Waymo、百度等高科技公司直接针对L4 级别的智能驾驶进行研发,L4 级别的智能驾驶也常被称为无人驾驶或者全自动驾驶。

谷歌Waymo 从2009 年就开了相关研究,其利用在AI 算法领域的优势通过样车收集数据不断迭代自动驾驶功能。

目前,Waymo 在该领域投入最大、积累数据最多、应用最全面。

从技术角度分析,针对L4 级别的智能驾驶虽然已经有了很多进步,但是其还只是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面对情况复杂的开放道路,技术成熟度还未达到全面商业化运营的要求。

2019 年,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 在其报告中认为L4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全面成熟还需要10 年以上。

主流的汽车企业还是遵循着从ADAS 级别功能导入为基础逐步向L3 甚至L4 级别的智能驾驶方向演进,其结合先进的传感器、计算平台等硬件不断迭代算法,完善自动驾驶功能,并扩展智能驾驶应用的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的不断发展,有关汽车的技术也不断向智能化的道路上前进。

同时政府在这方面也提出了诸如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产业势必会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这样的变革在推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因此,这时就不得不对智能网联技术发展提出新要求。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概念;发展;策略1、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智能网联汽车通俗点说就是将智能汽车与网络相结合。

有些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与网络技术相融合,进行车与信息技术的共享和转换,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的行驶理念,最终达到无需人来操控的阶段。

在社会上出现很多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概念,比方说: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汽车、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系统等。

(1)所谓智能汽车就是指在普通车辆上装置一些雷达、摄像头、传感器、控制器等先进设备,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人、车、路等智能信息的转换。

传感器就是利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来对路面情况进行感知,同时它可以作为信息与汽车之间的桥梁,能够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有效的路况信息,这个功能能够实现,环境感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车辆行驶本身就处于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可能产生多种意外情况。

所以仅仅靠感知技术无法完全规避风险,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感知系统的功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这些设备的支持下,车辆能够自动分析车辆所处的环境,并对遇到的事故进行相应的处理。

同时,车辆能满足人们的到达指定地点的要求,最终达到代替人来操控车辆的目的。

这是车辆本身与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是高新技术综合体的体现。

(2)所谓无人驾驶汽车就是利用车载传感系统来感知道路环境,智能汽车能够利用车载传感器来进行路线规划并且控制此车辆能够按时到达设定目标。

车辆传感器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够辨别道路上的障碍物,自动进行车辆的转向和速度变换,使车辆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也能够安全,高效的在道路上行驶。

无人驾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意见

无人驾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意见

无人驾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意见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智能汽车+车联网,无人驾驶未来空间巨大无人驾驶发展路径明确,L2 已经量产。

按照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提出的《标准道路机动车驾驶自动化系统分类与定义》,无人驾驶技术从智能程度由低到高被分为 6 各层级。

其中 L1-L2 汽车仅为驾驶员提供辅助驾驶功能。

而 L3 汽车可以在限定路段进行无人驾驶,但驾驶员也需要时刻警戒,并在发生突发状况时接管驾驶。

L4 与 L5 汽车是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驾驶员无需时刻警戒,汽车本身可以对突发状况进行处理。

其区别在于,L4 汽车只能在限定场景和路段实现无人驾驶,而 L5 则是理论上最智能的无人汽车。

目前,L1-L2 左右级别的汽车已经实现量产,可以为驾驶员提供自动刹车、发出警报、调控车速等辅助驾驶功能。

无人驾驶产业链智能汽车+车联网,无人驾驶技术架构已初步完善。

无人驾驶最终落地不仅仅依靠汽车本身的感知与决策,同时也需要以城市智能大脑为核心而构建的公共交通网络。

未来在车辆本身智能化基础上,配合通过高速、低时延网络来实施调度的车联网,无人驾驶的技术框架已经初步构建完毕。

我们认为,2020 年 5G 建设加快,车联网相关前期基础设施铺设有望为相关企业带来巨大业绩增长机会。

无人驾驶产业链从中长期看,高级别无人驾驶市场空间巨大。

根据 HIS 预计,到 2025 年 L4及以上智能汽车有望实现量产,到 2040 年全球市面上将不再销售 L0(即纯人工)汽车。

我国 2016-2018 年汽车销售量均超过 2800 万辆,未来以无人驾驶和新能源为主的新型汽车将成为车辆更新换代的推动力。

根据大众汽车集团战略负责人托马斯·塞德兰称,仅仅目前的 L3 级智能驾驶(距离 L5 有很大距离)的传感器、处理器和软件已经花费了大约 5 万欧元。

2020年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word 可编辑版)

2020年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word 可编辑版)

2020年智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4月目录一、特斯拉引领行业变革,智能汽车接近加速拐点 (6)1、特斯拉以智能化引领全球,加速智能普及进程 (6)2、国内ADAS 已达到加速渗透临界点 (8)二、单车智能快速渗透,核心部件将率先放量 (11)1、智能化等级提升,单车价值量持续向上 (11)(1)辅助驾驶(ADAS)已处爆发前夜,将快速渗透;自动驾驶列入议程 (11)(2)渗透率与价值量的双重提升,预计到2025 年国内智能驾驶核心部件的市场空间均可达到400 亿元以上 (16)2、传感器:向中低价车型渗透,国内企业有望迎来放量 (18)3、底盘电子:高壁垒高溢价,技术可控带来国产突破机会 (26)(1)IBS 技术路径:EVB 的升级产品,与ESC 集成化是下一步趋势 (29)(2)ESC 竞争格局:技术难度大,仍由外资巨头占主导,国产化已有萌芽 (31)4、座舱电子:产品持续升级,龙头盈利能力提升 (33)5、控制计算:新市场新格局,车企加大对外合作 (37)三、V2X 网联智能将成下一重点,技术和政策双驱动 (41)1、政策加码,有望提升网联覆盖率 (41)2、从美国推广看V2X 进展,政策支撑和技术路径选择决定成败 (44)3、C-V2X 成为国内选择,国内产业链已准就绪 (46)四、单车智能放量孕育自主崛起,政策驱动V2X 空间较大 (50)1、华域汽车:国内零部件创新最强、布局最深,产业化落地最快的企业..522、拓普集团:客户持续开拓,大幅投入底盘电子 (52)3、德赛西威:座舱电子订单释放带来盈利回升,ADAS 和自动驾驶相关逐步落地,国内自动驾驶领域走在最前的公司 (53)4、均胜电子:双系统车机产品全球领先,V2X 量产在即 (53)5、伯特利:轻量化、EPB 支撑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底盘电子产品国内领先 (53)6、保隆科技:TPMS 龙头企业,聚焦汽车电子,环视系统等已有项目 (54)7、科博达:国内控制器领域稀缺公司,产品全球配套 (54)汽车智能化是下一轮汽车变革的方向,在当前时间点市场和政策双驱动将带来智能汽车加速发展。

2023年电动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电动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电动智能汽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能源缺乏的问题日益突显,电动智能汽车正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的新趋势。

电动智能汽车市场环境分析可以从产业政策、消费市场、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下面就此进行简单分析。

一、产业政策环境分析近年来,电动智能汽车发展得到了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2017 年9 月,国务院正式下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到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200 万辆的目标,产业规模稳步扩大。

同时,政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采用限购、限行等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车,为电动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消费市场环境分析针对普通消费者而言,选择购买电动智能汽车,除了政策支撑之外,还涉及到经济成本和实用功能等方面。

对于经济成本而言,虽然其销售价格普遍较高,但长远看来,电动车的“绿色出行”所带来的省油费、免高速收费、减少停车成本等优惠政策的支持将使得总成本降低。

相应的,汽车生产商们也在积极寻找更为实用的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不少汽车品牌都在尝试开发可实现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技术,以便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出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需求。

三、科技创新环境分析对于科技创新而言,电动智能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

例如,电池技术的革新将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得到大幅提升,定位与导航技术的应用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应用于电动智能汽车中,使之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环保。

总之,电动智能汽车的蓬勃发展必然离不开政策、市场和科技的支持。

伴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攀升,对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只有抓住市场机遇、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科技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中国无人驾驶产业规模与发展规划分析

中国无人驾驶产业规模与发展规划分析

中国无人驾驶产业规模与发展规划分析提示:一、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nbs一、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无人驾驶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最先由美国提出,当时美国提出ALV(自主地面车辆)计划,美国各大院校开始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

由于进行全路面无人驾驶的条件复杂,同时当时的技术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因此科学家将无人驾驶的研究重点转移到高速公路上的无人驾驶。

1995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完成5000公里的高速公里测试,并且成功。

2014年后全球无人驾驶开始爆发,各大企业开始进入该领域,百度、谷歌、特斯拉、亚马逊、奔驰、宝马等企业均有自己无人驾驶项目。

二、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创新情况分析2015年后,我国无人驾驶热潮开始爆发,直接体现在专利申请数量的变化上,2015年我国无人驾驶专利申请数量仅为306项,同比增长33.6%,2016年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达到1085项,同比增长255%。

之后每年的专利申请数量都保持在1000项以上。

参考发布《2019年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分析报告-产业规模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2013-2018年中国无人驾驶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资料来源:SooPAT,数据中心整理从专利的申请人可见我国无人驾驶方面的参与者形式较多,既有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大企业,也有北航、北理工等高等院校,还有传统的汽车企业。

可见我国无人驾驶行业的研究已经在全国各阶层展开。

近年来中国无人驾驶方面专利申请人及申请数量排名资料来源:SooPAT,数据中心整理三、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当前全球范围内无人驾驶概念都被炒得火热,各国政策也对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出台了相应的一些政策激励。

美国内华达州是最早通过无人驾驶相关法案的州,此后有超过20个州通过相关法案。

中国CNCAP正在遵循2018-2020年的时间规划,包括引入FCW和车辆、行人AEB,并会将AEB的转载率加入对车型安全考核评分当中。

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8月目录一、自动驾驶是一场“规模游戏” (5)1、车企L4/L5商用落地推迟,执行层是国内Tier1短板 (5)2、Waymo估值缩水,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追逐趋于理性 (8)(1)第一阶段(2013-2016年):谷歌、百度等科技巨头涉足自动驾驶,吸引主机厂和Tier1入场 (8)(2)第二阶段(2017-2018年):Waymo催生初创企业涌现,主机厂和Tier1加码自动驾驶布局 (9)(3)第三阶段(2019-2020年):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资本重新审视估值,产业战略结盟提速 (9)3、车企自动驾驶研发成本压力加剧,战略结盟大势所趋 (11)二、产业协同格局初显,新型商业模式涌现 (13)1、车企间结盟开发自动驾驶 (14)(1)丰田联盟:丰田主导,软银牵头,车企交叉持股 (14)(2)BBA联盟:技术整合难度超出预期 (17)(3)通用、本田联盟:Cruise技术领先、通用仍是主导 (18)(4)大众、福特联盟:全方位合作、但不因战略结盟互相持股 (20)2、车企和Tier1结盟 (21)(1)沃尔沃和Veoneer:零整间合作首例,因技术路径分歧而分家 (21)(2)现代和安波福:合资公司Motional落地,估值40亿美元 (24)3、车企和头部自动驾驶公司结盟 (25)(1)Waymo:和车企多为单向联盟,从封闭研发转向拥抱开源 (25)(2)Uber:谨慎挑选盟友,但合作更为深入 (26)三、自主品牌加速奔向智能驾驶,国内产业联盟尚未开启 (27)1、随着自主品牌加码纯电平台投放,车企间联盟可能性加大 (27)2、Robotaxi催化国内自动驾驶玩家发力,车企有望与技术领先的企业联盟 (28)3、以德赛西威为代表的零部件供应商有望成为车企技术联盟对象 (29)自动驾驶是一场规模游戏,产业进入“资本冷静期”。

1)技术层面,2020年L3级别车型进入集中量产阶段,L4/L5级自动驾驶由于商业天花板更高,再加上YQ冲击,主要企业L4/L5车型量产计划均有推迟;2)资金层面,Waymo、Cruise、Uber作为自动驾驶技术领头羊,2019年相关研发投入均超过20亿美元,全球前10大玩家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超过160亿美元,另一方面,全球车市已连续下滑两年,车企利润承压的同时研发支出高企,而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产业已进入资本冷静期,我们测算2019年自动驾驶行业兼并收购金额同比下滑54%,今年Waymo首次寻求外部融资,估值仅300亿美元,较高点缩水70%。

2020年智能驾驶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智能驾驶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智能驾驶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8月目录一、智能驾驶:重构产业的革命 (6)1、智能驾驶简介 (6)2、智能驾驶的价值 (7)(1)智能驾驶功能的价值 (7)(2)智能驾驶的产业价值 (8)3、智能驾驶演化路径 (9)(1)智能驾驶分级 (9)(2)智能驾驶技术路径选择 (10)二、政策、技术、市场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正在驶来 (12)1、政策支持:国家战略方向;地方大力扶持;行业积极响应 (12)(1)智能驾驶的国家战略 (12)(2)地方大力扶持智能驾驶行业 (13)(3)行业标准体系正在成形,安全防护相关功能成为强制标准 (14)2、技术进步:感知/智能/通讯技术导入,ADAS率先成熟 (16)(1)感知技术发展 (16)(2)算法与计算平台进步 (17)(3)5G时代到来,V2X有望落地 (18)(4)ADAS技术成熟,功能不断丰富 (19)3、市场需求:特斯拉引领智能驾驶体验;商用车追求安全高效 (21)(1)乘用车智能驾驶市场现状 (21)(2)特斯拉带来智能驾驶全新体验与认知,L2级市场快速增长 (22)(3)商用车市场更加追求安全与高效,智能驾驶价值更加显性 (24)三、智能驾驶产业链:增量机会与产业重构 (26)1、智能驾驶产业链:分工与合作,集成能力是关键 (26)(1)ADAS产业链:自主整车集成能力有限,依赖国际Tier1 (26)(2)自动驾驶生态:产业链重构,抢占新生态的关键节点 (28)2、感知层: 确定的增量市场,期待国产放量 (29)(1)感知传感器种类与原理:受益于智能驾驶渗透率与等级提高 (29)(2)摄像头系统:芯片+算法是核心,近距应用等功能本土企业有望替代 (31)(3)毫米波雷达: 77GHz是趋势,本土企业商用车先行 (33)(4)定位及地图:高等级智能驾驶必备,政策有壁垒、国货优势大 (35)3、执行层:底盘电控有壁垒,动力升级有机会 (37)(1)底盘电控:门槛高,国产放量还需要时间 (38)①制动与转向零部件直接关系到车辆安全,性能要求很高 (38)②国际Tire1能够开发出ESC等系统解决方案,减轻了整车厂集成难度 (39)③零部件供应商本地化生产,实现了系统的成本降低 (40)(2)动力电控:智能控制,商用车AMT推广受益 (40)4、决策层(控制器与计算平台):国产替代与增量机会 (42)(1)普通控制器:软硬件分离趋势带来国产替换机会 (43)(2)域控制器:功能重构与硬件升级 (44)(3)座舱域控制器:增量机会,国产域控制有望突破 (45)(4)ADAS/AD域控制器,更加依赖计算芯片 (46)5、人机交互:智能座舱提升体验,监控状态确保安全 (49)(1)智能座舱:以点带面、系统集成,国产Tier1有望突围 (49)(2)驾驶员监控系统(DMS):芯片与算法是关键,新进公司切入口 (54)6、整车企业:龙头企业积极布局,队尾黯然离场 (56)(1)电子电气架构与软件能力是整车企业智能驾驶的底层能力 (56)(2)软件定义汽车:行业巨头企业的生死之战 (57)(3)国内整车企业:积极布局与黯然离场,行业集中度有望上升 (59)四、相关企业 (63)1、投资策略 (63)(1)时间与空间维度 (63)(2)产业维度 (64)2、相关企业 (66)(1)广汽集团(乘用车龙头) (66)(2)潍柴动力(商用车龙头) (67)(3)德赛西威(具备未来Tier1潜力) (68)(4)中国汽研(测试体系与开发服务) (68)智能驾驶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链上游
大型企业
亟需创新央企 产业服务寡头
第三方服务机构
财政解读服务 财税管理及培训
科技驱动外企 互联网巨头
基层招聘猎头 媒体营销服务
投资机构
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导产业基金 产业服务寡头
科研院所
国家级科研单位 地方级科研单位
产业链中游
智能驾驶服务机构
创投型机构
服务型机构
媒体型机构
产品型机构
产业创新智能驾驶
国央企主导类
答:壮着胆 壮胆 [ zhuàng dǎn ] 生词本 基 释义 详细释义 [ zhuàng dǎn ] 使胆大:走 路唱歌,自己给自己~。答:白话释义: 容非常害怕,心脏直跳 出处:《碧桃花》 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 趋前。”答:菜胆炖鸡:用料:鸡半只, 胆适量,金华火腿25克,红萝卜100克, 片,滚水4杯或适量。 做法:(1)鸡洗干净
行业形态
“互联网+”助推了智能驾驶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场基本形成三大阵营体系:传统智能驾驶企业、互联网智能驾驶企业、第三方智 能驾驶企业。第三方企业依托传统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传统企业利用第三方企业的渠道发展业务,两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互联 网智能驾驶同样与传统智能驾驶存在着这种合作关系。所以合作与发展是当下行业的态势。
“ ” 互联网智能驾驶
通过互联网布局行业进一步扩展业务场 景。创新智能驾驶形态,完善产品矩阵, 在探索场景智能驾驶的过程中搭建开放 灵活、可扩展的核心系统,于此同时不 断开拓沉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言技 术,并深度应用于产品研发,提升体验、 改善经营效率。
发展阶段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智能驾驶行业仍处于成长初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 及用户特点已经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形成供应链整合,差异化策略为主,成本领先为辅,盈利水平提 升。
答:你好朋友,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 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 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 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 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 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 中箭...答:胆结石包括胆囊内或胆管里有 石形成,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增加。
私企主导类
外企主导类
互联网巨头
产业链下游
创业公司
互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广告宣传 自媒体 制造业 智能化
商业模式
境外供应商 境内供应商
产品设计商
外协工厂

供应商 同
合作伙伴 分销商
供 应 链
分销 物流 制造
ERP
管理层
协同管理
商决 文 业策 档 智分 整 能析 理
战略协同 协同 平台
知识协同
客户工厂
智能驾驶行业研究调研分析
行业概况 市场分析 前景趋势 投资建议 追逐行业发展新风向
1
行业现状概述
2
发展环境分析
3
市场发展分析
4
竞争格局分析
5
趋势分析及前景预测
6
投资建议及风险防范
1
行业现状概述
行业介绍 发展阶段
行业形态 商业模式
链条布局
行业介绍
智能驾驶行业
是指从事智能驾驶相关性质的生产、服务的单位或个 体的组织结构体系的总称,深刻认知智能驾驶行业定 义,对预测并引导智能驾驶行业前景,指导行业投资 方向至关重要。
探索期
萌芽期
成长期
发展期
1998-2003年 共发布2项政策,推动智能驾
驶行业初期探索
2004-2009年 共发布1项政策,以争夺用户、 赚取差价收益为特征,市场格
局不明显
政策
2010-2015年 共发布2项政策,通过规模运营、 服务创新提升客户粘性,市场由 分散到逐步集中,仍然依赖规模
效应
政策
2015年之后 共发布2项政策,依靠提供智 能驾驶行业解决方案,形成供 应链整合,差异化策略为主, 成本领先为辅,盈利水平提升
2
发展环境分析
政策环境 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
政策环境
政策因素
中央印发的《智能驾驶行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到2020年智能驾驶行 业将增加30%,各地方出台了地方政策, 提高行业渗透率。2019年智能驾驶行业成 为政策红利的市场,国务院政府报告指出 智能驾驶行业将会有利于提高民众生活质 量。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
链条布局
中国智能驾驶产业链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位于产业链中游的产业智能驾驶区别其他智能驾驶,由于其客户定位不 同,核心服务对象是母公司,加值服务也更加关注如何为母公司带来价值,及提供何种机制和组织安排,协助母公司践行开放创新。 作为创业团队与公司内部之间的缓冲区,产业创智能驾驶不但可以降低彼此间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引入外部技术资源,加快 技术的商业进程,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同时,也可以为内部限制的创新成果提供外部商业化路径从而激发公司内部的“企业家精神”, 并与外部资源方共同分担创新风险。正因如此,其中的大型企业对于产业创新智能驾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其细分产业链中具 有绝对话语权,但是也正是这部分大型企业不断驱动着现阶段的智能驾驶行业的转型升级征程。
社会因素
传统智能驾驶行业市场门槛低,缺乏统一 行业标准,服务过程没有专业的监管等问 题影响行业发展。互联网与智能驾驶的结 合,减少中间环节,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 的服务。90后,00后等人群,逐步成为 智能驾驶行业的消费主力。
01
02
03
“ ” “ ” 传统智能驾驶
第三方智能驾驶平台
传统大家康投资行业不断在市场中进行 业务布局,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 用户粘性和活跃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 地获取用户在生活中的多项数据,完善 企业内部的大数据资源,提高企业数据 服务能力,提出更加定制化的服务项目。
第三方形态打破了企业壁垒,跨行业合 作,打造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向合 作平台用户,一次提供多家公司报价品 牌或一站式服务,双方合作进行用户运 营为客户提供线上报价、出单,支持多 级管理和结算。
境外客户
CRM
营销 销售 服务
最终客户

同 商
客户

服务外包商
流人 文 程力 档 管资 整 理源 理
协同办公
终端零售商 分销商
工商/税务/海关/政府机构
经销商
以供应链系统为支撑,创新 电子商务等通路模式,实现线上 线下交易的创新营销模式,从而 整合企业上、下游资源,掌控并 协同管控全产业链,提升效率, 共享数据与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