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商业银行涉农金融服务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改进商业银行涉农金融服务的建议

摘要:良好的政策导向是涉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根基。做好扶持“三农”工作,首先需要管理部门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完善配套制度安排,细化措施内容和具体要求,为涉农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进涉农金融;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5-0-01

一、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

1.细化“两个不低于”的考核要求,提高政策目标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实际,对“两个不低于”的考核目标进行细化。一是细化考核要求。除以涉农贷款增速为重点的单一指标考核外,还应在考虑可用额度的基础上,对涉农贷款增量及增量占比进行考核,消除考核基数变动因素的影响。二是完善指标体系。加大对涉农贷款不良额、不良率的考核,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注重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和规模并重转变。建立涉农贷款重点行业分布、区域占比等多维度的辅助指标体系,客观反映支持涉农发展的贡献度,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拓展“三农”业务的积极性。三是明确长远规划。将涉农信贷业务纳入中长期规划,明确五年内涉农信贷投放目标和分期实施计划,建立长期、持续、稳定的信贷保障机制。

2.研究金融扶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制度,加大涉农信贷的倾斜力度。一是完善服务体系。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引擎,扶持

“三农”发展为重点,着力构建多样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区别功能定位和服务重点,既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基础作用,商业银行的支柱作用,以及农村合作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又要加大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区域金融机构的投入,创新和试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满足农村金融供需要求。二是强化政策调节。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减免、贷款额度配给、融资工具创新、不良贷款核销重组和减免等方面,适度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待遇,加大对基层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改善涉农金融微循环不畅的状况,增强对涉农企业的“供血”能力。三是明确扶持重点。围绕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的战略定位,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为重点,梳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有效资源配置,优化涉农信贷结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向精深加工、机械化、规模化的现代和高效农业转变。

3.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扶持,努力谋求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更大空间。一是用足用活政策。加大国家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保障各项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涉农贷款增量财政奖励资金等落实到位,切实收到支农、促农、帮农实效。二是借鉴成功经验。学习借鉴国际国内涉农金融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如县域支行涉农贷款营业税优惠政策、利差补贴,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型农业金融创新,满足涉农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探索改革创新。开辟涉农金融改革新领域,

如探索建立以农业为特色的专业化、区域性银行,开展涉农金融制度、组织、产品与服务创新,先行试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二、改进服务水平,有效满足涉农企业融资需求

针对当前涉农企业普遍反映的资金紧张、融资难、抵押担保难等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实际,适应农业发展需要,转变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支持和服务农村、农业的发展。

1.优化信贷结构。一是跟进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提升涉农贷款支农层级,涉农贷款从满足简单再生产资金需求,向满足扩大生产规模,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以及改进生产品种和工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资金需求转变。二是加大农业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的贷款扶持力度,促进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优质产品和高附加值农产品开发转变。三是向企业加农户、企业加基地的农业产业化链条的项目倾斜,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规模大、产品档次高、市场占有份额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支持对象的支柱产业项目倾斜。

2.优化信贷流程。一是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根据不同信贷品种和涉农贷款需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及资金使用周转,选择不同档次的期限设计,避免贷款使用周期与生产投资回报期错配。二是适度核定贷款额度。可结合涉农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存货以及资产负债等多项因素,对企业授信额度进行综合考量。三是分期还款与一次性还款方式相结合,减轻还款压

力。

3.探索服务创新。一是加强信贷业务和产品创新,如开展“封闭式贷款”管理,实行专项资金专人负责,封闭运行,既能为涉农企业优势产品提供资金援助,又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二是拓宽担保方式。探索将涉农企业农产品纳入担保范围,建立抵押物投保、专用保证金等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开展面向涉农企业的融资租赁服务等,在规范化、合法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三是提高服务合力。积极发展联保贷款、银(社)团贷款等业务,探索“银行(社)+企业+农户+合作社(协会)+保险+担保”等信贷合作服务模式,有序引导和规范合法民间融资机构和担保公司业务,合力破解涉农金融服务难题。

三、强化风险管理,保障涉农金融业务健康发展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风险管控不仅仅是一种准入门槛、制约机制,更应该成为保障涉农金融业务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涉农金融资源的配置,提高涉农贷款的风险效益和经营回报。

1.严格信贷业务管理。按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要求,强化贷款的全流程管理。根据涉农贷款业务贷前、贷中、贷后的不同业务环节,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把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融入流程管理中,加强对涉农资金使用的监测跟踪和贷款资金流向的检查,有效防范和控制涉农信贷业务风险。

2.实施风险定价。建立科学的资金定价机制,综合评估涉农贷款

的风险状况,实现风险与收益的良好匹配。

3.建立与完善风险保障机制。鼓励政府出资建立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农村担保业务。通过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涉农贷款与保险联动机制、以政府为主导的风险补偿基金等,有效分散和补偿贷款风险,保障金融资产安全。

4.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强化对涉农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和处置,及早分散化解风险,有效保障金融资产安全。

作者简介:肖保柱(1957-),男,河南许昌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银行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