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归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亲密对话

摘要: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效率,特别是中考在即的九年级语文的教学效率,从回归文本切入,作了一番尝试。

关键词:质疑;个性化;留白

犹记得在祖国沦亡之前,都德笔下的韩麦尔先生拼尽全身的气力在黑板上写就的“法兰西万岁”,时隔经年,仍能感受到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挚爱及失去祖国语言文字时那种深入骨髓的痛楚、悲怆。作为生活在和谐年代的语文教师,近来却对我们的语文教育现状产生了诸多困惑。

语文教育,母语教育也,理应受国人的重视。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史,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哪一朵不是绚丽多姿、璀璨夺目。但由于网络的普及,多元文化的撞击,有人竟呼吁用鼠标代替书写,用英语代替母语,浅阅读代替经典阅读,母语学习被大大地边缘化了。与此同时,《枫桥夜泊》收入了日本的小学文学课本,在日本家喻户晓;一部《大长今》又打着几多中国文化的印痕;少数韩国学者甚至放出了汉语是他们国家首创的厥词。墙内开花墙外香,此乃困惑一也。

其二,语文教师常会碰到如下几个尴尬的问题:学生最不怕耽误的课是什么课?大部分学生回答是语文课。学生课堂的认真程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最小的学科是什么?仍然是语文。学生在课业辅导上最不需要教师的是哪个学科?当然是语文。以上种种,再加上语文知识的无序性与功效的缓慢性,语文教师在学生面前总觉得底气

不足,于是乎语文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而学生却在异侠、玄幻中寻求快感。学生讲起超女、超男头头是道,说起鲁迅、莎士比亚却大皱眉头,于是乎范进出自哪部讽刺小说,有写《武林外史》的,也有写《武林外传》的,让人瞠目结舌之余又不免带来几多感慨。细究这一切与我们整个社会大气候不无关系,现代社会信息纷繁,物质充裕,但同时也带有负效应。如果说当年在大学校园里手捧泰戈尔诗集是一种时尚,但在今天看来却是一种背时。精神家园的丢失是导致学生对语文轻视的根源之一,另外,虽然素质教育已喊了很多年,但台上轰轰烈烈喊素质,底下扎扎实实搞应试却也是一部分事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应试与素质的夹缝中生存,苦不堪言。如何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质量,特别是中考在即的九年级语文课的质量,笔者从回归文本切入,作了一番尝试,现介绍如下。九年级语文,特别是九年级下册语文,因为有升学的压力,时间紧、任务重,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怪圈:因为中考只考课外现代文,既然不考,干脆就另起炉灶。与其花四五节课讲一篇课文,不如做几张中考语文试卷来得实惠。淡出文本或有意绕开课内文本,钻进题海。但笔者认为此举是舍本逐末。课内文本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而且呈梯度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外选的虽也有很好的,但如同山中抓来的中草药。我们既不知药性、又不懂配方,胡乱让人吃一通,吃不进就硬灌,不吃死人才怪。所以,笔者还是老老实实地选择回归文本,让语文教育真正步入扎实有序的轨道。

语文学习又贵在积淀,九年级下册编排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文学是人学,从文学形象的本质来看,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不难看出,文学是对人的本质的艺术揭示和形象概括。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这一切均靠文本承载。换句话说,文本总能提供比其自身更多的意蕴。回归文本后,怎样让学生跟文本进行有意义对话呢?对话,原指两人或多人之间的谈话,也指国际上两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课堂教学中的对话,是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独白式而言的,是师生间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手段与方式。正如克林伯格所说:“在所有的教学方式中,都进行着最广泛意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标志。”课堂上的对话,是师生间借助语言进行的思维的相互转向,是对话主体心灵上的相互回应,也是人与文本、人与自我的理解和反思。

而在实现学生跟文本进行对话之前,笔者认为有两个前提:

一、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前,必然要先走进文本,进行“备课性的阅读活动”。教师作为较成熟的对话者,要预想以学生的眼界与文本对话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冲突,从而为学生与文本(作者)的交流和对话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文本要做到知人论世,要读出“作者意识”中透露的“社会文化”和“人类原型”。教师要在深切的体

悟后对文本深度理解,才能蓄足与学生课堂对话的“底气”,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对话教学,使课堂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张驰有度、游刃有余。

二、让学生充分阅读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接触文本、诵读文本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在导入新课以后,让学生朗读课文,但往往在学生没有读熟时,就匆忙抛出一个个问题来追问学生。殊不知,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就要学生与文本对话,这犹如雾中看花、隔靴搔痒,是不现实的。面对一个新的文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时间,让他们有滋有味地读,含英咀华,以对文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也只有充分阅读才能换来一节高效的语文课。

那么,从哪些角度进行对话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读出疑问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情地诵读、玩味、揣摩,与文本直接对话,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读出一个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教学《杨修之死》时,笔者鼓励学生质疑。学生就说:“曹操既已对杨修起了杀心,但为什么最后还要厚葬呢?”“杨修既然如此聪明,但为什么那时候唯独猜测不到曹操对自己的忌恨呢?”学生在质疑中与文本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对话。

2.读出共鸣

教师要引导学生跟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唤起联想,与作者产生共鸣,读活文本。赏析黄蓓佳的儿童小说《心声》时,说起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想念他乡下的爷爷,是因为他的父母常吵架,给他的心理造成了阴影。笔者发现班里的一位男生一直耷拉着头、闷闷不乐。课后笔者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这篇课文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们也像李京京的父母,长年在上海,一回来就又吵架,我真的恨不得他们离了算了。”相同的处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震撼了该男生的心,这也算与文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3.读出个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冰心的《谈生命》时,其中赏析“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渺小”时,笔者问学生,揣摩一下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学生马上议论开了,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谈道:“大小是相对的,从整个宇宙来讲,我们只是沧海之一粟,但对于个体来说,我就是我,是无可替代的。只要每个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进步一大步,所以我认为冰心当时应是积极的、平和的。”放一放,让学生有了如此厚重的体悟,灵性的回答,值矣。

4.读懂留白

“作品是一个布满了未定点和空白的图式化纲要结构,作品的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