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现象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合集下载

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谈英语词汇教学

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谈英语词汇教学

外语教学研究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谈英语词汇教学李丽君摘要:本文介绍了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的表现并分析了词汇石化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最后提出了一种防止词汇石化现象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关键词:石化;词汇学习;教学作者简介:李丽君(1975一),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北京102206)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听说读写等方面发展的基础。

但在过去,它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中效率低、长进慢的部分。

许多学习者在英语学到较高阶段后,能够在书面与口头表达中自如运用的,往往还是初级阶段所学的那些词汇。

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表达水平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一.词汇石化现象概述seIiI曲“1972y’认为,绝大多数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二语能力直线上升,但到了某一阶段后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下降。

有时出现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成为一个入说或写一种语言的方式,这种现象被称为石化(f0Ssmzation)。

Selinker将石化现象分为暂时石化和永久性石化。

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他们的中介语大多处于暂时石化阶段,当他们接触大量的最佳语言输入,并减少形成中介语石化的内外因素的影响时,他们的目的语能力常常会产生第二次飞跃。

二.学生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的表现1.英汉词义对等关系石化(1)完全误等这种现象源于词典中的词条翻译。

如果在与英美人交流时,仅仅依靠汉义来选英词,往往会发生误会。

如单人沙发不是s0国,而是am蛐,饭铲子不用000ki【】g同pElde,而是出。

e。

(2)部分等同英语和汉语很多词语的概念外延是部分等同的关系,一个英语词有几个汉译,如life:生命,生活,生物,人生,性命,事业,生命力。

生活方式,寿命,传记等。

而有的汉语词也会对应几个英语词,如汉语的。

农村”,英语就有c0咖由de,nlm】area,啊Ilage。

对英语词汇石化现象的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对英语词汇石化现象的分析-最新教育文档

对英语词汇石化现象的分析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在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著名的语言学家Wilkins说:没有语法,可以表达很少的东西;没有词汇,任何东西都不可以表达。

因此,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在当今英语词汇学习中,普遍存在词汇学习的停滞问题,或是思维的固定化模式问题,形成词汇的对应模式,造成学生英语词汇水平停滞不前,此现象称为英语词汇的石化现象。

一石化的概念1969年,在剑桥国际会议上,美国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 最早提出了“石化”一词。

1972年,在其学术论文《中介语》中进一步对石化现象进行了阐述,也因此奠定了“石化”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地位。

Selinker认为:“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Selinker在1996年重申对石化现象的定义时说:“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其著作《语义学》中指出:石化现象指词汇在长期使用中意义的固定化。

通过对这一术语的定义,Leech解释了英民族使用英语词汇时常使其外延意义缩小的现象。

综上所述,石化现象就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一定程度时,所学词汇或语法在头脑中形成固化形式,处于的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影响着学习者的进一步发展。

二石化现象的分类Selinker从形式与性质对石化现象进行了分类。

首先,Selinker在形式上将石化现象分为个体石化与群体石化。

而个体石化又进一步分为错误重复和语言能力石化。

错误重复指的是已经修改纠正了很多次错误的重复出现。

语言能力石化指的是过渡语的停滞不前,通常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

当语言能力石化在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成为该地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形成群体石化,导致新的方言的出现。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教育文档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教育文档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一、石化的定义及分类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听说读写等方面发展的基础,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没有词汇就无法交际。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A. 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很多东西无法传递;没有词汇,则任何东西都无法传递。

”因此,词汇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

一般说来英语词汇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发音、拼法、词性、意义。

特别是英语词义,一般教材都配有一个或几个汉语意义的英语词汇表,倘若教师在授课时只是领读而没有加以确切说明与解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错误地认为它们是全等关系,比如一说到汉语中的“酒”,学生就会首先想到“wine”;提到“杯子”,就会想到“cup”,“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便由此产生。

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将石化定义为:“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母语知识的影响,总会出现其母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规则,这些词语和表达结构的长期使用会形成语言僵化,这种语言僵化即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通常可分为暂时僵化和永久性石化。

暂时僵化是指语言习得的稳定期或学习高原现象,此时语言参数表现出平稳和所说的语言“冻结”期。

这种BrownDouglas 静止的状态,处于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而永久性石化则是指不管学习者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在形式上,石化现象可以分为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

个体石化是指个人已经被纠正的错误再次出现;群体石化是一种普遍性的石化,我们常见的“中式英语”就是群体石化的一种表现。

二、词汇石化的表现1. 英汉词义对等关系石化(1)完全误等这种现象源于词典中的词条翻译。

如果在与英美人交流时,仅仅依靠汉义来选英词,往往会发生误会。

在交际过程中,常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如lettuce一般词典上都译为“莴苣”,实际上与我们所说的带茎的植物完全不同。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探究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探究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探究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存在着石化现象,即过于机械、僵化和陈旧。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探究了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引言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来自多个高校的英语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选择了几位教师的课堂进行实地观察,并记录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石化现象的原因3.1 教材过于固定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内容过于固定。

这使得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容易陷入模式化的语言表达中,缺乏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语言技巧。

3.2 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许多教师刚开始从事教育工作时,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他们可能过于依赖教材,缺乏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导致教学语言枯燥乏味。

3.3 缺乏与学生互动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更多地是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使用的语言呈现出单调而石化的特点。

四、解决方法4.1 更新教材内容教师应定期更新教材内容,选择与时俱进的教材和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通过引入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

4.2 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参加教学培训和研讨会,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语言技巧。

教师还应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互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

4.3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课堂更加生动和互动。

五、结论通过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发现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石化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教材过于固定、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以及教师缺乏与学生互动等因素。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一、中介语的相关概念1. 中介语理论发展由来在外语教学与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无法用母语习得理论来解释外语学习者学习目标语的程中产生的现象。

即,外语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时,说和写了一种既不是母语也不是目标语的语言。

经研究和分析,这种语言依赖于母语,带有母语的许多特点,但不是母语。

同时它也不是目标语,却向目标语靠拢。

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是一种母语与目标语间的过渡语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研究。

结果显示这是外语学习者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外语学习的一个特殊阶段。

2. 中介语基本概念及“石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非延续性的语言体系。

它是二语习得者完全掌握目标语之前所处于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状态,因此中介语也称“过渡语”。

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中介语依托母语,逐渐向目标语靠拢。

研究揭示绝大部分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在稳步提高达到某种程度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总体上或某些方面会进入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似乎无论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都不能取得进步,甚至有所下降。

这让很多外语学习者困惑不解,外语学习上产生挫败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严重妨碍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学者们称之为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现象。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关于“石化”现象如何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两种划分,Ellis 认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①内在原因:年龄的差异、学习目的语兴趣的浓厚;②外在原因:社会环境、语言环境。

而Selinker 认为“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是以下五点:①母语迁移;②训练迁移;③二语学习策略;④二语交际策略;⑤目标语过度概括等。

本文主要从Selinker 的观点来分析“石化”现象的成因。

(1)在目标语的习得过程中,语言习得者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母语中的一些语言规则来学习目标语,这便是母语迁移。

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标语类似或一致时,母语的语法规则促进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母语的正迁移;相反,则为母语的负迁移。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双重影响,导致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僵化、呆板和不自然的现象。

这种石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重视,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改进。

一、成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母语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干扰,导致其口语表达呆板、僵化。

2. 目标语言不自然的输入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来自教材和教师的不自然的目标语输入,这种不自然的输入与实际语言使用存在差异,使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也带有石化的痕迹。

3. 语言习得阶段在语言习得的不同阶段,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水平不同,而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往往会受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更为显著。

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为了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表现1. 语法错误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句法结构呆板、语法错误的现象,这种语法错误不仅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还降低了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2. 词汇使用不当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可能会使用一些过时的、不符合实际语言使用的词汇,使得口语表达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3. 句子结构僵化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和结构,使得表达显得呆板、僵化。

以上几个方面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表现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能影响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

三、解决方法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 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其接触到更为自然、地道的语言输入,从而有利于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化 (emaetosi tn 。 pr n nfs lao ) iz i
1 石 化 现 象 的 起 因 . 2 Sl k r 英 语 教 学 的角 度 对 其 进 行解 释和 探讨 , 中介 语 e n e从 i 将 形 成 原 因归 纳 为 五 个 :1母 语 迁 移 ( nu g as r ; ) 训 () 1 gae nf ) ( 培 a r t e 2 转 移失 误 ( as ro i poe a ig;3 t nf f m r r r nn )( )外 语 学 习策 略 r e p ti (t t i fscn ag ae Lann ) ( ) 外 语 交 际 策 略 sa g so eo d l u g erig ;4 r ee n (t t i cn nug m u iao ) 5 日的语过度概括 sa g s feod ag ae 0 m nctn ; ) re eos l c i ( (vreea ztnoT nusc a r 1。 oegnr i i L i iim t i ) l ao f l g t e a 当学 习者 的中介语处 于初始阶段, 母语迁移 引起 的错误较 多。因为学习者在此阶段对母语语言形式有很强的依赖性’ 母语迁 移引起的错误可表现在语音 、 用词、 语法等方面。随着对母语的依 赖 性越来越 小, 语 的母{迁 移 引起 的错 误也会 越来 越少 。 中介 ; 吾 培训转移失 误引起 的错误 大体 有 两方面 的原 因:一方面 在于缺乏 正确的语 言形式 (o 的输 入 ( p t和语言 材料 的 f m) r i u) n 使用 不 当有关 ; 方面 , 师某些 不正确 或不地 道 的语 言表 另一 教 达和教授 会使学 习者的 中介语 形成一 些语言错 误 , 些语言 这 错误往往会在学习者的中介语 中固定下来, 形成石化现象。 学 习策略的运用不当而导致石化是学 习者中普遍 存在 的现 象。正确运用学习策略以处理语言教学现象中的语言输入, 能有效 促成更完备的学习效果。 然而, 处于中介语系统形成前 阶段的第二 语言或外语学习者 由于对 目的语 规则了解不够, 则可能借助于省 略简化、 过度概括等策略而导致非 目的语语言形式的产生。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策探析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其对策探析

术语 , 指的是一个词条的约定俗成的意义( 即所指范围) 发生变异 , 从而使之形成习惯用法的固态
化 ( l ii ) ec 用石化现象来说明英语 民族使用英语词时常使之外延意义缩小的现象。其 S i fn 。Leh od y g
实, 这种 词汇石 化现 象在 大学英 语词 汇学 习 中更 经 常发生 。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 , 犹如语言的“ 器官和血 肉” 。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 , 它是听 、 、 、 译等各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但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过程 中, 说 读 写、 词汇学习费时 多、 收效慢 , 甚至出现“ 石化” 现象。如何克服这种现状 , 尽快提高大学生 的词汇运用水平是一个亟 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实际 出发, 探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的主要 表现 , 分析导致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从而提出一些减少词汇学习石化现象的对策, 以 期帮助学习者达到 比较准确、 规范、 当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 恰
20 0 9年第 3 期
总第 9 期 2
《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 报》
J U N FF QN R N H O U N N R A N V R IY O R ALO U IG B A C FF  ̄A O M LU I E ST S m .2 u No9
大 学英 语词 汇学 习中的石化现 象及 其对 策探 析
(m l ct n s p f ao)策略 以达到交 际的 目的 ;5 目标语过度 概括 ( e ee i tno T nu t i i i () o r nr z i f Ll gii v g a ao i sc l m t i1 如将所有动词过去式都想当然地加上一 e 。 ar ) ea , d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

浅析二语词汇习得的石化现象一、引言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沟通的工具,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碰撞、融合提供重要基础。

词汇作为语言范畴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运用语言交流和表达,在任何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都作为必要课程存在。

尤其是在二语学习过程中,词汇的掌握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的能力。

随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论是在真实的社交场合中,还是在语言学习课堂的模拟语境下,越来越多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面临词汇石化困扰,学术圈就词汇石化的普遍现象展开多维探讨。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基本概述(一)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是指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中介语状态下无法完全掌握第二语言系统的现象,二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容易停滞不前甚至学习能力下降。

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 于1972 年提出,并确定了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机制,受二语学习者所青睐,且石化现象与二语学习者的年龄和目标语言无任何关联[1]。

1978 年,Selinker 重新定义石化现象,其认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石化现象必然存在,不受二语学习者态度与学习能力的影响。

至1992 年,Selinker 更新关于石化现象的含义,石化现象被解读为持续性的非目标语言结构,是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出现的中介语状态,制约中介语水平。

从上述关于石化现象定义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石化现象的认知逐渐加深,从而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和概念动态调整。

更有学者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解析石化现象,丰富该定义,拓宽了石化现象的探索范围,综合各角度对石化现象的定义,可以肯定石化现象是二语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2]。

(二)二语词汇石化的表现中介语石化现象被提出后,学界又对词汇石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可分为对词汇习得量石化、词汇语义及词汇运用石化的研究。

词汇习得量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学习者的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即词汇习得量石化。

过渡语石化现象对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过渡语石化现象对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状 态持 续时间长 , 且难 以改 变。 由于石化现 象的这种特 殊性 , 其成为学 习者 英语 学习过程 中的突 出障碍 。 使 本文从石化现 象成 因
及表现形式分析入手 , 针对 高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 , 探讨 了过渡语石化现 象对高职英语教 学的启示 。
【 关键词 】 过渡语 ; 石化现 象; 高职英语教 学
作者简介 : 赵燕( 9 1 )女 , 1 8一 , 山东经贸职业 学院, 讲师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及英语教 学。
S E E& T C CINC E HNOL Y SON 科 技视 界 I6 OG VII 5 1
此 , 们经常 习惯性 省去 “e 动词 , “ ei teb s 。 他 b” 如 H u ” 或习 nh
惯 性 地 省 去 冠 词 ,S e s td n” “h u et。 is
32 语音方面 。由于很多高职学生对英语 缺乏兴趣 , . 除上课
时间外平时很少 讲英语 。并 且 由于大学英语 基本是 大班授 课, 上课给每个学生说英语的机会 有限。因此 , 很多学生仍无 法摆脱他们的“ 中国方言腔” 。除此之外 , 长短元音不分、 重音
主学 习能力等 。由于诸如此类 的现 实原 因 。 职学 生在大学 高 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 出来 的石化现象更为明显 和突 出。
有 多种特征 ,其 中石化 性是最 明显 也是最受 语言 学家关 注 的。按照 Sl kr 9 2的说法 , ei e( 7 ) n 1 石化现象就是母语 的词条 、 规 则 和词 系统倾向保留在与 目的语相关的过渡语 中 , 并且不 管
过 渡语这 一术语 最早 是 由英 国语 言学 家 L r en e ar S l kr y i 提 出的 , 6 17 年 在他 的论 文中正式使用后 。 并 1 92 确立 了其在

英语词汇教学“石化”消解研究

英语词汇教学“石化”消解研究

英语词汇教学“石化”消解研究在英语学习中,词汇量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常常会遇到一种现象,即“石化现象”。

这一现象是指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对于某些单词的理解和使用无法脱离固定的语境,一旦语境发生变化,学生就难以理解和运用这些单词。

因此,探讨如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消解“石化”现象,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和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石化”现象最早是由著名语言学家Pinkham提出的,他在研究中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只能记住单词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而无法将单词灵活运用到其他语境中。

这一现象在学习外语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对于初学者和中级学习者来说,英语词汇的“石化”现象更为严重。

为了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石化”现象的消解方法,本文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结合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石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消解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石化”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学生缺乏足够的语境练习,无法深刻理解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二是学生常常只单词的表面含义,而忽略了单词的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三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单词用法的深入讲解和引导。

为了消解这些现象,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境练习;二是引导学生单词的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单词的含义;三是加强单词用法的讲解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正确用法。

研究还发现,通过运用这些消解策略,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目标单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同时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表明,“石化”现象的消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和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学习过 程中学 习者使用 的介 于母语 和 目的语之 间的语言体系 , 以 它 母语 为出发点 , 逐渐 向 目的语靠 近。 中介语作为一种独特 的语 言体 系, 有其 自身的特点 。然而 由于 目 前研究还不完善 , 同的学者对 中介语 的特点有着不 同的观点。 Sl kr ei e 在其 17 n 9 2年的论文 中指出 中介语有三个主要特点 : 可渗透 性 、 态 性 和 系统 性 。 圜 学 者 C Ade m 认 为 中介 语 的 三 大 特 点 动 美 . mii i 为: 町渗透性 、 石化现象和 反复性 。综合 国内外近年来 的研究 , 笔者 认 为 它 的特 征 有 如 F L : J条
2 中 介语 的 特 点
中介语是第二语 言习得研究 中一个= 常重要 的概念。Sl k r en e i 在 17 发 表 了题 为 Ilr nug 在二语习得研究 中的地位 , Sen称 为第二语 言研究 中的一个 被 t r 卓越贡献。中介语 (nel ̄ m e 又称过 渡语 或语际语 , [t mg g ) r a 是指外语
21 独 立 性 . 中介 语 是 一 个 独 立 的 系 统 , 的 语 法 自成 体 系 , 不 同于 母 语 , 它 既
不熟悉母语知识 , 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母语中的语法 、 语音 、 词汇 等方 面的知识机械地运用到 目的语语境 中。 这种现象尤其在外语学 习 的初 级 阶 段 十 分 常 见 。 如 在 语 音 方 面 , 语 的 动 词 和 名 词 的发 音 汉 J 乎 没有区别 , L 而英 语却不 同, 故学习者常将 名词 ue 读为动词 s误 f :.  ̄ :“ vr c i Ro. 例 中 “eym c ”语 序 上 iz 又 t I eymuhl emynjr u1 l l k l ”此 vr u h 的误用是受到汉语 “ 我非常喜欢我的专业”的语序影 响。当母语的 某些特征 与 目的语 相似或一致时 , 往出现正迁移 ; 往 而当母 语 与目 的语的某些特点不 同时 , 往往 出现负迁 移。 32 学 习策 略 . Sl k r ei e 发现 ,学 习者 的学 习策略也是导致石化的重 要原因之 n 学习策略既包 括学 习者在学 习外语 时所采取 的整体性的学习策 略, 也包括学习者在具体 学习过 程中采取 的具体 的方法或手段。学 习策略导致语 言石化的最 明显 的形式是 简化和泛化。 简化是指学习 者因在短时间内不 能消化吸收所学知 识, 便将其简化为一种简单的 系 统 。 如 Y sedy eirr. 化 是 指 学 习 者 常 常 会 把一 些 et a g t t ba 泛 r Iooh l y 语言规则当成普遍性 的规 则来使用 。如 , 的学习者根据第三人称 有 单 数 现 在 时 概括 出 一 的 规 则 , s 就进 而套 用 到 其 他类 型 的 结构 中 , 造 出 H os o l e . e e li s 等错误句 子。 d n k me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教学对策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教学对策

2010年第1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 110,2010第26卷JO URNAL O F ED U C AT I O NAL I NST ITUTE O F J IL IN PRO VINC EVol 126(总250期)To t a l No 1250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徐一欣(6—)女,江苏南通人。

硕士,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

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教学对策徐一欣(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南通226000)摘要: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教学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石化现象在词汇学习中的表现形式,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减少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词汇学习;石化现象;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0)10—0089—03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基础。

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词汇的多少和词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

因此,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贯穿于英语学习过程的始终。

然而,许多学生在词汇学习中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却不理想,尤其是在说、写、译方面,语言输出能力的不足更为突出。

学生所掌握的词汇远不足以恰当、充分地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石化现象便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一、中介语石化的定义和分类中介语(inte rlanguage,LG )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Larry Selink 2e r 提出,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 tive language,N L )与目的语(targe t language,TL )之间的特有的独立语言体系。

中介语石化(f os 2silizati on ),是指外语学习者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对策

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石化现象及对策

习得 的重点 , 与第一 阶段相 比, 习者 的产 出性词 汇 明显 且 学
稳步增长 。
第三 阶段被称做二语 整合阶段 。在此 阶段 , 作为语境 组
合体 的词汇得 以激活 , 包括形式 、 义 、 语 句法 和词 形在 内的所
研究表 明, 词汇的石化现象从本质 上是词汇 知识从陈述 性知识 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时发生 的断裂现象 , 与词汇 的心 它 理表征 、 人们在词汇 习得 过程 中所 采取 的策略 以及情 感 因素 有着极大 的关系 。如果不能真正解 冻词汇石 化现象 , 有效克 服词汇石化 , 必将制 约英语词 汇学 习的效 果 , 语言 学 习不 使 能顺利进行 , 而抑 制整体英 语水 平 的提高 。因而如 何克服 从 学生这种石化现象 以提高学生 的语 言熟练程度 , 大学英语 为 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 证就成 为 大学英 语教 学 和研究 者亟


问题 的提 出
门阶段 , 接受性词汇 远远 大 于产 出性 词 汇 , 国的小 学或初 我
中学 生多处于这一 阶段 。
语言的石化现象又称语言 的僵化现 象 , 是指语 言学 习者 在第二语 言的学习过程 中, 言能力的培养 一旦达 到高峰期 语 后, 就会 出现停滞 不前 的现 象。对 于 中国学生来 说 , 从小 学 高年级或 初 中就 开始学 习英 语 , 到高考 前 , 以说 语 音 、 可 语 法、 词汇都达到 了一定的程度 , 是我们经 常发现 , 但 在进 入大
学阶段学 习后 , 教师 和学生 都付 出 了努力 , 即使 也不 能取 得
明显 的进 步 , 甚至会 出现不如 高中 阶段 语言水 平 的现象 ,呈 现一种停滞不前 的徘 徊状 态。这就 是词 义认 知过 程 中 的石 化现象 。石化现象 对学 习者认 知词 义形成 了极 强 的负 面效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中介语石化是指第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习得第一外语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导致在掌握第二外语时存在一定的石化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在使用第二外语时,可能会出现语法结构错误、句子构成不自然、词汇使用不准确等问题。

中介语石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比如语法石化、语义石化和习惯石化等。

语法石化主要指学习者在使用第二外语时,会将第一外语的语法结构无意识地应用到第二外语中,导致句子表达不准确,语法错误频繁出现。

英语中的的定冠词“a”和“an”在法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学习者容易将其直接翻译为“一个”,这就是中介语石化的表现。

语义石化主要指学习者在使用第二外语时,会将第一外语的词义和用法附加在第二外语中,导致词汇使用不准确。

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经常会用“interesting”来表示中文的“有趣”,而忽略了“interesting”的其他词义,这就是中介语石化的表现。

为了减少中介语石化的影响,第二外语教学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习者正确使用第二外语。

教师需要引导学习者与第二外语直接接触,避免使用第一外语作为中介语。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的差异,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第二外语的语法和词汇用法。

教师还可以设计具有情境和交际功能的学习任务,让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第二外语。

中介语石化是第二外语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学习者需要通过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指导来克服这一问题。

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第二外语的语法和词汇用法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避免中介语石化的发生,提高第二外语的习得水平。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大学英语教学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大学英语教学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大学英语教学-英语论文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大学英语教学张学明(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江苏南京210000)摘要:中介语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语言体系。

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

本文分析了引起石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对策来帮助学生减少和预防石化。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二语习得;迁移;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2)-02-0031-01一、引言中介语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提出。

它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中间,兼有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

它是二语习得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语言系统。

这种语言系统在所有语言层面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随着二语学习的发展向目标语逐渐靠拢的一种动态语言系统。

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的必经之路。

无论二语知识的多少,中介语受母语知识的影响,总会出现母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规则。

绝大多数二语习得者的外语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持续上升,而是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状态,这种现象就是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石化是中介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阻碍了学习者二语的进一步提高。

借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名言将二语习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阶段二反映了二语习得者苦于外语水平处于停滞状态而感到迷惘。

此时石化现象开始出现。

二、石化产生的原因分析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在进入大学之前在中、高考压力下他的中介语水平在语音、语法、词汇等各方面高效积累,长足发展。

进入大学后,大一、大二阶段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仍然在进步,但没有中学阶段快速、明显。

进入大三、大四后由于外界施加的压力大大缓解,他的中介语就会慢慢进入高原期,石化现象开始出现。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并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二语语言石化的成因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语言石化的成因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语言石化的成因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二语语言石化的成因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语言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本文简单介绍了语言石化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了语言石化的内因和外因。

并结合中国的外语教学提出了防止石化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语言石化原因启示1 引言许多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初高中时,感觉自己进步很快,不断地在学习新的东西。

进入大学以后却很少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了。

虽然自己也在努力学习,但语言水平却很难有所提高。

在口语或写作中对英语的地道使用就如同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处处都是中式英语的影子。

这种情况在外语学习中被称作“石化现象”。

2 语言石化的定义及分类目前,语言石化这一概念还没有得到一致认可的确切定义。

语言石化最早是由Larry Selinker 提出的。

在Selinker提出中介语这一概念时,他注意到外语学习中的一些容易石化的语言现象。

这种现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Selinker认为,石化是指无论学习者年龄长幼,无论学习者得到多少有关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在其目的语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其母语的一些表达方式、规则和次系统。

也就是说,石化是指学习者的中介语在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远地停止了,而且这种停止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中。

根据不同的特征,石化现象可以作不同的划分。

根据石化的主体,可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

群体的语言石化可形成英语的一种新的变体,成为该群体所接受的一种语言,导致新的方言的出现,如印度英语,黑人英语。

根据石化的程度,可分为永久性石化和暂时性石化。

严格说来,暂时性石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石化。

3 语言石化产生的原因由于影响语言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各种因素对不同的个体其影响的大小也并不相同,各因素之间还会相互作用,所以人们对影响语言发展的因素的研究很难取得一致性的成果。

同样,影响语言石化的因素也很多。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语言石化进行了很多探讨,总体上可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石化现象教育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石化现象教育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石化现象教育论文在语言学上,我们将凝固在中介语中的顽固性错误称为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

它可存在于语音、语法和词汇中。

其中以语音石化尤为突出。

由于语言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者目的语水平的提高。

因此本文试分析了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石化的语言工程,并提出针对语言石化现象的教学对策。

语言学家们认为中介语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连续体,它的开展是指语言学习者所掌握的目的语知识从“0”状态向以该目的语为母语的本族语者(NSs)的语言能力状态不断前进的过程。

但对于绝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这一前进过程无法顺利完成,他们的中介语水平永远无法到达NSs的语言能力状态。

Selinke将这一现象定义为“石化”(fossilization),即学习者中介语系统的“长期”(long-term)停滞不前,当他们的中介语系统仍包含有一些与目的语不符的“语言构造”(structures)时,他们就停顿了学习,他们的中介语永远无法开展到NSs的状态。

Selinker在1996年重申了石化的定义,他指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工程、语法规那么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这一新定义克服了1972年的定义中的缺陷。

1.语音石化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我们的大学生在将近十年英语学习之后,仍然无法克服他们的“中国腔”。

比方说,他们常常出现长短元音不分,甚至是用汉语中某些相近的音替代汉语中没有的读音的现象,而且,英语是以重音计时的语言,而汉语是以音节计时的语言。

由于两者的不同,中国学生在朗读英语时,往往会破坏英语的节律读成汉语式的英语在语音节律上造成石化。

此外,学生的地区对于他们语音石化也有一定影响,如有些南方地区的学生的语音有着明显的方言特点,或者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由于语言学习初期接触到不正确的发音而出现的一些很难纠正的语音的错误。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探究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探究

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英语教学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领域。

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英语水平提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英语教师存在着语言石化现象,即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呈现出生僻、死板、呆板等特点,缺乏活力和灵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探究其成因、影响和应对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高校英语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其语言活跃性,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研究教师语言石化现象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师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揭示其可能的成因和影响,从而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研究教师语言石化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讨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研究教师语言石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的盲点和不足,进而促使其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研究教师语言石化现象还可以引起人们对教师语言培养和发展的重视,提倡教师语言的活跃性和多样性,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深入研究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高校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石化现象的特点和表现,分析其导致的原因,探讨语言石化现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提出应对策略和方法,为改善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旨在揭示和分析高校英语教师语言石化现象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O F S O C I A L I S M 198石化现象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张家峰 贾 真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学习英语要想成功,词汇学习是基础。

因此,词汇教学也成为整个英语教学当中的重点。

但是,在以往的传统翻译教学法、听说教学法及当今的交际教学法中,只有传统翻译教学法对词汇教学加以重视,也没有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大部分都是死记一些英语单词,导致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处于一种停滞状态,甚至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鉴于此现象本文主要集中于从石化现象来分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石化现象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198-2 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学对于词汇量的掌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词汇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但是,大部分老师都是只注重了词汇的宽度,而忽视了词汇的深度,导致大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英语中的词汇与汉语中的词汇是一对一的,进一步导致在翻译时的一些尴尬现象。

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停留在最初的水平,甚至有时还会出现退化的现象。

鉴于此现象本文主要集中于从石化现象来分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石化现象的定义 Leech(1974)在其《语义学》著作中曾使用了“石化现象”这一术语,用以指一个词条的约定俗成的意义发生变异,从而使之形成习惯用法的固态化。

Leech 用石化现象来说明英民族使用英语词时常使之外延意义缩小的现象。

Selinker 在1996年重申对石化现象的定义时说:“ 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总而言之,所谓的石化现象就是外语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后就感觉到不再有明显的进步,而是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

二、造成英语石化现象的原因 (一)心理论 从心理论来看,石化现象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

内因主要包括年龄,缺乏文化融合的愿望。

外因主要包括沟通的压力、缺乏学习动机,也就是说学习者缺少接收外语输入和学习者的机会。

(二)生物论 乔姆斯基认为人脑中存在一个具有遗传基因的习得机制,即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能力。

正是由于这种习得机制,儿童在很长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一门外语。

但是,随着大脑的不断成熟,语言功能开始发生侧化,导致成人很难把外语像母语那样掌握的很熟。

这就使得语言石化的产生是由人的内在生理机能所决定的。

(三)文化迁移论 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及思维方式,导致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发生文化迁移的现象。

如英语当中at home 介词在前面,但是在日语当中介词却放在后面,这种现象也很容易导致英语当中的“石化。

” (一)英语与汉语是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从两者的语义关系来看,有时会处于完全对等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一些偏见,从而导致学生词汇石化的现象,有时在与外教交流时,不能够对号入座,在对方感到莫名其妙时,才始知发生了风马牛不相及的误会。

如Lettuce 一词在词典中指的是莴苣,但是实际上,英国人所说的Lettuce 是类似小卷心菜样的植物,无茎,叶可作色拉。

又如Leek 在词典中指的是韭菜,但是,Leek 在英国指的是和我们平时吃的大葱一样的东西。

(二)在英语与汉语之间,有时会出现英语当中的一个词对应汉语的当中的几个词。

例如,Uncle 在汉语当中既可以指叔叔,也可以指伯伯、舅舅、姑父及姨夫。

当然,有时也会出现汉语当中的一个词对应英语当中的几个词。

如汉语当中的国家,英语当中就有country,state,nation and land 四个单词与之对应。

因此这种部分等同的现象也会导致学生词汇的“石化”。

(三)由于英国与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两国人在对一些词汇的理解方面必然会产生一些分歧。

如sophisticated 在汉语当中是深于世故的意思,含有贬义;但是在英语中具体指的是阅历深,有经验的意思。

因此,不同的文化传统也容易导致产生在掌握词汇时的石化现象。

四、石化现象对大学生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一)当今的大学生,很多学生都对英语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动机,尤其是记忆词汇这一板块更是令大学生烦恼的一个问题,导致很多学生的英语处于一种石化或僵化的状态。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讲词汇时,穿插一些有关此词汇的背景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避免形成英语单词与汉语词汇完全对等的偏见。

(二)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利用词汇的同义、反义及上下义关系来提高学生对词汇学习策略的认知。

如flower 包括rose,orchid,carnation 等,在记flower 的同时,可以顺便去联想记忆各种各样的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图式,避免学生只是紧紧局限于一个词汇。

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Collins & Loftus (1975)提出的激活扩散型来避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O F S O C I A L I S M 199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创新丁 艳(河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摘 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在网络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突破口。

这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搜索、查找等途径扩充大学生英语写作素材;充分利用网络沟通、交流等手段培养大学生英语写作习惯;充分利用网络博客、微博等技术锻炼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网络技术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199-2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的今天,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作为体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重要指标的写作一直是难以解决和提高的问题。

如,缺乏系统性训练,学生使用词汇和句型的能力较差,学生运用语法的技巧不够,等等。

在网络信息的新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等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

教育部也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明确要求大学英语老师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上充分采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以教师为单一主体的单向传授教学模式向以学生和教师为共同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转变。

利用网络技术创新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充分利用网络搜索、查找等途径扩充大学英语写作素材 大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首要条件是大学生要掌握充分的写作素材,只有集中了大量信息,在写作中才有内容可写。

因此,对素材的掌握、对知识的把握、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是大学英语写作的第一道难关,大学英语写作具有综合运用能力特征也表现在这个方面。

现实中,学生在写作时遇到的首要难题也就写作素材的缺乏,平时没有积累,写作时自然没有可表达的。

信息社会为大学生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应该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尤其是利用网络搜索、查找等功能引导学生自主搜索素材,自觉储备语言知识,自动掌握写作理论,为写作奠定坚实的素材基础。

信息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触手可及,尤其是在当前全球以英语为主要国际通用语言的时代,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有九成以上都是以外语呈现的,其中英语所占的比例又高达八成以上,这种丰富的语言素材为大学生写作锻炼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基础和信息来源。

因此,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来搜索、储备、掌握写作素材。

其具体做法可以这样,教师给学生布置写作的主题,要求学生就此主题展开不同方面的思考进行写作,给学生留出发挥自身特长和展现各自兴趣的充分空间。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组织自己的文章结构和观点,然后利用网络查找、搜索等功能获取写作所需要的素材,将其充实到写作的文章当中,使写作的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重点向学生推荐以下网络查找、搜索功能及其途径。

第一种,网络查找和搜索技术是语料库。

这是一种能够为搜索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构词、搭配、语境等各方面语料和信息功能的广泛技术,这一技术在最近二十年的语言学领域中发展的非常迅速。

但是,中国各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尚未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一技术,对其使用和重视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技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功能,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各种语料库中,英语伯明翰大学 John Sinclair 教授开发的COBUILD 语料库具有功能完善、信息丰富、词汇量大的特征,是全球最大的语料库之一,内含五亿多词汇,尤其是Bank of English 中多达1500万的口语语料以及多达一亿多词汇的BNC(The British National 免石化现象。

(三)从词汇词形的象似性来避免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石化现象。

如Mountain (取其首字母M,很像一座山),Wave (取其首字母W,很像波浪)。

参考文献: [1] 董燕萍. 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 梁晓波.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3]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4] 张雪梅. 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 外国语.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