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四 运 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四运动的经过
学生运动
学生运动
学生运动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
云集天安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早到达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
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 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 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 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数理部的匡互 生第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 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天安门前金水桥南边高悬的一副对联引 人注目: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第二阶段,上海工人运动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三个卖国贼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工人罢工
工人罢工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 以响应学生。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 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 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 1919 年 6 月 6 日、 7 日、 9 日,上海的电车 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 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 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 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 此起,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事件起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 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6月28日是巴黎和会的最后一天,也是全体战胜国在和约上签字的 一天。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 原因何在呢? 原来,巴黎和约里有三条是关于中国的。即战前德国侵占的山东 胶州湾的领土,以及那里的铁路、矿产、海底电缆等,统统归日本所 有。 本来中国当时参加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曾支援协约国大量 粮食,还派出17.5万名劳工,牺牲了2000多人。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英美法却做 主要送给日本。经过讨论和利弊权衡后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准备签字 承认这个条约。
工商背景
清末以Biblioteka Baidu,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产品的输入情
形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
洲各国无力东顾,中国的工商业获得很大的发展,参与工商业的人口 持续增加,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得以巨大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
层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也更显重要,在五四运动中,他们成为声援爱
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清末“新政”中, 因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变,于1905 年被废除。到了民初,北京大学、北京 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 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 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引进了开放的 学风,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 胡适、辜鸿铭(英国文学)、刘师培、 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 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 刘半农(教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 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 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 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
五四运动的意义
2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 锋作用。
五四运动既是一次爱国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文化运动,同时还是一 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哺育了一 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走上了为民主、科学而斗争 的道路。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另外,五四运动还擦亮 了人们的眼睛,洗涤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最终认识到:要想医治多灾多 难的近代中国,唯一的药方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高举革命旗帜第一人”李大钊
五四前驱之一的李大钊,是中国早 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毛泽东对 美国记者斯诺说:“我在北大当图书馆 助理员的时候,在李大钊手下,很快地 发展,走到马克思主义的路上。” 对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李大钊 指出,“这是中国全国学生膺惩中国卖 国贼的纪念日,是中国全国学生对于帝 国主义行总攻击的纪念日,亦即是被压 迫的民众向压迫的国家抗争自由的纪念 日,这是国民的学生的日子。我们在今 天应该把国际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的痛史, 细数从头,把五四的精神,牢牢记住, 誓要恢复国家的主权,清洗民族的耻 辱。”
“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陈独秀
陈独秀主撰的《新青年》以科学与 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被束缚于封建桎 梏中的一代青年,点燃了至今不灭的思 想解放的火炬,陈独秀也被毛泽东誉为 “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 6月8日,陈独秀又在《每周评论》 第 25 号报道了 6 月 3 日北京千余名学生 举行露天讲演惨遭镇压的情况:“民国 八年六月三日,就是端午节以后一日, 离学生的五四运动刚满一个月,政府因 为学生团又在上街演说,下令派军警严 拿多人。这时候陡打大雷刮大风,黑云 遮天,灰尘满日,对面不见人,是何等 阴惨暗淡!”
文界响应
1919 年 6 月 23 日,由阮真主编的《南京
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发行所设在门帘 桥省教育分会事务所内。张闻天,沈泽民
(茅盾之弟)为编辑科科员,是该报的主
要撰稿人之一。该刊及时报道南京、江苏 及全国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情况;围绕如 何“改良社会”这一中心问题,抨击日本 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批判旧制度、 旧道德、旧思想、旧习惯,宣传革命民主 主义思想,并介绍各种新思潮(该刊连续出 版了70号,至9月11日停刊)。
五四运动的意义
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 子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 传和组织工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事件起因
中国人民却对这种行为忍无可忍,爆发了 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影响下,中国代表团 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 收回山东的权益。 提案当然被否决了,北洋军阀认为不签字 对国家利益的损害更大,因而依旧命令中国代 表团在和约上签字。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 华工和中国留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 6月28日,三万多华人齐集在中国代表团的住 所外面。 “不能签字!”三万人发出了一个共同的 呼声。 谁签字,就打死谁!” 中国代表团终于发表了一项声明:“山东
五四运动的意义
4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端。五四运动与以往的任何反帝反封建斗争一样,都具有爱国的一面,体 现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成为世界无产阶 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使得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 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中国革命已不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了。
国学生的重要力量。
北京政府内部派系的权力斗争
“五四运动”前后,北京政府总统、内 阁、国会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故政治运作 较先前为畅顺。当时政府领导者为大总统徐 世昌、国务总理钱能训,及“安福国会”幕 后领袖段祺瑞。但政府仍深受各个党派、各 地军阀的制约,政策因之时有变异。“五四 运动”发生之后,“研究系”以政府外交失 败做斗争“安福系”工具,借传媒煽动学生 举办爱国示威游行,并进一步造成“六三运 动”,使得学运风潮扩大,最终逼使相关政 府领导人下台负责。除此之外,“文治派” 与“安福系”也借机相互攻讦,以谋求自我 派系之利益。是以“五四运动”绝对不可以 单单理解为群众在爱国意识之下的自发行为; 事件源起、扩大都深受党派斗争之影响。
五四运动的结局
中国收回主权 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美国倡议的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2月4日,中国和日本还在华盛顿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
条约》及其附约。条约规定:
日本将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该地全部开为商埠;
原驻青岛、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的日军应立即撤退;
青岛海关归还中国; 胶济铁路及其支线归还中国等。
附约中规定了对日本人和外国侨民的许多特殊权利,但是中国通过该条
约收回了山东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五四运动主要人物
摇动五四摇篮的蔡元培
蔡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 民主革命家,一位为振兴中华培养了 一批批英才的杰出教育家。他 1917 年 1月4日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因提倡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使北京 大学群贤毕至,精英荟萃,成为了五 四爱国运动的发祥地。 五四运动取得光辉胜利后,在北大 师生与各方人士的强烈要求之下,蔡 先生于9月12日由杭州返回北京,重新 主持北大校务。
五四运动
——13信计1
Contents
目录
01
02 03 04
历史原因
事件起因
五四运动的经过
主要任务
05
五四运动的意义
历史原因
•新思想与社团 •高等教育发展 •工商背景 •北京政府内部派系的权力 斗争
新思想与社团
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 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 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 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 改名为《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 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 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 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 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 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 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 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 来源。
五四运动的意义
1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 动,表现了工人阶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争精神,这种斗争姿态是辛 亥革命所不曾具有的。五四运动为实现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目标,进行了 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反帝方面,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对中国 山东权益的宰割。在反封建方面,运动表现了“内惩国贼”的坚强决心。 斗争后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迫使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 国贼的职务。因此,整个运动体现出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不两立的 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