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比较看该书的语音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比较看该书的特点

摘要:《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语音史上最重要的一部韵书,《中原音韵》音系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可以代表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水平。本文把《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韵、调、音节系统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中归纳这部韵书的语音特点。

关键字:《中原音韵》;现代汉语;普通话;比较;语音特点

元代语音系统是以《中原音韵》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的。《中原音韵》的研究对近代音的研究乃至整个汉语语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自上世纪20年代钱玄同首倡“北音学”,将《中原音韵》所代表的音系作为汉语语音史的一个新的分期之后,对它进行的研究逐渐增多,取得了很大成绩。

在所有近代汉语语音资料中,迄今要数元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最受学者重视,研究也最为充分。但各家对《中原音韵》的语音性质的认识分歧较大、莫衷一是。本文把《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的普通话的声、韵、调、音节系统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中归纳这部韵书的语音特点。

一、《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传统音韵学把一个音节开头部分的音叫“声”,用来表示“声”的字母叫声母。

《中原音韵》的声母,按杨耐思先生的意见定为21个:

而现代汉语的普通话的声母共有22个,其中21个是辅音,还有一个零声母:

《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系统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

1.微母字独立存在。微母的小韵与“影云以”的小韵独立,读音为[v]。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没有[v]声母,中古微母字全都与影、喻二母合流,变为零声母。《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指出,把“网”(微母)读成“往”(喻母)是错误的,即在《中原音韵》时期,网≠往。微母字[v]读音在今中原官话中仍大量保留[1]。

2.精见组尚未腭化。现代汉语中精见组三四等字均已腭化,因此在普通话中便没有了尖团音的区别,但是在《中原音韵》时期,精见组三四等字都没有腭化,《中原音韵》精组和见组区别明显,即:将(精)≠江(见);九(精)≠酒(见) ;舅(精)≠就(见)。

精见组腭化情况在各地方言中发展速度、发展方向表现出不平衡性,这种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实际上反映的是时间上的差异性。精见组在今广州话中仍未腭化,在苏州话中见组腭化,精组未腭化,在北京话中,精见组完全腭化。从时间上来看,“精见组全部腭化即不分尖团,是在十八世纪完成的[2]86。”

3.知庄章合流为卷舌音。在《中原音韵》里,知庄章已经合并为一组。合并的大体情况是(1)多数是同一小韵里“知”组字和‘“章”组字合并,或“知”组字和“庄”组字合并。(2)在少数几个小韵里,“章”组字和“庄”组字合并,或“知”组字、“章”组字、“庄”组字合并。由“知章庄”合并而成的声母,在《中原音韵》里的音值是[tʃ]、[t ʃ‘]、[ʃ],它们可以与带有i或iu介音的韵母相拼合[3]。

4.疑母残存。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疑母已经消失,变成了零声母。《中原音韵》中大部分疑母字已经消失,只残存少数字与影喻二母字对立。如:仰(疑)≠养(影)饿(疑)≠鄂(影) 傲(疑)≠奥(影)。

这些例子说明,《中原音韵》的疑母字正在向零声母过渡,这一进程已经接近尾声,要不了多久,就会完全消失。疑母字读[η]在今中原官话关中片、陕灵片,晋语区中广泛存在。

二、《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的普通话韵母的比较

《中原音韵》有十九个韵部,把韵部以两个汉字命名,如“东钟、江阳、支思”等,这只是韵母的大类,各韵部内还包括韵头不同的韵母。19个韵部实际共包括46个韵母,只有中古韵母的1/3左右,这主要是因为中古入声韵到近古已经全部消失,和阴声韵完全合并。此外,中古有不少韵母的韵腹元音非常接近,到近古也合并在一起了,例如“东、冬、钟”在中古本是3个韵,到近古就合为一韵。依杨耐思先生的拟音,19个韵部分为:

1.歌戈韵(-o);

2.家麻韵(-a);

3.车遮韵(-e);

4.齐微韵(-i, -Əi);

5.支思韵(-r, -z);

6.鱼模韵(-u, -iu);

7.皆来韵(-ai, -oi);

8.萧豪韵(-au, -ao);

9.尤侯韵(-ou);10.寒山韵(-an, -on);11.先天韵(-ien, -iuen);12.桓欢韵(-uon);13.监咸韵(-am, -om);14.廉签韵(-iem);15.真文韵(-ən);16.侵寻韵(-əm);17.庚清韵(-əng);18.江阳韵(-ang);19.东锺韵(-ung) [4]。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39个韵母:1、单元音韵母10个,也叫单韵母,由一个元音构成的。2、复元音韵母13个,也叫复韵母,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3、带鼻音韵母16个,也叫鼻韵母,由元音和鼻辅音构成的。按韵母开头元音的开口度和唇形,分为四呼。具体如下:

《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相比,有如下特点:(1)《中原音韵》的韵部比现代普通话要多。(2)《中原音韵》有一个iai韵母,跟ai、uai同属于皆来韵,现代北京话就没有这个韵母。(3)《中原音韵》有一个io韵母,这个韵母跟车遮韵的一部分字同音了。(4)现代北京话里的卷舌元音 r韵母是《中原音韵》所没有的。(5)现代北京话有的韵母是《中原音韵》所没有的。(6)《中原音韵》鱼模韵的细音韵母是iu ,其他韵部合口细音的介音也是iu,这个二合音后来变成了一个y,既单独充当韵腹,也作介音,即现代汉语的撮口呼韵母。(7)还有一些字的韵母变化,只是一部分字的读音从一种韵母变成另一个原有的韵母,没有导致韵母的增加或减少[5]。

三、《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的普通话声调的比较

声调指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即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变化的形式。

《中原音韵》里的声调分为四类即“平分二义,入派三声”,即曲子里平生分为阴阳,入声归到平、上、去里面了。具体来说,《中原音韵》的全浊入声归阳平、次浊入声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归上声。这种情况与中原官话汴洛之音古入声清声母、次浊声母归阴平,全浊入声一律归阳平相去甚远,而与今天的北京话除清入分化无规律外,大体一致。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汉语的声调可以区分意义。普通话“山西”(shānxī)和“陕西”(shǎnxī)不同,“主人”(zhǔrén)和“主任”(zhǔrèn)不同,就是由于声调的不同。

《中原音韵》的调类系统已经和现代普通话一致了,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传统四声比较,《中原音韵》的特点也基本上与现代音相同: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分化条件是中古声母的清浊,全清、次清声母的平声字读成了阴平,全浊、次浊声母的字读成了阳平。中古上声里的全浊声母字变成了去声。次浊声母并没有发生相同的改变,仍然读上声。中古的入声调消失了,原来的入声字分别变成了阳平、上声、去声字。分派的条件是:原全浊声母字变为阳平,次浊声母字和影母字变为去声,清声母字变为上声。其中,全浊变阳平、次浊变去声和现代的北京话是一致的;只有清声母入声字一律变上声,和现代北京话不吻合[6]。

四、《中原音韵》与现代汉语的普通话音节的比较

汉语语音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一个一个的音节为基本单位,音节与音节之间的界限非常清晰。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确切地说,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16世纪周德清的《中原音韵》约有1586个音节。其中还包括“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所反映的音节以及“又音”[7]。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究竟有多少个实际存在的音节?卢促、苏新春等学者曾对这个问题做过研究,卢促得出普通话的音节数量是1265;而苏新春先生对普通话音节的数量计算分为宽式和严式两类,前者为1298,后者为1257。所以现代汉语普通话大体上有1200多个音节。很明显,由于韵母数量的差异显著,《中原音韵》的音节比现代汉语普通话多。

了解某一语言历史的最佳办法是,严格使用音位理论,选择该语言的一些关键时期,然后逐步由现代追溯至古代。《中原音韵》的音系是周德清在归纳北曲押韵的基础上,再审辨实际口语而建立起来的,记载了当时新兴起的共同语语音系统。以上的声、韵、调、音节的对比得出的差异,无疑是近代中的重要现象。分析这些差异,我们最终可以发现《中原音韵》记录的语音系统是汉语语音向普通活标准语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孟万春. 从汉语方言看《中原音韵》的语音性质[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3] [4]王平. 从《五方元音》和《中原音韵》的差异看近代汉语语音的发展[J]. 语文研究,1989(8)

[5] [6] 佚名. 音韵学[z]. /kfftp/jiao/20.htm

[7] 韩敬礼. 语文应用漫谈[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