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新酒”还是“新瓶旧酒”——谈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意识
酒文化传承与创新
酒文化传承与创新一、传统酒文化的魅力酒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仪式、一种情感的表达。
传统酒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底蕴,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中,酒被视为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人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方式。
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商务宴请,酒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人们通过举杯邀酒、碰杯祝酒的仪式,表达着对彼此的尊重和祝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创新酒文化的时代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酒文化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演变。
创新酒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适应时代潮流和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方式。
在当今社会,创新酒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
创新酒文化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通过不同口味的酒品和创意的酒文化活动,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
比如,一些酒庄推出了果味酒、花香酒等新品种,满足了年轻人对口感和品味的追求;一些酒文化节庆活动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来体验,让他们更加了解和喜爱酒文化。
三、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发展道路传统酒文化与创新酒文化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酒文化的发展。
传承是基础,创新是动力,只有传承与创新并重,才能使酒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传承方面,我们应该继续弘扬传统酒文化的精髓,传承酿酒技艺和酒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酒文化。
在创新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推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酒品和酒文化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和关注。
总的来说,酒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酒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酒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新瓶装旧酒
新瓶装旧酒
传统的中国文化有一句古语“新瓶装旧酒”,意思是一种用新的外表,但内容还是老的酒,象征着把原有的东西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弥补它的不足之处。
这句古语并不仅仅代表着物质上的内容,而更多的是指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暗示着有更多的空间去创新,去进行改变,以达到人们的预期和期待。
新瓶装旧酒的理论在现今的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传统的文化中,人们经常把传统的文化放在新形式下重新演绎,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和新环境下的传承。
比如,将传统的婚礼形式用现代社交媒体来展示,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将传统的家庭聚会、火锅等传统食物打包,送到每一个家庭,让每一家都可以享受到这种美食。
此外,新瓶装旧酒的理论也可以用在家装设计中,比如,将传统的装饰方式和材料,与现代设计技术结合,给室内增添更多的特色,让空间显得更加时尚、更加现代。
新瓶装旧酒的理论,不仅是空想的理论,而是可以落地的实际行动,可以让传统的文化能够在新的形式中出现,以更深刻的方式影响每个人,把时代发展的优良品质传递给更多的人。
综上所述,新瓶装旧酒的理论,虽然只是传统的一句古语,但它关注的却是现代生活中更加深入的内涵。
新瓶装旧酒,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处,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下去,最终让人们享受着更加精彩的文化生活。
酒类文化传承与创新
酒类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传统酿酒技艺的传承
酒类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
史和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
酿酒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然而,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们依然坚守
着传统的酿酒工艺,努力传承着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创新酿酒工艺的探索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一些酒厂开始尝试创
新酿酒工艺,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出新品种的酒类产品。
他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力求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一条适
应时代发展的道路。
三、传统与创新的结合
传统酿酒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酒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
来了新的活力。
一些酒厂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引入新技术,打造出更加优质的酒类产品。
这种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不仅延
续了酒类文化的传统魅力,也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酒类文化的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类文化将会迎
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传统酿酒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将继续成为酒类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新的贡献。
相信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下,酒类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名片。
新壶装老酒的寓意和象征
新壶装老酒的寓意和象征新壶装老酒,寓意深远,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一寓意和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体现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新壶装老酒,首先展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老酒是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传统美酒,它代表了历史的积淀和智慧的结晶。
而新壶则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和创新,它通过新的工艺和技术,将老酒装入新的容器中,使其更加方便携带和保存。
这样的寓意和象征告诉我们,传统文化应当被珍视和传承,但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新壶装老酒,其次彰显了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新的容器和技术的运用,使老酒焕发出新的光彩。
这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改变,更是一种内在的变革。
新壶装老酒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这也正是当代社会所需要的,传承和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繁荣的社会。
新壶装老酒,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老酒代表了品味和经验,而新壶则代表了便捷和时尚。
将老酒装入新壶中,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增添了现代的时尚感。
这种融合传统和现代的方式,让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能够保持对传统的敬畏和热爱。
这样的寓意和象征告诉我们,传统与现代并不矛盾,而是可以相互融合,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壶装老酒,还具有鼓励创新和发展的启示。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和基础,但不应停留在过去,而是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壶装老酒给我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即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不断寻求突破和进步。
这样的寓意和象征告诉我们,只有勇于创新和发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新壶装老酒的寓意和象征非常深远,它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这一寓意和象征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着我们珍视传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立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古代酒文化的传统与创新
中国古代酒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中国饮酒历史悠久,历史文献中也有许多记载中国古代酒文化的文章。
尤其是在唐代,酒文化达到了巅峰,并且它也在后来的历史时期里继续流传下来,沿袭至今。
中国古代酒文化多种多样,有丰富的酒具、酒礼,还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饮酒方式等,这些都代表着中国人饮食文化的传统,并不断创新。
酒文化传统有一个有名的故事说,黄帝曾经偕同其他几位神仙品尝酒。
所品尝的酒不但味美,而且醉后还能长生不老。
当下,黄帝便开始学习酿酒之法了。
据说,黄帝也成为了酿酒之技的始创者。
中国古代的酒文化以酒具、酒礼、文化内涵和饮酒方式为主,其中酒具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标记着一定级别的饮酒分界线。
盏、杯、瓶等等酒具都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跨文化符号,它们贯穿着中国人表达情感、演绎谊谐的饮酒文化。
另外,在春节之类的大型节日和宴会上,被赠送的酒器、酒杯也是不齐之物。
在古代,饮酒有一个重要的礼仪,那就是头碰头。
中国文化认为,头是人身上最高尚的地方,碰到对方的头则能够表达自己的诚意,得到对方的尊重。
这种文化传统被继承至今天,是饮酒文化的难得之处。
在唐代时期,酒文化达到了巅峰。
当时,酒不仅是一种饮料,还承载着情感和礼仪的意义。
据记载,唐代的饮酒礼仪十分丰富多彩,像诗酒歌舞、作诗赋、互赠翰礼、固友之情等等,直接和酒有关。
尽管这些做法后来不同程度地有了变化,但是唐代的饮酒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酒文化创新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酒文化也往往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
特别是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酒文化也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利用。
如今,在中国,各种颜色各具特色的带有浓郁中国元素的酒类产品不断涌现。
红、翠、黄、紫、黑等颜色的酒款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酒文化想象力。
同时,一些酒文化节庆和活动,也如开幕式、庆典、晚会等形式丰富多彩地进行。
饮酒已经成为时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
酒文化的挖掘和创新,也在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为文化输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传统与革新中国酒文化中的传统酒与现代酒
传统与革新中国酒文化中的传统酒与现代酒传统与革新:中国酒文化中的传统酒与现代酒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酒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可追溯至数千年前。
中国的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酒文化经历了传统与革新的转变,既有传统的酿酒方式和传统的酒器,也有现代的酿酒技术和现代的酒品。
本文将从杜康、黄酒和白酒三个方面探讨中国酒文化中的传统酒与现代酒。
一、杜康酒: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杜康酒,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酒种之一,拥有着久远的历史。
杜康酒的酿造过程严格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包括选用优质的糯米或小麦、发酵、蒸馏等环节。
这种传统的酿造方式与现代科技设备的运用相结合,使得杜康酒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注入了现代的品质保证。
例如,现代的杜康酒酿造过程中采用了自动控温、智能化管理等技术手段,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酒品的稳定性。
二、黄酒:传承古老的酿造工艺黄酒作为中国另一种传统酒,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黄酒的酿造工艺要比杜康酒更为繁琐,注重的是发酵过程的控制和长时间的储存。
传统的黄酒酿造工艺涉及到原料的制备、糖化、发酵、熟化、贮存等多个阶段。
现代酿造工艺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如微生物培育、工艺改进和设备更新等,使得黄酒的品质更加稳定和可控。
三、白酒:传统工艺的现代演绎白酒作为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国酒”。
白酒的酿造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以汾酒、绵柔等为代表,注重的是大曲、小曲等传统酒曲的制作和使用,以及酿酒过程的时间、温度、容器等要素的精细调控。
现代的白酒酿造工艺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设备和技术,如糖化酶和高温发酵等,使得白酒的酒体更加细腻,口感更加柔和。
同时,现代白酒注重产品设计,通过包装和品牌营销等手段,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品牌价值。
结语传统酒与现代酒在中国酒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传统酒代表了中国酿造工艺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现代酒则代表了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
旧瓶新酒两相宜
旧瓶新酒两相宜旧瓶新酒两相宜——浅谈古典诗词联曲的现代创作吕可夫谈诗、词、联、曲的现代创作,所谓旧瓶、新酒之说,只是一个不太恰切的比喻。
我这里是借瓶指形式,借酒指内容。
古典诗、词、联、曲这类文学体裁或文学样式,是老祖宗几百、上千年以来留给我们现代人的旧酒瓶子。
当然,这些瓶子虽旧,却非常经典、非常雅致、非常精美、非常华丽,是传统之国粹,无价之瑰宝,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这也是我们在座各位顶礼膜拜,非常热爱,孜孜以求,沉浸其中而乐此不疲,并期望登堂入室的风雅圣殿。
古人写的古典诗、词、联、曲,在当时其实也是新瓶装新酒,是以当时最流行的体裁,写当时的现实生活和思想。
就如同我们现在的新诗写新的时代一样。
但千百年过后,我们再来读这些作品,就已经是旧瓶装陈酒了。
瓶子古老,精致漂亮;酒也醇厚,馥郁芬芳。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年老酿,越久越香。
这也是我们许多人特别喜欢诗、词、联、曲的原因。
这也充分地证明了毛泽东所说“古典诗词,一万年也打不倒”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学烙印。
诗、词、联、曲也不例外。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经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文章合为时而著,为事而作,这既是古训,也是历代文人富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
“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为事而作”的“事”,即现实之情。
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或讴歌,或颂扬,或鞭挞,或讽刺,不是闭门造车,不是无病呻吟。
对于写作诗、词、联、曲的人而言,它意味着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担当和使命。
按照白居易提出的这个口号,我们现在创作的古典诗、词、联、曲,运用的是古老的文学体裁,表现的大多是现代生活题材,这就好比“旧瓶装新酒”,瓶子是旧的,而酒是新的。
然而,将新酒装入旧瓶,而要使旧瓶新酒两相融洽,不像油浮水面,两相分离,而是如盐入水,了无痕迹,却并不容易。
这种体裁古老、题材现代的创作,是我们许多人感到费神和比较伤脑筋的问题。
老瓶装新酒创新思维资料
老瓶装新酒创新思维每年春秋二度的糖酒会,是中国久盛不衰的行业盛会,从计划经济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5年至1971年是由政府组织的计划性供销会议;1972年至1997年发展为糖、酒、食品三大产业自发的商品交流会,为众多厂商沟通市场供需信息,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8年至2003年,由于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已步入信息爆炸、商品过剩的时代,糖酒会的作用也就相对降低,对众多企业和商家而言,糖酒会已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关键在于参会的企业如何进行创新,使其“旧貌换新颜”。
可以通过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功能创新、概念创新、包装创新、形象创新、营销方式创新、广告宣传创新、公关手段创新、招商模式创新等来达到“老瓶装新酒”、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虽然是多年不变的会议(舞台),但是企业却有新颖的表现手法(演艺),依然可以激起参会者高涨的热情和关注,达到宣传企业形象、扩大销售的目的。
广告宣传创新近年来糖酒会上许多厂家花大把的钱进行广告宣传,互相比拼,大多用在造势和地面广告牌,在春季成都糖酒会上铺天盖地的广告中留给笔者记忆最深的却是斯美特方便面,因为众多厂家在作地面的广告战,而斯美特却另辟蹊径打了空中战,别出心裁地用巨幅广告做成的风筝飞机不停地在中心展馆上空飞翔。
这就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
经营理念创新中国人不乏创意,缺得是经营理念和扎实规范的基础工作。
春季糖酒会上给笔者印象很深的是: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示会上能见到不少有创意、有卖点的产品,但是在全国各地市场跑时却总是看不到这些好产品。
这是因为不少厂家在糖酒会上的努力表现并不是要真正做市场,而是做给商家看的,“打肿脸充胖子”,目的是套住商家,圈商家的钱。
持这种侥幸投机心理,大肆造势,掷千金如粪土的厂家不为少数。
今天的商家已是见多识广,虽然也会一时看得眼花目眩,但心中明白,迷林不入,浑水不趟,没有市场利益点、没有赢利条件支持,则不会轻易掏腰包,市场经济初期的商业浪漫幻想曲已经结束了,商家已成熟、理智了。
“旧瓶装新酒”在文艺节目创新中的应用
“旧瓶装新酒”在文艺节目创新中的应用
黄玉松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旧瓶装新酒"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惯用创新思维模式,本文旨在分析研究这一创新思维在文艺创作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它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如何更好的推广这一便捷的创新思维方式。
【总页数】2页(P291-292)
【作者】黄玉松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化馆,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
【相关文献】
1.取文化之精华创盛世之伟业——浅谈古代水文化在治水创新中的应用 [J], 刘继光;原树森
2.山东创创光电:在技术创新中谋长远发展 [J], 朱迎新;
3.在创新中求发展——办好广播文艺节目的几点思考 [J], 刘万华
4.广播文艺节目的编创技巧 [J], 高玉杰
5.地方台文艺节目创精品应注重突出地方特色 [J], 张怀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7 创新作文,改造创新,旧瓶装新酒,改造出新意
初中生《快乐作文》教案(八十七)87 创新作文——改造创新旧瓶装新酒,改造出新意【教学目的】1.学习对已有材料进行改造,用已有材料或故事为自己的文章服务。
2.练习写作一篇改造创新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改造创新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龟兔赛跑以后,它们之间还会赛跑吗?它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2.《水浒传》的梁山英雄好汉,聚义成功之后,,他们会干什么呢?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二、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两个故事的后续,可能要有许多话要说,可能会有许多新的思想火花出现,把它写出来,就是一篇新的故事,表达一种新的思想。
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就是榜样。
三、名师支招1.什么是改造创新?改造创新的文章,是一种“旧瓶装新酒”的方法。
即借用已有故事的外壳或人物等材料,来表达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的方法。
2.怎样写好改造创新的文章?(1)借用要合理,即借用的故事外壳或人物,要符合原文的语言环境,与原文有联想性,让人信服;借用的故事要众所周知,要有典型性,让人一看,是“旧瓶子”。
(2)想象改造要大胆,要“旧瓶装新酒”,要有新的思想出现,而不能沿袭原故事,要让读者出乎意料地品尝到“新酒”,读出新意。
否则就失去了创新。
(3)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需要注意在改造创新时的过渡、照应等。
四、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谈谈你对“旧瓶装新酒”的理解。
快乐分享与积累梁山办工厂段小川梁山众英雄聚义后,在梁山上神仙般快活,好不自在。
一天,宋江、卢俊义在忠义堂上商量梁山发展的大事。
卢俊义道:“哥哥,如今这社会是市场经济,南方的方腊也办起了跨国公司,我们再这样无所作为,就将面临经济危机了!”宋江叹气道:“也罢,既然连你也这么说,那明天让大伙商量商量,办个公司!”第二天,众英雄聚在忠义堂。
宋江宣布:“为了解决即将面临的经济危机,我们准备办个公司,大伙出出主意,办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最好?”李俊首先道:“梁山上风景优美,原始森林中有各种野生动物,水泊的优势更不用说,办一个旅游区,肯定比桂林吃香!”宋江道:“公孙先生的意见呢?”“我赞成李俊的意见,另外,建一座九天玄女神庙,组成导游团,再申报‘自然文化遗产’,一定不错!”宋江不语。
旧瓶装新酒 推陈出新意——用现代观念挖掘传统精华
作者: 魏恕
出版物刊名: 南方文坛
页码: 48-42页
主题词: 现代观念;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传统绘画;艺术个性;现代人;文化意识;挑战与冲击;现代工笔人物画;审美情趣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国门大开,中国文化迎来了猛烈的西方各种文化潮流的挑战与冲击,作为封闭了几十年的每个中国人,都无疑的在寻找自己在这个时代的方位。
一些人企图用吸收西方文化来改变与充实中国文化的不足;一些人在盲目地引进西方文化的同时,将自己的金娃娃也一同扔了出去;更有甚者,将自己衣着、发型、文化意识百分之百的模仿西方的文化现象,颇有点像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小说中所描写的“假洋鬼子”。
从酒中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酒中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近代以来,国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变化着。
五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文化运动严重摧残了中国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的思想日益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转而重视起来了传统文化。
从百家讲坛到各种“中国年”,我们发现,国学越来越热了。
但是,现在的中国人却是越来越缺乏信仰,难道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现在的生活就没有丝毫作用么?我们一方面要传承,一方面又不知道意义所在、如何传承。
在这里,我就通过酒文化来谈一下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看法。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
酒在饮食烹饪、养生保健、文学艺术、及认得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占有重要位置。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商代酿酒业十分发达,酒器繁荣,贵族饮酒盛行,但由于纣王,商代留下的是“酒色文化”。
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出现了“酒祭文化”和尊老敬老的“酒仪文化”。
秦汉年间出现了“酒政文化”,并且酒礼更加严格。
这些酒文化,有些本身就是错误的,有些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并无多大联系,我们可以不予理会。
至于“酒礼”、“酒德”、“酒仪文化”,我们今天在酒桌上依然讲究养老奉宾、主人向客人敬酒,说敬酒词,客人回敬等。
至于那些繁琐的礼节,比如行跪拜礼等,我们当然没必要再遵从。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风气极盛,人们借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感叹等。
这时候,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习俗。
唐朝酒文化则与文人墨客结缘。
当时社会诗词的繁荣,对酒文化有着促进作用,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
这些酒文化与文人相关,算是酒产生的艺术了。
酒醉而成传世杰作,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后来的郑板桥醉后作画皆是精品。
这样的生活在我们今天看来未免有些遥远,我们已没有当年文人的豪情与才气。
我们喝醉了也许是借酒消愁,也许是为了应酬,不管怎样,我们只是醉了,顶多耍一下酒疯,再无后话。
我觉得这很值得我们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明清时期,行酒令十分盛行。
旧瓶新酒亦醇香——例谈作文老旧素材的创新运用
旧瓶新酒亦醇香——例谈作文老旧素材的创新运用所谓“旧瓶”,就是指旧材料、老材料,这类素材既“熟”又“俗”,很容易拉低作文的水准。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老师一般会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准备新颖的素材,殊不知将已经掌握的素材进行改造,旧瓶装上新酒,也不失为一种另辟蹊径的创新法。
旧例翻新,可以从角度以及语言方面着手。
比如下面这段材料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例,本是老生常谈,但却让人耳目一新。
有一位流浪汉,哥伦布,五百年前年轻气盛的他,相信地球是圆的。
为了寻求航海援助,一路从意大利流浪而来。
就是这个曾经的“江湖骗子”,后来一生四次横渡大西洋。
至今依然作为航海界的一哥,面朝新大陆的方向,遥望他曾如何拯救过欧洲,又如何在历史中,给世界搅了局。
为什么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其根源就在于从语言上玩花样,比如将哥伦布定义为“流浪汉”,又恰如其分地融入了流行词汇“一哥”等,更有反语“江湖骗子”令读者会心一笑。
而对于他的历史贡献,则用了“给世界搅了局”这样活泼的评价,整个语段寓意深刻有趣,利用语言的智慧瞬间化腐朽为传奇。
对于老旧素材的运用,除了从语言上“翻新”以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为“旧瓶”装上“新酒”:一、情景再现具体做法就是将常见的对材料的平面概括式叙述改为立体式情景再现,把抽象地“说”给读者听,转化为具象地“呈现”给读者看。
也就是让材料中的人、事、景等从文面上“立”起来,再现于读者眼前,使读者有强烈的现场感,如同临其境,见其人,闻其声。
在一篇自拟题为《死亡的抗争》的作文中,学生这样引用有关屈原的材料:“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行吟在汨罗江畔,披散了发,垂下了头。
身后,草木零落,美人迟暮,你一腔真诚,竟抵不过宋玉一句“此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与共之”的谄媚之言。
眼前,江水东流,不舍昼夜,你“不能变心以从俗”,纵身一跃,抱石而沉。
天地仿佛开始颤动,浮云阴,悲风旋,远远地传来一句绝唱:“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创新中国酒文化的巧妙融合
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创新中国酒文化的巧妙融合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创新:中国酒文化的巧妙融合中国酒文化作为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经济内涵。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酒文化既保持了其传统的精髓,又与创新理念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巧妙的融合。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创新如何在中国酒文化中相互融合。
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酒文化以酒礼、酒器、酒制及相应的礼仪等形式表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当局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首先,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酒文化保护政策。
例如,设立酒文化专项基金,用于挖掘和保护中国各地不同的酒文化,支持相关研究和项目的开展。
此外,政府还鼓励各地形成多种形式的酒文化活动,例如酒文化节、赏酒会等,以推动酒文化的传播和继承。
其次,酒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
中国的许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酿酒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懂得酿酒工艺和酒文化的专业人才。
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传统酒文化技艺传承人,一些传统酿酒工艺已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二、创新理念的注入与推动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国酒文化不断融入到现代社会,并引入了创新理念,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与现代生活方式相契合。
首先,在酒品的创新方面,中国的酒企积极推陈出新,开发出多种口感独特的新品种。
同时,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其次,在营销策略上的创新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酒企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开展了在线销售、社交媒体宣传和创意活动等,让中国酒文化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圈,扩大了文化影响力。
再次,在餐饮文化中的融合与创新也让中国酒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
中国的饭店和餐饮企业纷纷将中国酒文化与中国菜肴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酒食文化,使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国酒文化中的创新与延续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国酒文化中的创新与延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国酒文化中的创新与延续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传承使其成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传统的中国酒文化也面临着挑战与变革。
本文将探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现象,以及中国酒文化中的创新与延续。
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国酒文化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其传统特色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影响,中国酒文化也在不断发生变革。
首先,饮酒场景的变化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一个重要表现。
传统的中国酒文化更多是在团圆、喜庆的场合中出现,如年夜饭、婚礼等。
而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多地将饮酒与社交、商务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饮酒场景,如酒吧、饭店等。
传统的礼仪观念和现代的社交方式相碰撞,呈现出新的饮酒文化。
此外,在酒的生产和消费领域,传统与现代也发生着碰撞。
传统的酿酒方法在现代酒业中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酿酒工艺上的创新使得现代酒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年轻人的口味需求。
在产品包装与营销方面,现代技术的运用和潮流元素的注入使得中国酒文化形象焕然一新。
二、中国酒文化中的创新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过程中,中国酒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年轻人的需求。
首先,酒的口味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中国酒以浓香型为主,口感较为单一。
然而,现代酒业的崛起带来了更多口味的选择,如清香型、果香型等。
这种多样化的口味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酒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传统的中国酒文化注重礼节、仪式感,而现代的饮酒文化更加注重自由、个性。
在年轻一代的引领下,中国酒文化中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艺术表达,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活力。
此外,科技的运用也为中国酒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例如,在酒的制作过程中,现代科技可提高酿酒效率、控制酒质,从而更好地保留传统酒的特点。
同时,在产品宣传和销售方面,网络、社交媒体等现代科技的运用也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酒文化,推动其创新与发展。
三、中国酒文化的延续尽管现代的社会环境对中国酒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其传统与特色依然得以延续。
中国酒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一起探索新趋势
中国酒文化的变革与创新一起探索新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酒文化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中探索新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一直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酒的需求和审美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这导致了中国酒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首先,中国酒文化在酿造工艺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
传统的中国酒类主要以黄酒、白酒、米酒等为代表,这些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酿造工艺的创新,越来越多的新型酒类开始涌现,如果酒、啤酒等。
这些新型酒类既保留了传统酒文化的独特风味,又结合了现代科技的优势,使得中国酒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有活力。
其次,中国酒文化在消费方式和文化内涵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以往,中国酒文化主要体现在宴请、家庭聚会和节日庆典等场合。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酒也逐渐成为社交娱乐的一种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性,他们对酒的需求不仅是追求品质,更希望通过酒品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因此,越来越多的酒企开始注重包装设计和品牌推广,以吸引年轻一代的消费者。
此外,中国酒文化的变革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启发。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庞大的酒消费市场。
近年来,国际品牌的涌入和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酒文化更加开放,并受到了西方酒文化的启发。
例如,葡萄酒文化在中国市场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选择,也促使了国内酿酒工艺的改进和创新。
这种变革和创新不仅对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推动了中国酿酒行业向国际市场的进军。
总的来说,中国酒文化的变革与创新是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的。
通过对酿造工艺的创新、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和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国酒文化正在不断地向着多元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酒企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酒文化将会在变革与创新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世界所瞩目。
中国酒文化历史传承与创新融合的完美结晶
中国酒文化历史传承与创新融合的完美结晶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酒文化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中国酒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酒文化在传承中不断融合创新,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结晶。
本文将从古代酒文化的起源、传承与创新以及当代酒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展示中国酒文化历史传承与创新融合的魅力。
一、古代酒文化的起源中国酒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祖先就开始酿造并饮用酒。
这表明中国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酒在各种祭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赋予了象征祝福和神秘的意义。
酒作为一种交流的媒介,也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交场合。
二、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酒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酿酒技艺的传承上。
自古以来,酒的酿造工艺在中国历经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
从最初的简单酿酒方法,到后来的大规模生产,并逐渐形成了多种不同口味和风格的酒品。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对待酒的态度也不断发生变化。
古代的贵族把酒看作是尊贵的象征,而现代人则更加重视健康和品味。
在酒文化的创新方面,中国的酒业一直在追求新的突破和多样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酒文化与世界各地的酒文化相互交流与借鉴,不断结合创新。
例如,中国的米酒与日本的清酒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两种酒都在品质和口感上取得了巨大的提升。
同时,中国的酒文化也积极融合了其他国家的酿酒技术,推出了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产品。
三、当代酒文化的发展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酒文化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国的白酒、黄酒和啤酒等各式各样的酒类产品,早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而是向世界各地进行输出。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对中国的酒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品酒、参观酒厂等方式来深入了解中国酒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酒文化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融入了时尚元素和现代科技。
通过创新的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策略和品牌形象建设,中国的酒文化正在以更加年轻化和国际化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酒文化与人类对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与融合
酒文化与人类对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与融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的多元性和交流的便捷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在这个背景下,酒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也在不断地与传统和创新进行着平衡与融合。
本文将从酒文化的历史沿革、传统与创新的定义和表现以及平衡与融合的实践角度进行探讨。
一、酒文化的历史沿革酒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饮料,早在远古时代就出现在人类生活之中。
从早期的造酒技艺到现代的酒业发展,酒文化一直伴随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古代的埃及、中国、希腊等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独特的酒文化,酒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并成为了社交、宗教、艺术等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酒文化也在逐渐融入到世界范围内,展现出了更加多元丰富的面貌。
二、传统与创新的定义和表现传统与创新是酒文化平衡与融合的两个重要方面。
传统主要指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酒的酿造技艺、饮用习俗等方面的传承和延续。
在传统酿造工艺中,人们秉承着经验和智慧,将一代又一代的技艺传承下来,保留了酿酒的原始风貌,同时也传承了一种历史文化的精髓。
而创新则是指人们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技术、理念和元素,使酒文化持续发展和创新。
创新能够推动酒文化与时俱进,满足现代人对品质和体验的需求,同时也为传统酒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
在酒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酿造工艺的变革和酒产品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酿造工艺中,人们主要依赖天然发酵和口口相传的传统工艺,酿造出透露着历史和文化熏陶的经典之酒。
而在创新的酿造工艺中,人们开始尝试着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探索出更加高效和精确的酿造方式,使得酿酒过程更加科学化。
此外,随着人们对于口感和品质的追求,各种新型的酿造方法和调配技巧也层出不穷,使得酒文化的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化。
三、平衡与融合的实践角度平衡与融合是酒文化与传统、创新相互关系的核心。
在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上,人们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保持对于创新的包容和引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_“旧瓶新酒”还是“新瓶旧酒”——谈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团队名称_____半夏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年级________——————————xxxx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13年3月一、基本情况本人签字课题组成员二、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目的:讨论儒家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创新为适应日益变化的全球文化意义: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有许多优秀的东西,但是也有许多对创新文化有阻碍作用的弊端。
杨振宁曾说过“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国三个世纪抗拒西方科学思想的最大原因,缺乏创新文化的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难有大作为的缘由。
”文化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是“旧瓶新酒”还是“新瓶旧酒”,这值得我们深思。
三、课题报告正文“旧瓶新酒”还是“新瓶旧酒”——谈传统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方针、战略基点和总体目标。
面对这样的历史潮流,培育创新精神确实时不我待了。
然而,在培育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常常会在潜意识中遇到来自传统文化内在的阻力。
传统文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负作用?我们是否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化传承,为培育创新精神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和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自古以来我们都有这样的意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然而,随着科技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我们要意识到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文化,特别传统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去,又借助人们的不断创新而造成变化,由量变的积累和积淀,而导致质的飞跃、从而形成在质上明显不同的进化着的文化、文明的历史。
(一)传统文化的优秀性。
我们的先人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化瑰宝,就是现在的人,也未见的能够达到那样的思想高度,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
比如孟子说,当一个国家不仁义的时候,持有正义的一国就可以高举正义之旗,前去讨伐,这一论点同现在国际上那种“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何其相似乃尔;再比如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来入侵时所积淀出的精忠报国精神,与现在提倡的荣辱观也有一脉相承之处。
(二)传统文化中也有糟粕。
由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特别是农耕文明和官僚文化,重农轻商,过分仰仗仕官阶层,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文化,缺乏产权意识和诚信意识。
皇帝讲究的是分封诸侯,家庭讲究分家单过,因此中国人很难出现那种巨型的跨国超大型企业,靠股份这种形式把分散的资产联合起来在中国则变得更加艰难,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摈弃的。
因此,青少年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时,应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并在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要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珍品精华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体现其价值,展示其风采,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于是什么是创新,如何去创新就成了中国先贤圣哲和当代人名们致力研究的课题。
在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出现了“旧瓶新酒”和“新瓶旧酒”两种主要的观点。
何谓“旧瓶新酒”和“新瓶旧酒”?汉语字典是这样解释的:旧瓶新酒比喻旧形式,新内容的意思。
而新瓶旧酒则正好相反是用新的形式去表现旧的内容。
哪一种装法好?不好说。
饮酒的人,管你什么包装,除非拎两瓶去孝敬什么人以外,绝不会问津。
善饮者呢?关注的是内容,包装再好,也无法转移他们的视线。
唯有能饮并不善饮的人,才有可能惑于酒的包装。
由此可得出无论外在的形式是怎样的,重要的还是里面的内容。
而酒呢,自然是陈年佳酿好。
从文化意义上说,“酒”仍然是不怕“旧”的,因为,“瓶”尽可以常变常新,而“酒”则总是人们爱喝的“酒”。
所以我们认为旧瓶也好,新瓶也罢,无论形式怎样变化,重点要关注的还是文化的内涵所在。
南怀瑾先生曾点明:“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同时他生动地比喻:“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
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可见,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我们自身的修养和作为是多么的必不可少的。
我们在旧酒的基础上不断的改革、创新,让它愈久弥香,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血液中。
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这是一个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对于社会实践的巨大推动作用,在于其以文化特有的性质和功能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充当时代前进的号角和旗帜;在于它能够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激发人们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人的智力资源,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不断发展和繁荣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从头开始。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继承不是简单地积累和复制,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
文化必须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创新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这样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京剧和漆艺尤为代表。
没有一种戏剧艺术,像京剧那样有这么多争论;没有一种戏剧艺术,能取代京剧成为中国戏曲的首席代表。
京剧是在北京出生的,但它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地方戏进了北京,经过新的综合提高之后,由北京走向全国以至影响到世界剧坛的一种民族戏曲。
在京剧最为兴盛的一百多年中,它既是民族艺术又是流行艺术。
到了最近30年,由于中国的开放,民族艺术与流行艺术深刻分裂,京剧已经不属于流行艺术了,市场萎缩,风光不在。
传统的好戏大多丢失了,留下来能演得到位的极少;新的好戏又难以创造出来--不是一点没有,而是太少。
好戏是演员与观众的连接点。
好戏太少,连接点单薄,既不利于培养演员、锻炼出新的名角来,也不利于培养观众、扩大观众面。
而在好戏的打造上,障碍甚多。
迄今还没有一种机制,能有力地推动传统剧目的挖掘、整理、加工,使之高水平地保存在中青年演员身上。
市场危机隐藏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它的缓解要有一个艰难的过程。
然而,京剧并未"老朽"。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它仍然是中国戏曲的首席代表,也是我们国家想实现"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这一战略目标首先要抓住的"龙头剧种"。
把京剧的生存、发展问题解决好了,在民族戏曲范围内,可以起到"扶老携幼"的作用。
京剧作为一种戏剧样式,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已经耗尽了生命,只能等待"完美地死去"。
然其生命状态充满变数,究竟如何,取决于京剧工作者的数量与质量。
简单地说,决定于它的智力投入状况。
艺术形式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智力竞争。
人才是根本。
扶持工作从治标向治本深化,第一要义,就是看人才培养、人才成长的条件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这不光指学校,也包括剧院团。
现在学校生源很成问题,国家应有特殊政策加以确保,要像培养、奖励体育人才那样来培养、奖励京剧人才。
中国,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漆艺发展几经磨难,如今获得很大的市场空间。
在"漆艺传统工艺保护研究基地"厦门,人们播种希望-- 七千年漆艺能否熠熠生辉。
漆艺在公共环境的美化上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漆艺作品表现力丰富,表现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很多高档宾馆、饭店对漆画、漆屏风、漆古典家具等有很大的需求,并且漆器材料的天然性,也符合当今人们追求环保、回归自然的需求。
既然漆艺发展依然有如此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什么目前仍旧举步维艰?这其间很大原因还在于很多地方漆艺发展还一直固守传统市场,没有紧跟时代潮流,开拓新的市场阵地。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传统工艺产品要想得到人们的注目、欢心,激发人们的购买欲,必须要有新意、要有新的美感。
因此,漆艺产品无论在造型、规格、色彩、文饰、包装等方面,都应努力进行创新。
厦门漆线雕重新振兴的过程,也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漆艺发展,要注重市场转换和市场开拓。
厦门漆线雕早期民间艺人主要将这一工艺局限于制作佛像。
如今,厦门漆线雕打破了陈旧观念,在吸取闽南民间艺人雕琢绣饰做法的基础上,将中国民俗艺术、宗教艺术、宫廷艺术中的礼器、祭器、贡品兼收并蓄,镏金饰银,使漆艺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同时,推陈出新,开发了漆线雕、金漆雕、漆塑、脱胎漆线雕等多项品种,赋予了漆线雕艺术新的生命,使古老的工艺重新焕发青春(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不同文化间的碰撞,面对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张岱年先生运用哲学的方法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论”。
如今,我们的任务就是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它包括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先进的人文社会科学。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西方文化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一是西方文化传统中讲究逻辑推理,所以,西方的逻辑学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