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教案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2. 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及其作用;3. 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素质、有担当的法治公民。
二、教学重点1. 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概念;2. 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2. 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引导学生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2. 展示:通过实际案例、课堂模拟等方式形象地展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3. 分析:引导学生探讨法律的概念、原则以及相关法律知识;4.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法律知识和体会到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法律规定。
例如:- 在红绿灯路口,行人应该做些什么?- 餐厅里可以把饭菜打包带回家吗?- 在家里可以任何时间大声喊叫吗?- 玩手机时应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吗?- 家长可以随便打骂孩子吗?2. 展示教师可以找一些实际案例或者课堂模拟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 实际案例: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一起交通事故发生时,如何避免其他人受伤,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 课堂模拟:教师可以发放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的卡片,让学生分组表演应对方案,让学生体验到法律对于生活的影响。
3. 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概念、原则以及知识点,例如:- 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法律是如何制定的?遵守法律有何好处?- 常见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 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法律知识及其体会。
例如:-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习法律有什么好处?-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六、教学评价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试、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问题的情况?”(如购物维权、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法律在生活中的奥秘。
4.法律的遵守与维护: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积极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
5.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法律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培养道德素养: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权利,维护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提高道德品质。
3.提升思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判断力。
4.增进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作为公民应承担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5.强化实践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法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法律是什么,理解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b.法律原则的应用:讨论分享经济中的诚信问题,如网约车司机遵守交通法规、诚信服务,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c.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法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运用生动案例、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护作用。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法治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 法律的作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安全。
3. 法律的种类: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
4.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家庭、学校、社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法律知识挂图、案例分析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存在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法律的基本概念2. 法律的作用3. 法律的种类4. 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并说明其作用。
2. 运用法律知识,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本节课通过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种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和课后反思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法律意识还不够强烈,法治观念有待加强。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法治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关于法律案例的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重要性。
3.讨论交流: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法规,讨论如何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法律,了解法律的作用和原则。
2.通过参观当地法院、法律知识游戏等多种形式,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3.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懂得法律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二、授课内容1.法律是什么,法律的作用和原则。
2.参观当地法院,了解法院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3.法律知识游戏,巩固对法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5分钟)•让学生回答“生活中什么是法律?”,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理论学习(20分钟)•介绍什么是法律,法律的作用和原则。
•通过讲故事或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具体体现。
•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3. 参观当地法院(40分钟)•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法院,了解法院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让学生了解法官的工作流程和程序,了解一审、二审等概念。
•让学生实地感受法律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法院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4. 法律知识游戏(30分钟)•设计法律知识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游戏,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
5. 总结回顾(5分钟)•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
•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掌握情况、参观法院时的表现、游戏成绩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法律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法治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包括理论学习、参观当地法院、法律知识游戏等方式,通过这样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生活中的法律,增强法治意识。
同时,让学生身临其境,实地感受法院的工作和程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法律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懂得法律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运用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缺乏系统的法律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学会遵守法律,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展示法律知识和案例图片。
3.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如交通规则、知识产权等,引导学生关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生动的法律案例,如盗窃、欺诈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法律的具体作用,如如何维护公平、如何保护个人权益等。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①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规范和规则,它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②法律的组成部分:法律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③法律的作用: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法律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法律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法律。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第1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公平、正义等。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法律概念,如合同、权利等,可能已有所了解。此外,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法律常识,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权利等。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教学系列(部编版)
2. 作业评价:
- 批改: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 反馈: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教学难点:
(1)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法律的概念和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和引导。
(2)法律案例的分析:学生可能对法律案例的分析存在困难,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示范。
(3)模拟法庭活动:学生可能对模拟法庭活动的组织和操作存在困惑,不知道如何进行辩护和辩论,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3. 设计角色扮演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法律实践,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如法律知识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5. 结合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更多的法律案例和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2. 设计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使抽象的法律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2. 课堂讨论不够深入,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精】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1课时 法律是什么( 教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1.1.1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1.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可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2.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可能涉及哪些法律问题?3.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与法律相关的事例?连一连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由宪法确认和保障的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在我国,宪法确认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这里指公民有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的权利,而且每个公民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接受教育。
并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4.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隐私权、姓名权、选举权……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5.为什么要遵守交通法规?6.为什么不能伤害野生动物?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是亿万年生命进化的结果,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现代医学、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很多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对野生动物的研究。
所以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
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
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活动园:法律与纪律活动准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校规校纪。
活动目标:对比法律与纪律是否相同。
活动过程:1.法律与纪律有什么区别?阅读角:道德与法律阅读目标: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阅读思考:1.你怎样看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你能举一个道德与法律相互影响、融合的事例吗?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我们平时总说,与人和睦相处,不要以貌取人,说话柔和些,不要伤别人的自尊心等,这些都表现了对人的尊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法律对生活的规范作用,学会遵守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作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知识的资料,如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案例、动画等。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人数适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交通安全法规。
让学生观看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案例中的法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最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社会法律生活。
2.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3.能够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相关的法律问题。
教学重难点1.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社会规则。
2.法律保障着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秩序。
3.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一些常见交通标识的含义;准备PPT。
学生准备:通过询问家长、同学交流、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几个交通标识的含义,并尝试向同学介绍自己了解的交通标识。
教学过程一、从生活情景中走进课堂1.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交通标识。
2.学生交流讨论。
(1)这些交通标识的含义是什么?(2)在交通中违反这些禁令标识会有什么后果?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归课堂学习。
(1)这些交通标识是国家哪个部门制定的?(2)这些交通标识和我们学校里的纪律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遵守交通规则是学生比较熟知的法律规则。
由此引入本课,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通过把交通禁令标识与学校的纪律作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法律与纪律的不同。
]二、法律就在我们身边1.PPT出示课本第2页“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的情景图。
2.教师提出思考问题。
(1)组织秋游时,老师会对学生提出哪些要求?问题预设:准时到校上车、排队上车、车内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自己乱走等。
(2)乘坐大巴去秋游,我们应该做哪些事情?问题预设: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听从导游安排、遵守景区规则、乘车系好安全带等。
(3)乘坐大巴去秋游,我们不能做哪些事情?问题预设:车内追逐打闹、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乱动车内消防设备等。
巴车和司机,学校会有哪些要求呢?问题预设:准时停靠指定地点、保证车辆运行安全、驾驶员驾驶资质等。
[设计意图:问题(1)老师对学生多是纪律方面的要求。
问题(2)有道德要求、纪律要求,也涉及法律要求。
问题(3)旨在引导学生更多从法律角度思考,如不能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问题(4)启发学生从法律要求方面思考,学校提出的要求更多会是保证学生人身安全方面的要求。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感受宪法日》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感受宪法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1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感受宪法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认识法律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了解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
教材以宪法日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2. 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重点:知道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难点: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社会规则和法律的认识较为初级,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互动活动来加深理解。
他们善于合作和互动,适合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新课导入-老师准备了一段精彩的宪法日视频,视频中展示了人们庆祝宪法日的场景,以及宪法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视频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老师:同学们,你们通过视频了解到了宪法日的庆祝活动和宪法的重要性。
宪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A:宪法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和自由。
-学生B: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法律,维护了社会秩序。
-老师:非常好,宪法确实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和维护了社会秩序。
那么,你们觉得宪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有哪些呢?步骤二:探究法律-老师通过案例分享和问题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概念和特点。
-老师:同学们,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呢?它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C:法律是一种规定人们行为的规则。
-学生D: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老师:非常好!法律确实是一种规定人们行为的规则,它由国家制定并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第1课时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同步课堂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设置三个与法律相关的话题:“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法律作用大”。
“法律是什么”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的认识。
“生活与法律”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保障我们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法律作用大”这个话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我们的作用,认识法律的内涵。
这三个板块在逻辑上层层递进:法律与生活的联系——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法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知道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有些事情能做和不能做。
但是从法律层面上很难理解这些行为的界线,也不能引起学生过多的关注及思考。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培养上要兼备感性和理性,在看待事物时要学会多方面去看待,对于学生力图寻找做某件事情的依据和理由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也为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提供了心理契机。
三、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
2.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教学难点: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基本的常用交通标识及相关交通知识。
学生准备:通过查资料、询问家长、同学交流等方式了解几个交通标识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课堂交流:老师:你认识这些交通标识吗?在交通中违反这些禁令标识会有什么后果?(提示:图1是禁止向左转弯、图2是禁止向右转弯、图3是禁止直行、图4是禁止向左向右转弯)2.问题思考:(1)这些交通标识是国家哪个部门制定的?(2)这些交通标识和我们学校里的纪律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交通标识,而这些交通标识又是交通部门制定的,是有关交通法的内容。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法律与道德、纪律不同,是一种的特殊的行为规范;知道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规定我们的义务。
2.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是什么;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规定的义务
三、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2分钟)
拓展空间
请课后制作一份手抄报,要求如下:
1.一把法律保护伞,要求伞下是我们受保护的权利;
2.一棵法律树,上面是我们要履行的权利;
3.法律、道德、纪律的区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册的一课时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生活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法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法律的理解较为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公民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3.引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情景模拟材料,方便学生参与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现象,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对公民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在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情景做出判断。
思考、讨论。
比较、归纳。
辩论。
思考。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外,我们应该怎么做?
9、总结: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0、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6、小提示: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法律是什么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上
学习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感受时时处处都有法律。
2.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认识到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也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自觉遵守法律。
3.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
重点
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认识到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难点
认识到纪律、道德和法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一些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所学知识完成课堂巩固练习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呈现
1.导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提出问题: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国法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2.观看视频。法律是什么,学生初步了解法律,感知法律的存在。
9.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呈现图片1.我要遵守交通规则2.我要保护野生动物3.我们要拾金不昧。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等到我们成年后,还要努力工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10.说一说,图中的做法对吗?依次说说图中图片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13.知识窗:案例分析,分别呈现三个不同的案例,违反法律的后果,违反道德的后果违反纪律的后果等进行分析,
14.知识窗:道德、纪律和法律的区别。列表格呈现,
15.总结: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明白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对法律的认识较为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实践操作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设计讨论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材料,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法律在生活中作用的短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道德无用论:有人说,法律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已经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强调道德了。你觉得道德有没有用呢?(辩论)
8、女子买18件衣服旅游后退货,律师:无损可退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名女子的做法的?在法律约束的范围之外,我们应该怎么做?
9、总结: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位公民,不仅要遵守法律,自觉守法,还应该要遵守社会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10、小拓展:某些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要求(孝敬老年人)。
(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
(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
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
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
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5、比一比:法律、道德与纪律的区别。
1、法律保护权利
2、法律规范行为
3、法律与道德
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
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重点
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
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
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
【法律是什么】
1、展示图片:
思考。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情景做出判断。
思考、讨论。
比较、归纳。
辩论。
思考。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考的感悟。
以具体的情景作为材料,让学生正确区分道德、法律和纪律,并从具体事例中去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加深理解。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
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
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一课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尽量做到有理有据,从辩论中认识到道德的作用,并形成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的正确观念。
课堂小结
鸟儿在蓝天上飞翔,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法律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