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青海省中考语文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成语)精练
2018年中考语文(人教版,通用版)总复习课件: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共29张PPT)
8. (2017, 黄石)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83574006) A.朗读《朝读经典》时,他左右逢源 ,让大家惊叹不已。 ....
D
)(导学号:
B.读到“泥人张贱卖海张五”的情节,小雅同学忍俊不禁 地笑了起来。 .... C.这对双胞胎长得实在惟妙惟肖 ,连他们的父母有时也分不清。 .... D.近几年,黄石相继建成了父子山、柯尔山、熊家境等登山步道。不言而 ... 喻 ,市政府对全民健身是越来越重视了。 .
16.(2017,娄底)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放了天文望远镜阵。
D
)
A.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 的努力,磨镜十年,在南极冰穹 A 成功布 .... B.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16 岁的上海姑娘武亦姝引经据 ... 典 ,力压群雄,最后摘得桂冠。 . C.虽然在北京务工的育儿嫂比比皆是 ,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范雨素,她 .... 用一支朴实的笔倾诉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D.娄底,一方书写传奇的土地,蚩尤的冶金术、曾国藩的耕读文化、紫鹊 界梯田的灌溉奇迹……这一切都让人耿耿于怀 。 ....
12.(2017,泰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学号:83574008)
B
)(导
A.从他语无伦次 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 .... 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B.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诚惶诚恐 ,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 .... 了他。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 .. 蒂固 。 .. D.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 ,这颗救命星 .... 却迟迟不从东边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
中考语文 综合复习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第2讲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选词填空1.(2018·某某)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X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她________个体心灵、________民族精神、________民众心智,________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振奋启迪引领B.启迪引领安顿振奋C.安顿引领振奋启迪D.启迪安顿振奋引领【解析】首先通读句子,读懂句意,然后分析所给四个词语,发现解答此题从词语搭配习惯入手最好,与“民族精神”最搭的词语应该是“振奋”,跟“民众心智”最搭的应该是“启迪”,根据这些判断,对照四个选项,符合的选项为A。
2.(2018·某某)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A)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
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__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焦躁豁然开朗困惑蕴藏B.焦虑豁然开朗疑惑蕴含C.焦躁茅塞顿开困惑蕴含D.焦虑茅塞顿开疑惑蕴藏【解析】“焦躁”“焦虑”二者都有“焦急”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表现“急躁”,与语境中的“平息”相应。
“豁然开朗”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与语境中第二个空相符;“茅塞顿开”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
“困惑”指感到疑惑,不知该怎样办,语义涵盖“疑惑”,符合语境。
“蕴含”侧重于表现包蕴着“道理”,所以“蕴藏”更符合语境。
3.(2018·某某)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________“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018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2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22页)绝密★启用前青海省2018初中升学毕业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展示(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辐射 一泄千里 枭.雄(xi āo ) 广袤.无垠(m ào ) B .骷髅 忍俊不禁 阴霾.(m ái ) 亵.渎(xi è) C .葱茏 断章取义 藩.篱(f ān ) 面面相觑.(q ū) D .托辞乐此不彼稽.首(q ǐ)嶙.峋(l ín g ) 2.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栉比的建筑在的背后又验证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
那眼花缭乱....的特定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A .历历在目B .鳞次栉比C .相得益彰D .眼花缭乱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B .通过开展“我和青春有个约会”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能力有了提高。
C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D .要实现大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中学生的团员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4.请补出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10个填空;若全填,则按前10个空计分,10分) (1)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_,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2)不戚戚于贫贱,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2018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相平了,两岸间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着的船帆上。可见“正” 字描绘出顺风行船恰好把船帆高悬的景象,写出了江面上江风和缓的状态。 【考点】赏析诗句炼字的技巧。 11.【答案】设问;诗人借雁为自己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愁(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尾联,前问后答,可判断出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诗人在自问自答中用“归雁传书”的故事寄 托思乡之情,使得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愁绪。 (二) 12.【答案】①通“熟”,仔细 ②偏爱 ③认为……美,以为……美 ④满一年 【解析】解题时要联系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注意一些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孰”是通假字,“私”和“期 年”为古今异义词,“美”是形容词意动用法。 【考点】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3.【答案】A 【解析】“地”指“土地”,“方”指“方圆”故正确的停顿划分应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考点】文言文断句。 14.【答案】(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 15.【答案】C 【解析】C.均为介词,在;A.身高/修建;B,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因为。 【考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16.【答案】面刺 上书 谤讥 【解析】题干要求用原文回答“群臣吏民”向齐王进谏的方式,依次抓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等语句作答即可。 【考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17.【答案】“开张圣听”,“查纳雅言”,“咨诹善道”(答出其中一个四字词语即可) 【解析】要求借用《出师表》中的一个四字成语概括齐王纳谏的行为,联系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广开言 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选择“广开言路”意相近的四字成语即可作为答案。 【考点】文言文对比理解分析。
1/7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的理解与运用.doc
2018年中考语文复习之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清单与例题精讲中考试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这一部分,主要考查“词义的辨析与运用” “词语•解释” “成语的辨析与运用”“关联词语的使用”等。
一、词义的辨析与运用。
多以选择词语填空的形式出现,一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配备一组同义词(或近义词),要求将这些词填在恰当的位置。
例1: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毋庸,咸宁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1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正义?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地走过我的身旁。
A、质疑声张泰然自若B、置疑声张泰然自若C、置疑佃张悠然自得D、质疑佃张悠然自得二、词语的解释,一般是解释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多采用选择形式。
例2:下面划线词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5月1日至7日,一场汇集了民间绝技、传统工艺、传统戏曲、民歌民乐、巴渝在吃五道大餐的民间文化盛宴,在古色古香的湖广会馆举行,给市民带来了节日的享受。
B、书市,是一次知识的盛宴。
C、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人选择到酒店吃年夜饭。
许多酒店抓住商机,推出口味各异,适合不同消费水准的除夕盛宴,以吸引顾客。
D、九寨沟之行,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这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感受的是眼睛,打动的是心灵。
例3:根据语境,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站在罗布泊边缘远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表示地表荒凉,无植被)B.魏明伦认为,“熹新趾''是他戏剧创作成功的秘诀之一。
(指创作追求创新,不守旧)C.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不少股票市值缩水蒸发。
(表示减少和消失)D.北京奥运会上,“冷面杀手”张怡宁蝉联乒乓球女单冠军。
(指神色冷峻,不苟言笑)三、成语的辨析与运用,一般考查成语中同音字的改错、形近字的改错以及在具体语境中成语的恰当使用。
例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汶川地震,举世同悲;,患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
【语文】2018年青海省西宁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
2018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真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嶙.峋(lín) 枯涸.(gù)静谧.(mì)忍俊不禁.(jīn)B. 菜畦.(qí)炽.痛(chì)剽.悍(biāo)戛.然而止(jiá)C. 寒噤.(jìn)绮.丽(qǐ)稽.首(qǐ)即物起兴.(īnɡ)D. 骈.进(pián)汲.取(jí)阔绰.(chuò)锲.而不舍(qiè)【答案】D【解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枯涸(hé)。
B剽悍(piāo)。
C即物起兴(ì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自作主张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盛收B. 迥乎不同杂乱无章毛骨悚然相得益彰C. 重峦叠嶂张慌失措正襟危坐黯然失色D. 温声细语心无旁鹜引颈受戮睡眼惺忪【答案】B【解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美不胜收。
C张皇失措。
D心无旁骛。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B. 班会课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春游的去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极大地净化了西宁市的食品市场。
D. 我们在引用他人著作中的语句时,首先要理解所引用语句的原意,切不可不顾上下文的联系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答案】C【解析】锐不可当,锐:锐气。
当: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是个褒义词。
4.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删去“认真”。
)B. 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使我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8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2018年西宁市城区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语文试卷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嶙.峋(lín) 枯涸.(gù)静谧.(mì)忍俊不禁.(jīn)B. 菜畦.(qí)炽.痛(chì)剽.悍(biāo)戛.然而止(jiá)C. 寒噤.(jìn)绮.丽(qǐ)稽.首(qǐ)即物起兴.(xīnɡ)D. 骈.进(pián)汲.取(jí)阔绰.(chuò)锲.而不舍(qi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枯涸(hé)。
B剽悍(piāo)。
C即物起兴(xì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自作主张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盛收B. 迥乎不同杂乱无章毛骨悚然相得益彰C. 重峦叠嶂张慌失措正襟危坐黯然失色D. 温声细语心无旁鹜引颈受戮睡眼惺忪【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美不胜收。
C张皇失措。
D心无旁骛。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海洋深处还有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其巨大的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B. 班会课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春游的去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 执法部门的严厉打击有效地遏制了食品市场上不法分子锐不可当....的造假势头,极大地净化了西宁市的食品市场。
D. 我们在引用他人著作中的语句时,首先要理解所引用语句的原意,切不可不顾上下文的联系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锐不可当,锐:锐气。
当:抵挡。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是个褒义词。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清单部编版)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清单)七—九年级课内重点词语汇总七年级上册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比喻姿态优美。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沸,水开。
不求甚解: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胜,完、尽。
截然不同:完全不同,区别很大。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地产生。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睽睽,形容注视的样子。
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
煞,极、很。
介,这。
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辘辘,形容肚子饿时发出的声音。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拈,抓、捏。
麻木不仁:肢体麻木,没有感觉。
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迁,改变。
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
毛,长出草木。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参差不齐:本意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畏罪潜逃:害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走。
秾纤合度:胖瘦合适。
秾,丰满、肥胖。
纤,瘦小、瘦弱。
合度,适宜。
跼蹐缩缩:因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
跼蹐,局促、拘束。
缩缩,畏缩的样子。
据为己有:将别人的东西拿来作为自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成语)
1.选出下面句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 )
A.看到妈妈找不到时焦急的样子,我大声地匿笑起来。
B.美国最近比较烦,爆炸枪击案件接连不断地发生。
C.从小学到初中,我和万芳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D.地震造成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但事后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宝贵的防震抗灾经验。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B )
A.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终会拥抱大海。
B.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
C.纵然马革裹尸
....,魂归狼烟,这是豪壮之举。
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
....起来才好。
B.他情不自禁
....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
仔仔细细地看着,不停地眨巴着眼睛。
C.为了节约成本,许多食品加工企业用一些非法化学添加剂夺走了千万人的健康,这
真是骇人听闻
....。
D.为节约用水,日前,市政府向各基层单位呈报
..了《关于对水资源管理秩序进行专项整治的通告》。
4.选出与所给词语中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1)寓言A.寄寓B.公寓( A )
(2)光洁可鉴 A.油光可鉴 B.鉴赏( A )
5.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一年之计.在于春( C )
A.计算B.主意、计谋
C.打算 D.策罐
(2)呼朋引.伴( D )
A.指引 B.牵引
C.引申 D.招引
(3)欣欣然.张开了眼( B )
A.然而 B.……的样子
C.这样 D.对
(4)朗.润( A )
A.光线充足、明亮 B.声音清晰、响亮
C.朗读 D.稀缺
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
A.李教授身上有一股学究,一向喜欢咬文嚼字
....
B.人人都说开卷有益
....,可是16岁的小明自从读了一些凶杀小册子,就走上了逃学课的道路。
C.传宗接代这一观念在我国某些偏僻落后的农村依然根深蒂固
....。
D.他沉默寡言,不喜欢关心帮助同学,而是袖手旁观
....。
7.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____他黑瘦的面貌。
②周瑜之所以被诸葛亮“气死”,归根到底在于周瑜气量狭小,不肯____。
③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____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④陇上江南天水作为中国旅游城市,以其____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A.瞥见甘拜下风履行丰富
B.瞧见惟命是从奉行丰富
C.瞧见甘拜下风奉行丰厚
D.瞥见惟命是从履行丰厚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
....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B.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
..
思议
..。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
....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
....,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神农架是一片人迹罕至
....的神秘森林。
B.该如何处理这些垃圾呢?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C.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
....的奇妙景象。
D.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
....的话题。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
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B.他是西藏沧海桑田
....巨变的亲历者,更是西藏昨天、今天、明天真实故事的讲述者。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
....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一年来,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
....,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含.辛茹苦
...培育我们成长的父母和老师。
B.美国著名作家谢尔曼兄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迪士尼动画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
....的歌曲。
C.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红楼梦》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
....,令人难忘。
D.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
....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
B.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
....地向老师请教。
D.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
....了二三十年。
1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处处志.之(标记)
高可.二黍许(大约
其船背稍夷.(平)
B.故人不独亲其亲.(双亲)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C.讲信修.睦(培养)
佛印绝类.弥勒(像)
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D.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
14.下面句子都出自课文,括号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聪明”在这里是贬词褒用,表示自夸。
)
B.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雷同”意思为不该相同而相同。
)
C.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为历来人们所称赞的。
(这个句子是病句,语序不当。
)
D.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句中有两组反义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