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为后天之本”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 脾旺不受邪”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脾胃学说
脾病辨证论治要点
虚证
(1)脾阳虚证(脾胃虚寒)
病机概要: 饮食生冷肥甘 过用寒凉药物 脾阳不振 运化无权 久病失养 主症: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或受凉疼痛加剧, 得饮食或温熨后减轻。 兼次症:面色无华,泛吐清水,神疲纳差,四肢倦怠、不温,大 便溏薄。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纳差、胃痛、痞满及大便秘 纳差、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 结;
通降功能失常 通降功能失常
暖气、恶心、呕吐、呃逆 嗳气、恶心、呕吐、呃逆
西医消化系统中胃肠方面的疾病
广义来讲,只要和消化吸收功能有关的疾病都可以 叫做脾胃病,狭义来讲是指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比如: 急、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 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慢性腹泻;便 秘,等等。
中成药:四君子合剂、香砂六君丸、人参健脾丸 、香砂养胃丸
中气不足(脾虚气陷)
病机概要: 素体气虚 劳倦过度 升清无权 病久耗伤脾气(久卧伤气) 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下陷症(脘腹坠胀,便意频 数,肛门重坠,或久泻久痢,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脱肛、 子宫下垂、胃下垂、眼睑下垂)。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
胃腑疾病辨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要点
胃寒(寒邪客胃)
病机概要:胃阳素虚,复饮食不洁,过食生冷或脘腹受凉 , 寒凝于胃 主要脉证:胃脘冷痛,轻则绵绵不止,重则拘急剧痛,得 温则减,口淡不渴,泛吐清水,呃逆呕吐,舌淡,苔 白滑,脉弦或迟。 治疗法则:温胃散寒。 方药举例:良附丸之类。 中成药:藿香正气液
胃热(胃火亢盛)
证治要点
1.脾病的虚证和实证是相对的。大多数脾胃病属本虚标实。 2.“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脾病多寒多虚,胃病多热多 实。治法应遵循“脾宜升宜温,胃宜降宜清”的原则。 3.脾病与湿的关系至为密切,健脾与化湿当分权重,治疗 时应结合病情,参以燥湿、利湿、化湿、逐水之品, 湿去则脾运自复。 4.”四季脾旺而不受邪”,应重视健脾补气,调理肠胃。
(2)湿热内蕴 病机概要:外感时邪或素嗜酒酪 运,湿热交阻,甚则熏蒸肝胆。 伤及脾胃,脾失健
主要脉证:胁胀脘闷,不思饮食,或有发热,口苦口渴, 身体困重,溲赤便溏,甚则面目俱黄,皮肤发痒。苔 黄而腻,脉濡数。 治疗法则:清热利湿。 方药举例:清中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之类。 清中汤:黄连6,栀子10,半夏10,茯苓12,陈皮10, 草豆蔻10,甘草6
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脾胃的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主升清, 主统血, 主肌肉、四肢, 喜燥恶湿
胃主消来脾主化
胃主受纳、 腐熟水谷, 主通降, 喜润恶燥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的病理表现
运化失常 运化失常 便塘、腹胀、倦怠、消瘦 便溏、腹胀、倦怠、消瘦
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 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 生泄泻、咳嗽等 胃受纳、腐 胃受纳、腐 熟失常, 熟失常,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理中汤、附子理中汤、黄芪健中汤之类。 主药:熟附子10、红参10 、炙甘草10、白术15、干姜15
中成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良附丸、温胃舒颗粒
脾气虚证(脾胃虚弱)
主症:胃痛隐隐,食后腹胀,食欲不振,便下溏薄。 兼次症:面色无华,倦怠乏力。 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四君子汤、六君子汤 党参15、茯苓15、白术15、炙甘草10、木香10、砂仁10。
胃实(食滞胃脘证 )
病机概要: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致食积不化 主症:胃脘胀满,疼痛拒按,暧腐食臭。 兼次症:恶心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疼减, 厌食,大便不爽或秽臭。 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举例:保和丸之类。 中成药:保济丸
瘀血阻滞:
主症:胃脘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 加剧,入夜尤甚。 兼次症:病程长久,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面色晦暗无华。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 五灵脂10、蒲黄10、丹参15、檀香3、砂仁6、田七5
胃虚(胃阴亏虚)
病机概要:多因火热耗伤胃阴所致。 主症:胃脘隐痛或隐隐灼痛。 兼次症:嘈杂,似饥而不欲饮食,口燥咽干不欲饮, 大便干结。 舌体瘦,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门冬汤 沙参15、 麦冬15、 生地15 、玉竹15 、天花粉15、 白芍30、炙甘草10


实证
(1)寒湿困脾 病机概要:涉水淋雨 坐卧湿地 中阳被困,脾失运化 过食生冷 内湿素盛 主要脉证:脘闷纳呆,口粘,头身困重,大便不实或泄泻,舌苔 白腻,脉濡细。(重、闷、呆、腻、濡) 治疗法则:运脾化湿。 方药举例:胃苓汤或合附子理中汤之类 苍术10,陈皮6,厚朴12,炙甘草6,泽泻15,猪苓15, 茯苓15,白术15,肉桂3(冲)。
兼证
脾肾阳虚 少气懒言,腰膝酸冷,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 苔薄白,脉沉细。 治以健脾温肾。 方用附子理中汤、四神丸之类。
心脾两虚 面色萎黄,食少倦怠,气短神怯,心悸健忘, 多梦,妇女月经不调,脉细软,苔白舌淡。 治宜补益心脾。 方用归脾汤之类。
失眠
肝气犯胃(肝胃不和):
主症: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 兼次症:嗳气频繁,大便不畅,不思饮食,精神抑郁,喜太息。 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胡6、白芍15、枳实10、炙甘草6、川芎10、香附10、玄 胡10、金铃子10 中成药:肝舒冲剂、舒肝健胃丸、舒肝丸或逍遥丸 常见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
病机概要:胃热偏盛+情志郁火 邪热犯胃 致病 过食辛热 主症:胃脘灼痛,得凉则减,遇热则增。 兼次症:口干口苦,喜冷饮,或口臭、口舌生疮,小便 黄,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治疗法则:清胃泻火。 方药举例:清胃散、泻黄散、玉女煎之类。 黄连5、生地15、当归10、丹皮10、石膏30、山栀子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