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上善若水读后感
上善若水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善若水读后感(一)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
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水能滋养万物生命。
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
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的赞誉!其三、水能以柔克刚。
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
俗话说:水滴石穿。
此非力使然,恒也。
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
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
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质,不仅老子爱水,而老子的学生孔子也喜水,每见大水必观焉,并发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逝者如斯”的感叹!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感悟“上善若水”5篇[修改版]
第一篇:感悟“上善若水”感悟“上善若水”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道”的思想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著《道德经》一书更是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画上了绚烂的一笔。
通读老子《道德经》全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子在第八章中的“上善若水”。
老子用有形的水来指代无形的道,高度赞扬了水的各种优点,并且以此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深刻的人生处世哲学,使我受益颇深。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参考了多个版本的不同注释,各版本对于此章的理解虽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基本一致。
其大意为: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之人像水一样处于卑下之地,心灵沉静有如深渊,施恩于物以仁而行,言语诚实可信,为政论平持衡,做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所以没有烦恼。
在此,老子将水人格化,以水喻道,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世。
感悟“上善若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一、感悟“上善若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上善若水心得
上善若水心得
上善若水,软弱胜刚强。
这句话表面看来很简单,但其中包涵的哲理却是十分深刻的。
作为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发现的重要观念之一,上善若水的内涵丰富多彩,可以从很多角
度来理解体验。
首先,上善若水的含义在于,最善良的行为往往是最灵活、最有适应能力的。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预料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而强硬的行事方式却往往会让我们束手无策,想来
想去都没有办法。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努力让自己与环境相融合,
那么我们的行为也许就能够化险为夷,成就大事。
其次,上善若水还代表着一种善根。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难以建立的是一个善良的心灵,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深受外界的影响,变得自私、狭隘,甚至抱有恶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像水一样,永远保持平静、温和,去掉那些有害的杂念,将心变得透明、
纯净。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内心世界,从而散发出一股无比高
尚的气息。
总之,上善若水是一种生动、富有哲理的观念,也是一个世界公认的优秀品质。
通过
理解和体验上善若水的内涵,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领导能
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建立与人和谐的联系,以及享受人生更美好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在
实际生活中更加注重上善若水这一重要的品质,让自己的生命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充实
的色彩。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意思
上善若水海纳百川意思「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这是一句中国古语,意味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能够容纳一切。
这句话的内涵非常深远,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好人,应该无私地容纳各种人、事、物,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一些个人理解:一、善良是一种美德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就是善良,因为只有拥有善良的心,才能够真正的去关心、帮助他人,以及尊重自己的内心,在成功时不忘感恩,在失败时不忘坚持。
善良的人,会关注社会公益事业,会为弱势人群伸出援助之手,会感受到别人的痛苦与需要,会因他人的幸福而感到快乐和满足。
二、水的特性上面所说的“善良如水”,那么,水又有什么特性呢?水非常有弹性,无论是遇到什么障碍,都能融会贯通,化解问题。
善良的人也应该如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者冲突,或者接触到什么样的人或事,都应该秉持宽容的心态,以平和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能够把不同的意见、情感汇聚在一起,获得真正的共识。
三、海纳百川的含义「海纳百川」则是一种包容的姿态,在这个世界上,万物虽然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生长的权利和价值。
耐心地尝试去听取和理解别人的声音和看法,用心去欣赏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包容并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些都是开放心态的表现。
也就是说,当我们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时,我们的世界就更加丰富多彩,因为我们能够从别人那里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也能够让自己更加开拓眼界。
同样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应该拥有包容的心态,接受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四、上善若水总的来说,「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表达了一种开放、包容、宽容和博爱的精神和态度。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上好之人,我们应该具备善良的心,像水一样有弹性,包容一切,追求展开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应该学会接受和欣赏不同的文化和思想,包容并尊重他人。
我们应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能够在生活中贯彻“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精神,那么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理解、实践和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这其中所涵盖的做人做事,应解释为: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有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
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
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
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
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
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1.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在《道德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一、水的特点是柔软而有力道德经上提到的“水”,并不是指它的形态和物质,而是指它那种柔软而有力的特性。
水不会因为强势的碰撞而消失不见,反而会顺着自己的特性,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同样,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应该要有柔软而有力的特性,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 society 和生活中,做一个不仅仅拥有力量,同时也兼备在柔软中取胜的人。
二、上善不争在《道德经》中,上善被比喻成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柔软,更是因为它没有争斗性。
水没有喜欢去冲突,它会顺着自己的本性,化解万物之间的冲突,才能最终使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
同样,一个合适的人,应该懂得呈现自己,而不是跟周围的人争个高下或是进退两难。
凡事都能以和解和兼容取胜,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三、利他主义在《道德经》中,气节和道德修养等概念都是与“利他主义”息息相关的。
对于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而言,是个人都应该要能够懂得“放下自我,顾及他人”,这样才能做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而水的“利他主义”,不仅仅表现在它能够为大地的生物提供养分,更是表现在它总会以谦虚的姿态,才能导致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睦相处。
四、孝道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基本伦理,而水的孝道思想也符合孝道的精神。
水的“孝道”,不仅仅体现在它哺育万物的过程中,还体现在它的修养过程中。
水有健康的习惯,会避免废弃对环境的破坏,这就是对周围环境中的“父母”的孝敬。
五、反思自我在《道德经》中,提到了“行者常自省,道者常自律”的观点,这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要有的品质。
而水则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参照。
只有经过反思,我们才会谦虚地接受自己成长的不足,“利己”的同时也注意“利他”。
同样,水也在不断地修养自己,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属于,在给周围人的帮助的同时,更是在不断为自己积累水分。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古人云:上善若水。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多思考。
水,是大自然的一股力量,它有着独特的性质和无限的能量。
从道德、人性、社会等方面来看,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内涵富有深意。
善,是指人们天性中的善良、友善、真诚、善良、慈善等品质。
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意味着拥有这些品质,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
善良像水一样纯净,不与世俗纷争纠结,兼容并蓄,善良给予人们温暖和希望。
而友善则像水一样,能够融入任何环境,不分亲疏远近,对待他人,我们都应像面对水一样平和宽容。
真诚,就像水一样,没有掩饰,没有伪装,给予人们安心和信任。
慈善,则象征着水的无私和关爱,温暖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人渡过困难和痛苦。
道德经中的水,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虚心、柔软和悦纳。
虚心,就像水的柔软一样,可以吸取一切的正能量,将它们融入自己,让内心充满智慧和成长。
和水一样,它可以无依无靠,却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不抱怨,不抗拒,以柔克刚,让自己不受伤害。
同时,水对一切都没有偏见,也没有歧视,它悦纳一切的存在。
在道德经的眼光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悦纳他人和周围的一切存在,让我们更加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也提醒我们,不仅要善待待人接物,还要善待我们的自然环境。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没有它,地球就无法运转。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水资源越来越受到威胁。
我们应该像待人接物一样善待水,关注环境保护,重视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
保护水源和环境,不仅能够保护地球家园,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为了名利地位争斗不休,而忽略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要做一个温润的人。
只有我们拥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影响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同时,在社会中,我们也应像水一样包容他人,互相帮助,共同建设和谐的社会。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让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善待自己和他人的必要性。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是很多人对道德伦理思想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引导。
善良和宽容就像水一样,可以滋润万物,使其生生不息。
在我看来,“上善若水”的含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首先,“上善若水”告诉我们要善良对待他人。
善良如水一样无私,不计较付出和回报。
水可以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茂盛。
同样地,一个善良的人可以用自己的善良感染身边的人,传递爱与关怀,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
其次,“上善若水”表达了一种宽容的态度。
水能够包容一切,不分大小、高低、贵贱。
同样地,一个宽容的人能够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宽容不仅能使他人得到教训和成长,也可以减少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上善若水”还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
水能够顺势而下,适应自然界的规律。
同样地,一个善于顺应自然的人能够适应生活的变化和环境的需求,不强求、不抗拒,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个人的价值。
此外,“上善若水”也启示我们要保持谦逊。
水源谦逊,无论在高山或深谷,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同样地,一个谦逊的人不会骄傲自满,不会自以为是,而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帮助。
谦逊使人不断进步,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上善若水”的道德准则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善良和宽容使人们彼此关心、互相帮助;顺应自然和谦逊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环境、与他人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秉持“上善若水”的理念,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去感染他人,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同时,“上善若水”也是我们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依据。
只有具备善良、宽容、适应和谦逊的品质,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自己、成就自己,同时也能给予他人帮助和启迪。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当像水一样温柔善良,像水一样宽容包容,像水一样顺应变化,像水一样谦卑谦逊。
总之,“上善若水”在道德经中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启示和教诲,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在反复思考中,不断完善自己,逐渐领悟这一重要道义的深刻内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中,以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老子片段上善若水阅读心得(4篇)
老子片段上善假设水阅读心得(4篇)老子片段上善假设水阅读心得篇一“刚柔并济”,可形容文风的不拘一格,也可赞美人的坚强与温顺的结合。
“上善假设水任方圆”,水能方,便是刚;水能圆,便是柔。
可以灵敏变通,辩证统一,这是水的智慧,也是人生境界。
“方”,代表着方正、坚强,是人应坚持的道德、职业原那么,散发着不屈的万丈光辉。
文天祥被俘虏而死不投降,大骂外敌而令敌人尊重;“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身处黑暗魏晋社会却决然对抗统治者,不改刚烈本性。
人们的行为,必须有底线才不会无限沦落;坚守自身的原那么,便是以“方”的棱角来保卫心灵的一方净土,不为奸恶所屈。
于是,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战乱之时全力保护中国、____的古老建筑;于是,资深学者资中筠“不为千人之诺诺,要做一世之愕愕”,敢做敢言,发出正义的言论。
“方”的坚强,也要伴以“圆”的灵敏,而不至于呆板,可以灵动飘逸。
圆形本就给人温润之感,为人的“圆”便是要懂得变通,变那么活,它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圆润温和,为每件事寻求恰当的法那么。
假设不懂“圆”的道理,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如何能与当权的张居正友好相处,得到有力支持?假设不懂得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孔子又怎能教子路抑制,教公西华英勇?不懂“圆”的变通,人将无法适应环境而与之格格不入。
就像《枭逢鸠》中的枭一样,自己叫声狞厉被人厌恶,不考虑改变自己,却要东徙,终无济于事。
梁思成在谈建筑时说:“建筑的文法有一定的约束,但在它之下仍能有极大的变通的灵敏性。
”人生也是如此,既要“方”,以准条、原那么来约束自己,也要能随环境情况而变。
这正如一潭湖面如镜的水,在〈www.〉底下也一样波澜壮阔,暗流涌动。
“方”,不是固执的一成不变;“圆”,也不是无原那么的妥协圆滑。
现实中有的人不懂得变通而被社会抛弃,有的人在不停的变化中迷失了自己。
在人生之中,我们应如水一般,能方能圆,彰显大气智慧。
方,便立世;圆,便处世。
老子片段上善假设水阅读心得篇二做事要方,做人要圆。
上善若水知识点总结
上善若水知识点总结一、温柔谦和上善若水告诉我们,善行应该是温柔的。
水是柔顺的,它能够适应任何形状的容器,不论是瓶子、杯子还是罐子,水都可以凭据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同样地,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也应该像水一样温柔,包容,不应该固执己见,应该对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意见保持开放态度。
二、无私奉献上善若水也告诉我们,善行应该是无私的。
水是无私的,它不问东问西,只要是需要它的地方,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
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乐于奉献,无私帮助别人,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利益。
三、包容大度上善若水还告诉我们,善行应该是包容的。
水是包容的,它不分贵贱,善恶,只要是需要它的地方,就会去滋润,去包容。
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包容一切,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不要因为他人的过失或者缺点而排斥对方。
四、适应力强上善若水还告诉我们,善行应该是适应的。
水是适应的,在任何形状的容器中,都能够自如地展现出自己。
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适应周围的环境,适应各种困难,适应各种挑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者抗拒。
五、不求回报上善若水也告诉我们,善行不求回报。
水滋润大地,给人们带来好处,但是并不求回报。
我们应该像水一样,为他人带来好处,但是不求回报,乐于奉献,不计得失。
总而言之,上善若水的精神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温柔、谦和、无私、包容、适应力强,而且不求回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更好的人,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取得更好的成就。
希望大家能够从上善若水的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上善若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上善若水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水是生命之源,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都离不开水的滋润和滋养。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善于善者,善于水”,意思是说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温润而且包容。
这句话表达了水的柔软和无私的品质,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水的柔软和无私告诉我们要学会包容和宽容。
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障碍,都会绕过去,不会去争斗或者反抗。
这种包容和宽容的态度,使得水能够和谐地与周围的环境相处。
同样,作为人类,我们也应该学会包容和宽容,尊重他人的不同和特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
水的柔软和无私也告诉我们要学会适应和变通。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根据地形的变化而变化,有时流得快,有时流得慢。
它对于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并且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
同样,作为人类,我们也应该学会适应和变通。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工作任务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地学习和进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适应变化的需求。
水的柔软和无私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坚韧和持久。
水虽然柔软,但是它的力量非常大。
长时间的流动会摧毁一切阻碍它的东西。
这种坚韧和持久的品质,使得水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同样,作为人类,我们也要学会坚韧和持久。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最终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水的柔软和无私也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虚和谨慎。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不会高傲自大,也不会自以为是。
它时刻保持着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同样,作为人类,我们也要学会谦虚和谨慎。
不要自负和傲慢,不要轻易地下定论和做出决策。
要保持谦虚的心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水的柔软和无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学会包容和宽容,适应和变通,坚韧和持久,谦虚和谨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善良而又有力量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善若水读后感
上善若水读后感《上善若水》是作者范黎明先生的一部心灵励志读物,书中主要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如何成就一颗宁静、善良、乐观并富有智慧的心。
首先,书中通过水的形象喻示出人生的应有态度——“上善若水”。
水是柔软的,但又能克服困难,能够穿越山川,攀越高山。
人生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应该像水一样,保持一颗柔软、坚韧的心灵,积极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同时,水也是透明的,没有私心杂念,无论对待别人还是对待自己,都应该做到坦诚、真诚。
正如书中所说:“治国有道,其犹潜水,故万物皆听而生。
”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我们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和支持。
其次,书中还强调了“平凡中有智慧”的观点。
我们常常认为只有那些光芒四射、才华出众的人才是有智慧的。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智慧的锻炼和成长。
书中讲述的一些普通人的故事,启示我们要从身边的生活中学习,从每天的点滴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无论我们是做什么工作,只要我们对待工作、生活都能够用心并且不断思考,我们都能够获得智慧的结晶。
最后,书中通过讲述一个个的寓言故事来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些故事看似简单,但却富含深意,给人以很大的启示。
比如书中讲述的故事《铁砂为之》,讲述了一个人才的培养过程。
这个人本来脾气暴躁,但通过师傅的悉心教导和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铁匠。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要肯努力,不断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再比如《松鼠与刺猬》,讲述了松鼠与刺猬采取不同的策略来面对冬天的生活。
松鼠只顾自己的快乐,结果在冬天来临时无家可归;而刺猬则通过相互靠近来取暖,度过了寒冷的冬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与人合作,互帮互助,才能够战胜困难。
总之,《上善若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应有的态度,懂得了平凡中的智慧,学会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本书不仅告诉我如何去经营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且也教会了我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去解决困难。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水是一种柔软而又坚韧的物质,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中国哲学经典《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格言:“上善若水”。
这句简短的话语深寓哲理,给人以深思。
它所传递的道理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水的特性,而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智慧和人生观。
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展开论述,“上善若水”在道德经中的深刻意义。
1. 柔弱胜刚强水是柔软的,无论遇到任何障碍,都能迂回前行。
这给人以启示,我们在处事方面应该保持柔弱而非刚强。
刚强只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而柔弱却能带来灵活和智慧。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宽容包容,以柔克刚,化解矛盾,达到和谐的境界。
2. 无私奉献水没有私心,它无条件地滋润万物。
在道德经中,上善若水的观念也暗示了人们应当用无私的态度对待他人,为他人奉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感受到分享快乐的美好。
3. 谦逊与包容水能够适应各种容器,无论是瓶子、杯子还是河流、湖泊,都能无条件容纳。
而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因为自负和固执而产生争执和矛盾。
这时候,我们可以借鉴水的品质,保持谦逊和包容的态度,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和谐与平静。
4. 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情景让人难忘。
水虽然柔弱,但是只要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持之以恒地去追寻梦想,克服困难,达到成功。
正如道德经中所言:“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5. 和谐自然水是大自然中最纯净、和谐的存在。
它不存在争斗,也不会给大自然带来污染。
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关注自然环境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只有当我们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才能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平静。
总结一下,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寓意深远,教导我们用柔弱、无私、谦逊、持之以恒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处理人际关系,追求事业。
只有在这样的态度指导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实践道德,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上善若水心得,看法
上善若水心得,看法
上善若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意味着善良和柔和的品质。
我个人对上善若水有以下的看法和心得:
首先,上善若水强调善良和仁爱的品质。
水是柔软而又无
私的,它滋润万物而不求回报。
同样地,我们应该以善良
和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帮助他人解决
问题,而不图回报。
只有当我们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时,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上善若水的境界。
其次,上善若水提倡柔和和谦逊的态度。
水虽然柔软,但
它能克服坚硬的障碍,最终流向低处。
同样地,我们应该
保持柔和的态度,不与他人争斗,不强加自己的意志。
只
有柔和和谦逊的态度,我们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减少冲
突和矛盾。
此外,上善若水还强调顺应自然的原则。
水能顺应地形地势,流向最低处。
我们应该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逆
来顺受,而是要灵活适应环境和他人的需求。
只有顺应自
然的原则,我们才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取得更好的
发展。
最后,上善若水还提醒我们要保持平衡和稳定。
水在流动
中保持平衡,不会过分波动。
我们也应该保持内心的平衡
和稳定,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困扰所动摇。
只有保持平衡和
稳定,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上善若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境界,它要求我
们以善良和仁爱的态度对待他人,保持柔和和谦逊的态度,顺应自然的原则,保持平衡和稳定。
只有在实践中,我们
才能真正体验到上善若水的美好。
上善若水给人们什么启示
上善若水给了中国人开创未来的无上智慧,学会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道德经》第八章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什么是道?老子提出了“上善若水”这个核心词语。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上善若水,那他就得道了,或者离道不远了。
如果我们理解了水,那么也就理解了道。
水的特性是怎么样的呢?柔软、甘于低位、包容一切、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
这就是生生不息的大道啊。
上面那句话的意思:美好的德行就应当像那柔软的水一样,甘于低位,懂得包容一切,具有慈悲心能够滋养万物。
1.水的柔软性质。
我们知道水是很柔软的,而这个世界的基本法则就是柔弱胜过刚强。
譬如,当牙齿都掉光的时候,舌头还在。
世界上的一切坚硬的事物莫不如此,比如石头,最终都会在看似柔弱无力的风的作用下而化作烟尘。
这提示人们,修心要修炼到水一样的柔软品质,修德要修炼到水一样的柔软才能够达到最终目的。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柔软并不是软弱无能,而是具有柔性、弹性。
真正的大丈夫是能屈能伸的!这才符合世界的基本规则之一:阴阳结合之道。
我们可以观察下生活中,那些能屈能伸的人,是不是往往比那些只会喊嗓子,或者懦弱无能,什么都不敢做的人更有出息?举个例子。
上世纪前半叶,著名的武打明星李小龙在好莱坞闯下了偌大的名头,但是李小龙这个人性格极其刚烈,非要在武学上追求完美。
结果最后因为高强度的训练,据说是经常性的用电击打自己,最后猝死。
死的时候才四十出头。
可惜了一代英才。
而李小龙的师父叶问却是个涵养极高的人才,当年面对国家民族危亡,他敢于把咏春拳教授给众多弟子,在面对外国人的挑衅时,勇于战斗,又注意分寸。
最后将近八十岁才寿终。
叶问不愧是一代宗师。
上善若水给了中国人开创未来的无上智慧,学会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2.水具有甘于低位,懂得包容的独特性。
有一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因为水的这种甘愿处于低位的独特性,水能流在世界上任何的地方,而不用担心受到伤害,所以水能包容一切的事物。
上善若水读后感
上善若水读后感(一)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
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
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水能滋养万物生命。
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
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
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的赞誉!其三、水能以柔克刚。
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
俗话说:水滴石穿。
此非力使然,恒也。
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
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
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质,不仅老子爱水,而老子的学生孔子也喜水,每见大水必观焉,并发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逝者如斯”的感叹!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2023年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通用3篇)
2023年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通用3篇)上善若水读后感1本则选文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意思是: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老子设喻做譬,他将至善比作水,总结出处世为人之“七善”,即低调谦卑、淡泊沉静、包容宽仁、言而有信、透明公正、因势利导、顺时而动。
对于当代人来说,老子倡导的如水般人生哲学的行为准则和品格,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那样的要求毕竟过高过难,但是它应当成为我们立身处世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应任劳任怨,顺势而为,尽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
只有奉献不争,才能没有过失,才能提升自我,完善人格。
这就是老子的“上善若水”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上善若水读后感2课上,老师曾讲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时,谈到上善若水。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让我对水进一步加深理解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在这里,老子说到了水的特性:谦卑、宽容、无争。
水的这些性质,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们人类,我们应该向水学习并具备水的特性。
如果我们能像水一样,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充满和谐的、没有战争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将充满爱与宽容。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然而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利益当前,很多人背弃信义,不谦卑,不宽容,更充满着你争我抢的现象,有些人因此而提出悲观的想法:我们的社会没有道德可存了。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上善若水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上善若水心得体会1千多年前,黄河之畔,伯阳与仲尼同行论道。
老子指着滚滚江水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
”老子将水推崇为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水德,水德是最接近于道的。
倘若撇开百家的学术之争,用平和的眼光看待这番话,其中耐人寻味的哲学思想和人文道理恐怕也能受用终生。
“上善若水”的思想也因此流芳百世,供今人深思。
水,厚德载物,化身形于万象,融生命于大地,甘心身处万万人之下,毫无怨言,情愿独留于最低洼和最潮湿的地方,故被称为“百谷之王”。
古语有云:“海纳百川。
”这般宽广的包容性,试问天地间谁能与之相提并论。
同样,善是宽厚的,不拘于小节,是一种无私的博爱,如若仅仅局限方圆之内,又何谈“上善”。
水,为生命之源,给予群芳以沁香,给予百草以灵气,给予人类以智慧,却向来无取于万物,更与万物不争。
但是“不争”并不等同于“无争”,有“不争”就意味着有所“争”。
只不过水所争取的并不是万物的崇敬,而是万物的和谐。
行善,亦是如此。
善是没有功利性的,否则无异于伪善。
“施恩莫望报”,只要为善行,就无需苛求他人永远铭刻五内,只求一份心安。
“水往低处流”并不是水自甘堕落,毫无尊严。
低处虽污浊,却更能深知万物之苦;低处虽卑微,却更能体会自然之理;低处虽曲折,却更能领悟奉献之德。
如此行善,怎可不谓之“上善”。
水乃世间至柔之物,无形无影,能于缝隙中百转千回,但天下也少有出其右者。
因为弱可胜强,柔能克刚,故有“滴水石穿”之情景。
“上善”莫过于此,为善者行善,看似力量单薄,难成大事,实际上,“行善”的目的.未必要“成善”,它最大的神奇在于巨大的感染力。
倘若万物万象皆善,上善可成。
然而,纵然是水也难免会有翻腾千里,咆哮不止之时,甚至能够席卷大地,吞没一切。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上善若水”,它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感悟。
水无形无色,却能包容万物;水柔软温润,却能克服坚硬难以逾越的障碍。
我们应该像水一样,以善良和宽容的态度面对他人和事物,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幸福。
思考这句话的一个角度是,“上善”意味着道德上的高尚行为。
水具有柔顺、温润的特性,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它能够舒缓人类的情绪,让人感到安心。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以善良、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当我们与他人相处时,如果能像水一样包容他人的不足和错误,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和接纳他人,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另一个思考点是,水具有渗透力和穿透力。
水能够流入任何一个空间,填满每一个角落。
道德上的高尚行为也需要具备这样的特点。
无论是面对困境还是个人的迷茫,如果我们能像水一样顺势而为,以柔克刚,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向。
在人际交往中,让自己变得宽容和灵活,愿意去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推动事务的进展。
此外,水的特性也给我带来了凡事不强求的感悟。
水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一切,而不是强行改变或争夺。
善良宽容的行为也不应该是为了争强好胜或者强求别人的认可。
当我们将善良宽容融入生活的点滴之中,自己会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不再计较得失得失,而是以真诚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变幻。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经历磨砺和挑战,道德的提升也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修炼。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道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在我们修炼道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谦虚和善良的态度,不盲从不自大,以水般的柔软和温润,参悟生命的真谛。
总结起来,对于我来说,“上善若水”的感悟不仅仅是词句的解释,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处事的哲学。
当我们能够像水一样宽容、善良和坚韧,才能够真正实现道德的升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和和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这其中所涵盖的做人做事,应解释为: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有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
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
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
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
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
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
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
1.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2.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聚气生财。
3.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然后慢慢净化自己。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包容接纳。
4.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亦可水滴石穿。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种境界:以柔克刚。
5.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种境界:能屈能伸。
6.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它从不参与争斗,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种境界:周济天
下。
7. 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
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
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种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
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
1. 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这意味着,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
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
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也许要给我们的人生一个转折。
2. 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绝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
并不存在“要是我当时做法不一样……那么结果就会不一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
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合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3. 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
每一件事情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
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那里,随时准备开始。
4. 已经过去的,就让他结束。
这是如此简单。
当生命中有些事结束,它会帮助我们进化。
这是为什么,要完整享受已然发生的事,最好是放下并持续前进。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
如果,你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
把心放平坦,如水般自然,生死对于一个人来说都可以安稳度过,活着始终快乐,死也并不难过,所以人们还是应当心往好处想,无论何时何事,只要仍在人间,就要自在逍遥。
因为快乐与痛苦,许多时候就在人们的心中,选择哪一个,都由自己来决定。
宁海县越溪乡慈善分会:林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