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尔,词缀。 摄shè:夹(在)。 饥馑jǐn:指荒年。饥,五谷不熟;
馑,蔬菜不熟。 哂shěn:笑。 俟sì:等待。
-
注音释词
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会,诸
侯相见。同,诸侯同朝天子。 撰zhuàn:才具,指为政的才能。 冠ɡuàn者:成年人。古代男子20岁时
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 回答说:国君是国君,臣下是臣下;父 亲是父亲,儿子是儿子。(各自按应有 之道去做,要符合礼的要求。)
-
孔子(前551-前479),思想家、 教育家。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 国人。鲁定公时,曾任鲁国 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以宣传自 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整理“六经”(《诗》 《书》《易》《礼》《乐》《春秋》)。他 是儒学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 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 直把他尊为圣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 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 勇过我,无所取材。”
译文:孔子说,“我的主张行不 通了,就乘坐竹筏漂流到海外去, 跟随我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说,“仲由 好勇的精神超过我,只是我从哪里 取材做竹筏呢?
-
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本文突出地体现了孔子“以人为 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 “循循善诱”“春风化雨”的教育方 式。当时,弟子们一旁侍坐,曾皙鼓 瑟(乐以教和)。孔子是怎样对他们 进行教育的呢?
《侍坐》章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一位教 育的先师和一群求知的学生,留下一场著名的 对话,其教育场景让人回味。文章通过老师和 四个学生的对话,以言志为线索,不蔓不枝, 再现了学生的志趣、性格和教养,也表达了老 师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子路的率直、冉有的 礼让、公西华的谦虚,曾皙的洒脱、孔子的善 诱,通过师生畅言,其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值得一提的是,文章运用生活画面来表现社会 理想和政治抱负,把深刻的哲理蕴含于诗情画 意之中,很有些言虽尽而- 意无穷的韵味。
-
谈话之初,他先扫除弟子因年龄带来的心 理障碍;接着导引出青年怕不为人知而壮志 难酬的心病;随后假设“如或知尔”的情境, 启发弟子各言其志。子路志在强国,冉有志 在足民,公西华志在司仪,都多少阐发了儒 家的理想;但他们的回答似乎都还少了点什 么。孔子并不即刻指正,只是微笑。曾点初 有顾虑,孔子亲切引导:“何伤乎?亦各言 其志也。”激励曾点说出不同意见。最后一 一评析,指出儒家的核心是礼乐教化。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子路、曾皙─则何以哉) 先生问志。
孔子的出场,给人以态度和蔼、 思想开明的印象。他先自谦的话语 打消师生年龄上的隔阂,为谈话创 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之后, 才让弟子言志。孔子确实是一位因 材施教的大师。
-
第二部分(子路率尔─吾与点也) 弟子言志。
子路抢先轻率发言,说出治理“千乘之国” 的抱负,强调的是勇和方,却未涉及礼;孔子 报以微笑。冉有、公西华、曾皙先后被孔子
行冠礼,表示成年。 舞雩yú:台名,鲁国求雨的坛。
-
词类活用
端章甫: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 着礼服,戴着礼帽。
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吹风。 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走在后面。 赤也为之小,谁能为之大: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事,大事。
-
1.了解对话中人物的思想、主张及性格特点。 2.掌握课文中重点的实词、虚词并注重积累。
-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 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 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 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 《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 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 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 物的神情态度;某些章节的记述,生动地反映 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 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 语。
译文:如果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 当,事情就办不成功,事情办不成功,礼乐就复兴 不起来;礼乐复兴不起来,刑罚就不会恰当;刑罚 不恰当,百姓就不知该如何- 做。
百度文库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 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 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 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 立。”鲤退而学礼。(《论语·季氏》)


射御


-
说说孔子的“礼”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 很宽泛,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 规范等。关于礼,孔子说得很多。孔子要人们合 乎礼,核心是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 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译文: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细步走过 庭院。他问我:“读了《诗》吗?”我回答: “没有。”他说:“不读《诗》,没法讲话。” 我下来就读《诗》。另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 庭院中,我细步走过庭院。他问我:“学了 ‘礼’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 学‘礼’,没法立足。”我下来就学“礼”。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点名,冉有以才能可治理小国作答, 公西华以才能配小司仪官作答,讲话 内容都涉及到礼。曾皙被问,从容 “舍琴”作答,言谈中描绘了一幅暮 春郊游图,其言行追求,吻合了儒家 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 孔子当即表示赞同。
-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孰能为之大) 先生评志。
子路、冉有、公西华走后,曾皙单独探 问孔子对三同窗谈话的看法, 似有些不自信,怕自己背离了孔 子一贯主张的“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篇》)。孔子拿 礼对子路、冉有、公西华所谈的 志向逐一评点,从始至终也没有 批评为官。
-
关于孔子“与点”的说法
孔子“与点”,历来有争议。从积极方面理 解,认为曾皙是主张以礼治国,他说的是礼治 的结果,是太平盛世的图景。从消极方面理解, 认为曾皙是消极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 桴浮于海”的想法。
《侍坐》章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 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刘宝楠《论 语正义》),孔子去鲁适卫时56岁,(《史 记·孔子世家》)时公西华年14岁,难随孔子 出游;又公西华是鲁国人(《辞海》),故公 西华成为孔子弟子当在孔- 子返鲁,即65岁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