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湾经济圈

合集下载

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指中国的环渤海经济圈,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这四个省级行政区域。

这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本文将围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状况、交通网络和环保措施展开探讨。

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等。

其中,辽宁和山东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和资源基地,河北和天津则是重要的工业城市。

这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增长。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国内投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

钢铁、石化、机械制造、能源和化工等产业在这一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

同时,环渤海地区也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沿海城市更是发展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和开发区,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加强环渤海地区的交通网络,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交通建设项目。

港口和海运业的发展使得环渤海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同时,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建设也加快了区域间的联系和物流运输的便捷。

环渤海地区还十分注重生态环保。

沿海城市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污染排放。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海洋环保工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

过度的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资源利用不均衡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此外,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渤海地区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也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了社会平衡和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环渤海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contents•环渤海地区概述•经济发展现状目录•经济发展优势与挑战•未来经济发展前景•结论与建议环渤海地区涵盖了渤海、黄海沿岸的大部分地区,总面积约为51.5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与范围范围地理位置水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等。

这些水资源对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都非常重要。

自然环境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该地区的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合人类居住和经济发展。

海洋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等。

其中,渤海和黄海的渔业资源尤为丰富,是中国重要的渔场之一。

矿产资源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成为了该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自然环境与资源人口与社会经济概况人口经济概况总体经济状况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口优势。

近年来,该地区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国内外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经济总量:环渤海地区的GDP和人均GDP均位于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增长速度: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存在波动和不稳定因素。

产业结构与特点01020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源和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区域合作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些区域合作框架和协议,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等。

这些合作机制为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

协同发展在区域合作的基础上,环渤海地区应加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和市场一体化建设。

特别是在环保、能源、交通等领域,应加强跨地区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政策上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

投资优惠该地区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投资,政府提供了投资优惠和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分析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分析

2009-3-25 全球品牌网?陈柳钦我要评论环渤海经济圈,是从全国、东北亚经济圈、太平洋经济圈的更大视角提出来的。

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环渤海经济圈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有漫长的渤海、黄海海岸线,海洋资源、区位优势突出,港口星罗棋布,有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开放港口,并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科技、旅游、经济资源,沿海分布着众多的城市,产业和人口集聚,具备了形成大区域经济圈所必需的发展条件和地理区位优势。

一、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状况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可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5个阶段。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多数城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高级阶段,上海、广州、深圳、宁波、珠海、苏州、无锡、东莞等市已经开始向发达经济的初级阶段迈进,而环渤海地区工业化进程还很不平衡,5省市只有北京市的“后工业化”特征明显,因而使得总体平均值降低,其余4省市的工业份额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还处于工业化初中级阶段。

环渤海经济圈的产业结构特点,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比例最大;区域结构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板块;工业结构上,重、化工业比重大;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经济比重高,是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和集中的地方。

从近 10年的统计资料分析,环渤海地区经济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位居第三位。

在产业分布上形成了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三个产业带。

京津冀产业带是以石油化工、钢铁冶金、机械电子为主导的综合型工业带,,工业结构偏重于重工业。

辽东半岛产业带是以重型机械、造船、化工等为主体的重型工业基地。

山东半岛产业带是以电子、机械、石化、轻纺、食品等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带。

环渤海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区

区位优势
01
地理区位
02
自然资源
04
工业和科技
06
矿产资源
03
海陆空交通
05
骨干城市群
能源储量 海洋资源
农业资源 旅游资源
地理区位
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 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 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4通过了新的协议书和章程;通过了关于以市长(专员)联席会的名义牵头开展对外环保合作的议案。
5围绕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加速环渤海湾地区开放开发的战略,总结交流各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经验,探 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区域联合协作的思路,进一步推动环渤海地区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
合作
**从青岛港获悉,近日,青岛港和滨州港签订合资合同,共同出资设立滨州港青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进行 滨州港的建设和运营。
此次合资合同的签署,标志着由青港国际和滨州港集团在滨州市共同投资的滨州港青港国际码头有限公司进 入实质阶段。双方还将在现代物流、临港产业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方向包括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大宗商品 交易、期货交割、保税等现代物流业务。
谢谢观看
相关
议题
合作
议题
1通过市长(专员)联席会协议书和章程,确定市长(专员)联席会是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建立起 来的一个区域性、开放型、松散式、推动经济联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任务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从实际 出发,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 跨城乡的横向经济联合,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能建发力环渤海湾经济圈

中国能建发力环渤海湾经济圈

中国能建发力环渤海湾经济圈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

交通是地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前奏。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相关方案也将在近期上报国务院。

随着工程提上建设日程,环渤海湾地区的新一轮发展也将拉开序幕。

环渤海湾地区也称环渤海经济圈,以京津冀、辽东半岛及山东半岛为核心,同时辐射周边广大区域,是京津的海上门户和华北海运枢纽,也是振兴东北的重要引擎和未来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作为我国电力和能源建设的“国家队”,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能建”)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实力为环渤海湾地区的全面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电力精品星罗棋布5月30日,山东电网首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山东岱宗500千伏变电站投运,为中国能建在输变电领域中再添一颗亮星。

在环渤海湾地区,中国能建承建的亮点输变电项目还包括秦皇岛首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碣石220千伏变电站、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工程——宁东—山东±660千伏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国内首个进入实质性建设的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天津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项目等。

在火电领域,中国能建旗下企业承担了该区域大部分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站的设计或建设工作,仅京津冀地区的燃机电厂中国能建就包揽了过六成的项目。

其中,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是我国首座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山东日照新源热力有限公司岚山区集中供热工程2×300兆瓦机组建设中实现的锅炉汽包吊装、汽轮机扣盖、锅炉水压试验、机组168小时试运等8个“一次成功”,刷新了300兆瓦机组项目的安装纪录;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号机组脱硝改造工程的脱硝率达到80%以上。

作为水电建设第一品牌,中国能建承建了装机1000兆瓦的河北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和装机3600兆瓦的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后者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名词解释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名词解释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名词解释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是指以中国的渤海湾为核心,辐射范围包括河北、天津、山东、辽宁、河南等地的经济区域。

它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优势和经济互补性的区域合作机制,旨在促进这些地区之间的物流、贸易、产业合作与发展。

该经济圈以渤海湾为核心交通节点,拥有便捷的海上、陆上、空中交通网络,是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连接世界的门户。

该地理位置优势为物流、贸易等经济活动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的建立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促进各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可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流通和市场的繁荣。

在环渤海物流经济圈中,各地区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特色产业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协同。

例如,河北和辽宁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钢铁资源,可以与天津的港口和物流企业合作,打造煤炭和钢铁的物流运输中心,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

山东和河南则可以与天津合作,发展粮食和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和农业产业的升级。

环渤海物流经济圈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通过推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人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物流经济圈的发展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推动区域
经济的发展。

总之,环渤海物流经济圈的建立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合作。

通过加强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网络的完善,可以促进各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经济的互联互通和共同繁荣。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目录
[隐藏]
∙ 1 概述
∙ 2 主要组成城市
∙ 3 自然资源
∙ 4 教育状况
∙ 5 经济状况
∙ 6 面临问题
∙7 注释与参考资料
[编辑]自然资源
[1]从资源禀赋条件来看,河北省具有海洋、内陆、山区、高原等多种形态的自然资源特征。

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151种,探明资源储量的120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52种。

其中,煤、铁、石油、金以及各种石灰岩等在全国占有优势;这些资源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分布也相对集中,具有建设钢铁、建材、化工等综合性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能够大规模地发展资源开发系列产品和现代工业及相关的配套行业。

全省海岸带总面积10364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763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2732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
产资源,为发展海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的八个地市情况看,廊坊市石油、天然气、煤炭、地热、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相对丰富;张家口市矿种近60种,其中有10多种矿产储量居全省之首。

承德市是京津唐的重要水源区,已基本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0余种,钒、钛、铁矿居全国第二位,黄金产量居河北省第一位。

沧州市仅沿海一带就有200万亩滩涂和低产盐田可以自主地改造开发。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在世纪之交,国内外普遍看好环渤海地区。

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为环渤海地区更多地吸引资金和技术提供了机遇。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

要积极发展企业联合,不失时机地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开放的市场体系等主要环节上取得突破,求得经济发展的更高速度和更高效益。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科技力量最强大的地区,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要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科技人员集中的优势,进一步发展跨区域、跨国际的科工贸、科工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口岸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大的粮食、煤炭、原油等进出口物资中转基地。

要充分发挥本地区港口群的优势,扩大国内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尽快实现与国际市场对接。

在跨世纪的经济发展中,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依托这个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的提高和完善,形成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合发展,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海域77000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最佳对外通道,是欧亚大陆桥主要起点。

这种特殊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区)二市,陆域面积112万平方公里,2.4亿人口。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的地区之一。

据1995年统计,环渤海地区有城市151个,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环渤海地区有1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占全国40%;其中还有一批在世界很有名气,在中国占有一定影响的中心城市。

这些城市构成了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功能的城市群体,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环渤海五省(区)二市国民经济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LOGO
天津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借助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重回并站稳中国北方经 济中心的位置。滨海新区和天津的发展必须要依托京冀、辐射“三北”、面 向东北亚。能否吸引环渤海范围内其他省市参与滨海新区的建设, 能否将滨 海新区的辐射和服务功能拓展到整个区域, 成为实现滨海新区和天津规划目 标的关键。因此, 天津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变现出来的姿态比北京更加 积极主动, 要在交通港口、能源、产业、科技、金融、环境、旅游和文化八 个方面推进区域合作或协作。
LOGO
从三次产业构成看, 除北京市外, 环渤海的其他省市都是以第二 产业为最大的产业部门,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制 造业的拉动。2003 年以后, 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在第二产 业比重不断提高的同时, 出现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的趋势, 从2005 年开始, 河北、辽宁、山东的第三产业比重已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 1980 年以来, 环渤海五省市在全国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一直稳定在20%以上,而广东省 和长三角三省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 的比重则呈现出明显的由稳步上升转为缓慢下的趋势。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3. 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 环渤海区域内缺乏合作的突出表现是各个地方对资源尤其是投资的恶性争 夺, 这种争夺在改革开放后因为整个国家的工作重心向经济方面的转移、中央 与地方分权以及财政分灶吃饭而表现得更为激烈。20 世纪90 年代, 当时的国 家计委曾经计划在京津地区投建30 万吨乙烯生产基地。按照当时的国际惯例, 乙烯生产规模在60 万吨以上才有效益,而京津两市各不相让, 最终各建一个15 万吨的项目, 这使得双方都没有收益。港口建设是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协 调的突出事例。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宏观调控, 环渤海地区港口存在着低水平 重复建设的现象。新建中小港口货源紧张, 港口企业效益不高, 而主要港口的 专用码头和大型码头运力紧张。1989 年, 在天津港还“吃不饱”的情况下, 北 京开始在与天津港相距100 多公里的唐山市南新建与天津港功能相似的京唐 港; 辽宁的绥中港与河北的秦皇岛港只相距20多公里; 山东省临海的县市有30 个, 港口有26个, 几乎是“一市( 县) 一港”。重复的建设和对资源的争抢使区 域内的竞争大于合作, 过度竞争不仅增加了区域内每个经济体的发展成本O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属于东北、华北、华东的接合部,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教育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

这些优势同时集中地表现为环渤海地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开发合作的独特优势。

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优势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内蒙古。

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大展活力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有望在2010年左右,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优势二环渤海地区在我国参与全球经作及促进南北协调发展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将使加快启动该地区发展成为必要选择。

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新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在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与日本、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形成互动,其联合趋势将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优势三日本经过十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仍未完全摆脱困境。

当前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的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

韩国卢武铉总统上任后,经济上提出重大经济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它的第二内需市场,同时重点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岸地区。

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该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

因此,可以预见,中、日、韩之间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将呈加速趋势。

环渤海经济圈点睛之笔未来24条高速车道连京津天津代表团热议京津合作,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研究报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本文将从环渤海经济圈的现状与发展、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环渤海经济圈的现状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政府提出的战略经济区之一,覆盖京津冀、山东、辽宁等地区。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极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现状目前,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国GDP 的15%左右,区域内含有15 个省、市,面积约94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5 亿。

环渤海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度、逐步完善的产业基础、发展速度等成为各地倍受买家关注的主要原因。

2.发展在2017 年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五个新概念,其中推进环渤海经济圈发展被列为五大重要战略之一。

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战略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需要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1.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环渤海经济圈区域主要是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但当前在经济结构中,重工业和传统行业在占据比例较高。

因此,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优化结构的同时,需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培育。

2.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是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基础,加快建设交通网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

包括高速铁路、大型公路、港口、机场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

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促进环渤海贯通发展。

3.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是人才的集聚地,也是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创新基地,需要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

环渤海湾经济圈

环渤海湾经济圈

环渤海湾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2003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和22个县级市,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3905万。

2004年5月15日,山东省计委负责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论证稿通过专家论证,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2011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

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首个、全国第14个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

全区总规划面积12.37平方公里,其中网内保税区5.17平方公里,网外产业配套区7.2平方公里。

潍坊综合保税区将走以“大物流带大生产”的发展路子,努力建成服务山东、辐射全国及东北亚的“国际物流”“加工贸易”“特色商品交易定价”三大中心。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20多项目入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接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经济学二班1104070207贾英秋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规划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

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已经形成了发达便捷的交通、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科技教育、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密集的骨干城市群等五大优势。

这些优势助推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地带。

环渤海经济圈是保证我国政治和经济稳定的核心地区,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随着天津市落实“环渤海经济圈”战略计划的推进,天津已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新一轮投资热点。

全球GDP的50%产生在距海岸线50英里的范围内。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崛起了最具经济活力的三大都市圈——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都市圈,三大地区GDP的总和占全国的50%以上。

但是,长期以来,与其它两个都市圈相比,环渤海都市圈的发展都明显滞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快北慢的局面。

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后,给环渤海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环渤海地区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环渤海地区正抓住这一历史性的契机,加快发展步伐,与长三角、珠三角共同打造中国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

一、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

天津位于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是环渤海地区的中枢部位。

是我国北方地区进入东北亚,走向太平洋的重要门户和对外通道,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起点之一,又是联结欧亚大陆桥中路途最短的海港城市,处在“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重要位置。

2、港口优势和资源优势。

具有国内一流的开发区和保税区的、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海港与航空港距离之近为现有经济区域中罕见的,有利于整合两港的优势。

天津港能够为环渤海的经济腹地提供物流条件和发展高科技产品,并将其输往海外与内地。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

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环渤海经济圈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和内蒙古等六个省市。

近年来,该地区经济增长迅猛,同时也伴随着结构变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政府的支持。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北京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而天津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河北、山东、辽宁和内蒙古等地则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特别是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增加和产值提升。

其次,服务业的快速崛起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随着中产阶级和消费升级的出现,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再次,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是结构变迁的加速。

环渤海经济圈正逐步由传统产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传统重工业的比重逐渐减少,而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变迁。

然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协调和协同发展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区域协调合作,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相互交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未来,环渤海经济圈将继续发挥其地理优势和政府支持的作用,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并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就提出“环渤海经济圈”规划。

2001年10月,清华大学两院院士吴良镛主持的“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由建设部组织100多名专家通过论证,提出京津为两核、唐山保定为两翼、廊坊为腹地、涉及环渤海部分地区一体化的规划设想;2004年2月12至13日,国家发改委召集京津冀发改委在廊坊达成加强京津冀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廊坊共识》;2004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环渤海七省市区领导同志参加的“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达成三点共识:一是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二是召开五省二市副省级会议,正式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三是鉴于河北廊坊的区位优势,将合作机构的日常工作班子设在廊坊。

作为落实“5·21”北京共识的一项重要举措,召开了这次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担任主席,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负责人、环渤海地区五省二市政府副省级领导及政府副秘书长、发改委、商务厅、研究室负责人等参加的环渤海七省市区会议。

重点围绕建立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合作机制计划在2004年开展的主要工作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磋商,达成《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分析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战略分析
( ) 渤 海 经 济 圈发 展 的优 势 。 一 环
1 理 区 位 十分 优 越 。环 渤 海 地 区 处 于 东北 亚 经 济系 着 长 江 三 角 洲 、 江 三 角 洲 、 澳 台地 区 和 东 它 珠 港
南亚各 国; 向东 , 沟 通 韩 国 和 日本 ; 它 向北 , 联 结 着 蒙古 国 和 俄 它 罗 斯 远 东地 区 。 种 独 特 的地 缘 优 势 , 环 渤 海 区 域 经 济 的发 展 、 这 为
网络 开 发 理 论 以 及对 区域 进 行 S T 分 析 得 出 发 展 思 路 ,发展 W0 措施进行研究 。
成 为 中 国 北 方 经 济 发 展 的 “ 擎 ” 被 经 济 学 家 誉 为 继 珠 江三 角 引 , 洲 、 江 三 角洲 之 后 的 中 国经 济 第 三 个 “ 长 极 ” 与 中 国 的另 外 长 增 。 两 个增 长级 相 比优势 和劣 势 并 存 。
环 渤 海 经 济 圈发 展 战略 分析
口 卿 辉
际 经 济 中 心不 断 向亚 太 地 区转 移 的大 趋 势 下 , 渤 海 地 区 蕴 藏 着 环 巨大 的 发展 潜 力 。 ( ) 通 网络 的 完 善促 进 生产 要 素 的 流动 和 市 场 的 统 一 , 二 交 促
进 区域 一 体化 。
产 资 源 、 气 资 源 、 炭 资源 和 旅 游 资 源 , 是 中 国重 要 的 农 业 基 油 煤 也 地 , 地 面积 达 2 5 . 公 顷 , 全 国耕 地 总 面 积 的 四 分 之 一 之 耕 66 5万 占 多 , 食 产 量 占全 国 的 2 %以 上 。 粮 3 3海 陆空 交 通 发达 便 捷 。环渤 海 地 区拥 有 4 . 0多 个 港 口 , 成 构 了 中 国最 为密 集 的港 口群 ; 渤 海 地 区是 中 国交 通 网络 最 为 密 集 环 的 区 域 之 一 , 我 国海 运 、 路 、 路 、 空 、 讯 网 络 的 枢 纽 地 是 铁 公 航 通 带。 交通 、 讯 联 片成 网 , 成 了 以港 口为 中 心 、 海 空 为 一 体 的 通 形 陆 立 体 交 通 网络 , 为 沟 通 东 北 、 北 和 华 北 经 济 和 进 入 国 际 市 场 成 西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 2001年10月,由吴良镛院士主持的“京津 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由建设部 组织专家通过论证,提出京津为两核,唐 山、保定为两翼,廊坊为腹地的环渤海地 区一体化规划设想。2004年5月,环渤海七 省市区达成“北京倡议”:建立合作机制, 推动环渤海地区一体化。鉴于廊坊的区位 优势,将合作机制的日常工作班子设在廊 坊。环渤海经济圈的轮廓日渐清晰。
环渤海经济圈面临的机遇
• 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 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 一,新时期中国北方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在 以京津冀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将与日本、 韩国产业继续向外转移形成互动,其联合 趋势将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 会。
1、可承担邻国产业结构调整扩散的 产业
3、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
• 外商在我国北方投资最密集的地区集中在 环渤海地区,且走势渐强。目前全球80多 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40%以上 在北京,而天津目前拥有外商投资企业1万 余家,其中全球500强企业在此设有200余 家生产性投资企业,大连的外商投资企业 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在全国都是一流的。
环渤海钢铁
• 环渤海经济圈钢铁原料资源丰富,铁矿储 量占全国58.5%,2004年铁矿石产量22593 万吨,占全国74%,焦炭产量10578万吨, 占全国59.6%.环渤海钢铁经济圈的设想 “看上去很美”:五省二市(河北、辽宁、 山东、山西、北京、天津、内蒙等)的钢 铁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河北首倡环渤海钢铁经济圈
• 环渤海钢铁经济圈是在河北省冶金行业协 会副会长宋继军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北京 兰格钢铁信息网在推动。在2005年 11月15 日的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多家钢铁企 业初步表示了合作意向。环渤海钢铁经济 圈不是空想,因为在国内钢材市场上,环 渤海钢铁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2006年全国钢铁企业累计粗钢产量排名 前15位中,环渤海地区占8家,五省二市 (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北京、天津、 内蒙等)的钢铁产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1)

环渤海经济圈(1)

环渤海经济圈一、环渤海区域介绍1.1区域构成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

•狭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18个城市,即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廊坊、北京、天津、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

•广义的环渤海地区则包括三省两市,即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省的广大地区。

•泛渤海地区则包括京、津、冀、鲁、辽、晋和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目前常用的是环渤海地区采用广义概念,即三省两市范围。

1.2 区域定位立足于环渤海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该区域要以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与社会环境,创造安全、舒适、便利、能够支撑 2.5 亿人生产与生活的良好人居环境为前提,以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带动中国北方经济,进一步辐射东北亚,成为联系国内外各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特大型经济区、世界级先进制造基地和承载更多人口的人居环境良好的地区。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北方经济中心,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合称为中国经济的三大极。

1.3 核心指标A、土地面积环渤海地区土地面积5218.77万公顷,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5.4%;B、区域人口环渤海地区总人口约为23750万人,约占中国大陆总人口的18%;C、经济总量2009年环渤海经济总量近9万亿,约占全国GDP的26%;D、城市群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1/4,其中城镇人口超百万的有38个。

注:数据来源于2010年统计年鉴1.4 机遇与挑战发展机遇•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环渤海城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北京放弃经济中心定位,北京—天津的区域龙头地位开始逐步成型; • 国际航运中心等关键性项目启动有力的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面临挑战• 环渤海地区三大相互独立的经济板块影响了区域合作的进程; • 各大经济板块内部之间的合作与一体化尚未形成; • 环渤海各个港口之间竞争大于协作,制约了区域合作; • 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意识相对淡薄,地域性的政治原因给一体化带来了诸多难题。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摘要: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变化,三大经济区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三大经济圈的一些分析比较,对其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三个地区,各经济区的发展继续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

随着国内外形势和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变化,三大经济圈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不尽相同,因此以下我将着重从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优势条件,限制因素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状况。

1、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情况比较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中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环渤海湾经济圈

环渤海湾经济圈

环渤海湾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2003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和22个县级市,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3905万。

2004年5月15日,山东省计委负责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论证稿通过专家论证,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京津冀都市圈2006年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进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文本编制阶段。

4月18日起至6月30日期间发改委网站面向社会征求对京津冀都市圈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5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规划部门在廊坊签订《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

京津冀是我国具有首都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城镇密集地区,建立京津冀城乡规划协调机制对促进这个地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统筹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沿海开放开发重点地区的空间发展,增强京津冀城镇群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津冀打造“1小时交通圈”快速交通体系加速环渤海区域融合·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2010年6月2日新华网消息,科技部近日批复河北建设“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这是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全国七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

“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定位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区、环渤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京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核心区和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主体区。

其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以园区(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主要支撑,以产业密集区为主体,各种创新要素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空间布局合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988年,北京中关村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

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渤海湾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2003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和22个县级市,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3905万。

2004年5月15日,山东省计委负责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论证稿通过专家论证,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2011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

这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首个、全国第14个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

全区总规划面积12.37平方公里,其中网内保税区5.17平方公里,网外产业配套区7.2平方公里。

潍坊综合保税区将走以“大物流带大生产”的发展路子,努力建成服务山东、辐射全国及东北亚的“国际物流”“加工贸易”“特色商品交易定价”三大中心。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20多项目入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接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1年2月18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7市23个项目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达2549.4亿元,标志着中国首个海洋经济区启动。

·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1/6,总人口约985万人。

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势突出,地理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2010年8月23日至27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高层国际论坛”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

主题为“开放发展,高效生态”。

论坛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来自国内外的400多名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将为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出谋划策。

第10届花博会在青州开幕2010年,在生态建设方面,山东省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工程和黄河刁口河流路生态调水工程,断流34年的刁口河重新恢复过流;启动建设了造林绿化工程、县(市、区)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一大批重大项目。

在环境保护方面,山东省实施了“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和生态市县建设,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和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活动,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5座,确保了污水达标排放,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区内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脱硫设施改造。

此外,山东省还在“黄三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形成了鲁北化工生态工业园、胜利工业园区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快实施了212个重点节能项目,总投资112.4亿元,实现节能量285万吨标准煤。

2011年9月,第二届黄河三角洲经贸洽谈会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的山东6市19县向外推介了160个招商项目,涵盖港口建设、生态农业、河道治理等方面,共吸引海内外投资2096.14亿元。

寿光蔬菜实现三次产业同步提升2011年12月30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黄河三角洲城镇发展规划》和《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黄河三角洲和鲁南地区将分别建成环渤海重要的城镇发展区和鲁苏豫皖边界区域新的经济隆起带,并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特高压输电线路特高压输电线路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网络,有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优势,被誉为“电力高速公路”,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是山东省“外电入鲁”战略的重头戏,可有效缓解全省冬季和夏季用电高峰时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

“十二五”期间,山东将建成投产1000千伏锡林郭勒盟-济南-南京、陕北-济南-潍坊特高压交流工程以及±800千伏呼盟-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等三条特高压输电线路。

一条1000千伏的线路输送负荷将达到500万千瓦,相当于承担起了山东近9500万人民全部的生活用电。

·河北沿海地区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这是国家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依据《规划》,河北沿海地区的战略定位是: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我国开放合作的新高地、我国北方沿海生态良好的宜居区。

《规划》明确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到2020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河北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行政区,陆域面积3.5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体系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京津冀都市圈2006年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进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文本编制阶段。

4月18日起至6月30日期间发改委网站面向社会征求对京津冀都市圈的意见和建议。

2009年5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规划部门在廊坊签订《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

京津冀是我国具有首都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城镇密集地区,建立京津冀城乡规划协调机制对促进这个地区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统筹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统筹沿海开放开发重点地区的空间发展,增强京津冀城镇群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津冀打造“1小时交通圈”快速交通体系加速环渤海区域融合10年投资近百亿京津风沙源从沙尘暴加强区变为减弱区北京提出"十二五"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框架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2010年10月13日,天津市邮政管理局举行《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年》宣传推动会,《京津冀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10-2014年)》已编制完成。

根据该规划,京津冀地区今后5年将优化快递综合运输网络,编织一个高效的运输网络体系。

2011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复(国函〔2011〕29号)《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京冀“环首都经济圈”2010年11月10日,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举行“进一步加强冀京合作座谈会”。

双方商定,将在城际轨道交通、公路方面共同规划和建设,实现同标准对接,无缝隙换乘;双方同意年底前实现环首都的河北省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13个县(市、区)固定电话使用“010”区号;双方统筹规划编制,北京明确专人参与河北“十二五”规划,特别是“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编制工作,推进规划对接。

在社会保障方面,双方将共同推动建立京冀两地之间医保无障碍转移及就诊报销互认制度,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环首都经济圈总体规划以及环首都13个县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预计在2011年5月以前完成。

环首都经济圈规划正式批准之前,原则上河北省环北京13个县的新项目不再审批。

环首都网·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2010年6月2日新华网消息,科技部近日批复河北建设“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这是科技部批准建设的全国七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

“河北环京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定位为国家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区、环渤海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密集区、京津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核心区和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主体区。

其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建成以园区(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主要支撑,以产业密集区为主体,各种创新要素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空间布局合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988年,北京中关村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

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

2009年3月,中关村再更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经过20年发展,已形成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结构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20年里,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从500余家发展到超过2万家,总收入从14亿元到超过10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40%,上缴税收从5000万元发展到500亿元。

2008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大关。

2010年,中关村园区拥有企业超过2万家,总收入约为1.5万亿元。

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

《规划纲要》提出两个阶段发展目标。

到2015年,中关村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初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关村人才特区基本建成;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产业国际竞争力居世界前列;创新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

到2020年,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