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
周俊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3、突破方法:以“纲要信号”来引导学生阅读并记忆教科书的有关内容,用层进式教学法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三、学情及理论支撑
我校是一个县城省示范高中,为使所有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拟运用“纲要信号”方法传授基本知识,用层进式教学法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力争使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充分运用文字记载及有关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论从史出,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使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室设备检查后待用,手提电脑一个。
(2)历史记载资料,历史素材库中有关此课的图片及影像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朝时被废除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
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3、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对此应怎样理解?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让学生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明白明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政治制度给中国的历史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讲授新课]
(板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本课的基本线索;二是重要概念;三是探究的问题
(板书)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板书)1、原因:
(问题探究1)(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阅读下列史料:
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材料三、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请思考:明太祖为何“我朝罢相”?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1)、废除丞相的原因:
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③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
④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2)措施:在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在中央,明太祖废中书省、丞相制(借丞相胡惟庸擅权),权分六部。
这里讲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当时朱元璋的丞相胡惟庸即为后者,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朱元璋要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这实际上是集中央权力于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终于被废除了,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我们已了解丞相有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的积极作用,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一劳永逸地解决君相矛盾。但废相之后,其积极作用也自然消失。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要由明太祖一个人来处理,而且这些都是军国大事,不可以有任何一点疏忽的。在课文就说到,明太祖他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要批改奏章200多件,处理国事400多件。他没有那么多精力处理这么多国家大事。于是,他就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作为他的侍从顾问内阁制的创立。
综上可知
(3)结果: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2、内阁的出现
(1)原因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2)过程
(问题探究2)(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该问主要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识的艰辛和获得新知识的愉悦)读课本第17页的内容。以表格的方式表示出明朝内阁的设立及演变:
(问题探究3)(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阅读下列史料和课本第17页内容: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探究: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明朝内阁有何特点?
(提示)
(2)、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3)特点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