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分级和道路宽度
二类小区道路标准

二类小区道路标准
一、道路宽度
1.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满足两辆消防车并行要求,其宽度应不小于3.0米。
2. 小区内一般道路应满足一辆消防车通行要求,其宽度应不小于2.0米。
二、道路坡度
1. 小区内主要道路纵向坡度应控制在3%以内,且不得大于30米。
2. 小区内其他道路纵向坡度应控制在5%以内,且不得大于50米。
三、路面质量
1. 路面应采用耐压、耐久、防滑的材料铺设。
2. 路面应平整,无明显坑洼和裂缝。
四、停车设施
1. 小区内应设置相应的停车设施,以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
2. 停车设施的设置应合理规划,不影响道路通行和消防救援。
五、排水系统
1. 道路应设有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对路面造成损害。
2. 排水系统应定期清理和维护,保持畅通。
六、绿化设施
1. 道路两侧应设置绿化带,以提高小区绿化覆盖率。
2. 绿化带应定期修剪、施肥、灌溉,保持植物生长良好。
七、照明设施
1. 道路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确保夜间行车的安全。
2. 照明设施应保持完好,及时维修更换损坏的灯具。
八、交通标志
1. 道路上应设置明确的交通标志,指示行车方向和注意事项。
2. 交通标志应保持清晰、完好,方便驾驶员识别。
九、垃圾处理
1. 小区内应设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方便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2. 垃圾收集设施应保持整洁、干净,及时清运垃圾。
小区设计规范和要求

小区设计要求:1 方便1用地布局合理,各用地联系方便。
2道路交通方便,车行人行互不干扰,要有充足方便的停车设施。
3公共配套设计完善,布点合理。
4要为居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提供场所,要为老人,幼儿,残疾人活动考虑合理。
2 舒适:日照3 安全:防灾抗灾,领域与归属性,私密与交往性,认同和识别性4 优美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性原则坚持生态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住区环境的综合营造总体环境光环境通风环境声环境温、湿度环境嗅觉环境视觉环境人文环境建筑环境景观设计分类绿化种植景观(一)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二)公共绿地指标公共绿地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级不少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居住区(含小区或组团)不少于1.5m2/人。
(三)绿地率:新建小区绿地率大于等于30%,旧小区改造也不低于25%,种植成活率≥98%。
(四)院落组团绿地(五)绿化种植相关间距控制规定绿化植物栽植间距和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最小间距的规定(六)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规定(七)植物配置按形式(八)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九)绿篱设置(十)宅旁绿化(十一)隔离绿化(十二)架空空间绿化(十三)平台绿化(十四)屋顶绿化(十五)停车场绿化(十六)古树名木保护小区道路分类:1 居住区级道路功能:居住区与外部的联系宽度:20-30米2 小区级道路功能: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 5-8米3 小区组团道路功能:住宅群的主要道路,供人行,自行车行,轻机动车及消防车通过 3-5米4 宅间小路功能:主要供人使用 2.5-3米5园路功能:供行人散步的道路,不宜小于1.2米道路网格基本形式:1环通式高层建筑要设计环形消防车道2尽端式消防车车道宽度不能小于4米消防车四米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要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面积不小于15*15米3半环式4内环式5风车式6混合式道路景观(一)景观功能(二)居住区道路宽度(三)道路及绿地最大坡度(四)路面分类及适用场地(五)路缘石及边沟(六)道路车档、缆柱车挡一般材料为钢管和不锈钢,车挡之间间距为60公分,高度一般为70厘米,残疾人轮椅间距为90-120厘米缆柱分为有链条和无链条式,材质有铸铁,不锈钢,混凝土,高度一般为40-50公分,间距为1.2米左右居住区公共绿地1居住区级公园最小规格面积为一公顷即一万平方米,服务半径为800-1000米2小游园以及组团绿地最小规格为0.4公顷,服务半径为400-500米3组团级绿地最小规格为0.04公顷4儿童游戏场地5其他形状的公共绿地小区主要用地:住宅用地,公建,道路,公共绿地楼层分楼:中高层:7-9 高层:10层以上底层:3层以下乔木:当种一行行道树最小不小于4米,最大不大于6米中两行时最小为3米最大为8米乔木群栽时最小不小于3米乔木灌木群栽最小不小于0.5米灌木:大中小,群栽时大灌木不应小于1米大于3米,中灌木不小于0.75米,小灌木不能小于0.3米4绿化带:当种植一行乔木最小为2米,两行为种植小灌木最小宽度为1.5米宽,大灌木为2.5米,种植一行乔木一行绿篱最小宽度为2.5米,一行乔木两行绿篱最小宽度3米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规定植物的配置:适合小区植物种植:1灌木 2乔木3藤本植物4草本植物5花卉6竹类选择植物搭配要考虑的要点:1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应该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以及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那些抗病虫害较强易于管理的植物。
居住区道路分级

居住区道路分级居住区道路的分级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居住区道路通常可分为四级布置,即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组团(级)道路和宅前小路。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各级道路宜分级衔接,组成良好的交通组织系统,并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领域感。
1.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用以划分并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
它与城市道路一起组成道路网络,但必须强调它的功能是为居住区交通服务,不可与城市干道混同。
居住区道路经过的车辆比较多,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山地城市不小于15米,其中车行道宽度一般需9米,如通行公共交通时,应增至10~14米。
居住区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为宜,即中间不设绿化分隔带。
在规模较大居住区中的部分道路亦可采用三块板形式。
人行道宽一般为2~4米。
此外,居住区级道路的交叉口如无红绿灯控制交通,可设置中心绿岛让车辆降低速度迂回通过。
2.居住小区道路。
居住区的次要道路(也可称小区主路)是居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道路,起到划分并联系各住宅组团,联系小区的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的作用。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为防止居住区外部交通对小区内部的影响,小区主路不宜横平竖直,一通到头。
可适当采用T、L、Y、风车、折线型或蛇形等曲折线型,这样不但可避免车辆穿越居住小区,还能给住宅环境设计带来变化,创造更加丰富的外环境空间。
小区级道路的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4米(采暖区)或10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在5~8米,即两辆车可以对开。
且多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人行道宽度为1.5~2米。
3.组团(级)道路。
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即从主路分支出来通向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
在规划设计中为了维护组团内部空间的领域性,防止外来无关车辆随意进入组团,在组团入口处常设置明显的标志,如门头、门牌等。
标志要有特色,便于识别。
组团级道路的红线宽度一般不小于10米(采暖区)或8米(非采暖区),车行道宽度为3~5米,如用地有条件可设1.5~2米宽的人行道。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课件ppt

道路线型因用地条件,地形地貌,使用功 能和技术的需要,有直线型、曲线型、折 线型等多种线型。对线型起控制作用的部 位有道路的交叉转弯、折线、尽端等处。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使用设备
步行道边设置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 备,方便行人并保护街道清洁卫生 。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居住区道路功能、分级和交通组织 的基本方式
(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二)居住区道路分级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2)道路走向应符合就业人流去向,方便居 民出入;
(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 端处应能便于回车,设置12米×12米的回 车区;
(4)住宅单元入口至最近车行道之间距离不 宜超过60米;
(5)道路应结合地形布置,尽可能结合自然 分水线和汇水线设计,以利于排除雨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一)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 求
(6)符合人们走路习惯,尽可能少设置90度 的直角转弯处;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尺寸(满满的干货)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尺寸(满满的干货)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尺寸数据都有哪些?都给你整理好了,赶紧收藏吧!一、人行道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小区路:6m-9m组团路:3m-5m宅间小路:>2.5m园路,人行道坡道宽:1.2m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二、消防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三、车道1.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2.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居住区道路规划

第四 居住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居住区步行系统是居住区内全部室外步行空间旳综合,涉及居住区级、 小区级绿地和公建中心,以及各级道路边上旳人行道。由步行道、小 广场、小游园、老年人或小朋友话动场地等构成。
一、步行系统旳规划设计原则
1、系统整体原则 步行系统应该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旳整体,使步行于其中旳行人免 受汽车旳干扰。建筑、活动场地、健身场地、绿地空间等应经过步行 系统融为一种有机旳整体。。
4、立交式
在居住区内部空间架设与各住宅楼相连旳架空平台,平台下为车行 道和车库,平台上作为步行空间和居民户外活动空间。
造价较高,人旳活动受到-定限制。
5、混合式
发挥以上不同模式旳特点,结合地形和建筑物布置,在不同旳区域 设置经济合理旳步行道布置方式。
三、居住区步行系统规划设计 平台、楼梯、广场、公园、绿地。 步行系统规划设计要考虑下列几种方面旳原因:
2、分组明确.逐层衔接
道路等级、宽度和断面形式,不同等级旳道路归属于相应旳空间层 次内,做到逐层衔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路网
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四面旳环境条件以及居民旳出行方式,选 择经挤、便捷,合理旳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便民.利于通风日照 。利于设施旳安排,满足地下管线旳埋设要求。
在人车混行旳路网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三种交通共用同一条 道路,其中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同一空间——车行道;步行空间与 之分开,形成专门旳步行系统,井兼有散步休闲等功能。
人车混行与分行相结合旳路网中,一般小区级或组团级道路与人车混 行方式一致,组团或邻里生话院落内旳道路按步行道路设计,但应考 虑服务性车辆旳进出需求。
者结合使用。
在人车混行旳住区,一般使用完全人车混行或局部人车混行旳方式 布局道路。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常用尺寸

、人行道人行道宽:不小于i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小区路:6m-9m组团路:3m-5m宅间小路:>2.5m园路,人行道坡道宽:1.2m轮椅通过:W 1.50m轮椅交错:W 1.80m二、消防1 •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 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
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
(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 •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
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L”形“T”形“O'形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 ;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三、车道1. 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1.2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组团路:路面宽3m-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1.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 2.5m ; 1.5双车道:W6.0〜9.0m (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 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2. 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居住区道路交通调研及分析

居住区道路交通调研及分析北辰三角洲奥城、阳光100一期、石人村安置小区目录一、本次调研目的及意义二、居住区概况及区位分析三、居住区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分析居住区道路分级、道路路宽及横断面居住区出入口分析四、居住区停车设施布局分析五、居住区道路绿化与人性化设计分析六、本次调研总结一、调研目的与意义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集散、组织车辆交通与人流交通的作用,不同性质与等级的道路具有不同的功能。
随着小汽车逐渐进入中国普通百姓家庭,居住区内小汽车的通行与停放越来越受到关注。
与此同时,追求居住区环境的安逸以及强调居住区交通的人车分流,也对居住区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通过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实例调研,可以了解居住区的道路结构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熟悉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的基本手法,巩固和加深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以及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学习。
二、居住区概况及区位分析北辰三角洲奥城:北辰三角洲奥城小区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西临湘江,北依浏阳河,东靠芙蓉北路,南抵319国道城区段,规划户数3066户,项目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达537万平方米。
其中,黄海标高39米架空平台上住宅面积300万平方米,酒店、商业、写字楼、公寓等综合公共建筑80万平方米;住宅容积率为4.1,绿化率为40%;平台下社区商业配套和停车库等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车位比1:0.7,地上车位858,地下车位1229。
开福区位于长沙市北部,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总面积约为18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48万,辖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青竹湖生态科技(产业)园、金霞海关保税物流园等“一区两园”和3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是省会长沙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
周边信息综合商场新河服饰市场、新一佳长沙开福店、新华夏服饰、维多利购物中心、泰阳商城银行农行华夏支行、工行新河储蓄所、中国移动通信五家岭营业厅、伍家岭邮政所、工商银通分理处医院德福医院、保益堂大药房、同济医院、康泰药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门诊部其它江宴食府、静轩音乐茶楼、冯胖子酒家、银苑海鲜酒楼、大旺角酒店、华悦大酒店、湖南康桥大酒店、溜溜溜食府益阳总店、银星海鲜大酒楼、衡东味美思连锁店两馆一厅长沙市博物馆、长沙市图书馆、长沙市音乐厅写字楼A1区268米地标性甲级写字楼、A2A3区摩天写字楼群、B1B2区soho式写字楼酒店滨江酒店、B1B2商务区酒店、主题商业酒店影院中南地区华谊兄弟旗舰影院教育北辰长雅中学、北辰清水塘小学、北京21世纪幼儿园阳光100一期小区:阳光一百国际新城小区位于岳麓岳麓区猴子石大桥西头北侧,小区占地面积为66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00平方米,规划户数6500户,小区容积率为1.47,绿化率为45.60%,约680个停车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道路分级和道路宽度的标准
(1)居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车行道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多采用一块板的形式。
(2)居住小区级道路
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10-14米(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地区建筑控制线不宜小于10m),车行道一般为7-9米,人行道宽度在1.5-2.5米左右。
(3)居住组团级道路
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道路红线宽度一般为5-7米,大部分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
(4)宅间小路
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
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
路面宽度大于等于2.5m。
(一般2.5-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