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3+5”课堂分层导学教学模式

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为了使高中语文教学尽快走出困境,广大语文教师也做了许多可贵的探索。我认为,要想提高国民素质就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应从语文教学方法上着手,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怎样去选择适宜我们自己并能达到和实现我们预期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呢?我认真钻研了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哈市138中的“643”教学模式等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3+5”课堂分层导学教学模式的指引下,我决定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所谓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导学探究,提出问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不同课型,针对不同学生实际,设计好不同类型的导学教案引领学生预习、自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理解本课知识做铺垫。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记录,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提问的方式可以教师向学生提,学生向教师提,学生向学生提。教师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权威挑战,即使错了,多给一些指导及鼓励,多给予真诚帮助。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通过预习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提出: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将课堂教学与课前导学有机融为一体,这也可以称作是一种立体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其优势互补的作用。高中课堂只有45分钟,很多时候教学活动和目标任务无法在其中全部完成,所以,教师要将教学活动向课前进行延伸,将基础性知识通过预习活动来完成,充分发挥课前导学活动对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与补充性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自学习惯,提高他们的预习、自学能力,这样在课堂教学时间就能更多地运用在重难点引导点拨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分组讨论,启发辅导。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提出后,让学生集体讨论,可分成二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各抒己见,寻找答案。教师沉下去听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启发点拨或适当辅导提示。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当然,也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指导学生和其他小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学生讨论时,我们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注意倾听,把“误入歧途”的学生“引上正轨”,把说出有价值的答案的学生记在心里。讨论结束后,教师点拨前,一定要让这些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碍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学生解决问题。最后“收放自如”做好收尾工作,在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放”在活动结束后可以“收”,增加小组汇报交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补

充与完善,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这个环节学生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

3:实践探索,提炼归纳。

寻找正确答案,往往通过学生实践(实验),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机会,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没有实验,想方设法设计实验,让学生从实践中归纳所得出的感受或结论,最后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并进行补充,得出完整的结论。这一环节学生可以课前到社会中去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可以到网络上读书,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教师在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定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最终成为知识的占有者。例如,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观看电视剧《水浒》的相关内容,启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思考。学生提出:电视剧里的一些故事情节和小说原著有所不同,比如小说原著中陆谦等人在林冲旧相识李小二店中密谋陷害林冲这一情节,电视剧中进行了较大的改变,这一改变的理由是什么呢?这种改变与原著相比较艺术效果有了怎样的不同?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进行改编?这一类问题鼓励开放式的思维方式,没有标

准答案,不求整齐划一,关键要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等。通过从个人思考到小组讨论,进而到全班辩论会等多种方法,学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看法,从而使每个人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充分体现了开放性的特征。

这一环节是活化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使学生“居高临下”地俯视所学知识,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4分层练习,及时反馈。在课堂教学的某时段,教师或者组织中等以上学生讨论更高层次的问题,而让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书面巩固练习,或者组织中等以上学生当堂测试、做迁移练习,而对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再作基本讲解。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步调达成基本学习目标并得到不同层次的能力训练。例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接近尾声时,让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根据课文进行重点词句的填空巩固练习,而让中等以上学生看《春天的故事》DVD,讨论祖国的春天、世纪的春天、人类的春天的景象,还可以让中等以上学生就讨论的内容进行小练笔,而组织其余学生交流填空练习情况。例如高中语文第二册《边城》(节选),课后练习的三个小题,"对主题的理解,了解小说情节,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可要求中下生做,"分析环境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可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