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合集下载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常见的医源性腹泻。

近年来抗生素是治疗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感染的必备药物,其发展快、品种多、用量大,且广谱抗菌药的新品种不断进入临床,给医生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方法,但同时也给临床上合理使用带来了一定困难,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逐渐增加,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抗生素使用后的菌群失调:原本肠道的正常菌群有500多种,各种菌群及宿主间保持平衡,但是由于抗生素的长期或不当应用及在其他高危因素下将平衡破坏,致优势菌群降低,而条件致病菌及外来致病菌和肠道内耐药共生菌过度生长。

难辨梭状芽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沙门菌、产气荚膜杆菌、克雷伯菌、空肠弯曲菌及真菌等均可引起本病。

1 AAD的表现ADD发生率视不同抗生素而异。

理论上讲,临床使用的所有抗生素均有可能引起ADD,其中以广谱抗生素,抗厌氧菌类抗生素及口服吸收好及胃肠道反应大的抗生素为甚。

ADD发生的时间早至抗生素使用后1d开始,晚至2月才出现。

但大多数在使1/ 2用抗生素的第4-10天发病。

多为轻型腹泻,大便次数多,呈糊状便、稀便、稀水便,大便常规正常,有时也可有少量红、白细胞,但多次大便培养找不到病原菌。

病程叫长,可迁延不愈。

重型ADD可出现腹痛、发烧、血便或黏液脓血便,甚至有假模样渗出物、豆渣样大便或海水样大便,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感染性休克、肠穿孔等等出现生命危险。

2 ADD的治疗轻型ADD不要特殊处理,停用抗生素,适当对症处理,多数能自行恢复,因疾病不能停用抗生素者,可适当调整抗生素的用法及给要途径,辅以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肠粘膜保护剂。

迁延不愈的患儿可加用硫酸锌及B族维生素、叶酸等促进肠粘膜恢复。

重型ADD除上述处理外,还应针对可能的致病菌选用抗生素,如考虑金葡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的患儿可用万古霉素、甲硝唑等;真菌感染选用氟康唑、制霉菌素;肠道条件致病菌感染者可选用三代抗生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发生的腹泻症状。

抗生素破坏了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导致致病菌或难受菌生长过盛,从而引起腹泻。

据统计,接受抗生素治疗的人群中,约有5%到39%会发生AAD。

AAD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其治疗和预防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一、AAD的治疗方法目前,AAD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停用抗生素:当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时,应尽量立即停用抗生素。

这可以避免抗生素的进一步破坏对正常菌群的影响,从而减缓腹泻症状。

2.蒙脱石散:蒙脱石散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方法。

它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毒素和水分,减轻腹泻症状,并且对胃肠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益生菌:益生菌可以促进人体内正常菌群的恢复和平衡,从而减轻腹泻症状。

常见的益生菌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4.抗生素联合治疗:在一些严重的AAD病例中,使用抗生素联合治疗可能会更有效。

1.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使用最小的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抗生素。

如果患者没有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最好不要使用。

2.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不同的抗生素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不同,一些特定的抗生素可能会更容易引起AAD。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3.合理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可以帮助预防AAD。

建议患者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全谷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同时避免摄入较多的高脂肪、高糖分和易消化的食物。

4.益生菌预防:益生菌在预防AAD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以维护正常菌群平衡。

三、结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抗生素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对其的治疗和预防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已有多种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采用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此外,建议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咨询医生,以便得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识(2023年版)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识(2023年版)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诊疗及预防专家共
识(2023年版)
背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已成为最常见的抗生素不良反应之一,尤其在儿童中更加常见。

早期的诊断和预防是减轻病症、优化治疗和个体化药学的重要步骤。

因此,本专家共识旨在提供针对儿童AAD的最新诊疗及预防方法。

诊断
1. AAD的诊断应基于儿童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且未出现其他病因的情况下做出。

2. 对于轻度腹泻儿童,临床医生可以观察治疗。

对于中度腹泻儿童,建议口服补液盐。

对于重度腹泻儿童,应立即住院治疗。

3. 对于病情复杂且症状持续的儿童,建议进一步进行肠道病原学检测。

预防
1. 严格遵守抗生素的使用指南,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 不推荐原则性使用预防性益生菌或益生元以预防儿童AAD 的发生。

3. 鼓励适度增加有益菌群,可以通过饮食或制剂膳食补充。

4. 慎重选择抗生素,避免使用影响肠道菌群的药物。

结论
本专家共识提供了诊断和治疗儿童AAD的最新建议,并提出了预防策略,旨在保护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

需要临床医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儿童AAD的发生率和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一、概述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应用抗菌药物后发生的与抗菌药物有关的腹泻。

1.发病率为5%~25%。

多发生于应用抗生素后5~10天,早可在用药第1日,迟可至停药后6周。

2.多为水样便、糊样便、常伴有痉挛性腹痛,重者可出现发热、腹部绞痛、血便、假膜性肠炎。

3.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老年人居多。

4.几乎所有抗生素均可诱发AAD,包括万古霉素、甲硝唑,以广谱青霉素最常见,其次是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二、诊断要点
1.任何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2个月内或住院72小时以后发生腹泻。

2.粪便为水样、糊样,每日≥3次,连续2日以上。

3.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

三、病原学特点
常见致病菌包括: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酸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

其中难辨梭菌最为常见,20%~25%AAD和95%的假膜性肠炎均能检测出该菌。

四、控制措施
1.合理应用抗生素
(1)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保护肠道正常菌群。

(2)尽早进行病原学送检,并根据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3)根据经验治疗与微生物检测结果尽可能转换使用窄谱抗菌药物。

(4)每天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性。

2.补充微生态制剂
(1)循证证据表明益生菌能有效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使其危险性下降50%左右。

(2)常用的益生菌制剂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

一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分析

一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分析
院感染性腹泻旳主要病因 • 属于AAD较严重旳一种
造成AAD病原体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酸克雷伯杆菌 ➢产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 ➢沙门氏菌 ➢白色念珠菌(条件致病菌)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肠道正常菌群500多种
优势菌群旳 原籍菌
共栖旳条件 致病菌
日期
1月19日 1月20日 1月29日 2月1日
肝功能
ALT(U/L) 140.4 99.8 65 33
AST(U/L) 125.9 54 56 22
• 抗生素有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 • 怎样诊疗? • 下一步治疗方案选择? • 怎样预防?
概念与流行病学
抗生素有关性腹泻
• 抗 生 素 有 关 性 腹 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 指伴伴随抗菌药物旳使用 而发生旳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旳医源性腹 泻。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是否可用其 他原因解释
肯定
+
+
+
+

很可能 可能
出 药物现++ 使时类用间型4:天已后入+±知院:抗头菌孢停+±哌药?酮后腹泻未缓停? ?解药时仍有排腹—±除泻?其他原因
可能无关 — 舒 巴 坦—和 奥 硝 唑±阐?明

±?
待评价 需要书补充中材都料有才胃干评肠价道ADR
无法评价 评价旳必须资料无法取得
1
AAD旳预防
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旳指征, 防止频繁更换药物
2 选用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小旳 药物
3 使用微生态制剂预防AAD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发病机制
易引起AAD的抗生素: 林可霉素 氯林可霉素 广谱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第二、第三代) 氨基糖甙类或喹诺酮类等
上海华东医院296例AAD抗生素使用情况
30 % 20 10 0
第3代头孢 喹诺酮类 青霉素类 碳青霉烯类 第4代头孢 第2代头孢 大环内酯类 其他
--郑松柏 等。《上海医学》,2005,28(12)。
治 疗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 : 影响肠道局部吞噬细胞功能 增强免疫应答 影响致病菌在肠道定植
重建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治疗AAD的理想措施
预 防
合理使用抗生素 要补充微生态制剂,维持正常肠道 生态系统
谢 谢!
•细菌毒素(CD的毒素A、B) 测定证实
病原学
诊 断
还必须排除以下情况: 各种类型的感染性腹泻 (如细菌性痢疾 、伤寒、食物中毒 等) 肠道器质性疾病 (如结肠直肠癌、溃疡 性结肠炎 ) 肠道功能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 ) 其他有除抗生素以外明确原因的腹泻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诊断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朱红柳 豫西协和医院肾内科
定 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简称AAD)是指应 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最 常见的医源性腹泻。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与预防
发病机制
(一)抗生素使用后菌群失调
肠道正常菌群0多种
流行病学
致病菌: 1、难辨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CD):革兰阳性专性厌氧菌 导致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 PMC)或叫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 CD与下列并发症有关: 20~30%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50~75%的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90%以上的伪膜性肠炎

一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分析

一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分析

一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引起的医源性腹泻,5%~30%的患者在抗生素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后会发生AAD。

老年患者由于存在诸多特殊因素,是ADD的多发高危人群。

国外报道AAD患病率老年患者可高达40%。

本病例患者为80岁高龄,故为ADD的高危人群,通过本病例的学习,应了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鉴别及处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男性,80岁,2007年8月14日体检时经胸部CT发现右下肺结节影。

2007年12月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示:右肺尖段结节影,考虑有部分支气管肺泡癌成分的混合型腺癌可能性大,与2007年8月14日CT片比较病灶增大。

患者拒绝手术治疗。

2008年3月13日行CT引导下肺内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穿刺肺组织见少量肺泡上皮,增生明显,有轻度异型性,高度可疑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3月28日患者行氩氦刀治疗,过程顺利。

2008年5月23日骨扫描(ECT)检查示:胸7椎体及右第4、5前肋异常浓聚,结合病史不除外骨转移病变浓聚病灶。

2008年6月4日起口服盐酸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靶向治疗,并给予帕米磷酸二钠控制骨转移。

患者于2008年9月24日、12月31日、2009年3月28日、2009年5月2日全面复查,评价疗效SD,继续口服吉非替尼治疗至今。

2009年6月5日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入院。

既往史:患高血压16年,血压最高160/100mmHg,规律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服药后血压控制满意。

患缺血性心脏病17年,服用复方丹参滴丸,病情稳定。

患糖尿病1年余,服用阿卡波糖,血糖控制满意。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吸烟50余年,每天20支左右。

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6mmHg,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正常,语颤正常。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离出艰难梭菌即可确诊,但对AAD诊疗缺乏特 异性,因为非产毒株也被分离出来,所以培养阴 性者也不能除外AAD诊疗。 粪便厌氧培养出艰难梭菌后,还应进行毒素判 定。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第26页
AAD诊疗关键点----
辅助检验
(2)血常规及生化检验: 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甚至出现类白血
病反应。
因为有穿孔风险,故暴发性重度腹泻患者行结 肠镜检验属相对禁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第30页
AAD诊疗关键点----
辅助检验
(4)影像学检验 X线腹部平片可显示肠麻痹或轻至中度肠管扩
张。 钡灌肠检验对怀疑AAD患者无助于明确诊疗,
且有可能使病情加重危险。 CT扫描可发觉肠壁水肿或炎症表现,对暴发性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第28页
艰难梭菌便培养和毒素检测呈阳性腹泻患者中, 大约50%患者能够经过内镜发觉伪膜。
伪膜多局限于直肠或乙状结肠,也可位于结肠 其它部分。
早期伪膜呈斑点状跳跃分布,深入扩大,隆起,周 围红晕,红晕周围黏膜正常或水肿。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第29页
伪膜可呈黄白色、灰色、灰黄色或黄褐色,隆 起于黏膜,周围绕以红晕,重症病例伪膜可相互 融合成片,甚至可形成伪膜管型。
抗生素相关肠炎(Antibiotics associated colitis,AAC)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lostridium difficile associated diarrhea,CDAD)
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PMC)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第5页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第13页
AAD危险原因
抗生素种类 患者原因 医疗干预办法及药品 其它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一、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理生理机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在使用抗生素后,患者出现腹泻症状,但没有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腹泻。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

抗生素使用后,抑菌作用不仅会杀死致病菌,也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从而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

2.抑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抗生素可抑制肠道黏膜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使肠道对致病菌和毒素的防御功能减弱。

3.激活肠道炎症反应。

抗生素使用后,肠道炎症反应会被激活,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腹泻症状。

当前,对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停用抗生素。

一旦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首要的治疗措施是停用引起腹泻的抗生素,切勿随意更换或增加抗生素的使用剂量。

2.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腹泻患者由于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容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对于恢复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3.调节肠道微生态。

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4.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

益生菌和益生元对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重要手段。

5. 运用过氧化氢。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过氧化氢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腹泻症状,对于短期内恢复肠道功能非常有效。

三、益生菌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中的应用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定植或活动保持宿主生理平衡的微生物群落。

在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研究中,益生菌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 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使用益生菌可以有效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有害菌群的数量,增强肠道屏障功能。

3. 益生菌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有益菌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宿主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课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课件

加强监测和报告
健康教育
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应加强对抗生素相关 性腹泻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相 关性腹泻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公共卫生意义
控制疾病传播
通过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遏制抗生素相关 性腹泻的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促进公共卫生发展
加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有助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尽量避免再次使用抗生素,如 必须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
及时就医
如出现严重腹泻、高热等症状 ,应及时就医。
保持乐观心态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 疗和护理,有利于康复。
05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避免无 根据地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 素。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开具止泻药、抗炎药或益 生菌等药物治疗。
治疗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严重腹泻、 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回诊复查。
预防再次感染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再次感染病菌。
04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护理与康复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抗生素相 关性腹泻的预防和康复知识。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复查
建议患者在康复后定期到医院 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
在的健康问题。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食用不洁、变质的食物, 注意餐具的消毒。
避免再次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研究进展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停药后的两个月内,患者出现肠道症状,如腹泻、腹痛、腹胀等现象。

AAD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会导致治疗的中断、延误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

对AAD的治疗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对AAD的治疗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益生菌的应用:益生菌是指那些能够利于人类的健康的活菌微生物,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研究表明,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改善AAD的症状。

目前,常用的益生菌制剂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可以通过口服给药或直接灌肠的方式进行应用。

研究结果显示,益生菌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AAD的发生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2. 黑酵母提取物:黑酵母是一种富含生物碱、多酚、多糖等活性成分的天然植物提取物。

研究表明,黑酵母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并且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显示,通过口服黑酵母提取物可以显著减少AAD的发生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3. 肠道菌群修复:AAD的发生主要与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通过修复肠道菌群可以改善AAD的症状。

目前,常用的修复肠道菌群的方法有多糖、胶囊肠菌群制剂等。

研究表明,通过口服这些制剂可以明显降低AAD的发生率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4. 中草药的应用:中草药具有广泛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并且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通过口服中草药可以明显改善AAD的症状,例如腹泻、腹痛等。

常用的中草药有板蓝根、金银花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目前主要集中在补充益生菌、应用黑酵母提取物、肠道菌群修复以及中草药的调节等方面。

由于AAD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对AAD的治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不同病因的AAD治疗策略不尽相同等。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以期提高AAD的治疗效果和疗效的稳定性。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后及其他药物相关性腹泻。
AAD治疗

1.立即停用或者调整抗生素


2.调整肠道菌群的药物(微生态制剂)
3.加强对症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治疗 5.避免使用抗蠕动药物(阿托品、洛哌丁胺等)
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治疗

抗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治疗的适应症包括:
细胞升高,以及在CT或内镜检查中有特征性表现);

肠毒素(毒素A):粘膜上皮细胞的cAMP系统使水和盐分 泌增加导致分泌性腹泻,甚至引起粘膜出血。


细胞毒素(毒素B):直接损伤肠壁细胞,引起炎症 。
芽孢存活时间长,少量即可致感染;易于传播;对低浓
度的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敏感,对头孢菌素耐药。
高危因素

1.抗生素:广谱、长期、联合应用、肠内浓度;

2.患者因素:年龄、危重疾病、APACHE II评分高、住院
时间长、免疫力低(肿瘤化疗、移植、长期卧床)、
血清中拮抗A毒素的IgG抗体水平低;

3.医疗干预措施:机械通气、透析、肠内营养; 4.药物:抗肠蠕动药物、抑酸剂等; 5.其他:环境、医务人员手污染、电子直肠体温计
AAD诊断—临床表现
3.抗生素的直接作用
胆汁酸代谢障碍, 浓度增加
分泌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
正常菌群破坏, 代谢功能受损
多糖类发酵障碍
抗 生 素
肠道菌群失调
艰难梭菌 (10%-25% AAD,所有 PMC)
毒素A 毒素B
水、电解 质的分泌
分泌性腹泻
病原微生物异 常增殖
上皮细胞 破坏、炎 症渗出 肠毒素?
渗出性腹泻
沙门菌属、金葡 菌、产气荚膜杆 菌、念珠菌等

202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诊疗要点(全文)

202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诊疗要点(全文)

2024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和诊疗要点(全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与继发性肠道菌群紊乱所致肠道碳水化合物和胆汁酸代谢降低及条件致病菌感染等机制相关,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和危重症住院患儿是高危人群。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潜伏期一般为2~6ell,典型病例通常在停用抗菌药物期间起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轻型(稀便,2~3次/d,持续时间短),重型(腹泻可10~20次/d,可达30次/d,可伴有发热、腹部不适和里急后重等)是指在严重菌群紊乱基础上继发条件致病菌如艰难梭菌或白假丝酵母菌等感染。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依据是近期曾使用或正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

产毒素型艰难梭菌才能引起艰难梭菌感染。

需取粪便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肠道菌群失调分为3度,1度菌群失调为细菌总数略微减少(101~500个细菌/高倍油浸镜视野);革兰阳性杆菌略有减少;革兰阴性杆菌稍有增加或革兰阳性球菌增加。

II度菌群失调为细菌总数明显减少(11~100个细菌/高倍油浸镜视野);革兰阳性杆菌显著减少;革兰阴性杆菌明显增加;革兰阳性球菌较正常增多;杆菌和球菌比例倒置;类酵母菌和梭菌明显增多。

田度菌群失调为细菌总数极度减少(<10个细菌/高倍油浸镜视野),仅见某种优势菌群,常见葡萄球菌、类酵母菌或艰难梭菌等。

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是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根本措施,宜根据病情尽量选用对肠道菌群影响较小或窄谱或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风险低的药物。

益生菌预防适应证:(1)使用广谱类抗菌药物如B内酰胺类、大环内酣类、喳诺酮类和抗厌氧菌抗菌药物;(2)使用经肝脏代谢或胆汁排泄且在粪便中药物浓度明显增高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及静脉用头玸眽酮;(3)预计抗菌药物疗程较长;(4)联合使用抗菌药物;(5)其他情况,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有并发症和曾经发生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强烈推荐布拉酵母菌CNCM1-745和鼠李糖乳杆菌GG用千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课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合理用药时间和剂量
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生 素,不随意停药或增加剂 量。
常见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药物治疗
益生菌制剂
通过补充益生菌,恢复肠道菌 群平衡,减轻腹泻症状。
止泻药
暂时缓解腹泻症状,提供舒适 感。
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
改善肠道蠕动,增加肠道水分 吸收,减少腹泻发生。
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风险的策略
1
个体化用药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减少腹泻风险。
2
定期监测
通过定期监测肠道菌群和临床症状,及时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3
教育患者
提供患者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教育,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和结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但通过合理用药、预防措施和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腹泻风险,提高治 疗效果。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PPT课件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概念、症状、预防和管理方法,以及 常见的药物治疗。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重要的话题。
什么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是指因抗生素使用而引起的腹泻症状。它通常发生在抗生 素疗程期间或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症状和原 因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常见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腹泻、恶心和腹痛。它的主要 原因是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导致有益菌的减少和有害菌的增加。
预防和管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方法
1 使用正确的抗生素
选择针对特定细菌的抗生 素,避免无效的广谱抗生 素使用。
2 同时使用益生菌
补充肠道益生菌,促进肠 道菌群平衡,减少腹泻风 险。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PPT课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PPT课件
• 内镜检查是诊断ACC、PMC快速而可靠的 方法,通过内镜不仅可直视结肠粘膜病变 特点,并可追踪判断治疗效果。
PMC的诊断
• 如病变较轻、肠镜检查过早或治疗及时。 肠镜检查可无典型表现,肠粘膜可正常或 仅有轻度充血、水肿。
• 严重者则可见粘膜表面覆以黄白或黄绿色 伪膜。早期,伪膜呈斑点状跳跃分布,病 变进一步发展,病灶扩大,隆起,周边粘 膜发红,可有水肿,伪膜可进一步融合呈 各种形态,甚至管型,早期伪膜附着较紧 ,晚期易脱落,剥脱后粘膜凹陷、出血。
PMC临床表现
• 大多发生在抗生素应用5~10天。 • 水样便(90~95%)、血便(≥10次/日)
。 • 急腹症表现:腹痛(80~90%);反跳痛
(10~20%)。 • 严重病例可见漂浮的伪膜。 • 外周血象升高(80%)。 • 发热(80%)。
PMC的分型
• 可根据临床表现及预后分为2型: • 轻型:单纯水泻,直肠粘膜正常或轻度水
肿,在直肠、乙状结肠有典型的伪膜。此 型一般自限,停用抗生素后,腹痛及发热 逐渐缓解,腹泻一般在2周内减轻、消失。 肠粘膜完全恢复正常一般需要2~4周。
PMC的分型
• 重型:血性腹泻,常见于用青霉素,尤其 是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 素(克林霉素)用药中或用药后,水泻2~ 3天后转为肉眼血便。病变主要位于右侧结 肠,常见于肝曲,粘膜呈阶段性红斑,脆 性增加。病人发热,血白细胞升高,严重 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休 克;中毒性巨结肠;结肠穿孔等,病死率 高。腹泻可顽固长达2~4周。
PMC病理
• PMC主要侵及结肠,以结肠远端为主,乙 状结肠、直肠的病变高达80~100%,近端 及全结肠亦可受累。
• 受侵犯的粘膜腺体隐窝表层上皮首先发生 水肿变性,细胞脱落,间质水肿,中性粒 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可由微血栓形成。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AD病因
❖ 口服或注射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 ❖ 几乎所有口服抗生素,经肠肝循环抗生素
❖ 常见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氨苄西林、氯霉 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利福 平等
AAD发病机制
❖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le)感染:toxin A(肠毒素)和toxin B(细 胞毒素)
肠道正常菌群组成
❖ 组成: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需氧菌 ❖ 比例: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类杆菌和双
歧杆菌占90% ❖ 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
量极少,主要为革兰阳性需氧菌。回肠主要含 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类杆菌和梭状芽胞 杆菌等。结肠细菌数明显增加, 主要含双歧杆 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等, 大多为厌氧菌
等,每次125mg,疗程7d ❖ 反复复发者,予布拉酵母菌+甲硝唑或万古霉素,
或小剂量万古霉素+考来烯胺4g bid,或万古霉素 125mg qid,联合利福平600mg bid,疗程7d ❖ 同时辅之以阴离子交换树脂或蒙脱石散以吸收毒素。
辅助治疗
❖ 微生态制剂:调节肠内正常菌群,重建微生 态平衡
抗生素不良反应
❖ 毒性反应 ❖ 过敏反应 ❖ 二重感染
肠道屏障
❖ 肠道正常菌群 ❖ 粘液层 ❖ 肠上皮细胞层 ❖ 肠道免疫系统 ❖ 肠-肝轴 ❖ 防御素
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 微生态屏障
肠道正常菌群
❖ 300-500种以上 ❖ 大约1000g,细菌占大便干重的
1/3 ❖ 总体数量在1014以上 ❖ 是人体细胞数的10倍以上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杨兴祥 四川省人民医院 感染科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培训课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培训课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6
二、AAD的临床表现

AAD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临床
症状可轻可重。轻型患者仅表现解
稀便2~3次/d,持续时间短,没有
因腹泻而发生中毒症状,该型属于
Ⅰ度~轻Ⅱ度肠道菌群失调,易被
临床医师忽视。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7
二、AAD的临床表现
• 中等型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在Ⅱ度和Ⅱ度以 上,临床腹泻次数较多,可以合并肠道机 会菌感染,大便可出现红、白细胞,值得 注意的是该型易被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而不 断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其结果导致抗 生素与腹泻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发展。
• 3.1 大便常规检查

一般病例无异常发现,较严
重的病例可出现白细胞或红细胞
,继发霉菌感染时也可直接发现
病原。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13
3.2 肠道菌群失调的检查
(1)大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法 (2)肠道各种细菌定量培养法。近 年不断兴起和逐渐开展使用的分子 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肠道菌群为诊 断肠道菌群紊乱和AAD提供了快速、 准确的检测方法,如PCR变性梯度凝 胶电泳(PCR?DGGE)、PCR温度梯度 凝胶电泳(PCR?TGGE)、基因芯片 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基本概念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 是指应用抗生素后
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Bartlett 将其
定义为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
原因解释的腹泻。有700 多种药物可引起腹泻,
其中25 %为抗生素。AAD 的发病率因人群及抗生
素种类的差异而不同,一般为5 %~25 %。
影响,从而导致AAD。总之,抗生素使肠道菌群
紊乱是A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不明:氯林可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 某些头孢菌素相关;常与剂量有关,停药症状一
般可消失,并发症少见。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氯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及
头孢菌素相关,停药后症状常持续存在,常有腹痛;
.
5
临床表现
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梗阻、 高热、白细病样反应、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
其他病原菌:沙门菌、产气夹膜杆菌等占1.5%。
.
3
危险因素
老年人和5 岁以下儿童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者,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均可引起
腹泻,严重者可导致假膜性肠炎,其中以氨苄西林、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等为多见 生活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 HIV 感染者及其他免疫缺陷者
.
4
临床表现
腹泻:常发生于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1-2周内, 最迟可发生于用药的第10周。
14











.
10
治疗
非特异性治疗
早识别、早诊断是关键,及时停用相关抗生素是根本 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避免使用抗胃肠道蠕动的药 肠道隔离
改变肠道菌群药物
◦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等
肠粘膜保护剂
◦ 思密达: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增加其屏障作用
.
11
治疗
特异性治疗 抗生素:首先口服药物:万古霉素 125mgqid,7-14d一般在开发甲硝 唑无效时选用;甲硝唑250mg qid或 500mg tid 如果必须采用静脉注射,只有甲硝 唑有效
实验室:酶免疫分析和毒素培养分析相替代毒素分析。 酶免疫分析可以在大多数实验室进行,且敏感性较高。 但是毒素A 或B均需100~1000pg 才可显示阳性,故 而有10~20%的假阴性率
.
7
临床表现
实验室:商业性试剂:检测毒素A 或毒素A和B。后 者是值得推荐的,敏感性极高,限制性在于缺乏特 异性,诊断价值有待研究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1
概述
定义: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能解释的腹泻
发病率:取决于抗生素的种类,氨苄西林5-10%,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0-25%,头孢克污10-20%,头 孢霉素类、大环内酯类2-5%。
.
2
病原学
多数医院获得性腹泻的致病菌不明确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占10-20%,是医院感染性肠 炎中的主要原因,多数表现为轻至中度腹泻,重 症出现爆发性肠炎,导致死亡。
.
8
诊断
用药史、临床表现、乙状结肠镜检查以及粪便作多种 培养和病原株作细胞毒性试验。
非特异性但可提示艰难梭菌感染的实验:白细胞增多, 低蛋白血症(表示肠道疾病中的蛋白丢失),和大便 见白细胞。
.
9
治疗
非特异性治疗
早识别、早诊断是关键,及时停用相关抗生素是根本 适当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避免使用抗胃肠道蠕动的药 肠道隔离
内镜: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解剖学表现差异大: 正常或特发性溃结或伪膜性肠炎,无论内镜结果如 何,患者需要接受特异性抗生素治疗。
实验室: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病原菌培养:缺乏特异 性(住院患者和应用抗生素但无腹泻患者携带者比 例高);
.
6
临床表现
实验室:艰难芽孢梭杆菌毒素测定毒素测定为诊断的 金标准,最为敏感,可检测出大约10pg毒素B。但大 多数实验室不提供组织培养分析,且其要待24~48小 时后才可得到结果。
.

12
特异性治疗
发热28% 如可能停用抗生素,避免抗肠动力药物 首选:甲硝唑500mgtid或250mgqid 可选:万古霉素125mgqid 不能口服患者予以甲硝唑滴注,必要时加用万古霉
素 复发者:甲硝唑+利福平 肠道隔离 住院患者应用3rd头孢艰难梭菌肠炎危险
.
13
谢 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