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 部分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致》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古代圣贤的著述,教诲人们要忠诚孝顺,说话谨慎,行为庄重,要建立高尚的人格,并且宣扬美好的名声,这些道理他们已经说得很完备了。

《教子》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导也能成才;智力低下的人,虽受教导也于事无补;智力中等的人,不教导就不会懂得事理。

《兄弟》

《后娶》

《治家》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与后者也。”——风化教育的事,是由上而下推行的,前人影响后人。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如果在家庭内部取消鞭笞一类的体罚,那么孩子们的过失马上就会出现。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既是一个人像周公那样富有才华和美德,只要他骄傲又吝啬,也就不值一提。《风操》:“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

《慕贤》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我出生在乱世,在兵荒马乱中长大,颠沛流离,所见所闻已经很多。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人在年轻时候,精神性情都还没有定型,和那些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处,受到他们的熏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虽然没有存心去学,但是潜移默化之中,自然跟他们相似。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因此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男式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腥臭起来。“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采用了别人的言论却嫌弃这个人,古人认为这种行为是可耻的。凡是一句话或一个举措,取自于他人的,都应该公开赞扬人家,不可窃取他人成果。

《勉学》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自古以来,那些圣明帝王尚且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普通百姓呢!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屡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等到他们成年,体质性情都已逐渐成型;趁这个时候就要对他们加倍进行训育教诲。那些有志气的人,就能经受磨练,成就其清白正大的事业,而那些没有操守的人,从此懒散懈怠起来,就成了平庸之辈。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

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人生在世,应该有所专业:当农民的就要算计耕作,当商贩的就要商谈买卖,当工匠的就要努力制作各种精巧的用品,技艺之士就要深入研习各种技艺,武士就要熟悉骑马射箭,而文人则要讲论儒家经书。

“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有的人因祖上的荫庇,得到一官半职,便自我满足,完全忘记学习。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贵游子弟”:无官职的王公贵族。这里泛称贵族子弟。----梁朝全盛时期,那些贵族子弟大多不学无术。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等到动乱来临,朝代更替之后,负责考察选拔官吏的,不再是过去的亲信;在朝中执掌大权的,再不见旧日的朋友。这时候,这些贵族子弟们想依靠自己,又一无所长,想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又没有本事。

“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如果能保持有几百卷书,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沦为贫贱之人。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通晓“六经”要旨,涉猎百家著述,即使不能增广个人的道德操行,劝勉世风习俗,也不失为一种才艺,

可用以自谋生计。父亲兄长是不能长期依靠的,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失所,没有人来庇护资助你时,就该自己设法了。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各种技艺中最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本事无过于读书。

“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这就好比想要吃饱却懒得做饭,想要身体暖和却又懒于裁衣。

“夫读书之人,自羲、农以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那些读书的人,从伏羲氏、神农氏以来,在这世界上,所见多少人,所识多少事,一般人的成败好恶,自然不用说,就是天地不能隐藏,鬼神的事也瞒不过他们。

“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人之所以要学习,就是想使自己多明白些道理而已。

“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人们看乡邻亲戚中有优秀的人物,就让自己的子弟钦慕他们,向他们学习,却不知道让自己的子弟向古人学习,这是多么糊涂啊!

“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推而广之,甚至那些农夫、商贾、工匠、厮役、僮仆,渔民、屠夫,喂牛的、放羊的,他们中间都有杰出之士,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广泛地向这些人学习,对事业是有好处的。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人之所以要读书学习,本来是为了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以利于自己的行动。“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陾,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礼为教本,敬者身基,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裯穷恤匮,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译文见书)“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从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在哪里都可以运用。然而现在的读书人,只知空谈,不能行动。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人们学习是为了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我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人们憎恶这种人像对仇敌一般,厌恶他像对鸱枭一般。像这样用学习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