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说课稿

合集下载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课题: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1、课时
主备课人:祁宗杰使用人: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通过讨论,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导入新课】使用机械,有的可以省力,有的可以节省距离,那么我们能不能使用机械而节省功呢?大家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116---117页(时间3分钟).
【检测交流】
检测一:利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4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F是250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小结及作业】
堂清和本节导与练
附:【板书设计】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二、机械效率:η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 = (/ )×100%=[ /( + ) ]×100%
η无单位
实际机械η< 100%;理想机械η =100%
三、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在一定时,减少额外功;
在一定时,增加。

教学反思:。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机械效率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组装滑轮组。

三、教学难点:测量物体的上升的高度、绳子自由段通过的距离和计算有用功和总功四、教学方法:导学法、实验法五、教具: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滑轮、细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a: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机械效率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根据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实验用品:铁架台、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滑轮、细线。

c:方法步骤(1)操作方法:1、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记录表中;2、如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从刻度尺读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3、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从刻度尺读出钩码升高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记录数据在表格中。

4、算出总功、有用功和机械效率。

(2)记录结果:实验次数物重G/N上升的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绳子上升的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123(3)实验结论1.分析:a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是:①装置相同时,物重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大;②重物相同时,动滑轮个数越少,机械效率越高。

另外滑轮组机械效率还与绳重和摩擦有关。

b、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同,动滑轮多的做的额外功多,机械效率低(填高或低)c、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同,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功多,机械效率高(填高或低)。

2.结论:a、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同,动滑轮多的做的额外功多,机械效率低低(填高或低)b、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同,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功多,机械效率高(填高或低)。

c、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重、动滑轮的重力、以及绳重和摩擦力有关。

五:实验作业1.用同一滑轮或滑轮组提起不同质量的物体时,它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为什么?2.在上面的实验中,哪一种装置省力?为什么?3.在上面的实验中,哪一种装置的机械效率较高?为什么?。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4、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的测量,首先我们用塑料软尺来代替组装滑轮组的绳子,我们在测力计和电动机之间用细线连接,这时记下塑料软尺与动滑轮相切的示数为S1,再拉弹簧测力计,然后读出塑料软尺再次与动滑轮相切示数为S2,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S2-S1。
5、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让学生知道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测量什么和计算什么?怎样计算?并加强强调知道实验器材的组装、实验步骤,同时培养阅读自学能力。
教学活动4
四.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在测量中,必须竖直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匀速拉动中读数呢?同时问学生是在运动中容易读数还是静止容易?讨论后得出,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所以我们用电动机来拉动弹簧测力计在运动的过程中采用拍照的方式留下示数的照片,再照片上读数这样将会更准确一些,同时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新实验操作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合作交流中向同伴学习,在展示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与h的关系。(3)会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难点: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学生普遍都有“难”的感觉,如:不能单独操作;实验数据记录不准确,特别是移动距离的测量和移动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读取时非常困难的。
教学活动2
用PPT出示用滑轮组提示一桶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然后提问学生,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并让学生回答额外功产生的原因?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公开课教案)2022年北师大版

9.6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长约2米的细绳.二、教学过程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根底上 ,组织学生答复以下问题.〔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 ,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每个量怎样测量 ?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注意 "匀速拉动〞.测课本图14 -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 ,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3〕钩码上升的高度〔h〕 ,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 ,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 ,再拉弹簧秤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 ,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 ,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5〕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 ,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不能凑数 ,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 ,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6〕实验完毕 ,要整理好仪器 ,放回原处.3.学生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4.学生实验完毕 ,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组织讨论课本上的 "想想议议〞.〔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课后反思: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到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电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定义式及单位;2、理解额定电与额定功率;3、知道电功率的公式P=UI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1、观察体验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与用电器功率的关系;2、观察体验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教学难点:电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 .教学设计:一、导入出示100W的灯泡 ,观察上面所标的字样 ,体会其所反映的含义 .然后接入电路中 ,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快慢 ,再换接电炉 ,观察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两者进行比较 ,引入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问题 .二、电功率可先提问:怎样比较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学生讨论后可归纳为:①取相同时间 ,比较消耗电能多少;②取消耗相同电能 ,比较所用时间多少 .在比过程中可类比 "速度〞概念根据第|一种方法 ,引入电功率定义 ,并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对电功率概念的认识:①意义〔强调是 "快慢〞而非 "多少〞〕②定义③定义式〔点明 -用电器在工作时功率不变 ,与 "W〞 "t〞无关〕④单位〔两套单位不能混用 ,焦、秒、瓦特为一套 ,千瓦时、时、千瓦为一套〕加深对电器功率的认识与体验:一是了解 "毫瓦〞 ,二是提出 "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是不是就耗电多?〞学生讨论:P =W/t 变形为W =Pt ,明确W是指消耗电能的多少 ,P是指消耗电能的快慢 ,它们是不同的两个物理量 .例:1KW的空调工作1h ,它所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学生解题 ,共同评议 ,注重解题的标准 ,同时比照功率用 "瓦〞 ,时间用 "秒〞×106J)三、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提问:一只100W的灯泡功率是保持不变吗 ?实验:将电池组、3.8V小灯泡、变阻器与开关用导线串联起来 ,将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两端 ,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观察其亮度怎样随电压而改变 .通过实验 ,让学生讨论明白:①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是可改变的②电功率随电压而改变然后给出 "额定电压〞和 "额定功率〞的概念 ,注意让学生理解 "正常工作〞的含义讨论:①实际功率有几个 ?额定功率有几个 ?②什么时候实际功率恰好等于额定功率 ?③灯的亮暗是由实际功率还是额定功率决定 ?〔比较 "PZ220-40”与 "36V ,40W〞正常工作时的亮度〕最|后出示一些用电器的铭牌或说明书 ,让学生找出并体验额定功率 ,并点明实际电压高于或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危害 .四、电功率的测量由前面 "额定功率〞知道 ,用电器实际功率随电压而改变 ,而根据欧姆定律I=U/R可知 ,通过的电流亦相应改变 ,给出电功率公式P=UI ,强调中P与U、I的关系 .通过例题对公式中各量的单位、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予以强调 .思考:怎样根据公式来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小结:由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知识 ,并就学习中的问题发表看法 .。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共9页)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共9页)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九章《机械和功》当中的第六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内容学习。

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对于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材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严密、合理,即科学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3)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教学难点: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二、说学情分析:知识能力方面:学生经过对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的学习,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准确的引导。

心理方面:学生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

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滑轮组应用实例,如吊车、升国旗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滑轮组带来的便利。
-提问:“为什么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内容:
-简要回顾简单机械的原理,如杠杆、轮轴等,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介绍滑轮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实验方案,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数据分析与总结: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掌握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师辅导、解答,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关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2.教学内容:
-滑轮组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注意事项。
3.教学方法:
-采用总结归纳法,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学生分享、提问,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请学生完成课本第章第节后的习题,重点复习滑轮组的基本原理和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加深学生对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因素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验说课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共22张)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验说课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共22张)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 实验创新改进
课本原有实验器材: 滑轮、钩码、细线、 铁架台、条形盒测力 计、刻度尺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存在的问题:
实验注意事项是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 力计,并且在拉动过程读取数据,而实际 操作时很难控制匀速向上拉,从而影响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创新改进:
(3)设置移动刻度条,通过两个可移动 刻度条,同时记录了钩码提升的高
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并
且移动刻度条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 调整。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创新改进:
(4)将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科教学融 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实验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视察图中吊塔提升重物的异同点,思考影响机械效率的 因素有哪些?
W总 Fs
W有
W总
绳端移动的 距离s/m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 η
2
3
测量滑轮组的滑轮组提升的物重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2)提升物体重力一定时,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 (3)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跟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 机械效率
PART THREE
测量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说课 内容
1 实验教材分析 2 实验教学目标 3 实验创新改进 4 实验教学设计 5 实验教学反思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实验教材分析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属于一级主题“运 动和相互作用”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它是功、功率和杠杆 知识的延伸,又为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作铺垫,而该实验对 学生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点意义。

《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

《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

《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机械效率》说课稿篇1第一是说教材:《机械效率》是人教版第十五章第二节,之前讲述了功,之后有功率,机械能,介于力和能量板块之间,是中考考点内容。

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它对学生学习和理解热机的效率、炉子的效率、太阳能热水器、电动自行车等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等起积极作用。

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机械效率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是说学生:近几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界已经得到充分的认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前提是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了解,在讲述这节课之前我对学生有以下几点了解:1、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方法;2、学生对杠杆、滑轮、斜面等机械有一定的认识;3、学生可能把机械效率高低、做功的多少、省力等问题混淆;4、学生同时对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没办法确定,特别是对有用功的容易误解。

第三是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实际而制定的一种具体要求和标准,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一堂课的灵魂。

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此,我这节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③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④知道我们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为了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方向,而不是为了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②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③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测滑轮的机械效率()》教案 (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测滑轮的机械效率()》教案 (公开课教案)北师大版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目标:1.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良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

教学过程:活动一: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明确实验原理。

要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提示:可从机械效率的意义入手,列出%100%100⨯=⨯=额有WWη,从而确定待测物理量为:,,,。

选用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一般有三类:研究对象、测量仪器和辅助器材。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滑轮组,还要选用钩码、、、铁架台、细线等熟悉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运动起始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F的值,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运动的终点位置;〔3〕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4〕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1。

猜测: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设计实验表格。

实验表格不仅应有记录表格,还应有计算表格。

滑轮组装配图〔自己补充〕实验次数 1 2 3钩码重G/N钩码提升高度h/m有用功W有/J拉力F/N绳端移动距离s/m总功W总/J机械效率η/%活动二:小组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1.分析使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在使用机械时,可以有哪些方法合理改良滑轮组机械效率希望同学们在使用机械时,有合理改良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学科学、用科学,相信科学。

课后稳固练习1.以下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B。

机械效率总小于1C。

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D。

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2.各种机械在使用时产生额外功的原因不完全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右图中三种做功情况〔设滑轮规格相同〕,产生额外功最多的应是____图。

假设钩码〔m=50g〕在三种情况中均被提高1m,各种情况机械做的有用功均为_____,由此可判断出_______图的机械效率最大。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

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组的本质,明确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进行滑轮组的实验测量,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组的本质及其种类。

2.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滑轮组的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滑轮组的本质和工作原理。

2. 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

3. 实验测量的方法和误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图表等形式进行。

2. 实验演示:老师现场演示,学生跟随操作。

3. 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分组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经验,讨论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关系。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提问“滑轮组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滑轮组的本质和工作原理,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

3. 实验演示:老师现场演示滑轮组实验测量,学生跟随操作。

4. 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分组完成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5.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经验,讨论机械效率与滑轮组的关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6. 实践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需求入手,设计新颖的滑轮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编写实验报告,并对误差分析进行探究。

2. 课堂表现:学生课堂表现积极,能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3. 作业评估:设计思路独立、全面,数据处理准确,表达清晰且结构逻辑严密。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图表等理论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滑轮组、测力计、细线等。

八、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问题探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需要重点指导,对学生进行多次实践操作和讨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机械效率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教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机械效率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教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机械效率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教案,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械效率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

2.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的基本步骤及操作方法。

3.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传动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之比,通常用η表示,即:η=输出功率÷输入功率。

当机械效率为100%时,代表着完全没有能量损耗,所有的输入功率都被完全转化成了输出功率。

但是在实际的机械传动过程中,能量的损耗是不可避免的,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为:η=(M1-M2)v÷M1v1,其中M1和v1分别为拉紧绳子前,物体的质量和速度;M2和v分别为拉紧绳子后,物体和滑轮的质量和速度。

物体的势能转化成动能以及滑轮的摩擦损耗都将导致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即机械效率小于100%。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滑轮组实验装置2.液晶显示计3.电子天平4.绳子5.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需要检查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否完好无损,以及连接是否紧固牢固。

需要将物体挂在绳子的一端,将另一端绕在滑轮的周围,并将绳子的另一端挂上天平。

2.记录重力的大小:拔去绳子,用电子天平测定物体的质量并记作M1。

3.记录拉动绳子前的时间:测定物体在拉动绳子前,在滑轮启动之前下降的时间,并将其记录为t1。

4.记录拉动绳子后的时间:直接拉动绳子并让物体上升,当物体到达一定高度时,启动计时器并记录下提升物体至相同高度所需的时间,并将其记作t2。

5.记录重力以及拉动绳子的大小:同样用电子天平测定拉动绳子后,物体的重力,记作M2。

6.记录滑轮的半径:用卷尺测定滑轮的半径并记录。

7.计算机械效率:根据上述公式,将测得的数据代入计算公式中,即可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以确保实验的安全。

第3节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教案

第3节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教案

第3节《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到s=nh、什么条件下F=(G+G动)/n成立2、分析影响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的做了哪些额外功3、通过实验研究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过程中,亲身体验滑轮组提升重物时S与h的关系、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2、在具体实例中,运用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合作交流中向同伴学习,在展示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

理解S与h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二、新课教学1、实验目的;(1)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

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

(1)按图所示把滑轮组安装好,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运动起始位置;(2)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 升高,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F 的值,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运动的终点位置;W Gh W Fsη==有总(3)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4)算出有用功W有、总功W总和机械效率η.4、实验指导(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必须在拉动中读数。

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2)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可先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座面)的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再量出钩码到桌面(或铁架面)的距离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

为了测量和计算方便,钩码前后的高度h1、h2最好是整数。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说课稿)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说课稿)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说教材教材作用:初中物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节课的内容是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来源于生活,它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因此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了解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教材地位:《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是初中物理教学以及实验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难度比较大。

从组装滑轮组到测出各个物理量,要进行的活动和记录的数据都很多,它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

因此本课的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地位较为突出。

二、说学情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涉及到“效率”的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利于本节课新知识的教学和理解;学生对于物理探究的一般过程也已经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素养;此外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有着浓烈的兴趣,能够较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教学目标:根据初中物理新课标设立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知识与技能:① 滑轮组的安装。

② 会记录实验数据并运用表格简单处理实验数据。

过程与方法:① 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通过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 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归纳简单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 通过实验活动来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2、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得出如何改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突出:实验结果和公式理论推导相结合总有W W =η=额外有用有用W W W +=η=物动动物物G G h G h G h G +=+=11η) 难点:实验设计(如何突破:运用“控制变量法”)四、说教法1、提问法:在导入和实验数据分析中,运用提问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探究任务和学习目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保证作业质量;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协助孩子完成作业,特别是实验操作部分,确保孩子安全;
3.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举例说明滑轮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用价值;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吊车、升降机等)引出滑轮组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对滑轮组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4.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度,给予关心和支持,同时为优秀生提供拓展提升的机会。
-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信心;
-为优秀生提供拓展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科特长。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的实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创设互动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在组内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完成实验和问题探讨;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6《测滑轮组机械效率》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6《测滑轮组机械效率》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96《测滑轮组机械效率》WORD教案1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步骤。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概念。

2.使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教学板书。

2.实验器材:滑轮组、定滑轮、滑轮组轮轴、蓄力卡尺、定滑轮轴.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教师使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出示一道题目:“如果在一台机器上,输入功为100J,输出功为80J,那么这台机器的效率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这台机器的效率应该是80%。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能的输出能力与机械能的输入能力之比。

也就是说,机械效率就是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

Step 2:展示实验器材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包括滑轮组、定滑轮、滑轮组轮轴、蓄力卡尺和定滑轮轴。

然后教师解释滑轮组的构造和原理。

Step 3:实验前准备教师将滑轮组和定滑轮安装在轮轴上,然后将蓄力卡尺连接在滑轮组上,准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Step 4: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师示范如何使用蓄力卡尺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首先,教师将滑轮组固定在一个高处,然后将蓄力卡尺连接在滑轮组上,使其可以自由滑动,接着教师拉动蓄力卡尺并记录其长度。

然后,教师拉动滑轮组,使其向上抬起一小段距离,再次记录蓄力卡尺的长度。

最后,教师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Step 5:实验结果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测量蓄力卡尺的长度,学生可以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同时,教师让学生比较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让学生思考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Step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4.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提问: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什么是机械效率?如何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推进新课组织学生预习本节实验。

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师讲解:测量性实验的基本思路是:①确定实验原理。

②依据实验原理,分析需要求出和测出哪些物理量。

③确定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④为了达到测量这些物理量的目的,分析应该怎样组装器材,在此过程中确定所需要的其他辅助性器材。

【实验原理】提问: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是什么?2.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3.为完成本实验,我们需要测出哪些量?分别用什么测量仪器?小组内讨论分析推导。

由机械效率的定义可知,η=W 有W 总,在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的拉力F ,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分别算出有用功W =Gh ,以及总功W 总=Fs ,代入公式即可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即η=Gh Fs 。

【实验装置和器材】在明确实验原理之后,进一步分析出需要测量的有G,h,F,s四个物理量,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其他的器材包括滑轮、细绳、铁架台、钩码。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与思考】为了使学生的实验能顺利完成,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答案。

(1)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和滑轮对钩码的力?答案: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工作过程中进行。

在测量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

一定要在拉动中读数。

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而滑轮对钩码的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所以实验开始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钩码的重力就可以确定滑轮对钩码的力。

九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九年级物理《机械效率》说课稿

《机械效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了“功”和“功的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这一实验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特点本节教材的编排从实际出发,利用插图,具有生动活泼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培养了学生从分析物理现象抽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3、教学目标大纲对节教材的要求是:知道有用功和总功,知道机械效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节课的教材地位,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A ①复述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指出它们间的关系。

②复述机械效率的定义,会写出其计算公式B ①能从机械功中区分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解释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C ①会利用η=W有用/W总进行计算。

②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分析课本第170页图14-9得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正确判断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本节的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图14-9,抽取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二、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法: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将依目标为向导,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

2、启发式教学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三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挂图启发学生思维,通过阅读教材、感知教材,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3、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程序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目标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几个五一节:1、前提测评首先,我出示下列思考题:(1)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2)轼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3)重为50牛的物体在2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10米重力做功为_______,拉力做功为____________,若此人把这个物体匀速举高2米,此人做的功为____________.测评目的:一是为了使学生进入角色,二是为了消除学生的知识缺陷扫清学习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说课稿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说课稿范文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
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九章《机械和功》当中的第六节,教材在之前已经安排了有关于各种简单机械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内容学习。

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对于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材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严密、合理,即科学性,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加深对机械效率和滑轮组的认识;
(2)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了解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
数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从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教学难点: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二、说学情分析:
知识能力方面:学生经过对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的学习,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准确的引导。

心理方面:学生思维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缺乏理性思维能力。

活泼好动,对实验较感兴趣,很想自行探究问题,但却不知从何下手。

因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并组织学生团结协作完成实验探究过程。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三、说教法学法:
我根据对教材、教参及课标的理解,以“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出发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得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课堂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更方便、直观、灵活,易于学生接受和操作。

改进原因:
1.用刻度尺测量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时准确度差。

因为钩码的位置与弹簧测力计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实验时不能同时测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

按原装置操作,必需测量了钩码的初位置以后,要移动刻度尺去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这时,钩码的初位置可能发生了变化,因为弹簧测力计是用手提着,没有固定不动的,造成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初位置时准确度差。

同样,钩码提升一定高度以后,再次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末位置也会出现类似的误差。

2.效果不明显。

用刻度尺测量出四个数值后,需要进行运算才能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移动的距离s,即h=h2-h1,s=s2-s1。

显然,实际实验时有部分学生测量出四个数值后,不会进行数学运算得出钩码提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3.操作不方便。

实验时,要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实际操作时很难控制匀速向上拉,再加上做多段绳子承担物重的时候,多数学生就会站在凳子上或桌子上拉,还要一手拉弹簧测力计,一手用刻度尺测量。

浪费了大量实验时间,造成学生分组实验时间过长。

(二)导入新课:
1.使用滑轮组提起20牛的重物,使它上升0.4米,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8牛,拉力的作用点上升了1.2米,拉力对滑轮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

滑轮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为____焦,这个功叫____功。

它的机械效率是。

(三)师生交流:
1、实验目的: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实验原理: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4、实验器材:
1个定滑轮和1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重物(或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铁夹,细绳。

5、制定计划与实验设计: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教师只需稍加引导。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
出实验方案。

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
(2)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
(3)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
6.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重物(或钩码)的重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2)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G)匀速升高。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由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读出。

(3)组装滑轮组时要先在动滑轮下挂钩码,测力计要竖直向上以较小的速度匀速拉动。

实验时每位同学都要有明确的分工。

(4)实验要严肃认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下来。

(5)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

7、实验步骤: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或钩码)的__________,并记录表一中。

(2)如有图甲所示,组装好滑轮组。

(3)沿竖直方向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重物(或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________,记录数据在表格一中。

(4)计算出滑轮组甲的机械效率。

(5)更换重物(或钩码)的质量,多做几次,把结果记录到表一中。

(6)更换滑轮组,如图乙所示,重复上面的步骤,再测量几次,并记录数据在表二中、处理数据。

8.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9.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四)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探究的整个过程。

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2.同一个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率相同吗?
3.不同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说说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通过板书让学生更加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样的板书使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以便学生课下梳理知识,复习巩固。

(六)课堂检练习: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利用投影做练
习、例题以提高课堂效率。

1、如右图所示是“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装置
(1)实验时,必须____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

(2)要想提高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采用()
A.增加钩码的个数
B.增加动滑轮的个数
C.减小钩码上升的高度
D.减少定滑轮的个数
2、如右图甲所示,用一个滑轮组,将180N的物体匀速提升的高度为h,拉力F为120N,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