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一)语文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八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

月考(一)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通史家风”这一概念,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总结中国史学传统时提出来的。他在《文史通义》篇中评价创作了《通志》的宋代史学家郑樵:“不徒以词采为文,考据为学也。于是遂欲匡正史迁,益以博雅,贬损班固,讥其因袭。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

司马迁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在司马迁看来,历史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史记》正是呈现出了这种变化。《汉书》作者班固对司马迁多有微辞,但他也肯定“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的作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或原则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班固的《汉书》是纪传体皇朝史,荀悦的《汉纪》、袁宏的《后汉纪》是编年体皇朝史,它们都不是《史记》那样贯通的历史著作。他们强调“通古今”的必要性,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王充指出:“‘五经’比于上古,犹为今也。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荀悦等史家所倡言的“通古今”并非一定是要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古今”,而是重在对现实的关注。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梁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它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史学上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史学家郑樵是阐发史学之追求——“通”的名家,他的《通志》是这方面的名作。首先,郑樵强调“会通之义大矣哉”,他继承了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撰述宗旨并在书志领域有重大发展。其次,郑樵竭力批评班固,认为其“全无学术”“断代为史”,“会通之道,自此失矣”。应当指出,郑樵把“会通”与“断代”对立起来的看法,在史学发展上是不能成立的。

要理解“通史家风”的核心内涵为何,必须回到古代史学家对“通史”的理论认识中去。“纵通”,即贯通古今,追源溯流。杜佑撰《通典》,上起黄帝,下迄唐天宝之末,是典制体通史的代表作。其“纵通”的特点非常鲜明,即“原始察终”“通古今之变”。“会通”是郑樵极力提倡的作史方法,其“会通”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献资料的“会”,即广搜材料;二是古

今历史的“通”。“横通”则在“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内容的考量与论述。

其实,当我们以“断代为史”为参照审视“纵通”“会通”和“横通”,就会发现,文献资料上的“会通”和历史内容上的“横通”都不足以反映“通史家风”的主旨,因为断代史家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两点。在中国史学史上,无论是通史还是断代,只要是优秀的史著,都需要广泛占有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这样才能留传后世。可见,“通史家风”是围绕“通古今之变”而形成的别具一格的理论体系,“通古今之变”是“通史家风”的真正精神内涵,是真正的通史精神。

历史上对一些史事的记述常有曲直、是非之分,只有在通史编纂中才能做到“衡鉴至公,庶几笔削平允,而折衷定矣”。历史上对同一史事的记述也存在详略不同,以致“首尾交错,互有出入”而产生“抵牾”,这种情况也只有在通史的编纂中“统合为编”,定其去取,以提出一个合理的说法。从史学史上考察,某些重大的、带根本性的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往往是通史著作提出来的,并在学术史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上的“通史家风”笔谈》)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学诚一方面高度赞扬了郑樵的博雅与卓识,另一方面也肯定了他“自为经纬”的创新精神。

B.在班固对司马迁的评价中,“贯穿经传”指思想内容的“通”,“驰骋古今”指时间上的“通”。

C.断代史家也可以做到“会通”与“横通”,所以这两点不能体现“通史家风”真正的精神内涵。

D.《史记》一书虽然不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类典籍,却存在着巨大的史学价值与影响力。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综合运用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说明“纵通”是把历史当作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呈现历史的演变与联系。

B.文章对“通史家风”概念的提出、通史著作的发展、“通史家风”的内涵、通史著作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C.文章既肯定了郑樵继承“通”的宗旨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他对以班固为代表的皇朝史书的批评是有失偏颇的。

D.文章通过论述通史著作相较于断代史更具有“平是非”“去抵牾”的意义,来说明史学工作者要以研究通史为主。

【小题3】下列选项中,符合“通史家风”真正内涵的一项是()

A.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强调在史书的编纂过程中要“征求异说,采摭群言”。

B.郑樵《通志总序》中称,要“总《诗》《书》《礼》《乐》而会于一手,同天下之文”。

C.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史书要“君道在焉,国是在焉,民情在焉,臣节在焉”。

D.郑樵在《通志》中陈述他以“贯二帝三王而为一家,然后能极古今之变”为著述目的。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区块链(Blockchain)是一种将数据区块有序连接,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其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技术。通俗的说,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无需第三方背书的情况下实现系统中所有数据信息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追溯。区块链作为一种底层协议或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地解决信任问题,实现价值的自由传递,在数字货币、金融资产的交易结算、数字政务、存证防伪、数据服务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

区块链产业主要有区块链研发及围绕区块链技术衍生出的产品、应用和服务。区块链产业既包含区块链本身的硬件制造和软件研发,也包含应用区块链技术所形成的一系列细分行业,涉及制造、金融、医疗、供应链、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摘编自《数字经济时代的“区块链”》)

材料二:

由于区块链技术巨大的应用潜能,全球主要国家都在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从区块链成为“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到正式被列入“新基建”范畴,在政策利好下,区块链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各地也加快布局区块链产业。尽管各地区块链政策推进程度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呈现出鼓励区块链产业落地、支持区块链技术与其他科技协同发展的局面。而从产业政策上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方面,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另一方面,多地在制定区块链技术发展政策时,注重与当地自身情况相结合,从而使我国区块链政策呈现地域化、差异化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地发布的区块链政策中,建立并发展区块链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高度共识,带来的聚集效应显著。发展区块链产业园区不仅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在产业聚集后,相关企业地理上的集中还可以促进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有利于获取配套的产品和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区块链这种集合型技术还能够带来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和创新效益,迫使企业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