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跳丧舞看土家人的生死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跳丧舞看土家人的生死观
摘要:作为鄂西南土家族丧葬祭祀歌舞的撒叶儿嗬,在这片绿色土地上显示出土家人以载歌载舞形式对死亡的礼赞,展示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是土家族人豁达开明生死观的完美表现。经过传承人和文化人的传承利用与改革宣传,早已摒弃其悲其苦的不吉祥涵义,变为展示土家族人民乐观豁达的情感表达方式,变为推介、宣传、提升鄂西南这片具有丰厚文化旅游资源知名度与影响力的崇高艺术形式。
关键词:跳丧舞;生死观;性格;土家人
鄂西南山区民间有风俗说,出门在外遇上丧事,尤其是遇上老年人走“顺头路”,看到棺材是好事,称“见财”。这和汉族人“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含义完全相反。
跳丧舞,又叫跳撒叶儿嗬,是鄂西南土家族聚集区一项十分重要的民间风俗事象,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丧葬形式,主要表现在偏远山区的土葬礼仪之中。其历史源流久远,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华阳国志》曾记巴人地带,“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这种以歌舞形式流传的丧葬习俗,经过漫长岁月的传承与改造,逐渐形成现今较为规范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品类,因此民间有“人死众人葬,一打丧鼓二帮忙”之说。跳丧是土家人为逝者送终的礼俗,除有看风水择时定吉利、择地形下葬的内容外,跳撒叶儿嗬是最为隆重、最显热闹的内容之一,跳丧是“欢欢喜喜办丧事,热热闹闹陪亡人”,为逝者跳撒叶儿嗬是生者怀念逝者的重大活动。
乡下百姓勤扒苦做一辈子,尤其是老者,就指望告别人世时乡民对其一生作个总结与评价,而跳撒叶儿嗬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平台。
“人死饭甑开,不请客自来。”跳丧(跳撒叶儿嗬)场面按丧事规模决定大小,但不论场面大小,均有知名鼓师邀约跳丧班子为之载歌载舞。除有众多歌词,如“开场”、“拜殿”、“封棺”、“入土”等形成一定程式的歌词段落外,鼓师还需现场创编较为合辙押韵的歌词唱段。这些唱段既包括对逝者一生养家持家、勤扒苦做的追忆,还掺入一些为调动场面气氛、转悲为乐的诙谐幽默笑话和情趣内容,或叙说历史,或解字猜谜,或演说古人故事,或评述闲言趣事。题材广泛,内容庞杂,花样繁多。土家族之所以要为故去的“老人”举行跳丧活动,是因为土家人认为,亡去的老人上无老人、下有子女,自己的一生已尽职尽责,到年老故去,是人的自然规律,是走“顺头路”,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必由之路,因此,这是一种“喜事”。又因土家族将结婚生子也叫做“喜事”,故将走“顺头路”的老人的去世称为“白喜事”。正因为是“喜事”,所以,就要庆贺热闹,甚至连孝堂大门上贴的挽联也有用红纸写的(现在大多是白纸上用黑色墨汁书写)。土家族地区的老人去世后,人们常会说:“今晚要去热闹一晚歇。”在热闹中的跳丧舞中,有一句唱词这样唱道:“老倌死了好有福,睡了一副好棺木。”土家族人对待生死的态度非常乐观,如丧歌所唱:“人生命尽总难逃,纵有精神也不牢。犹如梅花遭雷打,恰似嫩花被风摇。罢了罢了真罢了,人生好似一春
草。”这些都突出表现了生者对老人自然死亡、回归自然的良好心态,突出反映了土家人乐观生活、笑对死亡的洒脱情怀。因此,土家人在追忆亡人的夜晚,口唱跳丧歌、脚蹋跳丧舞,通宵达旦都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以此庆贺亡人的“顺头路”和回归自然。
正是因为这种良好的心态和洒脱的情怀,才使得他们对人的生老病死和死后回归自然有着正确的理解,因而将丧事当作“喜事”办。又因为是“喜事”,不但丧家非常重视,而且亲朋好友和附近的村民,特别是邻居也极为重视,“人死众人葬,一打丧鼓二帮忙。”“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丧鼓送人情。”在跳丧的歌词中,有这样一个段子:“小伙们喜欢打丧鼓,老头们喜欢煎豆腐,半夜听到鼓声响,不管哪方我都去,没有豆腐去送礼,打一夜丧鼓去捧场。”这是乡邻对丧家丧事高度重视的反映,也是土家人心胸开阔、性格豁达的反映。
土家的历史渊源、古代的历史演义、死者的生平事迹、真挚的爱情故事、社会的生活趣事都是歌唱题材,如《十想》、《十梦》、《十爱》、《十劝》、《十织》、《十画》、《怀胎歌》、《探情歌》、《探郎歌》、《荷包歌》、《螃蟹歌》、《祭向王》、《杨家将》、《十绣香袋》、《灯草花儿黄》、《薛仁贵征东》和《郎在高山打伞来》等。“丧鼓歌”中有种段子叫“哑谜”,丑歌频频出现,包括情歌、荤歌和风流歌。我们从跳丧的这些内容、形式和特点中,不难发现土家人具有诸多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
从跳丧的内容看,反映了土家族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和笑对死
亡的生死观。无论是从其唱词还是其动作等方面来看,它包括了土家族历史变迁中的迁徙、征战、战争、打猎、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既体现着土家族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也反映出土家族将这些内容运用于丧葬活动中的豁达、乐观态度。土家族对于正常死亡的人,将丧事当作喜事办,还要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反映了土家族豁达、开朗的生死存亡观和人生哲学。他们不畏惧死神,不怕死神的降临,当死神来到的时候,他们就勇敢地面对,勇敢地迎接,认为生老病死这是人类和自然共有的规律,是自然现象,是走“顺头路”,就一定要跳“撒叶儿嗬”。这是由这个开放的民族和这个民族的开朗性格所决定的。土家族人性格豪爽,不斤斤计较,心胸开阔、大度,与人为善、乐观向上。他们的这种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来,哪怕是面临着死亡,也都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对于走“顺头路”的老人的去世,都将丧事当成喜事办,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悲痛之中。
从跳丧的动作看,反映了土家族刚劲、勇猛、爽朗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从跳丧的来源看,更是土家族心理特质的直接反映。我们从跳丧舞的历史源流中,无论是从图腾崇拜,还是从巴渝舞、摆手舞、巴山舞等与跳丧的关系来看,跳丧与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密切的,都有着渊源和承袭的关系,跳丧在继承这些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对其发展、改编,从而将这个民族内在的,同时又是最高心理境界的,并被视为“神”的那部分内容——图腾,与賨人时代的宫廷舞——巴渝舞、与土家族的民间舞蹈——摆手舞、巴山舞
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跳丧舞。
总之,无论是从跳丧舞的内容形式来剖析,还是从它的源流特点来分析,我们都可以发现土家人追求积极人生和奋发向上的美好梦想,发现土家人乐观进取的民族精神和笑对死亡的洒脱情怀。跳丧舞具有多重功能与价值。研究和利用跳丧舞,在土家族现代化进程中意义重大。现在,跳丧舞处境艰难。在经济全球化、土著文化现代化背景下,撒尔嗬已经边缘化,正在加速失传,这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跳丧舞已从丧葬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颇具观赏性的民族舞蹈。(作者单位:湖北省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