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 墨子 孔子 韩非子 老子
先秦诸子的著作
先秦诸子的著作
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代表。
他们创作了各种著作,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和人类存在的理解与探索。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先秦诸子及其代表作:
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的思想和教导。
2.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孟子的主要著作,探讨了人性、道德和政治等问题。
3.老子(约公元前6世纪):《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强调“道”和“无为”的概念。
4.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庄子》是庄子的主要著作,以幽默的方式讨论了自然、道德和人性等问题。
5.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是荀子的代表作,关注政治伦理和社会秩序。
6.韩非子(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韩非子》是韩非子的主要著作,探讨了法治、统治和国家管理等问题。
7.《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中国先秦时期哲学家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0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这些著作涵盖了先秦时期不同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对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秦诸子百家 概括
先秦诸子百家概括
1、儒家:孔子(春秋中期)《春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人编著的通史)(五经之一)、曾子(春秋后期)《大学》(四书之一)、子思(战国前期)《中庸》(四书之一)、孟子(战国中期)《孟子》(四书之一)、荀子(战国后期)《荀子》
2、道家:老子(春秋前期或春秋中期)《道德经(老子)》、庄子(战国中期)《庄子(南华经)》
3、法家:申不害(战国中期)《申子》(大多散佚)、韩非(战国晚期)《韩非子》
4、墨家:墨子(春秋中后期—战国前期)《墨子》
先秦时期其他一些经典作品:
《论语》: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行编纂的儒家经典。
(四书之一)
《国语》:传为左丘明所著。
《春秋左氏传》:左丘明所著。
孔子所著的《春秋》为经,此书则为传,并与《国语》的内容互相参证。
《易经》(周易):传为周文王所著。
(五经之一)
《礼记》:传为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孙子兵法》:“兵圣”孙子所编。
《吕氏春秋》:由吕不韦召集门客所编。
《诗经》:孔子整理。
(五经之一)
主张:
1儒家:仁政,民贵君轻。
(儒士的哲学)
2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隐士的哲学)
3法家:“法制”,中央集权。
(谋士的哲学)
4墨家:兼爱,非攻。
(武士的哲学)。
总结评述先秦诸子主要思想
总结评述先秦诸子主要思想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人物,包括孔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思想家。
他们的思想各具特色,对中国哲学及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对他们的主要思想进行总结评述。
首先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
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礼、孝、忠等。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要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和谐社会。
他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要求,强调父子、君臣、夫妻、朋友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结构。
其次是老子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道”、“无为而治”、“道可道,非常道”等重要概念。
老子强调遵循自然法则,追求无为而治,主张顺其自然,不争不抗,减少人为的干预和控制。
他认为人应当返璞归真,追求自由和平静,以达到身心的和谐。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政治、伦理、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道家哲学传统。
再次是庄子的思想,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强调自由、无为、自然、寓言和相对主义。
庄子的思想是对老子思想的发展和深化,他对世界的观察带有更加深入和细致的洞察力。
庄子提出了“人有我无”、“万物归一”等重要观念,主张追求虚无与自由,超越身外之事,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然。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是墨子的思想,墨子是中国古代的伦理学家和科学家,他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子认为人类应该相互关爱,摒弃战争和压迫,推崇和平与公正。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理念,要求人们互相帮助,共同度过艰难时期。
墨子还注重实践和实验,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工器思想和名义思想。
墨子的思想主张关注社会公益,追求实证和实用,对中国哲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是荀子的思想,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主张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来约束。
诸子百家
史家论述
史家论述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 学派总归纳为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则把先秦以来的学派归纳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 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西汉时期
从人类文明演化历史看,曾邦哲《结构论》提出诸子百家及三教九流是早期的学科分类体系,儒 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偏向政治军事与伦理领域,墨家、道家、名家、医家和农家等偏向自 然工艺与逻辑等领域,还禅家、杂家、书画家等则偏向人文艺术等领域,并且,西方近代科学发 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中华文化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科学社会规范)、墨家的实 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涉及古书
汉武帝以后,随着儒家地位的上升,统一的封建思想的建立,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经结束,诸子开 始走向衰微。儒家思想则一直得到官方扶持,其尊崇位置历经两千余年而不变。 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后,虽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然诸子传说,皆深藏于秘府,而未布诸民间。 成帝河平三年,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即经、传、诸子、诗赋),谒者陈农使求遗书于天下。 此之求书,即秦始皇“收去《诗》《书》、百家语,以愚百姓”之意。自此次搜求后,诸子传记 充牣中秘,郡国绝少传书。故河平、阳朔之间,东平思王宇来朝,上书求诸子及太史公书。大将 军王凤曰:“诸子书或反经术,非圣人,或明鬼神、信怪物。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 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不可予。天子如凤言,遂不与。” 正如罗焌[jùn]在《诸子学述》所说,汉时诸子之书,藏在秘府,非其亲近,不能与目。有欲学 者,求之则不得,借之则不与。是又变私学为官学,仍袭秦政愚民之故智耳。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学派,他们纷纷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学术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后世便把这个时期这一现象称为百家争鸣。
而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等人便是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人物。
那么他们都有什么主张呢?下面我们看一下。
一、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称为“至圣先师”。
1、在思想上,其内容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2、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的是为君者要以德治国,爱惜民力,逐步改良政治。
3、在学习上,主张“有教无类”,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并大力发展私学。
4、但同时孔子思想也有其保守部分,他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等。
二、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1、在思想上,其核心是主张“兼爱”、“非攻”,所谓的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之间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而非攻则是反对攻伐之战,维护平民百姓的生活。
2、在政治上,提出“尚贤”﹑“尚同”等思想,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官僚,都要选择天下的贤者来担当。
三、孟子孟子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
1、孟子主张“仁政” ,并且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生来本性都是向善的;3、主张“养浩然之气”,重视对人格精神的培养,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四、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而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这个本源,不能强加干涉。
2、在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认为国家应该消极应对敌国的战争,不应积极发动战争;3、老子还主张“物极必反”,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双面性,不能过分的去强求什么,否则只会造成更加不好的后果。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他们都是各家代表人物,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主张无分贵贱不分国界,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开创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
天表现于人,便是性。
人若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
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发挥孔子“仁”的观念。
孔子中的“仁”缺乏了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
因此,孟子要建立“道德价值根源之自觉心”,认为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于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也不断变化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乎,“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孙膑、吕不韦等等。
他们为后世撒播下智慧的种子,当我们细心梳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能切实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悟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异彩纷呈、影响颇深。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
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忐忑,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
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这对于今日的官场和职场就有着颇深的意义,有权人的贪图享乐,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产,但却禁不住外物的诱惑,不能真正的为民服务,想必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遗憾吧!官官相护,而平民孤掌难鸣。
总结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
总结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先秦时期诞生了诸多重要的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先秦诸子的各家思想的简要总结。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孔子提出了“仁爱”、“教化”、“君子”、“礼仪”等重要概念。
他强调个体的修养和道德规范,主张通过教育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顺应自然和宇宙的规律。
他们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不干涉自然和个体自由来达到社会秩序的达成。
道家思想对于追求内心平静、追求自由和个体的完善有着重要影响。
墨家思想: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
他们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爱与和平。
墨家思想注重实践上的稳定和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有着重要影响。
法家思想:法家以商鞅和韩非子为代表,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
他们主张严厉的法律制度,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发展。
法家思想对于政治改革和国家治理有着重要影响。
纵横家思想:纵横家以韩非子和李斯为代表,强调实用主义和阶级斗争。
他们主张权谋和计谋,强调夺取权力和统治的策略。
纵横家思想对于国家政治的斗争和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兵家思想:兵家以孙子为代表,主张战争和军事策略。
他们主张用战争和兵力来达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兵家思想对于军事战略和国家防御有着重要影响。
这些先秦诸子的思想各有不同,但都对中国古代哲学、政治、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思想的重要性在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化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7.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8.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9.农家,农家代表:许行10.小说家,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
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治的理想大道。
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
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
「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
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
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
“墨子、孔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孟子”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墨子、孔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孟子”的主张分
别是什么?
墨子主张: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孔子主张: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2)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爱惜民力,逐步改良政治 3)保守部分:维护周朝的“礼”,主张“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展私学老子主张: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庄子主张: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
荀子主张: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
韩非子主张: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孟子主张: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简介: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
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音读:dān),一字或曰谥伯阳。
华夏族,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逝世于公元前471年。
总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和思想
总结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和思想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涵盖了丰富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本文将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进行总结。
儒家思想是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一支,其核心人物是孔子。
孔子的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道德修养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仁爱”、“忠诚”、“孝顺”等重要概念。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正确的行为,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与稳定。
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子提出的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
他强调人们应该彼此关爱,摒弃战争和争斗。
墨子还强调实用主义和技术创新,提出了很多工程技术的原则和发明,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提出了“道”、“无为而治”等重要概念。
他认为宇宙的本质是道,人们应该返璞归真,摒弃功利和私欲。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了“自然”、“无我”等概念,强调个体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和商鞅。
韩非子提出了“法治”、“严刑峻法”等重要原则。
他认为法律应该是国家统治的中心,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来实现社会的秩序与安定。
商鞅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措施,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孙子和吴起。
孙子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强调军事战略和组织管理。
吴起在战争理论和战术实践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兵家思想对中国军事制度和战争策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荀子和韩非子。
荀子强调人性本恶,并提出了“性恶论”和“教化论”。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规范,人们才能追求道德和正义。
韩非子则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的思想,主张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鬼谷子和公孙龙。
他们强调实用主义和灵活变通,认为人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
这些代表人物和思想仅仅是诸子百家中的一部分,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然而,他们都通过思辨和实践,对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秦高考知识点总结
先秦高考知识点总结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阶段。
在高考中,对先秦历史的考查较为常见,因此对于先秦时期的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先秦高考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先秦诸子百家先秦时期涌现出许多思想家和学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其中以孔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最为重要。
这些学派对中国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儒家、道家、法家的影响尤为明显。
在考试中,对于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核心观点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先秦时期的末年,也即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剧烈动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孔子提出了仁义道德的思想,荀子和韩非子则大力推崇法制和秦国的壮大。
在这个时期,诸侯割据、百家争鸣,国家纷争和社会变革是比较重要的考点。
三、兵器和战争技术在先秦时期,兵器和战争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例如,铁器的普及为战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进一步推动了兵器和战争技术的进步。
在高考中,对于兵器和战争技术的了解,以及其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都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四、礼乐文化和宗教信仰先秦时期的礼乐文化和宗教信仰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乐舞、礼仪等文化形式的发展,如周礼、鬼神信仰等都是先秦历史中的重要考点。
此外,先秦时期的人们也对于神仙、鬼神等存在着强烈的信仰和崇拜。
五、经济和社会状况先秦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社会结构也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兴起。
同时,社会分工明确,世袭制度逐渐形成,这些都是需要了解和分析的内容。
六、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先秦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和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孔子、老子、秦始皇等人物,以及诸子百家之间的思想交锋,秦国统一六国等重要事件。
在高考中,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了解和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先秦诸子学说
先秦诸子学说
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这些学说的代表
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老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
他们对于人性、社会治理、伦理道德等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要实
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首先要从每个人开始,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仁者爱人”的境界。
孟子则强调人性的善良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性本善,只
有通过教育和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每个人都能发展良好的品德和道德
观念。
老子的思想强调了自然和无为而治。
他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
规律,不要过分干涉和施加压力,而是要顺其自然,以达到社会和个
人的平衡与和谐。
荀子则强调了人性的恶与良的对立。
他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
过教育和制度的约束,才能使人摆脱恶的本性,追求善的境界。
墨子的思想强调了兼爱和以德为基础的社会好处。
他主张“兼爱”人,不论亲疏远近,都应该给予同等的关爱和重视。
韩非子则强调了法治和权谋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严密而
合理的法律制度以及灵活而有效的政治手段,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与
秩序。
总体而言,先秦诸子学说围绕人类生活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而
富有启发性的思考,为后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发展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发展先秦(旧石器时期--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旧石器时代到战国时代,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先秦时期,学术思想自由,文化繁荣,产生了诸子百家,诸子如孔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百家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刑名等,史称“百家争鸣”。
在商代和西周时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已经开始形成,武王伐纣时说“牡鸡无晨,牡鸡之臣,唯家之索。
”,伯夷、叔齐事件,都为当时政治文化的体现。
然而当时的政治文化发展尚未成熟,各种思想激烈碰撞。
各地部落的普遍现实存在和分封制的施行,加之政治军事兼并的不断发生,各国寻求治国之法,使得在东周时期各地各国学者们持有大相径庭的各种思想。
交相辩难,百家争鸣。
这是中国政治文化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代。
就中国的实际思想文化发展而言,百家之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主要是儒家、法家、道家三派。
1)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他提倡仁义孝悌,一方面,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礼制进而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君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又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提出了君主的义务和责任;又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作为民众的独立人格。
孔子之后的孟子更将民众提到了高于君和社稷的地位,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方面,儒家维护等级制度和君权,另一方面,他们主张君臣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权利,任何一方都不该要求对方无条件的服从和妥协。
孔子主张以“仁政”治国,反对过分剥削压迫,提出了富民、惠民的主张。
先秦儒家并不主张禁欲,而是推己及人。
“礼”是儒家思想推行的工具。
儒家思想强调维护内部制度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竞争角逐激烈的春秋战国时代并不能得以特别的任用。
但是人们如果因此就认为儒家在先秦至秦代地位尚低,确是有失公允的。
儒家在战国时代,已经遍布七雄诸国。
到了秦朝,秦始皇要坑杀方士、术士时,公子扶苏就以其中有些人毕竟是儒生为理由,为他们辩护;而秦朝朝堂之上也有儒生为臣。
先秦诸子知识点总结
先秦诸子知识点总结先秦诸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的代表,主要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列子等。
他们的思想在古代中国影响深远,对中国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下面将对先秦诸子的思想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之重要。
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人们能够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五行”,即“文、义、礼、乐、政”,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他还提出了“君子”、“小人”、“君子之风”等概念,认为一个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才能,能够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孟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阐述。
孟子主张“性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恶”出于外在环境的影响。
他提出了“教化三则”的观点,即“天之生物也唯人以为贵”,“有位也行,行位也荣,荣位也达,达位也快”,“生之谓性,命之谓义,善之谓道”,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做到“教化为善”,“追先王之道”,“循礼义而动”。
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道”、“无为”、“无我”等哲学观念。
老子认为,万物皆源于道,而道又是无形无象的,无所不在,可以说是宇宙的本原。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以无为而治天下”等观点,强调要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人为的干预和强求。
老子还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强调心无所窒,胸有丘壑,要做到无欲则刚、无为而治、无行而步、无方而处。
庄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自由”、“无为”的观念,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人为的干预和干涉。
庄子还提出了“齐物论”、“逍遥游”、“无我”等哲学观点,强调自由自在,无为而治,要做到心如止水,君子之道非止非行,非理非非理,非物非非物,无所不足。
诸子百家的故事
诸子百家的故事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了先秦诸子和百家思想。
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等,而百家思想则是指这些诸子及其门徒们所代表的不同思想流派。
这些思想家们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思想的深邃之处。
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求学之路。
孔子从小就非常喜爱学习,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表达了他虚心求教的态度。
后来,孔子游说列国,传播儒家思想,但并没有得到重用,最后回到鲁国,开办私学,传授学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的“悲秋”之言。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爱人之心,人皆有羞人之心,人皆有是非之心。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人性本善。
孟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家思想的精华。
老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顺势而为,不强求,不逆流而动,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反战思想。
墨子主张兼爱,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是对人性的伤害,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
墨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爱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去维护和平。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主张法治,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韩非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以上是诸子百家的一些故事,这些思想家们的思想和故事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四十三、七子论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横跨了549年,这段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大学问家,先秦七子尤为代表,分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七贤跨越时间比较长,有的是同一时期,彼此见过面;有的素昧平生,差了好几代。
七贤是凑不到一起论道,不过从他们留下的古籍中,仍能看出他们所持的观点,彼此有相似点,也有不同。
请他们聚在一起论道,不如说是他们的思想论道。
先秦七子坐在圆桌旁,主持人说:先秦七子,跨越春秋与战国,七位贤士,我想请问一下,何为道。
老子曰:大器晚成,大音若希,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
道是说不上名来的,大道很晚才会成就,它的声音稀微,样子无形,称之为道。
主持人说:老子不愧是道家的创始人,说得微妙含蓄,我们现代人还是不懂。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所谓的“道”,就在这里,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
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恶,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面走到尽头,就转化为另一面。
所谓物极必反出。
道广布天地间,它可大可小,可左可右。
它谦卑低调,没有自我私心,可小如微尘;它包容万物,大公无私,可大到无边。
这种可大可小,正体现了道的弹性和能量。
孔子曰:老子的道,引述来了做人之道,人与人交友之道,对待朋友要忠实诚恳,如果朋友违反道义,就要尽朋友的责任加以规劝。
要善意的引导朋友,如果朋友不接受,就不要勉强,适可而止,以免友谊破裂。
庄子曰: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探寻着生活的意义,并忙碌着为自己所谓的道寻找依据。
然而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道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可以评判呢?是不是终日无休无止地劳碌就算有意义的一生呢?如果你是一个毫无闲暇的奋斗者,那么请你试着在你的水壶上画一些花纹,在你的头发上束一条彩带,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也许不止于你所知道的那些。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
孔子、墨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的主张各是什么?一,孔子的主张:“德”,“仁”,“礼”。
1,“德”。
孔子认为“德”的主要包括宽惠使民和实行仁政,“德”是治理国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是抬高了“德”的地位,认为“德”高于君主的权力,高于国家及法律,是区分“仁君”与“暴君”的标准,是执政、司法的指导方针。
“为政以德”表现在法理思想上,就是“以刑辅德”、“以德去刑”、“恤刑慎杀”。
2,“仁”。
他提出以“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仁”。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
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
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深。
3,“礼”。
孔子认为“礼”作为一种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对于新起的封建地主阶级也同样是需要的。
“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克己”,就是对自己有个要求,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为仁”影响许许多多的人。
二,孟子的主张:“仁政”“性善论”,“正经界”,“制民之产”,“管理制度”,“取民有制”。
1“仁政”。
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行“仁政”。
他把孔子的“德治”主张发展为“仁政”学说,以宗法血缘道德释仁义,主张恢复井田制,反对兼并战争。
孟子的“仁政”要求广大平民生活能够稳定,赋税徭役能够减轻,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的“仁政”,就必须让百姓们得到实际的好处,能够生活的衣食无忧、幸福安宁。
2,“性善论”。
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者.仁、义、礼。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
高频考点:先秦诸子百家都有哪些诸子是指中国先秦时期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列子、申子、韩非子等学术思想代表人物。
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术流派,而至战国中期,百家争鸣,众多学说纷呈,丰富多彩,为中华文化奠定了深厚基础。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引述了司马谈(司马迁之父)对学术流派的见解,司马谈把先秦以来的学派总归纳为六家(论六家要旨),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先秦诸子百家当中有名的共有189家,著作更达到了4324篇;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即: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而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术数”、“方技”、“兵书”三略,亦可称为先秦诸子,可算为十二家。
(1)儒家公元前5世纪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起初仅是诸子百家之一,在秦代更是大受迫害,自汉代起才得到朝廷独尊,成为官学与国教,在两晋南北朝和唐代,儒家与佛、道二家并称三教,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继后经宋儒重新阐释,形成理学,发展心性之学后得以重振声势,并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大受尊崇。
儒家尊崇孔子为圣人,以四书五经为经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王阳明、顾炎武等大儒加以发扬,历久而犹新。
(2)法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用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学派,法家的思想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
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一个组织或学派叫“法家”,只是在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中将韩非子、管子等理念相似的人归类为一派并命名“法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读孔子见“恻隐之心”,得“仁爱精神”; 读孟子见“浩然之气”,得“义勇精神”; 读老子见“玄妙之智”,得“辩证精神”; 读庄子见“通透之慧”,得“超脱精神”; 读墨子见“身体力行”,得“实践精神”; 读韩非见“直面人生”,得“现实精神”; 读荀子见“事在人为”,得“自强精神”; 这些加起来,就是先秦诸子的精神,也是我们民 族的精神!
•
•
思想盛宴的黄金时期
先秦四家
兵家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法家 商鞅 韩非子 李斯
儒家关注 文化 墨家关注 社会 道家关注 人生 法家关注 国家
法家—谋士
• 王、诸侯、大夫、士(武士、文士、隐士、谋士,没有封 地和不动产) • 以法治国,严刑峻法。法家的悲惨下场。 • 商鞅、韩非子(权术和阴谋论)
先秦诸子百家
• 基于 易中天 在百家讲坛的36集《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而演绎。 • 哲学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 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 小说家、纵横家。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 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惠子、孙武、孙膑、张仪、 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 缘由: 缘由: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 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处士横议”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 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 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 和法家。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张, 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 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 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 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 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平民哲学家” 韩非“宫廷阴谋家”都讲“利害” 只不过, 墨子 “平民哲学家”,韩非“宫廷阴谋家”都讲“利害”。只不过,墨子所言 公利” 韩非所言为“私利” 墨子讲“兴天下” 韩非讲“治天下” 为“公利”,韩非所言为“私利”。墨子讲“兴天下”,韩非讲“治天下”。 儒家主张有差别的仁爱,墨家主张无差别的兼爱。 儒家主张有差别的仁爱,墨家主张无差别的兼爱。
辩证的哲学。 辩证的哲学。 无为治天下。 知足寡欲” 柔弱不争” 顺应自然” 无为治天下。“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
墨子--侠士
• 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 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 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 • 经济 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 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 思想 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 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 “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 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 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 学”,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其它
• 儒墨道 儒释道。精神上以道,现实中以儒。 儒释道。精神上以道,现实中以儒。 • 读孔得仁,读孟得义:儒家的思想,总体上说是比较理想主义的。无论是孔子的 读孔得仁,读孟得义
“仁”,还是孟子的“义”,都带有理想的色彩。这种理想非常可贵。没有这理想,人 就可能变得“禽兽不如”。但也要看到,理想毕竟是理想。
儒家—儒士
• 源于周礼(礼乐、分封、等级),钟鸣鼎 食。回到过去,复古。 • 伦理:五福,九族。舅舅、姑父、姑姑。 • 儒家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无意识(集体行为)。 两晋、南北朝、两宋、元、清。
• 孔子的仁,孟子的义。
儒家—儒士(续)
• 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 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 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 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 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 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 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 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 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 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 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 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治辩证法,由政治辩证法而哲学辩证法。 《老子》一书,从头到尾贯穿的都是弱者是生 存智慧。只不过《老子》把它们上生到了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并非只有弱势群体受用, 权势人物也受用。所以,老子的思想可以有不同的结果。用于学术,可以发展为思辨哲 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 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 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自我安慰。由此可见,老子是影响深远的,也是无法 尽说的。庄子:为了生命和自由,庄子把很多问题都想得很开,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
• 读墨得力行:墨子侧重于“行侠”,孟子侧重于“仗义”。孟子说:“杨氏为我,是 读墨得力行:
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墨子不但是理论家,更是实践 家。他在提出理论的时候,不但要求立论有本、有原、有用,而且要求身体力行。
• 读韩得直面 韩非的思想方法是什么样的呢?就是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不可调和,即 读韩得直面:
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 」。「仁 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 的核心内容。所倡导的「 」,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 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 的核心内容。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影响了几千年!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影响了几千年!
“卖矛又卖盾”的故事。矛与盾既然不能同售,则理想与现实、内容与形式、仁义与利 害,也就不能共存。利害冲突既然是真实的,仁义道德也就肯定是虚假的。这就是韩非 的思想方法──“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 读老得智,读庄得慧:强调矛盾对立双方的转化。辩证法。是由军事辩证法而政 读老得智,读庄得慧:
参考
• • • 易中天: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我读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百家之学与中国文化述论
Thank you!
最平庸的人都能治国。为君王统治服务。 最平庸的人都能治国。为君王统治服务。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道家—隐士哲学家
• 庄子的寓言:相濡与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的寓言: • 杨朱: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一毛不拔。砍大腿。整体利益与局部 杨朱: 利益,个人与社会对等。奉天下与一身而不取也。 • 道教。是南北朝才出来的,受佛教影响。 道教。 •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代表人物: •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作品: • 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 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鬼 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 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 部分化为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 疏,不殊贵贱 韩非子,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 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 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 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 经济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 政治 法进行统治; • 思想和教育上 思想和教育上,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