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答谢中书书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
《答谢中书书》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2.文题诠释《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3.主旨文章通过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象,表达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
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以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4.内容解读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接着写高山、流云、溪流、石壁、青林、翠竹等景物,“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5.结构分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句,总起句,以感慨发端。
第二部分,从“高峰人云”到“沉鳞竞跃”,写景。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
6.写作特色结构巧妙,杂而不乱,结合有序。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第10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课件4-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洱海之绚丽
西湖之妩媚
长江之浩渺
黄河之浑茫
峨嵋之清凉
黄山之幽奇
答谢中书书
题解
答
回复
谢中书 谢徵,作者的朋友
书
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
或 “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
体。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yù)其奇者。
陶弘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 2.积累文言字词,朗读、
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美。
3.体味作者酷爱自然的思 想感情。
4.背诵课文。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
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 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 作。“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 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 (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 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 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 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 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 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 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美
山水相映 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静
色彩搭配
五色交辉。
之美
青林翠竹,
相
四时俱备。
衬
之
晓雾将歇,
美
晨昏变化 之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全解读
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篇文言文中的“答”是回复的意思。
“谢中书”是作者的好友谢正,“中书”是他的官职。
这第二个书就是书信的意思。
这篇文章是作者写给好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当时的南北朝时期,社会黑暗,政治动荡,很多知识分子都隐居山林,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这个陶弘景就是这样一位隐士,他经常会写信给好朋友,将自己所见之好山好水写进书信,用以劝慰友人。
这篇文章,作者分三个层次为好友介绍了这奇山异水,让我们赶紧去读读吧。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山河之得共谈,共同赏谈。
这开篇前两句便总领全文,说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不但点名了中心,也奠定了全文写景抒情的总基调,道出了作者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五色交辉;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歇消散。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陈琳至于水中潜游的鱼静月竞相跳跃。
这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这秀美的山川美景。
你看,那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寥寥八个字,便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把山川之高,水之境描写得空灵澄澈。
接下来四句,作者先描写静静那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那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常青葱翠,这五彩斑斓的山石和青翠的竹木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绚丽辉煌的景象。
这最后四句,作者开始着力打造动静。
这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远处传来了野鸟那此起彼伏的鸣叫,太阳快要落山之际,那潜游在水底的鱼儿争相跳出了水面。
作者用这山人的啼叫,林鸟的乡民,由于的静月,为我们打造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
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注释、翻译及答案《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注释默写:《答谢中书书》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记承天寺夜游》1、【念】考虑,想到。
2、【相与】共同,一起。
3、【中庭】院子里。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大概是。
6、【但】只是。
7、【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5、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中书令的职责和地位;2.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3.掌握诗歌的基本韵律和格律;4.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1.中书令的职责和地位;2.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3.诗歌的基本韵律和格律。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并运用唐诗中的修辞手法;2.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介绍唐代中书令的职责和地位,引出本课文。
2. 阅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先独立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
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下课文主题和情感体验,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3. 课文解读(25分钟)1.详细解读课文涉及到的表意词、形容词、动词及修辞手法;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3.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
4. 诗歌的韵律、格律(25分钟)1.讲解唐诗的韵律和格律,通过PPT引入相关的知识点,讲解韵、平、仄和押韵;2.让学生分组讨论相对应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5. 诗歌的修辞手法(25分钟)1.课堂讲解什么是修辞手法以及常见修辞手法;2.老师通过课文中的例子,介绍其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比喻等;3.让学生在小组内找出自己所理解的修辞手法,并进行解释说明。
6. 情感体验(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结合课文和所学知识,选择一段适合自己的诗歌进行背诵,并结合其所表达的情感进行自我分析和发表意见。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生与老师互动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于唐代中书令,诗歌的韵律和格律,以及修辞手法的理解。
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感情。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背诵本次课学习的唐诗三首,力求正确、流畅;3.评论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写一篇150字以上的观后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谢中书及其写作背景,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3)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教育学生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谢中书及其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3.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理解课文的大意,分析课文结构。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深入剖析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美景。
(2)学生分享自己心中最美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
(2)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写一段景物描写。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案的设计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例如,在讲解《答谢中书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谢中书对美好景色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注释)
答谢中书书(原文·题解·注释·译文)[南朝·梁]陶弘景【作者小传】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划灰中学书,读书万余卷,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即引为诸王侍读,官奉朝请。
后隐居于句容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
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讨大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
好神仙之术,爱山水。
谥贞白先生。
著作甚多,大都亡佚,诗文今传《陶隐居集》辑本一卷。
[题解]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豫章王记室,因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
本文以山川之昏晓、四时之变化,描绘了江南自然山水之美。
笔致清新隽永,宛如清丽的山水画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1],沈鳞竞跃[2],实是欲界之仙都[3],自康乐以来[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
——选自明刻《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陶隐居集》山水中包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经常谈论。
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净见底。
两岸石壁上,五色缤纷交相辉映。
那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
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夕阳即将坠落之际,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腾跃。
这实在是人世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
(王运熙曹旭)【注释】[1]颓:坠落。
[2]沈鳞:潜游水中的鱼。
沈,同“沉”。
[3]欲界:佛教中三界之一。
即指人间。
三界为:欲界(有淫欲、食欲);色界(无淫欲、食欲,但仍有形色之好和物质牵挂);无色界(摆脱一切形色、物质羁绊)。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之意。
[4]康乐:谢灵运。
灵运袭封康乐公,性耽山水,故云。
[5]与:参与其间。
这里指欣赏。
与陈伯之书[南朝·梁]丘迟【作者小传】丘迟(公元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
部编版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 》注释译文赏析
部编版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注释译文赏析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有《陶隐居集》。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注释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
《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夕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385-433),他承袭祖父谢玄(343-388)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奇:指山水之奇异。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与参与,这里指欣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和,念无与为乐者。
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及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及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及知识点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答谢中书书》语言积累与运用
《答谢中书书》语言积累与运用1.重要字词:积累重要的词句;【词语积累】之:的。
谈:赞叹。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将:将要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争相跳出水出。
实:确实。
欲界:佛教语,即人世间。
仙都:仙人居住的地方。
与(yù):参与,文中指欣赏。
【重要字词】答:回复。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答谢中书书:第一个“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答谢中书书:第二个“书”,指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2.精彩语句: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俊俏的山,直直耸立,有白云轻绕;俊美的水,清澈见底,有鱼儿嬉戏。
溪水两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绝伦:绿树、青草、翠竹、红花、蓝天、白云……四时不同、景色各异,五彩缤纷、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特别是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机盎然。
这一句是概括描写,作者紧紧抓住江南景物的特点: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点染,便组成一幅江南。
《答谢中书书》原文和翻译
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 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 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3/6
4/6பைடு நூலகம்
5/6
6/6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 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 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 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 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课《短文两篇》、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文·全梁文》〔中华书局 1958 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 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 集》。
《答谢中书书》注释、翻译、默写、阅读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2、【四时】3、【歇】4、【夕日欲颓】【颓】,5、【沉鳞】6、【欲界之仙都】7、【与】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四、课外文言文阅读:《田单即墨之战》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
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
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
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三年而犹未下。
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
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
立乐毅为齐王。
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组是()A.及城溃及:到了…的时候B.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营乃:于是,就C.各去城九里而为垒去:距离D.所以三年不攻者所以:用来……的方法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A.独田单宗人皆以铁笼得免B.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C.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D.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3.下列句式与“为燕所撑”相同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B.岂能为暴涨移之去(《河中石兽》)C.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D.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单智勇过人,带领即墨百姓守卫即墨三年,没有让燕将乐毅攻下B.燕昭王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不轻信谗言,办事果断C.乐就三年未攻下即墨,不是想“南面而王”,而是想让燕昭王立他为齐王D.“独四单宗人以铁笼得免”从正面描写了田单的“多智习兵”;乐毅三年未或下即墨,是从侧面烘托了田单的“多智习兵”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详细笔记。梳理重难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详细笔记。
梳理重难点第一篇《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一、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文。
(重点)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意境,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不同的写景手法。
(难点)三、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题目解说:《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字玄度,南朝人,曾任中书舍人,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作者名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有“山中宰相”之誉,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著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等。
背景资料:文章写于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山林的。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本文正是如此。
《答谢中书书》详细批注问题探究文章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作者写景虽仅用几十字,却囊古今,含四时,兼晨昏,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尤以动静变化与搭配最具匠心:一是山水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青林翠竹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
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生动画卷。
《答谢中书书》写作特色分析一、优美的意境。
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将其再现,激起了读者的审美性质,从而形成了文学作品的意境。
本文的意境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山水相映之美,这里“高峰入云”,而山下“清流见底”,峰高水清,相映成趣;其二,色彩配合之美,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景色绚丽动人;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景色,而四时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谢答中书“书”:书信。
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鉴赏《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答谢中书书》注释、翻译、默写、简答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10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注释默写:1、【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四季。
3、【歇】消散。
4、【夕日欲颓】夕阻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5、【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7、【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三、理解性默写:1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答:全文抓住“美”字来写。
写了山峰、水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游鱼。
描写特点: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句中“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了作者对“山川之美”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其中的情感。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答谢中书书》翻译及解析重点知识点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存在。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坠落时,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确实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重点注释1. 答谢中书书,答:回复。
第一个书:中书,官名;第二个书:即书信。
2. 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季节,3. 晓雾将歇,歇:消散。
晓:早晨4. 猿鸟乱.鸣,乱:此起彼伏。
不是杂乱。
5. 夕日欲颓,颓,坠落。
6. 沉鳞.竞跃,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鳞:鱼,借代手法7.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8. 自康乐.以来,康乐:指诗人谢灵运。
9.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的意思。
复:再,奇:奇丽的景色。
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萎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重点理解1.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鄙弃名利之情。
2.全文的主旨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山川,描写了:山川之美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美”字4.文中的论点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中的结论(议论句)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多用骈句,但也有对偶、散句(后两句)。
骈散结合,以骈句为主。
6. 文中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7.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答谢中书书》教案及知识点【优秀10篇】《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教学目标篇一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诵读能力。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
3、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优美的意境,4、引导学生体会文中蕴含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体会文中蕴含的热爱自然思想感情。
答谢中书书篇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 、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准备:幻灯机,录音机,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乐事。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将一起阅读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谢中书作为能够谈论山水的朋友,传达自己与自然万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
二、知识检测:1 、文学常识积累《答谢中书书》作者是(朝代)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字,号,丹阳秣陵人。
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2 、解释加点的词语五色交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三、合作学习(一)题文探奇,整体感知阅读题目与文章内容,你有什么发现?不妨拿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此文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
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答谢中书书》教案
-句式分析:学会分析古文中的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文化背景了解:了解作者陈寿及其时代背景,认识到古代文化的价值。
举例:
-在文本解读方面,重点讲解文章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等句子,强调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答谢之情。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表达感激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仿写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来写一封感谢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答谢中书书》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0课《答谢中书书》主要内容包括:文本解读、词语积累、句式分析、主旨概括、文化背景了解。具体涉及以下方面:
1.文本解读:通过对《答谢中书书》的阅读,理解作者陈寿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答谢中书书》这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修辞手法,而有的学生则在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上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思考。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古文的学习,仅仅依靠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古文的魅力。因此,我设计了仿写练习和小组讨论环节,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时
四
间
季
早
晚
时
间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景物描写方法:
一、多种视角相结合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二、时间上:早晚结合:
晓雾将歇(静),猿鸟乱鸣(动); 夕阳欲颓(静),沉鳞竞跃(动)
短文两篇
陶弘景
答谢中
学习目标
1、朗读文章,感知课文大意。 2、翻译文章,积累重点词语。 3、分析文章,学习写景手法。 4、把握主旨,感受作者情感。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
信
友。中书,是
谢征的官职。
陶弘景
• 陶弘景(456——536), 字通明,丹阳秣陵(今 江苏南京)人。
•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 医学家。隐居茅山。
字词疏通
歇( ᵡiē ) ●
寝( qǐn ) ●
颓( ●
藻( ●
tuí ) zǎo )
与其奇者( yù)
●
荇( ᵡìn)ɡ ●
竹柏(bǎi ) 交横( hénɡ ) 遂( suì ) ● ● ●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当堂检测
一、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用原文回答:文章以 “___山_川__之__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古起来全共文谈,表达了作者对山川风物的愉悦的审
美感受。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 把作者未在复山有水能之与中其飘奇飘者欲仙的自得之态表现无
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
写?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 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具体描绘山川之美的句子: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高峰入云
仰 视
俯
视
视
线
清流见底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4)本文第一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5)文中的议论句是哪一句?有何作用?
是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 的人很少。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7)作者是怎样描绘景物的?
两分钟后,比比谁读的最好。
二、疏通文意--解释词语,翻译课文。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共同谈论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啊。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交相辉映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 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 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写作背景简介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 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 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 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 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 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 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五、小试牛刀,背诵课文。
山川之美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消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坠落
潜游在水 中的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指人间
实是欲界之仙都。
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或指天堂。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文中指欣赏
观察角度:有 仰视(高峰入云), 有 俯视(清流见底) ;
时间跨度:有 早晨(晓雾将歇), 有 黄昏(夕日欲颓) ;
有 景动物景状(态晓:雾有……静竞景跃(;)高峰……具备) ,
视觉(高峰入云)
听感觉官(冲猿击鸟:乱有鸣)
,
有
。
二、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A.山川之美/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四时俱备/学而时习之 C.实是欲界之仙都/是非木柿 D.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
疑。
(2)在《答谢中书书》中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 了秀美的山川景色,“_____高_峰__入__云____, __清__流__见__底______”极力写出了山之高,水之净。
(3)描写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晓__雾_将__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 相映
色彩 配合
晨昏 变化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四 季
五色交辉。
之 景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晨
猿鸟乱鸣;
昏 之
景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仰视 俯视 平视
动静 结合
视觉 听觉
4、请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5、想想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 (2)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二、疏通文意--解释词语,翻译课文。
时:季节
俱:全、都
青 林 翠 竹, 四 时 俱 备。备:长久存在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歇:古:消散;今:
休息
晓 雾 将 歇,
乱:此起彼伏
猿 鸟 乱 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颓:坠落,形容词 作动词
夕 日 欲 颓, 沉 鳞 竞 跃。
C项“以散句为主”有误,应以骈句为主
(3)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本文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 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勾画出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 山水画卷。 B.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 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 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慨结束。 C.文中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 用意在于表明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的 妙处,而作者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 D.本文描绘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 醉山水的思想感情;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仕途不得 意之D(情没。有表达“自己仕途不得意之情”)。
D(A.的/取消句子独立性;B.季/按时;C.判断 词/代词;D.于)
三、综合分析选择题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 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 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最后以 无人与之共赏山川之美结束。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 结合、骈散交错。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也抒发了作 者自己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景物描写方法:
三、动静结合: 1、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2、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 辉为动; 3、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 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 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 怡神悦性的生动画卷
总结归纳——感受文章的结构意境之美
沉麟:指水中潜游 的鱼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欲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 能欣赏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三、思考探究 深入理解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
主题思想
•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
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 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 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总结课文结构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晨昏之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三、总写 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