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商品和价值
资本论第一章商品
一种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支出的 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划分是相对的,具有历史性。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转化:
1、部门内部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转化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原理完成。 如:人工收割稻谷;机器收割稻谷。
以换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 经济。
自然经济: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直接满
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三、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自然经济
生产力水平提高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由于商品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并拥有自己的生产 结果从而具有私人的性质。
自私经济人假说:
该假说认为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自私自利的。每个人追 求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自私经济人假说是西方经济学的“公理”,与私有制和商品 拜物教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在公有制及其市场经济中,人的 行为具有利己和利他性。
补充资料
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分析:
“纳税原则本质上是纯共产主义的原则,因为
社会劳动: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 依赖的,他们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具有社会的性质。
矛盾的解决:商品交换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决定着商品生产的其他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四、商品拜物教与自私经济人假说
商品拜物教:
概念:认为商品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配自己,因而像崇拜 偶像一样崇拜商品。
货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转化,认为货币万能,因而崇 拜货币。
根源:1、不是产生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2、是由商品形式本身引起的; 3、根源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1章商品)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习题集》第一章商品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之先辈中取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讲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商品【答案】商品: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具有利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或两种属性,它表现必然的社会生产关系。
2.互换价值【答案】互换价值:一种利用价值同另一种利用价值彼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答案】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不同的人类一般劳动,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彼此比较劳动和互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抽象劳动【答案】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不同的人类一般劳动,表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5.商品经济【答案】商品经济:以商品互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6.复杂劳动【答案】复杂劳动:需要通过专门培育与训练、具有必然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利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劳动生产率【答案】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的能力或劳动生产的效率,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
二、判断题1.商品必需是劳动产品,所以劳动产品也就是商品。
()【答案】×【解析】2.商品能够按必然比例互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利用价值。
()【答案】×【解析】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进程的两个方面。
()【答案】√【解析】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01 第一章 商品与货币新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 表现形式。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2.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 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只绵羊
第二节
(四) 货币形式
货币
50斤谷物 = 2把斧子 = 40尺布 = 1只绵羊 = 其他种种商品 =
5克黄金
第二节
货币
二、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使用价值 和价值 商品的内在矛盾 具体劳动 和抽象劳动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商品与商品的外部对立 私人劳动 和社会劳动 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私有制 商品生产存在的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
商品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第二节
货币Βιβλιοθήκη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一)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1只绵羊 = 2把斧子 主动作用 被动作用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第二节
三、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货币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尺度: 指货币可以作为衡量 和计算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可以是想 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2.价格: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 现 3.价格标准:计量一定贵金属重量的货 币单位,叫做价格标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都是商品,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3.4.交换价值: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进入市场交换。
表现:两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多种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其他多种商品相交换时会形成不同的数量关系。
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统一性: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
B.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而因素。
交换才能成为社会劳动。
不好。
对立性:A.一切商品对由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值.B.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D.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盾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活动)1.具体劳动: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2.抽象劳动: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的社会属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的交换3.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4. 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私人劳动: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第一章 商品的价值形式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支付手段
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 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 等方面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 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 约形式。
本票
汇票
支票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 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 约形式。
你说将来有一天
因为我们绝不会变 总会看着你的相片
还存下甜蜜的感觉
不管多累从未停歇
每一天每个深夜
希望能一直到永远
oh~ 我多想问问你 如果我身上还有零钱 你会不会多爱我我几天 oh~ 我多想问问你 如果每天存几块钱 能不能多爱你几年
突然有一天我找不到零钱
你在电话里向我说再见
就在这天深夜
你说已有另一个人从今天开始
流通 待售商品 _ 赊销商品 + 到期支付 _ 相互抵销的 中所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需要 = 的货 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币量
• 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 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作相应补充。 • 纸币流通规律以贵金属货币的流 通规律为基础。
―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 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资本论》
卖买分离
G
只卖
不买
W1
G G, W2
W2
无法卖掉 无力购买
G G, W3
W3 G G, W4
货币的职能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贮 藏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贮藏手段
指货币退 出流通领域而 被人们当作社 会财富的一般 替代品和独立 的价值形态保 存和贮藏的职 能。
商品和价值
方正集团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也遇到了不少股份制改造企业所遇
到的难题,即国家股的问题。是资本投入创造价值,还是劳动创造价值?
有人提出,方正是学校投资40万0万投资创造的。方正总裁在同记者谈到这一问题时说:
“如果说资本创造价值,那方正近千名职工都干什么啦,我们就不创造
市场经济强调是社会的 “资源配置方式”。表明在商品经
的存在是市场机制
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
联 发挥作用的基础。
系
商品经济发展
的程度,决定市场
机制。有商品经济和有市场,不一 定有市场经济,只有当市场机制在 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 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它与
经济的成熟程度。
计划配置的形式相对应。
凝结(或物化)在 商品中的一般人类 劳动,是商品的社 会属性
商品和价值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 财富的物质内容。
使用价值
充饥
拍照
PPT文档演模板
阅览
观看 商品和价值
交换价值 --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PPT文档演模板
商品和价值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PPT文档演模板
商品和价值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8
商品和价值
o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准确地 理解关于商品、商品价值的有关经济范畴, 深刻领会和把握马克思的价值论和劳动价值 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增强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的自觉性和能力。
o 教学重点:商品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商品和价值
一、商品经济
资本论第一章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章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章主要探讨的是商品和货币的含义及其关系。
商品是用价值来衡量的物品,货币则是一种通用等价物,能够用来交换商品。
通过商品与货币的关系,人们可以实现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马克思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即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他强调了价值和价格的区别,价格是由市场供求规律决定的,而价值则是由包含其中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决定的。
在讨论货币时,马克思强调了信用的重要性,认为货币的流通离不开信用,货币本身只是一种物理符号。
此外,他还指出了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原因,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信用扩张。
总的来说,本章是《资本论》中最基础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商品和货币的概念、价值理论以及货币流通和信用的作用。
这些基础概念为后续章节的探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整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第一章商品1、名词解释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某种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商品所具有的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虚幻为物与物的关系的性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简述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中形成的。
商品价值是通过商品交换形成的。
商品交换本质上是等量的抽象劳动相交换。
而作为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正是这种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即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
它凝结在商品内,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价值。
3、简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这个基本矛盾决定的。
这个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即商品的二因素与商品的二重性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想要实现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必须撇开各个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的具体差别,把不同形式的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还原同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就产生了劳动的二重性。
由于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这样就又产生了商品的二因素。
所以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第二章货币1、名词解释: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章商品
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二、商品的使用价值1、概念: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特点(1)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2)具有自然属性:不反映社会或阶级属性,只是体现人与物的关系(3)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非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4)是社会使用价值(满足别人和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5)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三、商品的交换价值1、交换价值的概念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如:1把石斧=10斤粮食(1:10)=1只羊(1:1)=15尺布(1:15)四、商品的价值1、价值的概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特点:•价值是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的。
•价值在质上相同,因此在量上就可以比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商品的价值常常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所谈的“价值”五、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交换价值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自己。
2、交换价值与价值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它们受时间、地点、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统一性(不可分割):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可能有价值;矛盾性(不可兼得):二者是互相排斥的,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A、凡不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品,都没有价值B、一切有用的物品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的物品都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D、一个物品具有了使用价值,也耗费了人的劳动,就一定是商品E、商品因保管不善而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曾耗费了人类的劳动,所以还有价值。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价值1.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用来交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
(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原因就在于交换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由人们劳动所创造。
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商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社会劳动)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
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补充:各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两者关系:从现象形态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要素的统一;从本质内涵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
商品是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
其次,商品交换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而实现,即买卖结束,卖方实现价值,买方实现使用价值。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商品: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商品二因素 (一)使用价值 1.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3.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物品的使用价值存在着差别。(※) (1)它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针对性他人、 针对社会有用。 (3)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 4.物品(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判断: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2.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 单选: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说明( )。 A.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B.它们是生产商品的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C.它们是生产商品的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D.它们是生产商品的独立存在的两次劳动 2.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 )。 A.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B.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C.先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后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后是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 3.(2018)4.《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 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 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 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 A.剩余价值理论 B.价值规律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商品二因素理论
(四)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二者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 方面或两种属性,二者相互依存。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 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商品
个别劳动时间是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 劳动时间。形成商品的个别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正产的生产条件 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 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 与其成正比。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方面决定:
– 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即生产资料的条件
使用价值随着人们 的认知而不断丰富。
• 商品的使用价值构成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 或精神内容,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
•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 人与自然的关系。
• 商品使用价值不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 变化
• 作为交换的物质承担者。要从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价值中揭示商品及其运动规律。
简单劳动是指不经过专 门训练和学习就能胜任 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 专门训练和学习,具有 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不是由自然或生理 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 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别及其在生产中的应 用程度决定的,是因时、因地而变化的,因而 它们的衡量标准是相对的。
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 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是 一种绝对的量,不能自己表现出来, 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才能获 得表现。
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因素或两种 属性。
2.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实际上就是经 过具有私人劳动性质的商品生产过程生产 出来的商品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其价值 转化为社会劳动的问题。
第一章 商品与价值
商品与价值
第一节 商 品 第二节 商品的价值量
第一节
商 品
商品是研究起点 商品是研究起点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 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 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 因此, 始……
第二节 商品的价值量
一、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
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影 响 因 素
表示方法
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的数量 生产单位商品所用的时间
1. 2. 3. 4. 5.
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的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自然条件
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 量成正比 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正比, 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反比
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问题
关于价值创造的问题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认为非劳 关于价值创造的问题有两种相反的观点: 动生产要素仅仅是财富的源泉; 动生产要素仅仅是财富的源泉;另一种认为生产要素既是财富 的源泉,又是价值的源泉。 的源泉,又是价值的源泉。 关于价值分配,一些学者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是以生 关于价值分配, 产要素价值论为理论依据;有的则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 产要素价值论为理论依据;有的则认为, 据是要素所有权,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回事; 据是要素所有权, 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回事;还有学者认 为,要正确区分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生产 要正确区分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要素的共同努力是财富的源泉。 要素的共同努力是财富的源泉。这是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实 质,是要素所有权和要素贡献的结合。 是要素所有权和要素贡献的结合。
政治经济学:商品和价值
教学要点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 的两个方面,二者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 割的。 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 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 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 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 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而没有必要将其还原为同一的抽象劳动来计算其 劳动量。
教学要点
具体理解: ( 1 )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 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 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 2 )正常的生产条件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 件。 ( 3)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 程度和强度。
教学要点
3、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 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教学要点
4、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 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的、社会属性。
教学要点
5、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 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 方 面 ,商 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难以比 较;另一方面,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 在量上是可以比较的,因此,各种不同的商品能按 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教学要点
2、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商品经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历史 条件下产生、发展的。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 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 品经济产生的另一个前提。
教学要点
3、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阶段
市场经济阶段。
教学要点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
第一章商品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
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品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
现代庸俗经济学用“效用”来解释这种需要和满足,试图从根本上否定价值学说(这个学说是由马克思之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的,马克思进行了继承),并以此来否定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
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
【“物都有内在的长处<这是巴尔本用来表示使用价值的专门用语>,这种长处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如磁石吸铁的长处就是如此。
”(尼古拉·巴尔本《新币轻铸论。
答洛克先生关于提高货币价值的意见》1969年伦敦版第6页)磁石吸铁的属性只是在通过它发现了磁极性以后才成为有用的。
】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
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任何物的自然worth[价值]都在于它能满足必要的需要,或者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
”(约翰·洛克《论降低利息的后果》(1691年),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1777年伦敦版第2卷第28页)在十七世纪,我们还常常看到英国著作家用《worth》表示使用价值,用《value》表示交换价值;这完全符合英语的精神,英语喜欢用日耳曼语源的词表示直接的东西,用罗马语源的词表示被反射的东西。
】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纲版)第一章商品
第二节 商 品
商品就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 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 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对立性表现在:一切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使用价 值;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 既占有价值,又占有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 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只有交换才能解决商品的内在矛 盾。
✓ 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都具有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 的属性,即使用价值。
✓ 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又都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 别人的商品相交换,就是说它具有交换价值。
✓ 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
式。
第二节 商 品
商品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1) 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自然形式。 (2) 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在它和别的商品相 互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
✓ 劳动强度——由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决定的。
第二节 商 品
✓ 在考察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还必须注意简单劳动和复杂 劳动的区别,以及劳动生产力(或称劳动生产率)。
✓ 劳动生产力也称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的生产能力或效 率。劳动生产力的高低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 生产的产品数量;一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4. 一般等价物 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变成 社会劳动的唯一体现者,因而商品价值的无差别的社会性质就得到了更充 分的体现。
第二节 商 品
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
取决于
劳动量
取决于
劳动时间
✓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某个商品生产者所消耗的个别劳 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章:商品
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2.使用价值(概念)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决定•不会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使用价值也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价值(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历史范畴,具有社会属性,是商品的特有属性•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只有量上的差别•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与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4.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1)对立性使用价值与价值不可同时存在•(2)统一性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概念)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为具体劳动,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为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不同的具体劳动产生不同的使用价值,各种使用价值的总和表现了各种具体劳动的总和,既表现为社会分工。
•具体劳动的种类与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需要的改变而变化•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和生产资料两要素的结合•2.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针对他人有用的使用价值,而且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
无偿捐献非商品;阳光、空气非商品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第一章:商品2022年3月23日23:20人类劳动的质的同一性,决定了抽象劳动在量上的可比性•商品交换的本质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1)对立性具体劳动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条件因此属于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应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表现的更充分,因此属于历史范畴•(2)统一性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1. 性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根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 值即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
3.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 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 值的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形成商品 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 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返回பைடு நூலகம்一节
第二节
价值量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 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就 是个别劳动时间。
丙 乙 甲
8 小 时
10 小 时
12 小 时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两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 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
返回第一节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上述商品的二因素和二重性都是与劳动相联系的,也就是使用价值与 价值的矛盾来源于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也就是来源于劳动的二重 性。 ①具体劳动: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也即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是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②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具体特点的劳动,都是人类脑力、体力的社会意 义上的耗费,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叫做一般人类劳动,作为抽象劳动 形成价值。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生产关系发挥作用的过程。 理解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经济学的枢纽。
案例
北大方正又叫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成立于1986年。当时,北大 从教学科研经费中挤出40万元作为发展基金,两间办公室,开始创 业。这点钱在企业行为中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1987年,一个偶然 的机会,北京玉潭乡给方正注入了420万元的资金,靠这420万元和 北大作担保,方正从银行贷出1000万元。这样,有了这1400多万元, 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服务,方正很快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阶段,并组建成为企业集团,今年,他们可望创产值8亿元。到目 前为止,北大方正已向学校上缴了2500万元,是当时投资的62.5 倍,他们上缴投入开发的费用,等于国家10个实验室的总投资。 方正集团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也遇到了不少股份制改造企业 所遇到的难题,即国家股的问题。是资本投入创造价值,还是劳动 创造价值?有人提出,方正是学校投资40万起步的,不管现在是4 个亿,还是8个亿,都是原先的40万投资创造的。方正总裁在同记 者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如果说资本创造价值,那方正近千名职工 都干什么啦,我们就不创造价值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资本和劳 动同时创造价值。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就一直扯不清?”
2.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 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3.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动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的、社会属性。
4.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一方面,商品作为使用价 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难以比较;另一方 面,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 可以比较的,因此,各种不同的商品能按一定的 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互相依存, 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的。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 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 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但是, 作为交换价值物质承担者的商品使用价值, 政治经济学需要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 立统一中去揭示商品及其运动规律。
5.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 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 学的枢纽”。 马克思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 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 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 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首先是指属于不同所有制的劳动; 在私有制条件下,个别劳动即私人劳动;在同 一个所有制内部,不同的有独立利益的企业的 劳动也是个别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之所以采取个别劳动形式, 是因为:第一存在社会分工,各个商品生产者 独立经营,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是生产者有 自身的独立利益。
小结:
商品
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展开,或者讲,在商品中,包含了资本 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细胞, 因此,我们的分析从商品开始。 商品内在矛盾是指内在的四对矛盾。
返回第一节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①使用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的量是由社会尺度衡量(如斤、 尺),质由其自然属性决定。 ②价值:交换价值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价值的形 式。其内容就是价值,实体就是抽象劳动,是抽象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 或者讲,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因此,从这个意义讲,价值的质是相 同的,但量不尽相同。 而正是这样,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商 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量是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即以使用价值为前提,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 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复杂劳 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并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 价值
生产关系 生产力
返回第一节
3、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
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它是物,作为价值又是人与人的关系。 因此,物的属性和人的属性又总是纠缠在一起:它是物(使用价 值),又具有人的属性(价值),即物的人格化;它具有人与人关 系的属性(价值),又是物(使用价值),即人格的物化。这样, 商品的内在矛盾又包含着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如对商 品而言,见物不见人就产生商品拜物教,在货币出现以后,又发展 为货币拜物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又发展为资本拜物教。
2.社会劳动 劳动的社会性是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在 商品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 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每个商品生 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
3.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 济内在矛盾的根源 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 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个别劳动(私人劳动) 所具有的社会劳动的性质,不能在生产过程中 直接得到表现和承认。生产者各自独立经营的 条件下的个别劳动阻碍了社会劳动这一要求的 实现,这就形成了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个别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流通 过程。 商品进入市场并被市场所接受,对商品生 产者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使个别劳动 (私人劳动)获得了社会的承认,成为社会劳 动的一个部分。如果不被市场接受,那么私人 劳动就无法转化为社会劳动。一旦出现这种情 况,商品生产者会因此而破产。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简单商品 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私有制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 社会劳动:社会分工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二者矛盾:私人劳动不一定在事实上或数量上全部转化为 社会劳动 它是决定商品经济一切内在矛盾的根源,劳动二重性以及 商品二 因素都源于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3.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成正比, 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补充材料:谷书堂、钱伯海、吴易风的价值见解:
谷:认为劳动生产力、资本生产力、土地生产力共同创造价值, 而工资、利息、地租不过是根据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所 作贡献给予这些贡献者的报酬 钱:认为生产诸要素(科技、先进设备) 动)共同创造价值。 (物化劳动和活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另一种含义: 这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 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 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 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 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
3.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 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价值的决定, 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价值的实现。 区别: 第一种含义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 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 种含义所决定的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第一种含义涉 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
第一,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 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 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第二,正常的生产条件是现有的正常 的生产条件。
第三,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 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这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 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形成的, 它涉及的是同种商品生产上的劳动耗费。
二、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
1.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 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产品量/劳动时间
2.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 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生产 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 生产管理)形式,劳动对象的状况以及自 然条件等。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商品的两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 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 劳动创造价值。
商 品 二 因 素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价
值
抽象劳动
劳 动 二 重 性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2.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