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2例报告)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误诊为瘢痕疙瘩1例报告
隆突性皮纤维肉瘤误诊为瘢痕疙瘩1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26-01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0岁,因双侧输卵管结扎绝育术后5年,切口增生物形成2次就诊。
首次在绝育术后3年就诊,主诉:3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术后7天伤口Ⅰ期愈合拆线,3月后发现伤口隆突性增生物生长,即到当地卫生所就诊,按“瘢痕增生”未作特殊处理。
此后该增生物逐渐增长,3年后就诊时肿物约3㎝×4㎝大小,高出皮肤约0.6㎝,蘑菇状(如下图),表面皮肤光薄,平坦,有假包膜,头部大于根部,根部宽度于切口长度相等,淡粉色,肿物质脆,血供丰富,周围组织无红肿症状。
首次就诊后按“瘢痕疙瘩”在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手术只切除肿物部分,未对周围正常皮肤及皮下筋膜作足够处理,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拆线。
第2次就诊于绝育术后5年,“瘢痕疙瘩” 切除术后2年;主诉:“瘢痕疙瘩” 切除术后3月又发现肿物生长,生长速度和形状与首次相同,无特殊异常感觉。
这次我们注意到该病并不像一般的瘢痕增生,于是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分析,查阅资料,初步诊断为隆突性皮纤维肉瘤,考虑到该病复发、恶变的可能及后续治疗,遂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后经相关医院的诊治证实了我们的诊断。
2讨论隆突性皮纤维肉瘤比较少见,早期常被误诊为“瘢痕疙瘩”,两者区别:瘢痕组织是伤口修复过程中纤维细胞形成胶原纤维,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形成的,可成肿物突出表面,根大头小,生长有一定局限性,无恶变,除美容外一般不做特殊处理;隆突性皮纤维肉瘤多见于皮肤损伤而引起的纤维增生,呈蘑菇、球形或分叶状生长,根小头大,局限性差,低度恶性,切除后局部极易复发,有统计为20%~49%,多次复发恶性度增高,可出现血道转移。
外科根治性扩大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即切除距肿瘤3㎝以上正常组织及深筋膜,手术操作应轻柔,避免使用电刀,以减轻对真皮的刺激,切忌粗暴,避免长时间牵拉卡压皮肤,从而减小复发率。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陈志坚;胡少波;曾炳亮【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31例均发现皮肤结节或肿块就诊,1例右上肢疼痛,1例左下肢疼痛,余29例无明显症状;单发12例,多发19例;首发15例,复发16例;躯干20例,四肢8例,颌面部2例,头皮1例;合并肺转移5例;密度均匀25例,密度不均匀6例,边界清晰23例,周围脂肪间隙模糊6例,侵犯横纹肌10例;增强扫描12例,实性部分均明显强化。
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具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综合分析,对肿瘤的术前诊断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manifestation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and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is disease. Methods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s of 31 case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were analsi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Of 31 cases,skin noudles or masses were found initially,1 case of right upper limb pain,1 case of left lower extremity pain,the others no symptoms;12 cases of single,19 multiple;15 firstly,16 palindromically;20 in trunk,8 extremities,2 maxillofaciall region,1 scalp;5 cases with pulmonary metastasis;25 homogeneous in density,6 inhomogeneous;23 with definded margin,6 peripheral fat gap unclear,2muscle invasion;the solid part of tumors en-chanced obviously of 12 cases. Conclusion Comprihensive analysis of certain clinical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is important on the peri-operative diagnosis and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总页数】4页(P608-611)【作者】陈志坚;胡少波;曾炳亮【作者单位】江西省中医院CT MRI室,南昌 330019;江西省人民医院CT室,南昌 330006;江西省人民医院CT室,南昌 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影像学表现 [J], 李家才;梁金文;祁佩红2.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J], 史凤霞;李红玲;刘建滨;郭一清3.局部扩大切除术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43例临床分析 [J], 洪安澜; 赵亮; 方方; 曹蒙; 王焱; 乐张慧; 张倩; 布文博; 黄莉明; 王丽丽; 王强4.4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特点分析 [J], 赵静伊;刘林嶓;魏阳5.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J], 胡小伟;胡万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5例的治疗和预后分析
大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5例的治疗和预后分析目的:探讨大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科室2001年1月-2008年12月治疗的25例大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资料。
所有病例均先行手术,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确定切除范围,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结果:2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
术后随访5年,痊愈21例,复发4例。
结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手术扩大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放疗为辅助治疗方法。
标签: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手术扩大切除治疗;放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起源于真皮层的间质源性肿瘤。
早期生长缓慢,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容易误诊为血管瘤、脂肪瘤、瘢痕疙瘩等,术后容易复发,多次复发容易出现转移,导致患者死亡。
现就笔者科室收治的并在治疗后得到回访的部分大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并探讨手术扩大切除的方法及行放疗后的预后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笔者科室2001年1月-2008年12月治疗的25例大腿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资料,其他部位发此病者未列入,所有病例均经本院病检及外院病理会诊证实诊断。
25例患者均为单发,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24岁,平均年龄38岁。
初次来院就诊者8例,在外院行1次手术者14例,行2次手术者2例,行3次手术者1例。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术前检查后择期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拍患侧股骨正侧位片及行MRI检查确定大致病灶范围。
初诊患者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在外院手术后复发入住我院患者术前调其病理标本,经本院病理科会诊,确诊为DFSP后,所有病例均行病灶扩大切除术。
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及术中判断,在距病灶部位边缘3~5cm处作梭形切口,逐层进入,深度视肿瘤病灶浸润情况而定,尽可能避开直视下所见病灶区,采取“立体合围”方式进行彻底切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的研究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的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2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分析其病理学改变和预后的关系。
方式用组织化学和特殊组织化学染色观看。
结果肿瘤直径1~16cm,为节结型和多节结型。
年龄最小者岁,病程最长者40年。
25例中14例复发,多者复发4次,进行5次手术,以多结节型复发率最高,但未发觉肿瘤有转移者。
结论DFSP低度恶性,不同于一样的生物学行为。
手术切除后局部易复发是本病的特点。
笔者以为术后易复发的因素可能为:(1)DFSP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极少转移的生物学行为造成病人就医晚,临床易误诊为良性瘤而行单纯切除或切除不完全;(2)多结节型;(3)该肿瘤浸润性生长,易造成瘤细胞残留;(4)瘤细胞分化差,异型性越大者复发次数越多。
为幸免术后复发,术前应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手术医治时应适当局部扩大手术范围。
【关键词】皮肤肿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理学外科生物学行为诊断【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prognosi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throug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n 25 cases of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common and special histochemicalThe youngest patient was one and half years old,the longest course was 40 years,14 of the 25 patients had recurrences after surgical excisions,with 4 recurrences as the maximum for which 5 surgical excision was Being low on malignancy,DFSP show biological behavior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rdinary sarcomas,the possible factors of recurrence after the excision are as follows:(1)the slow growgh,long course of DFSP and their biological behavior as rare metastasis may mislead the patient into delaying the treatment,or otherwise result in clinical misdiagnosis as a benign tumor which is to be local removed merely,or removed incompletely.(2)multinodular types.(3)DFSP grow infiltratively,and consequently tend to result in remaining of tumor cells.(4)the low-differentiated DFSP,those with greater atypia have more recurrences. To avoid recurrence,the illness should be diagnosed by means of histopathology before the surgical excision,and the surg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properly wider local excision.【Key words】dermatoma/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pathology;surgery;biological behavior;diagnosis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较少见,且易误诊。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NCCN 指南 2018 年第 1 版
DFSP-1
NCCN 指南 2018 年第 1 版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治疗
辅助治疗
随访
切除术 c,d,e
阴性 手术 切缘
阳性 手术 切缘
再切除 e 直至切缘无瘤或 无法继续手术
阴性切缘 阳性切缘
观察
放疗 f(首选) 和 多学科会诊
• 体格检查,重点 为原发部位, 每 6-12 个月 1 次 g
• 就定期自查事项 对患者进行教育
▶ 苏木精—伊红染色(H&E) ▶ 免疫试剂盒检测(例如,
CD34、XIIIa 因子) ▶ 记录并报告
纤维肉瘤样变或 其它高危因素的证据 c • 若疑似广泛性皮外浸润, 则考虑增强 MRI 检查以计划治疗
NCCN 指南索引 目录 讨论
参见“治疗”(DFSP-2)
a 由于组织取材/浅表活检的不充分性,这种肿瘤常常被误诊。积极推荐环钻活检或切开活检,最好在皮下深层进行,这样能实现充分的组织取材以及精确的病理评价。如果活检结果不明确 或仍有临床疑问,推荐再次活检。不推荐广泛潜行分离,原因是难以对后续再切除进行病理学检查且难以预防可能的肿瘤种植。 b 参见“病理学原则”(DFSP-A)。 c 如果发现纤维肉瘤样变/恶变,请参见《NCCN 软组织肉瘤指南》。推荐多学科会诊其它风险因素的情况。
2018 年第 1 版,2017 年 9 月 18 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2017 年,保留所有权利。未得到 NCCN®明确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NCCN 指南®》及插图进行复制。
NCCN 指南 2018 年第 1 版 更新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NCCN 指南索引 目录 讨论
《NCCN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指南》2018 年第 1 版相对 2017 年第 1 版的更新内容包括: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已侵犯多器官患者护理1例报道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已侵犯多器官患者护理1例报道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经典的中间型(交界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代表。
病因不明,首选手术切除,其切缘阳性或切缘状态不明的DFSP复发率高[1],采用大范围切除或使用Mohs显微外科可降低复发。
该病通常进展缓慢,转移发生晚,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较乐观,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进展,破坏骨质等。
增加治疗难度和以及可能发生转移而危及生命。
即使切除完全,也有可能术后复发,需要更密切的随访,有需要时应加以辅助治疗。
如无法清除肿瘤,还可以考虑基因靶向治疗。
放射治疗疗效不确切,化疗无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20余年前发现右侧腰部肿物,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提示隆突性皮膚纤维肉瘤。
后肿物反复多次复发增生,于2014年、2015年分别手术1次及2次,1年前我科住院后行MR检查见肌肉、肋骨、肝肾受累,考虑手术风险大,自服基因靶向治疗药物“伊马替尼400mg qd”后肿物明显缩小。
服用4个月后出现耐药,肿物再次迅速生长,2月前肿物表现出现破溃、糜烂、渗液。
既往1年前患者因口服“中药”治疗肿瘤出现“药物性肝损害”于外院治疗。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慢性传染性疾病史。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全身粘膜皮肤未见明显黄染。
右侧腰部见单个肿块大小约13cm×8cm大小皮肤肿物,形状不规则,边界尚清,质韧。
肿物表面见巨大糜烂面及溃疡面,可见渗液。
辅助检查:入院前:湛江市肿瘤医院病理:右侧腰部皮肤肿物vimemtin(+),CD34部分(+),Ki-67(15%+),S-100(-),AACT(部分+),SMA(-),符合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MR示:右腰部肿物侵入腹膜后结构,并累及右肾包膜,已跨中线至对侧。
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87×109/L红细胞总数2.03×1012/L,血红蛋白浓度57 g/L。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进展
•综述•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进展刘珍如 周 园 刘梦茜 王晓晴 综述,王大光 审校(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早期DFSP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低,导致临床医师容易漏诊、误诊,此外,DFSP经手术治疗后仍有高复发率,部分病变更会出现纤维肉瘤化改变,增加其转移风险、并提示预后不佳。
近年来,许多研究开始关注DFSP的诊断及治疗,透过皮肤镜、病理活检帮助医师早期诊断,提高疾病检出率,并通过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有效降低病变复发率、避免远处转移,本文就DFSP的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莫氏手术;皮肤镜;伊马替尼[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3-0171-04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LIU Zhen-ru,ZHOU Yuan,LIU Meng-xi,WANG Xiao-qing,WANG Da-guan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atypical and low specificity clinical symptoms in early stage,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 is a low grade malignant tumor which might likely be misdiagnosis. In addition, even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DFSP still has a high recurrence rate. Lesions with fibrosarcomatous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the risk of 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 In recent years, many studie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FSP. Recent study showed with dermoscopy and pathological biopsy can help with early diagnosis and signicfanc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Also, with optimal treatment through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rate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DFSP.Key words: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fibrosarcomatou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Mohs microgrsphic surgery;dermoscopy; imatinib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000703、8147289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09437);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 (编号:2015-WSW-026)通信作者:王大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E-mail:*****************第一作者:刘珍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硕士研究生;E-mail:*****************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速度缓慢、起源于皮肤,并可累及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于1924年由Darier 及Ferrandh首次报道[1-2],DFSP病理改变主要呈“蟹足样”浸润生长,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为 同一肿瘤 的不 同时期 。 ( ) 维 肉瘤 。多 位 于肢 体深 部 5纤 组织 , 瘤细胞异型性 明显 , 核分裂象易见 , 瘤细胞呈特征性 的
tmorB d a u u ,osm o ffo( im ne ema f u u. enrT mordru f e otpg e t dr ti lt d o—
富, 免疫 组化 : m n n v et 阳性 ,- 0和 C 3 均 阴性 ;6 神 经 i i S0 1 D4 () 纤维瘤 。瘤细胞核呈波 浪状 , 背景较疏松 , 无核分裂 象 , 疫 免
瘤, 而采 取单 纯的肿物切除术 , 由于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 , 显
微镜下常见肿瘤超过 临床边 缘 向远处扩 展 , 在真皮 、 下脂 皮
e t e J .C t , 0 , ( ) 2 7 4 . r u [ ] ui 2 4 7 4 : — 2 ar s0 4 3 [ ] K vr , s M Y C ce lCJ N uobo a u ca gs 8 oa kCL H u , okr l . er r t s h ne i e i f m o
b r sJ . m J a o, 0 , 3 6 : 8 — 5 e n [] A Pt l 0 3 1 ( )2 3 9 . a h 2 6 3
[ ] G k e , e nr , h , ff D D r a f rs cm 3 odnN D h e LP Z u P i r . e t i oa o a X ee J m ob r
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治研究进展
题, 临床 医生需要加深对 F S — D F S P的理解和认识 。
1 诊 断
F S — D F S P由 P e n n e r / o i 于 1 9 5 1年 首 次 报 告 。F s — D F S P以 组 织 学 上 出 现 一 定 数 量 的 纤 维 肉 瘤 样 ( f i — b r o s a r c o ma t o u s ,F S ) 区域 为 特征 。 是 D F S P少 见 的特 殊 类 型之 一 , 约占D F S P总 数 的 5 %~ 1 6 %t 2 - 4 1 。 至今 为止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3 0 ; 修回E t 期: 2 0 1 3 - 0 6 — 1 6 基金项 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2 0 1 1 5 0 M1 5 7 5 ) 面上资助项 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2 0 1 2 T 5 0 8 9 5 ) 特别资助项 目 通讯作者 : 马捷 .E - m a i l :m  ̄ i e l O 0 1 1 0 0 1 y a h o o . c o m. e n
2 0 1 4年 4 3卷 第 4期
J C l i n D e r ma t o l , A o i f l 2 0 1 4 。 V o 1 . 4 3 , N o . 4
2 5 7
继续医学教育
纤维 肉瘤样 隆突性皮肤纤维 肉瘤 诊 治研 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o n i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i f b r o s a r c o ma t o u s d e r ma t o ib f r o s a r c o ma p r o t u b e r a n s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 鄄tuberans ,DFSP )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却是最常见的皮肤肉瘤[1],一般生长缓慢,有向深部组织侵袭及局部复发的倾向,远处转移少见。
以往由于超声探头分辨力的限制及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术前常不能准确诊断,若仅单纯切除肿块,反而易导致局部复发。
随着超声线阵探头频率的增加,超声对细微结构的分辨力也越来越高,皮肤肿物的术前高频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病灶的起源层次、浸润深度及性质等。
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 )是近年超声研究的热点,其不仅能通过对超声图像进行彩色编码,间接反映病变的硬度,还可以通过定量测量感兴趣区的组织杨氏模量,直接反映该区域的硬度。
该技术具有客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甲状腺、乳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中。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DFSP 患者的高频超声与SWE 表现,探讨高频超声与SWE 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2~80岁,平均(42.8±11.5)岁。
患者均因触及肿物就诊。
1.2仪器与方法21例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使用Canon Aplio 500及日立HI Vision Avius 超声诊断仪,选取线阵浅表探头,探头频率5~18MHz ,受检者体位以肿物部位暴露充分为宜。
在病变表面填充足够厚的耦合剂,探头置于耦合剂层表面进行探查(不直接接触病变),以获取肿物浅面表皮层及肿物近场部分的清晰图像[2]。
对肿物进行横断面、纵断面等多方位观察,并与邻近正常软组织比较,记录病灶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1.06.020[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山市第一批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项目(医疗卫生)(2020B1078)。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临床特点:生 长 慢、病 程长、多复 发、少 转 移 为 特 点。 本 病 少 见,与纤维瘤、神 经 纤维 瘤、疤痕疙 瘩、血 管瘤相似,容易误诊。
治 疗 首 选 手术 切 除, 但 术 后 容 易 复 发 , 随着 复 发予 以 扩 大 切 除 , 行 旋 转 皮 瓣修 复 。 次数 增 多 肿瘤恶 性 程 度 增加, 侵 袭 性 增 强 。 复 发 率 可 达 50%以 上 ,首 次 手 术 的 切 除范 围 明 显影 响 术 后 复 发 率, 切 除范 围 超 出 病 灶 边 缘>3cm, 术 后复 发 率<20%,<2cm 则 术 后 复 发 率 >40%。
一般病理改变: 1.瘤体上方表皮萎缩,表皮突变平, 2.肿瘤无包膜,瘤体较大,境界不清,可达到皮下或更深, 3.肿瘤主要由具有大而且呈梭形胞核的细胞组成,嵌于不等量的胶原内。 瘤细胞一般排列成特殊的旋涡状,扇状或轮状结构而有诊断价值, 4.瘤细胞的分化一般较好,可见轻度核的异型性及少许核丝分裂相, 5.血管比较丰富, 6.有时可见泡沫状组织细胞、噬色素细胞及少许多核巨细胞, 7.有人认为本病可能系神经方向分化的肿瘤。
65岁男性,患者 8 年前下腹 部不慎被虫叮咬,局部出现一 红色结节, 无渗出, 不痛不痒。 近年来肿块缓慢增大, 面积约 3.5 cm×2.0 cm , 质硬, 呈鲜 红色。
男性,50岁。发现左前胸壁肿物一年,逐渐增大
病史:男,49岁,发现左侧前胸壁包块半年余,逐渐长大。
病理鉴别诊断: 皮肤纤维瘤:瘤体小,常为单发,表皮明显增生,不破溃,无不典型核丝分裂相。 纤维肉瘤:核丝分裂相多见,瘤内可见粘液样变性、囊性变或坏死、出血、钙化 及骨化。 不典型纤维黄瘤:无典型的旋涡状或轮状结构。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可见泡沫细胞,奇异多核巨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等。
隆突性纤维肉瘤
预防
预防: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早期合理手术治 疗、做好随访。
预后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的5 年生存率为91%~100%。普 通型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纤维 肉瘤变型的恶性度更高,黏液型的恶性度与其他两型 的差异尚待观察。 由于肿块大多向周围组织不规则浸润,故完全性 切除较难,手术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20%~49%,由 于80%的复发在术后3 年内,因此术后头3 年每3~6 个月复查1 次,以后每年1 次长期随访。 虽然也有转移到肺或附近淋巴结者,但不常见, 而且仅出现于晚期,往往是局部多次复发的结果。全 身性转移少见,占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的0.3%~0.5%, 一般为血行性转移。
4.9 皮肤平滑肌瘤 皮肤平滑肌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 表现为疼痛性的多发性肿块[17]。瘤组织主要由分化好的 大片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束组成。平滑肌束呈粉红 色,细胞核呈梭形棒状、两端圆钝,细胞浆丰富、红染。 皮肤平滑肌瘤分为3型[18]:①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此 型最常见,约占皮肤平滑肌瘤的80%以上,有包膜,发生 于血管壁的平滑肌,由分化好的平滑肌细胞和大量丰富的 厚壁小血管组成,并且血管壁和肿瘤的平滑肌之间有移行; ②单发性肉膜性平滑肌瘤,即发生于阴囊、乳头、乳晕或 大阴唇皮下肉膜肌的平滑肌瘤;③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起源于立毛肌。肉眼见大范围的多发性皮疹,有的融合成 片,由于平滑肌痉挛常导致剧痛。SMA免疫组化无助于 DFSP与平滑肌瘤的鉴别,因为SMA在DPSP也常呈阳性。 一部分皮肤平滑肌瘤难以判断良恶性,通常称为恶性潜能 未定的、中间型或交界性平滑肌瘤。交界性平滑肌瘤与 DFSP的预后相似,在二者不易鉴别时不管是诊断前者还 是后者,都可提示该肿瘤可能复发或恶变,对于临床治疗 方案没有明显的影响[1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薛 勤 汪娟 陈 昱 徐 亚 超 张 洁 邹 大 中
■ 耍
目的 探 讨 隆 突 性 皮 肤 纤 维 肉 瘤 的 超 声 表 现 及 诊 断价 值 。
方 法 回顾 分 析 经 手 术 及 病 理 证 实 的 1 7 例 隆 突 性 皮 肤 纤 维 肉瘤 的超 声 表 现 及 临 床 病 理 资 料 。 结果 1 7例 中 ,发 生 于 躯 干 1 4例 ( 8 2 . 4 ) 、四 肢 3例 ( 1 7 . 6 ) 。1 3例 为 原 发 ,2例 复 发 ,2例 因 局 部 病 灶 切 除 病 理 证 实
( 8 2 . 4 , 1 4 / 1 7 )a n d p r o x i ma l l i mp s ( 1 7 . 6 , 3 / 1 7 ) . Of 1 7 p a t i e n t s , 1 5 we r e o r i g i n a l l e s i o n s ,t h e o t h e r 2 wo u l d b e a c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病例报告共27页文档
·讨论:治疗
1980~1994 共32例 7例:术前诊断为DFSP均行局部扩大切除术, (切缘距肿瘤边缘3cm),随访至2019年未见复发。 25例:术前诊断为其他疾病,行单纯肿块切除 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DFSP。未见局部及区域 淋巴结转移。有8例在首次手术后半年~2年中均 出现原发部位复发, 并再次行局部扩大切除术。 此8例再次手术后随访2~8 年未见复发。[8]
·患者情况
患者男性,34岁,于2019-07-24入院。患者于两 年前无诱因下发现右上臂出现一肿块,无伴随症 状,无任何不适,无红肿热痛,当时未予治疗, 之后肿块逐渐增大,仍无任何伴随症状。患者为 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求诊,B超提示右上臂肿块。 收入普外科。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上臂肱三 头肌表面有一3*2cm肿块,质中,界限清,无压 痛,可推动。
参考文献
[1] 王丽.皮肤病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9. 557-558. [2]山东医学院,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皮肤病临床与病理图谱[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45. [3]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靳培英 .中国少见皮肤病彩色图谱[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4]李铁男,宋勇,赵桂兰.常见皮肤病彩色图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2019. 165 [5]何眀媛.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6 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 学杂志[J],2019, 28( 5):559-561 [6]赵东兵,徐立斌,李正江,邵永孚.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5 例临床分析 [J].实用癌症杂志.2019.17(4):400-401 [7] Haas RL, Keus RB, Loftus BM, et al. T he ro le o f Radiother apy in the local manag ement of Derm atofibro sar coma prot uberans1J2. Eur J Cancer , 2019, 33( 7) : 1055. [8]李曙光.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2 例诊治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年鉴.2019.38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杨连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理科,石家庄050082)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是经典的中间型(交界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代表。
由于DFSP易局部复发,也常被称为恶性潜能未定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
DFSP的浸润生长能力很低,极少发生转移,因此不是真正的恶性肿瘤[1, 2]。
1890年Taglor首次报道此病。
1924年Darier等将其描述为“进行性复发性真皮纤维瘤”。
1925年Hoffmann将其命名为DFSP。
在临床上DFSP并不非常罕见,但是常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而做一般性的切除处理,往往导致其复发,有的甚至转化为真正恶性的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而难以彻底切除[3]。
因此,DFSP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是其诊断没有可靠的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手段,只能依靠病理诊断来确诊[4, 5]。
1 肉眼所见DFSP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稍多于女性,病变部位主要是躯干和四肢近侧端的真皮组织,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持续缓慢生长的单个结节,呈隆起状、瘢痕样或斑块状,个别报道见有多结节融合成分叶状的。
瘤体大小不一,直径约为0.5-12 cm,切面灰白,无包膜,边缘尚清,不与筋膜和肌肉组织粘连[6]。
如果单纯地根据其生长缓慢,境界清晰,表皮完整,早期活动度好,以及患者自觉一般状况良好等情况,很容易把DFSP主观地误诊为良性肿瘤[7]。
临床上一旦发现位于躯干和四肢近侧端的隆起于皮肤的或呈淡红、淡兰紫色的无痛性质硬结节,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是DFSP[8]。
2 显微结构DFSP的瘤细胞较为丰富,呈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
瘤细胞和胶原纤维常呈席纹状、轮辅状、编织状、旋涡状或束状排列。
上述比较特殊的细胞排列方式有助于DFSP的鉴别诊断,但是它们并非是DFSP所特有的,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9]。
在DFSP中很少见或没有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和出血坏死。
肿瘤实验报告纤维肉瘤
肿瘤实验报告纤维肉瘤肿瘤实验报告:纤维肉瘤纤维肉瘤(Fibrosarcoma)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纤维组织,并具有高度浸润性和转移倾向。
在本实验报告中,我们将探讨纤维肉瘤的形成、发展以及相关治疗方法。
一、纤维肉瘤的形成和发展纤维肉瘤通常是由于DNA损伤和遗传突变引起的。
这些突变会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调控机制紊乱,从而导致细胞开始过度增殖和分裂,形成肿瘤。
实验表明,有些化学物质和环境因素可以增加患纤维肉瘤的风险。
例如,长期暴露在致癌物质如苯丙胺和某些有机溶剂中的个体更容易罹患纤维肉瘤。
此外,遗传因素也被认为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
纤维肉瘤的发展过程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初始化阶段、促进阶段和进展阶段。
在初始化阶段,突变引起的DNA损伤发生,并开始导致细胞恶变。
在促进阶段,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分裂和增殖,形成原发肿瘤。
在进展阶段,肿瘤不断生长并扩散到周围组织和器官,进而形成转移性肿瘤。
二、纤维肉瘤的治疗方法纤维肉瘤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
1. 手术: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可以切除原发肿瘤和相关组织,以达到局部控制肿瘤的目的。
但是,纤维肉瘤的侵袭性较强,手术往往难以完全切除所有肿瘤细胞,因此常常需要辅助治疗。
2. 放疗:放疗主要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它可以在手术前、手术中或手术后进行应用,用于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3. 化疗:化疗是使用抗肿瘤药物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纤维肉瘤常使用一些抗癌药物,如阿霉素和顺铂进行化疗。
但是,化疗一般是作为辅助手段使用,以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此外,针对纤维肉瘤的某些亚型和特定分子靶点,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
三、纤维肉瘤的预后纤维肉瘤的预后通常较差。
由于其高度浸润性和易转移的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研究表明,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分级以及治疗措施对预后有重要影响。
尽管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因为纤维肉瘤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较高,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细针穿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细针穿刺冯亮,王俊伟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采用细针穿刺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收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5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影像学检查,观察组采用细针穿刺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准确性。
结果: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准确率较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P<0.05)。
结论:采用细针穿刺方法用以临床开展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疾病诊断较高诊断准确率,对患者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细针穿刺;CT检查[中图分类号]R7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08-0188-02在医院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增加了各类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其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属于临床疾病,于患者体表以及四肢较为常见,患者发病后通常开始为硬性斑块,肤色或暗红色,皮面微凹似萎缩状,而瘤周围皮肤淡蓝红,以后出现淡红、暗红或紫蓝色单结节或大小不一的相邻性多结节生长,呈隆突性外观。
该类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及早介入诊断,而在临床患者疾病诊断过程中,选择相应针对性诊断方法,对确保患者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分析了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采用细针穿刺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接收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需求,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其中对照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平均年龄(±)岁;观察组患者2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平均年龄(±)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含义,满足本研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