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分析
[ ] 临床 误 诊 误 治 , 1 ,3 4 :2 . J. 2 02 ( ) 35 0 ( 稿 时 间 : 1- — ) 收 2 00 0 0 4 6
作 者单 位 :350甘 肃 民乐 , 740 民乐 县 人 民 医 院普 外 科
2 1 误 诊 原 因 分 析 . 211 临床诊 断 思 维 局 限 : 生 缺 乏 对 D S .. 医 F P临 床 表 现 的 全 面 分 析 , 满 足 于 常 见 病 的 诊 断 , 纯 根 据 其 缓 慢 的 只 单
样性 , 面详 细询 问病史 , 全 应综 合分 析症状 的先 后联 系 , 确 定主 要症状 的性 质 、 特点 , 细进 行局 部检 皮 肤 纤 维 肉瘤 6例 临 床 分 析 [ ] 新 医 2 隆 J.
学 ,0 4,5( ):9 . 2 0 3 5 2 4
[ ] 杨 连君 , 晓辉 . 突 性 皮 肤 纤 维 肉 瘤 的 病 理 特点 及 其 3 司 隆
鉴 别诊 断 [ ] 临 床 误 诊 误 治 ,0 5 1 ( ) 9 49 5 J. 2 0 ,8 2 : — . 0 0
S 2 P,0例术 前误诊 , 诊 率 3 % 。现 探讨 误诊 原 因如下 。 误 1
1 临 床 资 料
11 一般 资料 .
本组 2 O例 , l 男 5例 , 5例 ; 龄 2 女 年 l一
2 14 鉴 别诊 断分 析不 足 : F P触 诊质 硬 、 动 度差 、 .. D S 活 无 触痛, 表面 无破 溃及 分泌物 ; 而皮脂 腺囊 肿触诊 质 软 , 动 活
【 ] 杨 梅 , 明银 , 锦 . 突 性 皮 肤 纤 维 肉 瘤 2 4 夏 李 隆 3例 超 声 表 现 分 析 [] 中国 误 诊 学 杂志 ,0 77 2 )5 9 — 0 . J. 20 , (4 : 95 0 8 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99·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0卷第1期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胡小伟 胡万生【中图分类号】 R7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054(2021)01-0099-03【摘 要】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20年诊断的12例DFSP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预后。

结果:12例 DFSP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3例,腹部7例、头颈部2例、肩部1例、臀部1例,上肢1例。

肿瘤组织在真皮层及皮下呈浸润性生长并形成车辐状或席纹状结构,免疫组化检测CD34、Vimentin弥漫阳性,S-100 均阴性。

1例FS-DFSP CD34在FS区域表达减弱,Ki-67指数较高。

结论:通过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测可以确诊DFSP ,规范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 病理特征 鉴别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是一种生物学行为为中间性的肿瘤,常因深部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完整切除而局部复发。

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S-DFSP)有别于经典型DFSP,有独特的生物学行为。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1例FS-DFSP)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其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20年4月确诊的12例DFSP病例,其中1例为FS-DFSP。

患者年龄23-60岁,均位年龄39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肿瘤位于腹部7例,头颈部2例,肩部1例,臀部1例,上肢1例(见表1)。

表1 12例DFSP临床病理资料一览表病例性别年龄(岁)部位大小(cm)组织学分型主要免疫组化检测结果Vimentin CD34SMA S-100Ki-671男36腹部3×2.5×2经典型++--+5% 2男47腹部6×5×5经典型++--+10% 3女31腹部4×3×3经典型++--+15% 4男49腹部2×2×1经典型++--+10% 5男60腹部5×4×4经典型++--+10% 6男48臀部1×1×1经典型++--+5% 7男23肩部3×2×1经典型++--+10% 8男32上肢1.5×1×1经典型++--+10% 9女47颈部1×1×0.5经典型++--+5%10男46腹部7×5.5×4纤维肉瘤型+FS区弱+--FS区+40%11女27腹部5×4×3经典型++--+10% 12男27头部1×1×0.6经典型++--+10% 1.2 方法 组织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所用一抗均为福州迈新公司产品。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进展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进展

•综述•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疗进展刘珍如 周 园 刘梦茜 王晓晴 综述,王大光 审校(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 江苏 南京 210029)[摘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早期DFSP临床症状不典型、特异性低,导致临床医师容易漏诊、误诊,此外,DFSP经手术治疗后仍有高复发率,部分病变更会出现纤维肉瘤化改变,增加其转移风险、并提示预后不佳。

近年来,许多研究开始关注DFSP的诊断及治疗,透过皮肤镜、病理活检帮助医师早期诊断,提高疾病检出率,并通过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有效降低病变复发率、避免远处转移,本文就DFSP的最新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莫氏手术;皮肤镜;伊马替尼[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03-0171-04Research 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LIU Zhen-ru,ZHOU Yuan,LIU Meng-xi,WANG Xiao-qing,WANG Da-guan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atypical and low specificity clinical symptoms in early stage,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 is a low grade malignant tumor which might likely be misdiagnosis. In addition, even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DFSP still has a high recurrence rate. Lesions with fibrosarcomatous chang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the risk of metastasis and poor prognosis. In recent years, many studies have begun to foc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FSP. Recent study showed with dermoscopy and pathological biopsy can help with early diagnosis and signicfanc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Also, with optimal treatment through surger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recurrence and distant metastasis rate could be effectively reduc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DFSP.Key words: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fibrosarcomatous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Mohs microgrsphic surgery;dermoscopy; imatinib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000703、8147289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BK2009437);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 (编号:2015-WSW-026)通信作者:王大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E-mail:*****************第一作者:刘珍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硕士研究生;E-mail:*****************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速度缓慢、起源于皮肤,并可累及皮下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于1924年由Darier 及Ferrandh首次报道[1-2],DFSP病理改变主要呈“蟹足样”浸润生长,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熊瑶;尚柳彤;李文华;段红莉;周中华;李天然【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24(39)1【摘要】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该病的诊断及鉴别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DFSP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35例患者中单发31例,多发4例,共40个病灶;34例位于皮肤或皮下脂肪层,1例位于浅筋膜下层;发生于躯干21例,四肢10例,头面部4例。

病灶多呈不规则形或梭形,其中14个病灶伴有“子结节外突征”,23个病灶伴有“多结节征”,5个病灶伴有“悬吊征”。

病灶最大径1.3~18.6 cm,平均5.1 cm。

病变CT 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多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

T1WI多呈等、稍低信号,T2WI-FS多呈均匀或混杂高信号,部分病灶内可见“双低信号征”,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

病灶多合并周围侵袭征象,26例见“皮肤尾征”,32例见“脂肪尾征”,16例见“筋膜尾征”。

病理表现为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梭形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车辐状”排列。

免疫组化CD34、Vimentin多呈阳性,CK、S-100蛋白多呈阴性。

结论:DFSP的发病部位、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检查有助于其准确定性及临床手术方案制定。

【总页数】7页(P108-114)【作者】熊瑶;尚柳彤;李文华;段红莉;周中华;李天然【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R445.2;R814.42【相关文献】1.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2.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4.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5.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磁共振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23例报道

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23例报道

部分 为 多结 节或分 叶状 , 瘤体 大小 不一 , 直径 0 . 5 0  ̄
1 2 c m, 平均 ( 5 . 5 0 ±0 . 1 4 ) c m, 质地 硬 , 与表 皮 常粘 连 , 少与 深部 组织 附着 , 与周 围组织 境界 清楚 ; 切 面 色灰
结节 或直 径从几 毫 米到 2 0 c n l 的 斑块 , 大多 数位 于躯
D F S P病 例 2 3 例 ,其 中男性 1 5例 ,女 性 8 例 。年 龄 组 病例 有 5 例 切缘 阳性 。
2 . 2 本 组病例 术前 误诊 1 0例 , 误诊率 4 3 . 4 7 %

诊 为 皮 肤 纤 维 瘤 7例 、 皮 脂 囊 肿 2例 、 疤 痕 疙瘩 I N 。随访 1 —7 年, 评价 ( 4 . 0 0 ±0 . 5 1 ) 年, 本 组共 有 5
发5 例, 复发 2 次 以上 者 3 例 。鉴 别诊断包括 : 皮肤纤
肿 瘤好 发 中青 年 ( 2 0 —5 0岁 ) , 婴幼 儿罕见 “ 】 。男 图1 3 。 由封 三 图 1 3可见 , 典 型 复发病 例 : 肿瘤质 地坚 仿 , 在 局麻 或全身 麻醉 下 , 行 单纯 肿块 身 任 何部位 , 但 以躯 干居 多 , 其 次为 四肢 和头 颈“ 。
增加 经济 负担 和 肉体上 的痛 苦 。 其 除范 围距 离肿瘤 边 缘 3 —5 c m。 标本 均送 病理 检查 报 致 患者 多次 手术 ,
2 . 1 组 织病 理检 查
F S P的可 能 】 。临床 上 D F S P患 者最 初 是无症 状性 大体 观 : 瘤体 多为单 结节 , 少 D
特点 及 治疗 。 1 资 料与方 法
织外 周 无完整 包膜 , 上 面表 皮萎缩 , 与真皮 之间 有少 量 正常 纤维 间 隔 。表 面 被覆 鳞状 上 皮及 薄层 纤维 问

一文了解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

一文了解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

一文了解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导读作为非皮肤亚专科的病理医师来说,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诊断会面临一定挑战。

这一方面是由于该肿瘤形态学表现多样,甚至有些会类似良性病变;另一方面是我们经常会面临临床医师的疑问:该肿瘤名为肉瘤,但其治疗和预后有什么特殊之处?近日,日本九州大学(Kyushu University)病理专家Iwasaki等就该肿瘤的研究进展、诊断及治疗等问题,在《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in Oncology》杂志做了专门综述。

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肿瘤并指导临床实践,现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低级别、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软组织肉瘤,发生于年轻人至中年人的真皮、或表浅皮下组织。

该肿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5%,占所有皮肤软组织肉瘤的18%。

日本人群最多见的皮肤肉瘤即DFSP,而美国人群中则位居皮肤肉瘤第二位(排在首位的是Kaposi肉瘤)。

临床一般发生于躯干部、头颈部。

早期阶段表现为息肉状皮肤突起或皮肤硬结。

组织学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为轻度异型、但相对均一的梭形细胞构成,排列方式呈显著席纹状、轮辐状结构,侵及周围皮下脂肪组织。

免疫组化方面瘤细胞强阳性表达CD34及vimentin,但不表达CD44、S100、XIIIa因子。

图1. 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组织学表现,低倍镜即可见肿瘤侵及周围脂肪组织。

图2. 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组织学表现,中高倍表现为致密、非典型梭形细胞相互交织,形成席纹状排列。

图3. 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免疫组化一般表达CD34。

经典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诊断方面,需要注意鉴别富于细胞的真皮纤维瘤(XIIIa因子阳性、CD34阴性)、纤维肉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非典型纤维黄色瘤、硬化型恶性黑色素瘤、Kaposi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等。

皮肤纤维瘤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比较

皮肤纤维瘤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比较

皮肤纤维瘤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比较郭坚;文国英;张根娣;陆平【期刊名称】《临床皮肤科杂志》【年(卷),期】2001(30)1【摘要】对皮肤纤维瘤 (DF)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在临床、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DF 20例,平均年龄 37.75岁,好发于四肢,平均直径 0.8cm。

瘤细胞呈束状或旋涡状排列,局部可见车辐状结构。

平均每 50个高倍视野核分裂为 0.75个。

常伴组织细胞和炎细胞浸润、胶原增生、表皮增生及黑色素增多, CD 34(- )。

瘤细胞密度与胶原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呈负相关,提示 DF 可能为反应性病变。

DFSP10例,平均年龄 49.1岁,好发于躯干,平均直径3.23cm。

瘤细胞呈典型的车辐状排列,平均每 50个高倍视野核分裂为 5.5个。

肿瘤背景清晰,少数可见炎细胞浸润及表皮增生,无胶原增生及黑色素增多,CD34(+ )。

这些临床及病理特征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总页数】3页(P13-15)【关键词】皮肤纤维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病理;比较;DF;DFSP【作者】郭坚;文国英;张根娣;陆平【作者单位】上海建工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TrkB和p75NTR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皮肤纤维瘤中的表达 [J], 钱悦;张娜;褚淑娟;冯爱平;陈思远2.磷酸化ATF2、STAT3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皮肤纤维瘤中的表达 [J], 陈思远;钱悦;吴艳;朱里;黄长征;涂亚庭3.CD34与FXIIIa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和皮肤纤维瘤中的表达 [J], 宋颖;柳曦光;贾艳辉4.皮肤纤维瘤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中XIIIα因子与CD34的不同表达 [J], 刘冰梅;尤德渊;尤海燕5.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伴多发性皮肤纤维瘤1例 [J], 邓艳;郭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治研究进展

纤维肉瘤样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诊治研究进展

题, 临床 医生需要加深对 F S — D F S P的理解和认识 。
1 诊 断
F S — D F S P由 P e n n e r / o i 于 1 9 5 1年 首 次 报 告 。F s — D F S P以 组 织 学 上 出 现 一 定 数 量 的 纤 维 肉 瘤 样 ( f i — b r o s a r c o ma t o u s ,F S ) 区域 为 特征 。 是 D F S P少 见 的特 殊 类 型之 一 , 约占D F S P总 数 的 5 %~ 1 6 %t 2 - 4 1 。 至今 为止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3 0 ; 修回E t 期: 2 0 1 3 - 0 6 — 1 6 基金项 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2 0 1 1 5 0 M1 5 7 5 ) 面上资助项 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 2 0 1 2 T 5 0 8 9 5 ) 特别资助项 目 通讯作者 : 马捷 .E - m a i l :m  ̄ i e l O 0 1 1 0 0 1 y a h o o . c o m. e n
2 0 1 4年 4 3卷 第 4期
J C l i n D e r ma t o l , A o i f l 2 0 1 4 。 V o 1 . 4 3 , N o . 4
2 5 7
继续医学教育
纤维 肉瘤样 隆突性皮肤纤维 肉瘤 诊 治研 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o n i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o f i f b r o s a r c o ma t o u s d e r ma t o ib f r o s a r c o ma p r o t u b e r a n s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 鄄tuberans ,DFSP )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却是最常见的皮肤肉瘤[1],一般生长缓慢,有向深部组织侵袭及局部复发的倾向,远处转移少见。

以往由于超声探头分辨力的限制及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术前常不能准确诊断,若仅单纯切除肿块,反而易导致局部复发。

随着超声线阵探头频率的增加,超声对细微结构的分辨力也越来越高,皮肤肿物的术前高频超声检查可准确判断病灶的起源层次、浸润深度及性质等。

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SWE )是近年超声研究的热点,其不仅能通过对超声图像进行彩色编码,间接反映病变的硬度,还可以通过定量测量感兴趣区的组织杨氏模量,直接反映该区域的硬度。

该技术具有客观、可重复性好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甲状腺、乳腺肿物的良恶性鉴别中。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DFSP 患者的高频超声与SWE 表现,探讨高频超声与SWE 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2~80岁,平均(42.8±11.5)岁。

患者均因触及肿物就诊。

1.2仪器与方法21例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使用Canon Aplio 500及日立HI Vision Avius 超声诊断仪,选取线阵浅表探头,探头频率5~18MHz ,受检者体位以肿物部位暴露充分为宜。

在病变表面填充足够厚的耦合剂,探头置于耦合剂层表面进行探查(不直接接触病变),以获取肿物浅面表皮层及肿物近场部分的清晰图像[2]。

对肿物进行横断面、纵断面等多方位观察,并与邻近正常软组织比较,记录病灶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1.06.020[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山市第一批社会公益与基础研究项目(医疗卫生)(2020B1078)。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
脉 管 的变化 规 律 ] 。本 次研 究发 现肥 胖儿 童 的局 部 收
缩 压 和局 部舒 张压 较 正常 儿童 明显 升 高 ,等 容 收缩期 时间 和心 脏射 血 时间也 比正常儿 童 明显 延长 。内皮舒 张 功 能障 碍是 肥胖 儿童 血压 升 高 的病理 基础 :肥 胖儿
童 血 管 内皮源 性 收缩 因子 增加 ,舒 张 因子减 少 ,导致
De p a r t me n t o f Ul t r a s o u n d Di a g n o s i s ,t h e Th i r d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S o o e h o w Un i v e r s i t y,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2 5 例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为 隆 突 性 皮 肤 纤 维 肉瘤 的 分 布 、超 声 图 像 特 征 及 彩 色 多普 勒 血 流成 像 特 点 。
结果 2 5例 隆 突 性 皮 肤 纤 维 肉瘤 患 者 团 块 均 位 于 皮 肤 或 皮 下 组 织 ,大小 约 1 . 6 c m×0 . 5 c m~ 6 . 5 c m ×4 . 5 c m;分 布 在 躯 干 2 1( 占8 4 )例 、 四肢 近 端 2 例 ( 占8 ) 、头 颈 部 2例 ( 占8 ) 。2 5 例 肿 瘤 肿 块 内 部 为 较 均 质 低 回 声 或 以 低 回声 为 主 的混 合 回 声 , 内部 无 液化 或 钙 化 且 不 伴 有 局 部 淋 巴结 转 移 。 1 O例 ( 占4 O ) 肿 瘤 边 界 清 楚 ,形 态 规 则 ; 1 5 例 ( 占6 0 ) 边 界 不 清 楚 ;1 3 例 ( 占5 2 ) 肿 块 内 部 彩 色 多 普 勒 显 示 有 丰 富 血 流 信 号 。所 有 患 者 均 未 见 淋 巴结 转 移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ICD-O编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8832/1;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832/3;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8833/1;临床表现任何年龄,20~50岁多见;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和头颈部皮肤;多为缓慢生长数年后加速生长的实性单个或多个隆起结节(萎缩性DFSP不隆起)融合;大体形态肿瘤位于真皮或皮下,质地坚实,灰白色,平均直径5cm;根据亚型不同,切面可黏液样变或呈黑色等;镜下特点(1)经典型DFSP:位于真皮层内(部分病例完全位于皮下)的肿瘤由弥漫浸润性生长的短梭形细胞组成;在浅部或周边,瘤细胞类似真皮纤维瘤或神经纤维瘤;在肿瘤边缘,多无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穿插的宽大胶原纤维;在肿瘤中心,瘤细胞呈特征性的席纹状(极少见血管外皮瘤样)排列;核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多少不等;瘤细胞围绕残留的皮肤附近,凝固性坏死不常见;(2)色素性DFSP(Bednar瘤):见多少不等、散在分布的树突状色素细胞;除经典型外,色素细胞还可出现在纤维肉瘤型、黏液样、含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样区域或大量脑膜瘤上皮样漩涡的DFSP中;(3)纤维肉瘤型DFSP:部分区域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失去席纹状结构,而呈细长的条束状或鱼骨样排列;纤维肉瘤样区域所占比例不等,与经典型区域可分界清楚,也可相互混杂或无经典型区域;(4)黏液样DFSP:黏液样变区常占肿瘤1/2以上;经典型也可局灶黏液变;(5)杂合瘤(hybrid tumor):见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样区域,即在DFSP背景中或在条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背景中见多少不等的深染的多核巨细胞;极少数复发病例完全呈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样形态;(6)伴有肌样/肌纤维母细胞性分化的DFSP:多少病例中的肌样结节由瘤内增厚的血管壁斜切形成;真皮内的梭形细胞肿瘤如出现嗜伊红色的肌样结节或肌样条束对DFSP或纤维肉瘤型DFSP的诊断有提示作用;(7)颗粒细胞型DFSP:罕见,胞质呈细颗粒样;(8)萎缩型或斑块型DFSP:外观表现为皮肤萎缩、松垂或呈斑状;镜下瘤细胞类似良性梭形细胞呈不规则条束状排列,无明显席纹状结构;(9)硬化性DFSP:由经典型DFSP形态和大量硬化性间质组成;(10)栅栏状和含有较多Verocay小体的DFSP:除经典形态外,还可呈栅栏状,并见Verocay小体,类似周围神经肿瘤,但瘤细胞不表达S100和SOX10;(11)伴大量脑膜上皮样漩涡结构的DFSP:见类似脑膜上皮样或神经小体样漩涡结构与经典DFSP区域之间在形态学上有移行,瘤细胞不表达EMA和S100;(12)先天性DFSP:临床和组织学上可类似血管性肿瘤,因Glut1阴性而误诊为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应寻找是否有席纹状结构和浸润脂肪的筛状结构;(13)假囊性DFSP(Pseudocystic 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免疫组化瘤细胞弥漫强表达CD34(纤维肉瘤型和黏液样DFSP区域中表达明显减弱),ⅩⅢa因子阴性;部分病例EMA胞质阳性;肌样结节表达actins;可表达载脂蛋白D和GRIA2;不表达S100、SOX10、desmin;细胞遗传学 85%病例t(17;22)(q22;q13q)及超额环状染色体r(17;22)产生COL1A1-PDGFB基因融合;个别病例显示t(5;8),涉及CSPG2(5q14.3)和PTK2B基因(8p21.2);鉴别诊断(1)纤维肉瘤:浅表性纤维肉瘤应考虑是否为纤维肉瘤型DFSP;(2)真皮纤维瘤或纤维组织增生:萎缩型或斑块型DFSP易误诊为此病;(3)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BFH可有明显席纹状结构,但有泡沫样组织细胞、含铁血黄素性吞噬细胞或杜顿多核巨细胞等;BFH底部呈楔状伸入皮下脂肪组织,有别于DFSP的蜂窝状浸润;部分BFH表达CD34,但多在病变周边或浅部;CD99在BFH中弥漫强阳性,DFSP多为中度和弱阳性;(4)斑块状CD34阳性真皮纤维瘤:与DFSP形态有重叠,无PDGFB基因重排;(5)弥漫性神经纤维瘤:瘤细胞短小、纤细,无核分裂象,一般无席纹状结构,但可见触觉小体或其他提示神经性分化的形态结构,S100和SOX10阳性;(6)色素性神经纤维瘤:SOX10阳性;最初文献将色素性DFSP误认为是本病;(7)软组织神经束膜瘤和混杂性神经鞘瘤/神经束膜瘤:瘤细胞可呈席纹状并表达CD34,但瘤细胞常呈漩涡状围血管排列,瘤细胞多呈纤细的梭形,EMA标记可显示其细长的胞质突起,瘤细胞还可表达GLUT1;(8)多形性未分化肉瘤:DFSP可向多形性未分化肉瘤转化;未分化肉瘤多位于深部软组织,瘤内虽可见席纹状结构,但瘤细胞异型性和多形性明显,可见瘤巨细胞,核分裂象及病理性核分裂象易见;治疗与预后局部广泛切除并确保切缘无肿瘤残留;巨大或复发/转移而难以切除者用格列卫(靶向治疗)治疗有效率为50%,但可耐药;靶向治疗后再切除的DFSP可表现为细胞密度明显降低,间质胶原化,可有组织细胞吸收反应;Figure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The tumor has infiltrative margins through the dermis and subcutis. Note the lack of epidermal hyperplasia.。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5例临床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5例临床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35例临床分析孙凯亮;陈辉;李玉梅;周春红;万苗坚;李华;吴涛【摘要】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的临床特点、超声表现、手术治疗以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FSP患者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

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5.4±12.4)岁。

临床典型表现为皮肤斑块、斑片或结节,未见溃疡。

躯干最为多见。

超声:肿物位于皮下,肿物边界清楚,边缘尚规则,内呈分叶状,瘤体内有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其内可见稀疏或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一致性梭形肿瘤细胞呈席纹状或车辐状排列,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似纤维肉瘤样改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

本组病例MMS手术者1例术后1年复发,2例术后3年复发。

结论:DFSP形态多样,临床容易误诊,B超检查对诊断、判断肿物边界以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MMS对本病治疗有很大优势。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 sonographic findings ,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 DFSP) .Methods:35 cases of DFSP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features , ultra-sonic features ,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 Results:There were 22 males and 13 females ,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ere ( 35.4 ± 12.4) years old.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ncluded skin patches , plaques or nodules, and without ulcer .The involved area in most patients is the trunk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consistency of spindle tumor cells showed storiformor radial wheel-like arrangement , infiltra-tive growth, focal prominent atypic tumor cells , similar to changes in fiber sarcomatoid tumor . Tumor cells expressed vimentin .There were one case of recurrence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with MMS after 1 year, and 2 cases after 3years.Conclusion:DFSP has multiplex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was easily to be misdiagnosed .It can be further confirmed by tissue pathology and im-mune group examination .MMS is the first choice in its treatment .【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6(023)006【总页数】6页(P367-371,375)【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临床表现;超声表现;MMS手术;病理特点【作者】孙凯亮;陈辉;李玉梅;周春红;万苗坚;李华;吴涛【作者单位】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珠海 51907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广东广州510150;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珠海 519000;珠海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珠海 51907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广东广州 510630;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珠海 519000;广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广东广州 5103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一种发生在皮下的结节状或多结节状肿瘤,属间叶来源的低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常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诊断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诊断分析

此病临床分型较多,如肥厚性、泛发性、色素性、线状、疣状、萎缩性、毛囊性、大疱性、类天疱样、穿通型、溃疡性等。

因此对于多数不典型LP 的诊断,组织病理可给予鉴别及诊断。

LP 典型的病理表现[6]:① 角化过度;② 颗粒层楔形增厚;③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④ 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或真皮浅层的淋巴细胞带状浸润;⑤ 表皮下层及真皮浅层可见胶样小体;⑥ 真皮浅层可有色素失禁。

其中颗粒层的不规则楔形增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以及真皮与表皮交界处或真皮浅层的淋巴细胞带状浸润在LP 诊断中为重要的诊断依据。

本研究中69例病例中颗粒层楔形增厚高达89.9%,而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和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的带状浸润高达100%,与文献基本一致[7]。

本研究发现黏膜部位角化过度部分不明显、角化不全的有3例,但这种角化不全为局限性或轻度的,可能引起瘙痒、瘙[1] B oud A S,Neldner K H.Lichen planus[J].J AM Acad Derma -tol, 1991(25):595-619.[2] 卓凌云,黄鹏,刘青兰,等.江苏省一般人群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 40(1):90-95.[3] F eldmeyer L,Suter V G,Oeschger C,et al.Oral lichen planus and orallichenoid lesions -an 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 -tures[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 -reology:JEADV ,2020,34(2):e104-e107.[4]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2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43-1146.[5] 李婧,李艳阳,张欣,等.扁平苔藓178例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8,47(5):268-272.[6] 孙建方,高天文,涂平.麦基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230-232.[7] 段姣雄,朱明姬,李劲然,等.扁平苔藓95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9):1581-1583.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诊断分析卓冠航,林肖彬※,沈庆龄,郑林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0)【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应用效果。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杨连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理科,石家庄050082)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是经典的中间型(交界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代表。

由于DFSP易局部复发,也常被称为恶性潜能未定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

DFSP的浸润生长能力很低,极少发生转移,因此不是真正的恶性肿瘤[1, 2]。

1890年Taglor首次报道此病。

1924年Darier等将其描述为“进行性复发性真皮纤维瘤”。

1925年Hoffmann将其命名为DFSP。

在临床上DFSP并不非常罕见,但是常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而做一般性的切除处理,往往导致其复发,有的甚至转化为真正恶性的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而难以彻底切除[3]。

因此,DFSP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是其诊断没有可靠的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手段,只能依靠病理诊断来确诊[4, 5]。

1 肉眼所见DFSP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稍多于女性,病变部位主要是躯干和四肢近侧端的真皮组织,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持续缓慢生长的单个结节,呈隆起状、瘢痕样或斑块状,个别报道见有多结节融合成分叶状的。

瘤体大小不一,直径约为0.5-12 cm,切面灰白,无包膜,边缘尚清,不与筋膜和肌肉组织粘连[6]。

如果单纯地根据其生长缓慢,境界清晰,表皮完整,早期活动度好,以及患者自觉一般状况良好等情况,很容易把DFSP主观地误诊为良性肿瘤[7]。

临床上一旦发现位于躯干和四肢近侧端的隆起于皮肤的或呈淡红、淡兰紫色的无痛性质硬结节,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是DFSP[8]。

2 显微结构DFSP的瘤细胞较为丰富,呈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

瘤细胞和胶原纤维常呈席纹状、轮辅状、编织状、旋涡状或束状排列。

上述比较特殊的细胞排列方式有助于DFSP的鉴别诊断,但是它们并非是DFSP所特有的,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9]。

在DFSP中很少见或没有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和出血坏死。

左腋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1例报道

左腋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1例报道
第 2期

科 ,等.左腋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误诊 1 例报道
15 3
皮 的、结节状或多结节状浸润性肿瘤 ,瘤组织 由 纤 细 的 、单一 的梭 形细 胞 排列 成 具 有特 征性 的车 辐 状结 构 .恶 性 程度 低 ,病程 长 ,生 长 缓慢 ,手 术后复发率 高 ,但 罕见转移. 主要见于成年人 , 3 0~5 为发病 高 峰.好 发 于躯 干 ,其 次 为 四肢 O岁 近侧和头颈部 ;极少见于四肢远端.肿瘤初期为 单个 或 多个 坚 实 、可 推 动 的 、淡 蓝 色 、棕 红 色 或 肉 色小结 ;肿瘤 生 长 很慢 ,经 过 6月 ~3 0a或更
(0 9 1 7收稿) 2 0 一l —2
真 皮 ,肿瘤 细 胞 呈梭 形 ,因此 诊 断时 需要 与 真 皮
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纤 维肉瘤等鉴别.治疗以广泛手术切除及放疗为主. 恶性 周 围神 经鞘 膜 瘤 ( agat e pe m lnn pr hr i i a l nre ha m r e et t o,MP S ) 是起 源 于神经 或继 发 v s hu NT 于神 经纤 维 瘤或 显示 不 同程度 的神 经鞘 分 化 的梭 形细胞肉瘤.大多数 M N T P S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 瘤 ,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比较高.多发 生于 2 — 0 0 5 岁成年人.肿瘤几乎可发生于身体任 何部位 .大多起源于神经干如坐骨神经 、臂丛 、
长 时 间 ,肿 瘤 迅 速 增 大 ,形 成 不 规 则 隆 起 的瘤 节 .但 病人 一般 情况 良好 .免 疫组 化示 :vm ni iet n
强 阳性 ,a — C l A T和 l oy e局 灶 性 阳性 ,C 3 y zm s D4 强 阳性 ,S at 0 ~9 %阳性 .D S M— ci 5 % n 5 F P发 生 于

隆突性纤维肉瘤超声表现

隆突性纤维肉瘤超声表现

心 脏超 声在 经 导 管治 疗 室 间 隔缺 损 的应用 价 值
朱 东升

吴 志华
徐 忠华 熊宁
秦 永 文
堵器 直径 为 5—1 4mm, 平均( . ±35 m 超声 图像 均能 78 . ) m,

材 料 与 方 法
1研究对象 : 0 3年 ~2 0 . 20 0 9年 3月我 院经 临床确诊 的
2 张龙石 , 游正 中.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3 例临床分析. 1 实用癌症
哚 志 ,98,( )8 . 18 3 2 :1

9 ・ 4
21 0 1年 6月 第 8卷 第 6期 c i JMe laon ( l t n dt n ,ue2 1 , 0 8 o6 hn dUtsud Ee r i E io )Jn 0 1 V l ,N . r co c i
能治愈 , 经导管实施 V D封 堵术将 是今后 治疗 V D的发展 S S 方向 。在对 V D进行介入治疗 的过程 中, S 超声 在术前病 例选择 、 中监测 和术后 随访 、 效观察 中起 到 了不 可替代 术 疗
堵器 的图像 ( 动态图 1 , )封堵器放置后采 用彩色血流成像 可 清晰地显示封堵部位有无残余分流 ( 动态 图 2 , ) 本组 V D封 S
堵术 后 即刻 超声及造影 示 即刻 完全封堵 4 0例 , 微量残 余分
流 4例 , 术后 1 i 0mn后造影显示 l 例分流 消失 。 讨论 V D是常 见 的心脏疾 患 , S 以往 只有开 胸手 术才
切开皮肤浅表组织 , 于肿 瘤周 围未见 明显 包膜 , 在切 下肿块
本病 与脂 肪瘤 、 肪 肉瘤 的鉴 别 : 者位 于皮 下活 动度 脂 前 好, 超声呈偏强 回声并可见条索状 回声 , D I C F 未见 明显血流 信号 , 后者呈边界清楚 的低 回声或偏 强 回声 团块 , 肿块 表面 色泽变化不 明显 , 易侵犯深部组织 。 当本病位 于四肢 时应与神经纤维瘤相 鉴别 : 神经纤维瘤 肿块 边界不清 , 内呈 不均 质低 回声 、 偏强 回声 、 回声等 , 高 血 流信号丰 富。其上下端均可及神经组织相连 。 本病在术 中酷似脂肪瘤或脂肪变性 , 可在局部 发生侵袭 性生长 , 故应较广泛切 除 , 因而对 其进行 术前超 声检查 十分 必要 。超声检 查无 创 , 用低 廉 , 复性 好 , 实 时动态 显 费 重 可 示, 分辨力高 , 能观 察到 肿块 的分布 、 大小 、 形态 、 界 、 边 血管 增生情况等 , 可作为 D S F P检查 的首选方法 。超声 检查 能给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分析

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肿瘤影像学》2020年第29卷第6期Oncoradiology 2020 Vol.29 No.6570·论 著·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 ,DFSP )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真皮的皮肤恶性肿瘤,可累及皮下软组织及肌层。

主要发生在躯干及四肢近端,临床上具有局部浸润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高频超声表现分析陈开良1,吴文婷21.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海南 海口 570102;2.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海南 海口 570102[摘要]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 ,DFSP )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

方法:回顾并分析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59例DFSP 患者的超声声像图。

结果:59例患者中,发生于躯干34例,四肢19例,头部 6例。

50例位于皮肤及皮下层,9例位于皮下层,与皮肤层不关联。

44例边界清晰,15例边界不清。

40例形态规则,19例形态不规则。

肿块最大径0.5~10.0 cm ,纵横比均<1。

39例后方回声增强,20例后方回声无改变。

12例内回声均匀,47例内回声不均。

40例内部回声呈低回声背景下,见各种形状(点状、短线状、片状及裂隙状)高回声镶嵌;16例内部呈低-弱回声;3例内部呈高回声。

血流Adler 分级:0级1例,Ⅰ级8例,Ⅱ级25例,Ⅲ级25例。

所有患者均未见液化、钙化及淋巴结转移。

结论:DFSP 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关键词]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声像图DOI: 10.19732/ki.2096-6210.2020.06.009中图分类号:R739.5;R4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210(2020)06-0570-04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manifestation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 CHEN Kailiang 1, WU Wenting 2 (1.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570102, Hainan Province, China; 2.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570102, Hainan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ence to: WU Wenting E-mail:****************[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sonograms of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 (DFSP).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ultrasonographic images of 59 patients with DFSP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Results: Among 59 patients, 34 occurred in the trunk, 19 in the limbs, and 6 in the head. 50 cases were located in the skin and subcutaneous layer, and 9 cases were located in the subcutaneous layer, which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skin layer. 44 cases had clear boundaries and 15 cases had unclear boundaries. 40 patients had regular morphology and 19 patients had irregular morphology.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mass was 0.5-10.0 cm. The aspect ratios were all less than 1. The posterior echo was enhanced in 39 cases, and the echo was unchanged in 20 cases. 12 cases had homogeneous echoes, 47 cases had uneven echo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echo in 40 cases, high echo inlay of various shapes (point, short line, slice and fissure) was found, low weak echo in 16 cases, high echo in 3 cases. Blood flow Adler classification: 1 case was grade 0; 8 cases were grade Ⅰ; 25 cases were grade Ⅱ; 25 cases were grade Ⅲ. No liquefaction, calcificat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seen in all cases. Conclusion: The sonographic manifestations of DFSP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 provide clinically useful diagnostic information.[Key words ]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 Ultrasound; Sonogram通信作者:吴文婷 E-mail:****************生长、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特点。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科普讲座PPT课件
这些疗法可能为无法手术的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如何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随访与预后
患者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复发情况。
早期发现复发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预防与 健康管理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预防与健康管理
预防措施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但可以采取措施降低风 险,例如避免不必要的外伤。
该肿瘤通常表现为皮肤上的隆起,质地坚硬,可 能会伴有疼痛或不适。
什么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发病机制
该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与遗传因素和 环境因素可能有关。
某些职业暴露或外伤史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什么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流行病学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特别 是年轻男性。
尽管罕见,但了解其流行病学对早期诊断至关重 要。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2.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症状与诊断 3. 如何治疗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4.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预防与健康管理 5. 总结与展望
什么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什么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定义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肿瘤,主 要由纤维细胞组成。
定期皮肤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皮肤变化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预防与健康管理
患者支持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与来自育资 源至关重要。支持小组和社区资源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 带来的压力。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预防与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建议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 ,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需要与其他类型的皮肤肿瘤进行鉴别,包括 良性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杨连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病理科,石家庄050082)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是经典的中间型(交界性)纤维组织细胞肿瘤的代表。

由于DFSP易局部复发,也常被称为恶性潜能未定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

DFSP的浸润生长能力很低,极少发生转移,因此不是真正的恶性肿瘤[1, 2]。

1890年Taglor首次报道此病。

1924年Darier等将其描述为“进行性复发性真皮纤维瘤”。

1925年Hoffmann将其命名为DFSP。

在临床上DFSP并不非常罕见,但是常易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而做一般性的切除处理,往往导致其复发,有的甚至转化为真正恶性的纤维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而难以彻底切除[3]。

因此,DFSP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是其诊断没有可靠的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手段,只能依靠病理诊断来确诊[4, 5]。

1 肉眼所见DFSP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稍多于女性,病变部位主要是躯干和四肢近侧端的真皮组织,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持续缓慢生长的单个结节,呈隆起状、瘢痕样或斑块状,个别报道见有多结节融合成分叶状的。

瘤体大小不一,直径约为0.5-12 cm,切面灰白,无包膜,边缘尚清,不与筋膜和肌肉组织粘连[6]。

如果单纯地根据其生长缓慢,境界清晰,表皮完整,早期活动度好,以及患者自觉一般状况良好等情况,很容易把DFSP主观地误诊为良性肿瘤[7]。

临床上一旦发现位于躯干和四肢近侧端的隆起于皮肤的或呈淡红、淡兰紫色的无痛性质硬结节,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是DFSP[8]。

2 显微结构DFSP的瘤细胞较为丰富,呈梭形,大小形态较一致。

瘤细胞和胶原纤维常呈席纹状、轮辅状、编织状、旋涡状或束状排列。

上述比较特殊的细胞排列方式有助于DFSP的鉴别诊断,但是它们并非是DFSP所特有的,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9]。

在DFSP中很少见或没有巨细胞、黄色瘤细胞、泡沫细胞、炎症细胞和出血坏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皮纤维瘤发生于真皮组织的纤维瘤的瘤细胞也呈梭形,并可有旋涡状、车辐状或束状排列等与DFSP类似的组织结构。

真皮纤维瘤单发或多发均有,多发生于四肢各部位,常有炎细胞、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等多种成分,并且表皮组织常增厚;而DFSP多为单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的近侧端,成分比较单一,表皮常萎缩变薄。

纤维瘤中CD34呈散在或局灶的弱阳性,SMA呈阴性;而DFSP的CD34表达一般较强,SMA的阳性率也比较高。

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也可发生于DFSP的好发部位,其瘤细胞也为梭形,并且可呈CD34阳性。

但是神经纤维瘤的瘤细胞呈波浪状、细胞核弯曲,瘤组织可形成触觉小体样结构,一般为S-100蛋白表达阳性,并且在手术后经常会发现其与较大的神经束支有关。

韧带样纤维瘤韧带样纤维瘤的边界不清,常向周围组织浸润,可使其周围的横纹肌组织发生萎缩和变性,镜下胶原纤维成分特别丰富,并可见多核巨细胞。

而DFSP的胶原纤维成分相对较少,并且一般不会有多核巨细胞。

纤维肉瘤纤维肉瘤常从深层软组织开始发生,其瘤细胞较肥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可见较多的包括病理性核分裂的核分裂像,并且常有人字形结构和出血坏死。

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普通的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体积一般较小,不仅细胞类型多样,还含有含铁血黄素等多种成分,并且其好发部位也与DFSP不同。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和异型性,核分裂像常见,尤其是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具有杜顿巨细胞、黄色瘤细胞和炎症细胞等,并且常见出血坏死。

黏液型脂肪肉瘤当DFSP 发生黏液变时,需与黏液型脂肪肉瘤鉴别。

DFSP位置相对表浅,瘤体结实,血管增生但不连结成网,缺乏分化程度不同的脂肪母细胞,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其与脂肪肉瘤鉴别,并且脂肪肉瘤的发病部位常在皮下和深部软组织。

皮肤平滑肌瘤皮肤平滑肌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疼痛性的多发性肿块[17].瘤组织主要由分化好的大片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束组成。

平滑肌束呈粉红色,细胞核呈梭形棒状、两端圆钝,细胞浆丰富、红染。

皮肤平滑肌瘤分为3型:①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

此型最常见,约占皮肤平滑肌瘤的80%以上,有包膜,发生于血管壁的平滑肌,由分化好的平滑肌细胞和大量丰富的厚壁小血管组成,并且血管壁和肿瘤的平滑肌之间有移行;②单发性肉膜性平滑肌瘤,即发生于阴囊、乳头、乳晕或大阴唇皮下肉膜肌的平滑肌瘤;③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起源于立毛肌。

肉眼见大范围的多发性皮疹,有的融合成片,由于平滑肌痉挛常导致剧痛。

SMA免疫组化无助于DFSP与平滑肌瘤的鉴别,因为SMA在DPSP也常呈阳性。

一部分皮肤平滑肌瘤难以判断良恶性,通常称为恶性潜能未定的、中间型或交界性平滑肌瘤。

交界性平滑肌瘤与DFSP的预后相似,在二者不易鉴别时不管是诊断前者还是后者,都可提示该肿瘤可能复发或恶变,对于临床治疗方案没有明显的影响。

结节性筋膜炎结节性筋膜炎的肿块常界限不清,体积较小,有短期内迅速增大史。

其纤维母细胞成分排列杂乱、稀疏,胶原纤维少,基质粘液水肿,并可见炎细胞浸润。

而DFSP以排列紧密的单一形态纤维母细胞为主构成,体积相对较大,很少见炎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