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的价值
• 一、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之也。 (墨子· 修身) • 二、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 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非攻· 中)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 三、见染者而叹曰:染于苍而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也变。五入必而已,则为无色 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 所染)
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 烦扰而不说,厚葬糜财而贫民,久服伤生 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 • ——《淮南子· 要略》 • 译文:墨子学的是儒家,接受的是孔子的 学术。但认为儒家的理解太过繁琐,让人 不高兴,又主张厚葬,让老百姓太穷了, 而且三年的守孝期太长,既对己身不利, 也妨碍做事情,所以他们放弃了周代的文 化,承袭了夏代的文化。
纵横家简介
主要代表是张仪。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
至秦汉之际,可称为中 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
殊的外交政治家。
纵横家的产生
祖师鬼谷子,战国时人, 以隐于鬼谷而得名。其弟子皆 为战国时的风云人物。 其后习鬼谷纵横术者甚多, 著名者十余人,如苏秦、张仪、 司马错、乐毅、范雎、邹忌、 毛遂、郦食其等,事皆详于 《战国策》。
和因材施教。
孟子:
名轲,字子 舆,战国邹国人。
战国时期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世统治者把他 作为尊崇的偶像,到
元明时,他被尊为
“亚圣”。
语录体著作《孟
子》记录了孟子重要 的思想言论。
1.人性善。 2.仁政。
扩充了孔子的“仁”的理念,
“仁者爱人”。 3.民贵君轻。
4.民本思想。
荀 子
劝 学
荀子: 名况,字卿。战国时 赵国人。战国末期儒家学 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 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教育家。 李斯、韩非都是他的 学生。
•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 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 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 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 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 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特殊句式
•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 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其 不义”为主语,“甚”为谓语,“入人园 圃窃桃李”为介词“于”的宾语,一起做 “甚”的补语。
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 爱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 都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并认为 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 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反对一 切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
• ②天志明鬼。 • 墨子认为天之有志——兼爱天下之百姓。 因“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 “天之爱民之厚”,君主若违天意就要受 天之罚,反之,则会得天之赏。 • 墨子不仅坚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认为它 们对于人间君主或贵族会赏善罚暴。墨子 宗教哲学中的天赋人权与制约君主的思想, 是墨子哲学中的一大亮点。
针对儒家的厚葬、久葬(行三年文 丧),炫耀尊卑贵贱的礼制等级,墨 子提倡“节葬”,主张办丧事要节省 人和物力。
此外,墨子提倡生前“节 用”, 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权贵们的奢 侈生活。
墨家学说
• 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 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 非命等十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 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 儒家并称“显学”。
•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 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 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 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 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 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 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 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墨家思想对中国侠义精神的影响
• 墨子及其门徒出身于侠,但与普通的游侠不 同。 •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 “兼相爱,自苦以为义” • 至于墨家思想对侠义群体的“替天行道” 行为的影响,还可以追溯到墨子的“尊天” 、“明鬼”的理论上。
• 墨家学说中的爱与儒家等学说中 的爱有何区别?
• 墨子《兼爱上》云:“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 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 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 ?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 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 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 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 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若此,则天下治。
纵横家 代表人物
今仅存《鬼谷子》十三
篇、《战国策》三十三篇、 《苏子》三十一篇、《张子》
十篇。
《战国策》一书是游说
辞总集,几乎所有纵横家谋
纵横家 主要著作
士的言行都在此书。
摩 顶 砺 踵 以 利 天 下
墨子其人
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年~前376 年之间,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 《墨子》一书传世。 司马迁只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 附了了数言:“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 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 后。”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巨 大变革,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 思想家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著 书立说,到处游说,对这场大变革 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 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 阴阳家、杂家、小说家、农家和方 技家,称为 “诸子百家”,出现 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
道 墨
家:孔子、孟子、荀子
针对儒家的理论“死生有命,富贵在 天” 的理论,墨子不相信“命”,认为 富贫、贵贱、寿夭,都不是命中注定的, 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改变 。
•
墨子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 公输班 (俗称 鲁班 )相比。他自称是“鄙 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 墨子曾做过宋国大夫,自称“今翟上 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 的“士”阶层。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 人”的士人。
3.“礼乐”。 治国以礼为主,乐是礼 的重要辅助。 4.人性恶。
5.重视教育。 用教育来改善人性。
6.重视民心向背。
老 子 故 居
姓李,名耳,字伯
阳,谥曰聃。春秋后期 楚国人。
与孔子同时而年长
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
创始人。
老子开创了我国
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其著作是哲理诗
《道德经》(又称《老
家:老子、庄子 家:墨子
法
兵
家:韩非子
家:孙武、孙膑
纵横家:鬼谷子、
苏秦、张仪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其思想言论由弟子辑
为《论语》(语录体)。
1. “礼仁” 。 (礼制仁学) 以“仁爱”为核心,主张施
行“德政”,以德治民。
2.中庸之道。 3.重义轻利。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非攻-题解
• “非攻”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非”是非议、谴责的意思;“攻”是指非正义 的战争。 • 墨子把战争分成两类: • 一类谓之“攻”。 • 一类谓之“诛”。
非攻
•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 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 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 者,其 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 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 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 多。
子》)。
1.以“道”为核心。 要求人类效法自 然规律,寻求并制订
出完善的人生法则和
社会法则。
2.思想精髓:辩证法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3.“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4.“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战国时以从事政
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
派,主要人物是:鬼谷
子。
合纵派的主要代 表是苏秦,连横派的
•
③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 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 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 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 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 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 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 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 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 之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 贵,民无终贱"的主张。
故
• (一)原因。又用作连词,表示“所以”,“因 此”。 •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二)事变、事故。 • “王室多故” • (三)旧的,历史悠久的。 • “温故而知新” • (四)故意。 • “刑故无小”
说
• • • • • • (一)说明、解释。 (二)学说、主张、说法。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 (三)说服。 “说大人则藐之” (四)喜悦。
1.天道观。
“天”就是客观存在的
自然界。自然界具有不以人
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
在主张尊重自然规律的 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2.认识论。 荀子认为世界是可知 的。认识的过程是通过 “天官”(感官)接触外 界事物,再由“天君” (思维器官)进行理性的 加工(“征知”),即主 客体相结合。
•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 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 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与儒家
• 墨家与儒家为春秋末至战国初的两大 著名学派,是当时的“显学”(显耀之 学)。韩非在《韩非子· 显学篇》称:“世 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 墨之所至,墨翟也。” • 而且,两家还有师承关系,“墨子学儒 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 要 略》)。
《墨子》与其他著作的区别
• 内容
• 不仅涉及到哲学的、伦理的、逻辑的,还涉及到 科学(天文、军事、自然科学)。
• 立场
• 第一位社会活动家。
• 艺术特征
• 语言朴实无华,缺少文采
{帛书老子校注}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 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庄子}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 于殇子,而彭祖为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 物与我惟一。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题 论题 论点
非攻
反对攻国
君 子 不 明
攻国是否正义 攻国为大不义
窃桃李不义 攘人鸡犬不义
由小到大 类 层层深入 比 论 证 事实论证 逻辑清晰
论据
取人马牛不义 杀不辜人不义
人 人 都 知
何为义与不义?
• “七不”标准 • 大不攻小、强不侮弱、众不贼寡、诈不欺 愚、贵不傲贱、富不骄贫、壮不夺劳 • “三有”标准 • 有力相营、有财相分、有道相教 • “两强”标准 • 上者强听治、下者强从事 • “三利”标准 • 利国家、利百姓、利万民
• ④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 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 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认为 君主、贵族都应象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清 廉俭朴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这方面也 能身体力行。
• 总结:墨子思想的根本精神是自苦利人。 他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以利人为义, 以亏人自利为不义,以是否利于人民作为 衡量是非的重要标准。他的非攻、非乐、 节用、节葬等主张,都体现了这一精神。 同时他要求人们学习大禹治水,自苦为极 的精神,在个人物质生活方面,只取最低 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