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与朱元思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1.与朱元思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21.与朱元思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5273d0b8f67c1cfad6b8f7.png)
别?
学做思二: 你感受到本文的山水美了吗?
导学: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 景色的特征?
2.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导做:再读课文,结合文章思考,全班展
示 导思:这种山水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做思三:你能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志 趣美吗?
导学:本文的意境美是什么? 导做: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做思一:这篇文章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你认为哪些词是要重点掌握的?
导学:这篇文章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你认为哪础上,要注意恰当停 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导思:阅读一篇文章用的什么语气,靠什么来区
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 后在全班展示 导思:意境美如何体现?
学做思四: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导学: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导做:默读课文,思考 导思:这种语言特点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
启示?
学做思二: 你感受到本文的山水美了吗?
导学: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 景色的特征?
2.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导做:再读课文,结合文章思考,全班展
示 导思:这种山水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做思三:你能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志 趣美吗?
导学:本文的意境美是什么? 导做: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做思一:这篇文章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你认为哪些词是要重点掌握的?
导学:这篇文章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你认为哪础上,要注意恰当停 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导思:阅读一篇文章用的什么语气,靠什么来区
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 后在全班展示 导思:意境美如何体现?
学做思四: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导学: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导做:默读课文,思考 导思:这种语言特点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
启示?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8674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1.png)
六、理解诗意
指烟
雾。
都
同样的 颜色。
,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
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
译 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文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
十一、主旨
《与朱元思书》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 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 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十二、写作特色
1、写作顺序:由总到分、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景物; 2、景特描写: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3、情景交融: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 4、文章语言:语言简约清新,内涵丰富。多用骈句,铿锵有力、 工整清丽。
“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 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 令人神清气爽。
十、精读赏析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 潇洒,无拘无束的情 感。
十、精读赏析
3. 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文
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 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
六、理解诗意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形容水声 清越。
互相和鸣。
嘤嘤,鸟鸣声。韵,和 谐的声音。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长久不断地叫。 转,同“啭”。
就是“不绝”。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30张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30张](https://img.taocdn.com/s3/m/24687d5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0.png)
发出清越的声音;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
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如何理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寒”字?
①“高处不胜寒”,“树寒”衬托出“山高”。 ②“严气集高轩,稠阴结寒树。” ——谢眺 树木浓密,令人心生寒意。以“寒”表现意念、感受 中的寒冷而不是实际的寒冷。
百①一百许里:确数,十的倍数 ②百叫无绝:概述,表示多
【词类活用】 ①风烟俱净:形→动,消散 ②任意东西:名→动,向东向西 ③猛浪若奔:动→名,飞奔的马 ④负势竞上:名→动,向上 ⑤互相轩邈:形→动,向高处远处伸展 ⑥望峰息心:名→动,使……平息 ⑦经纶世务者:名→动,治理国家大事 ⑧横柯上蔽:名→状,在上面
异
平视
水
,
天
下 独 绝
山之 奇异
视觉描写:高山、寒树、千百成峰 听觉描写:泉水、好鸟、蝉鸣、猿啼 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仰视眺望
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 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 目的是什么?
突出奇异独绝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 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侧面烘托山水景物 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 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句话中,天和山真的 是一个颜色吗?为什么这么写?
不是。只是因为空气明净所以造成一种视觉上清澈透明 的感觉。天和山浑然一体,所以看起来颜色是一样的。
哪一句话概述了富春江景物特征呢?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山之奇
水之异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内容?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环境景色——优美; ②“从流飘荡”出行方式——小舟; ③“任意东西”心情——随意。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9dbd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0.png)
全,都 青白色 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急流的水 胜过,超过 好像 飞奔的马
水皆 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 奔。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 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 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 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
• 特殊句式
鸢飞戾天者(倒装句,定语后置,即“飞 戾天[之]鸢者” )
与朱元思书
文章结构
总领 景物描写
抒情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 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 了作者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 与伦比。
疏通文意
烟雾
全,都
同样的颜色 跟,随
任凭 向东或向西
风烟 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26015b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f.png)
•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挑战传统观
念和常规写法。
• 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提高自己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
• 多进行写作练习,尝试不同的写作题材
和风格,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 多参加交流活动,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创
新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05
课堂互动与学习成果展示
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
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己的
情感,使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
文学鉴赏方法
文学鉴赏技巧
• 从文章的结构、语言、主题
•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如对偶、
等方面进行分析,领略作品的
排比、设问等,提高自己的文
内涵和魅力。
学鉴赏能力。
• 结合背景知识,了解作品的
言表达、写作技巧与创新能力培养、课堂互动与学习成果展示。
• 每个章节下设若干小节,按照教学进度逐步展开。
教学环节
•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 学生展示:安排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教师提供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
借鉴古诗文中的文化素养
• 学习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
• 学习古诗文中的历史、文化、哲学等
排比、设问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 学习古诗文中的表达方式,如抒情、
• 学习古诗文中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
叙事、议论等,丰富自己的写作手法。
的审美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活动
念和常规写法。
• 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提高自己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活动
• 多进行写作练习,尝试不同的写作题材
和风格,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 多参加交流活动,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创
新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05
课堂互动与学习成果展示
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
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作者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己的
情感,使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学鉴赏方法与技巧
文学鉴赏方法
文学鉴赏技巧
• 从文章的结构、语言、主题
• 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如对偶、
等方面进行分析,领略作品的
排比、设问等,提高自己的文
内涵和魅力。
学鉴赏能力。
• 结合背景知识,了解作品的
言表达、写作技巧与创新能力培养、课堂互动与学习成果展示。
• 每个章节下设若干小节,按照教学进度逐步展开。
教学环节
• 课堂讲解: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写作技巧。
•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 学生展示:安排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教师提供指导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
借鉴古诗文中的文化素养
• 学习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
• 学习古诗文中的历史、文化、哲学等
排比、设问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 学习古诗文中的表达方式,如抒情、
• 学习古诗文中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
叙事、议论等,丰富自己的写作手法。
的审美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21课 与朱元思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21课 与朱元思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a0b3e35ef7ba0d4a733b3a.png)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 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 船)顺着江流飘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奇山异水, 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青白色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tuān
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流的水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 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 阅读第二段,思考 • 文章是如何表现水的奇异的?
水之奇异在于: 静时清澈见底, 动时湍急凶猛。
读第3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表现山的 奇异的?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以拟人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的 表现了山的峻峭,突出了山的奇异。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 手圈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
从视觉来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 从听觉来写: 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 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境界 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中的一个“寒”字,既写 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 出了树密而绿的特点,也写出了人的主观感受。 ,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 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 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们以生命和动感。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 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 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 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 观景感受 的语句中,领略到作 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ae66201b0b4e767f5acfce3d.png)
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治规划)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 正面描写 清 侧面描写 水 急 具体描述(分) 山高
触景 生情
山
树多 景美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2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 一项是:( B )。(2分) 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
22.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 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 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2分) 写山的“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 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 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 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2、翻译下列句子
山凭借着高峻的地势向上发展,相 互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为名利像鸢那样极力攀高的人,看到 这些雄奇的山峰也会平息他那功名利 禄之心。
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 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分式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 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文言积累卡片
“反”通“返”,返回 “转”通“啭”,鸟叫 声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一词多义: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通假字:Βιβλιοθήκη 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天下独绝 ( 绝妙),百叫不绝(停止) 古今异义: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上面)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36897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a.png)
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
天,鱼跃于渊。”意为鸢鸟飞到天上, 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鸢,俗称老鹰, 凶猛而善高飞。戾,至、到达。
同“返”, 返回。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
指平息名 治理国家大事。 利之心。 经纶,筹划、治理。
横斜的树枝。柯, 树木的枝干。
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piǎo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jiā
miǎo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
línɡ
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
无 直视无碍
动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 副词,不
百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数词,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
数词,表示多数
甚 急湍甚箭 动词,超过、胜过
缀行甚远 副词,非常、很
《狼》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 任意东西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 (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 史学,也擅诗文。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歌亦清新 流丽,“文体清拔有古气”,时人称为“吴均体”。代 表作品有“吴均三书”(《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 《与顾章书》)等。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38975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0f.png)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翻译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朱元思
旅游项目推荐三
与
书
传统
吴均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壹
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整体把握文意,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贰
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文眼,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叁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肆
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录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3.富春江在你心中的画面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奇山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凄切的蝉声、凄异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寓视于听,以动写静。
3.富春江在你心中的画面
动静结合+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奇山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文章的补充,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以突出作者的喜不自胜、流连忘返。可见山之奇。
翻译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飞奔的马。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朱元思
旅游项目推荐三
与
书
传统
吴均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壹
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整体把握文意,并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贰
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文眼,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叁
学习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肆
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录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3.富春江在你心中的画面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奇山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凄切的蝉声、凄异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寓视于听,以动写静。
3.富春江在你心中的画面
动静结合+听觉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奇山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文章的补充,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以突出作者的喜不自胜、流连忘返。可见山之奇。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29b815f524ccbff12184e0.png)
19
《与朱元思书》的美学价值
全篇以景抒情,因情写景,不仅 突出了富春江山水景物的特征,
而且深刻表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和独特的艺术感受,这就使全文 洋溢着诗情画意,达到了很高的 美学境界。另外,作者在谋篇上,
采用先总说,后分述的结构方式, 使叙述和描写层次井然。
2020年10月5日
20
后记: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
一、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 (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
动词,意思是“向上生
互相轩邈 长”。)
(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 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
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
展。)
2020年10月5日
15
从 从 从流民飘欲荡 也二、((随 依一着 从词))多义
经纶世务者 (的人)
者 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任凭(船儿)往东
还是往西。
2020年10月5日
7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 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 (阴森森)的树木,
9
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课文描写 的山水的特征?为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是景色的 特征,全文都围 绕着这两个字在
做文章
2020年10月5日
10
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 “异”和这个“奇”字的?
异水:“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 碍)
奇山:“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
“看” 奔()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与朱元思书ppt经典课件
![与朱元思书ppt经典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f53734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6.png)
水色——水皆缥碧 1、清澈 水深——千丈见底
正面描写 静
夸张 (详)
水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2、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动
(略)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青白色
水清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疾
急流的水
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 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1、视觉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水,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译文: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 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 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 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 深,水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3段:具体写富春江两岸山峰 “奇山”的特点 。
后 分
二、课文分析:
第一段分析:
写出富春山的全 貌,交待富春江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奇特秀丽景象的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壮丽背景 。
——不仅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流飘荡的情景,
更表现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点明游览线路
yuān hè míng lì tiān xī xīn jīng lún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朗读指导
• a. 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 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 b. 节奏——以“二二”节拍为主(多为四字 句),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对于 整散相间的句子,应读得抑扬顿挫。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2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2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99d26f0b1c59eef8c7b4c5.png)
千丈见底——水之清
(夸张) (静态) (颜色)
急湍猛浪——水之急
(比喻) (动态) (状态) (夸张)
水 异
第三段:
山
4、这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 山的?又分别写出了山的什么特 点?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树之奇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之势
(形状)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2、第一段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景)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叙事)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抒情)
起强调作用,并总领全文。
3、第2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
水?用了什么方法?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碎石,直视无碍
——水之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之急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文章体裁:骈文
特点:首先,讲究对仗,即所 谓“骈偶”(两马并架为骈,两人并处 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数字相 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 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 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 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 沿,到清代,才叫“骈体文”。
yù n
读一读
piāo dà ng fù shì
Xuānmiǎo韵 Nhomakorabealí ng
飘 荡
yīng piǎo bì
负势
hé ng kē
轩 邈
kuī gǔ
泠
yuān
嘤
hémí ng
缥 碧
lì tiān
横 柯 窥 谷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中学初二下学期语文第21课与朱元思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7d9624fab069dc502201f4.png)
与朱元思书
吴均
-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你能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横柯上蔽( ) 互相轩邈( ) ( ) 鸢飞戾天者( ) ( )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
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 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 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 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 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 绪。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
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句式“两两相对”。
文《章与首朱段以元"思奇山书异》水,篇天幅下虽独短绝",八字但 总奇领 山"全两篇也方,面很二,、讲环三究绕两"章独段绝分法"承二。"字异展水开" 和生"
吴均
-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你能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吗?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横柯上蔽( ) 互相轩邈( ) ( ) 鸢飞戾天者( ) ( )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
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是什么?从中你能悟出作者写这 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志——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
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 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 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
从生平可见: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 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 绪。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
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句式“两两相对”。
文《章与首朱段以元"思奇山书异》水,篇天幅下虽独短绝",八字但 总奇领 山"全两篇也方,面很二,、讲环三究绕两"章独段绝分法"承二。"字异展水开" 和生"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cc9e7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09.png)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反,同“返”,返回。
译文: 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
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 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原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枝。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译文:
•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 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 1.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
•
里指蝉鸣 )
•2.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
•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
•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案】 (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7、“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 后产生“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 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不同的“览物之情”, 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案】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 的感受, 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 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 物之情”, 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 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重难点小结
这部分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异水”:水色,水 清,水深,水急,水猛都突出了“异”的特点。从视觉和听 觉两方面详写“奇山”:高山,树寒,声韵;自明本志:抒 发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鄙弃之情,含蓄流露爱慕自 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 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 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译文: 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
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 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原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枝。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
译文:
•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 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 1.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
•
里指蝉鸣 )
•2. 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
•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
•
6.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案】 (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7、“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 后产生“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 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不同的“览物之情”, 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答案】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 的感受, 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 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 物之情”, 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 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重难点小结
这部分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异水”:水色,水 清,水深,水急,水猛都突出了“异”的特点。从视觉和听 觉两方面详写“奇山”:高山,树寒,声韵;自明本志:抒 发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鄙弃之情,含蓄流露爱慕自 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文 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 籁之音,身感物外之趣,杂念顿然消逝,心灵得以净化。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精品课件(共88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精品课件(共8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a67435bcd126fff7050b45.png)
请用你积累的诗文原句来回答: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气势雄伟的泰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3、庐山的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4、西湖有早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5、壮美的三峡: 。 6、奇丽的大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 湍 甚 箭 , 猛 浪 若 奔 。
夹 岸 高 山 , 皆 生 寒 树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青白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 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 清澈。
湍急的江流。 湍,急流。 动词活用为名 词,飞奔的马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厉害
译文: 水都是青绿 色,千丈之深的 地方也能看到底。 水底的游鱼和细 小的石子也看得 清清楚楚。湍急 的江流比箭还快, 那惊涛骇浪像飞 奔的马。
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感知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 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 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 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 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 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 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 品。
文体链接
• (1)书,即书信,是应用文体的一种。因与时代及书写材料相异 ,古人又称其为尺牍、尺素、尺翰、竿牍、简札、缄札、书启、 书简、书函等。“书”“信”原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信使。书 交人递达,后以作书为信,称作书信。春秋时期随列国大夫相与 往来,书牍通语频繁 ,始盛。当时奏议体公文也叫“书”,如奏书 、上书、献书、谏书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标志书信作为个 人传情达意与公文的分野。这种文体有不少佳作,如魏曹丕《与 吴质人书》、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 唐代韩愈的《答李翊书》、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宋代王安石 的《答司马谏议书》、明代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和夏完淳的《 狱史上母书》等,从它们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上看,又可看做是政 论、文论或记叙、抒情文的佳篇。
1、大气磅礴的洞庭湖: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气势雄伟的泰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3、庐山的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4、西湖有早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5、壮美的三峡: 。 6、奇丽的大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 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 湍 甚 箭 , 猛 浪 若 奔 。
夹 岸 高 山 , 皆 生 寒 树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青白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 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 清澈。
湍急的江流。 湍,急流。 动词活用为名 词,飞奔的马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厉害
译文: 水都是青绿 色,千丈之深的 地方也能看到底。 水底的游鱼和细 小的石子也看得 清清楚楚。湍急 的江流比箭还快, 那惊涛骇浪像飞 奔的马。
清新,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感知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对 仗和声律,多用偶句,少用 散句。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 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 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 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 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 品。
文体链接
• (1)书,即书信,是应用文体的一种。因与时代及书写材料相异 ,古人又称其为尺牍、尺素、尺翰、竿牍、简札、缄札、书启、 书简、书函等。“书”“信”原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信使。书 交人递达,后以作书为信,称作书信。春秋时期随列国大夫相与 往来,书牍通语频繁 ,始盛。当时奏议体公文也叫“书”,如奏书 、上书、献书、谏书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标志书信作为个 人传情达意与公文的分野。这种文体有不少佳作,如魏曹丕《与 吴质人书》、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吴均《与朱元思书》、 唐代韩愈的《答李翊书》、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宋代王安石 的《答司马谏议书》、明代宗臣的《报刘一丈书》和夏完淳的《 狱史上母书》等,从它们的语言形式和内容上看,又可看做是政 论、文论或记叙、抒情文的佳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
黄 果 树 瀑 布
桂林山水
漓江
天 地 龙 宫
花
溪
试一试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文学常识 书信 。这是南朝梁 《与朱元思书》的书的意思是______ 文学 家吴均 富春 江优美奇 _______ _____写给朋友的,描绘了______ 异的景色。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piǎo
lí ng
泠泠
yīng yuān
嘤嘤 鸢飞
lì
lú n
缥碧
戾天
经纶
3 解释下列加点字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 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
读书入境,感知领悟
1 范读
2 齐读 3 自读
zxxkw
朗读指导:
1速度易慢 2 注意确定重音 3 每一层之间要作稍长的停顿
合作学习,集思广益
1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
2 分析结构,归纳内容。
zxxkw
4作者游山时的感叹是 “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你有什么启发?
”
本文抓住富春江山 水的特点,写出了 “天下独绝”的景 色。借鉴本文的写 法,写写你见过的 奇山异水或你家乡 的景色,要求写出 特色。
zxxkw
质疑问难,柳暗花明
1请提出你的疑难,我来帮助你
2 考一考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风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3分钟记忆自己最 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做一做,看谁知得多。
1本文的结构为________. _____ 角度写出了水的 和 ,突出了 的特 点。 3写富江春的山奇表现在:奇一 奇二 .
黄 果 树 瀑 布
桂林山水
漓江
天 地 龙 宫
花
溪
试一试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 文学常识 书信 。这是南朝梁 《与朱元思书》的书的意思是______ 文学 家吴均 富春 江优美奇 _______ _____写给朋友的,描绘了______ 异的景色。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piǎo
lí ng
泠泠
yīng yuān
嘤嘤 鸢飞
lì
lú n
缥碧
戾天
经纶
3 解释下列加点字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 天下独绝 蝉则千转不穷
读书入境,感知领悟
1 范读
2 齐读 3 自读
zxxkw
朗读指导:
1速度易慢 2 注意确定重音 3 每一层之间要作稍长的停顿
合作学习,集思广益
1 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全文。
2 分析结构,归纳内容。
zxxkw
4作者游山时的感叹是 “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 日”,你有什么启发?
”
本文抓住富春江山 水的特点,写出了 “天下独绝”的景 色。借鉴本文的写 法,写写你见过的 奇山异水或你家乡 的景色,要求写出 特色。
zxxkw
质疑问难,柳暗花明
1请提出你的疑难,我来帮助你
2 考一考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风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比一比,看谁记得快。
3分钟记忆自己最 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做一做,看谁知得多。
1本文的结构为________. _____ 角度写出了水的 和 ,突出了 的特 点。 3写富江春的山奇表现在:奇一 奇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