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灯光
1.正确理解“围歼、倚着、憧憬、璀璨、黑魆魆、千钧一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1.字词教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师重点点拨:
(1)“钮”是鼻音,;“黑魆魆”的“魆”读“xū”,“璀璨”都是平舌音。

(2)“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璀璨”在文中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2.阅读理解
本课可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提出覆盖全文的问题,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进行探究。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再在全班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重点句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从中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3.表达运用
想象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那本书时的心情、动作、神情,更清晰、生动地展现英雄的形象。

1.预习提纲
(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王愿坚。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多好啊”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听歌曲,导入课文
1.听歌曲《闪闪的红星》,介绍作者王愿坚。

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

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

2.师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过渡到作者王愿坚,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奠定了本课以情感陶冶情感的教学基调。

从解题切入课文,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更快地触摸到文本的核心。

二、理顺序,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语:豫皖苏平原、围歼战、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3.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认识倒叙的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

三、抓文眼,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


紧扣文眼,理清脉络,围绕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一个好方法。

2.自读自悟,认知文本。

课件出示:
“多好啊!”出现了______次,第______次是______(人名)在____________这一情况下说的。

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会想到____________。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1)交流第一处“多好啊!”
①指名汇报。

生:第一次出现,是群众,这是对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的赞叹。

课件出示: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多好啊!”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②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灯光图。

A.看图片,谈感受。

B.教师引读。

这么美的灯光,让人禁不住发出赞叹——(引读)“多好啊!”
C.延伸含义。

除了感受到灯光的美,你还从中感受到什么?(由“千万盏灯”、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奥运会等,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祖国的繁荣。

)让我们自豪地赞叹——“多好啊!”
(2)交流第二处“多好啊!”
①指名汇报。

生: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到图上的孩子在灯光下读书,就说了这句话。

②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
A.走进内心。

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郝副营长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在电灯下读书;孩子们都能读书,有文化;有电灯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B.读出情感。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郝副营长此时的心情,那就是“羡慕”。

教师引读,学生带着羡慕的语气来读读“多好啊!”。

C.探究原因。

不就是一盏普通的电灯吗?郝副营长为什么会如此羡慕呢?请孩子们结合战争时期艰苦的条件谈谈原因。

D.再读悟情。

正因为如此,郝副营长才会这样地羡慕,再来读读这个“多好啊!”,一定会有更深的体会。

(3)交流第三处“多好啊!”
①正是插图上的电灯点燃了郝副营长心中的希望之灯,第三处“多好啊”,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指名回答。

生:他是在又望了一眼图画时说的,他相信战争胜利后,孩子们都能在灯光下学习。

②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A.引导学生体会郝副营长说这句话时的神态,想象他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B.采用个性演读的方式,读郝副营长说的话。

a.郝副营长眯着眼睛,望着远方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b.郝副营长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兴奋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c.郝副营长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设计意图】
对略读课文,教师应提出提纲挈领的问题,组织学生有方向地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感壮举,聚焦“灯光”
1.学到这,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如果只想到这一层,远远不够。

我们的学习应由表及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学生默读。

教师引导: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了吗?
3.聚焦“灯光”。

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课件出示:
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1)“千钧一发”能用拆词法说说它的意思吗?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2)“灯光”对战友来说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3)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郝副营长清楚会有这样的后果吗?这样做是为了谁?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4.再现“灯光”。

(1)想:(配乐)教师深情而满含敬意地范读。

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写: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刻画得更清晰。

(3)读: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地读这段描写特殊“灯光”的文字。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是一味地放,对于重点及难点,也应适当地点拨。

以“灯光”为突破口,直奔文本的中心。

通过理解重点词“千钧一发”,了解当时危急的情况,认识“灯光”对战友与对郝副营长自己的不同意义,理解他是为了理想而英勇献身。

采用“想”“写”“读”三种方式,引领学生多层次感悟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受到情感熏陶。

五、拓文路,升华主题
1.这“灯光”会熄灭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这“灯光”其实象征着英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因此不会熄灭,必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2.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人物。

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阅读链接:《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
文本拓展:《七根火柴》《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体会像郝副营长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都心怀崇高理想而活得伟大。

【设计意图】
由直观可感的“灯光”,升华到象征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联想到诸多英
雄人物,使学生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时由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超越文本,迁移阅读,了解更多革命先辈的事迹,受到情感的熏陶。

1.聚焦文眼,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灯光》一课,我围绕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看看三次“多好啊”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能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

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急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最终促进战斗的胜利。

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自然而然地在学生心中树立。

2.深入阅读,铭记英雄形象。

在教学中,通过“读”将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联系起来;通过“情境创设”将三者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情”将三者融合起来。

学生感悟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过程,在教学中,力争做到以读唤情、以读获情、以读悟情,从而获得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渗透指导学生学习运用阅读的方法、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和表达的方法进行学习。

3.抓住细节,展开丰富想象。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

课文中间部分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在沉思什么,憧憬什么?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

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

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共同提高。

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