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及评价
(完整)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脊髓损伤的行为学评分
脊髓损伤的行为学评分1、BBB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将动物放置于平台上,观察记录其后肢的行走及肢体活动。
评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0一7分,评判动物后肢各关节活动第二部分为8一13分,评判后肢的步态及协调功能第三部分为14一21分,评判运动中爪的精细动作,三项满分为21分。
实验动物分别在损伤后第周进行评分”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及脚印分析术前3 d,每天由2 人分别对动物进行BBB 运动功能评分。
术后1 d、3 d 及每周对动物进行BBB 评分。
评分2 人不了解实验进程及分组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对BBB 评分大于8 分的动物进行脚印分析:将动物的前后足分别用绿红2 种染料标记后,置于预先铺有白纸的7.5 cm×100 cm 的跑道中,使动物从一端跑到另一端,计算大鼠同侧前后足中心的距离(interlimb coordination,ILC)及后肢第3 足趾的外旋角度(angle of rotation,AR)进行分析.2、斜板实验(Rivline ta l.,1 977):总体评估四肢肌力.斜板表面垫以6mm厚的橡胶垫,按大鼠身体轴线与斜板纵轴垂直的方向放置大鼠,逐渐增加斜板与水平面间的角度,直至大鼠刚好可在板上停留5s,记录这一角度。
每只大鼠测3次,取平均值,所有行为学评估均在单盲情况下进。
评分时间分别为损伤后第周进行斜板实验的优点有:①设备简单、费用低。
②检测方法简便易行、迅速可靠。
③无创伤性。
④重复性好.⑤与脊髓损伤程度相关性较强.因而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
其缺点是对运动功能评价较为单一,存在人为因素BBB评分表是根据观察脊髓损伤大鼠经过三个阶段的恢复而建立的。
1、早期:以无或极少的后肢关节运动为特征.2、中期:包括几次共济失调步态。
3、晚期:包括精细运动,如拖着脚趾和尾巴,躯干不稳定以及爪子交替轮转。
术后第1天进行的旷场试验.可以观察到后肢运动受限,动物无力支撑体重以至于拖着躯干、后腿和臀部.这是恢复阶段的早期。
脊髓造模大鼠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可能导致截瘫、感觉丧失和膀胱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
为了深入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通过脊髓造模实验,探讨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2. 观察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
3. 探讨脊髓损伤的潜在治疗策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SD大鼠4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250g。
2. 仪器: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电生理记录仪、脊髓损伤评分系统等。
3. 试剂:氯化钠、葡萄糖、生理盐水、肝素等。
四、实验方法1. 分组: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脊髓损伤模型组,C组为脊髓损伤治疗组,D组为脊髓损伤对照组。
2. 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首先,对大鼠进行麻醉,然后暴露T10-T12节段脊髓。
使用显微器械在T11椎间隙向上剪开骨面,剔除脊髓正中上方的骨头,暴露脊髓。
接着,用重物坠击器从上方打击脊髓,造成脊髓损伤。
3. 观察指标:- 脊髓损伤评分:在损伤后第1、3、7、14天,对各组大鼠进行脊髓损伤评分,包括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膀胱功能。
- 脊髓病理学检查:在损伤后第1、3、7、14天,对各组大鼠进行脊髓病理学检查,包括脊髓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
- 电生理检查:在损伤后第1、3、7、14天,对各组大鼠进行电生理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
4. 治疗方法:C组大鼠在脊髓损伤后给予药物治疗,D组大鼠给予安慰剂治疗。
五、实验结果1. 脊髓损伤评分:与A组相比,B组大鼠在损伤后各时间点的脊髓损伤评分均显著升高,表明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成功。
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时间点的脊髓损伤评分低于B组,表明药物治疗对脊髓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 脊髓病理学检查:与A组相比,B组大鼠在损伤后各时间点的脊髓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明显的病理改变,如神经元变性、胶质细胞增生等。
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刘雷;裴福兴;杨效宁;李起鸿【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05(007)002【摘要】目的建立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探讨大鼠脊髓牵张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切除大鼠T13-L2双侧椎板,显露脊髓,用特制的脊柱撑开器放置在大鼠T12-L3椎体横突上,纵向牵张,同时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术中监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组)及实验(B、C、D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1-N1波幅下降30%组(B组)、50%组(C组)和70%组(D)组.观察波幅下降不同程度后,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改变,应用HE、尼氏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形态结构,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随着撑开距离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波幅下降至术前波幅,B组与A组相比,CBS评分,神经元计数、神经元截面积及尼氏体密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光镜下脊髓神经元体积稍小,尼氏体略减少;C组及D组,CBS评分、神经元计数,神经元截面积及尼氏体密度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观察神经元间隙增大,神经元退变,减少、溶解或坏死.尼氏体明显变浅或消失.脊髓结构破坏,出现片状出血灶,大量胶质细胞浸润.结论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可定量且模拟临床,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了解牵张性脊髓损伤的发病机理,筛选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页数】4页(P106-109)【作者】刘雷;裴福兴;杨效宁;李起鸿【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重庆,400038;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04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2【相关文献】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影响的研究 [J], 刘雷;裴福兴;唐康来;许建中;李起鸿2.bFGF对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 [J], 刘雷;裴福兴;唐康来;许建中;李起鸿3.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J], 刘雷;裴福兴;唐康来;许建中;李起鸿4.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备及评价 [J], 吴岳;邹国耀5.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J], 刘雷;唐康来;许建中;李起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完全脊髓横断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住提起来时就开始排尿 , 可能是压力性尿失禁现象。 5 通过膀胱 内压评估大鼠膀胱活动状况 . 2 分别 对健康 大 鼠和 S I 鼠进行 膀胱灌 注实 C大 验, 记录膀胱压力 曲线图 , 比较健康大 鼠和 S I 鼠 C大 膀胱压力反射活动状况。先用 1%水合氯醛 (5— 0 30 40 g g对大 鼠进行全身麻醉 , 0m / ) k 在下腹部 中间剪开
次 , 周后降低到每天 1 。由于大 鼠术后疼痛 , 1 次 在 按 压 腹 部 过程 中会 激烈 挣 扎 , 操 作 方便 和 安 全 角 从
度 考 虑 , 在 按 压 腹 部 排 尿 前 采 用 1%水 合 氯 醛 故 0 (5- 40 /g对大 鼠进行 麻 醉 , 3 0- 0mgk) 这样 不仅 防止 了 大 鼠挣 扎过 程 中对 操 作 者 造成 伤 害 , 同时 麻 醉状 况 下膀 胱 的尿 道括 约肌 松 弛更利 于按 压腹 部排 尿 。开 始按 摩 时用 力要 轻 , 防挤爆 膀胱 , 以 等排 出尿 后 可适
Re u t Mo t f t e o l ain o l e r l v d w t o t s r e y c r .T e weg t o r e n r a e nt l s l: s o h c mp i t s c u d b ei e ih p s— u g r a e h ih f u n ic e s d i i a — c o e i i l n r a h d t e k t - e o t s ia — r n e t n f l we b r d al d c ii g d r c n i u u n y a d e c e o a p a a 1 we k p s— p n l ta s c i o l d y g a u l 0 o y e l n .Un e o t o s i — n n f so f s l e n o h b a d r wi c n tn a e h b a d r f i tc r t nt t d e o i v i i g o ta - u i n o ai i t t e ld e t n h o sa t r t ,t e l d e o n a t as i a e p r d c od n c n r c i i i t n .I o ta t h l d e f s i a — r n e t n r t h w d u i h b td n n v i i g c n r ci n w t i c e sn i s n c n r s, e b a d r o p n l ta s ci a s o e n n i i o — o d n o ta t s i o t o s e o h n ra ig
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及功能的评定
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及功能的评定作者:程方圆沈程肖贵虎杨明英杨金梅罗川南指导老师:荣成(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医学院,610500)摘要目的:通过对SD大鼠脊髓顿挫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进行功能评价,观察SD大鼠脊髓恢复情况。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将实验组用 Allens法进行T9脊髓顿挫损伤,制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对所有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进行BBB评分和脊髓组织学观察。
结果:实验组大鼠BBB评分一周后最高达到14分,最低达到3分。
BBB功能评分显示实验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逐渐恢复或增强。
结论:脊髓顿挫导致大鼠后肢功能障碍,通过BBB评分显示,大鼠后肢功能逐渐增强。
【关键词】脊髓顿挫损伤;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Objective: observe the recovery situation of the SD rats through the abortive on spinal cord injury in SD rats (spinal cord injury, SCI) function evaluation model .methods: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including norma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SD rat model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established by using Allens method at 9th spinal cord, evaluate the hind limb motor of all rats and observe the histology of spinal. Result: the experimental rats’ BBB score up to 14 points after one week, the lowest reach 3 points. The BBB score of experimental rats showed that the rats’ motor fun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al rats, and gradually restored or enhanced. Conclusion: aborting spinal cord leads to hind limb dysfunction, the BBB score showed that the hind limb function of rats is enhancing gradually。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及评价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及评价[摘要] 脊髓损伤的治疗作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该项疾病的研究至关重要。
脊髓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成为研究重点,只有建立标准的、可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才能进行治疗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本文旨在介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并对常用方法进行评价。
[关键词] 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引言脊髓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多发且致残率较高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1]。
脊髓作为人体低级反射中枢,其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为此许多学者投入到了关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中,研究发现中枢神经损伤后仍具备一定的再生能力。
为了找寻更好的治疗方法,标准的、可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建立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面已有很大进展,在此回顾常用的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法并进行相应评价。
Allen’s造模法早在1911年,Allen应用重物下落敲击的方法制备出脊髓损伤动物模型[2]。
实验过程中,可分别通过对重物重量、重物下落高度及损伤截断的调整而制作出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伤模型,由于该种方法具有最大限度的模拟现实损伤情况,不破坏硬脊膜以防止外源性物质进入脊髓内部形成干扰,避免手术过程中脊髓外露和脑脊液渗出等诸多优点[3],一直被沿用至今,但因该方法对于损伤程度、损伤位置等具有不定性,脊髓模型的严格标准性无法达到而存在着相应的不足。
随着研究的推进,相继出现了一些Allen’s造模法的改良方法。
1 将打击头置于硬膜上,打击头与重物连接,并用重锤线调节引导玻管后进行敲击[4]。
敲击过程中,由于引导玻管及重锤线的调节大大增加了中午落下时位置的准确度。
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打击头提前置于硬膜上,会造成脊髓实验预想之外的充血损伤;再者,打击头与重物相连接,之间的连接线会影响重物落于打击头的位置,从而出现偏差,易造成不同角度偏瘫;除此之外,此装置在敲击完成时不易做到迅速挪走重物,从而造成脊髓的进一步压迫性损伤。
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髓损伤卡 I ! ) 上 』 [ 对比,
方法 : 雌 SD 人 敝随 饥 分 为 5组 ,H 口 假手术组( A 组 6只 ) ,『 l ; t i l : t J ‘ l 器5 , 1 0 c m 组( B 1 ,B 2组 ) , N YU
福建省漳州市人,汉族,
( 1 ) 行为学评 分( B B B 和
R e u t e r 评分1 :
模 型组 2 4只( 分 为 自制 打击器 5 ,
1 0 c r n组 , N YU 打 击 器 1 . 2 5, 2 。 5c m
组,每组 6只) ,摘除椎扳,用两种打 击器 建立不同程度 的脊髓损 伤模 型。
( 2 ) 观察神经元半定量计 数 分橱 以及 脊髓损伤面 积 比变化 ; ( 3 ) 进行病理学检 查。
通过 与 N Y U 脊髓损伤模型 比 较, 证明 了实验 自制打击器建 立 的脊 髓损 伤模 型 是一 种稳 定性较好的脊髓损伤模型 , 方 法简单 , 重复性强 ,可为脊髓
损 伤机 制研 究及 药物 治 疗提 供稳定的动物模型
福 建 中医药 大学 在读硕 士、 主要从 事脊髓损伤 方
面 的研 究
通讯作者 :张俐,博士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福建
中 医 药 大 学 骨 伤 学 院 省
病理切片 示:
部 共 建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福建 省福 州市
} | 矬研宠.2 0 1 6 .2 0 ( 4 9 ) : 7 3 4 1 . 7 3 4 8
D OI : 1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4 3 4 4 . 2 0 1 6 . 4 9 . 0 0 7
大鼠康复训练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影响。
近年来,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康复训练对大鼠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探讨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目的1. 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2. 观察康复训练对大鼠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
3. 探讨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g,由首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设备:手术显微镜、显微手术器械、神经电生理检测系统、康复训练设备等。
3. 实验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组、损伤组、康复训练组。
4. 实验方法:1. 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改良Yasargil法,对损伤组大鼠进行T10脊髓横断损伤手术。
2.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组大鼠在损伤后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被动牵拉、主动运动、电刺激等,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持续8周。
3. 观察指标:1. 行为学观察:通过观察大鼠的爬行速度、抓握力等行为学指标评估脊髓损伤恢复情况。
2. 神经电生理检测:通过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3. 脊髓组织学观察:通过脊髓组织切片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
四、实验结果1. 行为学观察:康复训练组大鼠的爬行速度和抓握力显著优于损伤组和正常组(P<0.05)。
2. 神经电生理检测:康复训练组大鼠的SEP和MEP波幅显著高于损伤组和正常组(P<0.05)。
3. 脊髓组织学观察:康复训练组大鼠的脊髓损伤灶周围神经元损伤程度较轻,脊髓白质和灰质结构相对完整;损伤组和正常组大鼠的脊髓损伤灶周围神经元损伤程度较重,脊髓白质和灰质结构破坏严重。
五、实验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指标,表明康复训练在脊髓损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大鼠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体外机械拉伸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大鼠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体外机械拉伸损伤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目的采用FX-4000TTM柔性基底加載系统建立体外大鼠脊髓源性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机械拉伸损伤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在脊髓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模型基础。
方法采用振摇法体外纯化培养大鼠脊髓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并进行免疫荧光细胞鉴定。
将纯化培养3 d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拉伸强度5%)、C组(拉伸强度10%)、D 组(拉伸强度15%)。
采用FX-4000TTM柔性基底加载系统机械拉伸少突胶质前体细胞2 h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对损伤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体外成功培育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且纯度>90%。
B组拉伸强度对细胞形态及存活没有明显影响,基本不构成损伤。
C组和D组细胞存活率较A组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也明显升高(P<0.05),并出现明显病理性形态改变;但D组有明显的细胞脱落现象且细胞存活率降到90%(图1B),阴性对照未见荧光。
2.2 OPCs拉伸损伤后病理形态学观察机械损伤前后,相差显微镜下可见OPCs发生明显形态学变化。
对照组OPCs 贴壁良好,突起伸展自然,折光性强,形态正常(图2A)。
5%形变拉伸后,B 组OPCs形态饱满,细胞间隙略有增大,与A组无明显差异(图2B);10%形变拉伸后,C组细胞可见有部分包体肿胀,胞质折光减弱,突起略有拉长,但细胞仍然附着于硅胶膜上不脱落(图2C);15%形变拉伸后,D组细胞胞体变圆,突起断裂,呈无极性散在分布,细胞脱落严重(图2D)。
2.3 OPCs拉伸损伤后细胞存活率的變化MTT法测定损伤后细胞存活率,A组细胞存活率为(99.93±4.03)%,B组为(95.48±7.66)%,C组为(72.97±8.89)%,D组为(45.05±4.816)%。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损伤模型的建立
4 0只 随机 分 为 实验 组 3 0只 , 照 组 1 对 0只 。实 验 动 物 用
肤 。 术 过 程 中大 鼠后 肢 不 出现 后 肢 弹 动 , 捏 大 鼠尾 根 手 挤 部 可 引 出反 应 , 明不 造 成 脊 髓 损 伤 。麻 醉 苏 醒 后观 察 , 表
如 有 神 经 症 状 , 虑 为 术 中损 伤 所 致 , 死 , 计 入 统 计 。 考 处 不 术 中严 格 无 菌 操 作 , 后 应 用 青 霉 素 5天 预 防 感 染 。在 手 术
De at n o r o a dc, eS egigHop tlS e y n io ig,1 0 4 hn . p rme t fO t p e ist h n i h h n si h n a gLa nn 1 0 0,C ia a
1 b ta t 0be t e T e up s fh rsn s d s oet lha i l d f ho i c mpesdsia A s cl jc v h r oe e ee t t y s bi n nma mo eo r nc o rs n l r i p ot p u wa t a s a c e p c r jr e a t e poe os l meh ns f p l od ho ic mpes M e o sA w t - el l rb e od nuy n h to x lr p si e c a i o si r r nc o rs. t d a r w l b b r i it r b ms nc c h e s a eu
21 0 1年 1 0月 第 8卷 第 5期
大
鼠 脊 髓 慢
性 压 迫 损
周 长 嵩 ’ 安 春 厚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方法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脊髓损伤 ( spinal cord injury,SCI) 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脊髓损伤相关研究的首要问题。
国内外已经建立了脊髓挫伤、压迫损伤、横断损伤、缺血损伤、牵张损伤和化学损伤等多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目前常采用小型动物(大鼠、小鼠),这是由于其大多遗传背景明确,体内微生物可控制,其性状显著稳定,质量和规格也可任意选择,并且价格低廉,易于获得,便于管理。
Allen 于 1911 年采用重物坠落撞击动物脊髓背侧,复制出脊髓损伤模型,开创了脊髓损伤的标准化实验研究。
此后很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改进。
皮质撞击装置、空气撞击装置等能精确控制撞击力度,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但是费用很好,限制了推广应用范围。
采用重物自由下落打击在放置于大鼠脊髓表面的垫片上, 从而造出损伤模型。
模型的特点是:①模拟人类脊髓受损的过程, 临床相似度高。
②可以人为调整致伤的部位和范围。
③硬膜具有完整性, 保证无外源性成分侵入, 防止脑脊液外漏。
麻醉后,将大鼠背部至腰部的毛剔除干净。
将大鼠俯卧固定在手术板上。
用手从大鼠的肋骨向脊柱摸动,确定第十三胸椎(与第十三肋骨连接)的位置。
再沿脊柱棘突向前,确定第十胸椎的位置。
用碘伏消毒液对背部进行消毒。
以第十胸椎为中点,纵向切一道2-3cm的切口,切开皮肤,即可看到脊椎。
再次确定第十胸椎,用剪刀沿棘突将左右两侧的肌肉与棘突分离,直到看到椎板为止。
用缝针穿过分别左右两侧肌肉往两侧牵拉,暴露棘突和椎板。
用剪刀剪去棘突与棘突之间的肌肉,将第十棘突从第九和第十一棘突间游离出来。
可以明显看到脊柱的连接处,从连接处的小口将剪刀轻轻伸入,先向大鼠右侧方向,沿椎板向内深入,剪断椎板,相同操作剪断左侧椎板。
若是能顺利剪断椎板,则用镊子提住棘突稍一用力即可将棘突处的椎骨完整取下,暴露脊髓。
该过程是操作中最麻烦也最重要的过程,伸入剪刀时,千万不能伤到脊髓。
脊髓损伤后大鼠感觉功能评价方法
脊髓损伤后大鼠感觉功能评价方法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损伤病,会导致感觉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研究脊髓损伤对生物体的影响时,我们需要对感觉功能进行评估。
本文将探讨脊髓损伤后大鼠感觉功能评价的方法。
一、触觉反射阈值测试法在脊髓损伤后,大鼠感觉功能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触觉反射阈值测试法就是一种用来测量大鼠感觉反射阈值的方法。
方法如下:1.将大鼠放在盒子里,然后将板子放在其脚底下。
2.按下按钮,板子开始运动,下落到大鼠脚底时,大鼠会产生反应。
记录板子下落到的高度,即为反射阈值。
触觉反射阈值测试法适用于测量大鼠的触觉反应,对于评估大鼠的疼痛感也有很好的作用。
二、踩地板法踩地板法是一种通过监测大鼠的足底触地反应来评估大鼠感觉功能的方法。
方法如下:1.将大鼠放在一个透明的盒子中,然后在盒子底部覆盖一层电极。
2.将电极接通电源,当大鼠踩在盒子底部时,脚底会产生反应。
3.通过监测脚底的反应情况来判断大鼠的感觉功能。
踩地板法适用于大鼠受到低强度刺激后的感觉觉觉反应。
三、第二阶段研究在评估大鼠感觉功能时,还需要考虑到感觉功能的不同阶段。
因此,我们提出了第二阶段的研究方法。
方法如下: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实验之后,我们可以让大鼠在插刺刺激下生活,然后再次进行感觉功能测试。
这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评估大鼠的感觉功能,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触觉反射阈值测试法、踏地板法和第二阶段研究方法都是评估脊髓损伤后大鼠感觉功能的有效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对脊髓损伤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些帮助。
BBB(大鼠脊髓损伤)评分标准
BBB(大鼠脊髓损伤)评分标准:0分:无可见后肢运动1分:一或两个关节轻微运动,通常为髋和/或膝关节2分:一个关节广泛活动或一个关节广泛活动且有另一关节轻微活动3分:两个关节广泛活动4分:后肢全部三个关节可轻微活动5分:两个关节轻微活动,第三个关节可广泛活动6分:两个关节广泛活动,第三个关节可轻微活动7分:后肢全部三个关节可广泛活动8分:非承重情况下可以爪掌面着地9分:间或爪掌面承重支撑或爪背面承重移动,无爪掌面支撑移动10分:偶见爪掌面承重移动;无前后肢协调动作11分:可较多的见到掌面承重移动,但无前后肢协调动作12分:可较多的见到掌面承重移动,偶见前后肢协调动作13分:常见掌面承重移动,可常见前后肢协调动作14分:有持续性掌面承重移动和前后肢协调动作;或出现常见的掌面移动,持续型前后肢协调动作,偶有爪背侧移动15分: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无或欧有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与身体平行16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常见爪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与身体平行,负重转移后旋转。
17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常见爪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
18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可持续性爪抓地;初接触时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负重转移后旋转。
19分:步态中可见持续性掌面移动和持续性前后肢协调动作,前肢前进过程中可持续性爪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
尾巴有时或总是下垂。
20分:持续性掌面移动,持续性协调步态,足趾持续抓地,初接触时和负重转移后主动爪位置均与身体平行,躯干不稳定,尾巴持续翘起。
21分:持续性掌面移动,持续性协调步态,足趾持续抓地,活动过程中主动爪位置始终与身体平行,躯干持续稳定,尾巴持续翘起。
关于BBB评分,的确有很大的主观性,我目前把BBB评分分三大块,0-7 主要看关节动否?有几个关节动?8-14 看脚掌能否着地?着地后能否运动?运动协调不?15-18 看脚尖能否抓地?脚尖与前进方向是否一致?前后肢运动是否协调19-21 看运动时躯干稳不稳定?尾巴翘不翘?。
老鼠脊髓损伤实验报告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神经传导功能的丧失。
脊髓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近年来,随着神经再生和再生医学的发展,脊髓损伤的修复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模拟老鼠脊髓损伤,探究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和策略。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只。
2. 实验分组:(1)实验组:模拟脊髓损伤,给予损伤修复干预;(2)对照组:模拟脊髓损伤,不给予损伤修复干预。
3. 实验步骤:(1)模拟脊髓损伤:采用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进行全身麻醉,暴露T10-T12脊髓,使用微细剪刀在脊髓中心造成损伤。
(2)损伤修复干预:实验组在损伤后24小时内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的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大鼠的脊髓损伤修复情况,包括运动功能评分、脊髓损伤长度、神经传导速度等。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大鼠脊髓损伤修复情况。
三、实验结果1. 运动功能评分:实验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
2. 脊髓损伤长度:实验组大鼠的脊髓损伤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能显著缩短脊髓损伤长度。
3. 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传导速度。
本研究通过模拟老鼠脊髓损伤,探讨了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结果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缩短脊髓损伤长度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脊髓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
新生大鼠脊髓横断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针器、 刀柄、 手术刀片等,实验室超纯水机(Ultra pure UF 090736)、 座式自控电热压力锅( Z D X —3 5 B ) 、 八通道电记录分析系统 (Powerlab 8/30)、 磁力恒温搅拌器、 可吸收性明胶海绵、 75%医用酒 精、 碘酊、 水合氯醛(批号:20080416)等。
。 研究脊髓损伤最
1.2 手术方法
取出生5~14天的SD大鼠123只,用3%水合氯醛按300mg/kg腹 腔注射麻醉后俯卧位固定于自制的手术台上,作以胸椎棘突最高点 位中心(约T10)上下3cm的切口,切开皮肤后用撑开器撑开皮肤显露 术野。 沿棘突从头端向尾端切口背部筋膜后紧贴棘突分离椎旁肌 肉,在远端用手术刀片尖端轻柔地挑开椎板然后用显微剪向近端剪 开椎板显露脊髓。 在第十胸椎处(相当于脊髓T8)用显微剪连同硬脊 膜一起剪断并剪除1~2mm,脊髓横断时后肢及尾巴会出现抽搐几 下就停止。 用明胶海绵颗粒止血,止血彻底后用眼科剪在颈背部剪 下少许脂肪组织用于覆盖显露的脊髓,用6-0线依次缝合切口。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SCI 造成的肢体瘫痪及其它功能障碍给患者本人。 患者家属及社会都带 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据估计,每年仅发达国家新增SCI患者32000 例(Raineteauand Schwab,2001),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保守的估计也 应超过1.04~8.3/10万,其中大多数是青壮年 伤模型繁多,但尚无统一的分型[3,4]。
理论研究
放在同侧腘 窝的胫总神经上另一电极在距离刺激电极约1cm处的皮 肤内;地线安放在尾巴的皮下(如图1所示),模型BBB评分和状态评 分由与本实验无关的但熟悉评分标准的人员打分。
生物技术 世界
Allen,S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评价
Allen,S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摘要】目的观察Allen,S法脊髓损伤(SCI)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损伤后18d脊髓内部结构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取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n=8):空白对照组、伤后18d组。
Allen,s法致伤脊髓。
用大鼠综合行为评分法(CBS)对各级神经功能评分。
用免疫荧光化学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GFAP表达变化。
结果 1:在行为观察中,发现大鼠脊髓损伤后有自行恢复倾向,损伤后18天后肢功能恢复68%。
2:脊髓损伤后18d GFAP反应明显增强。
结论 1、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有自我修复的倾向。
2、胶质细胞对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 GFAP 行为学The Evaluation of Allen,s Weight-dropping Model Experiment Spinal Cord Injury 【Abstract】 Objectives:To observe the recovery of hindlimb function and the changes of structures of the spinal cord 18d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SCI)and its significance.Methods:16 female SD rats were randomit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the groups of spinal cord injury (n=8) and control group (n=8). Spinal cordwas injuried with Allen,s weight-dropping model.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and imagine analysis technique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 of GFAP in spinal cord tissue, and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spinal cord was graded according to Gale combined behavioral score(CBS) . Results:1. In behavior examination , there was about 68% self-recovery of hindlimb function of the injuried rats. 2. The expression of GFAP showed increased 18 da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Conclusion:1.There was a tendency of self-repairing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2.The data indicted that GFAP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lf-repairing and regenera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Key words】Spinal cord injury GFAP Behavioral analysi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疾病。
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运动功能评估
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运动功能评估摘要】目的:制作一种简易、稳定的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测试动物的运动功能,为临床研究提供适宜的模型。
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取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半切损伤组,于手术后第1、7、14、21、28d这五个时间点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和斜板试验标准进行大鼠肢体功能检测,同时采用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结构变化。
结果:通过尼氏染色发现脊髓内部的灰质和白质已经出现变性坏死。
术后半切损伤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试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并且术后各项功能稳定、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相关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
【关键词】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大鼠【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20-02脊髓损伤会导致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目前脊髓损伤在临床尚无有效方法解决,为了推动脊髓损伤的医学研究及临床治疗,需要建立一种临床相似、稳定及简便容易操作的动物模型[1]。
这里我们制作一种简易、稳定、可靠的脊髓半切损伤模型,术后开展行为学测试,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取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75只,体质量200~250g,恒冷箱冰冻切片机、DM2500显微镜。
1.2 方法1.2.1动物分组按每组2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半切损伤组。
1.2.2实验模型乌拉坦(1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将其呈俯卧位固定在手术台上,在第九胸椎附近去毛消毒,并纵向切开约3cm的背部皮肤,重点剥离第九、十胸椎右侧椎板及横突的组织肌肉,固定周围的组织肌肉,从第九胸椎右侧椎间隙进入,剪断黄韧带,采用外科持针器咬除棘突椎板至右侧关节突,冲洗伤口及压迫止血,露出脊髓后正中沟,于后正中沟位置垂直插入15号手术刀片,刀尖向一侧横切脊髓,达到中央导水管,一侧下肢出现痉挛抽搐,然后瘫痪,缝合创口,再肌注1万单位青霉素预防感染,连续治疗3d;在假手术组只去除右侧椎板,而不损伤脊髓组织;在对照组只麻醉大鼠,而不开展手术。
大鼠脊髓损伤BBB评分中文版
Western blot 试验操作步骤一、蛋白样品制备1 用细胞刮刀将细胞刮下(不要将培养基倒掉),用吸管将其吸至离心管中2 用4℃预冷的PBS 1ml冲洗培养瓶2次收集入上述离心管中3 1000rpm,离心10min4 倒掉上清,沉淀用1ml PBS 重悬,转入EP管中,再加1ml PBS冲洗离心管壁上残留的细胞转入EP管中5 4℃,4000rpm,离心5min6 倒掉上清液(用抢把残余上清吸干净)7 配制裂解液,计算所需用量,每个EP管中加入100ul裂解液(10mg组织/100ul)若有4管(4组),配制400ul裂解液:PMSF储备液浓度100mM,用RIPA稀释至1Mm. 【单去污剂裂解液(PMSF):1mol/L Tris·HCl(pH8.0)2.5ml; NaCl 0.438gTritonX-100 0.5ml ;蒸馏水至50ml; 混匀后4℃保存】8 4℃裂解30-45min,每5min振荡一次9 4℃ 14000g 离心5min,取上清(移入1.5ml的EP管中)。
10 蛋白定量(常用BCA法,参见蛋白定量试剂盒使用说明)每管蛋白一致,分装约20ul/管左右(加入5×buffer并用RIPA稀释成1×)11 将蛋白样100℃,变性5min,,-80℃(or -20℃)保存。
二、SDS-PAGE的配制:1 试剂及配制:(1)30%丙烯酰胺:丙烯酰胺29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g,去离子水至100ml,过滤,避光,4℃贮存。
(2)1. 5mmol/L Tris溶液(PH8.8):称取18.15gTris碱(分析纯)加适量的超纯水溶解,用浓盐酸(分析纯)调pH值至8.8,加超纯水定容至100 ml,室温储存。
(3)1.0mmol/LTris溶液(pH6.8):称取12.1gTris碱(分析纯)加适量的超纯水溶解,用浓盐酸(分析纯)调pH值至6.8,加超纯水定容至100 ml,室温储存。
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牵张性脊髓损伤是脊柱矫形手术的常见并发症 之一。随着 CD、TSRH 等三维矫形器械及诱发电位 术中监护的相继应用[1,2],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脊 柱畸形矫正的效果越来越好。但随之而来的医源性 牵张性神经损伤仍然是个严重的问题[3]。而目前对 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不佳,预后难以预料,主要是因 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
部位为中心取长约 1 . 5cm 的脊髓,用 4% 多聚甲醛固 定 24 小时,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 5!m,备 用。对照组取相应部位脊髓。
6 组织形态学检查 从每只大鼠的切片中随机抽取分别做 hE、尼氏
体染色、光镜观察、神经元计数;每张切片随机选择
5 个视野,采用美国产 Nikon & Spot 图像分析仪测神 经元截面积和尼氏体密度。
脊髓神经元间隙稍增大尼氏体略减少神经元截面积及尼氏体密度稍下降脊髓功能出现轻微障碍说明csep波幅下降不超过30时其改变是可逆的这也与以往作者的报道相一致组则随撑开距离增大波幅有缓慢下降趋势脊髓功能明显损害脊髓灰质内可见大片出血灶神经细胞固缩坏死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呈脱髓鞘改变尼氏体明显减少
· 106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Iish animaI modeIs of tractive spinaI cord injury in rats and investigate its pathophysioIogicaI changes and cIinicaI significance. Methods T12 - L3 spines were tracted IongitudinaIIy with a speciaI spinaI retractor that was put on proccessus transverses of T12 - L3 vertebrae of rat after exposing T13 - L2 spinaI cord via duaI Iaminectomy,at the same time,spinaI cord function was monitored by corticaI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I CSEP). Rats were randomI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I group(group A)and experimentaI group(s B,C,D groups)according to the ampIitude of CSEP P1 - N1 wave. The amount of decrease of the P1 - N1 wave was 30% in group B、50% in group C and 70% in gropu D respectiveIy. After traction,changes of function of neuraI behavior in rats were observed and morphoIogicaI structure of spinaI cord was anaIyzed guantitativeIy with image anaIysis system of computer. Results With traction of spine,compared with the group A,the group B had no marked difference in CBS score,neuron count,section area of neuron and nissI body density,but the there was a marked difference between C and D group(s P 0 . 01). Light microscope showed that neuron voIume was sIightIy smaIIer and nissI body was reduced IightIy in group B,neuron space was enIarged and neuron was degenerated,reduced,dissoIved or necrotic,nissI body was obviousIy dissoIved,and spinaI cord structure was destroyed in the groups of C and D. Conclusion The animaI modeI of tractive spinaI cord injury in rats is a reproducibIe,graded and it mimics cIinicaI picture. The modeI referred in this articIe provides a vaIuabIe assistance in further understanding etiopathoIogy and screening effective measures of therapy and prophyIaxis of this type of injury.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是研究脊髓损伤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
建立有效的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为新的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
大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解剖结构与人类相似,且容易获取和饲养,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中。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构建涉及到手术操作和评估指标两个方面。
首先,进行手术操作是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第一步。
操作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手术器械、麻醉药物、抗生素、止血药物等。
手术操作的步骤如下:1. 麻醉:将大鼠置于适当的麻醉装置中,使用合适的剂量的麻醉药物(如异氟醚)进行麻醉。
2. 暴露脊柱:在麻醉后,用适当的切口暴露大鼠的脊柱。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颈椎、胸椎或腰椎进行操作。
3. 脊髓损伤:通过钝性击打、压迫、挤压或利用脊髓牵拉装置等方式对脊髓进行损伤。
可以根据实验需要确定损伤的程度和方式。
4. 恢复和闭合:在损伤后,给予适量的药物进行止血,并进行伤口的缝合和消毒。
完成手术后,需要对大鼠进行恢复和护理,确保其能尽快恢复活动能力。
常见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和记录大鼠的行为活动、饮食和体重等指标,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其次,评估指标是判断脊髓损伤模型的有效性和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行为学测试、电生理测试和组织学观察等。
1. 行为学测试:通过观察大鼠的行为活动来评估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
常用的行为学测试方法包括BBB评分系统(Basso, Beattie, 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投掷测试(grid-walking test)等。
2. 电生理测试:通过记录大鼠的电生理信号来评估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
常用的电生理测试方法包括脊柱诱发电位(SSEP)和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等。
3. 组织学观察:通过对损伤区域的组织学切片进行染色和观察,来评估脊髓组织的损伤程度和修复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及评价
[摘要] 脊髓损伤的治疗作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该项疾病的研究至关重要。
脊髓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成为研究重点,只有建立标准的、可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才能进行治疗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本文旨在介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并对常用方法进行评价。
[关键词] 脊髓损伤模型建立
引言
脊髓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多发且致残率较高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1]。
脊髓作为人体低级反射中枢,其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为此许多学者投入到了关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中,研究发现中枢神经损伤后仍具备一定的再生能力。
为了找寻更好的治疗方法,标准的、可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建立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面已有很大进展,在此回顾常用的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法并进行相应评价。
Allen’s造模法
早在1911年,Allen应用重物下落敲击的方法制备出脊髓损伤动物模型[2]。
实验过程中,可分别通过对重物重量、重物下落高度及损伤截断的调整而制作出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伤模型,由于该种方法具有最大限度的模拟现实损伤情况,不破坏硬脊膜以防止外源性物质进入脊髓内部形成干扰,避免手术过程中脊髓外露和脑脊液渗出等诸多优点[3],一直被沿用至今,但因该方法对于损伤程度、损伤位置等具有不定性,脊髓模型的严格标准性无法达到而存在着相应的不足。
随着研究的推进,相继出现了一些Allen’s造模法的改良方法。
1 将打击头置于硬膜上,打击头与重物连接,并用重锤线调节引导玻管后进行敲击[4]。
敲击过程中,由于引导玻管及重锤线的调节大大增加了中午落下时位置的准确度。
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打击头提前置于硬膜上,会造成脊髓实验预想之外的充血损伤;再者,打击头与重物相连接,之间的连接线会影响重物落于打击头的位置,从而出现偏差,易造成不同角度偏瘫;除此之外,此装置在敲击完成时不易做到迅速挪走重物,从而造成脊髓的进一步压迫性损伤。
2 在显微操作条件下,选用直径相同的重物与引导玻管对WD法进行改良,并采用标准型方丝弓槽作为打击垫片[5]。
此种改良方法克服了许多不足之处,显微操作环境保证了整体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对于相同直径重物与引导玻管的选择,限制了重物在下落过程中偏离,标准型方丝弓槽打击垫片更是克服了敲击过后不能及时挪开重物而造成的损伤这一问题。
此法的不足则在于引导玻管与大鼠脊髓暴露处的瞄准不够精细而易发生偏差。
3 除以上应用改良敲击装置造模外,还有许多学者根据Allen’s实验原理制作出精准度大大提高的仪器。
Falconer等[6]将大鼠四肢固定于手术台上,应用立体定位仪固定大鼠头部,从而方便移动大鼠头部以调节脊髓位置。
仪器包括重物、透明塑料管、铜包衣垫片以及控制重物与垫片并包绕铜线圈的三个电极,电子操纵单位、激光发生器与探测器、换能器等。
首先应用电磁极将重物与垫片置于预期位置,将手术暴露脊髓的大鼠放于垫片下,点击开始按钮后,电磁极电磁消失重物沿管道迅速下落,下落过程中有两处激光透过管道小孔进行检测,探测重物下落方位,最后重物落于垫片上打击脊髓,在撞击力最大的一刹那激活第二、三电磁极和换能器,将重物与垫片迅速吸引开,防止进一步的压迫性损伤发生。
该种方法可以说将Allen’s造模方法最大限度的完善。
但也仅是对脊髓敲击做到了完美,人类的现实损伤情况下破坏的椎骨对脊髓造成的压迫性损伤难以模拟。
脊髓半横断造模法
脊髓损伤在临床高发,越来越多脊髓半横断的病例出现,但对于脊髓半横断动物模型的建立却并不多见,为此,许多学者开始了此类模型建立的研究。
成功动物模型的建立应具备准确性、可重复性高等特点,基于该点考虑脊髓半横断的模型建立更具难度。
1 打开大鼠选定节段处锥板,使用锐利的虹膜刀片半横断脊髓,并用玻璃针吸出损伤脊髓组织[7,8]。
该种做法出血少操作方便,故大多研究人员选用此法,但是存在着脊髓去除不完全、易损伤另一半脊髓的不足之处。
2 选择合适器械从右侧椎板开始一次剔除右侧锥板、右侧关节突、棘突直至少量左侧脊髓暴露为止,由后正中沟向右垂直刺入并与脊髓垂直方向向右侧横行切断脊髓,最后自中线向外侧作一次横旋切,以确认半切完全。
操作过程在显微环境下进行[9]。
显微环境下可以相对准确的找准脊髓正中的位置,进行操作,并为了达到半切完全进行了最后一次横旋切,整体过程精细,该法制作调理清楚,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问题,纯手工操作进行椎骨剔除易出现周围组织损伤和不同手术个体的差异性。
3 针对椎骨的打开方法,有些研究者进行了改良。
用组织剪划断两侧棘突与锥板交接处,用组织钳将选定棘突向右侧翻起[10]。
运用该方法可使锥板剔除标准化,但其采用刀尖冠状面刺入脊髓腹侧,刀尖顺时针旋转左侧直接横断脊髓与上一方法比较又具有半切不完全的不足。
4 为了尽可能的保护硬脊膜的完整性,可以在脊髓半横断完全后对硬脊膜进行缝合处理[11]。
这一操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但由于伤口小,缝合难度大,使模型建立更加复杂。
5 脊髓半横断的损伤范围的准确把握是操作的难点,林斌珍[12]等运用自制的“脊髓半横断定量刀片”进行实验操作,将该刀片从后正中沟垂直插入,直抵对侧硬脊膜,之后以此为界进行限定脊髓组织切除。
这一过程使操作更加标准化,值得
学习,但对于对侧硬脊膜的损伤不易控制。
脊髓半横断整体上创伤小,出血较少,继发反应轻,适用于放置移植物或观察药物对脊髓再生作用的实验研究,国内许多学者均采用此种造模方法,但目前脊髓半横断方法局限,更加理想的方法仍有待研究。
脊髓完全横断造模法
为了避免脊髓半切模型建立的复杂性和应用脊髓损伤模型研究治疗药物症状的典型性,许多研究者也选择脊髓的安全横断造模法。
1 用小尖刀将脊髓在节段完全横断,反复切割3~4次并抬起断端确定脊髓完全横断[13]。
此方法注重脊髓的离断完全,但是由于反复切割并提起断端会对动物造成很大损伤,不利于实验动物的存活。
2 用自制的银针钩从脊髓腹侧穿过, 挑起脊髓,用显微剪剪断脊髓, 银针自然脱出即可, 然后横断处尾端切除2mm[14]。
使用银针操作避免了大范围不必要的损伤,但针对横断处尾端切除2mm,虽确保了离断完全,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对于不必要损伤的避免给实验增加了难度。
3 李云等[15]手术去除棘突锥板,使选定节段处脊髓暴露,划开硬脊膜,提起硬脊膜并在硬脊膜下方穿过10-0丝线,显微剪横断脊髓后,将丝线提起,以确保横断完全。
这种方法在离断脊髓过程中保证离断彻底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了损伤,但对于划开硬脊膜及硬脊膜下穿线过程的创伤避免仍需改进。
脊髓完全离断这一模型建立方法的重点在于避免实验预期以外的损伤条件下做到选定节段脊髓的离断彻底。
参考文献:
[1] 金宇,管力,郭世绂.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1):4144-4146.
[2] 张红,刘维钢,黄瑾,等.大鼠脊髓完全性损伤模型的建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33):6540—6543.
[3] 虞琴,徐娟.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神经节P物质表达的影响[J].解剖学研究,2008,30(1):8-14.
[4] 林斌珍,刘文革.大鼠T7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饲养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1):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