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缺血模型及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脑皮层、纹状体、海马缺血最为明显。解除动脉夹可
进行脑缺血再灌注研究。1983年,作者[27]又改进这一模
型,即在气管、食管、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后,颈部肌肉前
置一手术丝线,夹闭CCA同时,在气管后扎紧这根丝线,
以减少颈部皮下组织、肌肉血液对脑部的供应。
此方法检验缺血是否成功的指标明
确[4];可进行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海马损伤明显,可显
结扎对脑梗塞的影响不显著,从而简化手术操作,减少
创伤出血。
这种模型无须开颅,MCA闭塞效果较
理想,是目前能进行再灌注损伤研究的较理想局部脑
缺血模型。缺点:结扎枕、甲状腺上、咽升、舌、上颌外
和翼腭动脉需要一定手术技巧;属栓塞性脑卒中,与人
群常见的脑卒中存在差异。
CCA,在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的颈内
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开口处置一可逆性插
管,栓子则由ICA进入MCA,导致同侧大脑皮层、海马、
深层灰质结构的梗塞。也有人用碳素颗粒、花生四烯酸
钠作为栓塞剂制成脑梗塞模型。
适于血栓形成过程的研究和溶栓治疗
础上又加以改进不用显微镜而在直视下进行手术,用特
制的动脉夹夹闭基底动脉而不用电灼断的方法。
缺血一定时间后可去除夹闭进行彻底
再灌注,也避免了灼断基底动脉导致的动脉损伤、出血
之弊,造成的缺血和再灌注效果迅速、稳定性好。使用
过程中,全身动脉血压一直稳定在生理范围内,从而避
免了由全身动脉压降低引起再灌注时脑血流灌注压不
采用这种方法复制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模型,模拟了临床上休克、心功能不全、脑血管严重狭
窄或阻塞合并血液低灌流引起的脑循环障碍,造成不
同程度的脑组织缺血损伤;适用于探讨人类缺血性脑
损伤的发病规律,评价抗脑缺血药物的疗效。缺点:模
型不能在清醒动物上复制,无法研究血管狭窄后行为
学的变化;脑缺血时间长,有时导致脑缺血后抽搐、癫
足,这是其又一个比较突出的优点。
二血管阻断法
Smith等[30]通过夹闭双侧CCA合并低血压以减
少脑血流量,造成急性脑缺血。脑组织缺血程度可以通
过测定CBF反映出来。大鼠脑血液循环有较人类丰富
的侧支循环,仅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双侧CCA不足以明显降低CBF,
必须结合降压药三甲噻吩、酚妥拉明等降低动脉血压
至6.7 kPa,使CBF降低至正常的5%~15%。
胞毒性脑水肿而导致脑梗塞。
此法适于研究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
药物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剂的疗效;此种模型无须开
颅,动物存活时间长,适于慢性脑缺血研究;皮层梗塞
部位可任意选择,为皮层功能定位研究提供了条件。缺
点:与人类常见的脑栓塞存在差异,而且是终末动脉永
久性闭塞,妨碍扩血管药的治疗观察。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制备方法
评价
四血管阻断法
1979年,Pulsinelli等[26]通过阻断双侧CCA及椎
动脉血流成功建立了四血管闭塞法大鼠全脑缺血模
型。手术分两个阶段:麻醉动物,颈前正中切口,分离
CCA,将无损动脉夹轻放于双侧CCA周;同时枕部切口暴露第一颈椎翼小孔,电凝双侧椎动脉,造成永久性
闭塞。24 h后夹闭双侧CCA,造成明显的脑缺血。以
不适用于脑缺血,但可比较缺氧与脑血流量减少引起
效应的不同。
胸内血管夹闭法
开胸,夹闭左侧CCA、头臂干、左侧锁骨下动脉,造
成全脑缺血。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制备方法
评价
栓塞法
颈动脉注射血凝块栓复制栓塞性脑卒中模型的
方法过去只用在中型体积动物,现已在大鼠中应用。
Kudo等[12]采用<100μm的同源血凝块栓悬液,注入
显。进一步改进此方法,可通过降低动脉血压以减少
伴行血管远近端分支对梗塞区的血供,增大梗塞面积。其中,Kader改进电凝方法,闭塞MCA所有可见分支,
梗塞效果好;Chen[14]等采取鼻缝旁入路,制作了远端
MCA合并同侧CCA永久性闭塞,对侧CCA暂时性闭
塞模型。
开颅法闭塞MCA,实验条件较恒定,
缺血效果可靠,是迄今应用最广泛的经典性局灶脑缺
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制备方法
评价
二血管阻断法
阻断双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
加动脉放血造成低血压而形成前脑缺血。若单纯结扎
双侧CCA而不降低血压,则难以使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降低至缺血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程度。
该法手术简便易于操作,成功率高。
血模型。缺点:需要开颅,创伤性大,闭塞血管后无法
进行再灌性损伤研究。
光化学法
曾报道,Watson等首次建立了光化学法诱导脑皮
层梗塞的动物模型。立体定位仪固定大鼠头部,暴露颅
骨,尾静脉注射光敏材料荧光素,用560 nm波长的特
定光源照射局部头颅,光线透过颅骨与血管内的染料
接触,激发光化学反应,引起照射部位皮层血管内皮细
示记忆功能的减退。缺点:手术较复杂,实验操作的熟
练程度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三血管阻断法
Kamegama等[28]通过电灼断基底动脉、同时夹闭
两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由于该方法不
仅阻断了脑供血主干血管,而且也阻断了从脊前动脉来
的侧支血管,与前述四血管阻断模型比较,脑缺血成功
率高且无需再筛选是其主要优点。田鹤邨[29]等在此基
的观察,尤其是用人血凝块栓塞法更具有应有价值。缺
点:①由于栓子的随机性,无法预测梗塞部位及大小;
②侧支循环的影响使组织缺血程度不一,不利于组织
定量分析。
开颅法
Tamura等[13]采用颞下部开颅,分离近端MCA,电
凝或用手术丝线结扎MCA,造成脑梗塞,是目前公认
的标准MCA闭塞模型,以大脑皮层、尾状核缺血最明
神经节阻滞剂三甲噻方,防止颅内高压反射性引起高
血压。
颈部加压法
麻醉动物,颈部套一止血带,加压至80~93 kPa,减
少脑血流量,造成脑缺血。
断头法
断头造成全脑不可逆缺血,取下脑组织冰冻贮存,
常用于生化和代谢分析。
低氧法
结扎单侧CCA合并全脑缺氧,PaO2维持在2.8 kPa。
由于脑部不是真正的缺血,采用这一模型得到的结论
端已达ECA或CCA切口处,制成再灌注模型。可将
尼龙线头端烧成鼓槌状,也可在尼龙线远端涂一层硅
酮弹性体(长度5 cm,直径0.25 mm)便于插入ICA并
胀紧血管。通过实践测量发现,插线深度17 mm时,腔
内线头一般刚到或接近MCA分支处,信照亮[34]提出
腔内线插入深度应达19~20 mm,并认为翼腭动脉是否
痫等并发症的发生。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制备方法
评价
栓线法
主要用栓线法[4-5]。Koizumi在1985年首次报道
该方法,近年来不断完善。具体方法是:分离暴露颈
部血管,4-0尼龙线从ECA或CCA分叉处插入,进入
ICA,阻断MCA起始端及其所有侧支血流循环,导致
MCA局灶缺血。轻轻提拉插线,有阻力时提示丝线头
缺点:仅形成不完全脑缺血,造成的低血压严重干扰其
他器官的血供及实验结果;不能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进
行,无法进行神经行为学的观察。因此,该模型对探讨
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评价抗脑缺血药物的疗效
更有价值。
颅内加压法
小脑延池内注入人工脑脊液,使颅内压升高超过
动脉血压2.7~9.3 kPa(1 kPa≈0.133 mmHg),同时给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