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机制新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药物研发的新进展

糖尿病药物研发的新进展

糖尿病的分类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分类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II型糖尿病则是 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导 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过多。
糖尿病药物的作用原理
二、新型糖尿病药物
2、SGLT-2抑制剂:SGLT-2是一种肾脏中的糖通道,可以促进血糖的排泄。 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SGLT-2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最近上市的卡格列净 和达格列净等SGLT-2抑制剂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选择。
二、新型糖尿病药物
3、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葡萄糖激酶是一种肝脏中的酶,可以刺激肝脏对葡萄 糖的吸收和储存。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可以激活葡萄糖激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正在研究中的药物如西格列汀和瑞格列汀等已经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内容摘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 患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此外,患者还应 该注意饮食和运动等方面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病情。
内容摘要
总之,这些新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 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整体 健康状况。在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和研究进展的出现,为糖 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福祉。
此外,随着新型糖尿病药物的不断涌现,其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疗 效。例如,GLP-1受体激动剂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改善血脂和血压等心血 管疾病危险因素;DPP-4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可以减轻 体重、降低血压等。

1型糖尿病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最 先采用 基 因工程 方法将小 鼠胚胎 干细胞诱 导分化 为葡 萄 糖 敏 感 的胰 岛素 分 泌细 胞 。L u me l s k y等 _ 4 在 进行 鼠
E S C s 诱导 分化研 究时发现 ,E S C可在体外诱导分化形成 类 似在体胰 岛组织 的胰 岛素分泌结 构 ,为胚胎 干细胞移
多 的 AS C是问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胰腺干细胞 。
1 胚 胎干细胞
胚胎干 细胞是指来 源于囊胚 的 内细胞 团和受精 卵发
育至桑 椹胚之前 的胚胎 细胞 ,是一 种全能 干细胞 ,因具 有 发育成 各胚层 的潜能 而成为胰 岛素分泌细 胞替代治疗 中最有希 望 的种 子细胞 。已有许 多研究结果 证 明,胚胎 干细 胞 可 以被 诱 导 分化 为 胰 岛素 分 泌 细胞 。S o r i a 等【 3
害造 成胰 岛素绝对 或相对分 泌不足 ,因此 ,通 过体 内或
体外诱导干细胞定 向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能力 的细胞 , 重建胰 岛功能 ,有望彻底治 愈 1 型糖 尿病。 目前 干细 胞 治疗 1 型 糖 尿 病 的研 究 可 分 为 胚胎 干 细胞 ( e mb r y o n i c s t e m c e l l ,E S C)和成 体 干 细胞 ( a d u l t s t e m c e l l , A S C o AS C存 在于胎儿和成人组织及器官 中 , 是 已分 化组织 中 的未分 化细胞 ,具有 自我更新 能力 。虽 然 AS C可能不具有 E S C那样 的全 能性 , 但 在一定条件下 ,
前没有根 治办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 自我 复制 能力的 多潜能 细胞 ,能诱 导分化 成胰 岛素分泌细胞 ,已经成为/ , Z f l 寻找诱

5种自身抗体与1型糖尿病的预测和诊断

5种自身抗体与1型糖尿病的预测和诊断

5种自身抗体与1型糖尿病的预测和诊断杨慧【摘要】1型糖尿病(TIDM)是遗传易感个体通过自身抗原介导的免疫反应所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的发现为TIDM的预测和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在众多胰岛自身抗体中,得到普遍认可的主要是5种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胰岛细胞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和锌转运体8抗体.相关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这5种抗体在TIDM前驱期和发病期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0(016)012【总页数】4页(P1764-1767)【关键词】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预测;诊断【作者】杨慧【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mellitus,T1DM)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自身抗体的存在证实了 T1DM患者体内体液反应的破坏,其中具有较高胰岛特异性和敏感性的 5种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ies,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 lin autoantibodies,IAA)、胰岛细胞抗体(islet cell antibodies,IC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nsulinoma associated protein 2 autoantibodies,IA-2A)、锌转运体 8抗体(zinc transporter 8 antibodies,ZnT8A)。

它们的出现是异常的体液免疫应答攻击胰岛β细胞的标志。

由于这 5种抗体在 T1DM患者中普遍存在,且早于 T1DM发病多年,故它们的发现不仅有利于对 T1DM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将成为临床上预测和诊断T1DM的有效手段。

现就这 5种抗体与 T1DM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意义进行讨论。

APS

APS
病(60 %) 。可有性腺功能衰竭(45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0 %) ,1型DM(1 %) ,也可有非内分泌系统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25 %) ,秃头症(20 %) ,恶性贫血 ( 20 %) ,慢性活动性肝炎 ( 10 %) ,白癜风(5 %) ,干燥综合征等。APSⅠ幼时可发生甲旁减及念珠菌病 ,12 岁左右发生肾上腺功能不全 ,所有表现在15岁之前发生。故患者于 15 岁前应每年检查血清钙水平 ,进行人工合成促皮质激素刺激试验 ,并检验肝酶。APSⅡ 在20~30 岁女性多见 ,此型在内分泌疾病中发病率为 1 % ,男女之比为 1∶ 3[1 ]。APSⅡ有阿狄森病 (100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AITD)(70 %) ,或1型DM(30 %) ,性腺功能衰竭(10 %) ,垂体功能低下( < 1 %) 。其AITD包括 Graves病(G D) ,桥本病和萎缩性甲状腺炎。APSⅡ也可有非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秃头症、 恶性贫血、 腹部疾病等。此型病人不发生甲旁减。APSⅡ可发生于家族中的多代个体 ,各种内分泌疾病发生时间可相隔20 a ,在患者的1级亲属中 APS的发病率亦有 31 % ,故患者及亲属应3~5 a 检测血糖、 促甲状腺激素(TSH) 、 维生素B12水平。因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TG)抗体在普通人群中亦常见 ,故不能用作筛选检查。
4 H LA与 APS的关系
APSⅠ与 H LA 没有关系 ,而 APS Ⅱ与 H LA2DR3关系密切。Huang 等[14 ]的研究未发现 H LA 与 APSⅠ存在相关性。但在 APS Ⅱ患者中都检测到了H LA2DR3 ,同时也证实 H LA2DR4 与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有关 ,在 APS Ⅱ中有 1 型 DM的患者都检测到 H LA2DR4。

1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报告

1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报告

1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报告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分为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
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所引起的,其治疗较为复杂。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进行了许多研究。

以下是其中几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
1. 胰岛素治疗:目前,1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静脉
注射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定量的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 胰岛移植:胰岛移植是一种替换治疗方法,可以将健康的胰岛细胞植入到1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研究表明,胰岛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但由于供体短缺和严格的免疫抑制治疗等限制,该方法的应用仍然有限。

3. 免疫干预:由于1型糖尿病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一些研究致力于通过免疫干预来治疗该病。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免疫调节剂和抗炎药物的应用,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的自身免疫攻击。

总的来说,1型糖尿病的治疗仍然面临挑战,但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正不断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环境因素在1型糖尿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环境因素在1型糖尿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摘要 :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发病是遗传 、 境 、 l 其 环 免疫 因 素 共 同 作 用 的 结 果 。 越 来 越 的 衣 壳 蛋 白与 谷 氨 酸脱 羧酶 有 同
多的研 究显 示 l型糖尿病是一种 自身免疫 性疾 病, 发病机 制 涉及免 疫应答 及 免疫调 节等 免疫过 源 序 列 , 能 被 T细 胞 识 别 。 其 并 J
生, T细胞 的 调 节 等 , 而诱 发 或 加 剧 l型糖 尿病 的 发 生 和 发展 。 从
Tn og等 证 实 了 柯 萨 奇 病 毒 P. 蛋 白肽 段 与 谷 氨酸 脱 羧 酶 6 2c 5 的部 分 肽 段 序 列 相 似 ; 外 还 有 另
关 键 词 : 型 糖 尿 病 ; 童 ; 境 ; 制 l 儿 环 机
巨细 胞 病 毒 主 要 D A结 合 蛋 白 N
的6 5和 酪 氨 酸 磷 酸 酶 的部 分 肽 段 ; 血 清 白 蛋 白 牛 肽段 与 胰 岛 细 胞 抗 原 的 部 分 肽 段 即胰 岛细 胞 抗 体 6 ; 小 核 糖 核 9微
Re e r h o n io m e t lF d o s i h m m u o o ia a h g n s so p ib t s G s a c n E v r n n a a r n t eI n l gc lP t o e e i fTy e 1D a e e AO , N SU
Ab ta t T e icd n e o p ib t si n ra i g y a y y a 。 i h r s l r m l o ci n a n sr c : h n i e c ft e ld a ee s ic e s n e rb e whc u t f y r e s o te c a t mo g l o h rd t e v rn n a n mmu a a tr . r n r e e c e d c t h t y e ld a ee eo g oa — ee i y. n i me tla d i e n l co s Mo e a d mo e rs a h si iae t a p ib tsb l n s t n f r n t ti l l ie s o ih t e p t o e e i rlt st o omnul d s a e。 whc l a h g n ss ea e o s mei e f l mmu a r c s u h a n lp o e ss c i s mmu er s o s i u o g n p n e,m e nr — e uai n a d S n En io me tlf co st k n i o ra t rl n te p t o e e i fi d vd a swi h r dt r lto n O o . vr n n a a tr a e a mp tn o e i h a g n ss o n ii u l h 出 ee iay p e ip s i n. f rn n i n na a tr y e i a to i e e i k m u e r s o e a d i rd s i o Di e e te vr me tlf c s ma b mp c n d f r n ln so i o t o o t f n e p n n mmu o g s nr . e ua in,n l d n cia in o nie s p e e ai n b n ie r s n ig c l , r d ci n o ni o is mo u a lto icu i g a t t a t n , r s n t y a t n p e e n el p o u t fa tb d e , d l ・ v o f g t o g t s o t n b el n 0 o w ih te ilr s l i r a g a a e te g n ssa d d v lp n y a ee . i y T c l a d 8 n. h c h n w l e u t n o g r v t h e ei n e eo me o t o s t f pe l d b ts i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1型糖尿病是一种具备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该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目前临床上还未有明确的阐明。

近几十年来,免疫干预临床试验逐渐进行,其中包含免疫调节药物,、调节性T细胞等。

即便此类试验经抑制自身免疫应答以及胰岛β细胞替换,能够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退予以延迟。

本次对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研究进展1型糖尿病属于遗传易感个体于环境因素干扰下产生的慢性自身免疫紊乱[1]。

胰岛β细胞于失去免疫耐受性之后产生免疫调节功能障碍,刺激辅助性T细胞1,分泌白介素-2、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β等细胞因子;并且对Th2细胞分泌IL-4、IL-10予以抑制,以至于引起细胞因子不平衡,导致自身β细胞形成靶细胞,该细胞膜成分形成自身免疫应答的灭杀目标,从而对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予以激活,形成氧自由基、一氧化氮以及细胞因子,终将成为胰岛β细胞形成毒性。

1型糖尿病的起初的形式为胰岛炎,在此过程中较多的β细胞属于完好状态。

但在产生糖尿病症状时,有较多的β细胞造受到破坏。

此种情况下应采取胰岛素注射,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予以提高。

但此种方法仅能够对血糖指标进行一定的控制,无法较好的控制1型糖尿病的发展[2]。

以至于患者进展为慢性并发症,可见肾、眼以及神经系统等损伤。

从而需要于免疫治疗的角度来对1型糖尿病进行预防。

为此本文对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方法的进展予以综述。

1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1型糖尿病发展的研究,其中包含泼尼松、硫唑嘌呤、抗-甲状腺球蛋白以及环孢菌素 A[3]。

上述药物治疗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糖尿病的进展予以延迟,停药后自身免疫反应又会产生复发。

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4]。

2单克隆抗体2.1抗CD3抗体抗CD3抗体能够在短暂对部分T细胞进行清除,下调TCR水平,提高T细胞消亡。

并且,抗CD3抗体可对免疫调节T细胞的分化进行促进,以至于以TGF—B依赖方式对CD4+CD25+Treg细胞进行抑制。

儿童青少年1_型糖尿病发病现状及血糖管理进展

儿童青少年1_型糖尿病发病现状及血糖管理进展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发病现状及血糖管理进展祖丽胡玛尔·日夏提,米热古丽·买买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1型糖尿病是严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从世界范围内看呈上升趋势。

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特殊群体,其血糖控制与成年人不同,多数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控制水平不佳,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其在1型糖尿病中的管理面临着挑战。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和血糖控制状况,为1型糖尿病患儿的血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儿童;青少年[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6(b)-0194-05 Current Status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Progress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Zulihumaer Rixiati , Mireguli Maimait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54 China[Abstract] Type 1 diabetes is one of the diseases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he incidence is on the rise from the world. As a special group,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have different glycemic control from adults. Most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 have poor glycemic control levels, and poor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chronic complications, and their management in type 1 diabetes faces chal‐leng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incidence and glycemic control status of type 1 diabet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glycemic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Key words]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Blood glucose control; Children; Adolescents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

1型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疗 方 面 , 着 血 糖 浓 度 的 变 化 , 岛 素 基 因 的 表 达 需 要 受 到 随 胰
对基 因治疗较 有意 义的 载体有 反转 录病 毒 、 病毒 、 病毒 腺 腺
伴随病毒 、 纯疱 疹病 毒 、 质 体与 受体 介 导 的蛋 白。在 1 单 脂 型糖 尿病 的基 因治疗 研究 中, 的最 多 的是 反转 录病 毒载 用
极 大 的 限制 … 。随 着 近 年 基 因 重 组 技 术 的 应 用 以 及 转 基 因
官 。这是 因为肝脏是体 内葡萄糖 、 白质和脂 肪合成 代谢 的 蛋 重要场所 、 人体进食后糖和其他 营养 成分首 先通过 门静脉进
入 肝 脏 形 成 肝 一 胰 联 系 , 细 胞 具 有 B细胞 类 似 的一 些 组 织 肝 细胞特点 , 参与葡 萄糖代 谢 和蛋 白质合 成外 , 表 达细胞 除 还
【 关键词 】 1 型糖尿病 ; 基 因治疗 ; 载体 ; 受体细胞
目前 公 认 糖 尿 病 不 是 单 一 病 因所 致 的疾 病 , 是 复合 病 而
在 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中, 慢病毒 可将治疗 基因导入 动物体
内, 阻止 糖 尿 病 发 生 。 由于 人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构 建 的 慢 病 毒 载 体 , 高 效 转 染 人 胰 B细 胞 和 完 整 胰 岛 组 织 , 可 因此 慢 病 毒 载 体 已引 起 临 床 科 研 人 员 的 极 大 兴 趣 。 但 在 进 入 临 床 实 验
技术 的迅速发展 , 特别是近年来很 多相关研 究证 实糖尿病 并 发症 的发生与 高血 糖状 态有密 切关 系 。严 格 的血糖 控制 可 以预 防糖尿病并发症 以后 , 学者们 开始从分 子水 平考 虑利用
基 因工 程 技 术 再 造 分 泌 胰 岛 素 的 克 隆 细 胞 来 治 疗 1型 糖 尿

糖尿病的防治与社区干预

糖尿病的防治与社区干预
糖尿病治疗的原则和代谢控制的目标
糖尿病教育
了解DM是终生疾患,治疗必须持之以恒; 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的要求; 有条件SMBG (自我监测血糖),优点是方便,安全; 掌握降糖药注意事项,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 掌握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具体措施。
生活方式的干预---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手段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导致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的出现和加重
我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并发症 肾脏、眼底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糖尿病神经并发症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前期诊断 糖尿病分型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
1. 无糖尿病症状,不同时间测定两次血糖,均符合以下标准之一
饮食治疗的目标和原则
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保证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来获得理想的代谢控制
饮食治疗应尽可能做到个体化
热量分配:20~25%脂肪、50~60%碳水化合物、15~20%蛋白质
OGTT试验
糖尿病分型:
型糖尿病 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胰腺疾病;(2)内分泌疾病;(3)药源性或化学物引起者, (4)胰岛素或其它受体异常;(5)某些遗传综合征;(6)其它
糖尿病分型: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过程中初次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其发生率约百分之一到三。妊娠前已知有糖尿病者称之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大部分病人(约70%)在分娩后糖耐量恢复正常,小部分病人分娩后仍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所以应在6周后复查,确定其归属及分型,并长期追踪观察。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糖尿病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及其导致的并发症,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在此紧迫形势下,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并未停顿,糖尿病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不断有新的防治策略和方法应用于临床,人类最终根治糖尿病并非遥不可及。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药物治疗,细胞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由多种不同的病因造成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发生持续性高血糖。

病后倘若得不到有效控制,随病程延长可出现广泛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引起系统性损害累及眼、肾、神经、心血管等组织,最终出现这些脏器功能缺陷和衰竭。

病情严重或应激状态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因为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由自身免疫损伤引起,多数年龄较轻。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阻抗作用和分泌缺乏所引起,还有特异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1.糖尿病的发病机制1.1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特异性针对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其亚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的研究进展很快,LADA与经典的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细胞所受免疫损害呈缓慢性。

LADA 主要具有成年起病、病程进展缓慢且有胰岛自身免疫破坏的证据(如一种或多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3个特征。

文献报道多倾向把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或血胰岛细胞抗体(ICA) 等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的成人起病的 2型糖尿病称为LADA。

LADA患者临床异质性明显,根据 GAD—Ab的滴度不同,LADA又可以分成不同的亚型,有研究发现以GAD—Ab滴度 O.5或 O.1分界均体现明显不同的临床特点,表明LADA甚至糖尿病是一个连续的疾病谱,在 1型和 2型糖尿病之间可有 1.2型、1.5型、1.7型及 1.8型等过渡类型,LADA总体上可称为 1.5型。

1型糖尿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陈国军;杨中汉;冯娟【摘要】1型糖尿病(T1DM)是具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涉及到T淋巴细胞和多种固有免疫细胞的相互调控.免疫细胞攻击胰岛β-细胞使其损伤或减少被认为是T1DM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也有各自的局限,包括传统的胰岛素注射、胰岛移植,以及近年来的免疫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方法.随着对T1DM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T1DM的防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靶点和方法.%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 is a kind of autoimmune disease with genetic predisposition and its incidenc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The pathogenesis is relatively complicated and not yet fully elucidated.It relates the mutual regulation of T lymphocytes and a variety of innate immune cells.Immune cells attack the islet beta cells reduce its damage which is regarded as a main pathogenic factor ofT1DM.The current treatments of T1DM,including traditional insulin injection,islet transplantation,immunotherapy and stem cell therapy of recent years or other methods,have the limitation.With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of T1DM,more effective targets and methods will be provided.【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32【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作者】陈国军;杨中汉;冯娟【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52800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促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能造成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

1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1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1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进展
雒洋洋;蒋升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4
【摘要】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外源性胰岛素的输注以及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T1DM的发展。

本文从T1DM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起病特点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8页(P1975-1982)
【作者】雒洋洋;蒋升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
【相关文献】
1.第四届国际眼科临床诊疗进展及药物临床试验研究高峰会议暨全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眼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报名通知
2.继发于2型糖尿病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并文献复习
3.糖尿病的诊治与进展——糖尿病与临床各科的关系
4.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进展
5.脂联素检测在2型糖尿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已有4.63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6.22亿。

为了探索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旨在介绍糖尿病研究的现状及进展。

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关。

2. 糖尿病的病因研究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与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人群进行基因组学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与糖尿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此外,饮食结构、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睡眠不足等因素也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3.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胰岛素替代疗法、口服降糖药物和生活方式调整。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的替代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常常通过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来减少血糖水平。

此外,饮食结构的调整和增加体力活动也是控制糖尿病血糖的重要手段。

4. 糖尿病的新药研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开发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其中包括胰岛素类药物、胰岛素抵抗改善剂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等。

这些新药的研发使得糖尿病患者有更多的治疗选择,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糖尿病的干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潜在新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将干细胞植入患者体内,使其分化为胰岛细胞,从而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

虽然该治疗方法还处于实验阶段,但其前景应该受到关注。

6.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除了治疗,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也非常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限酒等都对预防糖尿病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定期体检、血糖监测和积极治疗也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影响世界范围内大量人群的慢性代谢疾病。

美罗华治疗1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美罗华治疗1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美罗华治疗1型糖尿病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12-24T10:06:14.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陈樱1 李海东2[导读] 本文对美罗华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陈樱1 李海东2(1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检验科 300060;2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300060)美罗华(CD20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是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抗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药物。

近年,国外研究机构探索性的将美罗华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T1DM)[1]。

结果表明,美罗华能延缓新诊断T1DM患者残存的胰岛β细胞遭到破坏[2]。

目前,美罗华用于临床治疗T1DM已经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3]。

本文对美罗华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概述T1DM分为2种亚型:自身免疫型(1A)和特发型(1B)[4]。

1A型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导致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

在T1DM(以下均指1A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免疫系统的B和T淋巴细胞均参与了胰岛β细胞的破坏[4]。

早期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T细胞[5,6]。

但近期,学者们发现B淋巴细胞的抗原递呈以及抗体产生等作用对T1DM的发病也至关重要[7]。

2 美罗华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美罗华是经FDA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它可以与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20结合,在体内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和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ADCC)选择性的去除B淋巴细胞,抑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攻击。

据此,国外学者在能表达人CD20的转基因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试验了抗CD20单克隆抗体。

发现抗CD20抗体有延缓1型糖尿病小鼠病程进展和保护移植胰岛细胞的功能[8]。

3 美罗华治疗糖尿病研究现状随着对B淋巴细胞在T1DM中作用的不断探索,以B淋巴细胞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正逐渐成为热点[9]。

1型糖尿病最新好消息

1型糖尿病最新好消息

1型糖尿病最新好消息1型糖尿病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医学界在1型糖尿病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等方法,有望实现1型糖尿病的根治。

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前景的1型糖尿病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将健康的胰岛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替代受损的胰岛细胞,从而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积极的结果,部分接受治疗的动物在移植后无需再注射胰岛素。

目前,这项技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应用于人体。

免疫治疗抑制自身免疫反应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并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免疫治疗旨在抑制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延缓病情进展。

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的免疫治疗药物,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减轻胰岛β细胞的损伤。

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可以有效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新型胰岛素制剂改善血糖控制除了寻找根治1型糖尿病的方法,科学家们还在不断改进胰岛素制剂,以更好地模拟正常胰岛素的分泌模式,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超快速胰岛素超快速胰岛素是一种新型胰岛素制剂,其作用onset更快,持续时间更短,更接近健康人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这种胰岛素制剂可以在饮食后迅速起效,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同时减少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临床研究表明,超快速胰岛素可以显著改善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智能胰岛素智能胰岛素是另一项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

这种胰岛素制剂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自动调节释放速度,在血糖升高时加速释放,血糖降低时减缓释放。

这种”智能”调节机制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减少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

目前,智能胰岛素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投入临床应用。

结语1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

糖尿病研究和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研究和治疗新进展

机遇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基因组学 、代谢组学和人工智能等,为糖尿病的研究 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这些技术有助于深 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 点,以及开发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糖尿病治疗的可及性和效果
可及性
通过研究和开发简便、经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糖 尿病治疗的可及性。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智 能血糖监测系统和远程医疗服务,使得糖尿病患者能够 在家中方便地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
通过切除部分胃,减少胃容量和胃激素的分泌,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袖 状胃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常用手术方法之一。
糖尿病的细胞疗法
胰岛细胞移植
将健康的胰岛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 以替代受损的胰岛细胞,恢复胰岛素分泌功 能。目前胰岛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1型糖尿 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干细胞疗法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患病率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对公共卫生 造成巨大负担。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差异,与生 活方式、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
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肥胖和城市化等趋势的发展,预计 未来糖尿病的患病率还将继续上升。
糖尿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糖尿病的基因研究
糖尿病易感基因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与糖尿病发病 风险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增 加或减少个体患糖尿病的风险。了解这 些基因变异有助于预测个体糖尿病的风 险并提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VS
基因编辑技术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 在糖尿病研究中取得了一些突破。通过编 辑糖尿病相关基因,科学家们试图纠正基 因缺陷或增强基因表达,为糖尿病治疗提 供新的可能途径。

Ⅰ型糖尿病病理研究进展

Ⅰ型糖尿病病理研究进展
八年前 , 大量研究 者开始 尝试 调节 确 诊 患者 的免
疫 系统 以保护其 胰岛 B细胞 … , 而 以此思 想为 指导 的
项 目在今 1 3 的一些研究者看来 已近 强弩之末 。除却 大 量的人力 物力消耗 之外, 研究成果 药物 A n t i —C D 3
蛋 白的基 因却 有 非常 大 的差别 。H L A—D Q的 0 【 亚基 由基 因座 D Q A 1编 码 , B亚 基 由 D Q B 1编码 。H L A— D R则 复杂得 多 。它 的 亚基 由基 因座 D R A编码 , 而 B亚基 则 由 四个基 因座 同 时控 制 E 4 J 。这 四个 基 因座
民身上 , 与I 型糖 尿病的分布几乎 完全 一致 。
1 . 2 编码 免疫调 节蛋 白 现 如今 找到 的编码免 疫调
1 . 1 控制 H L A表 达 I型糖 尿病 作 为 自体 免 疫 疾 病, 患者 体 内 T 、 B细胞 过于活跃 , 后期还产生针 对胰岛
阐述两者致病 原理 。H L A—D Q蛋 白的 四级 结构是 仅 、
B两条蛋 白以非共 价键结合 构成 的双体蛋 白。它作 为 自身或 外界抗原 细胞 的表 面 受体 , 将 抗原 的部 分 多肽
呈 现到细胞 表 面 , 并与 C D 4 T细胞 ( 辅 助 T细 胞 ) 的 表 面受 体结合 , 激 活并促 进 免疫 细胞 的分化 。C D 4 T 细胞被 激活后 , 进一步激 活 B细胞分化增殖 , 带 动整个
巴球组织抗原 复合 体 ( 位 于人 类六 号染 色 体 上 的 I D -
D M1 基 因的多种 异 体 D R B 1 0 4 0 1 ,D R B 1 0 4 0 2 ,D R B 1

糖尿病的机理

糖尿病的机理

糖尿病的机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血糖浓度的持续升高。

这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机理,包括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以及能量代谢紊乱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糖尿病的机理,以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

一、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调节血糖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胰岛素的分泌异常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 第一型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在这种类型的糖尿病中,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β细胞,破坏了胰岛内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功能,导致血糖无法得到正常的调节。

2. 第二型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因素,其中胰岛素分泌异常是其中之一。

患者的胰岛β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但分泌量不足以满足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胰岛素的分泌存在缺陷或耐力下降,导致血糖控制不良。

二、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机理。

它指的是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导致胰岛素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抵抗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联。

1. 脂肪组织对胰岛素抵抗:肥胖会增加脂肪组织的积累,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和细胞应激,最终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脂肪组织的抗炎因子分泌增加,干扰了胰岛素信号传递的正常过程。

2. 肌肉组织对胰岛素抵抗:肌肉组织在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肌肉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时,胰岛素无法有效地将葡萄糖带入细胞内,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这种抵抗作用与炎症因子的分泌紊乱有关。

三、能量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能量代谢紊乱是导致血糖异常升高的重要机理。

1. 葡萄糖的利用和产生不平衡: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进行正常的代谢,从而导致血糖浓度持续升高。

同时,肝脏在这一过程中过度产生葡萄糖,进一步加剧了血糖的上升。

2. 脂质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代谢异常之一。

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脂肪分解增加,促进了游离脂肪酸的生成。

1 型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最新进展

1 型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最新进展
临床提示
诊断 绝对不能根据指端血糖或者尿糖值诊断糖尿病 出现糖尿病急性症状的患者,可以根据一次静脉血糖检测值做出诊断
处理 建议患者即使在生病时也不要停止注射胰岛素(除非医务人员要求) 应立即将出现 1 型糖尿病急性症状的患者转诊给专科医生进行治疗
2 11
Just in time
1 型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最新进展
检查
和 2 型糖尿病不同,1 型糖尿病的患者在诊断时通常没有微血管或者大血管并发症。在基层医疗单位,诊断成 人糖尿病时应重复完成下列检查3:
全血细胞计数 血清肌酐 尿素氮和电解质 肝功能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测 空腹血脂检查 血红蛋白 A1c 化验尿中的葡萄糖、酮体和蛋白质(如果需要检测蛋白质,应取中段尿标本进行分析) 微量白蛋白尿。
什么是 1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的特征是急性发作的口渴、多尿、体重减轻和视力模糊。3 血糖水平升高,空腹血糖 ≥7.0 mmol/l 或 者随机血糖 ≥11.1 mmol/l。
谁会患上这种疾病?
约 3.9% 的成年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
在英国平均每位全科医生的患者名单中,有 72 位糖尿病患者。
1 型糖尿病通常是在小于 30 岁的人群中急性发病,但是也见于各年龄的人群。发病的高峰年龄是 10-14 岁,但 是在小于 5 岁的儿童中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升高。罹患 1 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是5 6:
注射技术 进针的深度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在真皮层内的表浅进针会导致疼痛和吸收差 到肌肉层的深度进针会引起疼痛和过度快速的吸收 大部分患者适用 5-8 mm 的注射针 - 但是消瘦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长的注射针。 注射针应垂直于绷紧的皮肤刺入,在 5-6 秒内完成注射。
注射部位 为了降低皮肤或者脂肪组织萎缩或者肥大的发生率,鼓励患者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没有更换注射部位是每天 血糖控制水平波动的常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机制新进展吕玲,林书祥( 天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300074)中图分类号: R587.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9534 (2011) 10 -0005 -02 现代研究表明,1 型糖尿病是由T 淋巴细胞介导的,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1 型糖尿病的发病前期存在胰岛炎,当出现糖尿病症状时,80% 的胰岛β细胞已经被破坏[1]。

作为炎症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细胞因子与胰岛β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

一、Th1/Th2 亚群免疫失衡与 1 型糖尿病许多免疫细胞参与 1 型糖尿病的发病,包括CD4+和CD8+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MΦ) 、树突状细胞等,Th1 细胞分泌IFN -γ、IL -2、IL - 1 等细胞因子,有促进迟发型超敏T 细胞和CD8+T 细胞分化成熟的功能,又有抑制Th2 细胞的功能。

Th1 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 细胞可分泌IL -4、IL -10 等细胞因子,主要介导体液免疫。

Th1 与Th2 细胞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调节细胞,在维持免疫应答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Th1 细胞和Th2 细胞通过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当一定的β细胞自身抗原被巨噬细胞或其他抗原递呈细胞处理后,与MHC Ⅱ类分子一起递呈到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引起自身免疫信号的释放,从而激活Th1 细胞,抑制Th2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释放,使Th 细胞以Th1 细胞表型占优势,激活细胞毒性巨噬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损伤胰岛β细胞引发胰岛的炎症,致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最终引发糖尿病[3]。

二、Th1 细胞因子与糖尿病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由细胞免疫反应介导的,4+和CD8+T 淋巴细胞在胰岛β细胞损害机制中的确切作用还有争议,但有证据证明CD4+T 细胞介导了早期胰岛炎的发生[1],单核细胞浸润胰岛,释放炎症因子形成胰岛炎,在胰岛炎症部位的β细胞受损,最终导致大量β细胞缺失。

1. IL -1 IL -1 也叫淋巴细胞活化因子,分为IL -1α、IL -1β、IL -1γ三个亚类,IL -1 作为最强的炎症介质之一,能介导多种炎症反应。

IL -1β是IL - 1 中特异性杀伤胰岛β细胞的成分,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免疫介质。

在β细胞内,IL -1β主要产生两种效应: 影响β细胞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以及诱导β细胞死亡。

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动物模型中,单核-巨噬细胞是浸润胰岛的主要炎症细胞。

IL -1β可以通过升高细胞内cAMP 水平进而刺激靶细胞产生NO。

IL -1β还能促进多形核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并协同其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诱导细胞外基质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 调节IFN -γ产量,后者通过使浸润胰腺组织的巨噬细胞产生NO,扩散到临近的β细胞中,间接发挥杀伤β细胞作用[4]。

2. IL -12 IL -12 又名NK 细胞刺激因子,是调节Th1细胞分化启动的关键细胞因子,其不仅能促进Th1 细胞的分化,分泌IL -12、IFN -γ和TNF -α,而且能激活CTL 和DHT 反应,同时IL -12 能阻止Th2 细胞的发育及IL -4、IL -10的分泌[5]。

IL -12 是先天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应答之间的桥梁,它在抗肿瘤、抗感染免疫及调整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已证明IL -12 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因子,在用环磷酰胺加速的NOD 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发生过程中,首先有IL -12 在胰腺及脾脏的表达,而且组织学检查发现胰腺及脾脏由原来的Th2 型细胞浸润转为由Th1 型细胞3. IL -18 又名IFN -γ诱导因子,是近年来发现的前炎症细胞因子,结构上与IL -1β相似。

已知IL -18 可加强IL -12 因子活性,两者协同作用可以诱导Th0 细胞分化为Th1 细胞,显著增加IFN -γ的分泌。

Katakami 等[6]证明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 -18 水平显著升高,并且认为糖化血红蛋白是IL -18 血清水平的独立决定因素,因此推测高血糖本身可以影响IL -18 水平。

IL -18 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一种介质,其低水平可能抑制胰岛的炎症破坏,然而随着血糖升高,IL -18 水平与高血糖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促进糖尿病的发展。

血清IL -18 水平在1 型糖尿病中高于正常对照组,在长期或短期血糖控制不良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良者IL -18 水平明显增高,作为感染标志之一的IL -18 水平反映了餐后血糖漂移的程度[7]。

4. TNF -αTNF -α是非糖基化蛋白,来源于免疫细胞、脂肪细胞和内皮细胞等。

Raices 等[4]的研究发现IL -1β、TNF -α作为原炎因子主要作用于胰岛炎症的效应阶段,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导致 1 型糖尿病发生。

TNF -α与IL -12 失衡与1 型糖尿病早期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有关,TNF -α与IL -12 存在对血管内皮具有潜在的损伤,50% 无并发症的 1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INF-α与IL -12。

TNF -α与晚期并发症关系密切[8]。

5. IFN -γIFN -γ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之一,在机体形成NK -IFN -γ-MΦ调节网络。

早在1988 年就已发现IFN -γ可以制造1 型糖尿病模型。

后来的研究又发现,正常小鼠β细胞有IFN -γ转基因表达,并产生自身免疫,导致β细胞破坏而发生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在新近发生糖尿病的病人β细胞中也能测到IFN -γ。

TNF -α与IL -1 相互促进共同刺激IFN -γ的产生并促进β细胞与杀伤性细胞接触,从而破坏β细胞诱发糖尿病[9]。

三、与1 型糖尿病有关的自身免疫抗原有证据显示CD4+和CD8+T 淋巴细胞在胰岛β细胞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一系列免疫抗原被确定,包括抗胰岛素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 年第19 卷第10 期·5·抗体( IAA) 和抗胰岛细胞抗体( ICA)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 IA -2A) 以及最近在胰岛β细胞分泌颗粒中发现的锌转运蛋白8( ZnT8,SLC30A8) 等,目前研究焦点集中在是否存在一个主要抗原点,一般认为1型糖尿病患者至少存在两种主要自身抗原,在第 6 号染色体上的HLA -Ⅱ基因多态性被认为是1 型糖尿病最主要的遗传位点[1],但它在1 型糖尿病病人中的阳性率不足10%,这意味着一定存在一个附加因素,由于它的驱使或触发使得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发生胰岛β细胞的破坏,而临床1 型糖尿病是胰岛炎的终末期,估计这时仅有10% -20% 胰岛β细胞有功能[1]。

而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的第一个标记可能在出生第一年即已出现,自身抗体被认为是胰岛β细胞在疾病的进程中的免疫标志物,并且能被用于预测 1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的前驱期可能持续数年,某些个体可能甚至超过10 年才出现临床症状,研究认为ICA、IAA、GADA、和IA-2A 可以被用于预测1 型糖尿病,在一项家系研究发现具备3 -4 种抗体的成员在5 -10 年内发生 1 型糖尿病的相对风险为60% -100%,而一项大规模人群调查也显示多个抗体阳性的预测价值接近一级亲属[10]。

Knip[1]等研究发现从一种抗体的体液免疫播散到另一种抗体的窗口期很短大约为6 -12 月,如果第一个抗体出现后的一年内没有发生这种传播,则以后很少发生。

一种抗体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胰岛β细胞无损害,而 2 种以上抗体阳性所带来的免疫损伤很少恢复。

这一发现提示我们早期的免疫干预是可行的。

该研究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糖尿病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1]Knip M,Siljander H.Autoimmune mechanisms in type 1 diabetes [J].Autoimmunity Reviews,2008,7∶550 -557.[2]Settin A,Ismail A,El -Magd MA,et al.Gene polymorphisms of TNF -α-308 ( G / A) IL -10 -1082 ( G / A) ,IL - 6 -174 ( G / C) and IL -1Ra ( VNTR) in Egyptian case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J].Autoimmunity,2009,42( 1) ∶50 -55.[3]Umeshappa CS,Huang H,Xie Y,et al.CD4+Th -APC with ac-quired peptide / MHC class I and II complexes stimulate type 1 helperCD4+and central memory CD8+T cell responses[J].J Immunol,2009,182( 1) ∶193 -206.[4]Raices RM,Kannan Y,Sarkar A.A synergistic role for IL -1beta and TNF alpha in monocytederived IFN gamma inducing activity[J].Cy-tokine,2008,44( 2) ∶234 -241.[5]Gallardo CD,Guzman MA.Immunopathology of the diabetes mellitus type 1[J].ARCHIVOS DE ALERGIA E INMUNOLOGIA CLINI-CA,2008,( 39) 4∶151 -160.[6]Katakami N,Kaneto H,Matsuhisa M,et al.Serum interlukin -18 leves are increased and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soluble adhe-sion molecule levels in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2007,30( 1) ∶159 -161.[7]Alev E Altinova,Ilhan Yetkin.Serum IL -18 levels in patients withtype 1 diabetes: relations to metabolic control and microvascularcomplications[J].Cytokine,2008,42∶217 -221.[8]Zorena K,Mysliwska J.Mysliwiec M,et al.Nterleukin -12 and tumour necrosis factor -alpha equilibrium is a prerequisite for clini-cal course free from late complications in hildren with type 1 diabetesmellitu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8,67 ( 2 ) ∶204 -208.[9]Stechova K,Bohmova K,Vrabelova Z,et al.High T -helper -1 cy- tokines but low T -helper -3 cytokines,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 children with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type1 diabeties [J].Diabetes 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2007,23∶462 -471.[10]Siljander H,V eijola R,Reunanen A,et al.Prediction of type 1 di- abetes among siblings of affected children and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Diabetologia,2007,50∶2272 -5.收稿日期: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2011 -03 -20( 上接第29 页)目前国内主要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PCR -RFLP)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 、变性高效液相层析( DHPLC) 和直接测序等技术对PKU 的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传统的PCR 方法体系中缺乏内部阴性参照,且扩增产物均须酶切、SSCP 鉴定及测序等,操作繁琐、增加污染几率,缺乏直观性,费资耗时[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