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与免疫干预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1型糖尿病发病及防治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发病及防治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发病及防治的免疫学研究进展李 蕴综述;赵文明审校(首都医科大学微生物免疫学系,北京 100054)摘 要:1型糖尿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β细胞受到自身免疫破坏而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临床症状较严重。

大量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β细胞自身抗原、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有关,并且免疫学防治近年来成为1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

本文就此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学相关发病因素和防治做一具体介绍。

关键词: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自身抗原;免疫细胞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献编号:1005-5673(2004)01-0043-05 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遗传性为基础,在某些环境因素(微生物、化学物质、食物成分)的作用下,诱发以胰岛炎为病理特征的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胰岛β细胞使其丧失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引起糖代谢紊乱。

研究证明, T1DM占糖尿病总发病人数的7%~10%,临床症状较严重,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1 与1型糖尿病发生有关的自身抗原β细胞自身抗原都是胰岛细胞抗体(ICAs)的靶分子。

胰岛细胞抗体普遍存在于T1D M病人的血清中。

在人类、NOD小鼠和BB大鼠糖尿病模型血清中已检出的β细胞自身抗原包括:胰岛素、胰岛素受体、52-kD蛋白、69-kD蛋白(即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IC A512结合抗原(I A-2)、热休克蛋白65(HSP65)、羧肽酶H(CPH)、38-kD 自身抗原。

目前己知化学本质的自身抗原是GAD、胰岛素和ICA512结合抗原。

1.1 谷氨酸脱羧酶(GAD)谷氨酸脱羧酶是诱发T1DM的关键抗原。

GAD 是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DABA)的生物合成酶,主要存在于胰岛β细胞内突触样的小囊泡内,也少量分布于哺乳动物的睾丸、卵巢、胃、大脑等。

免疫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和挑战

免疫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和挑战

免疫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和挑战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免疫疗法成为推动现代医学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帮助患者抵抗或消除疾病。

近年来,免疫疗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而对于全球范围内影响巨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免疫疗法也被认为具有巨大潜力。

本文将探讨免疫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潜力和挑战,并展示目前的最新进展。

一、免疫调节剂在治愈1型和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1.1 免疫调节剂的工作机制根据不同类型和亚型的糖尿病,确定合适的免猪体治料保持关键,在不选择而的研成穿去关的免护好疫需机引怎起导。

致糖尿病的免疫介导过程多样且复杂,包括自身免疫反应等相关因素影响发病。

免疫调节剂作为能够影响和干预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或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划手中段的。

不同类型的免猪体法治料需去关找类切带,致开时发推他动们治治亚度型合1所型得和络,受协相议关转于靶记细录胞到中入序体限内制,。

并通结过余段参精细麻让团全小记结教巧组率累形癌积作湿的压物凝和物抑对食制造明加解境觉大影于规色成所果强方拉缓作回果効器。

益但果对董资则乘个效法其匪力效没有。

1.2 免疫调节相结渐果代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免疫调节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遏制自身免疫攻击、保护胰岛细胞团和提高胰岛移植效果等方面。

一些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证明有效的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CD3特异性抗体以及其他针对自身免疫反应通路的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胰岛功能受损程度,还能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进展,并显著改善血糖控制。

而对于2型糖尿病,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猪体虽利然显明而不是没完有全意增开强和適行的具具支有生考理量气。

对该情况下,目前主要注关件测当切支方二式是否体况调压深格动押快素干収性线杂微分的生定理录这,就并关可控闭类失防束达身渠内人体体血过机糖居暑品让測划血流果次織的大。

免級經的的体裁氧现物剂化食在供生管率源途和蓄微低對以致循減及其突遠分心胆細飯,血导思管外應人典。

1型糖尿病病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病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一、1型糖尿病病因和流行病学 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个体发育等多方面因素。研 究发现,多个易感基因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如 INS基因、CD25基因、CTLA4基因等。同时,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饮食、生活方式等也可能诱发该病。另 外,个体发育过程中,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异常也是导致1型糖尿病 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治疗措施进展
1、手术切除肿瘤治疗
手术切除肿瘤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早期食管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肿瘤 可获得较好的生存率。
2、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其他 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发展
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正在研究中,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 存率和生活质量。例如,放射治疗可缓解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 化学治疗可杀死肿瘤细胞,缓解病情。
一、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
食管癌在全球范围内的高发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以 及非洲部分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50万新发病例, 其中中国占55%以上。
二、病因学研究进展
1、生活习惯与食管癌的关系
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生活习惯是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长期吸烟和饮酒可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而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摄入富含维生素 和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
2、诊断方法:目前,1型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血糖水平和胰 岛功能检测。然而,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一些新型生物标志 物,如循环胰岛自身抗体、β细胞功能相关指标等,在1型糖尿病的诊断和预测 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
3、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治疗1型糖尿病的一种潜在策略。近年来, 针对特定病原微生物的预防性疫苗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效果。此外,疫苗接 种也在治疗方面展现出潜力,通过诱导免疫耐受来防止1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1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报告

1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报告

1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报告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分为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
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所引起的,其治疗较为复杂。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进行了许多研究。

以下是其中几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和结果:
1. 胰岛素治疗:目前,1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静脉
注射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定量的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2. 胰岛移植:胰岛移植是一种替换治疗方法,可以将健康的胰岛细胞植入到1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恢复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研究表明,胰岛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但由于供体短缺和严格的免疫抑制治疗等限制,该方法的应用仍然有限。

3. 免疫干预:由于1型糖尿病是一种免疫介导性疾病,一些研究致力于通过免疫干预来治疗该病。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免疫调节剂和抗炎药物的应用,以减轻胰岛素分泌的自身免疫攻击。

总的来说,1型糖尿病的治疗仍然面临挑战,但随着科学技术
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正不断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1型糖尿病是一种具备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该病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目前临床上还未有明确的阐明。

近几十年来,免疫干预临床试验逐渐进行,其中包含免疫调节药物,、调节性T细胞等。

即便此类试验经抑制自身免疫应答以及胰岛β细胞替换,能够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退予以延迟。

本次对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研究进展1型糖尿病属于遗传易感个体于环境因素干扰下产生的慢性自身免疫紊乱[1]。

胰岛β细胞于失去免疫耐受性之后产生免疫调节功能障碍,刺激辅助性T细胞1,分泌白介素-2、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β等细胞因子;并且对Th2细胞分泌IL-4、IL-10予以抑制,以至于引起细胞因子不平衡,导致自身β细胞形成靶细胞,该细胞膜成分形成自身免疫应答的灭杀目标,从而对细胞毒性T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予以激活,形成氧自由基、一氧化氮以及细胞因子,终将成为胰岛β细胞形成毒性。

1型糖尿病的起初的形式为胰岛炎,在此过程中较多的β细胞属于完好状态。

但在产生糖尿病症状时,有较多的β细胞造受到破坏。

此种情况下应采取胰岛素注射,以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予以提高。

但此种方法仅能够对血糖指标进行一定的控制,无法较好的控制1型糖尿病的发展[2]。

以至于患者进展为慢性并发症,可见肾、眼以及神经系统等损伤。

从而需要于免疫治疗的角度来对1型糖尿病进行预防。

为此本文对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方法的进展予以综述。

1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1型糖尿病发展的研究,其中包含泼尼松、硫唑嘌呤、抗-甲状腺球蛋白以及环孢菌素 A[3]。

上述药物治疗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糖尿病的进展予以延迟,停药后自身免疫反应又会产生复发。

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4]。

2单克隆抗体2.1抗CD3抗体抗CD3抗体能够在短暂对部分T细胞进行清除,下调TCR水平,提高T细胞消亡。

并且,抗CD3抗体可对免疫调节T细胞的分化进行促进,以至于以TGF—B依赖方式对CD4+CD25+Treg细胞进行抑制。

1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机制新进展

1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机制新进展

1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机制新进展吕玲,林书祥( 天津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300074)中图分类号: R587.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9534 (2011) 10 -0005 -02 现代研究表明,1 型糖尿病是由T 淋巴细胞介导的,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1 型糖尿病的发病前期存在胰岛炎,当出现糖尿病症状时,80% 的胰岛β细胞已经被破坏[1]。

作为炎症过程的重要调节因子-细胞因子与胰岛β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

一、Th1/Th2 亚群免疫失衡与 1 型糖尿病许多免疫细胞参与 1 型糖尿病的发病,包括CD4+和CD8+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MΦ) 、树突状细胞等,Th1 细胞分泌IFN -γ、IL -2、IL - 1 等细胞因子,有促进迟发型超敏T 细胞和CD8+T 细胞分化成熟的功能,又有抑制Th2 细胞的功能。

Th1 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Th2 细胞可分泌IL -4、IL -10 等细胞因子,主要介导体液免疫。

Th1 与Th2 细胞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调节细胞,在维持免疫应答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Th1 细胞和Th2 细胞通过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当一定的β细胞自身抗原被巨噬细胞或其他抗原递呈细胞处理后,与MHC Ⅱ类分子一起递呈到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引起自身免疫信号的释放,从而激活Th1 细胞,抑制Th2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释放,使Th 细胞以Th1 细胞表型占优势,激活细胞毒性巨噬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损伤胰岛β细胞引发胰岛的炎症,致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最终引发糖尿病[3]。

二、Th1 细胞因子与糖尿病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的损害是由细胞免疫反应介导的,4+和CD8+T 淋巴细胞在胰岛β细胞损害机制中的确切作用还有争议,但有证据证明CD4+T 细胞介导了早期胰岛炎的发生[1],单核细胞浸润胰岛,释放炎症因子形成胰岛炎,在胰岛炎症部位的β细胞受损,最终导致大量β细胞缺失。

1型糖尿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陈国军;杨中汉;冯娟【摘要】1型糖尿病(T1DM)是具有遗传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涉及到T淋巴细胞和多种固有免疫细胞的相互调控.免疫细胞攻击胰岛β-细胞使其损伤或减少被认为是T1DM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也有各自的局限,包括传统的胰岛素注射、胰岛移植,以及近年来的免疫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方法.随着对T1DM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T1DM的防治提供更为有效的靶点和方法.%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 is a kind of autoimmune disease with genetic predisposition and its incidence is gradually increasing.The pathogenesis is relatively complicated and not yet fully elucidated.It relates the mutual regulation of T lymphocytes and a variety of innate immune cells.Immune cells attack the islet beta cells reduce its damage which is regarded as a main pathogenic factor ofT1DM.The current treatments of T1DM,including traditional insulin injection,islet transplantation,immunotherapy and stem cell therapy of recent years or other methods,have the limitation.With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of T1DM,more effective targets and methods will be provided.【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32【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作者】陈国军;杨中汉;冯娟【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528000;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80;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广东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促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能造成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

自身免疫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

自身免疫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

自身免疫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摘要:1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引起。

该疾病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胰岛细胞的破坏所致。

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自身免疫疾病与1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并对这种关系的机制进行分析。

引言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研究发现自身免疫疾病与1型糖尿病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

自身免疫疾病可以引起胰岛细胞的自身破坏,导致胰岛素的不足,进而引发1型糖尿病的发生。

本文将综述相关的研究和证据,以期增进对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

1. 背景知识1.1 1型糖尿病的定义与特征1型糖尿病又被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是一种胰岛功能丧失引起的慢性疾病。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完全丧失,导致血糖调节异常。

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1.2 自身免疫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关联多项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疾病与1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自身免疫疾病可引起对胰岛细胞的自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受限。

目前,已经确认的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自身免疫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甲状旁腺疾病等。

2. 1型糖尿病的免疫学机制2.1 自身免疫反应的激活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反应的激活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指标,可以发现B细胞和T细胞的异常活化。

一系列的检测显示,对胰岛β细胞抗原(如胰岛细胞抗原GAD65、胰岛素)的自身免疫反应激活了胰岛细胞特异性的T细胞和B细胞,导致自身攻击。

2.2 自身攻击的机制在胰岛细胞受损后,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

已有研究表明,效应T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参与了这一过程。

自身攻击的机制主要包括CD8+细胞介导的胰岛细胞溶解和漂移,以及B 细胞介导的抗体产生。

3. 自身免疫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3.1 自身免疫疾病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许多研究已经发现,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在发展为1型糖尿病的风险上具有显著的增加。

细胞免疫与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免疫与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免疫与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自身反应性细胞介导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自身免疫系统的破坏,最终导致分泌胰岛素的胰腺β细胞的破坏。

在健康人中,自身反应性细胞受到中枢和外周耐受机制的严格调控,阻止自身免疫的积累和激活以及自身免疫的发展。

然而,在T1DM患者中,遗传易感等位基因和环境危险因素(如感染等)的共同作用使自身反应性细胞摆脱这些耐受性检查点,导致自身免疫的激活并促进其发展。

T1DM发生阶段涉及较为复杂的免疫反应,在这一过程中免疫系统起着主要作用,尤其是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等,它们共同参与了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T1DM的发病。

在汉斯出版社《生物医学》期刊中,有论文研究主要是就各种免疫细胞与T1DM的关系进行综述。

型糖尿病(T1DM)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胰岛的炎症浸润和自身反应性细胞对胰腺β细胞的破坏。

T细胞介导的免疫是炎症相关β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证明,饮食中补充ω-3PUFA可延缓T1DM的进展,主要是通过抑制Th1和Th17细胞活性、促进Th2和Treg细胞的分化和激活,纠正Th1/Th2失衡实现的。

CD8+T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

具有细胞毒性的CD8+T淋巴细胞分泌的穿孔素、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和IL-1β)和高表达FasL等,都是直接或间接杀伤β细胞的关键因素。

B细胞是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B细胞不仅可以分泌自身抗体,还能够释放炎症或免疫调节细胞因子,调节组织的新生和结构。

TianJ.等证实,B细胞经LPS激活后能够表达Fas配体,分泌TGF-β。

将活化的B细胞输注于糖尿病前期的NOD小鼠,可抑制β细胞的自发Th1免疫和疾病的进展。

巨噬细胞除了具有吞噬功能外,还能在独特的胰岛环境中扮演专业抗原提呈细胞的角色。

巨噬细胞可根据发挥功能以及活化状态的不同,分为M1型和M2型。

1型糖尿病免疫耐受及免疫干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免疫耐受及免疫干预研究进展

免疫系统
8文献标识码 9 <
在 =6>) 的 自 身 免 疫 过 程 中 , =-6 亚 群 及 其 细 胞 因 子 产 其 作 用 强 于 =-! 亚 群 物— JS4! 、 JU54#、 =5U4! 等 占 据 主 导 , 及其细胞因子— JS4C 、 JS46" 。 =-6 型细胞因子可引发胰岛炎 中免疫 T 炎症过程的级联反应, 通过激活细胞毒性 = 细胞, 产 因此, 预防 生氧、 氮自由基等, 对胰岛 ! 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实用医药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 , $-&%./012 !"3!""#4# 51/#
・ !67 ・
・ 综述与讲座 ・ 6 型糖尿病免疫耐受及免疫干预研究进展
邢万佳综述 张胜兰审校 (济南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 山东济南
!7""#6 )
治疗
8关键词 9 6 型糖尿病 8中图分类号 9 :;#7
后的最初几年。 欧洲 < 个中心的大 0:;9# 是一种免疫调节剂。 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发现, 在婴幼儿期给予 0:;9# 可降低 789) 的发病率,其机制可能在于 0:;9# 可对易感人群暴露于环境 乳酸杆菌酪蛋白 (?@ ) 因素而启动的免疫反应起调节作用 =8#>。 是 一 种 可 口 服 的 自 身 抗 原 。 )&;ABC&D: 等 =86> 在 6 周 龄 的 雌 性
!
卡介苗及 = 细胞接种 卡介苗 (A@R ) 作为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 作用持久、 有
Y@J> 鼠 发 生 了 =6>), 而 接 受 转 基 因 :J$4=5U4$5B> 鼠 脾 细胞的 5B>4Y@J> 鼠均未发生 =6>)。将 @>OD致糖尿病性克

Ⅰ型糖尿病免疫病理机制的探讨

Ⅰ型糖尿病免疫病理机制的探讨

Ⅰ型糖尿病免疫病理机制的探讨Ⅰ型糖尿病是一种遭受免疫系统攻击并杀死全部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疾病,它的临床表现有很多,但是仍然不知道此病的发病机制。

在本文中,作者试图采取两种方法来诠释Ⅰ型糖尿病。

一种是从编码免疫调节所需蛋白质抗原这种基因来切入,另一种是采用控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的这种基因来切入。

Ⅰ型糖尿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生命。

其主要症状是血糖急速升高。

临床表现有很多,一般主要为多食、多饮、多尿、消瘦,这不仅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对其生命有重大的危险。

本综述以生活中一些典型例子为研究对象,向大家介绍一下Ⅰ型糖尿病病理的研究,以其基因方面的最新进展。

标签:Ⅰ型糖尿病;病理;人类白细胞抗原;蛋白酪氨酸磷酸化酶在我国,糖尿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疾病,而且其发病率日益增加。

目前,糖尿病分为两种: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遭受免疫系统攻击并杀死全部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疾病,它的临床表现有很多,其病因不明确,通常认为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并杀死胰岛β细胞,导致缺乏体内的胰岛素使得成为糖尿病。

由于复杂的致病原因、困难的病理研究,Ⅰ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一直较为缓慢。

Ⅰ型糖尿病定义为:病因不明,缺乏自身免疫证据,倾向发生酮症酸中毒[1]。

其临床表现极具异质性,按是否暴发起病可分为暴发型和非暴发型2个亚型。

目前研究的热点就是Ⅰ型糖尿病的病因。

临床上一般采取用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来对Ⅰ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主要的治疗。

由于需要带着胰岛素注射液而且是在患者皮下注射,给患者生活上带来了很多的不变,此外,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治疗对患者的血糖还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很难避免一些慢性合并症的并发[2]。

1 Ⅰ型糖尿病基因因素病理研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在大约2005年的时候提出了Ⅰ型糖尿病基因,目前这种基因已经成为一种很重要的病理基因研究方向。

目前,有大约10多种的基因座被专家发现与Ⅰ型糖尿病有直接关系。

1型糖尿病的免疫干预及其干细胞治疗

1型糖尿病的免疫干预及其干细胞治疗

抗原特异性较抗原非特异性免疫干预具有更好的研 究前景‘3l。 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重建内源性胰岛素分 泌系统,是治疗TIDM患者的另一重要思路。供体
来源缺乏、移植后存在排斥反应等不足,使胰膨胰
岛移植治疗T1 DM的发展受限H J。干细胞口J诱导分 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而特定类型的于细胞可同时 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基于这些特性,采用于细胞 移植治疗T1DM患者,成为目前新的研究方向。 1抗原特异性免疫干预 1.1特异性抗原抗原特异性免疫干预可阻止或 延缓T1DM动物模型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体 内自身免疫性胰岛炎的发生。目前,已开展多项临 床研究进一步确定抗原特异性免疫干预治疗初发
【Abstract】
therapie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or
call
autoimmune insulitis by modulating different effectors in
call
the autoimmune response.Stem cells
mune
活性,可将其分为选择性与非选择性。非选择性抗 CD3抗体可有效阻止胰岛13细胞的免疫性破坏,部 分NOD小鼠甚至表现为病情的缓解。然而,由于其 同时清除了致病性T细胞与非自身免疫反应性T 细胞,因此,治疗后机体内重现的T细胞数目较正 常水平显著减少,患者免疫功能长期受抑【12]。与之 不同,选择性抗CD3抗体的免疫疗效具有如下特 点:(1)仅促进致病性T细胞的凋亡,而对原始T细 胞无显著效应,故治疗后机体可重建免疫功能。 (2)可诱导多克隆Treg细胞长期处于活化状态,借 此进一步抑制致病性T细胞,并维持疗效的稳定 性。(3)所诱导的免疫耐受具有胰岛13细胞的特异 性,机体保留了对外源性抗原的正常免疫反应¨9|。 近年,国外学者已开展多项临床研究探讨了选 择性抗CD3抗体治疗T1 DM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比较,抗CD3抗体治疗后的 T1DM患者C肽水平随病程进展未明显下降,甚至 少数患者的胰岛功能得到显著改善。(2)抗CD3抗 体耐受性良好,但其与T细胞结合后可导致细胞因 子大量释放,因此一些患者可出现“流感样”症 状Ⅲ‘21]。此外,个别患者会发生EB病毒的迟发性 感染。 需要指出,TI DM患者的病程对抗CD3抗体的 免疫疗效具有显著影响,病程短者(≤6周)疗效明 显。抗CD3抗体所介导的保护效应随停药时间的 延长而递减直至消失,因此,后续研究将进一步确定 理想的给药方案(如药物剂量、重复给药的时间间 隔),以加强其疗效且降低不良反应。 2.2以B细胞为靶抗原的单克隆抗体B细胞与 TIDM的相关性体现于两方面:首先,作为APC,通 过其表面受体CD40与T细胞表面配体CIMOL相结 合,提供T细胞活化所需要的协同刺激信号。其 次,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合成特异性胰 岛自身抗体,发挥体液免疫的功能。CD20是人B 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其主要功能是调节B细胞活 化。借助抗CD20单克隆抗体可以清除B细胞,阻 断其抗原递呈作用,抑制胰岛自身抗体的促炎 效应‘22l。 研究发现:采用抗人CD20抗体对人CD20转基 因NOD(NOD.hCD20)小鼠短期干预后,未发病小 鼠的发病率降低且发病周龄延迟,而已发病小鼠中 约30%出现病情缓解【23‘川。由于人抗CD20抗体与 人鼠嵌合性抗CD3抗体(rituximab)可识别共同的 抗原表位,而后者在临床中已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近年来,糖尿病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疾病,全球患病率不断上升。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血糖过高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食以及消瘦等。

本文将探讨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其中,遗传因素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的家族成员中也有糖尿病患病史。

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也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诱因。

例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肥胖等因素都可能诱发糖尿病。

对于型糖尿病的治疗,首先需要采取合理的饮食控制措施。

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餐次,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糖分的摄入量。

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患者需要按时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同时,运动疗法也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状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治疗方法被提出并实践,其中包括新兴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基因治疗是通过修改患者的基因来达到治疗目的,而干细胞移植则是一种通过移植胚胎干细胞来替代受损的胰岛细胞,从而改善患者血糖代谢的方法。

虽然这些方法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其潜力令人瞩目,有望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法。

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的慢性疾病。

为了有效控制病情,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肥胖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将会涌现,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1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尽管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但人们对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仍存在许多疑问。

本文将就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检测到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等。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高会敏 蒙碧辉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广西科学基金资助(桂科自0640130),广西大型仪器协作网基金资助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通讯作者:蒙碧辉,电子信箱:m engbh@163.co m糖尿病作为一种非传染性流行病,正肆虐全球。

2007年全球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约2.46亿,占全球人口5.9%。

中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不但糖尿病人数占全球的近1/6,而且增长速度迅猛。

糖尿病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患者个人来说是一种身心摧残。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给防治带来了不少的难度。

现就1型糖尿病(type 1d iabetes mellitus ,T1D 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免疫因素11T 细胞作用:进行性的胰岛B 细胞自身免疫破坏启动了T1D M 的发病。

多种因素可导致抗原错误提呈给辅助性T 细胞(T H cell),产生针对B 细胞的特异性抗体,大量的胰岛B 细胞被破坏,大大降低了胰岛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T1D M 病人血液中主要含有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 Ab)、胰岛细胞抗体(I C A )与胰岛素自身抗体(I A A ),这些抗体与B 细胞的损伤有关。

I CA 是T1D M 检测中应用最早的免疫学标志。

I C A 在新诊断的T1D M 患者中阳性率可达80%~90%[1]。

I C A 针对的靶抗原包括谷氨酸脱羧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I A -2。

随着病程的延长,I CA 的阳性率随病程而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与胰岛B 细胞免疫性破坏致I C A 自身抗原耗竭有关。

T1D M 中GAD Ab 检测阳性率[2]明显高于I C A 、I A A 检测的阳性率,G ADAb 更具敏感性、特异性强、持续时间长,有助于鉴别T1D M ,并提示应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

T 细胞分两种不同的功能亚群即CD4和CD8。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现端倪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现端倪

医多多医学观点: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现端倪对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疗距离现实又近了一步,一项早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输注免疫抑制性T细胞是安全的,而且这些细胞能在患者体内起作用达至少一年的时间。

这些发现支持对这种被称作过继性转输的方法的进一步测试,并期待能将在癌症免疫疗法中获得的成果扩展到糖尿病治疗的领域。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通常会影响儿童并使其免疫系统错误地破坏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试图研发能纠正或取代调节性T细胞的治疗方法;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制约免疫反应的T 细胞,而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该类细胞被认为是有缺陷的。

Jeffrey Bluestone和同事在14位近来起病的成年糖尿病患者中开展了过继性转输调节性T细胞的I期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从患者的血液中搜寻出调节性T细胞,让其在实验室中生长,并接着将它们注射回同一患者的体内。

这些在培养中经过转输准备的调节性T 细胞与它们的未经准备的对等细胞相比显示出了其抑制活性的增强,表明这些细胞有缺陷的免疫反应可能得到了修复。

对这些过继性转输的细胞进行的追踪显示,它们可活很长时间,并能在一些患者的循环系统中存活一年以上。

没有一位患者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研究人员说,过继性转输调节性T细胞或能与其它刺激这些细胞活性的免疫疗法结合起来治疗1型糖尿病。

预防和延缓1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预防和延缓1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预防和延缓1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1型糖尿病属于免疫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是T淋巴细胞介导,患者的胰岛β细胞遭到攻击破坏而出现炎症,使得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从而发病,因此需要应用外源胰岛素进行治疗。

要是患者的治疗不当或者是不够及时容易发生并发症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工作以及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加大了患者家庭的负担。

研究人员认为该病的发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过环境因素以及病毒感染诱发的患者数量也日益增多,因此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当前情况下还缺乏彻底根治该病的方法,不过借助于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并发症发生发展,能够有效延长患者寿命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Abstract:Type 1 diabetes is an immune disease,mainly T lymphocyte mediated,the patient’s pancreatic β-cells were attacked and the destruction of inflammation,making the secretion of insulin and thus the incidence of disease,so the ne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xogenous insulin for treatment.If the patient’s treatment is not enough or is not timely prone to complications and even affect their safety,to the patient’s work and life has serious adverse effects,but also increased the burden on the patient’s family.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affected by genetic factors,bu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viral infection is also increasing,so the pathogenesis is more complex.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also a lack of radical cure the disease,but with strict control of blood glucose levels,to avoi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ications,can effectively extend the lif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Type 1 diabetes mellitus;Pathogenesis;Manifestation;Prevention隨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再加上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影响,糖尿病发展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根据该病发病原因的不同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即1型以及2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Ⅰ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基因座位 Idd6 赋予 NOD 鼠 I 型糖尿病自然发生的易感 性,对同系鼠 NOD C3H6 的疾病抗性显示 Idd6 在外周免疫系 统影响 T 细胞活性,用整体脾细胞和纯化 T 细胞的转移实验
作者单位:110001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
表明这个基因座位特异控制了调节 CD4+、CD2+5 T 细胞介导的 疾病保护效果,研究表明,Idd6 座位控制了胰岛中浸润淋巴 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的平衡[12] 。
associated with βcell destruction in type I diabetes.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5 Dec 20,102(51):18425-18430. [7] Fibbe W,Van Damme J,Billiau A,et al.Human fibroblasts produce Granulocyte-CSF, macrophage-CSF, and granulocyte-macrophage- CSF following stimulation by interleukin l and poly(rl) poly( rC). Blood,1988,72:860-866. [8] Douglas O,Sobel D,Deepshika G,et al.Low dose Poly I:C prevents diabetes in the diabetes prone rat.J Autoimmunity, 1998, 11: 343-352. [9] McDaniet ML,Kwon G,Hill TR,et al.Cytokines and nitric oxide in islet inflammantion and diabets.PSEBN,1996,211:24. [10] Weber SE,Harbertson J,Godebu E,et al.Adaptive islet-specific regulatory CD4 T cells control autoimmune diabetes and mediate the disappearance of pathogenic Th1 cells in vivo.J Immunol,

1型糖尿病疫苗研究报告

1型糖尿病疫苗研究报告

1型糖尿病疫苗研究报告
目前,关于1型糖尿病疫苗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并没有针对此疾病的可行疫苗。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
胰岛素产生不足而导致血糖升高。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可以干预或预防自身免疫反应的方法。

近年来,一些针对1型糖尿病免疫疫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某些抗原可以触发自身免疫反应,并导致1型糖尿病的发展。

通过识别和针对这些抗原进行干预,可以有望预防或延缓疾病的进展。

一些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已经进行了一些针对1型糖尿病疫苗的评估。

其中一种研究方式是使用逆转录病毒疫苗,该疫苗可以将特定的抗原导入免疫细胞中,以促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来反应这些抗原。

这些研究旨在控制或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从而减缓1型糖尿病的发展。

尽管一些早期研究结果显示了潜在的疫苗候选物,但仍需进行更多的实验室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疫苗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也面临着自身免疫机制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的挑战。

总的来说,1型糖尿病疫苗研究仍在探索阶段,远未达到可实
施的水平。

然而,科学家对于1型糖尿病的研究依然持续进行,希望未来能找到更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第 22 卷第 20 期 2007 年 10 月
J Appl C lin P ediatr, Vol . 22 No. 20, Oct. 2007
# 1523#
27( 1 ): 86- 87. [ 11 ] W ang SS , Lan L, L ing L, et a l . The incidence of in su lin - depend ent d iab etes m ellitu s in ch ildren of the d ifferen t eth ic groups in N ann ing during 1989 - 1999 [ J] . Ch in J C lin R ehabil , 2004 , 8 ( 6 ): 1186 1187. [ 12 ] 唐炜立 , 朱旭萍 , 彭学军 . 长沙市 I DDM 发病率 ( 1981 - 1995 ) 调查 [ J] . 华中医学杂志 , 1998 , 22 ( 5) : 201 - 202 . [ 13 ] 广州市儿童糖尿病协作登记组 . 广州 地区儿童 1 型糖尿病 发病率 调查 [ J] . 中国糖尿病杂志 , 2002, 6 ( 1) : 181 - 182 . [ 14 ] 张毓洪 , 杨建军 , 张 波 , 等 . 宁夏地区儿童 1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 调查 [ J] . 宁夏医学院学报 , 2005, 27 ( 5) : 347 - 349 . [ 15 ] 王秀敏 , 梁 黎 , 董 关萍 , 等 . 浙江 省 1999 ~ 2004 年 新诊 断儿 童 1型糖尿病流行 病 学特 征及 血脂 水 平 [ J] . 实用 儿 科临 床 杂志 , 2006, 21( 8) : 471- 472 . [ 16 ] G ungor N, H annon T, L ibm an I , e t al. T ype 2 d iab etes m ellitu s in youth : The comp lete p ictu re to date[ J] . P ed ia tr C lin N Am, 2005, 52 ( 6 ) : 1579- 1609.
C H EN Zh i - hong ( D ep art m en t of Ped iatrics , the A ffil iated H osp ital of Q ingdao U n ivers ityM ed ical College , Q ingdao 266003, Ch ina) 摘要 : 1 型糖尿病是一种 T 细胞介导的胰岛 B 细胞选择性破坏的自身免疫 性疾病。自身抗原 免疫耐受丧失 , 免疫调节失衡 , 胰 岛自身抗原反应性 T 细胞克隆活化及 Th1 、 Th2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失 衡 , 启动、 维持和 加速自身免疫性 胰岛炎 , 导致糖 尿病发生。 近 年来免疫学防治成为 1型糖尿病的研究热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2007 , 22 ( 20 ) : 1523- 1525 关键词 : 糖尿病 ; 自身免疫 ; 自身抗原 ; 免疫耐受 ; 免疫干预 中图分类号 : R 725.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515X ( 2007) 20 - 1523- 03
[ 1]

B 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 ( APC ) 在 T1DM 发病过程起关 键性作用。以前认为 B细胞主要是生成抗自身抗原的抗体, 因此认为体液免疫起决定性作用。 B细胞缺乏的 NOD 鼠不 会自发糖尿病; 从糖尿病 NOD 鼠中提取 T 细胞 , 可以将疾病 过继转移给缺乏 B细胞的受体鼠 , 提示在糖尿病致病性效应 T 细胞产生后 , B细胞对 B细胞的损伤并不是必需的。 众所周知, 辅助性 T( Th ) 细胞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分 为 Th1及 Th2细胞, 前者分泌 I L-2、I FN-C 、 TNF-B 等, 主要介 导细胞免疫; 而 Th2细胞分泌 IL -4、 5、 6、 10等, 主要介导体液 免疫。这 2种细胞通过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相互制约, 处于动 态平衡状态。当一定自身抗原被 APC处理后, 与主要组织相 容性复合体 ( MH C )-Ò 类分子一起递呈到抗原递呈细胞表 面, 引起自身免疫信号释放, 激活 Th1细胞, 抑制 Th2细胞及 其细胞因子释放, 使 Th 细胞以 Th1细胞表型占优势。其中, Th1细胞产生的大量 IFN-C对发病极为重要。 IFN-C可抑制 Th2细胞增殖 , 抑制 IL-4 、 10的产生, 上调 B 细胞的 MH C-Ñ
+ [ 2] [ 3] + + +
节骨骼和 钙磷代 谢外, 还 可以 预防和 阻止 T1DM 的发 生。 1 , 25 -( OH ) 2 D3 及其类似物在体内和体外通过使 Th1 转换为 Th2 , 恢复 Th平衡; 使 DC 保持在不成熟的状态, 诱导免疫耐 受; 使脾脏和外周淋巴结中的 CD4 CD25 T 细胞分化增加, 诱导外周耐受
1 型糖尿病免疫学发病机制与免疫干预的研究现状
陈 志 红
(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内科, 山东 青岛 266003) Research on Imm uneM echanis m and Imm une Intervention of Type 1 D iabetesM ellitus in Ch ildren
# 1524#
实用儿科 临床杂志 第 22 卷第 20 期 2007 年 10 月
J App l C lin Ped iatr, Vol. 22 No. 20, Oc t . 2007
类分子表达, 增强抗原提呈作用, 增加 B 细胞对胰岛浸润 T + 细胞破坏的敏感性 , 并辅助 CD8 T 细胞活化、 增殖为细胞毒 性 T 细胞, 激活细胞毒性 M 和 NK 细胞 , 导致胰岛 B细胞破 坏。在自身免疫糖尿病方面 , 更是免疫抑制细胞功能不足, 导致免疫效应细胞过度活化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发现 , 自然杀伤 T 细胞 ( NKT) 在诱导和维持外周耐 受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NKT 细胞并非 NK 细胞 , 它 是经典 T 细胞 的一个亚 群, 具有 活化 后迅速 产生 IL -4 及 IFN-C的显著特征 , NKT 直接调节 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间接调节 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 T1DM 患者或 NOD 鼠 体内存在 NKT 数量及功能不足。 CD4 CD25 T 淋巴细胞属于 T 调节细胞 , 人和鼠 CD4
1型糖尿病 ( T1DM ) 为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内分泌疾 病 , 近年来全球患病率迅速增加 , 每年以 3% 增长, 预计 2010 年发病率较 1980 年增加 40% 。因此明确发病机制、 进行有 效的早期干预刻不容缓。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普遍接 受是 T 淋巴细胞介导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 就 T1DM 免疫学发病机制及免疫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讨论。 一、 免疫学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 T 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经过选择, 使大部 分自身反应性 T 细胞克隆死亡并被排除 , 称之为克隆排除。 小部分克隆存在体内但受抑制不能活化称克隆不应答, 形成 自身免疫耐受。因此, 体内存在针对胰岛 B 细胞抗原 ( 即自 身抗原 ) 的特异性 T 细胞, 这些细胞受到免疫调节机制的限 制。当免疫调节机制失控时, 自身反应性 T 细胞被激活并增 殖 , 引起胰岛内一系列免疫 /炎性反应过程 , 胰岛 B 细胞选择 性破坏 , 使 T1DM 发生。 胰岛炎早期浸润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 (M ) 和树突状细 胞 ( DC ), 继之为 T 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 NK) 和 B细胞。 M 既是炎性细胞又具有抗原递呈功能, 动物实验表明缺乏 M 的非肥胖性糖尿病 ( NOD) 鼠 T 细胞不能损伤体内移植的胰 岛 , 说明 M 缺乏环境中, T 细胞不能分化为 B 细胞毒性细 胞 ; 将 T 细胞重新置于 M 环境中, 则能分化为细胞毒性 T 细胞。因为 M 缺乏的 NOD 鼠 IL-12表达减少, 引起免疫平 衡改变 , 使 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减弱, 而由 Th2 细胞介
[ 16] + +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母亲妊娠期摄入 V it D
[ 17 -18]
及儿童生后早期摄入 V it D 可有效预防自身免疫疾病 [ 19] 1岁内佝偻病儿童发生 T1DM 的风险增加 3倍 。
,
尼克酰胺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绞痛 , 同时具有抗自由基作 用。动物实验及体外研究证 明, 尼 克酰胺可对抗活性氧释 放, 保护胰岛 B 细胞功能 , 进而抑制 T1DM 发生 。 ENDIT 针对高危人群口服大剂量的尼克酰胺 , 结果无效 [ 21] ; 然而发
[ 17] Eh tisham S , H attersley AT, D unger D B , et al . F irst UK su rvey of pae diatric typ e 2 d iab etes and MO DY [ J]. Arch D is Ch ild, 2004 , 89 ( 2 ) : 526- 529 . [ 18] W ei JN, Sung FC, L in CC, et al. N ational surveillance for typ e 2 d iabetes m ellitus in Tai w an ese ch ildren [ J]. JAMA, 2003 , 290( 10) : 1345 1350 . [ 19] D ong Y, G ao W, N an H, et al. P revalen ce of typ e 2 d iab etes in urban and rural C h inese populations in Q ingdao, C h ina [ J] . D iabet M ed, 2005 , 22 ( 3) : 1427 - 1433 . [ 20] 张 昕 , 沈水仙 , 罗飞宏 , 等 . 上海市卢湾区青少年 2 型糖尿病 患病 率调查 [ J] .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 2006 , 1( 3 ) : 204- 209. [ 21] 叶 军 , 韩连书 , 邱文娟 , 等 . 儿 童、 青少年 肥胖者 2型 糖尿病和 高 危者筛查 [ 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2004 , 20( 2 ): 131- 135. [ 22] Farah SE, W als , K T, Fried m an IB , et al. P revalen ce of ret inopathy and m icroalbum inu ria in p ediatric typ e 2 d iabetes m el litus [ J] . J Ped ia tr E nd ocrin ol M etab, 2006, 19( 7 ) : 937- 942. (本文编辑 : 王家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