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第三章【个人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过程。
3.媒存储和传递信息中,
为表征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是不相同的,大体可
分成三类:数序符号、形状符号、模拟符号。
(2)媒体的特性 在教学传播过程中,不同媒体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是不尽相同的。
4.接受者
接受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一端。主要
任务是:译码和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
5.效果
教学传播的效果,可以表现为学生知识的增长,
态度、行为和能力的变化。
第三节 教学媒体的特性和分类
1964年,加拿大著名大众传播研究者麦克卢汉在 《媒体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论证人类在进入 电子时代的同时,对媒体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分类, 提出了许多新的观念,他富有想象的认为,技术的任
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
5.受控性 指教学媒体接受使用者操纵的难易程度。录音机、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机也较容易操作和控制。
(三)教学媒体研究的一些结论
1.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替换的。 2.每种媒体都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即有一套充分 发挥其功能的固有法则。
3.不存在对任何教学目标都最擅长的“超级媒体”。 4.对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还是存在某种媒 体,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媒体,即不同的媒体 有不同的专长。
何进步都会使人类更有效的生活和劳动,媒体的任何
发展,都能延伸人类五官的功能。媒体是人类的延伸。 例如: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话筒是嘴巴的延伸;广 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耳朵和眼睛的延伸;电子计 算机是大脑的延伸。
一、教学媒体的共同特性和个别特性
1.固定性 2.扩散性 这是指教学媒体可以记录和储存信息,以
①提供信息②信息编码③信息再反馈
(2)影响传播者传输能力的因素:传播技能、态度。
2.信息
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和事实(包括信息、资料、 知识、数据等)。 (1)信息的符号 表征信息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2)信息的编码、译码 信息编码:在传播过程中,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
信号的过程。
信息译码:在接收端,将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大量视听教学媒体被引
入教学领域,其中,比较著名的和有影响的,是美
国教育家戴尔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认为,
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
过间接经验获得。当学习是由直接的到间接、由具 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
5.运用媒体的方式、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学 习的效果。 6.根据媒体的特性和学生特点,考虑教学的需要, 经过仔细选择、设计、编制的媒体,对学生的学习
有明显的帮助。
7.学校建立合乎要求的媒体中心或资源中心,可以
使媒体发挥更好的作用。
8.媒体技术,不等于教育技术,而是教育技术的一 部分。
二、媒体中学习经验的具体与抽象——经验之塔
第三章 教学媒体概述
第一节
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定义 和发展历史
人类彼此之间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信息的交流 与传播就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 于人类的生存,并且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从漫长的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时代,进而发展到信 息时代,人类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传递和 创造的能力极大地提高。
4.电视、录像的出现和应用 1936年电视出现于法国和美国,如今已经在世界 各国普及。例如,英国于1971年建立了英国开放大 学,它被认为是英国高等教育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其国际影响更为深远。开放大学现有大学本科、继 续教育和研究生三个层次。1960年我国在北京、上 海等四个地区开始进行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试点。 1978年后,我国广播电视教育又开始蓬勃发展,目 前设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省级广播电视大学(44) 个。自从1954年第一台能用于演播室的磁带录像机 出现后,录像技术发展非常快。
1.电报、电话的出现和应用 1844年,塞缪尔.莫尔斯发明了电报,首次把电 报讯号,从华尔顿传到巴尔的摩。1876年贝尔发明 了电话,1895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分别成功的使用无 线电收发报。 2.电影的出现和电影、幻灯的应用 1884年美国的爱迪生制成一种放映影片用的“活 动电影试镜”,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对它进行了重 大改进,于同年研制成功了电影放映机。1901年, 人们发明了光学录音法,1940年彩色电影开始普及。
5.各种信息网络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广播系统、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远程学习网络 的综合发展消除了人际间的距离,使得学习者不受时 空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时间、地点和途径。可以在传统的教育机构之外,为 学习者提供教育经验、学历和学位,也促进了全民教 育、终身教育、在职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机构当中也可以被用来传输课程内容和 教学信息。使学生从国内外、校内外获得各种有用的 信息资源和能接受远程教学;也可以将学生学习的信 息提供给教师,在师生间提供交流途径或提供学生之 间互助的机会。
归纳起来,电子传播媒体用于教育的优越性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电子媒体(如广播、电视等)使教学信息能够即时传 播于广阔的范围,扩大教学规模和学习资源,并打破了 多少世纪以来对人类信息时空的限制,为教育的普及与 提高提供了新的手段。 电子媒体(如电视、电影等)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 和静止图像,而且能传送活动图像,增强了信息的表达 能力和教学的直观性,弥补了传统媒体在形象逼真、记 忆检索、技能技巧和动作描写等方面的局限,有助于提 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电子媒体(如录像、计算机等),可以记录、再现现 场实况。 新的电子媒体虽然具有上述优势,但它却不能替代传 统媒体。
第二节
教学传播与传播过程模式
一、传播和教学传播
传播是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过程。在人类社会中, 传播按方式可分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大类。使 用大众传播媒体(报刊、书、广播、电视等),以 整体社会为传播对象的传播称为大众传播。按传播 的不同的内容又可分为:新闻传播、教育传播、经 济传播、娱乐传播、科技传播、服务传播。 教学本身是一个传播过程,是一个有目的、有 组织的传播活动。 教育传播泛指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按照一定 的教学目标的要求,选定合适的教学信息内容,通 过媒体,把这些教学信息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这 种传播活动一般称为教学传播。
2.印刷媒体的出现和应用
公元1045年宋朝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 地节省了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17世纪产生了班 级授课制,各种类型的学校相继开办,引起了教育 的又一次重大变化,教科书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媒 体。
(三)电子传播媒介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年代, 其中尤以电子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更为突出。人们 把以电子技术新成果为主发展起来的传播媒体称为 电子传播媒体。例如,幻灯、电影、投影、广播、 电视、录像、录音、计算机及课件等等。电子媒体 的发展大大增进了信息的贮存、传递和人类的传播 能力和传播效率。
(一)语言媒体阶段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在交流方面,特别是在记 忆和传递知识以及表达较复杂的概念的能力方面有 了巨大的进步。 语言媒体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符号的功能。
促进思维、表达思想的功能。
口头语言具有交流、传播的能力。
(二)文字和印刷媒体阶段
1.文字媒体的出现和应用
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的产生经历了几万年。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
(四)教学媒体的发展趋势
各种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媒体的融合、媒体的交 互功能以及各种信息网络的发展。
1.媒体及其相关设备更加小型和智能化 例如幻灯机、收录机(如随身听)、摄像机等都 在不断小型化、智能化,使操作者使用越来越方便。 2.电子传输系统急剧发展与增加 无线电广播电台、有线电视、卫星电视、闭路电 视逐渐普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种型 号的电缆系统、光缆系统、卫星通讯系统、无线传 输系统以及各种交换机、路由器等传输控制系统都 在不断地出现、得到应用、形成标准、迅速普及、 为文字、图形、声音、图像信息的高速大量传输提 供了基础。
10.视觉符号
11.言语符号。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的符号。言语
这是指教学媒体与人相比处于从属的地
位,是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工具。
这是指教学媒体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
以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
(二)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
对于各种教学媒体的个别特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 1.表现力 能力。 2.重现力 3.接触面 4.参与性 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 指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 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学生的范围。 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
二、传播过程的模式
所谓模式,就是提供我们思考一种过程或结构 的有用方法。
(一)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第一个传播过程的模式是贝尔电话实验室的香农 提出的。
香农-施拉姆模式图
(二)香农-施拉姆模式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传播与教学传播的一个最主要得目标是扩展与加 深接受者或学习者的经验领域,信息所代表的意义 和信息是如何被理解,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比较理想的是,所选择并展示的教学材 料必须有一部分在学习者的经验范围之中,以便他 能学到需要学的东西,同时又必须有足够的经验范 围之外的信息,对学习者具有挑战性,使他们学得 更多、更广,学习者的经验范围也因此而不断得到 扩展。
3.无线电广播的出现和应用 在本世纪第一个10年发明了无线电广播,随后 的20年间,无线电台相继在世界各国建立。无线 电广播的出现使得语言信息能即时、迅速传播到 很远的地方。1924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办了学校广 播,1929年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 相继开办了学校广播。我国第一座教育广播电台 是在1932年由江苏省省立教育学院主办,专门进 行民办教育。
施拉姆循环模式图
(三)贝罗模式
该模式把传播过程各要素的特征描写的很明确。
可分为四个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
受者。
贝罗模式图
(四)传播过程中的要素
五个要素: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1.传播者
(1)传播者的任务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是处在发送信息的一端,主要
任务是提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及信息再反馈。
3.各种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和媒体的融合 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文字、图形、声音等各 种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卫星传输系统在逐渐数字化, 电视系统也在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4.媒体交互功能更强 有了数字化,媒体技术将以更强的交互方式来实 现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计算机网络有很强的交互 功能,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广播电视也将由传统的单 一功能、单向广播逐步升级过度到交互式通信系统。
供需要时再现。
这是指教学媒体可以将各种符号形态的信 息传送到一定的距离,使信息在扩大的范 围内再现。 3.重复性 这是指教学媒体可以重复使用,如果保存
得好,这些媒体可以根据需要,一次次的
被使用,而其呈示信息的质和量稳定不变。
4.组合性 5.工具性 6.动能性
这是指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组合使用,相
互促进信息表达的效果。
5.计算机、卫星的出现和使用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使信息的利用和传播、 加工和处理等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我国在 1980年以后,随着计算机进入大、中、小学教育领 域,计算机辅助教育逐步发展起来。计算机在教学 上的应用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 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直接把计算机作为一个教学 媒体或一个信息传递系统,计算机能与学生进行教 学“对话”,可以适应各种教学情境;计算机管理 教学基本上是一种与教学有联系的,并为教学提供 各种服务的管理技术。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以来,全世界已发射了许多卫星。
按照他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
戴尔经验之塔
(一)“做”的经验,包括三个层次
1.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2.设计的经验
3.演戏的经验
(二)“观察”的经验,包括六个层次
4.观摩示范
5.学习旅行
6.参观展览
7.电视 8.电影 9.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
(三)“抽象”的经验,包括两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