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与排出》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的形成与排出》的教学设计

何惠妹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二中学354300

指导老师:谢丽华

一、设计思想:

《尿的形成和排出》这节课在教学上力图体现《生物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及积极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着重突出“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资料分析、动画展示为探究活动突破口,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这种建构式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尿的形成和排出》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而安排的。本节课既是本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也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熟悉,但对尿的形成这一动态连续过程,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条件:实验室多媒体辅助教学。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肾脏的结构;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3)描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肾单位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建立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感悟生命的宝贵和人间的真情;

(2)通过学习,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利用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田世国捐肾救母事例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采用诱思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模型展示和动画演示探究尿液的形成;用逐渐深入问题贯穿始终并适时引导,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资料,在细致而周密的思维活动中主动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突破尿的形成这一教学难点,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五、教学过程:

六、作业设计:1、请每组以“肾移植、器官移植”为主题,创作一份手抄报。 2、以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肾脏模型。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1、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二、尿的形成 血浆 原尿 终尿 三、尿的排出及泌尿系统的卫生 八、课后反思: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体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生命活动的生理过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复杂而又抽象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大量的图片、动画展示为探究活动的突破口,使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建构知识。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种建构式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但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对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要求较高,这方面有待继续研习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