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灯发展史(正式版)

合集下载

五张图了解车灯发展史

五张图了解车灯发展史

五张图了解车灯发展史人类对于完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汽车上也同样如此,在汽车发明的百余年历史中,人类除了追求更快的行驶速度以外,在汽车的其他方面同样有着极高的建树,比如汽车的照明装置—车灯。

起初在汽车上的照明装置并不是电灯,而是汽灯。

由于最初电灯的稳定性较差,亮度也不如汽灯,所以以煤油为主要能源的汽灯是用于汽车照明的最佳选择,但是汽灯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首先,汽灯需要预热,不能马上点亮,其次,汽灯如果点的时间长的话,半路上还需要再打气,使用起来不是特别方便。

但汽灯一直被使用了几十年,直至上世纪30年代,汽灯才逐渐被电灯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电灯之所以可以取代汽灯,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电灯的稳定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电灯可以随时点亮,没有延迟,且可以利用多个灯组实现远近光的切换功能,不仅更人性化,也大幅减少了夜间行车时交通事故的发生。

但此时的电灯还是白炽灯,发光效率低,寿命短,亟需进一步改良。

随着技术的发展,白炽灯的升级版——卤素灯出现了。

卤素灯是在原本的白炽灯内注入了碘或溴等卤素气体,不仅让灯丝的寿命得到了大幅增强,同时还进一步节能30%以上。

这时候,对于车灯的使用需求来说,卤素灯照明亮度足够,工作可靠,是综合性价比最好的产品。

直至今日,在大部分家用汽车上使用的依旧是卤素灯。

但人类永远不会满足现状,仍然在绞尽脑汁突破可能。

上世纪90年代,海拉率先成功将氙气灯移植到了车用照明上,推出了氙气车灯。

氙气灯相比卤素灯拥有更高的亮度、更低的功率,更长的寿命,具备多项优势。

但氙气灯在制造成本上要高于卤素灯,所以长期以来只运用在高端车型上;另一方面,氙气灯的物理光谱穿透力一般,在大雾天气仍需要卤素灯帮忙,不能完全替代卤素灯。

在氙气大灯出现仅十余年,LED车灯便很快进入了人们的视野,LED车灯的发光效率更高,功率更低,寿命也远远超过任何灯泡。

从10年前LED车灯首次装配至量产车上直至现在,LED车灯的制造成本显著下降,目前已经低于氙气灯的制造成本,是新一代照明的代表作。

汽车灯发展史

汽车灯发展史

汽车灯发展史1. 前言汽车灯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夜间行驶中提供照明,还起到了美化车辆外观、提高行车安全的作用。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汽车灯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油灯到现代的LED大灯,让我们一起探索汽车灯的演变和创新。

2. 油灯时代在汽车出现之前,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油灯作为照明工具。

汽车的问世使得油灯也被引入到了汽车中作为照明装置。

最早期的汽车油灯采用火焰点燃油料来产生光亮,但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光线不稳定、易熄灭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使用镁丝和酒精来改进油灯,使其能够更加稳定地发光。

3. 看见电光——电气化时代20世纪初期,电气化技术逐渐应用于汽车领域。

首先出现的是电气化点火系统,取代了传统的手摇曳火器。

随后,人们开始将电气化技术应用于汽车灯光系统中。

最早的电气化汽车灯是由碳丝灯泡和干电池组成。

这种灯泡通过通电使碳丝发光,但由于碳丝易断且寿命短,不太适合作为汽车灯使用。

随后,人们开始使用钨丝来制造灯泡,钨丝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更长的寿命。

20世纪30年代,氙气放电灯问世。

这种新型灯泡利用氙气的高温和高压来产生强烈的光线,比传统的碳丝和钨丝灯泡更加亮度高、寿命长。

然而,由于制造成本较高,这种新型灯泡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4. 升级换代——卤素大灯20世纪50年代初期,卤素大灯问世,彻底改变了汽车照明技术。

卤素大灯采用了卤素循环原理,在高温下提供更强亮度的光线,并能够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与传统灯泡相比,卤素大灯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这种技术的引入使得汽车灯光在夜间行驶中能够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

5. LED革命近年来,LED技术的发展引领了汽车灯光的新一轮革命。

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具有耐用、节能、亮度高等特点。

LED大灯相比传统灯泡具有多个优势。

首先,LED大灯的亮度更高,能够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其次,LED寿命长,减少了更换灯泡的频率和维修成本;此外,LED还可以通过调整电流来实现不同亮度和颜色的变化,为汽车设计师提供了更多创意空间。

汽车灯具演变的简单过程

汽车灯具演变的简单过程

汽车灯具演变的简单过程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l.Benz)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汽油机为动力的三轮内燃机,它却是由金属材料制成,汽车从此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但要在夜间或黑暗道路行驶,必须有照明工具,可以说,有了汽车就有了车灯,车灯和汽车是同时诞生并同步发展的。

车灯的演变大体经过如下几个阶段:1.煤油灯最初的前照灯是安装在汽车的煤油灯。

但煤油灯的发光强度太低,不能满足照亮车前足够远路面的要求。

为了提高前方路面照度,利用了1779年克鲁平发明的带片的式抛物面反光条(反光镜的雏形)。

用克鲁平反光镜的灯成为世界上第一只聚光灯,当时被称之为强光无比的灯,它能将置于反光镜焦点上的发光强度提高500倍。

当时用这样的反光镜将装置在汽车光源前方的两只光源的光通量,反射汇聚于一狭窄立体角内并使之形成高强度光束的聚光灯式前照灯。

除前照灯外,当时还规定汽车上必须配置一只朝向后方的红色窗口——信号灯的雏形。

后来出现了乙炔作光源的牌照灯,由于用橡胶管向牌照灯供应乙炔不可靠且有危险,只好也用煤油灯作汽车的后灯。

2. 乙炔灯1879年白炽电灯出现后,人们很自然的想到把它应用到汽车上,但最初的尝试失败了。

因为当时的真空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碳丝做成的,很脆,经不起汽车的震振动,特是它的轮廓亮度不够高,仅为4*10000cd/m 左右(cd——坎德拉,光强度单位),而在汽车前方100M初产生1LX(1L ——勒克斯,照度单位)的照度,至少需要光源轮廓亮度为32*10000cd/m。

到1905年,乙炔开始用作车灯光源。

这是因为乙炔等火燃的轮廓亮度约为7.2*10000cd/m, 比当时电灯所能达到的亮度几乎亮一倍。

乙炔是利用装置在汽车脚踏板或车架上的轻便型乙炔发生器由碳化钙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

行车时车体的颠簸或晃动刚好成为这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一旦汽车停下来,则反应渐弱,照明渐无。

当时已有其他高度光源,虽然也在汽车上试用过,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获成功,最终只有乙炔灯成为早期车灯的稳定光源,而且一直沿用到1925年前后。

车灯发展历程汽车之家

车灯发展历程汽车之家

车灯发展历程汽车之家
车灯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

早期的汽车车灯主要采用了煤气灯作为光源,然而这种灯光亮度低、照明范围狭窄,对驾驶员的夜间行驶十分不便。

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汽车车灯逐渐向电瓶供电的电灯转变。

1913年,法国电气工程师路易斯·克伦普发明了第一款电气前灯。

这种前灯由一个聚光镜和一个白炽灯泡组成,通过聚光镜将灯光产生的光线集中,使得照明范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0世纪30年代,氙气车灯开始问世。

氙气车灯的光亮度更高、寿命更长,并且能够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

然而,由于制造成本较高,氙气车灯并未在当时得到广泛应用。

到了20世纪70年代,汽车车灯又出现了一次重大的革新,即发展出了激光大灯技术。

激光大灯的主要特点是能够提供更高亮度的照明,并且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然而,考虑到激光大灯对人眼的伤害,目前激光大灯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在大规模的普通汽车上使用。

近年来,随着LED技术的快速发展,LED车灯逐渐成为主流。

相较于传统车灯,LED车灯的优势在于光亮度高、寿命长、
能耗低,而且制造成本也逐渐下降,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LED车灯的照明效果也较为出色,能够提供更加清晰、均匀
的照明效果。

总体而言,汽车车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煤气灯到电灯,再到
氙气灯、激光大灯和LED车灯的演进过程。

这一发展历程的目标始终是为了提供更好的驾驶安全和乘坐体验,以满足人们对汽车照明的不断提升的需求。

中国汽车车灯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车灯发展史简介

中国汽车车灯发展史简介
中国的汽车车灯行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

当时,中国汽车产业处于
起步阶段,国内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着各种技术挑战。

车灯作为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也面临着技术更新和发展的需求。

起初,中国汽车车灯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卤素灯作为照明源。

然而,随着时代的
发展和技术的进步,LED(发光二极管)技术逐渐应用于汽车车灯领域。

LED车
灯具有高亮度、低能耗和长寿命的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采用。

2008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国家车灯工程项目”,旨在推动并支持国内汽车车灯
产业的发展。

通过引进先进的制造设备和技术,中国的汽车车灯产业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不仅在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间的竞争,推动了创新和技术升级。

近几年,中国的汽车车灯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和消费者对
安全性能的要求提高,车灯开始在照明功能的基础上,引入了更多的智能化和安全性设计。

例如,智能大灯系统通过车辆感应和智能控制,能够根据路况和行驶速度自动调节照明角度和亮度,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和安全保障。

中国汽车车灯行业还在不断探索和研发新技术,如激光大灯和矩阵LED灯等。

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汽车车灯在节能、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性能,并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舒适性的需求。

中国汽车车灯行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发展。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府的支持,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车灯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并朝着更高水平的技术发展和创新迈进。

汽车车灯发展史(正式版)

汽车车灯发展史(正式版)

汽车车灯相关资料一、汽车车灯开展历史据讲第一个汽车前大灯是家用手提灯。

1887年,一个驾驶员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时,一位农民用手提灯把他引回家。

1898年,波士顿举办美国首届汽车展览会,美国哥伦比亚号汽车将电灯作为前灯和尾灯,车灯从此诞生。

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因此在会车时有些晃眼,为了克服那个缺点,后来采纳了附加光度调节器。

这种前大灯能够在垂直方向移动,但驾驶员必须下车搬动夹具装置。

1916年,美国一个名喊C·H·托马斯的人为了让对方驾驶员在晚上能瞧到他打的手势,把一个带电池的灯泡装在手套上,由此转向信号灯幽默登场。

1938年,不克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转向灯作为选用的附件,但当时只在汽车尾部安装,到1940年以后汽车前面也装有转向信号灯了,而且信号开关具有随时调节的功能。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一个蓄电池供电的电灯照明。

1909年,首次把乙炔灯作为变光装置。

1916年,美国使用了行车灯。

1920年,中选用倒档装置时,使用了倒车灯。

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安装了内灯。

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把大灯变光开关从方向盘移到地板。

1938年,第一次采纳封闭的内灯。

1898年,美国电气公司将电灯抛物面反射镜推广于大灯,侧灯和尾灯。

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开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其演变过程如下:第一代--乙炔气前照灯前照灯具有高的轮廓亮度,乙炔气火焰的亮度比当时的电光源所能到达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1925年往常使用的汽车前照灯几乎全是乙炔前照灯。

第二代--电光源前照灯1913年带螺旋灯丝的充气白炽灯泡咨询世,因其具有较高亮度,给电光源前照灯开发了宽广的前景。

然而由于当时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制约,直到1925年,电气照明才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代--双光灯芯前照灯具备有高轮廓亮度充气灯泡的电前照灯一装在汽车内,就出现了在交会车时因前照灯的强光造成驾驶员炫目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和撞车的严重咨询题。

汽车灯光发展史

汽车灯光发展史
汽车灯光发展史
时间
发展里程碑
技术特点或描述
1887年
家用手提灯作为前大灯
一位农民用手提灯为迷路的驾驶员引路
1898年
电灯用于汽车前灯和尾灯
车灯诞生,最初不能调光
1905-1925年
乙炔气前照灯
具有高的轮廓亮度,是当时电光源亮度的两倍
1913年
带螺旋灯丝的充气白炽灯泡问世
具有较高亮度,为电光源前照灯开辟了广阔前景
1916年
转向信号灯(手套上的灯泡)
C·H·托马斯发明,用于夜间行车时打手势
1924年
双光灯芯前照灯(欧洲)
解决了会车时的炫目问题
1925年
双丝灯泡推广
远光和近光的调节通过转向柱上的开关控制
1926年
大灯变光开关从方向盘移到地板(通用汽车公司)
-
1932年
不对称前照灯
解决会车时的炫目问题,同时保证道路照明
1938年
转向灯作为选用附件(别克汽车)
最初只在汽车尾部安装
1940年
汽车前面装有转向信号灯
信号开关具有随时调节的功能
1964年
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照灯
灯丝允许工作温度高,光效增加约50%,寿命增加一倍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
氙气车灯出现
亮度高、功率低、寿命长,但制造成本高
2000年代至今
LED车灯发展
发光效率高、功率低、寿命长,制造成本逐渐降低
-
矩阵式LED大灯与ADB系统
每个矩阵可分别照亮特定位置,实现精准照明和防炫目

汽车照明的发展史

汽车照明的发展史

汽车照明系统的发展史汽车照明的发展史大体上经过如下四个阶段:汽车灯具的演变随着汽车光源的更迭而发生。

第一代汽车照明系统是由燃料(蜡烛、煤油或乙炔)直接燃烧发光。

但存在发光效率很低、光强弱、性能不稳定、操作复杂等明显缺点。

能满足早期车灯的要求。

第二代汽车照明系统是白炽灯。

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汽车灯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13年美国首先将白炽灯技术应用在凯迪拉克汽车前照灯上。

从此汽车照明进入了电气时代。

接着,先后出现汽车反光镜、启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等新技术,1925年开始汽车真正进入白炽灯汽车灯具时代。

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卤钨灯,很快成为汽车强光源的主要灯泡。

将替代白炽灯、卤钨灯成为新型的汽车前照灯的光源。

第三代汽车照明系统是气体放电灯(HID具有高发光效率、高亮度和高可靠性等优点。

第四代汽车照明系统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LED半导体PN结二极管。

使PN结系统受到激发,当一个正向偏压施加于PN结两端时。

载流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当处于高能态的不稳定载流子回到低能态复合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多余的能量将以光子形式释放,就是LED电致发光原理。

汽车灯具从最原始的蜡烛灯。

近年来又出现了新型HID灯以及LED灯。

自从奥迪家族第一款加装LED前灯的车型R8曝光以来,发展到普遍使用的白炽灯。

国际上高档轿车生产商如奔驰、宝马、丰田、福特等纷纷推出配有五彩缤纷的LED灯具的新款式轿车以吸引顾客,尤其是日本汽车对LED应用已相当广泛。

被称为一生不需要更换灯泡的汽车灯,国际上汽车电子化中最耀眼的产品之一。

汽车照明发展到今天,已经慢慢升华到另外一个层次,除了基础的照明之外,装饰成为其另外一个功能,当然,汽车照明灯发展史万变不离其宗,汽车大灯最根本的还是照明,从先前的卤素大灯到后来的氙气大灯,再到现在的LED灯,照明效果和配套的装饰效果越来越突出。

现在汽车灯种类较多,作为汽车外装照明灯,有夜行照明灯、雾灯、转弯时用于弧线照明的曲线灯以及方向指示灯;汽车后部有刹车灯、方向指示灯、与前照灯同时燃点的尾灯、在停车场易于找到的有溯源反射特性的反光镜、倒车灯以及车牌照明灯等。

汽车照明的发展史

汽车照明的发展史

汽车照明系统的发展史来源:百度文库作者:发布时间:2013-2-16浏览(3458)次汽车照明的发展史大体上经过如下四个阶段:汽车灯具的演变随着汽车光源的更迭而发生。

第一代汽车照明系统是由燃料(蜡烛、煤油或乙炔)直接燃烧发光。

但存在发光效率很低、光强弱、性能不稳定、操作复杂等明显缺点。

能满足早期车灯的要求。

第二代汽车照明系统是白炽灯。

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汽车灯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13年美国首先将白炽灯技术应用在凯迪拉克汽车前照灯上。

从此汽车照明进入了电气时代。

接着,先后出现汽车反光镜、启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等新技术,1925年开始汽车真正进入白炽灯汽车灯具时代。

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卤钨灯,很快成为汽车强光源的主要灯泡。

将替代白炽灯、卤钨灯成为新型的汽车前照灯的光源。

第三代汽车照明系统是气体放电灯(HID具有高发光效率、高亮度和高可靠性等优点。

第四代汽车照明系统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LEDLED半导体PN结二极管。

使PN结系统受到激发,当一个正向偏压施加于PN结两端时。

载流子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当处于高能态的不稳定载流子回到低能态复合时,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多余的能量将以光子形式释放,就是LED电致发光原理。

汽车灯具从最原始的蜡烛灯。

近年来又出现了新型HID灯以及LED灯。

自从奥迪家族第一款加装LED前灯的车型R8曝光以来,发展到普遍使用的白炽灯。

国际上高档轿车生产商如奔驰、宝马、丰田、福特等纷纷推出配有五彩缤纷的LED灯具的新款式轿车以吸引顾客,尤其是日本汽车对LED应用已相当广泛。

被称为一生不需要更换灯泡的汽车灯,国际上汽车电子化中最耀眼的产品之一。

汽车照明发展到今天,已经慢慢升华到另外一个层次,除了基础的照明之外,装饰成为其另外一个功能,当然,汽车照明灯发展史万变不离其宗,汽车大灯最根本的还是照明,从先前的卤素大灯到后来的氙气大灯,再到现在的LED灯,照明效果和配套的装饰效果越来越突出。

汽车灯具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汽车灯具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汽车灯具的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灯具作为汽车重要的安全装备和美观设计元素,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汽车灯具的起源、发展和未来趋势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起源与发展汽车灯具是汽车上的照明装置,最早的汽车灯具仅用于夜间行驶的基本照明。

早期汽车灯具采用煤气灯或电炮,而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汽车灯具逐渐进入了电气照明时代。

第一辆配备电气照明系统的汽车出现在20世纪初期,这极大地提升了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灯具的设计也在不断创新。

20世纪30年代,封釉汽车灯具开始普及,使得汽车外观更加美观。

20世纪50年代,汽车灯具的功能得到了拓展,引入了转向灯、刹车灯等信号灯,提升了驾驶员与其他车辆之间的交流效率。

二、发展趋势1. LED技术的应用目前,LED(Light Emitting Diode)技术已经成为主流汽车灯具的光源。

与传统的卤素灯相比,LED灯具具有更高的亮度、更低的能耗和更长的寿命。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安全性能,还为汽车设计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创造美观照明效果。

2. 自适应照明系统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自适应照明系统逐渐应用于汽车灯具中。

这一系统能根据道路条件和驾驶环境的改变,自动调节光束的形状、亮度和方向,提供更好的照明效果,提升驾驶安全性。

3. 激光灯技术近年来,激光灯技术也在汽车灯具中得到了应用。

激光灯具具有更远的照射距离和更高的亮度,能够提供更好的远程照明效果。

然而,由于成本和安全性的考虑,激光灯目前主要应用于高端汽车。

4. 智能化与交互性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灯具将具备更多的智能功能,并能与驾驶员和其他车辆进行交互。

例如,灯具可以通过与车辆导航系统的连接,提供实时的导航提示。

在交通拥堵情况下,灯具可以自动调节亮度和颜色,提醒附近车辆注意安全。

三、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突破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灯具的未来充满着无限可能。

汽车大灯 发展史

汽车大灯 发展史

汽车大灯发展史汽车大灯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马车时代。

当时,由于马路上没有路灯,马车在夜间行驶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车开始装备灯具,最初使用煤油或蜡烛作为照明光源。

然而,这些光源的照射范围有限,且光线微弱,只能提供有限的照明和警示作用。

随着电力的应用和发展,人们开始尝试将电灯用于汽车照明。

然而,早期的电灯由于技术限制,如碳丝灯丝的脆弱性,无法承受汽车行驶时的颠簸,因此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直到19世纪末,白炽灯的出现为汽车大灯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白炽灯,为汽车大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碳丝灯丝的脆弱性,白炽灯在汽车上的应用并未立即实现。

直到20世纪初,钨丝的出现替代了碳丝,使得白炽灯的耐用性得到了大幅提升。

1913年,美国首先将白炽灯技术应用在凯迪拉克汽车的前照灯上,从此汽车照明进入了电气时代。

然而,白炽灯的发光效率仍然较低,无法满足汽车大灯对高亮度和长寿命的需求。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更先进的光源技术。

20世纪50年代,卤素灯被发明出来,并很快成为汽车大灯的主流选择。

卤素灯通过在钨丝中加入卤元素,提高了灯泡的亮度和寿命,使得汽车大灯的照明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大灯的光源技术不断进步。

1995年,欧洲法规批准使用氙气灯,氙气灯因其高亮度、长寿命和低能耗等特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中高端车型。

随后,LED大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汽车大灯技术的发展。

LED大灯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更低的能耗和更长的寿命,同时还具备更好的抗震性能,使得汽车大灯的性能得到了全面提升。

近年来,激光大灯作为“合理的下一步”,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远的照射距离,为汽车大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汽车大灯的技术和应用将会更加先进和多样化。

总的来说,汽车大灯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追求更高亮度、更长寿命和更低能耗的过程。

从最初的煤油灯、蜡烛到白炽灯、卤素灯,再到氙气灯、LED大灯和激光大灯,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为汽车大灯的性能提升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汽车车灯发展史及发展现状

汽车车灯发展史及发展现状

In 2011 BMW began studying laser headlight(激光大 灯).
In 2014 Sport Laserlight Concept first used laser headlight
Audi Sport Laserlight Concept
The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Application
A Product of OSRAM( 欧司朗)
History of Automobile Lamp
In 1920 Lamp was fixed inside the car for the first time by GM.
In 1988 Parabolic Mirror (抛物面反射 镜) was used to the headlights,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Lighting Principle
1. Invandescent Light Bulb(白炽灯泡) 2. Halogen Lamp(卤素灯) 3. Gas Discharge Lamp(气体放电灯) 4. LED Lamp(LED灯)
New Technology
Intelligent Rear Lights(智能尾灯)
New Technology
Automatic Steering Headlight(自动随动转向大灯)
Thank you
by Wi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am potts(威廉姆·波茨)
History of Automobile Lamp
In 1913 The helix tungsten filament incandescent lamp(螺旋钨丝白炽灯) was

汽车大灯的发展历史

汽车大灯的发展历史

汽车大灯的发展历史一、汽车大灯的起源你知道吗?如果没有汽车大灯,咱们晚上开车就得用蜡烛了。

对,没错,最早的汽车大灯可不是现在这种闪亮亮、炫酷炫的LED灯泡,而是蜡烛,甚至有的车主还得在车前挂个煤油灯。

要是你想象一下,一辆车在夜晚慢悠悠地开,前面那个小小的火苗在风中晃来晃去,咳,那真的是“看得见未来,摸不着过去”。

这种奇特的装置在19世纪末的汽车上比较常见,甚至有些车主会自己制作灯光,车头上挂个大铁框,里面装些煤油灯。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车主驾驶着这种“夜行神器”,如果下大雨或者有风,整个灯光就跟熄火了一样,完了,全车黑漆漆的,连前面几米的路都看不清楚。

咱们不能忽视那些传奇的发明家,像是托马斯·爱迪生,他就是那个时刻在脑袋里盘算怎么让世界变得更光明的“点灯达人”。

早期的车头灯其实有不少创新,就是这个爱迪生的出现,才让汽车的夜间照明变得越来越实际。

可是,问题来了,早期的灯光既不稳定,也不够亮。

那个时候的车灯可没现在这种炫酷的氙气灯,照亮的路面大概是五米以内的范围。

光是前方的两米内能看得清楚,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摸黑开车。

二、汽车大灯的变革时间一晃而过,到了20世纪,汽车大灯开始变得“聪明”了起来。

192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电灯开始普及,汽车灯也不再是简单的煤油灯。

慢慢地,汽车大灯开始变得越来越亮,不仅如此,还变得越来越能“听话”。

比如说,早期的车灯需要手动调节,开车的朋友们可以在车内旋转灯光的角度,自己手动调节前灯的方向。

说实话,那个时候的车主可能要小心自己的车灯一不小心照到前车司机的眼睛,害得别人闪闪眼。

记得那时候,有些老司机开车,常常会开得很小心,恨不得把车灯调得像温柔的夜光一样,避免让别人“闪瞎”了。

这些技术逐渐得到了突破。

到了1940年代,汽车开始采用了真正的汽车大灯。

哦,你知道当时的这些大灯可有点“吓人”——不仅亮得刺眼,而且车主们终于能够感受到真正的照明效果了。

大家最初觉得有点眼花缭乱,因为光太强了,结果有些司机开始选择“灭灯模式”,让车头的灯泡变成一股暗光。

LED车灯发展史

LED车灯发展史

LED汽车灯的发展历史LED汽车灯的发展直接与LED光源的发展相关联。

半导体电致发光现象早在1907年就发现,由于光很弱,批量生产困难而进展缓慢。

1968年美国孟山都公司推出光强超过20mcd 的GaAsp/GaAs结构的红色LED,以此为突破点,大大加快了LED的发展。

接着相继研制出光强达1000mcd的红、黄、绿的LED,在仪表、电信的信号指示上获得了初步的应用,形成了LED早期的应用市场。

但由于其光强度、光衰减等性能指标问题还无法在汽车灯具中获得广泛应用。

直到1990年美国HP公司、日本东芝公司推出光强超过1000mcd的InGaAlP/GaAs结构的红、黄色高亮度LED和1993年日本日亚公司发明InGaN/Al2O3兰、绿色高亮度LED为标志,从技术上和批量生产上为汽车灯光源LED化铺平了道路。

1985年LED汽车信号灯首次出现在客车上,1986年Nissan300zx型汽车上使用LED 高位制动灯标志着LED汽车灯具时代正式开始。

国际上著名汽车品牌如宝马、凯迪拉克、别克、大众、福特、奔驰、丰田、三菱、马自达和斯柯达等先后推出LED汽车灯具。

我国LED灯朝艺术方面的发展国内第一只LED汽车灯具是1999年由上海汽车电子工程中心与上海小乡车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并通过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认证的桑塔纳高位制动车灯。

此后,LED车灯发展很慢,2002年我国加入WTO,2003年汽车产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在华设厂,我国奇瑞、吉利等具有自主产权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汽车市场拉动了我国LED车灯的发展。

2003年我们成功推出除前照大灯以外全套LED车灯的别克君威概念车。

2004年下半年我国汽车高增长速度下降,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新款式、新车型不断推出,加速了新型LED车灯的开发。

上海汽车电子工程中心与上海小纟车灯公司在2004年启动了25项LED 车灯的开发,2005年预计将超过30项。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丰田、通用和奇瑞等汽车整车制造公司提出4个车型7种LED信号灯具的需求,这显示了LED在汽车上应用已突破了高位制动小灯范围,标志着我国LED信号汽车灯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汽车大灯发展历史

汽车大灯发展历史

汽车大灯发展历史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汽车大灯的发展历史,这可是一段超级有趣的历程!汽车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那大灯可跟咱们现在见到的完全不一样。

最开始,汽车上用的是煤油灯,你能想象吗?就像咱们家里以前用的那种老式油灯。

这种灯亮度很有限,而且还不太稳定,风一吹可能就灭了。

后来呢,出现了乙炔灯。

这可比煤油灯亮多啦,但是它也有问题,使用起来不太方便,还比较危险。

再往后,电灯泡出现了,汽车大灯也迎来了重大的变革。

一开始的电灯泡大灯,虽然比之前的灯亮了不少,但是照明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卤素大灯登场了。

这种大灯的亮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使用寿命也更长了。

比如说,在夜间开车的时候,卤素大灯能让司机看清更远的地方,道路情况也能看得更清楚。

不过,人们对于汽车大灯的追求可没有停止。

紧接着,氙气大灯出现了。

氙气大灯那叫一个亮啊,比卤素大灯亮好多倍!而且它的能耗还比较低。

咱们来举个例子,假设在一条没有路灯的黑暗道路上,如果汽车装的是卤素大灯,可能只能看到前方几十米的地方。

但要是装上了氙气大灯,就能看到几百米之外,大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但是呢,氙气大灯也不是完美的,它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启动速度有点慢。

于是,LED 大灯闪亮登场啦!LED 大灯的优点可多了去了。

它不仅亮度高、能耗低,而且体积小、寿命长。

现在很多新款的汽车都用上了LED 大灯。

除了LED 大灯,还有一种很厉害的大灯叫激光大灯。

这可是大灯里的“高科技选手”,照明距离超级远,而且非常精准。

汽车大灯的发展就像是一场不停奔跑的比赛,科技在不断推动着它向前进步。

从最初昏暗的煤油灯,到现在先进的激光大灯,每一次的变化都让我们的行车更加安全、更加方便。

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现在的汽车还在用最开始的那种煤油灯当大灯,那晚上开车得多可怕呀!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我们才能在夜晚也能安心地驾驶汽车。

车灯的演变

车灯的演变

车灯的演变1885年德国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原型汽车――机动三轮车,把马车使用的灯具转移到汽车上来。

随着汽车的发展,车灯也在同步发展。

按照光源分类,车灯的演变大体上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油灯、蜡烛最初前照灯和尾灯使用的光源是煤油灯或蜡烛,配上一个抛物面反射镜。

但其发光强度太低,不足以照亮前方路面的要求。

乙炔灯1905年乙炔灯开始在车灯中使用。

虽然当时已经出现了白炽灯,但由于它的抗振性能不好,发光强度远低于乙炔灯火焰的发光强度;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汽车上没有发电机和蓄电池;这一时期乙炔灯是汽车灯的主要光源,一直延续到1912年。

电光源车灯1913年以后,使用白炽灯泡的车灯才在汽车全面使用。

这得力于1913年发明的充惰性气体的白炽灯泡和1912年发明的电启动发动机和相应的电气系统,1925年电启动发动机和相应的电气系统成为汽车的必装件后,汽车灯的光源也就全部换成白炽灯,其光效率为15lm/W~18lm/W,在国际上该光源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则使用至1990年。

卤素灯它是一种电光源灯,是白炽灯的改进型,1960年被开发出来。

由于其发光效率可以达到22lm/W~25lm/W,比白炽灯高近一倍,同时使用寿命大幅提高,很快在前照灯中广泛使用,前照灯系统的性能也得到显着改善。

目前,使用的卤素灯泡主要有H1、H3、H4、H7、HB3、HB4等,其中H1、H4和H7主要在前照灯中使用,H1、H3主要在前雾灯中使用,HB3、HB4是美国标准的前照灯灯泡。

正在开发中的卤素灯泡还有H8、 H9、 H11和H13等,它们的特点是灯丝直径和灯丝长度均缩短,发光效率提高,热辐射较少,有利于提高卤素前照灯的亮度和减少灯具尺寸。

气体放电灯气体放电灯简称HID,利用高压电击穿灯泡中的惰性气体发光。

目前有D1S、D1R、D2S和D2R四种型号,其功率为35W,光通量为2800~3200lm,发光效率为80~91lm/W;工作电压85V,启动电压30kV,使用寿命可以达到3000小时。

汽车大灯发展史

汽车大灯发展史

汽车大灯发展史
答:汽车大灯发展史是:
1.煤油灯和乙炔灯:汽车诞生在一百多年前的19世纪末,煤油灯与乙炔灯曾被应用于早期的
汽车上,但它们在照明亮度、耐久性等方面的劣势也注定了其不能作为车灯被广泛使用,并被后续产品迅速替代。

2.白炽灯:20世纪初期,车灯逐渐以使用白炽灯为主,白炽灯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用于汽车照
明的“电灯”,它通过电来加热灯丝至白炽状态而发光,它的诞生拉开了汽车车灯电气照明的时代序幕。

3.卤素灯:1964年法国“斯贝”公司生产了首批卤钨灯泡。

为改善升级白炽灯,后来又研发出了
往灯泡内填充惰性气体或卤素气体,以用来延长车灯的使用寿命,这类车灯被称为卤素灯。

4.氙气灯:在卤素灯之后就是氙气灯,一般被简称为“氙灯”。

其与卤素灯最大的区别在于亮度
更大。

5.LED车灯:近年来在众多车型中普及开来,甚至在不少10万元级别的车型中都成为了标配。

其主要的优势在于外型美观、使用寿命长、能耗较低,亮度高。

6.激光大灯:激光灯也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产品,激光大灯在亮度、使用寿命、耗
能这些方面具有更大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车灯相关资料一、汽车车灯发展历史据说第一个汽车前大灯是家用手提灯。

1887年,一个驾驶员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时,一位农民用手提灯把他引回家。

1898年,波士顿举办美国首届汽车展览会,美国哥伦比亚号汽车将电灯作为前灯和尾灯,车灯从此诞生。

最初的前大灯不能调光,所以在会车时有些晃眼,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采用了附加光度调节器。

这种前大灯可以在垂直方向移动,但驾驶员必须下车搬动夹具装置。

1916年,美国一个名叫C·H·托马斯的人为了让对方驾驶员在晚上能看到他打的手势,把一个带电池的灯泡装在手套上,由此转向信号灯幽默登场。

1938年,别克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转向灯作为选用的附件,但当时只在汽车尾部安装,到1940年以后汽车前面也装有转向信号灯了,而且信号开关具有随时调节的功能。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用一个蓄电池供电的电灯照明。

1909年,首次把乙炔灯作为变光装置。

1916年,美国使用了行车灯。

1920年,当选用倒档装置时,使用了倒车灯。

192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安装了内灯。

1926年,通用汽车公司把大灯变光开关从方向盘移到地板。

1938年,第一次采用封闭的内灯。

1898年,美国电气公司将电灯抛物面反射镜推广于大灯,侧灯和尾灯。

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其演变过程如下:第一代--乙炔气前照灯前照灯具有高的轮廓亮度,乙炔气火焰的亮度比当时的电光源所能达到的亮度高出一倍,因而,在1925年以前使用的汽车前照灯几乎全是乙炔前照灯。

第二代--电光源前照灯1913年带螺旋灯丝的充气白炽灯泡问世,因其具有较高亮度,给电光源前照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然而由于当时汽车电气设备系统的制约,直到1925年,电气照明才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代--双光灯芯前照灯具备有高轮廓亮度充气灯泡的电前照灯一装在汽车上,就出现了在交会车时因前照灯的强光造成驾驶员炫目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和撞车的严重问题。

因而,对前照灯的设计提出了两个互不兼容的要求:一个是如何在不小于100m的距离内使道路和高度至少为2-2.5m的障碍物得到良好的照明;另一个是如何使迎面车辆驾驶员不炫目。

汽车会车时的这种炫目问题,仍是汽车照明技术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会车炫目的问题,1924年,欧洲发明了双光灯芯前照灯之后,美国也出现了带双丝灯泡的前照灯。

然而,欧洲和美国具备不炫目近光的前照灯的光学系统结构原理不尽相同。

其灯泡的差异在于灯丝的形状和位置不同:配光镜的差异在于折光单元的图案和计算不同,因而,近光的配光也有所不同。

近光系统分为欧洲系统和美国系统两种,两大系统的协调问题是当今世界汽车灯光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第四代--不对称近光前照灯双光灯芯前照灯系统属于对称近光系统,近光光型的左右两侧完全相同,因而左、右两侧行驶皆适用。

但由于行车光(远光)变到会车光(近光)时,视见距离缩短,迫使车速降低。

为解决在会车过程中,前照灯既不产生炫目,又能保证对道路具有良好的照明,1932年美国发明了不对称前照灯,它是以基准轴为中心,将光束一分为二,*近来车一侧的落地距离短(即光束压低,从而防炫),而另一侧光束的落地距离长(即光束抬高,从而增加视见)。

第五代--H4卤钨前照灯第一批装有卤钨灯泡的汽车前照灯是由法国“斯贝”公司在1964年生产的,其灯丝允许工作温度较普通白炽灯泡高,光效增加约50%,寿命也增加一倍。

卤素灯,就是在灯泡内渗入少量的的惰性气碘,从灯丝蒸发出来的钨原子与碘原子相遇反应,生成碘化钨化合物,当碘化钨化合物一接触白热化的灯丝(温度超过1450℃),又会分解还原为钨和碘,钨又重新归队回到灯丝中去,碘则重新进入气体中。

如此循环不已,灯丝几乎不会烧断,灯泡也不会发黑,所以它要比传统的白炽前照灯寿命更长,亮度更大。

现在的汽车普遍采用的都是这种前照灯。

第六代--自由面反射镜前照灯及氙气灯自由面反射镜,即使用凸透镜聚光技术的前照灯。

自由面反射镜前照灯为代表的现代汽车前照灯在发光原理、结构形式以及制造材料等方面又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氙气灯所发出的光照亮度是普通卤素灯的两倍,而能耗仅为其三分之二,使用寿命可达普通卤素灯的十倍。

氙气灯极大地增加了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还有助于缓解人们夜间行驶的紧张与疲劳。

氙气灯逐步成为现代汽车车灯的主流趋势。

二、汽车前照灯照明原理汽车前照灯主要由光源, 反射镜及配光镜三部分组成。

1. H4 灯的结构图1 H4灯结构图图2 H4灯灯丝尺寸及遮光方法在我国使用的前照灯中用得最多的光源是H4 灯, 其结构及灯丝尺寸如图1、图2 所示。

H4 灯是双灯丝的卤钨灯泡, 两根圆柱状灯丝沿轴向安放, 主灯丝位于抛物面反射镜焦点附近, 用于远光照明, 副灯丝位于抛物面反射镜焦点的前方, 这样副灯丝被反射镜上部所反射的光可以照明路面。

在副灯丝的下方有一个钼制的遮光罩, 遮光罩一侧沿水平遮光, 另一侧向下倾斜15°遮光, 经反射镜反射后, 前者形成一条水平明暗截止线, 后者形成一条向上倾斜15°的明暗截止线。

主灯丝,副灯丝及安装基面之间的尺寸位置都有严格要求,车灯制造厂一般通过调整LCL 的大小来调整灯丝在反射镜中的位置,使远光、近光呈最佳配光状况,如图3 所示。

当LCL 较小时,意味着整个H4 灯向前移动,使近光灯丝向前离焦点较远,因为光形尺寸变大,中心暗区变大;当LCL较大时,意味着整个H4 灯向后移动,使近光灯丝向前离焦点较近,因此光形尺寸变小,中心暗区变小。

远光灯丝(主灯丝) 中心在焦点上时,远光光形较小,中心偏离焦点时,远光光形增大。

图3 H4 灯与反射镜安装基准2. 反射镜原理图4 抛物面反射镜反射特性图5 灯丝移到焦点前方照明情况汽车灯具中常用的反射镜是抛物面反射镜。

抛物面是以抛物线为母线绕轴旋转180°而构成,它的剖面图如图4 所示。

抛物面反射镜有一个焦点F,在其焦点F 上放置一个点光源,则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抛物面反射镜反射后,光线将平行ox 轴出射,光线的光路为FAB 光线非常集中,适宜于远距离照明,远光主灯丝一般都置于抛物面反射镜的焦点附近,由于灯丝有一定大小,虽然置于焦点上,经反射后仍有一个微小的发散角。

如果将点光源从焦点F 向前移到S 时,由S 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镜反射后光线光路为FAC,考虑抛物面绕轴旋转对称性,反射镜上部的反射光照明下方,而反射镜下部的反射光照明上方,图5 表示一段圆柱灯丝移到焦点前方照明情况。

前照灯的近光灯丝就是置于焦点前面,使上部的反射光照明下方路面,而下部的反射光照明上方, 这对迎面而来的驾驶员会造成严重的眩光, 为了克服眩光,H4 灯在近光灯丝下方设置一个遮光罩, 使近光灯丝的光线不落在反射镜的下半部分, 避免下半部分反射光线射入驾驶员眼睛里。

3.配光镜H4 灯加上抛物面反射镜是不能符合汽车前照灯照明标准要求的, 因为从远光来看, 还需要沿水平方向左右略带扩散; 从近光来看, 由于灯丝移到焦点前方, 使照明光斑中心出现一个暗区。

因此需要借助配光镜改变原有的光能量分布情况。

配光镜上常用折射单元有: (1) 柱面透镜(凹圆柱面或凸圆柱面) 使光线左右发散成一定角度, 见图6 所示。

(2) 双曲平面(轮胎) 透镜, 使光线左右、上下均发散一角度, 见图7 所示。

(3) 楔形棱镜, 使光线向下、向上或向斜方向偏折一个角度, 分别见图8 (a)、图8 (b) 或图8(c)所示, 光线经过楔形棱镜时总向棱镜厚的一侧偏折。

图6 柱面透镜图7 轮胎面透镜图8 楔形棱镜为了使前照灯满足道路照明标准, 必须通过配光镜上的花纹(折射单元) 使光线扩散或偏折, 而花纹划分至少应有3 个区域, 如图9 所示。

A、B 区域花纹主要为了满足近光的配光,C 区域花纹为了完善提高远光的配光。

图9 配光镜花纹区域划分A 区域主要利用柱面透镜使光线左右扩散, 改善近光时左右前方照明, 同时要保证水平截止线明暗清晰。

B 区域主要利用楔形棱镜和柱面透镜, 加强75m 及50m 距离处的车道右边线光照度, 同时要保证15°截止线明暗清晰。

C 区域主要利用曲率半径较大的柱面透镜, 使远光左右略有扩散, 保证远距离道路照明。

三、汽车前照灯的种类*常用的汽车前照灯有3 种: (1) 带配光镜的前照灯 (2) 自由曲面前照灯 (3) 多椭灯1、带配光镜的前照灯如图10 所示。

此种前照灯目前在我国用得最多, 老桑塔纳, 新桑塔纳及夏利等都用这种前照灯, 它由H4 灯加上抛物面反射镜和配光镜组成近、远光一体的前照灯, 它的原理如前面所述。

在H4 灯前方还放置一个金属遮光罩, 主要作用是遮挡直射光线, 同时遮挡反射镜边缘误差较大的区域, 以便改善照明效果。

图10 带配光镜的前照灯2、自由曲面前照灯如图11 所示:图11自由曲面前照灯外型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前照灯, 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 我国上海通用汽车公司1998 年投产的BU ICK 轿车的前照灯也采用了自由曲面。

自由曲面前照灯, 用一块光滑的玻璃替代了配光镜, 原来配光镜的配光功能将由反射镜承担, 在反射镜上划分了一块一块花纹, 它的光学原理类似配光镜, 每一块花纹都是由非规则的自由曲面构成, 它们的作用也是使光线左右, 上下扩散或使光线仅仅是偏折。

图12 表示光线经自由曲面反射镜反射后在测试面上形成一个符合照明标准的配光分布。

图12 测试面上形成的配光分布自由曲面前照灯有以下特点:(1)符合汽车车头向流线型发展潮流, 在前表面倾斜使用时, 它比配光镜光损失要小(2)适合于设计灯具高度较低的一体灯。

(3)自由曲面反射镜可使H4 灯省掉近光灯丝遮光罩, 提高光的利用率(4)自由曲面前照灯造型新颖, 设计灵活,适用于多种光源。

自由曲面形状复杂, 必须采用计算机进行设计, 设计时根据光斑要求自动生成曲面, 并将设计的数据转换为加工指令, 然后用加工中心或数控铣床进行加工, 因此自由曲面的设计与加工必需依靠一套AD �CAM 系统。

3、多椭球射灯如图13 所示:图13 多椭球射灯多椭球射灯形式的前照灯由光源, 多椭球反射镜, 遮光板及非球面透镜组成。

多椭球是一种非旋转对称的曲面, 通过光轴的各个截面所得的椭圆具有不同的长半轴和短半轴, 它的作用是使光源成像在遮光板附近, 但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的倍率, 从而控制光斑尺寸与形状。

遮光板的作用可以产生清晰的明暗截止线, 最后采用非球面透镜将光斑投射到需要照明的区域。

多椭球射灯所用的光源可以是卤钨灯, 也可以是高压气体放电灯, 图13 所示的灯具就是采用高压气体放电灯, 这是一种新颖的车灯光源, 具有发光效率高, 被照路面光照度高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