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油气藏的分类特点及勘探技术研究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及勘探方法目录1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2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 (2)3.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 (5)3.1 层序地层理论 (5)3.2 坡折带理论 (6)3.3 复式输导体系理论 (7)3.4 相势控藏理论 (7)4 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 (8)4.1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指导下的准确选区选带是隐蔽油藏勘探的基础 (9)4.2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采集、高保真处理是隐蔽油藏勘探的保障 (11)4.3 多井多层位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变速成图是隐蔽油藏勘探成功的关键 (12)4.4 地震属性分析、频谱分解、地震正反演等预测技术是隐蔽油藏勘探的手段 (14)4.5已钻井重新认识、“滚动勘探”模式是隐蔽油藏勘探的重要途径 (16)4.6 应用油气化探技术勘探隐蔽油气藏 (16)4.7按照隐蔽油气藏的类型选择勘探方法 (17)5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8)5.1 存在问题 (18)5.2 发展趋势 (18)参考文献 (19)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可供勘探的构造圈闭日益减少,隐蔽油气藏已成为未来最具储量接替前景的勘探目标。
所谓隐蔽油气藏通常是指以地层、岩性为主要控制因素、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油气藏⑴。
隐蔽油气藏成条件复杂、圈闭形态不规则、埋藏和分布具有隐蔽性、勘探难度较大,人们对隐蔽油气藏研究还不系统,对它的认识还不够完善。
本文结合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思路与技术,分析了隐蔽油气藏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隐蔽油气藏研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以指导日后隐蔽油气藏勘探。
1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关于隐蔽圈闭,最早在1964年由美国著名石油学家Levorsen进行了完整的论证,随后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古地貌圈闭的油气勘探。
目前普遍认为,隐蔽圈闭是指用常规技术方法和手段难以识别的圈闭,它们主要是由于沉积、古构造运动、水动力变化及成岩作用所引起的,包括地层超覆、地层不整合、上倾尖灭、透镜体、古河道、潜山、礁体及裂缝圈闭等。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与发展潜力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与发展潜力潘进礼Ξ(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摘 要:关于隐蔽油气藏的概念,地质界的前辈们有不同的定义,包括广义的地层圈闭、非构造圈闭、隐蔽圈闭等。
这里的隐蔽油气藏是指:在现有理论和技术条件下,从物探和测井等资料上不能直接发现或识别出来的油气藏统称为隐蔽油气藏。
它包括地层、岩性与潜山内幕油气藏、水动力和毛细管力等特殊机理封盖的油气藏、分子吸附和分子结合形成的煤层气藏和水合甲烷气藏,以及目前尚未认识到的露头油气藏和难于识别的低幅构造油气藏等。
隐蔽油藏不是一个纯粹的地质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质认识程度、勘探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石油勘探程度的提高,隐蔽油藏在我国石油储量增长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必将成为勘探的主要目标,有必要对其勘探方法及与之相应的勘探潜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分辨率三维地震1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法在最近十多年以来,采用层序地层学和三维地震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在许多勘探区域都获得巨大成功,发现了许多亿吨级油田,从而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技术体系。
今后应加强对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地震、测井及其它资料的综合运用,进行层序地层学解释和古地理、古环境分析,结合盆地的热演化史,压力场的分布,研究油气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预测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岩性反演及含油气性检测,提高勘探成功率。
111 层序地层学分析层序地层学给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手段.它从沉积层序的旋回性出发,依据等时性原则.对岩相的分布模式和生储盖层的分布规律做出了有效预侧。
因此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是寻找地层岩性油气藏有效方法。
据统计,世界上油气田86%的储量赋存于低水位体系域中,只有12%与水进体系域、2%与高水位体系域有关。
以我国松辽盆地东南部梨树—德惠凹陷为例,约72%的油气段分布在低水位体系域中, 24%油气段分布在高水位体系域,4%分布在水进体系域。
蠡县斜坡隐蔽油藏类型及勘探思路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沈守文;彭大钧;颜其彬;黄先律
【期刊名称】《石油学报》
【年(卷),期】2000(21)1
【摘要】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据圈闭的隐蔽性、圈闭的成因及形成圈闭的主导因素、圈闭的剖面形态,提出了一个新的隐蔽(圈闭)油气藏分类方案。
方案不仅包括了常见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也包括了古构造油气藏、向斜油气藏、易伤害低渗透油气藏等多种特殊类型。
这有利于勘探工作者开阔视野,并在勘探实践中根据不同的隐蔽油气藏类型,采取不同的勘探思路和方法。
【总页数】7页(P16-22)
【关键词】油气藏分类;隐蔽圈闭;圈闭;油气勘探
【作者】沈守文;彭大钧;颜其彬;黄先律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成都理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8;P618.130.7
【相关文献】
1.南阳凹陷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J], 陆建林;李思田;邱荣华;杨道庆;全书进
2.提高隐蔽油气藏勘探能力的新思路 [J], 谢占安;周锦明
3.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分类及勘探 [J], 肖焕钦;陈广军;李常宝
4.隐蔽油气藏的分类特点及勘探技术研究 [J], 梁富康;于兴河;王淑丽
5.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方法浅析 [J], 罗晨; 王永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分类及勘探
收稿日期:2002202225 作者简介:肖焕钦(19642),男,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系区域地质专业,1991年获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现任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副总地质师。
电话:054628716201。
文章编号:100626535(2002)0520010203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分类及勘探肖焕钦,陈广军,李常宝(中石化胜利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15)摘要:为有效地指导隐蔽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以济阳坳陷为例,对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性油气藏进行了分类及勘探研究。
根据圈闭成因类型及其含油气性,可将隐蔽性油气藏分为岩性、地层及裂缝性油气藏3大类。
对于不同类型的隐蔽性油气藏,应建立不同的地质模型,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及效益。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分类;勘探潜力;勘探方法;研究中图分类号:TE12213 文献标识码:A引 言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渐提高,油田可采储量与采出资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寻找隐蔽性油气藏(指以岩性、地层油气藏为主的、一般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油气藏)就成为大多数油区的主要勘探方向[1]。
济阳坳陷具有形成各种隐蔽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和雄厚的潜在资源(初步推算剩余资源量在20×108t 以上),但由于前期对该区油气藏类型的划分存在严重的交叉和混乱现象,尤其是隐蔽油气藏的内涵究竟如何没有统一的认识,给该类油气藏的勘探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旨在通过对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分类的探讨,起到促进该区和该类油气藏勘探的目的。
1 隐蔽油气藏分类由于对隐蔽油气藏的概念理解不同,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差异也较大。
按油层岩石类型,可分为碎屑岩隐蔽油气藏、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火成岩隐蔽油气藏、变质岩隐蔽油气藏及泥岩类隐蔽油气藏等。
按圈闭成因类型可分为岩性隐蔽油气藏、地层隐蔽油气藏、裂缝性隐蔽油气藏及众多的复合性隐蔽油气藏等。
隐蔽油气藏分类与勘探方法认识
隐蔽油气藏分类与勘探方法认识摘要: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其认识与深入理解日趋重要。
近年来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复杂多样,勘探方法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总结出了部分可行的分类方法以及其部分勘探方法,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字:隐蔽油气藏,分类,勘探方法,层序地层学,三维地震0引言近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渐提高,油田可采储量与采出资源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寻找隐蔽圈闭和隐蔽油气藏就成为大多数油区的主要勘探方向。
(季敏等,2009)自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成果和理论认识,尤其是对渤海湾盆地的研究和勘探最为深入和系统。
但在隐蔽油气藏(隐蔽圈闭)的涵义和分类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乱。
目前我国对其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分类归属。
笔者依据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和我国隐蔽油气藏勘探与研究历程的回顾,现对其进行部分总结并阐述自己的认识。
(牛嘉玉等,2005)1我国对隐蔽油气藏的研究几乎与国际同步,我国地质界对非构造油气藏也在进行不断探索。
我国学者对隐蔽油气藏的理解和定义形成了2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隐蔽油气藏”在涵义上等同于“非构造圈闭油气藏”,即直接沿袭和引用了A. I. Levorsen的初始定义;另一种观点是以朱夏先生为代表,认为隐蔽油气藏除非构造油气藏外,还应包含某些类型的构造油气藏,将“隐蔽油气藏”定义为在现有勘探方法与技术水平条件下较难识别和描述的油气藏圈闭成因类型。
圈闭识别、描述和评价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勘探技术及方法的发展水平、盆地的勘探阶段以及盆地的类型。
也就是说,在盆地不同的勘探阶段,随着针对性勘探技术方法的发展与完善,对各类圈闭目标的识别与描述愈来愈明朗化。
所以,其隐蔽油气藏涵盖的圈闭成因类型也在不断变化。
从我国学者对隐蔽油气藏的两种理解和已取得的认识来看,无论是等同于非构造圈闭,还是对A. I. Levorsen的初始定义加以扩展(包含某些难识别的构造圈闭),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隐蔽油气藏作为一种油气勘探圈闭目标特性的分类,在勘探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油气勘探工作者们应积极开发和探索各类隐蔽圈闭目标的识别技术与方法,并明确了科技工程攻关的目标。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隐蔽油气藏成藏类型和模式研究
岩性 圈闭油气藏 2物性遮挡岩性 油气藏 ( 、 砂砾岩扇体 )
3透镜状岩性气 藏( 道 , 积) 、 水 浊
4成 岩圈闭油气藏 、
1地 层超 覆 油 气 藏 、
地层 圈闭油气藏
2 地层不整合油气藏 、 3 古潜 山油气藏 、
4 火成岩油气藏 、
混合圈闭油气藏
1 断 层 一 岩 性 油 气 藏 、
图 1 东濮凹陷 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图
1 隐 蔽 油气藏 类 型 及模式 1 1 隐蔽 油 气藏 类型 . 东 濮 凹 陷 隐蔽 油 气藏 以圈 闭 成 因为 主 , 闭形 圈 态 和断 层 遮挡 为 辅 , 照 圈 闭类 型 划 分 为三 大 类 十 按
气聚集 , 但一般埋深大于 4 0m, 00 砂体规模及厚度较 小, 预测难 度较 大 。 12 3 具有构造背景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形成大 .. 规模 的 油气藏 中原油 田的濮城 沙二 段就 是在 背斜 基础上的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尖灭油气藏。 12 4 三 角 洲前 缘 、 三 角 洲 前缘 、 下 冲 积 扇砂 .. 扇 水 砾岩 扇体 的前 方断 层下 降盘 是滑 塌 浊积岩 或 深水浊 积岩 的发 育 区 , 类砂体 延伸于 生油 岩 中 , 这 是最 富集
区。
关键 词 : 蔽油 气藏 ; 岩 ; 隐 盐 砂砾 岩体 ; 成藏模 式 ; 东濮 凹陷 中图分类 号 : TE3 1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6 7 8 ( 0 O 2 一 O 7 一O 10 - 91 21 )4 1 9 2 东 濮 凹陷是 新 生代 地 堑式 断 陷盆 地 , 沉积 面 积 5 0  ̄ , 控制 性大 断裂 深切 基底 。由于 长期继 承 3 0 m。其 性 发育 , 地 内充填 了 巨厚 的碎屙 岩 一盐膏 岩沉 积 , 盆 最 大厚 度达 8 0 m, 0 0 可分 为 两大 沉积 旋 回 : 四段 一 沙 个 亚类 , 东濮 凹陷 隐蔽油 气藏 分类 表 。 见
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一、分类概述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经济价值、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一、分类概述根据经济价值:经济性油气藏、非经济性油气藏。
经济性油气藏:具有一定储量规模,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值得开采并能够开采的油气藏。
非经济性油气藏: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不值得开采或者无法开采的油气藏。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 (据孙志道简化,1996)油气藏相态类型原始气油比(m3/t)相态地面原油特征典型的烃组成(mol,%)大类细分类储层地面颜色相对密度粘度(mPa.s) C1C5气藏干气藏无油气相气相无油无油无油96 0.0 湿气藏>1500 气相气液透明0.6 <1.0 91.6 0.94 凝析气藏>1000 气相气液透明-淡黄0.6~0.8 <1.0 87 4.6油气藏近临界态凝析气藏600~1000 气相气液黄-桔黄0.76~0.81 1.0~2.0 70.4 11 临界态油气藏526 气液气液黄-桔黄0.76~0.82 1.0~4.0 59.7 14.5 近临界态油藏(高挥发性)350~650 液相气液桔黄-浅绿0.76~0.82 1.0~1.0 64 19.7油藏轻质油藏10~350 液相气液浅绿-褐色0.76~0.83 5~10 35 38.3 常规油藏35~ 250 液相气液黑色0.83~0.87 10~30 49 44.7 轻度重质油藏<35 液相气液黑色>0.87 30~100 20 71 中度重质油藏微量气液相气液黑色0.9~1.0 100~4000重度重质油藏基本无气液相气液黑色>1.0 >400沥青质油矿无气无液固相固相黑色>1.0 >90层状层状块状不规则状•根据油气藏中储集层形态划分的油气藏类型示意图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一、分类概述根据圈闭成因:(1)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混合油气藏;(2)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3)构造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
特殊及隐蔽油藏勘探技术
特殊及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一、概述1、技术概述基于济阳坳陷三十多年勘探积累的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大量勘探科研生产成果,应用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理论和方法,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构造地层学(tectono-stratigraphy)、成藏动力学(reservoir dynamics)和含油气系统(petroleum system),通过大量探井、部分开发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和工业制图,搞清了砂砾岩扇体、灰岩潜山及火成岩油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成藏模式,形成了以地质建模技术和储层预测技术为核心的特殊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有效的指导了勘探,并丰富了陆相石油地质勘探理论。
2、技术背景(1)相关科学技术状况目前,国外特殊及隐蔽油气藏的研究主要倾向于依据地质情况,将现有的技术、专业结合起来,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对特殊及隐蔽油气藏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各项分析技术及研究倾向标准化和流程化,以便资料应用的统一性。
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广泛使用,层序地层学的分析方法在特殊及隐蔽油气藏研究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并向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方向发展,以查明生储盖类型及在层序中的位置和空间分布,结合测井、地震及岩心资料建立等时格架,重建沉积体的空间展布。
沉积体的模式研究与水动力条件相结合,寻找水介质变化较大的界面,预测有利储集层。
微观储层评价技术主要与宏观地质条件相结合,把微观研究的技术成果与烃源岩、砂体的沉积微相、油气藏的形成紧密结合,来发挥微观技术优势。
地震上采用了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进行裂缝检测,如Arestad(1997)利用三维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对加拿大Joffre油田进行了裂缝检测,还采用P波资料进行AVO、AVA分析检测裂缝,如Mallick(1996)对怀俄明州中部一个气田进行了纵波AVO定量分析。
我国主要油气田大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具有多次构造运动、多物源、多种岩石类型及多沉积类型的特点,易于形成特殊及隐蔽油气藏但研究难度也更大,其勘探技术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再提高的过程,并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技术,如在四川地区,用P-SV波资料估计储层各向异性已被初步证实(唐晓雪,1997),在大港枣北油田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对喷溢相玄武岩孔隙性储层进行了成功的预测,而胜利油田特殊及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投入大(如大量的钻井,广泛使用FMI、核磁共振等先进测井技术等)、实践时间早、发现储量多(11亿吨以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这套特殊及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整体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及中石化集团公司一等奖。
滨南油区沙河街组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
—
Li n SC1enc q a l Nhomakorabea_
—
enl no Kl e og ee a v , I d l t y W h _
滨南油区沙河街组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
颜冬亮
( 胜利油 田分公 司滨南采油厂 山东 滨州 2 6 0 ) 566 [ 要】 摘 中国东部的大多数的油气 田,自 2 世纪9 年代 以来 ,已经进入 了高程度勘探 阶段 ,一些大而明显 的背斜构造油气田已经被发 现。 从 0 0 隐蔽性 油气藏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 中越来越是重要 。因此 ,这个项 目的研究会对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和提高油 田采收率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 这个 项 目的研究 运用了诸 多理论 指导 ,诸如石油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沉积岩石学等等 。根据隐蔽性油气藏在滨 南油 田勘探开发 中的突 出问 题, 我们采用有关隐蔽性油气藏 目标 的各种新技术 , 并且进行 了综合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例如 , 沉积岩石学 ,储层和构造等方面的研究 。进行三 维地震构造解释 、 岩石切片和储层特征研究在这个项 目中是最重要 的。 最后我们概括总结 了隐蔽性油气藏 的主要勘探经验 , 出了勘探隐蔽性油 提 气藏最有效 的勘探方法 。 【 关键词】 隐蔽性油气藏 复杂油气 藏 三维地震 中图分类号:F 1 . 文献标识码 :A 461 文章编 号:10 - 1X( 0 )0 — 0 9 O 0994 2 1 2 204一 1
一
、
引 言
随着滨南油 田勘探工作 的深人 ,油气勘探难度也越来越大 。 目 前 摆在我们技术人员面前 的主要 问题是如何在新区和老区找到更多 的储 量, 解决资源接替 问题 , 这就迫使我们不断地学 习新的勘探方法 和技 术手段 ,向隐蔽性油气藏进行勘探 。这几年来 ,随着对隐蔽性油气藏 的重视 ,在这方 面给滨南油 田的储量增加和提高采收率等带来 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积极开展对隐蔽性油气藏尤其是砂砾 岩扇体的深入研究对滨南乃至整个胜利油区都有很重大的意义。 二 、沉积类型与储层特征研究 由于第三纪构造运动 、气候变迁及湖水多次进退 以及滨县凸起上 的多次洪水作用 ,从而在滨县 凸起南坡形成 了很有特征的三维岩相组 合 。通过对该 区内的重点 区块 、重点井的岩芯资料进行详细沉积学研 究 ,以及对测井 曲线和 录井资料的分析 ,结合三维地震特征并通过沉 积学编图 ,认为滨南油 田广泛发育沙 三、沙 四时期为主的扇体 ,主要 表现为浊积扇沉积体系 、三角洲沉积体系 、滨浅湖沉积体系和河流沉 积体系 。 最易形成 隐蔽性油气藏 的为三角洲 、 水下扇沉积体系 ( 1 。 图 ) 1 . 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 ( ) 1 沉积体系 沙三段沉积 中晚期至沙河街组二段沉积早 期 , 主 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滑塌沉积亚相形成的浊积岩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分支 河 口砂坝 、远砂坝组成 ;沙河街组沙二段主要沉积三角洲平原亚相 , 储集层类型为分支河道砂 、远砂坝和浊积砂体等 ,也是 三角洲沉积体 系的主要隐蔽性油气藏发育带 。 ( ) 2 储集层特征 分支河道岩性以含泥质的长石砂岩为主 , 可见 粗砂岩 ,分选差至中等 ,概率图上以发育跳跃为主的两段 式 :河道中 可发育边滩和心滩 ,韵律反映为下粗上细的正韵律 特征。发育大中型 板状交错层理和斜层理 ,化石较少见。 浊积砂体岩性以粉细砂岩为主 ,沉积构造发育水平层理 、块状层 理 、平行层理 ,其中以块状层理为主 ,砂岩横 向上呈 透镜状 。 河 口砂坝是河流携带的沉积物以前积方式堆积在底积层 上。岩性 以细砂岩为主 , 见斜层理 , 坝前方和上部受到波浪的筛选 , 粒变粗 , 颗 分选变好 ,具反粒序特征。 2 . 水下扇沉积体系及沉积特征 ( ) 1 沉积体系 水下扇是滨南油 田部分区域 沙三 、 沙四段的主要 沉积类型 ,这类 扇体发育在断陷早期 ,收敛 期冲积扇 部分进 入水体 形 成, 一般是当沉积速度大于沉降速度 , 同时又具 备稳定 的供给水 道时 , 可产生向湖盆方 向的推进加积现象 ,断阶上较平坦地势是水 下扇最发 育部位。平 面上呈扇形 、舌型 ,通常多个扇体叠合连 片。 ( ) 2 水道沉积类 型 岩性 由砂岩 、 细粉砂岩等组成 , 垂向层序一 收为正韵 律及复合韵律 ,测井曲线上多呈漏 斗状 、 箱状及钟 型 ,在地 震剖面上具有明显的前 积反射结 构 , 表现为 中振幅 中连续的 “ ”形或 s 迭瓦状反射 、向湖盆方 向收敛 。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方法浅析
构造 翻闭
构造 舅 闭
(i 层地 2 岩闭 L 性 o 圈 i o n k )
Ma h u kos
不合闭 复圈 整豳 合闭 l
非构造 圈闭
构 圈 造 闭
( 0 ) 岩性曝丽 成岩翻闭 2 1 0 地层圈闭 l 地形嘲闭 火成岩翻闭
胡( 其归 入 复合 型 隐 蔽油气 藏 ,也 有学 者将 其 归 入广 义 的地层 一 岩性 油气 藏 。 笔 者认 为 ,对 隐 蔽油 气 圈 闭 的 分 类 ,只有 根 据 圈闭 成 因 、油 气 圈 闭要 素 以及 圈 闭遮 挡 条件 进行 分 类 才更 具科学 性 ,从 而 有 利 于成 藏 模
析 了隐蔽 油气藏 的分 类 及勘探 方法 ,并讨 论 了隐 蔽油气 藏研 究 的发展趋 势 。
l 隐 蔽 油 气 藏 的 分 类
关于隐蔽油气藏 的分类 ,国内外
文 献 出处
L vro e osn (9 6 I6 )
H l uv a o t b
闺 闭分 类
隐藏 豳 闭或 复合 圈闭( 、岩性 地层变 化及水 动力等 因素 构造 构造 联合 作用形成 的圈 闭类型 ,区别于 单纯 的构造豳 闭) 暖闭
目前 ,一般 把 隐蔽 油 气藏定 义为在现 有勘探 方 法和技 术条 件 下较难 识别 、圈 定和 描述 的油气 藏 。隐
蔽 油气 藏 的主体 是 各种岩性 地 层油气 藏 ,包括 一 极难 发现 的特殊 类 型复杂 构造 圈 闭 。显然 ,上述 概念
是 以寻找 的难 易程度 为标 准提 出来 的 ,其 与圈闭 的成 因类型 无 关 ,不指 特定 的 圈闭类 型 。为此 ,笔 者分
岩性 圈闭
非构造 圈闭 地层 圈 闭
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已成为国际能源开发领域的热点。
辽东湾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沿海经济带之一,其地质条件和油气潜力备受关注。
然而,辽东湾的油气藏普遍存在深埋、隐蔽、复杂等特点,使得传统地震勘探孔密度不足、数据分辨率较低等问题愈发突出,导致钻探成功率低、勘探成本高。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地球物理识别技术对隐蔽油气藏进行精准高效的识别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探究其实现原理、优缺点和应用前景,并在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研究内容1、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分析通过对辽东湾地质特征和现有地震数据的分析,探究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特征,明确地质模型。
2、地震反演技术研究采用地震反演技术,对隐蔽油气藏地下结构进行模拟反演,利用模型对比分析模拟反演结果的精度、分辨率和可靠性。
3、异常体识别技术研究通过异常体识别技术,分析隐蔽油气藏中可能出现的异常体,如断层、岩性改变等,并利用反演结果进行定量刻画和识别。
4、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地震数据进行前处理、去噪、频谱分析等,通过特征提取和成像处理,获取隐蔽油气藏的准确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
四、研究方法1、地震反演技术:采用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元法(FEM)等地震反演方法对辽东湾隐蔽油气藏地下结构进行模拟反演。
2、异常体识别技术:采用时间-空间分析、频域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异常体进行识别。
3、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预处理、频带分析、相分析和速度分析等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
五、预期成果1、基于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的辽东湾油气开发模式。
2、较为系统、完整的隐蔽油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体系。
3、较为准确、高效的隐蔽油气藏地下结构模拟反演技术。
4、较为准确、精细的隐蔽油气藏异常体识别技术。
5、实践中应用普及,助力辽东湾油气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隐蔽油气藏的分类特点及勘探技术研究
第13卷第1期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2月收稿日期:2010-09-01作者简介:梁富康(1982-),男,广西平南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构造地质学、储层沉积学。
隐蔽圈闭的概念由莱复生于1964年提出[1],随着大型整装构造油气藏发现的机率变小,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相关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在中国各大油田构造油气藏的勘探程度逐步加深的同时,隐蔽油气藏逐渐成为勘探的主角。
本文探讨了隐蔽油气藏的内涵及分类,并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勘探方法。
1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潜力隐蔽油气藏有巨大的勘探潜力。
据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统计,美国隐蔽油气藏储量占总地质储量的42.7%,产量占油气总产量的44.8%。
美国截止到1976年所统计的2709个含油气圈闭中,岩性地层圈闭和复合圈闭为1085个,占含油气圈闭的40%[2]。
近几年,中国陆上油气勘探无论是在东部高成熟探区还是在中西部低程度探区,在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我国东部地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探明储量已达到当年发现储量的60%~70%,中油股份公司探区范围内剩余油气资源中岩性地层油气藏的石油资源量为125×108t ,占石油总剩余资源量的50%以上。
2隐蔽油气藏的特点与分类隐蔽油气藏属于油气田勘探的范畴,它概指的油气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这类油气藏在形态特征上与显形构造油气藏具有很大的不同;二是这类油气藏很难用当前油气勘探方法和技术识别。
由于油气田勘探的方法和技术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因此一些过去被称之为隐蔽油气藏的在当前条件下可能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蔽油气藏,当前被判定为隐蔽油气藏的在未来方法技术条件下可能较容易被发现。
这些说明,隐蔽油气藏这一概念在油气田勘探的任何阶段都可以使用,但它所包含的确切内容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改变的[3]。
从国外隐蔽油气藏术语的提出及论述来看,隐蔽油气藏是在现有勘探技术所能发现的构造油气藏愈来愈少及勘探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提醒勘探家转变传统的寻找构造圈闭的勘探思维方式,积极寻找传统手段不易发现和识别的圈闭类型和油气赋存状态。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_庞雄奇
文章编号:1673-8926(2007)01-0001-08收稿日期:2007-03-22;修回日期:2007-03-26作者简介:庞雄奇,1961年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成藏与资源评价研究。
地址:(102249)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电话:(010)89734236。
E -mail :pan gxq @cup .edu .cn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庞雄奇1,2,陈冬霞1,张 俊1,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摘要: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中国隐蔽油气藏勘探前景广阔,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储量增长的重要方向。
笔者把很难依据现有资料或地质理论判明圈闭和油气存在的油气藏称为隐蔽油气藏。
可以按隐蔽油气藏判别的难度、隐蔽方式、油气富集动力学机制等对其进行分类。
“隐蔽油气藏”是勘探范畴的术语,是据圈闭的隐蔽性和油气藏寻找的难易程度提出来的,随着勘探技术和勘探理论的发展,隐蔽油气藏/圈闭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在勘探实践中,需要注意不能把岩性地层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与隐蔽油气藏等同起来,仅强调后两者的研究,某些特殊类型的油气藏的勘探容易被忽视。
岩性地层油气藏在目前仍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主体,而隐蔽油气藏是各类以非构造为主的圈闭类型的一种通俗表达,也包含某些目前识别和评价难度较大的构造油气藏。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岩性地层油气藏;构造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中图分类号:TE112.32 文献标识码:A Concept and categorize of subtle reservoir and problems in its applicationPANG Xiong -qi 1,2,CH EN Do ng -xia 1,ZHANG Jun1,2(1.K ey L abor atory f or P etr oleum A ccumulation M echanism ,M inistry of Ed ucation ,China Univ ersity of Petroleum (Beij ing );2.B asin and Reser voir Research Center ,China U nivers ity of P etr oleum ,(B eij ing ))Abstract :The reservoir ,w hich canno t be found or identified directly by no wadays theory and technique ,co uld be all called as subtle reservoir.It can be classified by discrimination difficulties,concealed modes,oil and g as accum ulated dy nam ics mechanism ,and it w as put forw ard by the concealment o f trap and difficulty of ex plo ration disco very.So its meaning and content change w ith the development o f ex plor ation techniques as w ell as ex plor ation theory .It should not be equaled to litholog ic stratigraphic reservo ir or nonstructural reserv oir as so me specific reservo ir s w ould be ignored if o nly the tw o latter o nes are regarded.Litholo gic stratig raphic r eser voirs are still the m ajo r exploration emphasis in subtle reservo ir s w hich is a g eneral expression of all the nonstructural traps and includes som e structur al reservoirs that are difficult to find now adays .Key words :subtle reservo ir ;litho logic stratigraphic reservoir;structural reservoir ;no nstr uctural r eser voir 自1964年美国著名石油学家莱复生提出勘探隐蔽圈闭(Subtle Trap)以来[1],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相关的隐蔽油气藏勘探。
试论隐蔽油气藏的分类及勘探思路
本文所定义的古构造油气藏是指在油气运移、聚集之前或同时形成的那些古构造圈闭 (古背斜、古隆起等) 所保存的油气藏, 由于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 在今构造图上, 表现为次高地、低地或单斜等地貌特征的一类油气 藏。正是由于它们在今构造图上所表现的这种地貌特征, 而极具隐蔽性。美国阿拉斯加州北坡的普鲁德霍湾大 油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油田是北美最大的油田, 估计石油可采储量至少 1219 亿 t, 天然气可采储量 01728 万亿 m 3。但是其勘探经历却异常曲折。20 世纪早期即发现有大量油苗。1944~ 1953 年间, 美国海军用 了当时各种先进的勘探技术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勘探, 共作地震剖面 5280km , 钻了 45 口浅取心井和 37 口探井, 钻探了 18 个构造, 其中 7 口井钻达基岩。 结果仅发现了一个可采储量 1000 万 t 的中小油田和一个储量 85 亿 m 3 的小气田, 另外还发现了几个很小的油气田。 后来由于勘探费用昂贵, 成果不大, 各石油公司纷纷搬走, 至 1967 年底时, 还剩有两部钻机, 一部钻机已拆卸完毕, 放置在码头, 准备外运; 另一部属大西洋富田公司。 就是 这最后一部钻机, 钻在当时看来并不十分理想的区域拱起向东倾没部位的一个隆起相对不高的古潜山构造上, 从而发现了这个美国最大的油田——普鲁德霍湾油田。从当时所掌握的石油地质情况看, 这口井所处的位置并 不太有利, 因为在这口井以西, 在同一区域隆起的较高部位, 在同一类型的另一构造上, 壳牌石油公司已钻了一 口探井, 该井穿过不整合面后, 钻遇了二叠—三叠系的砂层, 砂岩物性良好, 但却仅含水而不含油。油田发现后, 进行了大量的详探和研究工作后才知道, 油藏形成时, 普鲁德霍湾构造处于隆起较高的有利部位, 以后发生区 域性向西抬起, 才使构造位置变低的。 区域性抬升在地质上是一常见现象。 就是这一常见的地质现象, 对阿拉 斯加州北坡的勘探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其教训是深刻的。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费宝生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分析了华北探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分布,并提出其分布的有利区带:箕状凹陷的陡坡带分布砂、砾岩体油气藏;洼槽带分布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岩油气藏;斜坡带分布地层-岩性油气藏;大断层下降盘负地形分布河道砂岩性油气藏;隆起区古山梁是潜山油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带。
列举了两个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例。
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油藏类型;分布特征;冀中坳陷;二连盆地中图分类号:TE 132.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03(2002)06-0029-04前言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容易勘探的中、浅层大型背斜等构造油气藏逐渐减少,转向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势在必行;同时,随着探井的密度和三维地震覆盖面积的增加,资料日益增多,对地下认识程度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又为隐蔽油气的勘探创造了条件,因此,隐蔽油气藏勘探是勘探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结果。
据美国统计,隐蔽油气藏的储量约占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南襄盆地岩性油气藏储量占总储量的比例高达84.6%,江汉盆地潜江组岩性油藏占28.4%[1],可见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近年来,华北探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在冀中坳陷找到了大王庄东断层下降盘负地形河道砂油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大于500×104t ;在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发现了整装千万吨级构造-岩性油藏;在乌里雅斯太凹陷腾一段发现了砂、砾岩岩性油藏等。
隐蔽油气藏储量不断增长,勘探领域不断扩大。
本文试图探讨隐蔽油气藏的类型、研究方法和分布特征及勘探方向,以期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有所裨益。
1 类型按圈闭的成因,隐蔽油气藏可以分为地层、岩性、水动力和复合型四大类,又可细分为潜山、地层不整合、地层超覆、岩性、水动力、构造-岩性、构造-地层、地层-岩性八类,还可以分为若干个亚类(图1)。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费宝生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02(009)006
【摘要】分析了华北探区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指出了隐蔽油气藏围绕
生油中心分布,并提出其分布的有利区带:箕状凹陷的陡坡带分布砂、砾岩体油气藏;洼槽带分布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浊积岩油气藏;斜坡带分布地层-岩性油气藏;大断层下降盘负地形分布河道砂岩性油气藏;隆起区古山梁是潜山油气藏分布的有利区带。
列举了两个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实例。
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研究方法。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费宝生
【作者单位】华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32.1+4
【相关文献】
1.涠西南凹陷复杂断块和隐蔽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实践 [J], 李茂;朱绍鹏;邹明生;
漆智;肖力
2.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两个亿吨级隐蔽油气藏勘探实践与启示 [J], 周心怀;王德英;张新涛
3.现代勘探新技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作用--松辽盆地大情字井超亿吨级油田的发现 [J], 梁春秀;王永春;康伟力;魏志平;唐振兴
4.高精度三维开发地震在滨南油田B3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研究中的应用 [J], 李泽奇;孙玮;王博;姜泽伟;成功;常雨琪
5.川南嘉陵江组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启示 [J], 罗洋;邓宾;陈嵩;江林;邓飞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 的勘探 方 面都 取 得 了重要 突 破 。我 国东 部地 区 岩 性 地 层 油 气 藏 的探 明储 量 已达 到 当年 发 现 储 量 的 6 %~ 0 , 0 7 % 中油股 份公 司探 区范 围 内剩 余 油 气 资 源 中岩性 地 层 油气 藏 的石 油 资 源量 为 1 5 1 , 占石 2  ̄ 0t 油 总剩余 资 源量 的5 %以上 。 0
性 地 层 圈 闭 和 复 合 圈 闭 为 10 5 , 8 个 占含 油 气 圈 闭
的 4 %l 0 。 近 几 年 , 国 陆 上 油 气 勘 探 无 论 是 在 东 部 高 成 中 熟 探 区还 是 在 中西 部 低 程 度探 区 , 岩 性 地层 油气 在
在勘 探实 践 中 , 注 意不 能把 岩性 地层 油气 藏 、 要 非 构 造 油气 藏 与 隐蔽 油 气 藏 等 同起 来 , 强调 后 两 仅 者 的研 究 ,某 些 特 殊 类 型 油 气 藏 的 勘 探 容 易 被 忽 视 。岩 性 地层 油 气 藏在 目前仍 是 隐蔽油 气 藏勘探 的 主体 。 因此 , 在应 用 “ 隐蔽 油 气藏 ” 一概念 时 , 能将 这 不 其 和 “ 性 地 层 油 气 藏 ” “ 构 造 油 气 藏 ” 同起 岩 或 非 等 来。 岩性 地 层 油气 藏只 是 隐蔽油 气藏 的一部 分 。 主要
摘 要 : 讨 隐 蔽 油 气 藏 的分 类 特 点 , 为 隐 蔽 油 气 藏 是 一 个 勘 探 的概 念 , 属 于 常 规 的 油 气 藏 成 因 分 类 范 畴 。介 绍 探 认 不
隐 蔽 油 气 藏 行 之 有 效 的 勘 探 手 段 , 层 序 地层 学 、 震 属 性 分 析 及 高分 辨率 二 维 地 震 勘 探 等 。 即 地 三 关键词 : 隐蔽 油 气 藏 ; 气 勘 探 ; 序 地层 学 ; 分 辨 率 三 维 地 震 勘 探 油 层 高
度 逐 步 加 深 的 同 时 . 蔽 油 气 藏 逐 渐 成 为 勘 探 的 主 隐
蔽油 气藏 的在 未 来方 法技 术 条件 下可 能较 容 易被发 现。 这些 说 明 , 隐蔽油 气 藏这一 概 念在 油气 田勘 探 的 任何 阶段 都 可 以使用 ,但 它所 包 含 的确切 内容 是 随 着科 学技 术 的进 步而 改 变 的l 3 _ 。
2 隐蔽 油 气 藏 的 特 点 与 分 类
隐蔽 油气 藏 属 于 油气 田勘 探 的范 畴 . 概 指 的 它 油气 藏 具 有 双重 属 性 : 是 这 类 油 气 藏 在形 态 特 征 一
上 与 显 形 构 造 油 气 藏 具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 是 这 类 油 二 气 藏 很 难 用 当 前 油 气 勘 探 方 法 和 技 术 识 别 。 南 于 油
中 图 分 类 号 : El 2 T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9 0( 0 1 0 — 01 — 4 1 7 —1 8 2 1 ) 1 0 3 0
隐 蔽 圈 闭 的 概 念 由 莱 复 生 于 16 年 提 出 _, 94 1 随 ] 着 大 型 整 装 构 造 油 气 藏 发 现 的 机 率 变 小 , 界 各 国 世
畴 的 术 语 ,是 对 各 类 以 非 构 造 为 主 的 圈 闭 类 型 的 一 种 通 俗表 达 。
年 代 后 期 的统 计 ,美 国隐 蔽 油 气 藏储 量 占总 地 质
储 量 的4 .% , 量 占 油 气 总 产 量 的4 .% 。美 国 27 产 48
截 止 到 17 年 所 统 计 的279 含 油 气 圈 闭 中 , 9技 术 是 不 断 进 步 和 发 展 的 , 因此
一
些 过 去被称 之 为 隐蔽 油气 藏 的在 当前条 件 下可 能 已不 是 真正 意 义上 的隐 蔽油 气藏 ,当前被 判定 为 隐
都加 强 了地 层 不 整合 、 性 及 古地 貌 等 相 关 隐 蔽 油 岩 气 藏 的勘探 , 中 同各 大 油 田构造 油 气 藏 的勘 探 程 在
蔽 油 气藏 是在 现 有勘 探技 术所 能 发现 的构 造油 气藏 愈 来 愈 少 及勘 探 难 度越 来 越 大 的情况 下 提 出来 的 。 目的在 于提醒 勘探 家 转变 传统 的寻找 构造 圈 闭的勘 探 思 维方 式 ,积极 寻 找传 统手 段 不易 发现 和识 别 的 圈闭 类 型和油 气 赋存状 态 。“ 隐蔽 油气 藏 ” 是勘 探范
第 1 3卷 第 1 期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2 1 年 2月 01
隐 蔽 油气 藏 的分 类 特 点 及 勘 探 技 术 研 究
梁 富 康 于兴 河 王 淑 丽
( . 国地 质 大 学 ( 京 ) 北 京 10 8 ; .中 国 地 质 科 学 院矿 产 资 源 研 究 所 , 京 10 3 ) 1中 北 , 0 03 2 北 0 0 7
从 国 外 隐 蔽 油 气 藏 术 语 的 提 出及 论 述 来 看 , 隐
角 。本 文探 讨 了隐 蔽油 气 藏 的 内涵 及 分类 , 介 绍 并 了一些 行 之有 效 的勘 探方 法 。
1 隐蔽 油 气 藏 的 勘 探 潜 力
隐蔽 油 气 藏有 巨大 的 勘 探 潜 力 。 据 2 世 纪 8 0 O
收稿 日期 :01 — 9 0 2 0 0— 1
形 成 的油气 藏 。 目前 的勘 探水 平 和条件 下 , 在 岩性 地
层 油气 藏仍 然 是 隐蔽油 气藏 勘探 的主体 。
另外 , 非构 造油 气 藏不 能等 同 于隐蔽 油 气藏 。 非
构 造 油 气 藏 主 要 是 针 对 在 勘 探 中 发 现 的 与 构 造 油 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