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 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1.GDP:一年内,对一个国家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衡量。
2.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不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4.政府预算盈余: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
5.GDP缩减指数:名义GDP被实际GDP除后的结果,是对价格水平的衡量。
6.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建立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商品的市场篮子基础上的价格指数。
7.CPI:CPI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8.NDP:国内生产净值,GDP减去允许的资本折旧量。
9.NI:国民收入,即对生产要素的支付总额。
等于净国民产品减去直接税。
第三章
1.资本劳动比率(capital labor ratio):指每个工人使用的可获得的资本的数量。
资本的供给量被劳动的供给量去除。
2.趋同(convergence):一个经济追上另一个经济的过程叫做趋同
3.资本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capital stock):提供每个时期最大消费量的资本的稳定状态水平。
当资本存量处在黄金法则水平上时,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折旧率加上人口增长率。
第四章
1. 条件趋同和绝对趋同。
绝对趋同:不同国家的产出水平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流逝,会相互接近,而且其稳态值将达到相同的趋势。
条件趋同:不同国家产出和增长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相互接近的状态,但条件是要求稳态时人均指标相同。
2.内生增长理论:由内生变量,如储蓄率所决定的稳定状态的产出增长理论。
3.规模报酬递增:指产出水平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比例的生产状况。
也就是说,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增加一倍,产出将增加一倍以上。
4.稳定均衡:如果一个变量稍微离开稳定均衡,某些力量则会将他推回到本来位置。
5.不稳定均衡:将变量推离其本来位置的一种均衡。
如果一个变量稍微离开不稳定均衡,某些力量甚至会将它进一步推开。
第六章
1.适应性政策(accommodating policies):
2.滞涨: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同时发生的解释。
3.不利供给冲击:指总供给曲线向内移动。
例如石油价格上涨
有利供给冲击:向外移动总供给曲线的一种经济干扰。
意味着企业在任何给出的价格上都愿意生产更多。
4.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短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长期,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从u*出发的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
5.不完全信息: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在不完全信息基础上进行预测,尽管并不一定产生偏差,但是不太准确。
6.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7.理性预期:是一种预期形成的理论。
在这种理论中,预期是以关于所考察经济变量的全部可以得到的消息为基础的。
这种预期往往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联系在一起。
8.交错的价格调整:交错调整价格是指各厂商都想看到其他厂商的价格决策后,再改变自己的价格,但是,没有一个厂商能够坚持做到这一点,所以,市场上厂商调整价格的时间有先后,形成了一个交错(异步)调整价格的时间序列。
9.供给冲击:最初的影响是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的一种经济干扰。
10.黏性工资:当工资随时间缓慢变化,而不是充分和快速的灵活变化来确保每一时刻充分就业时,工资就是黏性的,或者工资调整迟缓。
第十章
1.实际余额需求:人们愿意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的数量
2.财政政策乘数:由政府支出(或其他自主性支出的变化)所增加的1美元造成的总需求的增加量。
3.货币政策乘数:货币供给增加1美元时,总需求的增加量。
4.IS曲线: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5.LM曲线: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收入和利率的组合。
第十一章
1.古典情形:垂直的LM曲线。
当货币需求对利率完全无反应时,LM曲线是垂直的。
2.挤出:由于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引起的总需求中某些部分(通常是投资)的减少。
3.流动性陷阱:由于货币需求的极端利率弹性而形成的水平的LM曲线。
货币政策无效的情况。
4.传递机制: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的过程。
5.资产组合失衡(非均衡):当人们在现行的利率而不是他们意愿的利率上,持有更多某种资产(例如货币)的情形。
第十二章
1.国际收支: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进行交易的记录。
2.国际收支余额:对从国外流入某一国家的通货净流量的衡量。
3.经常项目:由于国内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以及来自国外的净转移支付所引起的美元在某国的净流动。
4.资本项目:由外国人获得本国资产所导致的美元流入某过的净流量。
5.净投资收入:本国居民持有的外国资产的利息和利润减去外国人拥有本国资产所得到的收入。
6.国际收支盈余: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其国际收入的总额大于支出的总额
7.固定汇率制:汇率由政府和中央银行而不是有自由的市场决定,并且保持他们对外汇市场的全面干预。
8.购买力平价:一种汇率决定的理论,认为汇率的调整是为了维持外国通货和本国通货的相同的购买力。
9.资本完全流动性:指投资者能在选定的任何国家,以低交易成本,迅速而无限量的购买资产。
资本完全流动时,资产持有人愿意并能够调动大量资金,跨过寻求最大回报或最低借贷成本。
10.外部均衡:国际收支既无盈余也无赤字的时候,或者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恰好相互抵消的时候。
11.内部均衡:当产出等于潜在产出时的情况。
12.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货币政策无效
13.回弹效应:增加政府支出时,我们的收入提高了,部分增加的收入将花费于进口品,这意味着国外收入也将增加。
国外收入增加后,会提高他们对我们商品的需求,这又增加因政府提高支出而引起的国内收入扩大的势头。
14.竞争性贬值:指各国政府通过使自己国家货币贬值的方式来促进商品的出口。
15.以邻为壑政策:试图以牺牲别国的产出来增加本国产出的政策。
第十三章:
1.生命周期假说:强调消费者的消费和储蓄来自于其一生的收入,并为其退休做好提供收入计划的消费理论。
2.持久性收入理论:人们形成其未来收入的预期,并选择在那个预期和他们当前收入的基础上消费多少的一种说法
3.随机游走模型:认为消费会随机变动的理论模型。
因为消费被假定是以预期的未来收入和当前收入为基础的,所以消费的变化是不可预测的。
4.流动性约束:对于为消费计划筹资而借款的能力的限制。
5.过度敏感:当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反应比理论预计的程度更大的情况
过度顺畅:当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反应比理论预计的程度更小的情况。
6.缓冲库存储蓄:指当收入低于通常水平时,消费者用来维持消费的多余的储蓄。
第十四章
1.加速模型:说明投资支出的资本同产出的变化是成比例的,但不受资本成本的影响,很好的解释了存货投资行为。
2.资本存量:经济中使用的可获得的资本的价值。
资本流量:企业和个人想要达到另一个资本存量所进行的投资量。
3.投资的q理论:签掉在资产相对于他们的再生产成本更有价值时,投资将会很高的投资理论。
资产价值对其成本的比率为q
4.适时存货管理:企业只要一生产出产品,就将其卖掉,并且订购存货只是他们最需要的部分,从而是的企业持有存货的时间尽可能短。
5.可变加速模型:企业计划进行投资以便弥补他们的实际资本存量和他们的意愿资本存量之间差额的资产,而现有实际资本存量和意愿的资本存量之间差距越大,企业投资率就越快。
6.资本的租金成本:在生产中多使用一单位资本的成本。
7.动态行为:即行为不取决于本期的,而取决于其他时期的经济变量值。
第十五章:
1.M1: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通货和活期存款(旅游支票,其他支票存款)
2.M2: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交易货币(M1,即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3.交易需求模型:
4.数量方程:货币乘以流通速度等于价格乘以产出数量(MV=PY)
5.货币幻觉:相信用来表示价格的货币数量具有重要意义,即认为一种商品名义价格的变化具有实际意义。
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6.货币的利率弹性:利率增加1%时所引起的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变动的百分比。
货币的收入弹性:当收入增加1%时,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变动量百分比。
7.货币收入流通速度:每年内货币存量在融通该年收入流量时被换手的次数。
它等于名义GDP与名义货币存量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