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4篇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4篇地理德育工作总结1地理教科书中渗透的德育内容广泛而丰富。
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和科学态度观。
还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合作意识、灾难意识、创新意识、责任义务意识和人生态度。
这些内容有的是显而易见的,有的则隐藏在各个章节中,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处理,以达到知识传授和德育渗透的完美结合。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一、理论联系实际,传播德育思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从中感悟德育。
例如,在学习“风与城市规划”中,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用经济观和环境观,合理科学地解释如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才能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让学生从课堂中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或所看到的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树立起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创设情景教学,优化德育效果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录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歌曲等来创设教学情景,既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渗透其中。
例如,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中,通过播放抗洪、抗震救灾的录像,或展示有关图片或讲述其间的英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也能从中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勇于奉献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更深层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探究教学,提升德育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有引导性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综合比较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探究中悟出德育内容。
如在“滚滚长江”一课中,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调查、搜集材料,课上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所调查的结果,介绍在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更应该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地理学科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重要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其次,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的发展和不平等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世界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此外,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总的来说,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
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地理学科的渗透德育工作,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优秀学生,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校的地理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对这项工
作的总结:
1. 强调地理素养的培养: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让学生能够理解地球上的自
然环境、人文特征和地理问题,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注重实践性学习: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性学习活动,如地理实地考察、地图制作、地理模拟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地理价值观的培养: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价值观,
让他们关注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并意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4. 加强地理教育资源的利用:我们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多媒体资源,丰富地理教
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还积极寻找和利用校外资源,如地理学术讲座、
地理专家讲座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5. 家校合作促进德育工作:我们积极与家长合作,通过家长会和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及时沟通学生的地理学习进展和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
总的来说,我们学校的地理德育工作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但同时,
我们也意识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地理资源的利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注重地理德育工作的实
施和改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八年地理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八年地理教师德育工作总结过去的八年里,我一直担任地理教师兼德育工作负责人,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为目标,致力于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素质提升。
在这期间,我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并且不断总结改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通过案例分析和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道德规范,以及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价值观。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组织义务劳动等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乐趣。
其次,我重视学生的情感管理与情绪调控。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励他们战胜困难,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我还经常进行班会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互相倾听、关心,从而增进班级凝聚力和情感交流。
另外,我注重学生的思维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我注重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
我积极开展学生交流、合作和沟通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并带领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生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在班级管理上,我注重班级秩序和纪律的建立,教育学生尊重师长和尊重他人,使班级成为和谐的学习团队。
综上所述,我在过去的八年里,积极开展了思想品德教育和德育工作。
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情感管理、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我不断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我也清楚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继续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改进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小学地理德育工作总结三篇
小学地理德育工作总结三篇小学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引言此次小学地理德育工作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生主体参与,多元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建立。
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达到了德育教育的目标,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
学生主体参与我们积极倡导学生主体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活动和实践。
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提高了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地理实践活动,如户外考察和地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多元教学方式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还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形式呈现地理知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自主研究,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研究效果显著提高,他们对地理的认知也更为全面深入。
评价机制的建立为了监测和评估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我们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
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我们还采用了项目评估、展示评价等形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评价,通过观察和日常记录,了解学生在德育培养方面的长处和不足。
这些评价机制的建立,促使学生在地理德育工作中全面发展,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结论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多元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的建立,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德育素养,激发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和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全面。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学校在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
首先,地理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培养出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在课堂上,老师们会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同时,地理学科还会涉及到一些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城乡差异等,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出社会责任感。
其次,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也对学生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通常包括实地考察、户外探究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脆弱,从而培养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一些生存技能和自救技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涉及到一些道德伦理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自然灾害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减轻灾害的影响,如何帮助受灾群众等。
在学习环境保护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从而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的来说,地理学科在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地理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将继续加强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理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德育渗透总结引言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地理德育是指通过地理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地理德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总结地理德育的渗透途径和方法,以及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地理德育的渗透途径地理德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在地理教育中进行渗透:1. 课程设置的渗透在地理教学课程中,通过有意识地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将德育元素渗透其中。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关的地理问题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2. 教学活动的渗透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要素,例如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课堂管理的渗透地理课堂是地理德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师通过课堂纪律的管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自律、守纪、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4. 师生关系的渗透地理德育还需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来实现。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在交流中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地理德育的实施方法在地理德育的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打破传统框架地理教育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采集实地数据、设计地理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问题意识地理德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地理问题的角度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思考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交通。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
文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来实现。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地理学科也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和习俗,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其次,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实现。
地理学科的教
学方法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地图绘制、气象观测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地球的奇妙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环保意识。
同时,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最后,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配合。
学校可以通过举
办地理知识竞赛、环保主题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学校举办的家长会和活动,共同关心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成长。
总之,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教学内
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学校家长的共同配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一:地理德育渗透总结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石牌镇贺集中学余国森地理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掌握的地理科学知识是为育人服务的。
因此,地理教育如何按照“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几年来我在教学方面着重“以德育为核心,以多媒体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搞好教学工作,现小结如下:一、以德育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地理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去有意识地感染学生的心灵,使教学过程既顺理成章,又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融德育、智育于一炉。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实事求是、正确引导。
在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运用辩正的、一分为二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我国的自然资源时,一方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有的资源配套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也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人均资源少,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资源质量相对悬殊,某些资源贫矿多、富矿少;资源开发难度大、破坏严重;后备资源不足等。
通过这样的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雄心斗志,鞭策他们从小刻苦学习,为医治祖国的各种”创伤”而努力奋斗。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进行德育教育。
空洞的理论和枯燥的说教,时间长了学生必然感到烦躁乏味。
因此,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教学,学生听来新鲜有趣。
如在讲到我国的人口问题时,单纯讲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够的。
但采用”算帐法”,效果就好得多。
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1991年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如果按1970年人口增长率推算,从1971年以来的20多年间,全国少生了约2.4亿人。
地理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5篇
地理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5篇地理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篇1因为工作的需要,地理老师的紧缺,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三个班的地理科的教学工作,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地球和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我以前所教的科目不是地理,这一次是直接接触,而七年级的学生是刚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地理”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地理又是中考的会考科学,分数带入总分,所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就要求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目录,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一)、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效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刻苦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
由于第一次参与地理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新的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够,所以,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
(二)、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炼,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每一个班级有六十多位学生,每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但我觉得是一种使命,深感责任之重,因为作业是体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对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我都给他们以很好的鼓励表扬,对完成得不好的学生,我不是打“x”完事,而是在旁边给予正确的解答。
在课堂上还进行讲评,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使得他们认识到作业不能敷衍了事。
(四)、积极参加校本研究1、自觉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科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并且在有空余的时间,我都主动去听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的课,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精选多篇)第一篇: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好德育工作.地理学科具有极其丰富的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育又是搞好教学工作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现将德育工作总结如下:一,结合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地理,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如辽阔的疆域,旖旎的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教学中,用美的语言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介绍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我国地理上的科学技术贡献,介绍我国现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讲述祖国建设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进而豪情满怀,树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二,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请你关注:)和地理特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阐述地理知识,认识其存在的差异,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求实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乡土实际和特色,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并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三,培养科学态度地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作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鼓励学生从实际出发,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活动.四,培养刻苦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特别需要读图分析,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刻苦学习的精神不仅对学生当前学好地理是必要的,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刻苦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有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五,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总之,在这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用良好的思想道德武装学生的头脑并结合地理教育的实际加以运用.在以后的教学中,这项工作还要长抓不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篇:2020年地理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好德育工作。
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引言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理念与地理学学科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旨在总结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方法,以提供有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参考。
重要性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具有以下重要性:1. 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资源共享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学生可以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问题,培养他们关心国家和世界的意识,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
方法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教材选择:选择具有社会价值观的地理学教材,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 课堂讨论:在地理学教学中,安排适当的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地理问题的背后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
3. 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组织地理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并从中体验社会责任和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的地理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地理问题的背后的道德和伦理考量,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论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适当的教材、进行课堂讨论、实施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以及进行案例分析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实施地理学学科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的传授:地理德育课程应该包含对地理知识的传授,包括地理概念、地理位置、地球的结构和形成、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地
球的各个方面,并形成全面的地理素养。
2. 思想品德的培养:地理德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通过讲解地球的多样性、环境问题和社会影响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责任感和社会公民意识。
并
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考与地理相关的社会问题。
3. 实践与体验的开展:地理德育工作还应该开展一系列实践与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
际操作中感受地理的使用和应用。
比如组织实地考察,探索地理现象和地貌特点;开
展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技术训练,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能力的培养:地理德育工作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
能力。
包括地理观察与描述能力、地理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地理实践与应用能力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总之,地理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
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
通过系统的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
生对地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
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
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人格的学生。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德育的渗透,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的渗透,以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一、注重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地理学科是一门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的学科。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域文化、历史、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
例如,在讲授中国地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美和伟大。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美丽和独特,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节、环保宣传等,让学生亲身参与环保行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让学生认识到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机遇,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学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不断探索和总结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首先,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社会性。
地理学科涉及到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等方方面面,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地理学科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民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很好地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很好地渗透德育工作。
地理学科的教学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通过实地考察、地图绘制、模拟实验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念。
最后,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很好地渗透德育工作。
在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一些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地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很多机会和可能性。
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4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德育个人总结
2024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德育个人总结本学期的地理德育课程即将结束,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学习和成长,我深感收获良多。
在八年级地理德育教育中,我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价值观,下面我将根据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对个人成长进行总结。
首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运动与地球的变化和中国的自然地理。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地球及其运动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了解到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造成昼夜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同时,我还学习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了解了我国的地理特点、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知识。
通过这些学习,我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有了更深地认识,也更加珍惜我们的家园。
其次,在地理德育课程中,老师注重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展示,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我在小组讨论中学会了如何聆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自己。
在班级活动中,我积极参与,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还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增进了班级凝聚力和友谊。
此外,老师还引导我们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大事。
我记得在一次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新闻,并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这让我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积极关注国家大事,了解了一些发展建设的情况,增强了自己的国家意识。
最后,我在这个学期的德育课程中也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给我们一些探究性的问题,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和同学的讨论,我学会了和不同的观点进行对话和辩论,尊重他人的意见,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指导。
这能力的提高不仅在地理德育课上有所表现,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个学期的地理德育课程,我收获了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标地理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思考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本次地理德育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地理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国家土地资源保护的认识。
二、工作内容和方法1. 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
针对目标,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地理德育活动计划,并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表,同时确保活动能够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2. 开展有意义的地理实践活动。
针对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认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探究等。
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城市规划展览、参加社区环保活动等。
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举办地理主题讲座和交流活动。
邀请地理专家和学者举办地理主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竞赛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5. 组织学生参加地理文化体验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地理文化体验活动,如地理影视欣赏、地理书籍朗读等,让学生感受地理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6. 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和课题探究活动。
通过开展地理研究和课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精神。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地理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展示和交流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工作效果和体会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果。
一方面,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另一方面,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增强,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三年级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三年级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三年级地理学科教学中,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渗透来实现德育目标。
1. 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研究祖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分布等知识,让学生对祖国的壮丽山河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激发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讲解一些国家英雄的事迹、国旗、国徽、国歌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地理学科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我们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
通过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城市的环境保护设施,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深入体验环境保护的实际意义。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渗透社会责任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研究地理问题与社会问题的联系。
我们讲解地理现象与社会问题的关联,例如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增长、交通拥堵问题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并思考如何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以上的德育渗透措施,我们在三年级地理学科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生们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多的意识,同时也明白了自己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地理学科德育渗透仍然有许多改进的空间,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方式,为学生的德育培养贡献更多的力量。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5篇
地理德育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地理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地理教学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和地理素养。
本学期,我校地理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现代公民”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工作内容1. 课堂教学:地理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本学期,我们通过《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课程,系统传授地理知识,同时结合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增强爱国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通过地理图表、数据分析和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 实践活动:地理德育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多次地理实践活动,如“爱我中华——全国地理知识竞赛”、“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与回收”等。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当地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
3. 家校合作:家庭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
本学期,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我们向家长介绍了地理德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关注地理现象,培养孩子的地理兴趣和素养。
三、工作成效通过本学期的努力,我校地理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生的地理素养得到了提高,爱国情感得到了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
在“爱我中华——全国地理知识竞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了良好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此外,通过家校合作,家长们对地理德育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家校共育的氛围更加浓厚。
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虽然本学期的地理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不够浓厚,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仍需加强,需要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家校合作仍需深入推进,需要加强家长对地理德育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地理德育渗透小结完整版
地理德育渗透小结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地理德育渗透小结地理教材中渗透的德育教育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
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和科学态度等内容;也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合作意识、灾害意识、创新意识、责任与义务意识和人生态度等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很明显,有的则隐藏在各章节中,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处理教材,做到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的完美结合。
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一、理论联系实际,传播德育思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体会地理的价值,并从中感悟德育。
例如,在学习“风与城市规划”中,联系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用经济观和环境观,合理科学地解释如何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才能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让学生从课堂中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或所看到的城市进行规划时应该考虑到哪些因素,树立起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创设情景教学,优化德育效果利用主题鲜明的图片、寓意深刻的漫画、真实直观的录像、有趣的故事和优美的诗词歌曲等来创设教学情景,既能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渗透其中。
例如,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中,通过播放抗洪、抗震救灾的录像,或展示有关图片或讲述其间的英雄故事,让同学们体会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同时,也能从中学习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勇于奉献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更深层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开展探究教学,提升德育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设置有引导性的问题,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综合比较等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探究中悟出德育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德育渗透总结篇一:地理德育渗透总结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石牌镇贺集中学余国森地理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地理教师,我们掌握的地理科学知识是为育人服务的。
因此,地理教育如何按照“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几年来我在教学方面着重“以德育为核心,以多媒体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素质为目标”搞好教学工作,现小结如下:一、以德育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地理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通过地理知识的传授,去有意识地感染学生的心灵,使教学过程既顺理成章,又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融德育、智育于一炉。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实事求是、正确引导。
在地理教学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运用辩正的、一分为二的教学方法。
如在讲我国的自然资源时,一方面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个资源大国,自然资源种类齐全,是世界上少有的资源配套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也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拥有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人均资源少,地区分布不平衡、组合错位,资源质量相对悬殊,某些资源贫矿多、富矿少;资源开发难度大、破坏严重;后备资源不足等。
通过这样的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雄心斗志,鞭策他们从小刻苦学习,为医治祖国的各种”创伤”而努力奋斗。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进行德育教育。
空洞的理论和枯燥的说教,时间长了学生必然感到烦躁乏味。
因此,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算帐法”教学,学生听来新鲜有趣。
如在讲到我国的人口问题时,单纯讲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过快,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够的。
但采用”算帐法”,效果就好得多。
原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1991年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如果按1970年人口增长率推算,从1971年以来的20多年间,全国少生了约2.4亿人。
若是按1986年的消费水平推算(抚养一个儿童到16岁所需抚养费:农村为6600元,城市为18740元),少生两亿多人口,最少也要节约8500亿元,比1986年国民收入(7790亿元)还多710亿元”。
向学生介绍这段内容后再提问:我国人口问题该怎么办?学生自然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有时也可以运用图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进行各国指标数字的比较,教育效果也很好。
二、以多媒体为手段,创设愉悦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使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大大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从常规的文字、地图等表现知识,扩大到声形并茂、动静结合的各种图像来表现知识,它能启迪思维、缩短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多向信息交流增多。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1、运用多媒体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多媒体以其强烈的趣味性、多样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动静结合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讲澳大利亚一课时,放一段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声像并茂的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澳大利亚牛羊成群、矿产丰富,自然加深了对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教学环境和气氛生动活泼。
2、多媒体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如只用语言叙述,则很难讲解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即使配以挂图,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易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用电教手段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例如澳大利亚的大自流井盆地的成因,因为太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但是利用多媒体动画,学生非常直观地从动画中看到地下水的流动和自喷过程,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这一难点。
3、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演示手段、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在讲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别大的原因时,不直接描述这方面的原因,而是利用多媒体展示流经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地貌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判断,从而得出结论;接着进一步提出问题:黄河中游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继续通过多媒体播放下游”地上河”形成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在黄河下游因大量泥沙沉积加之两岸人民筑堤束水,使之下游逐渐形成”地上河”。
这样就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图表众多,类型多种多样。
地图犹如“骨架”,它能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显示地理事物的规律。
若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图像的作用,既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正确的空间概念,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可以将非常复杂的地图,化繁为简,突出重点。
例如在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时,利用多媒体的等待和擦除功能,展示南北走向的山脉、弧形山脉并使其闪烁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其它功能,使山脉的两侧地形区形成不同的展示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快速阅读地图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和分析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多媒体有利于教学的传递和及时反馈。
多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以便于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教学,并及时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充分发挥好多媒体的效应,合理使用并有机地安排在教学中,是教师完成传递知识、情感及反馈信息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
课堂练习时,用计算机出示试题并加以声音图像,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大大改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传递方式和反馈途径,促成学生认知识规律飞跃,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三、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以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
一般来说,地理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地理自学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和地理创新能力等几方面。
1、地理自学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在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的天职,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认识所学内容。
每当学习新的一章一节的时候,都要提醒学生审视所学内容的类型、特点、性质和难度,经常地引导学生做这项工作,则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其次,是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和整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和层次化,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再次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答题,特别是图表分析题,避免一味地死记硬背。
地理学科的特色是读图、绘图和析图,通过以地理图表的分析练习,一方面可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掌握读图析图的一般方法。
2、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认识始于观察,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理论的概括和创造性思维。
观察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
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如在讲《中国地形》时,先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然后让学生归纳我国地形的类型、地势的高低、地形区的分布等。
通过观察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思维能力,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地理思维时,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将各自然要素、各经济部门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地理现象整体性认识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时,要善于辨别地理区域差异,掌握地理区域特征,以便于因地制宜地利用、改造自然,突出区域性的特点,防止学生由于地理区域特征模糊,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此外,对于空间广阔的地理事物,在引导学生思维时,要将地理对象同它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联系起来,借助地图,将地理现象联系地图进行思考,以便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
由于地理教材具有不同的逻辑属性,因而在教学中必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
一般而论,地理观念的描述要运用形象思维,它主要是通过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而进行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多种材料的阐述要运用逻辑思维,其基本过程和形式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它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获得地理现象规律认识的思维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维中最重要的形式。
如在讲解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最后使学生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3、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形象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启发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图象、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
如通过观察太阳系示意图,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太阳及其结构的形象。
再如运用学生看过的各种河流的形象,经过取舍和重新组合,形成尚未见过的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刚果河等河流的形象。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幻想,同时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拨,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联系和引伸展开想象,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力是识记和再现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
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丰富而有趣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记忆力的关键。
如在进行中国地理行政区划教学时,采用”顺口溜”或”三字经”,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效果也非常好。
(2)依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中学生的记忆以意义记忆为主,因此,对需要记忆的地理事物尽可能赋予新的意义。
如我国黑龙江省的煤矿(鹤岗、鸡西和双鸭山等)都与动物有关;俄罗斯的地名后多带有”格勒”、”斯克”等音节,荷兰的两大港口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均有”特丹”音节。
(3)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使之善于记忆。
充分联想,把握特征是培养记忆能力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