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五文言文通假和特殊句式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汇总
37.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38.岁亦莫止。(莫,通“暮”)
39.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1.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
43.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
44.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ID:jiandan100cn)整理发布
答案:
1.如果您放弃灭郑的打算,而把它作为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为”,把它作为;“行李”,往来官员;“乏困”,缺乏的东西;补充省略主语“您”)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向东边使郑国成为疆界,又想扩张他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6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劝学》
69.虽有槁暴(有,通“又”,再。暴,通“曝”,晒。)
7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71.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72.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过秦论》
7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王秦族矣。(《过秦论》)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知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知识归纳总结《陈情表》一、通假字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4、四十有四(通“又”)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二、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2、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指古代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的考中者。

3、至于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4、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5、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7、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很快地跑8、拜臣郎中古:上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9、区区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10、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11、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12、狼狈古:进退两难今:狼和狈13、寻古:不久今:寻找14、沐浴古:蒙受今:洗澡15、无主古:无人主持今:没有主人三、词类活用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远离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不幸的事进退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秀才名作动,做秀才,为秀才孝廉名作动,做孝廉,为孝廉微贱形作名,微贱的身份清化形作名,清明的政治教化犬马名作状,像犬马一样故老形作名,年老之人四、一词多义【以】1、臣以险衅连词,因为2、猥以微贱介词,凭借…(的身份)3、臣具以表闻介词,用4、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5、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6、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于】1、急于星火介词,比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向【之】1、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助词,的2、臣之进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少】1、少多疾病年岁小2、解鞍少驻初程稍稍3、少仕伪朝年青时4、一时多少豪杰多少【志】1、舅夺母志志向2、听臣微志愿望3、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做标记4、寻向所志标志【应】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照料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回答【婴】1、夙婴疾病缠绕,被缠绕2、举婴,欲投之河婴孩【矜】1、犹蒙矜育怜惜2、不矜名节自夸3、鉏耰棘矜矛、戟等武器的柄【悯】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2、悯臣孤弱怜惜,悲痛【薄】1、门衰祚薄浅薄2、日薄西山迫近,靠近3、厚古薄今轻视,看不起【期】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一定的期限2、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约定,约会3、良剑期乎断希望,要求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一周年,一整月)此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疾】1、而刘夙婴疾病病(一般的生病)2、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痛苦,疾苦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缺点,毛病4、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厌恶,憎恶5、疾风知劲草迅猛,急速6、嫉恶如仇厌恶,憎恶【除】1、除臣洗马授予官职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3、攘除奸凶除掉五、文言句式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式2、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式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式4、急于星火介宾后置5、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宾后置6、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7、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六、难句翻译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大总结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8.手裁举裁通“才”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二、虚词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1.判断旬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②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④南冥者,天池也。

⑤妾.洞庭龙君小女也。

⑥吾君,龙也。

⑦道士,乃人也。

⑧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

2.被动旬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格式为“动词+于……”。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被动句。

用“见……于……”格式表示被动。

)③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④今日见辱于长者。

⑤为夫婿所薄。

⑥女佳不幸.为顽童所辱。

3.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而今安在哉(应为“在安”。

)②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句式。

“兄嫂”是动词“依”的宾语,前置。

范围副词“惟”(或“唯”)加在前置宾语的前面。

“是”加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应为“尤何”。

)④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否定句中,代词“我”作宾语,置于动词“若”之前)⑤水击三千里。

(“击”的宾语“水”前置。

)⑥之二虫又何知(“知”的宾语“何”前置。

)⑦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天阀”的宾语“之”前置。

)⑧洞庭君安在哉(“在”的宾语“安”前置。

)⑨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介词“以”的宾语“奚”前置。

)⑩是何可否之谓乎(“谓”的宾语“何可否”前置。

)(2)定语后置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少年”的定语“好事”后置。

)②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乡人”的定语“有客于泾阳”后置。

)③时有宦人密视君者(“宦人”的定语“密视君”后置。

)(3)介词结构后置①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即“于星火急”。

)②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应为“于江渚之上渔樵”。

)④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状语后置句。

应为“以其能名之”,意思是“用它的才能命名它(溪),所以叫它‘染溪…。

]⑤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的状语“于南冥”后置。

)<br< p="">⑥问者燕香于鼎(“燕香”的状语“于鼎”后置。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与不:不(fǒu),通“否”。

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事,通“侍”,侍奉。

《苏武传》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 ,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霑,通“沾”,打湿;衿,通“襟”,衣襟。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张衡传》精思傅会:傅,同“附”。

员径八尺:员。

同“圆”。

尊则振龙:振,通“震”,震动。

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怒发上冲冠:上,向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苏武传》其一人夜亡:夜,在夜里。

剑斩虞常已:剑,用剑。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向上。

朝夕遣人侯问武:朝夕,早晚。

《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当时。

(2)名词活用作动词:《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

秦御史前书曰:上前。

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shè),安置住宿.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yì),穿着。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献礼。

相如每朝时:朝,上朝。

《苏武传》天雨雪:雨,下。

羝乳乃得归:乳,生育,生子。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总结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通假字: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

(“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1、于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2、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3、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4、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5、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6、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7、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8、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侥幸)9、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译为“把”,后省略“之”)10、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周看)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11、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②王必无人(如果)12、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13、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②乃前曰(于是,就)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三、古今异义: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导语:文言文对有些同学来说可能很难,可是万变不离其宗,多看多读多记多些理解就会了。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③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四)形容词作名词⑴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⑵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⑶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⑴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⑵ 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⑴茂林修竹(意为“高”)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⑶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⑶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6一⑴ 若合一契(一起)⑵ 其致一也(一样)⑶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⑸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 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② 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③ 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⑵当其欣于所遇⑶终期于尽⑷不能喻之于怀⑸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⑴仰观宇宙之大⑵俯察品类之盛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古今异义】1.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归纳,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归纳《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 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 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 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 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 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⑴可予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送书于庭:⑷召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⑺设九宾于廷⑻肉袒伏斧质⑼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古义:跑;今义:行。

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三、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4.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5.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6.徒①徒见欺②徒以口舌为劳7.于①君幸于赵王②故燕王欲结于君8.见①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9.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0.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顾野有麦场④念父母,顾妻子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相如奉璧西入秦④肉袒负荆2.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④乃前曰⑤怒发上冲冠⑥赵王鼓瑟⑦臣乃敢上璧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归璧于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⑤臣舍人相如止之曰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大王必欲急臣③秦王善为秦声五、文言句式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本文是关于高中必修四文言文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方面,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个:1.“予”通“与”,表示给予。

2.“质”通“锧”,指砧板。

3.“不”通“否”,表示疑问语气。

4.“奉”通“捧”,表示用双手托着。

5.“庭”通“廷”,指国君听政的朝堂。

6.“案”通“按”,表示审查、察看。

7.“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___”通“穆”。

9.“孰”通“熟”,表示仔细。

10.“缶”通“缻”,指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此外,还需要注意一词多义的情况:1.“于”既可以表示介词“被”,也可以表示连词“同”。

2.“见”既可以表示介词“被”、“受”,也可以表示动词“接见”。

3.“舍”既可以表示名词“传舍”,也可以表示动词“安置住宿”。

4.“负”既可以表示依仗、凭借,也可以表示辜负、对不起,还可以表示违背或使承担等。

5.“使”既可以表示派遣,也可以表示出使、让或使臣等。

6.“引”既可以表示引见、延请,也可以表示拉、牵或调转等。

7.“徒”既可以表示白白地,也可以表示只、只不过。

8.“幸”既可以表示幸好、幸而,也可以表示被宠幸或侥幸。

9.“以”既可以表示凭、用、来,也可以表示因为或连接两个动作。

10.“欢”既可以表示欢心,也可以表示交情。

11.“顾”既可以表示回头、四面看,也可以表示只是、反而或顾惜、怜惜等。

12.“必”既可以表示一定、必然,也可以表示如果。

13.“因”既可以表示于是、就,也可以表示因为。

以上就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⑨相如走上前去缻(缻:进贡)⑩___弹奏着古琴①①___与群臣相互看着,苦笑不止b.名词作状语:①相如在朝堂上斥责他②因此让人拿着和氏璧回赵国,绕了一条小路到达③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境④于是他向前走去⑤怒发冲冠,头发直竖向上⑥最终在朝堂上见到了相如c.使动用法:①让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归还赵国②秦王担心和氏璧被破坏③宁可让他承担负责任的责任,也不让和氏璧留在秦国④礼仪完毕后将和氏璧归还赵国⑤用这种方式断绝了秦国的希望⑥将和氏璧归还给赵国⑦因为他的勇气而被各诸侯国所称赞d.意动用法:①就连普通人都会为此感到羞耻②先解决国家的急需,再考虑私人恩怨③我感到很羞耻,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e.形容词作动词:①以严肃庄重的态度来表示尊敬②不知道将军为何如此宽宏大量③国王一定希望我赶快行动f.形容词作名词:①断绝了秦国和赵国之间的友好关系②宁可承担理亏的责任g.动词作名词:①从未有过如此坚定明确的约束②成为了生死之交的朋友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①___是赵国的良将。

必修四文言文要点整理

必修四文言文要点整理

课本必修四文言文要点整理季氏将伐颛臾一、通假字是谁之过与(“与”通“欤”)二、活用字1.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来动词作使动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来,使……来动词作使动3.既来之,则安之来,使……来;安,使……安定使动用法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找借口名词作动词5.无乃尔是过与过,责备名词作动词三、特殊句式1.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2.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3.何以伐为宾语前置4.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5.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宾后置6.龟玉毁于椟中被动句,介后7.而谋动干戈于内介宾后置8.虎兕出于柙介宾后置四、重要实词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指用兵。

2.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3.且尔言过.矣(错,犯错)4.是谁之过.与?(过错)5.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列,此处指施展;走向,此处指担任;位,职务)6.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跌倒;搀扶盲人走路的人)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讨厌;舍弃,回避)8.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忧虑,担忧)9.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覆)10.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整治,治理;使动)11.既来.之,则安.之(使动)1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五、重要虚词1.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对)虎兕出于柙(介词,从)龟玉毁于椟中(介词,在)固而近于费(介词,引出对象)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在)2.以: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把……作为)何以伐为(介词,为,凭)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来)3.焉:则将焉用彼相矣(何必,哪里)4.而: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连词,转折)固而近于费(连词,并列或递进)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连词,转折)不患寡而患不均(并列关系)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转折)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并列)5.之:是谁之过与(助词,的)既来之,则安之(代词,他们)六、古今异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采取军事行动2.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把他作为3.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安:不安定七、一词多义八、译句1.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通假字整理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通假字整理一、《念奴娇·赤壁怀古》1、原文: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通假字:尊,通“樽”。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1、原文:肉袒伏斧质。

译文:您不如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请求大王处罚,或许侥幸能得到赦免。

通假字:质,通“鑕”,表示“铁砧”。

2、原文: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不。

译文: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可以给他吗?通假字:不,通“否”,语气助词。

3、原文:臣愿奉壁往使。

译文:臣愿捧护宝壁前往出使。

通假字:奉,通“捧”。

4、原文:拜送书于庭。

译文: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通假字:庭,通“廷”。

5、原文:召有司案图。

译文: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

通假字:案,通“按”,表示“审察、审看”。

6、原文: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译文: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

通假字:孰,通“熟”,表示“仔细”。

7、原文: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译文: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

通假字:缪,通“穆”。

8、原文: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译文: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壁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通假字:邪,通“耶”,表示“吗”。

三、《苏武传》1、原文:女为人臣子。

译文:你身为汉臣。

通假字: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表示“你”。

2、原文:畔主背亲。

译文:反叛君主,背弃亲友。

通假字:畔,通“叛”,表示“背叛”。

3、原文:与旃毛并咽之。

译文: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

通假字:旃,通“毡”,毛织品。

4、原文: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译文:掘野鼠、收草实来吃。

通假字:去,通“弃”,表示“收藏”。

译文:法令随时变更。

通假字:亡,通“无”。

6、原文: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译文: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通假字:决,通“绝”,表示“告别”。

7、原文:前以降及物故。

译文: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

通假字:以,通“己”,表示“已经”。

8、原文:信义安所见乎。

译文: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通假字:见,通“现”,表示“表现”。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通假字: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例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中的“予”通“与”,表示给予;“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中的“质”通“锧”,表示砧板。

其他常见的通假字还有“不”通“否”,“奉”通“捧”,“庭”通“廷”,“案”通“按”,“宾”通“傧”,“缪”通“穆”,“孰”通“熟”等。

古今异义:一些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古义为意外的事故,今义为程度副词。

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文言文中可能有多个含义,例如“使”在“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中表示出使,在“单于使使晓武”中第一个“使”表示派,第二个“使”表示使者。

词类活用:一些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词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作动词,表示交好。

特殊句式: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例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例如“此天子气也”是判断句,“大王来何操”是倒装句,“沛公谓张良曰”是省略句。

成语和典故:文言文中还包含了许多成语和典故,这些成语和典故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例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等。

以上是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本文对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进行总结,包括:
1. 并列句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相对独立的句子组成,通过连接词(如“而”、“乃”、“或”等)来连接起来。

并列句常用于表达两种相对独立的事物或概念。

例如:
孟子曰:“民无食,我饮水”。

仲尼曰:“吾不怨天,不尤人”。

2. 省略句
省略句是在句子中省略掉某些成分,使句子更为简洁明了。

常见的省略句包括主语省略、宾语省略和状语副词省略等。

例如:
乞与之道,不才请示于俸禄幸而乱。

3. 并列结构句
并列结构句是在句子中使用对偶结构或对称句式,通过对比和呼应来达到修辞的目的。

例如:
形躯可恶,溺识可恶,不为人臣可恶,与其听汝之所好,不如说而已矣。

4. 倒装句
倒装句是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强调某种语气或表达特殊的语境或感情色彩。

例如:
功名富贵,一世安闲。

以上是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的总结。

通过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作品。

高中语文必修四、五文言文通假和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四、五文言文通假和特殊句式总结

通假字《季世将伐颛臾》:1.与,同“欤”,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吧”。

《寡人之于国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斑白,头发花白。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同“勿”或“毋”,不要。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敛”,收敛,积蓄。

)《氓》1.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于,通“吁”。

)3.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言说。

)4.隰(xí)则有泮(pàn)(泮,通“畔”,边岸。

5.信誓旦旦(旦旦:同“怛怛”,诚恳的样子。

)6.士贰其行(贰:同“忒”,“貣”的误写,过失偏差。

)《离骚》1.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2.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通“僻”,幽僻。

)3. 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导”,引导。

)《逍遥游》1.其翼如垂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2.其正色邪(邪:同“耶”,语气词。

)3.三餐而反(反:同“返”,返回。

)4.小知不及大知(知:同“智”,智慧。

)5.知效一官(知:同“智”)6.此大小之辩也(辩:同“辨”,分辨。

)7.而御六气之辩(辩:同“变”,变化。

)8.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同“繇”,喜。

)《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同“取”,取舍,爱好。

)特殊句式《季世将伐颛臾》(1)判断句1. 是社稷之臣也。

(2)宾语前置句1.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2. 何以伐为(3)状语后置句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3. 虎兕出于柙4. 龟玉毁于椟中(4)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寡人之于国也》(1)判断句1. 非我也,兵也。

2. 非我也,岁也。

3. 是亦走也。

4. 王道之始也。

(2)宾语前置句1. 未之有也。

(3)状语后置句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2. 申之以孝悌之义3.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省略句1.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2.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3.(士兵)弃甲曳(yè)兵而走(5)固定句式1.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2024届高考复习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

统编教材文言文特殊句式汇总1.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由此变形组合的句式主要有:“……者,……也” “……,……也”“……,……者也”“……者,……”“……者,……者也”几种。

这些句式,也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典型格式。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陈胜者,阳城人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汝是大家子。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表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如:①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无标识的判断句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

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廉颇)大破之。

②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③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高一至高三都用得上~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高一至高三都用得上~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高一至高三都用得上~“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它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既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确切认读,又关系到对词句的正确理解。

由于所用通假字在文中所表达的意义不是该字本身的意义,所以在阅读时如遇到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的字时,就要考虑这个字是不是某个字的通假字。

为了帮助考生更深刻的理解,小编特意整理了课本内通假字,以及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翻译。

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01必修1-必修5通假字汇总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11.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12.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14.故振慑(同上)15.设九宾(宾,通“傧”,傧相bīn xiàng,迎宾赞礼的人。

傧,旧读bìn)1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1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18.秦王方还柱走(同上)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同上。

21. 轲既取图奉之同上。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同上。

23.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24.卒惶急无以击轲同上。

25.卒惶急不知所为同上。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1.可与不:不(fǒu),通“否”。

2.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

5.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地。

二、古今异义1.使人遗(wèi)赵王书:书,信。

2.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祝酒。

3.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4.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言,扬言。

5.于是项王前进缶:前进,向前进献?6.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遵守约定?7.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鄙贱:地位低下,见识浅薄?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9.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明年:第二年?10.不如因而厚遇之:因而:趁此就?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怒发上冲冠:向上。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名词活用作动词: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上前。

秦御史前.书曰:上前。

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

臣乃敢上.璧:上,献上。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shè),安置住宿.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yì),穿着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献礼。

相如每朝.时:朝,上朝。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待。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3、使动用法:(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2)动词的使动用法: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归.璧于赵:归,使...回去。

毕礼而归.之:使...回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
《季世将伐颛臾》:1.与,同“欤”,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吧”。

《寡人之于国也》: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斑白,头发花白。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同“勿”或“毋”,不要。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敛”,收敛,积蓄。

)《氓》1.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于,通“吁”。


3.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言说。


4.隰(xí)则有泮(pàn)(泮,通“畔”,边岸。

5.信誓旦旦(旦旦:同“怛怛”,诚恳的样子。


6.士贰其行(贰:同“忒”,“貣”的误写,过失偏差。


《离骚》1. 肇锡余以嘉名(锡,通“赐”。


2. 扈江离与辟芷兮(辟,通“僻”,幽僻。


3. 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导”,引导。


《逍遥游》1.其翼如垂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2.其正色邪(邪:同“耶”,语气词。


3.三餐而反(反:同“返”,返回。


4.小知不及大知(知:同“智”,智慧。


5.知效一官(知:同“智”)
6.此大小之辩也(辩:同“辨”,分辨。


7.而御六气之辩(辩:同“变”,变化。


8.而宋荣子犹然笑之(犹:同“繇”,喜。


《兰亭集序》1.悟言一室之内(悟:同“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趣:同“取”,取舍,爱好。


特殊句式
《季世将伐颛臾》(1)判断句1. 是社稷之臣也。

(2)宾语前置句1.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2. 何以伐为
(3)状语后置句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2.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 虎兕出于柙
4. 龟玉毁于椟中
(4)省略句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寡人之于国也》(1)判断句1. 非我也,兵也。

2. 非我也,岁也。

3. 是亦走也。

4. 王道之始也。

(2)宾语前置句1. 未之有也。

(3)状语后置句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 申之以孝悌之义
3.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省略句1.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2.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
3.(士兵)弃甲曳(yè)兵而走
(5)固定句式1.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有的人…)
2. 直不百步耳(直….耳:只不过…罢了)
3.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何异于….:这与…有什么不同)《氓》(1)判断句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宾语前置句1. 秋以为期
《离骚》(1)判断句1.帝高阳之苗裔兮
(2)宾语前置句1.恐年岁之不吾与
(3)状语后置句1. 肇锡余以嘉名
(4)省略句 1. 纫秋兰以(之)为佩
2. 来吾道夫(于)先路。

《蜀道难》(1)判断句
(2)宾语前置句1.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状语后置句1.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省略句1.雄飞雌从绕(于)林间
2. 又闻子规啼(于)夜月
3. 但见悲鸟号(于)古木
《琵琶行》(1)被动句1. 妆成每被秋娘妒。

2. 血色罗裙翻酒污。

(被玷污)
3钿头银篦击节碎。

(被击碎)
(2)省略句1. (予)歌以赠之
2. 本(是)长安倡女
3. 使(之)快弹数曲
4. 送客(在)湓浦口
5. 感(于)斯人言
6.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3)状语后置句1.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2. 转徙于江湖间
《项脊轩志》(1)判断句1.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此吾祖太长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2)宾语前置句1.垣墙(于)周庭,以(之)当南日
2.(妪) 语未毕,余泣
3. 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3)状语后置句1. 鸡栖于厅
2.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其制稍异于前
4.尝居于此
(4)被动句1.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逍遥游》(1)判断句1.此大小之辩
2. 《齐谐》者,志怪者也
3. 南冥者,天池也
(2)宾语前置句1. 而莫之夭阏者
2. 奚以知其然也
3. 而彼且奚适也?
4.之儿虫又何知
(3)状语后置句1.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省略句 1. 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

(5)固定句式1.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
《兰亭集序》(1)判断句1.修禊事也
2. 死生亦大矣
3.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定语后置句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状语后置句1.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悟言一室之内
3. 亦将有感于斯文
4. 当其欣于所遇
(4)省略句 1. 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2. 悟言(于)一室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