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家庭和谐

成都市妇联儿工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关乎国家的稳定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成都市妇联联手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查看法庭审判资料、对未成年人及其家庭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未成年罪犯及其家庭教育进行深入调研。共查阅410件未成年刑事案件的审判材料,涉及未成年犯罪人数519人次,随机抽取成都市少管所150名罪犯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的问卷调查,并对12名14-18岁未成年犯罪人及10名未成年犯罪人的父母进行了个别访谈,现将相关成果报告如下: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1、犯罪低龄化和明显的性别差异。本研究的519个涉案人员中,14岁—16岁227犯,17岁292犯。犯罪人数中男性为504人,占犯罪总人数的97.11%,女性为15人,占犯罪总人数的2.89%。

2、未成年犯罪人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多数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本研究资料显示,2007-2011年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最多的是初中文化程度的犯罪人,占犯罪

总人数的56.5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犯罪人占29.57%。

3、未成年人犯罪时多数处于无业状态。本研究发现未成年人中非在校学生和在校学生的犯罪人数之比为7.95:1,未成年人犯罪最主要的类型为无业青少年,人数为229人次,占犯罪总人数的44.12%。

4、在校学生犯罪人数不断增加,其中初中阶段是未成年学生犯罪的高峰期。该研究取样的519犯罪人次中,在校学生58人次。其中,2007年为7人,2011年为16人,总体呈上升趋势。从未成年犯的年级看,大学生占3.45%;高中生占29.31%;初中生比例最高,占62.07%。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学特征

1、侵犯财产和人身伤害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分析本研究案件类型,发现未成年人所犯之罪以抢劫、抢夺、盗窃为主的侵犯财产型犯罪以及以故意伤害、故意杀人为主的人身伤害型犯罪为主。参与抢劫、盗窃为主的犯罪人数达324人,参与故意伤害、故意杀人为主的犯罪人数为116人。

2、团伙作案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本研究410件案件中,共有266件为团伙作案,占总案件数的64.88%,未成年人团伙犯罪人数为375人次,占犯罪总人数的72.25%,无论是案件数目上还是犯罪人数上团伙作案的形式都是主要的形式。

3、犯罪动机多种多样,但贪图享受是导致未成人犯罪最主要的动机。本研究发现,未成年人的犯罪动机多种多样,其中

又以未成年人贪图享受动机最为突出,占52.41%。在犯罪目的上,未成年人实施侵财型犯罪的目的十分集中,即为了筹集资金用于吃喝摆阔气、上网聊天或玩游戏。

4、未成年人犯罪前已经表现出大量的问题行为。本研究表明,未成年犯罪行为的发生通常是一念之间,但是在犯罪前已经表现出大量的失范行为:(1)迷恋网络游戏;(2)逃学、夜不归宿;(3)打架斗殴、携带管制刀具;(4)偷窃、故意毁坏财物;(5)观看、收听淫秽的音像制品;(6)参与赌博。

二、家庭失去教育功能是未成年人犯罪最直接的原因

社会背景、家庭、人际关系、犯罪青少年自身的特点等都与未成年犯罪息息相关。从家庭角度出发,我们发现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是影响犯罪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

1、未成年犯罪人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519个个案中,未成年犯父母的文化水平被分为文盲、小学、初中、中专、高中、大专六个层次,其中,未成年犯父母小学文化水平的居多,有大专文化水平的仅占0.74%,总的来说,父亲比母亲的文化程度高,未成年犯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2、未成年犯罪人多生活于有问题的家庭结构中。根据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特点,在统计的未成年犯中,本研究将其家庭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溺爱型家庭占16%,失和型家庭占17.7%,打骂型家庭占19.5%,放任型家庭占31.5%(其中辍学离校外出

闲荡、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占9%),不完整型家庭(包括留守、离异及父母死亡等残缺不全家庭类型)占44.62%。(注:一个家庭可能同时属于几种类型)

3、未成年犯罪人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缺失

本研究结果发现,未成年犯罪人所处的家庭环境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家庭不能正常发挥教育功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基本的法制知识教育,没有教给儿童应对问题的恰当方式。(2)缺乏沟通,父母不知道孩子想什么和做什么。(3)缺乏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面对有问题的孩子无能为力。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重视家庭干预的对策和建议

家庭是儿童生长发展的社会生态中心,家庭对儿童的态度和教育参与是决定儿童是否正常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通过帮助家庭来减少青少年成长的风险,值得我们推广。

(一)加强对高风险青少年的关注,帮助其改善家庭功能。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重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面对新的形势,政府应该加大对高风险青少年的关注,帮助其改善和发挥其家庭的教育功能。建议一是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妇联、团委等人民团体共同参与,纳入城乡一体化总体部署和各级政府工作考评范畴,对那些有严重问题的儿童及其家庭进行相应的必要的社会管理。二是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向社会购买项目服务,通过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进驻社区和家庭,帮助其解决家庭问题,改善家庭功能,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风险。

(二)加大社区管理力度,建立社区支持系统帮助家庭获得有效的家庭教育技能和方式。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社区成为了一个大家庭,因此,社区应将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屏障作用。一是以社区为基地开展家庭教育强制培训。社区应以巩固正常家庭为首要任务,建议将家庭教育培训纳入社区服务范围,建立健全并完善社区家长学校,配套必要的人员、资金,由社区妇联联合计生、教育等科室负责牵头传授科学家庭教育知识。所有的准父母和父母要从社区接受一定时间的家庭教育培训领取“父母课堂”结业证。二是培育社区专业工作队伍。建议配备一名社区未成年人专职工作人员,组织心理咨询、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自愿者,建立由专业人士组成的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服务队伍(如家庭工作坊等),通过社区向政府购买服务,及时、有效的为社区未成年人特别是高风险少年服务。三是把社区问题儿童的管理纳入社区工作评价指标。社区应建立问题儿童及其家庭的档案,了解基本情况,结合治安管理部门、派出所、学校等提供的信息,建立追踪回访机制,及时做好对问题儿童和风险少年的监管。四是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目前,社区文化场所和公共环境,呈现出严重成人化、甚至商业化现象,建议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社区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开设儿童中心、青少年空间、活动体验坊等文化、安全设施,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向上的生活成长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