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朗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2010·

6

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导出对学习、生活更多真挚的乐趣。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中的《语文园地6》时,我发现其中的“我会读”中的儿歌非常有趣,于是,我就让学生反复读这首儿歌。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对这个学习内容真心喜爱。这时,我又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我也积极介入其中引读。儿歌一共有四节,每节开头都是“谁和谁好”,有趣的是,当我读出了第五个“谁和谁好”时,有几个学生开始继续编儿歌,有的说“橡皮和铅笔好”,有的说“小脚和鞋子好”,等等,学生兴趣盎然。在这节课中,教师的引导导出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也导出了学生源源不断的思维。

三、“讲”出深度

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文蕴涵了许多深刻的人文精神,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密切联系着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使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要充分关注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精心设讲,要讲得有深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种震撼。

北京市光明小学特级教师武琼是这样上《挑山工》一课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这篇课文,看到这个题目,你都会想些什么?”学生:“挑什么,为什么挑,怎样挑……”“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文,帮助别人和自己解决问

题。”学生自读课文开始,教师又提示“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想”。当教师发现学生画的挑山工上山线路与原文不符时,提醒学生:“再仔细看看,挑山工是怎样走的,你发现了什么?把文中的话用笔划出来。”“哪个同学来读这一段?大家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把这幅图‘画’出来。再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

就是课堂笔记。”

教师呈现一幅挑山工的油画,“看着这幅图,你一定想说很多很多的话,请大家说一说。”“从挑山工上山的线路走法,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走?”“咱们学习《挑山工》这一课,不仅要学习挑山工从生活中、工作中、实践中找窍门的方法,更要学习挑山工的什么精神?”

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武老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从“挑山工”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武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说到,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教师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中自己去寻求答案,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在这节课上,我“讲”的也不少,但我讲的不是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学习的“话”。新课程

主张把课堂

“还”给学生,教师要把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但这个“还”并不是任由学生自己去学习,而是要讲究“还”的艺术,提高指导水平,使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责编侯艳星)

朗读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主线,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指导

已经成为教师们课堂教学中

的重点。但是,在朗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读的时间越来越长,读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学生仍读不到位、读不出味儿的

现象。朗读的指导必须向有效性方向回归。

一、明确读前目标

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既是摄取、内化的

过程,又是表达和外化的过程。明确读前的目标,利于集中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的心理指向,利于朗读过程中师生间的调节和评价,提高朗读效率。如果朗读漫无目的,即使花的时间再长,读的遍数再多,也是收效甚微。明确读前的目标,可以这样做:

1.以语言指明目标在初读课文时,常常明确这样的目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清标点符号,读出句读,读通课文。也有些老师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做到不错字、不加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唱读,即“五不”要求。在精读课文时,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如细读《孔繁森》第三段课文,可提问: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最后为什么又答应了?找出有关词句读一读。在诵读课文时,需要明确指出:体会某种感情,领悟某个道理,想象怎样美好的情境,表达怎样的语气。

2.以情境暗示目标

感情朗读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范读、描述,辅以配乐、图片、媒体演示,创设适合学生感情朗读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情感指向朗读要达成的目标。例如,引导学生朗读《荷花》第四小节,先多媒体配乐演示:一池荷花竞相开放,一阵微

风吹来,白荷花轻摆。微风过后,

蜻蜓停在荷花上,池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学生随着音乐画面,欣赏想象,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这美好的情境中,我们和小作者一样感觉到自己……(学生朗读第四节“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在优美的情境中,学生读着读着,会不知不觉地找到语感,读出感情。小学低年级朗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江苏海安县老坝港小学(226634)许艳红

!!!!!!!!!!!!!!!!!!!!!!!!!!!!!!!!!!!!!!!!!

说文论道

18

语文2010·

6

二、优化读中指导

教师的朗读指导方式主要有三种:1.范读引路

模仿是个体学习的方式之一,而低年级学生又特别乐意模仿老师的举止言行。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发挥他们模仿能力强的优势,以老师的范读为学生的朗读引路,不失为一种高效而简练的指导方法。如指导《蘑菇将给谁》一文的朗读,老师先范读:妈妈的话———慈爱温和;小黑兔的话———天真活泼、得意洋洋;小白兔的话———诚实可爱。这样,既提供了很好的模仿对象,明确了模仿重点,又激起学生强烈的模仿动机,顺势及时地让他们跟读、

自读,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录音范读,优生范读,也能起到很好的指导效果。为了充分发挥范读引路的指导功能,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自身朗读水平,同时,更要注意各种范读方式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2.巧妙点拨

学生朗读技能的提高,主要靠教师指导下的自读自悟,但教师的指导不等于理性的法则分析,不是在重音、停顿、语调的抑扬、节奏的缓急等方面笼统的、抽象的说明,而应是用评述性、提示性的语言相机点拨。如指导朗读《狼和小羊》第三小节中“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这句话(这是一个特殊的句式,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我这样设计:

⑴注意听老师读———“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

⑵小羊的意思是什么?(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⑶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得更到位?看谁说得最好。

(我真的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的!)(我肯定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⑷点拨: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把肯定的语气读出来。

这样把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紧紧结合在一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巧妙地指导了朗读。

3.对比指导

借助教师或学生不同的朗读方式的比较,让学生从中领悟正确与谬误,或通过朗读进行情感和语调的对比,辨析差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要好好学字》第二自然段中,毛主席在听了两个小八路的回答后,说:“我是毛泽东。”这句话可能有两种读法,一种是“·

是毛泽东。”另一种是“我是·毛·泽·

东。”指导朗读时,教师

可分别采用这两种读法,让学生比较,再联系上下文,看哪种读法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就不难知道:毛主席不仅要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小八路,还要写在自己手上给他们看,所以“毛泽东”三字应重读,且都要略微顿一下。

三、强化读后评点

读后评点是对读前目标的回望,是对朗读能力的个性化点拨,是对朗读兴趣的激发和维持,是当下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最需着力之处。

1.评点应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的评价朗读既符合语文的特点,适合低年级学生需要,又利于评价后的矫正和强化。如学生有感情地读完《春笋》一课,老师说:“你这样读,让大家真的感到春笋的可爱和顽强向上的品质!”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再次体味课文,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和保持朗读的兴趣。

2.评点应彰显个性

儿童的语言、语调以及对课文的体验与领悟是有差异的,朗读表现也会多姿多彩,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个体作出个性化的评点,切忌“读得真棒”、“读得真响亮”等千人一面的评点。窦桂梅老师在《落叶》一课教学中,给我们做了个榜样。窦老师极其赞赏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如在学生朗读:“树叶黄了,一片片从树枝上落下来”

一句时,一个学生读时语速慢,教师赞赏着说:“那落叶落得好慢。”另一个学生声音响亮,语速较快,教师说:“风好大啊!那树叶落得真快。”又一个学生把“一片片”读成重音,教师便说:“那落叶可真多!”

再读时,教师说:“你看到的落叶是怎么落的,就怎么读,你怎么体会的,就把它送到句子里,读出来,孩子们,读吧!”学生们依着自己的理解读得津津有味。窦桂梅老师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让他们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让他们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享受朗读。

3.评点应回归主体

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需要老师生动贴切的点评,也离不开学生之间童真的、稚气的互评。学生之间的互评很有意思,常见一个学生朗读完毕,一大堆同学围着他提意见,“这儿多了一个字”,“那儿后鼻音没读饱满”……很真切,又很苛刻。这种互评要注意的是:一是不能点到为止,可以让原来读的学生再读,读得让别人不再提意见了,也可以让提意见者来领读;二是适当引导———“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将注意力吸引到关注别人的优点上来,互相学习,互相欣赏。我们应该坚信当孩子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朗读时,自身的朗读能力肯定上了一个台阶。

目标、指导和评点在朗读教学中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对教材胸中有谱,对学生眼中有爱,对朗读对话心中有数,那么必然能够实现朗读指导的高效化,实现学生朗读能力,语文能力的有效提高。

(责编韦淑红)

说文论道

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