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朗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而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更是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文将就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其对语文的热爱;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3.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领悟。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天性喜欢模仿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课文中的角色和情境,然后进行朗读表演,或者是通过音乐、声音等方式来营造出有趣的朗读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2. 分层指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对于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指导其正确的发音和语调,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其朗读流利度;对于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其掌握更深层次的朗读技巧,如情感表达、语气起伏等,从而提高其朗读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 多种形式,灵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灵活教学。
可以采用整体朗读、分段朗读、分句朗读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朗读练习,从而提高其朗读技能。
也可以通过分组朗读、对角色朗读等方式来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情感导入,增强表现力在朗读教学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展示、故事解读等方式来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情感上能够与课文中的人物和情境产生共鸣,从而在朗读时能够更加贴近人物内心的感受,增强朗读表现力。
5. 鼓励表扬,激励学生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常常会遇到学生朗读能力不佳、兴趣不高的情况。
为了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朗读观念和方法,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要想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1. 模仿朗读:在学生还没有掌握一篇文章的朗读内容时,可以通过老师或其他同学的朗读来进行模仿练习,让学生尽可能地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朗读模式。
2. 分段朗读:对于较长的文章,可以将其分成若干段进行朗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又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朗读的效果。
3. 反复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同一篇文章,直至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章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二、注重情感表达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往往难以理解和表达文章中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引导:1. 情感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情感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情感的线索,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3. 听音练习:可以让学生配合朗读的内容,通过音乐或其他声音的方式来增强情感表达,让他们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的力量。
三、引导正确的语音语调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正确的语音语调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语音语调,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朗读的效果。
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引导:1. 语音标注:在文章中标注重要的语音语调,引导学生注意语音的变化,帮助他们更准确地朗读文章。
小学低年级朗读指导策略

2.讲究发音、语调:
3.提高语音语调的感知能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语音语调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行相关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和练习,帮助学生辨别和模仿不同
的语音语调。
例如,通过模拟不同角色的声音,巩固学生对语言语调的感
知和表达能力,让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4.了解故事背景和情感表达:
在进行朗读故事书的练习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了解故事的背
景和情感表达。
通过让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知和理解主人公
的情感表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故事中的情感和语气。
同时,教
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等方式,来体验和表
达不同的情感。
5.培养文字理解能力:
朗读的过程不仅仅是机械性的读出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解文字的意思。
教师可以在朗读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过程中的停顿和语调变化,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语义和结构。
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理解故
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
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

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通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声音单调、字音错漏、语速快慢不一等。
为了帮助低年级学生提高朗读能力,教师们需要采取一些指导策略。
本文将从声音的控制、发音技巧、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四个方面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
一、声音的控制声音的控制是朗读的基础,低年级学生通常会出现声音单调或者声音杂乱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声音。
1. 声音的高低:通过让学生唱歌或者模仿一些发出不同声音的动物,帮助他们感受声音的高低,逐渐培养学生对声音高低的感知能力。
2. 声音的强弱:可以通过练习吹气和说话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让他们学会控制声音的大小。
3. 声音的节奏:可以通过教唱儿歌或者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感。
二、发音技巧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经常会出现字音错漏的问题,这需要教师采取一些发音技巧来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1. 细致的发音指导: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常见易错音,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发音指导,比如“sh”与“s”的发音区分等。
2. 重复练习:让学生重复练习发音,可以在课外安排发音练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3. 反馈及时: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让他们知道正确的发音方式,不断引导他们进行练习。
三、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朗读中很重要的一环,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常常会出现语速快慢不一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1. 语音语调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理解语音语调的含义。
2. 实例分析:通过教师自己的朗读示范或者录音让学生分析语音语调的变化规律,让他们感受语音语调的魅力。
3. 情景演练:让学生模仿不同的情景进行朗读,比如欢乐、悲伤、惊恐等,锻炼他们的语音语调变化能力。
四、情感表达朗读不仅仅是将文字读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2.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整体语言能力。
4.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内容包括儿歌、童谣、故事、诗歌等,主要以散文为主。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故事、插图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分层次教学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因材施教。
3.听读结合法:先由老师朗读,然后学生跟读,再学生独立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提高学生的语音准确性和语感。
4.情感教育法:通过朗读表达感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文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5.实物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具辅助教学,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听故事、唱儿歌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踏入学习状态。
2.预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朗读标题、猜测故事情节、观察图片等方式进行预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3.导读环节:老师朗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人物、事件等,并带领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
4.跟读环节:学生根据老师的朗读,跟读文章,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5.独立朗读环节:学生独立朗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教学内容,例如加入配乐、做朗诵比赛等。
6.教师点拨环节:老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音准确性和语感。
7.语文教学展示环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朗读表演,可以是独立朗读,也可以是小组合作。
8.总结评价环节: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总结评价,夸奖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学生坚持朗读,提高语文能力。
五、教学要点1.正确发音: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特别是声母、韵母、声调等部分,通过自我纠正和模仿来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
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合理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和提高阅读水平。
一、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1.创设浸入式的语言环境,如在教室设置语言角落,增添与语文相关的图片、书籍和游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2.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有趣的录音、故事和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力和模仿能力。
3.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提高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二、使用多种朗读形式1.整体朗读:教师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提前给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随后逐步加深理解。
2.小组朗读: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加积极性和主动性。
3.个别朗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发音、停顿等问题。
三、注重模仿和训练1.模仿:教师可以先模仿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要求学生跟读,训练学生的发音技巧和口腔肌肉的灵活性。
2.慢速训练:将文章分段,先进行慢速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和表达方式,然后慢慢加快速度。
3.逐句训练:让学生逐句进行朗读训练,重点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和停顿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掌握朗读技巧。
四、结合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1.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肢体语言:通过观察和模仿,引导学生利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动作等方式表达语文内容,增加语文表达的多样性和活跃性。
2.培养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文章中的情感,如欢喜、悲伤、愤怒等,加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及表达能力。
五、设计丰富的朗读任务1.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和角色,更能体验到语文的乐趣。
2.朗读比赛:设置小组或个人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增强他们语文朗读的自信心。
3.朗读作品展示: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并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技巧。
六、及时反馈和评价1.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
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2.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和语音语调的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教学策略: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1.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
2.布置富有吸引力的阅读角落,展示丰富多样的读物供学生选择。
3.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对朗读的积极性。
二、选择适当的朗读材料。
1.选择内容质量高、适合学生年龄的经典童话、儿歌、诗歌等。
2.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朗读材料,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具。
1.利用录音机、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标准的朗读示范。
2.制作一些与朗读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朗读材料。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教师示范朗读,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表达,给学生提供正面的榜样。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字的情感。
3.分组朗读,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互相帮助、鼓励。
4.寻找朗读的对象,例如邀请校领导或家长担任评委,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朗读的重视。
五、鼓励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
1.向学生解释朗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从小就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2.每周定期举行朗读比赛,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通过互相鼓励和指导,共同进步。
六、举办朗读展示活动。
1.设置专门的朗读展示场地,供学生展示他们的朗读成果。
2.邀请校外嘉宾或其他班级观看朗读展示,提供充分的展示机会和分享平台。
七、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1.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表格或问卷,让他们评价自己的朗读效果和改进方向。
2.每次朗读活动后,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反思讨论,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
八、及时反馈和激励。
1.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实时评价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鼓励他们改进。
2.对优秀表现的学生给予嘉奖和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以上是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策略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低年级朗读指导策略

低年级朗读指导策略
低年级朗读指导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1.范读:让学生有样可学,教师进行朗读示范,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
2.创境: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有感而读。
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配读、角色移位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朗读兴趣。
3.评读:学生互动评读,教师智慧评价,促进感情朗读的持续发展。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不断改进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
4.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竞赛式朗读、配乐式朗读、表演式朗读、合作式朗读等,既能提高学生朗读技巧,又能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总之,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采用多种朗读指导策略,让学生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兴趣和水平。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下面我们就针对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提出一些指导策略,帮助教师有效开展朗读教学。
一、注重篇目选择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篇目的选择,选取一些情感鲜活、内容丰富、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文章进行朗读教学。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在朗读中获得愉悦的读书体验,激发朗读的兴趣。
还可以通过朗读一些名人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名人的风采,学习道德情操。
二、注意情感表达在朗读教学中,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学低段的学生情感表达比较单一,教师需要通过朗读教学,引导学生模仿不同语气、情感的朗读,并且帮助他们逐渐领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在朗读中表达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可以通过抓重点、抓情感、抓感情,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感,通过调整语速、语调等来表达文章的内在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比如播放有声读物、有声教材、音频资料等,让学生听得更多、听得更多元。
在听力环节,多让学生聆听标准发音、优美朗读,通过模仿和跟读,在音、调、节奏上提高朗读素养。
四、注重节奏感在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中,节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节奏性的文学作品,比如韵文、诗歌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音乐般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对语言节奏的敏感度。
也可以通过朗读一些节奏感强的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朗读表现力。
五、注重朗读技巧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教授学生一些朗读技巧,比如呼吸技巧、语音语调技巧等。
通过训练学生的呼吸技巧,让他们可以在朗读时做到自然舒展、声音洪亮;通过语音语调技巧的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准确地把握句子的停顿、语气、重音等。
六、多角度评价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朗读流畅度,还要关注学生对文章情感的表达、语音语调的准确性等。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一、创设语境引导朗读小学生的语音朗读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教学时要创设适宜的语境,引导学生感知语音,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例如,可以选用富于情感色彩的诗歌教材,寓教于乐地进行朗读练习,让孩子在快乐中体验和感受语文的美。
二、注重音韵感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需要注重音韵感的培养,让孩子具备准确的语音感知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富有音韵变化的儿歌、儿童诗歌、歌谣等材料进行训练。
通过各种课程交替安排,使孩子在每周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接触、熟悉并掌握各种音韵变化,从而在朗读时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语文朗读教学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愉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插入一些幽默、有趣的内容来起到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给孩子们的朗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享受。
四、引导表情动作与语言相统一语言和表情动作是朗读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孩子将表情动作与语言相统一,更好地表达感情和情感。
例如,加重语气,抑扬顿挫地朗读,让语音和表情动作相得益彰,起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五、不断作业和反馈作业和反馈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作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朗读效果;而正确的反馈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所做错误的地方,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包括创设语境引导朗读、注重音韵感培养、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表情动作与语言相统一以及不断作业和反馈等一系列方法,相信这些策略的实际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成长。
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策略

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策略
1. 分段朗读
为了避免学生长时间的朗读疲劳,可以将一篇文章分成短小的段落进行朗读。
这样不
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发现自己的朗读错误。
2. 能量指导
在朗读中发挥情感和语音的能量非常重要,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情、声调和手势来传
递情感。
比如,当学生读到一个悲伤的情节时,可以鼓励他们使用柔软的音调以表达情感,或者当学生读到一个兴奋的情节时,可以鼓励他们加强音量以表达情感。
3. 词语的分离
一些学生在朗读时会将词语连在一起,影响阅读流畅和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让学生通过标注或者口头指导将单词分离开,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加准确。
4. 模仿
模仿是提高朗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模仿教师朗读,也可以让他们模仿
别的同学的朗读。
当学生模仿时,他们可以尝试音调、气息以及其他语音特征来提高他们
的朗读能力。
5. 反复朗读
反复朗读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发
现自己的朗读错误。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次朗读同一篇文章,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
逐渐提高朗读水平。
总之,朗读能力的训练需要细致和耐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适合他们
的训练策略,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反馈。
通过创造积极的朗读环境和有效的训练策略,可
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朗读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

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朗读是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要想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需要采取一定的指导策略。
本文将就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进行浅谈,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家长有所启发。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通常较难集中,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从而自觉地提高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节奏和语调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往往会出现忽快忽慢、声音单一等问题,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引导他们注重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可以通过给学生演示正确的朗读方式,或者利用韵律感强的诗歌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节奏和语调的韵律美,从而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表现力。
三、培养正确的发音和语音低年级学生的发音和语音往往比较生疏,因此在朗读中需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正确发音和语音。
可以通过给学生进行语音的投影训练,或者利用一些发音准确且生动有趣的儿童歌曲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发音和语音习惯,从而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四、注重情感表达低年级学生通常缺乏情感表达能力,因此在朗读中需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自由发挥,或者利用一些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进行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渐形成自然、真实的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朗读的感染力和真实性。
五、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低年级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往往会感到单一和枯燥,因此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或者利用戏剧化的表演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竞争和合作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中来。
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策略

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策略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的策略。
1.预习导入:在开始朗读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段简短的课文,让学生先自己阅读一遍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的预习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时更好地理解课文并更好地表达出来。
2.分角色朗读:将一篇课文分成若干个角色,然后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朗读。
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角色扮演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语言表达。
3.模仿跟读:教师可以选择一段课文,先进行模仿跟读,然后让学生跟着教师的声音朗读。
在跟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
模仿跟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并在实践中提高语感。
5.合作朗读:教师可以将整篇课文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朗读。
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负责朗读一个部分,然后轮流传递。
合作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6.评价反馈:在朗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朗读表现的评价和反馈。
可以肯定学生的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师还可以邀请其他学生对朗读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低年级语文课堂朗读训练需要结合多种策略来进行,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通过预习导入、分角色朗读、模仿跟读、分段朗读、合作朗读等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及时的评价反馈也是培养学生朗读技巧和自信心的重要环节。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部分。
小学低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朗读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
针对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指导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关于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一些指导策略。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学生对朗读没有兴趣,就难以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选择生动有趣、内容新颖、情感真挚的课文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有趣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朗读者来给学生表演朗读,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向往。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的语文朗读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练习。
教师可以选择安静、整洁、明亮的教室作为朗读的场所,保持教室的安静,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布置和装饰,营造朗读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朗读音乐、自然声音等方法,营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引发学生对朗读的热情。
三、注重朗读技巧的培养朗读是一项需要技巧的活动,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够朗读得流畅、生动。
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帮助学生克服朗读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情感色彩,帮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表达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配音、朗诵比赛等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四、精心设计朗读教学活动在朗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精心设计朗读教学活动,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课文或故事,设计一些朗读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乐于参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
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

浅谈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指导策略在低年级的学校教育中,朗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提高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水平,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课文内容。
因此,教师需要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1. 提供大量有趣的读物低年级学生大多数都是初学者,阅读能力和兴趣有限。
因此,老师需要精选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并确保这些内容有趣和容易理解。
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具体的故事书或有趣的读物。
教师还可以依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的故事书或读物,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培养起听说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在朗读之前,学生必须首先理解文章的内容。
良好的听力是理解文本的关键,因此老师需要定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
在听录音或听教师朗读时,学生应注意听声的大小、语音的清晰度、重音和停顿的位置以及强调的要点。
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帮助他们加深对语言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3.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练习在小组中,学生可以相互练习、纠正和评价彼此的朗读能力。
小组练习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朗读不同类型的文本,例如、故事、科普知识和报告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流利度和语音准确性。
在小组练习中,教师应注意调整小组结构,合理安排学生的编组,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4. 练习口型和舌头的灵活性为提高学生朗读的流利度和准确性,老师也可以开展口型和舌头的灵活性训练。
学生需要拓展他们发音的时间和方式。
适当的练习可以帮助他们加强发音技巧和语调的控制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需要打开嘴巴,舌头抬起,并把声音从喉咙中传出来。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这些技巧。
5. 对常见的错音进行及时纠正在朗读中,学生常常会有一些错误发音。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发音错误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帮助学生避免产生错误的发音怪癖。
在纠正错误发音时,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方法。
例如,用正确的发音再次朗读一遍,让学生自己寻找并纠正错误的发音,或以具体的错误发音为例,向学生介绍相应的发音技巧。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一、引言
语文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学习的课程,其中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学生的语文
学习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呢?本文将介绍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二、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故事、诗歌等。
同时,教师在
讲解的过程中应该借助肢体语言、表情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
三、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朗读时应该注意呼吸、语调、语速等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和操练等
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正确朗读习惯。
四、锻炼发音能力
学生的发音能力是朗读的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加强音节的训练,同时
进行连读、语音组合等练习。
五、培养良好的语感和韵律感
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和韵律感,教师可以通过配合动作、声音等方式来帮助学生
感受文章的语言韵律,从而对文章产生更深刻、更真切的理解和体验。
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学生需要进行反复的朗读练习,教师可以通过造句、补充词语、对话、故事改编等方
式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的朗读练习还可以配合录音进行,这样学生可以听回自己的朗读,对比和审视自
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八、结语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有很多,但以上所述的几点是最基本的核心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具体教学策略应该因人因地制宜。
总的来说,要做到注重情感、重视技巧、多样化教学、程度适宜、有计划、反馈及时,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学习。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指导小学生朗读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小学生的朗读。
1.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材料: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读物,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思考。
这些材料可以是图画书、童话故事、诗歌等,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行挑选。
2.设定明确的目标: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明确朗读的目标。
可以是流利地朗读出来,理解文本的意义,或者是注意语音语调等。
将目标与学生共享,并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个目标对他们的发展很重要。
3.模仿和示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进行朗读的模仿和示范。
可以朗读一段文字,然后要求学生跟读。
或者使用录音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听到正确的朗读方式,然后再进行跟读。
4.强调语音语调:语音语调是朗读的重要要素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练习一些基本的语音和语调规则,如停顿的方式、声调的起伏以及强调的部分等,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5.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与学生讨论文中的情境和人物。
通过了解故事情节、角色感受等,学生能够从情感上更好地理解并朗读出来。
6.练习和反馈:反复练习是提高朗读技巧的关键。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反复朗读练习,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多积极参与,提问、回答问题,以及进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练习。
7.保持兴趣和参与度: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游戏等,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和声音,让他们在朗读中寻找乐趣。
8.积极鼓励和奖励: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肯定和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小目标,并在达成后给予奖励,如表扬、奖品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总之,指导小学生朗读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指导。
适合学生的材料、明确的目标、示范和模仿、强调语音语调、创设情境、练习和反馈、保持兴趣和参与度以及积极鼓励和奖励都是有效的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有一些有效的朗读指导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
1. 耐心倾听: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首先要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耐心倾听学生的朗读表演。
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微笑和鼓励的目光来展现对学生的支持和肯定,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朗读的热情。
2.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通过模仿朗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先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调进行一段朗读,然后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朗读的语音、语调和节奏。
3. 情感沟通:朗读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在学生朗读一篇描写悲伤的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悲伤的声音和语调进行朗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4. 分段朗读: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段朗读。
教师可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然后将文章分割成若干段落,每个段落由一个学生朗读。
这种分段朗读可以增加学生对文章逻辑结构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朗读机会,提高参与度。
5. 合作朗读:与独立朗读相比,合作朗读可以营造出一种愉快的氛围,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几个学生一起朗读一篇文章。
在合作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协调,共同演绎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从而提高朗读的效果。
6. 音节练习:对于一些语音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音节练习来帮助他们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教师可以通过VIPKID等在线学习平台,使用拼读音相关的教材进行操练,让学生练习正确的拼音和发音,同时在朗读时注意掌握准确的节奏和语调。
例谈小学低段朗读训练的指导策略

例谈小学低段朗读训练的指导策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是指学生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思考、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训练、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
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基础,因此本文主要谈谈小学低段朗读训练的指导策略。
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通过熟读成诵增强记忆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以说小学低段朗读训练的重点就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指的是读音准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丢字,不颠倒顺序;流利指的是不破句,不顿读,不唱读,连贯地读,语速合适。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低段朗读训练的指导策略。
一、读好长句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的课后题中明确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彩虹》的课后习题中也有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的要求。
可见,读好长句子对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来说十分重要。
读好长句子的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读好停顿。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长句子难读主要在于把握不好该在何处停顿。
有些学生在读时该停顿时不停顿、不该停顿时停顿,导致学生读起来很不舒服,老师听起来也很别扭。
以《端午粽》为例,文中的一个长句子“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有的学生会这样读:“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读长句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入手。
以上句为例,教学中我先告诉学生:可以把这个长句子化为两部分,前面是一个分句,后面是一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个逗号连接,有了一个逗号,我们在读的时候就应该稍微停顿一下。
这样指导后,学生读得流利了许多,也没有错误停顿了,学生对逗号的作用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另外,也可以从句子的结构入手,前半句“外婆一掀开锅盖”说的是谁做什么,那么在“外婆”与“一掀开锅盖”之间应该有一个停顿;“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说的是什么怎么样,那么在“煮熟的粽子”与“就飘出一股清香来”之间也应该有一个停顿。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摘要】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分析认知发展特点和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游戏、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在材料选择与整理方面,教师应选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示范和引导也是朗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声音语调展示优秀的朗读表现,引导学生模仿和练习。
通过本文提出的教学指导策略,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认知发展、重要性、具体方法、材料选择、示范、引导、结论。
1. 引言1.1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指导策略是指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针对朗读这一重要环节的教学指导方法和策略。
在小学低段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和记忆力,对于语音语调的模仿和表达能力也有较大的潜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朗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读教学在小学低段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语言的发音规律、语调变化等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修辞感,提高文字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也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内容。
针对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
通过启发性提问和互动式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朗读的兴趣;通过分组朗读和合唱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角色的内心感受。
小学低段语文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2010·6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导出对学习、生活更多真挚的乐趣。
在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中的《语文园地6》时,我发现其中的“我会读”中的儿歌非常有趣,于是,我就让学生反复读这首儿歌。
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对这个学习内容真心喜爱。
这时,我又顺理成章地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我也积极介入其中引读。
儿歌一共有四节,每节开头都是“谁和谁好”,有趣的是,当我读出了第五个“谁和谁好”时,有几个学生开始继续编儿歌,有的说“橡皮和铅笔好”,有的说“小脚和鞋子好”,等等,学生兴趣盎然。
在这节课中,教师的引导导出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也导出了学生源源不断的思维。
三、“讲”出深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文蕴涵了许多深刻的人文精神,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密切联系着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使思想得到启迪,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师要充分关注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精心设讲,要讲得有深度,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一种震撼。
北京市光明小学特级教师武琼是这样上《挑山工》一课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这篇课文,看到这个题目,你都会想些什么?”学生:“挑什么,为什么挑,怎样挑……”“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文,帮助别人和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开始,教师又提示“一边读,一边画,一边想”。
当教师发现学生画的挑山工上山线路与原文不符时,提醒学生:“再仔细看看,挑山工是怎样走的,你发现了什么?把文中的话用笔划出来。
”“哪个同学来读这一段?大家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把这幅图‘画’出来。
再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就是课堂笔记。
”教师呈现一幅挑山工的油画,“看着这幅图,你一定想说很多很多的话,请大家说一说。
”“从挑山工上山的线路走法,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走?”“咱们学习《挑山工》这一课,不仅要学习挑山工从生活中、工作中、实践中找窍门的方法,更要学习挑山工的什么精神?”从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武老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深刻内涵,让学生从“挑山工”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超越了教材,超越了课堂。
武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说到,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教师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中自己去寻求答案,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
在这节课上,我“讲”的也不少,但我讲的不是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是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学习的“话”。
新课程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把课堂上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但这个“还”并不是任由学生自己去学习,而是要讲究“还”的艺术,提高指导水平,使教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责编侯艳星)朗读是贯穿语文教学的主线,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指导已经成为教师们课堂教学中的重点。
但是,在朗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读的时间越来越长,读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学生仍读不到位、读不出味儿的现象。
朗读的指导必须向有效性方向回归。
一、明确读前目标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既是摄取、内化的过程,又是表达和外化的过程。
明确读前的目标,利于集中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的心理指向,利于朗读过程中师生间的调节和评价,提高朗读效率。
如果朗读漫无目的,即使花的时间再长,读的遍数再多,也是收效甚微。
明确读前的目标,可以这样做:1.以语言指明目标在初读课文时,常常明确这样的目标: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看清标点符号,读出句读,读通课文。
也有些老师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做到不错字、不加字、不少字、不颠倒、不唱读,即“五不”要求。
在精读课文时,提出明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如细读《孔繁森》第三段课文,可提问:医生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献血?最后为什么又答应了?找出有关词句读一读。
在诵读课文时,需要明确指出:体会某种感情,领悟某个道理,想象怎样美好的情境,表达怎样的语气。
2.以情境暗示目标感情朗读要求比较高,教师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范读、描述,辅以配乐、图片、媒体演示,创设适合学生感情朗读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情感指向朗读要达成的目标。
例如,引导学生朗读《荷花》第四小节,先多媒体配乐演示:一池荷花竞相开放,一阵微风吹来,白荷花轻摆。
微风过后,蜻蜓停在荷花上,池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学生随着音乐画面,欣赏想象,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这美好的情境中,我们和小作者一样感觉到自己……(学生朗读第四节“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在优美的情境中,学生读着读着,会不知不觉地找到语感,读出感情。
小学低年级朗读的有效指导策略江苏海安县老坝港小学(226634)许艳红!!!!!!!!!!!!!!!!!!!!!!!!!!!!!!!!!!!!!!!!!说文论道18语文2010·6二、优化读中指导教师的朗读指导方式主要有三种:1.范读引路模仿是个体学习的方式之一,而低年级学生又特别乐意模仿老师的举止言行。
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发挥他们模仿能力强的优势,以老师的范读为学生的朗读引路,不失为一种高效而简练的指导方法。
如指导《蘑菇将给谁》一文的朗读,老师先范读:妈妈的话———慈爱温和;小黑兔的话———天真活泼、得意洋洋;小白兔的话———诚实可爱。
这样,既提供了很好的模仿对象,明确了模仿重点,又激起学生强烈的模仿动机,顺势及时地让他们跟读、自读,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录音范读,优生范读,也能起到很好的指导效果。
为了充分发挥范读引路的指导功能,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提高自身朗读水平,同时,更要注意各种范读方式的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2.巧妙点拨学生朗读技能的提高,主要靠教师指导下的自读自悟,但教师的指导不等于理性的法则分析,不是在重音、停顿、语调的抑扬、节奏的缓急等方面笼统的、抽象的说明,而应是用评述性、提示性的语言相机点拨。
如指导朗读《狼和小羊》第三小节中“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这句话(这是一个特殊的句式,二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我这样设计:⑴注意听老师读———“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⑵小羊的意思是什么?(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
)⑶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得更到位?看谁说得最好。
(我真的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的!)(我肯定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⑷点拨: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把肯定的语气读出来。
这样把理解课文和指导朗读紧紧结合在一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巧妙地指导了朗读。
3.对比指导借助教师或学生不同的朗读方式的比较,让学生从中领悟正确与谬误,或通过朗读进行情感和语调的对比,辨析差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要好好学字》第二自然段中,毛主席在听了两个小八路的回答后,说:“我是毛泽东。
”这句话可能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我是毛泽东。
”另一种是“我是·毛·泽·东。
”指导朗读时,教师可分别采用这两种读法,让学生比较,再联系上下文,看哪种读法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就不难知道:毛主席不仅要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小八路,还要写在自己手上给他们看,所以“毛泽东”三字应重读,且都要略微顿一下。
三、强化读后评点读后评点是对读前目标的回望,是对朗读能力的个性化点拨,是对朗读兴趣的激发和维持,是当下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最需着力之处。
1.评点应具体形象具体形象的评价朗读既符合语文的特点,适合低年级学生需要,又利于评价后的矫正和强化。
如学生有感情地读完《春笋》一课,老师说:“你这样读,让大家真的感到春笋的可爱和顽强向上的品质!”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再次体味课文,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和保持朗读的兴趣。
2.评点应彰显个性儿童的语言、语调以及对课文的体验与领悟是有差异的,朗读表现也会多姿多彩,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个体作出个性化的评点,切忌“读得真棒”、“读得真响亮”等千人一面的评点。
窦桂梅老师在《落叶》一课教学中,给我们做了个榜样。
窦老师极其赞赏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如在学生朗读:“树叶黄了,一片片从树枝上落下来”一句时,一个学生读时语速慢,教师赞赏着说:“那落叶落得好慢。
”另一个学生声音响亮,语速较快,教师说:“风好大啊!那树叶落得真快。
”又一个学生把“一片片”读成重音,教师便说:“那落叶可真多!”再读时,教师说:“你看到的落叶是怎么落的,就怎么读,你怎么体会的,就把它送到句子里,读出来,孩子们,读吧!”学生们依着自己的理解读得津津有味。
窦桂梅老师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让他们说说自己这样读的理由,让他们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享受朗读。
3.评点应回归主体低年级学生的朗读需要老师生动贴切的点评,也离不开学生之间童真的、稚气的互评。
学生之间的互评很有意思,常见一个学生朗读完毕,一大堆同学围着他提意见,“这儿多了一个字”,“那儿后鼻音没读饱满”……很真切,又很苛刻。
这种互评要注意的是:一是不能点到为止,可以让原来读的学生再读,读得让别人不再提意见了,也可以让提意见者来领读;二是适当引导———“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将注意力吸引到关注别人的优点上来,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我们应该坚信当孩子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朗读时,自身的朗读能力肯定上了一个台阶。
目标、指导和评点在朗读教学中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对教材胸中有谱,对学生眼中有爱,对朗读对话心中有数,那么必然能够实现朗读指导的高效化,实现学生朗读能力,语文能力的有效提高。
(责编韦淑红)说文论道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