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海尔国际化浅析

合集下载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一、背景介绍海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商之一,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多年来,海尔通过不断创新和扩大国际业务,成功进入了全球市场,并成为了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之一。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和成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1. 全球化战略海尔一直以来秉持着全球化战略,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海尔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2. 市场细分和定位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采取了市场细分和定位的策略。

通过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和文化背景,海尔能够为不同市场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品牌建设海尔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对海尔产品的信任和认可。

海尔在国际市场上推出了一系列广告和宣传活动,提高了品牌曝光度,并与一些国际知名品牌进行合作,提升了品牌形象。

4. 创新能力海尔一直以来注重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海尔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并与其他国际家电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成果1. 市场份额扩大海尔通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中的市场份额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家电品牌之一。

2. 国际品牌认可度提高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认可度不断提高。

海尔多次荣获国际知名奖项,如“全球最佳家电品牌”和“全球最佳创新企业”等。

这些奖项的获得进一步证明了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 产品销售增长海尔的产品销售在国际市场上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通过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海尔成功地吸引了众多国际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同时,海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进一步促进了产品销售的增长。

4. 品牌形象提升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海外,国际化)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海外,国际化)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

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

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

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

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

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

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概述:海尔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海尔逐渐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以扩大其全球业务。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和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海尔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1. 多元化的产品线:海尔通过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线,包括家电、电子设备、通信设备等,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

这使得海尔能够在不同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并降低了市场风险。

2. 本地化生产和研发: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本地化生产和研发。

通过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海尔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并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产品。

3. 品牌建设和营销:海尔通过积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活动,在国际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海尔注重与当地的合作伙伴合作,通过合作伙伴的渠道和资源,将产品推向市场。

二、进入国际市场的效果:1. 市场份额的增长:海尔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增长。

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海尔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进而提高了市场份额。

2. 收入的增加:随着海尔进入国际市场,其收入也相应增加。

国际市场的扩大为海尔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利润增长。

3. 品牌价值的提升:海尔在国际市场中的成功进入,提升了其品牌价值。

海尔的产品被认为是高质量、可靠和创新的代表,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挑战:a. 本地化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存在差异,海尔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进行产品定位和调整,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b. 品牌竞争: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海尔需要与其他知名品牌竞争,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c. 法律和政策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和政策对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海尔需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律和政策。

2. 机遇:a. 新兴市场:一些新兴市场对家电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海尔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扩大市场份额。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之路以海外投资为例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之路以海外投资为例

1、初步探索阶段(1990-2000 年)
在这个阶段,海尔集团主要通过产品出口方式进入海外市场。但由于文化差 异、市场环境不熟悉等原因,海尔集团在海外的销售并不理想。经过深入分析, 海尔集团认为单纯依靠产品出口无法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必须通过海外投资来了 解当地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本土化产品研发能力。
感谢观看
二、海外投资战略分析
1、收购国外品牌
为了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海尔集团不断收购国外知名品 牌。例如,2016年,海尔收购了美国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其 在北美市场的地位。此外,海尔还收购了意大利家电品牌Candy,以拓展欧洲市 场。
2、建立海外生产基地
除了收购国外品牌外,海尔集团还积极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目前,海尔在 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分布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地。这些生产基地不 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海尔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一、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制定国际化战略, 进军海外市场。海尔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走出 去”战略,制定了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化战略。
二、海尔集团海外投资历程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尔集团开始了国际化探索,从最初的产品出口到现 在的海外投资,已经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以下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的主要 历程:
3、文化差异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消费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如果 海尔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文化,可能会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和市场竞争力下 降。因此,海尔需要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和市场需求,以便为消 费者提供更贴心的产品和服务。
六、结论
中国海尔集团的海外投资战略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收购国外 品牌、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和加强研发合作,海尔成功提升了自身在全球市场的地 位和影响力。然而,在面对来自国内和国际的竞争压力以及各种潜在风险时,海 尔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调研,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未来,随着 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的崛起,海尔集团的海外投资战略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和挑战。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析14市场营销1班朱琪 1441412010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海尔集团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试试了国际化战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接下来将对海尔集团国际化的背景,思路及战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海尔集团简介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工厂——青岛电冰箱总厂。

海尔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发展壮大成为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跨国企业。

从单一生产冰箱到现在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3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模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内,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国外市场,海尔产品进入欧洲15家大型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十大连锁店。

海尔取得的这些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尔实施的国际化战略。

二、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动因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尔已经在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树立了自己在国内的品牌,占据了国内家居市场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海尔是领导者张瑞敏并没因此放松自己,他清醒的认识到海尔同外国同类企业相比较起来,还不具备与国际大企业抗衡和竞争的能力,海尔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就必须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

于是,海尔于1998年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全面化实施,其目标是:实现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实现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实现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完成由“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海尔”的跨越。

三、海尔国际化战略的要点(一)市场进入战略1.目标市场的选择1997年,海尔首先选择的是美国和欧洲,尽管欧洲人对中国感到很陌生,而且一直对中国产品存在偏见,但这并没有成为海尔前进的羁绊石,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

经过三年的努力,海尔终于打开了欧美的市场,2001年,海尔在美国的销量达到了2亿美元,在欧洲达到1.1亿欧元,海尔欧美市场的销量已经占到海尔海外总销量的60%以上。

关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

关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案例分析

集团战略
网络化战略
全球化品牌战略
名牌战略
国际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
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动因
•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尔已经在国内竞争中站稳 脚跟,树立了自己在国内的品牌,占据了国内家电市场 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海尔的领导者张瑞敏,并没有 因此而放松自己,他清醒的认识到海尔同外国同类企业 相比较起来,个头还很小,还不具备与国际大企业抗衡 和竞争的能力,海尔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就必须全面 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在当前经济全 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已经没有国内国际市场之分,都是 国际市场,对手也不再只是国内同行业,而是国际同行 业。如果你不融入到全球经济当中去,哪里有你的地位 ?哪里有你的品牌?企业没有边界,如果不走出国门, 就不可能进入网络经济时代。
国际化战略制定内容
形成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 提高企业的系统竞争力 加快建立有竞争力和高效的产业供应链体系 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品创新能力 向海外市场扩展,争取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战略的实施
• 先易后难。TCL国际化起步 於上世纪90年代末期,是从彩 电这个产业开始的. 这一年 ,TCL彩电正式进入越南市场 . 经过几年的开发,目前TCL 彩电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已 经达到12%以上,超过众多日 本品牌而占据第二的位置。 越南市场的成功,让TCL尝到 了国际化的甜头,也是一个极 大的鼓舞。
国际化战略动因
• 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前,TCL的出口基本上是贴 牌生产(OEM)性质的,但东南亚金融风暴 对集团公司的出口影响非常大。1998年的出口 是负增长,1999年大概在这个基础上持平。正 如李东生所说,最大的原因就是受制于海外市 场的变化,TCL在国外基本上没有国际经营能 力,基本上都是代工的角色,在外部环境发生 变化时,TCL受到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次经历 之后,TCL下定决心要推进国际业务的经营。

海尔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海尔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

海尔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海尔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品牌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国际化的经营策略。

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海尔还倡导以品牌文化为核心,推动本土化运营,以适应各地市场的消费需求。

1. 拓展市场海尔秉持着战术性快速发展和战略性稳健发展相结合的策略,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和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海尔已经在多家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以便在当地市场中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2. 加强品牌建设在国际化战略中,品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海尔不断强化品牌形象和品牌声誉,并通过不断提高产品水平和服务质量,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制造”的实力。

3. 关注消费者需求海尔在全球市场中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不断推出符合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的产品,以提高销售效益。

例如,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计中,海尔推出了多种语言显示、不同电压电频、不同电插头等特有的设计,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

4. 优化营销策略海尔国际化经营战略中还注重营销策略的优化。

例如,海尔在国内开展的“世界冰箱篮球赛”、“世界洗衣机比赛”等活动,在国际市场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海尔在全球市场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海尔的本土化战略除了国际化战略,海尔也注重推行本土化经营方针。

在进入全球市场后,海尔注重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并推出适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1. 适应当地文化和习惯海尔在全球市场中注重推行“根植当地,融合本土”战略,将当地的文化差异和习惯融入产品设计中,同时开展各种当地化的市场营销活动,增强品牌认知度。

2. 建立本地化的生产基地海尔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本地化的生产基地,以适应当地市场需求和政策法规,并提供更快速、更高效的售后服务,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3. 引入本土人才海尔在本地推行引入本土人才的战略,以使当地员工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背景,并提供当地化的产品和服务。

我国跨国公司从海尔国际化经营中得到的启示

我国跨国公司从海尔国际化经营中得到的启示

234学苑论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豪无例外,都加入到产品的国际生产和交换中。

世界各国的参与,优化了国际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同时,跨国企业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了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

但我国跨国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面临着发达国家成本、技术上强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企业本身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等制约着自身的发展。

如何从这场合作与较量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完善不足,成为我国跨国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分析跨国市场环境及特点,选择跨国经营区位和进入方式跨国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先难后易”或“先易后难”的方式。

海尔在目标市场上“先难后易”。

海尔先将产品卖到德国发达国家,之后是东南亚,中东等发展中国家。

以美国市场为例,海尔在经营方式上采取“先易后难”。

海尔自1995年起向美国出口冰箱,最初以OEM 方式,之后才开始推介自己的品牌。

在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后才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在产品种类上采取“先易后难”,海尔的策略是起初以一至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

毋庸置疑,这些正确的战略决策,保证了海尔国际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成功,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上了生动一课。

二、树立品牌观念海尔的宣传主题是:“海尔,中国造。

”张瑞敏对这一主题解释说:“要通过海尔这个品牌让世人认识到中国产品有能力在世界上参与竞争,有能力进入世界名牌行列。

”跨国企业要注重品牌的国际化经营。

品牌竞争已然成为各大跨国公司进行激烈市场角逐的法宝之一,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必定是品牌全球化的过程,当企业品牌发展成世界品牌时,就代表着会拥有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三、争取当地资源,与利益相关方合资合作以日本市场为例,海尔在日本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竞合阶段、合资阶段、兼并阶段、自主发展阶段。

竞合阶段中,海尔与三洋开创了一种互相开放销售渠道的新商业模式,这一模式使海尔获得了日本市场和经营渠道。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

浅析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海尔品牌国际化之路海尔品牌的发展战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名牌战略发展阶段。

海尔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过硬的质量管理制度,打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的旗号。

海尔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深入人心,为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品牌竞争优势,在国内树立了海尔的名牌形象。

第二阶段即海尔多元化品牌战略阶段。

海尔品牌在重视品牌专业化的同时,充分认识延伸品牌深度与广度的重要性,利用品牌优势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战略先后兼并多家企业,同时提供差异化服务使海尔在施行跨行业跨产品的多元化经营与扩张规模方面体现了海尔品牌规模的核心竞争力,为海尔品牌进入国际国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领域。

第三阶段是品牌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张瑞敏把他“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管理理念传到了世界市场,通过获取并不断整合全球资源增强海尔企业在全球的品牌核心竞争力,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对海尔品牌“三融一创”的品牌国际化发展的认同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市场、产品、营销国际化的海尔正在为其产品和服务打上世界品牌标签,这个标签凝聚着海尔品牌民族企业的创新精神、服务理念,也诠释着中国现代企业的大国风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激烈的全球品牌竞争时代,海尔集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世界名牌。

在信息化时代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一直坚持以最快速度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和以品牌创新精神提升国际竞争力,要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坚持产品质量的零缺陷,正是有着“国门之内无品牌”的国际化理念,海尔才能走向世界级品牌。

然而海尔集团从2005年以来却出现了利润总额下降的趋势,我们不得不从海尔风光无限的辉煌成就和备受称道的经营战略中思考海尔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海尔品牌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品牌泛化正是有着“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创名牌”的公众品牌信念,海尔在家电行业逐渐树立品牌形象,赢得了市场声誉,成为中国家电品牌大鳄。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引言概述:海尔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走向国际市场。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

一、海尔的国际市场战略1.1 多元化产品线海尔在国际市场推出了多元化的产品线,涵盖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1.2 强大的研发能力海尔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1.3 本土化营销策略海尔在国际市场采取本土化营销策略,根据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进行产品定制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二、海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2.1 优质的产品质量海尔一直注重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赢得了国际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2.2 全球化生产布局海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实现了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3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海尔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新产品和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挑战3.1 本土化难题海尔在国际市场遇到了本土化难题,需要根据当地文化和法规进行产品定制和营销,增加了市场推广的难度。

3.2 品牌认知度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大市场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3.3 市场竞争激烈海尔在国际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份额。

四、海尔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4.1 智能家居市场随着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发展,海尔在国际市场有望进一步拓展智能家居产品线,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4.2 智能制造领域海尔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研发实力,有望在国际市场引领智能制造潮流,实现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4.3 生态链建设海尔在国际市场建立完善的生态链,与各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和共赢,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跨国海尔国际化浅析

跨国海尔国际化浅析

海尔的国际化浅析一.企业介绍和行业竞争状况分析1. 企业介绍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

目前,海尔在中国、亚洲、美洲、欧洲、澳洲拥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设立了21个工业园,在全球建立了61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

2012 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631亿元。

2012年,海尔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家电赞助商。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公布2012 年全球家电市场调查数据,海尔在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提升为8.6%,第四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获得"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全球,第一品牌&制造商"共9 项殊荣。

海尔集团从1998年开始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历程,到2004年完成了其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在欧洲,北美,日本站住了市场。

2. 行业竞争状况分析冰箱市场“一超多强”品牌格局稳定。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的“一超多强”品牌格局仍未改变,海尔以30.6% 的品牌关注度领跑中国冰箱市场,远远拉开了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西门子、美的、容声等品牌的关注比例均在10%左右,组成了中国冰箱市场的第二阵营。

LG、三星、松下等国外品牌在三开门、多开门冰箱领域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而美的、容声、美菱、新飞等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本土品牌格局洗牌就在前方不远方形象:强势:实力雄厚;引导潮流,高档精品弱势:在南方是新进品牌;中小城镇及农村的认知度较低产品:强势:产品系列全,选择多;功能多样,迎合需求;产品研发快,引导潮流弱势:产品返修现象有增多趋势同类产品中价格偏贵通道:强势:大城市卖场位置优越;良好的终端促进弱势:中小城镇网络基础差商誉:强势:售后服务口碑极佳;媒介尊其为中国精英企业典型弱势:市场向海尔经验欠缺的农村市场滑动二•海尔走向国际化是一种发展的必然1规模经济:1997年,海尔集团有四大门类产品位居全国同行业的前3名: 电冰箱市场份额30.28%,冰柜为42.10%,空调为24.11%,洗衣机为27.68%。

浅析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浅析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高继风浅析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与国之间的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层面,选择恰当的国际化战略已经变成企业在跨越国家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并盈利的重点。

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重点是品牌间的竞争,让中国品牌走出去,是当前时代赋予中国企业的使命。

而研究企业的国际化,可以更完美的实行“走出去”战略。

如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外投资不断增长,海尔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跨国公司,它的国际化战略对于想要走出去的企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海尔国际化历程海尔国际化主要有四个时期。

从1984年到1990 年属于内向型发展。

在开始建立企业时,海尔对我国消费者的需求爱好进行了调查,创新了产品的外观性能,由于做到了当时市场上难得的创新,海尔很快于我国的家电行业赢得了很大市场,品牌形象也树立了起来。

1990年到1996年是出口时期。

1990年,海尔想要开始做出口,那时的出口市场选择了德国美国。

德国对生产产品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打入这一市场,海尔想到了拿掉冰箱商标和德国生产的冰箱一同让经销商选择。

结果,海尔的冰箱因为性能高价格低获得胜利,拿到了2万台冰箱的大单子,由此开启了国际化道路。

通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海尔国际化有了很厉害的成绩,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售到美国、中东、日本等地。

1996年到1998年是对外投资时期。

1996年,海尔开始对外投资,建立了位于菲律宾的 CDLKG 电器有限公司。

随后,海尔在马来西亚、印尼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了他们的产品生产技术。

后来,海尔投资了美国、印尼、南斯拉夫等地区。

1999 年之后海尔重点实行本土化。

1999 年,海尔于美国创立了第一个本土化公司,该公司设计中心位于洛杉矶、营销中心位于纽约、生产中心位于南卡州,即“三位一体”。

在这之后,海尔按照不同国家不一样的背景环境,实行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以及管理的本土化。

二、海尔国际化策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策略进入国际市场,也就是首先选择欧美发达国家攻克,后攻克发展中国家。

海尔的国际化分析

海尔的国际化分析

海尔的国际化进程分析一.背景介绍企业概况海尔集团成立于1991年,其前身是青岛电冰箱厂,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制造技术后始用海尔品牌。

通过20多年的迅速扩展,目前其主打产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与通讯产品等四大类,其家电产品占有30%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行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其电冰箱在全球同类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上数一数二。

2003年其全球营业额高达806亿元,是中国家电业出口创汇最多的企业。

“走出去”的经过与形式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严格地说是开始于1999年,在这一年里海尔集团着手进行了三个转移及四个业务流程的再造。

三个转移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市场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

海尔提出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移,并不是把国内外市场割裂开来,而是通过出口和海外建厂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0年是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年。

这一年的1~6月份海尔就实现出口额1.4亿美元,超过上一年全年。

特别是海尔彩电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彩电行业业绩缩水的情况下,海尔彩电出口持续增长,截止2000年已出口到世界上5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月份出口比上年同期翻了5番。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在产品技术方面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海尔先后与荷兰飞利浦、德国迈兹、日本东芝等12家国际大公司组成技术联盟,共同进行产品研发。

纵观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不难发现海尔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首先是设立海外营销中心,然后是从事制造业务,最后是在本土建立研发中心。

具体的方式如在国外建立销售网点、贸易中心,海外建厂,在海外建立信息中心与产品设计分部,最终实现其“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模式。

(二.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海尔的国际化进程(一)企业战略海尔在海外坚定有序地推进其国际化战略:第一步,先为国际大公司贴牌生产,然后开始用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第二步,进入主流销售渠道。

简析海尔国际化的原因

简析海尔国际化的原因

简析海尔国际化的原因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已进入世界经济体系。

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趋势面前,我国多数企业正在由国内经营迈向国际化经营。

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海尔集团,率先迈出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正驰骋在广阔的国际市场。

短短几年,海尔(集团)已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化雏形的企业集团,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探究海尔成功的奥秘,借鉴海尔经营的谋略,无疑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一、搭建国际化企业发展战略海尔的国际化,是将国际化纳入其战略体系,在战略统筹下设计国际化路线的,具备了国际化的条件后自觉进行的发展战略。

这一点和国内其他企业明显不同。

国内很多企业目前的国际化,在很大程度是以抓机遇为核心的自发国际化,导致国际化的步伐、举措相对比较仓促。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分下面三个阶段:1、名牌发展战略阶段;:只有国内市场做大做强,才有资格谈国际化的问题。

其代表事件就是“砸冰箱”。

通过砸掉76台有问题的冰箱砸醒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名牌观念。

为摆脱没有品牌的局面,于是决定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生产世界一流的冰箱,创出冰箱行业的中国名牌。

2、多元化发展战略阶段:企业在竞争中取胜要靠国际化,而国际化必须要多元化。

海尔认为多元化不仅是产业的多元化,而主要指市场多元化。

海尔从84年到91年做了7年冰箱,然后进入了冷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领域,97年我们从白色家电领域进入黑色家电;从现在开始我们又进入电脑行业;现在是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

总之,谁拥有市场资源,谁就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3、国际化发展战略阶段:第一阶段时期是海尔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时期。

不断开拓欧洲海尔、美国海尔、中东海尔等,世界都知道中国的海尔。

第二阶段时期是海尔全球化战略时期。

二、创建具有海尔特色的世界品牌创世界名牌是海尔一直以来的夙愿和追求。

海尔国际化的最大特点,坚持创建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做OEM(贴牌生产)。

跨国海尔国际化浅析

跨国海尔国际化浅析

海尔的国际化浅析一.企业介绍和行业竞争状况分析1.企业介绍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

目前,海尔在中国、亚洲、美洲、欧洲、澳洲拥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设立了21个工业园,在全球建立了61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

2012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631亿元。

2012年,海尔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家电赞助商。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家电市场调查数据,海尔在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提升为8.6%,第四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获得"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全球冰箱,洗衣机第一品牌&制造商"共9项殊荣。

海尔集团从1998年开始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历程,到2004年完成了其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在欧洲,北美,日本站住了市场。

2.行业竞争状况分析冰箱市场“一超多强”品牌格局稳定。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的“一超多强”品牌格局仍未改变,海尔以30.6%的品牌关注度领跑中国冰箱市场,远远拉开了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西门子、美的、容声等品牌的关注比例均在10%左右,组成了中国冰箱市场的第二阵营。

LG、三星、松下等国外品牌在三开门、多开门冰箱领域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而美的、容声、美菱、新飞等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本土品牌格局洗牌就在前方不远方形象:强势:实力雄厚;引导潮流,高档精品弱势:在南方是新进品牌;中小城镇及农村的认知度较低产品:强势:产品系列全,选择多;功能多样,迎合需求;产品研发快,引导潮流弱势:产品返修现象有增多趋势\同类产品中价格偏贵通道:强势:大城市卖场位置优越;良好的终端促进弱势:中小城镇网络基础差商誉:强势:售后服务口碑极佳;媒介尊其为中国精英企业典型弱势:市场向海尔经验欠缺的农村市场滑动二.海尔走向国际化是一种发展的必然1、规模经济:1997年,海尔集团有四大门类产品位居全国同行业的前3名:电冰箱市场份额30.28%,冰柜为42.10%,空调为24.11%,洗衣机为27.68%。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1. 简介海尔集团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多年来,海尔一直致力于创新和国际化战略,成功进入全球市场并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

本文将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2. 国际市场进入策略海尔采用了多种策略进入国际市场,包括直接出口、合资合作、并购等方式。

通过直接出口,海尔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建立了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

此外,海尔还与国外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拓展市场。

同时,海尔还通过并购方式,收购了一些国外企业,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资源。

3. 市场定位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定位。

海尔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海尔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被定位为高品质、高性能和可靠性强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和可靠性的需求。

4. 品牌建设海尔在国际市场上注重品牌建设,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海尔通过广告宣传、赞助活动和品牌推广等方式,加强了品牌形象的传播。

海尔还注重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以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5. 技术创新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技术创新,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海尔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

海尔还与国外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技术交流,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6. 适应当地文化和法规海尔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注重适应当地的文化和法规。

海尔在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上考虑到当地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需求,以提供更符合当地市场的产品。

此外,海尔也严格遵守当地的法规和标准,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质量安全。

7. 国际市场表现海尔进入国际市场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海尔的产品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并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成为了全球家电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8. 面临的挑战海尔进入国际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海尔的国际化历程

海尔的国际化历程

海尔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的案例分析分析:许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都会选择落后地区打开市场获得市场占有率,这样的话成本比较低,风险比较小;而海尔选择的是先出口经济比较发达的欧美地区,在激烈的竞争与严格的市场规范下,磨练与提升品牌,虽然风险较高,但是产品的成长速度加快,并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品牌形象。

海尔之所以会选择这个战略,首先海尔拥有高品质的产品做后盾,进入国际市场过硬的质量是基础;其次,海尔拥有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质量与服务相协调;再次,海尔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紧紧地抓住顾客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最后,海尔通过不断的磨练,在国内市场占据龙头地位,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承担相应的风险。

战术:(1)先易后难分析:进入美国市场后,海尔采用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术。

海尔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即先把产品卖给顾客,让市场来检验产品的质量合格性,等消费者接受产品后再开厂经销,传统的经营模式是先设厂后生产,如果产品经不起考验企业就要垮掉,海尔这样选择降低了进入成本,稳扎稳打,为打开市场先奠定基础。

在产品战略和投资方式上,也是先易后难,海尔选择最有把握的最具竞争力的电冰箱充当前锋,先站稳脚跟,然后再实行多元化战略。

先设立重点投资地区,然后再稳步扩进。

(2)本土化经营大多数企业进行国际营销时都会选择本土化战略,这样更容易被当地的消费群接受,海尔也不例外。

产品:在美国销售的产品大多数不是海尔的原有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比如针对美国人爱喝酒的文化特点,推出了酒柜深受美国人喜爱。

员工:海尔的普通员工大多是美国本土居民,这样的话也是一种公关策略,增进了海尔与美国人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海尔虽然是一家外国的独资企业,但是购买由当地居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后有一种满足感和归属感。

品牌塑造:①品牌建立:除了拥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海尔的过人之处是拥有星级的服务质量,海尔在美国设有免费的服务电话,拥有百名持证上岗的技术人员,产品的保修期在同类产品中式最长的;在产品的宣传力度上不断加大,在大街上,海尔的广告牌随处可见,在发行量较大的报纸杂志上也经常有海尔的宣传。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引言概述:海尔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近年来海尔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和国际化战略等五个方面对海尔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1.1 国际市场潜力巨大:海尔凭借其高品质和创新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具备进军国际市场的潜力。

1.2 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海尔需要应对来自全球各大家电企业的竞争,包括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竞争。

1.3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有所差异,海尔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和创新。

二、品牌建设:2.1 品牌知名度提升:海尔通过赞助国际体育赛事、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

2.2 品牌定位策略:海尔在国际市场上采取不同的品牌定位策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推出不同系列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2.3 品牌口碑管理:海尔注重消费者的反馈和口碑管理,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和产品质量保证,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

三、产品创新:3.1 技术创新: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技术的产品,如智能家电、环保节能产品等,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化产品的需求。

3.2 设计创新:海尔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通过与国际设计师合作,打造出具有时尚感和个性化的产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3.3 产品定制化:海尔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化生产,满足当地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提高产品适应性和竞争力。

四、渠道拓展:4.1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海尔与国际知名零售商和经销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同合作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

4.2 电商渠道拓展:海尔积极拓展电商渠道,与国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在线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4.3 增加海外生产基地:海尔在国际市场上建立海外生产基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反应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的国际化浅析
一.企业介绍和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1.企业介绍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

目前,海尔在中国、亚洲、美洲、欧洲、澳洲拥有全球五大研发中心,在美国、欧洲、中东等地设立了21个工业园,在全球建立了61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

2012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631亿元。

2012年,海尔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家电赞助商。

2012年12月21日,世界权威调研机构欧睿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家电市场调查数据,海尔在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提升为8.6%,第四次蝉联全球第一,同时获得"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全球冰箱,洗衣机第一品牌&制造商"共9项殊荣。

海尔集团从1998年开始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历程,到2004年完成了其国际化战略,成功的在欧洲,北美,日本站住了市场。

2.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冰箱市场“一超多强”品牌格局稳定。

2010年,中国冰箱市场的“一超多强”品牌格局仍未改变,海尔以30.6%的品牌关注度领跑中国冰箱市场,远远拉开了同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

西门子、美的、容声等品牌的关注比例均在10%左右,组成了中国冰箱市场的第二阵营。

LG、三星、松下等国外品牌在三开门、多开门冰箱领域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
地。

而美的、容声、美菱、新飞等本土品牌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本土品牌格局洗牌就在前方不远方
形象:强势:实力雄厚;引导潮流,高档精品
弱势:在南方是新进品牌;中小城镇及农村的认知度较低产品:强势:产品系列全,选择多;功能多样,迎合需求;产品研发快,引导潮流
弱势:产品返修现象有增多趋势\同类产品中价格偏贵
通道:强势:大城市卖场位置优越;良好的终端促进
弱势:中小城镇网络基础差
商誉:强势:售后服务口碑极佳;媒介尊其为中国精英企业典型
弱势:市场向海尔经验欠缺的农村市场滑动
二.海尔走向国际化是一种发展的必然
1、规模经济:1997年,海尔集团有四大门类产品位居全国同行业的前3名:电冰箱市场份额30.28%,冰柜为42.10%,空调为24.11%,洗衣机为27.68%。

由此来看,海尔已经占据中国白色家电市场的领先地位,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可以进军国际市场。

2、技术领先:1992年海尔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其他家电企业不具备的优势,为实现国际化打下基础。

3、品牌效应: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海尔坚持高标准的质量管理,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4、国内竞争日渐激烈,虽然海尔处于领先地位,但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
额难度很大,所以转向国际市场,走出中国,创立世界品牌。

三.国际战略
公司层面——国际本土化战略
海尔分别在美国欧洲亚太等区域建立工业园,形成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

1.海尔在美国
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园区占地700亩,年产能力50万台。

2000年正式投产生产家电产品,并通过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逐渐打开市场。

这意味着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化”的海外海尔的成立,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州。

2002年海尔买下纽约中城格林尼治银行大厦作为北美的总部。

对海尔来说这是一个质的飞目前,海尔产品已顺利入驻美国排名前10大的连锁集团,并获得“最佳供货商”、“免检供货商资格”等荣誉。

海尔投资进入模式分析
1.建立独资企业的方式包括并购和创建两种。

创建时指国际化经营企业通过购买厂房设备、设立组织机构、招聘人员等工作建立一个全新的企业。

2.海尔在美国市场,海尔投资建立了美国海尔工业园,在本地生产家电产品,并且聘有当地员工约180人。

所以,海尔美国公司是属于海尔集团在美国建立的独资企业。

2.海尔在欧洲
欧洲是世界家电业的发祥地,拥有许多世界一流的家电品牌,海尔冰箱技术就是来自德国。

自从1990年,海尔首次出口德国2万台冰箱,开始向欧洲家电市
场进军。

2001年海尔集团并购了意大利迈尼盖蒂冰箱工厂,加之海尔在法国里昂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设计中心,在意大利米兰的营销中心,海尔在欧洲真正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经营。

海尔不但拥有欧洲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而且具备了参与当地制造商组织并获取信息的条件,从而为实现在欧洲的“三融一创”(即融资、融智、融文化,创世界名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尔投资进入模式分析
1.并购是指国际营销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上购买某企业的股票或在产业市场上购买股权,取得该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

2. 海尔集团在欧洲市场上,以800万美元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冰箱工厂,在欧洲本地生产并出售,这是海尔集团通过并购海外市场上的其他公司而在国外建立独资企业。

3.海尔在非洲市场
2000 年,海尔与突尼斯Hachicha 集团在突尼斯合资成立工厂HHW ,于01 年11 月份开始建设,02 年10 月份投产。

工厂占地面积10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 平方米,厂区距离突尼斯市市区约47 公里路程。

工厂每年可组装空调器3 万台、冰箱2.5 万台、洗衣机5 万台。

经过7 年的发展,海尔品牌在这个美丽的北非地中海国家的消费者心中已经树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以海尔空调、洗衣机、冰箱为主的系列白色家电以高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

2000 年,海尔与英国PZ 集团签订合资协议,在尼日利亚成立合资工厂, 进行联合品牌Haier-Thermocool 冰箱、冷柜、空调的组装以及销售。

从合资公司成立以来,HPZ 在尼日利亚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冰箱、冷柜产品市场份额持续保持第一位,成为尼日利亚当之无愧的第一制冷品牌。


年来,尼日利亚公司推进发展空调、电视、洗衣机、热水器以及小家电产品。

目前,海尔尼日利亚公司年营业额超过 1 亿美元。

海尔投资进入模式分析
1.合资是两个或多个组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资源、共担风险、同享利润的企业。

2.海尔集团在非洲市场上,与突尼斯Hachicha 集团在突尼斯合资成立工厂HHW,在本地生产经营。

还与英国PZ 集团签订合资协议,在尼日利亚成立合资工厂,进行联合品牌Haier-Thermocool 冰箱、冷柜、空调的组装以及销售。

这都是海尔集团通过合资的方式在国外建立的合资企业。

3.投资进入国际市场模式是指生产企业将资本连同本企业的管理技术、销售、财务以及其他技能转移到目标国家或地区,建立受本企业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在当地生产产品,并在国际市场销售。

4.综合来看,无论是采取投资建厂、并购厂房、合资建厂的哪一种形式,海尔集团进入海外市场,采取的都是投资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4.投资进入模式的优缺点
1.投资进入模式具有许多的优点:母公司具有更大的控制权,更密切地接近当地市场以及市场渗透的程度更深,知识成本的转移可以增强发掘企业竞争优势的机会,能够节省运输费用、海关关税等,最终导致产品成本的降低,有效提高产品对当地市场偏好的适应性。

2.同时也有一些缺点:占用资源以及因此而带来更大的风险,投资回报时间较长而导致初期成本过高,投入成本过高而导致公司的战略调整缺乏灵活性。

四.海尔国际化的劣势
1、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都是国际级的超级选手,海尔与其不论是资本,技术,品牌口碑都差距甚远
2、国际市场已经被瓜分完了,想要在国际市场分一杯羹困难很大,海尔需要寻找市场空白。

3、中国在对外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很多都是空白,这让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遇到法律纠纷很难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而且中国企业由于走出去的经验过少,对投资所在地的法律法规不甚了解,不能得到当地法律上的保障,容易吃亏。

五.海尔国际化的启示
1. 先立足国内做大做强,再图国际市场
2. 先难后易,少走弯路
3. 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
4. 加大品牌的推广力度,正确运用品牌延伸策略
5. 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客户服务
6. 追求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7. 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
8. 企业经营观念要更新,树立国际化经营意识
9. 看准国际市场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国际化战略
10.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
11. 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品牌国际化的基础
12. 品牌推广是树立国际化品牌的重要手段
参考:百度百科--------海尔词条
图书--------------《海尔的国际化之路》百度文库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