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教学简报12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教学简报

总第12期(本期主编:周锦华)2013年4月

【教学要闻】

1、校春秋史学社举办“历史的再现”演讲比赛

4月14日下午,校春秋史学社在图书馆一楼阶梯教室举办了第四届“历史的再现”演讲比赛。本次比赛的意图在于通过再现这些历史转折关头名人演说来再现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不仅告诉我们过去,历史更要昭示我们未来。根据比赛规则,通过预赛选拔的9名同学在决赛中首先介绍所演讲内容的背景、以及自己对此的理解等,然后再进行演讲。比赛决出了特等奖3名,一等奖6名。

附获奖名单:

特等奖:高一2 曹袁慧高一3 杨昕泽高一1 刘昊

一等奖:高一16 张喻豪高一3 鲁平凡高一24 李心怡高一20 朱浩然高一10

蔡培林高一15 陈瑜

2、以生为本,贴近实际,我校体育活动课全新改版

经过学校多次论证和调研,4月15日起,学校体育活动课全新改版,体育活动课精彩纷呈。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球类项目全面铺开,棒球、空竹、跆拳道、街舞等学生喜欢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新兴项目引入校园。学生可以通过自愿报名,学校调配,二次选修等方式确保在高中阶段有机会学会两项以上的体育特长项目,此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回应,丰富了体育活动课的内涵,拓展了体育活动课的外延。

3、第三次全县高中高效课堂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校举行

为了深化“高效课堂建设完善、提升年”活动,提高全县高中常态课堂的实施水平,4月18日,第三次全县高中高效课堂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校举行。会议主题为“课堂生态优化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会议共分三项议程:一是王继兵校长介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二是与会同志观摩课堂教学,学校各班二三两节课全面开放;三是分组交流,分行政组、各学科组展开研讨。

各普通高中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年级主任,县教研室高中教研员,各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100余人出席会议。

【实践操作】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十大要领

1、厘清高效课堂的目标,彰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讲述,帮助学生体验历史演变的过程,感悟历史人物的魅力,获取人生启迪,培养历史意识,提升历史感觉。

3、指导学生围绕探究问题学会分析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探究讨论。探究讨论中教师角色应定位为“平等中的首席”。探索师生共进的课堂逻辑是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构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关系,明确师生角色的分配,突出师生在课堂生态中的作用与地位,努力做到“教学相长”。

5、学生有意义发现,得出结论。经过课堂讨论,学生获得了新的直接体验和感悟。这种体验和感悟更注重得出结论的演绎过程,关注侧向思维。

6、指导学生用多样手段获得历史结论。可以是学生自己推导出的想法,也可以是小组探究得出的共同成果,更可以是师生思维互补得出的超出预先设定的结论,当然有时或许还会因为学生有限的阅历,得出一些结论会力不从心,那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能力要求,给出历史结论。

7、拓展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改变本本主义、教本至上的陈旧观念,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

8、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实现由“学历史”(通过他人研究了解历史过程)到“做历史”(自己做历史研究)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9、优化学生思维品质,采取可行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并有效提升思维能力。活化课堂学生思维,实现学生由不爱思考到爱思考、不会思考到会思考的两次飞跃。

10、针对已有的高效课堂模式,开展其利弊的讨论,研究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到底怎么做的问题。

【模式感悟】

以情景材料带动历史课堂教学

——选修1《〈戊戌变法〉的背景》教学感想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韩国军

以情景材料带动历史课堂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以情景材料并配以恰当的设问为主线,带动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问题。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以情景材料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即以情景材料导课、以情景材料授课、以情景材料结课。

下面笔者以选修1《〈戊戌变法〉的背景》为例进行阐述。

第一、以情景材料导课

本课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本明治维新前的“黑船事件”和明治维新后的“中日谈判,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两幅图片,提问“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出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以引导学生回答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展示“清末一位爱国人士所画《时局图》”,提问“19世纪末期的中国与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在内外形势上有何相同点?假如你是当时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你会怎么做?”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以情景材料授课

以情景材料为载体,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授《〈戊戌变法〉的背景》之初,我还告知学生背景通常应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加以分析。

为使学生真正理解戊戌变法背景之一——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我展示图片《时局图》并配以如下设问让学生讨论回答:

(1)该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这幅漫画反映了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方式?

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分而治之。

(2)有人为此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

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

生:反映了爱国者力图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机。

戊戌变法背景之二——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我除了让学生看书外,还提供了一段材料以加深学生对清政府统治危机的理解。

为使学生理解戊戌变法背景之三——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根本原因)我设计了如下材料及问题由学生讨论。(展示课件)(5个材料,4个问题,略)

戊戌变法背景之四——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为变法运动提供思想基础。为了进一步理解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传播特点及主要观点,我作如下设计(展示课件):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

生:(1)封建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3)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为使学生理解戊戌变法背景之五——变法准备活动,我展示一组图片,由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归纳。

生:(1)政治——上书皇帝

(2)舆论宣传:撰写论著——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举办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与顽固势力论战。

(3)组织团体——强学会、保国会等——组织基础

最后我展示图片“张之洞及其《劝学篇》”,由学生思考归纳戊戌变法第六个背景。

生:戊戌变法背景之六——变法得到了清政府一部分官员和光绪支持。

第三、以情景材料结课:一堂精彩的课,不能虎头蛇尾,结课的艺术性,对完成教学目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回味,给人启发。本课我采用总结式结课。

体会感想:

第一、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寓乐于学,寓学于乐;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第二、它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情景材料带动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重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切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它能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某一知识结论,而且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切合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一时代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