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部分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散文部分第1单元黄鹂--病期琐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19
作用: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并限制其活动的特定场所,它决定 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有时也反作用于环境。写故 事性较强的记叙文,除情节外,也要写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写 好这两种环境,可较好地烘托人物,进而充分、明确地表达中心。
20
2.写法指导 环境描写应注意: (1)选好观察点,按照观察顺序写。 (2)要抓住重点,描写环境的特征。 (3)要紧扣文章内容去写。 (4)写出感情。
8
向的影响,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 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 应当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 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 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命”。
9
探究 精研 文本
10
[整体·感知] 作者以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命状态,说明任何事物只有 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到极致。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倾心 与赞美,对无视和残害美的行径的谴责,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美 的本质的深切理解,曲折含蓄地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尤其是从事 艺术美创造的作家、艺术家对自由宽松的创作环境的真诚愿望。
30
谢谢观赏
勤能补拙,学有成就!
2024/10/16
31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黄鹂—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 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 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 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 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 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 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5
《文学短论》等。孙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及初期的创作合集 为《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造风格的一部小 说与散文合集,笔调明丽流畅、秀雅隽永。其中《荷花淀》被视为 “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季羡林散文

季羡林散文

季羡林散文季羡林散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

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季羡林散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季羡林散文篇11、《清塘荷韵》: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

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地漂在那里。

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

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2、《夹竹桃》: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

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3、《缘分与命运》: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

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

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

”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

但又必须“听天命”。

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4、《八十述怀》: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

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散文结构知识点总结

散文结构知识点总结

散文结构知识点总结一、散文的基本结构1.1、开端散文的文章开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需要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产生兴趣,愿意继续往下阅读。

因此,一个好的开端尤为重要,可以采用引言、排比、问句等方式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1.2、中间散文的中间部分是文章的核心,也是内容的主体部分。

在中间部分,作者可以展开对主题的思考,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也可以通过叙述、描写等手法来给读者呈现一个生动的画面。

1.3、结尾结尾部分是文章的收尾部分,它需要给读者一个总结性的感觉,让读者对文章有一个清晰的印象。

在结尾部分,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也可以加以点题,或者以反问、寓言等方式来呈现文章的深意。

二、散文的写作技巧2.1、生动的描写散文可以通过生动的描写来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生动的描写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2.2、比喻和象征比喻和象征是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3、语言的运用散文的语言需要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

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让文章更富有表现力。

2.4、情感的表达散文是一种情感性很强的文体,可以通过对情感的真挚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2.5、逻辑和条理散文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逻辑和条理,需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不能随意跳跃,以免让读者感到迷茫。

三、散文的类型和风格3.1、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以情感为主线,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宣泄,展现出作者的内心世界,让读者产生共鸣。

3.2、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以议论和辩证为特点,通过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展示出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3.3、散文随笔散文随笔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记录思想和感悟的文体,它突出了思想和情感的真实性和临时性。

3.4、散文小品散文小品是以某一事物或某一人物为中心,进行深入揭示和阐发的故事文学。

3.5、散文散句散文散句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散文形式,以短小精悍的句子展示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散文常见的结构技巧

散文常见的结构技巧

散文常见的结构技巧一、引子引子是散文开篇的部分,通过引子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兴趣。

引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描述一个场景、引用一句名言或者提出一个问题等。

引子的目的是让读者对散文内容产生好奇,引发阅读欲望。

二、承接承接是引子之后的部分,承接可以是对引子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或者展开。

承接部分可以通过叙述事实、讲述故事、引用典故等方式来展开,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散文的主题和内容。

三、铺展铺展是散文的主体部分,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细腻的描写来展开散文的主题。

铺展部分可以通过逻辑推理、事例论证、比喻等手法来展开,让读者对散文的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转折转折是散文的转折点,通过转折可以让散文产生更强烈的冲击力。

转折可以是突然的情节转变、观点的变化或者情感的起伏等,让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升华升华是散文的高潮部分,通过升华可以让散文达到更高的境界。

升华可以通过情感的宣泄、思想的深入或者形象的描绘等方式来实现,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六、收束收束是散文的结束部分,通过收束可以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结局。

收束可以通过总结全文、回归引子或者提出新的问题等方式来实现,让读者在结束时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或者思考的启示。

七、结语结语是对散文的总结和评价,通过结语可以给读者一个对散文的整体印象。

结语可以是简短的总结、对散文的评价或者对读者的启发等,让读者在结束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散文常见的结构技巧包括引子、承接、铺展、转折、升华、收束和结语等。

这些结构技巧可以帮助散文更好地展开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写作散文时,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技巧,使散文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散文常见的结构技巧

散文常见的结构技巧

散文常见的结构技巧一、引子散文的引子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它旨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读者的兴趣。

引子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描述一个场景、引用一个有趣的事实或者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

通过巧妙的引子,作者可以迅速与读者建立起情感和思维上的共鸣。

二、承接承接是散文中的第二部分,它起到过渡引导的作用,连接引子和主题的内容。

在承接部分,作者可以逐渐展开主题,并提出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引用一些相关的例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主题。

三、主题阐述主题阐述是散文的核心部分,它是文章的重点所在。

在主题阐述中,作者会详细阐述和展开主题,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观点或者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部分,作者可以使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四、转折转折是散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文章更好地引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一个巧妙的转折,作者可以让读者重新审视之前所表达的观点或者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五、总结总结是散文的结尾部分,它对前面所阐述的内容进行一个简洁明了的总结和概括。

在总结中,作者可以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考,以让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六、回顾回顾是散文的一个特殊结构技巧,它可以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回顾和思考。

通过回顾,作者可以对文章中的一些观点或者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发挥,以便让读者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文章的主题。

七、跳跃跳跃是散文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结构技巧,它可以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跳跃,使文章更具有层次感和组织性。

通过跳跃,作者可以在不同的主题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让读者产生一种阅读的新鲜感和探索的欲望。

八、对比对比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技巧,它可以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观点、现象或者事物,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对比,作者可以突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使文章更加富有张力和表现力。

散文作品的经典结构有哪些

散文作品的经典结构有哪些

散文作品的经典结构有哪些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形式多样的文学体裁,其结构没有像小说、戏剧那样有严格的定式。

然而,在众多优秀的散文作品中,我们仍能总结出一些常见且经典的结构模式,它们为作者表达情感、讲述故事、阐述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总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是散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开篇往往通过一段简洁而有力的文字,总括性地提出主题或观点,给读者一个整体的印象。

中间部分则对主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通过具体的事例、细节、描写等来丰富和支撑开篇提出的观点。

结尾部分再次呼应开头,对主题进行总结和升华,使读者对文章的主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在一篇以“家乡之美”为主题的散文中,开头可以这样写:“我的家乡,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它承载着我无尽的思念与眷恋。

”中间详细描述家乡的山川景色、风土人情、邻里之间的温暖故事等等。

结尾则可以是:“家乡,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无论走到哪里,它的美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

”这种结构清晰明了,逻辑严谨,能够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并跟随作者的思路深入了解主题。

二、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是将文章的主体内容分成几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部分,这些部分在主题的统摄下,以平行的方式展开。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重点,但又共同服务于文章的整体主题。

例如,写一篇关于“四季之美”的散文,可以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入手,各自描绘其独特的景色、气候特点以及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烈奔放、秋天的丰收喜悦、冬天的宁静祥和,各自成段,相互并列。

这种结构使文章内容丰富,能够多维度地展现主题,给读者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印象。

三、递进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则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或者作者的思考深度,层层深入地展开叙述和论述。

它通常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以“成长的感悟”为主题的散文,可能先从童年的纯真回忆写起,接着描述少年时期的懵懂与探索,然后是青年时期的奋斗与挫折,最后深入到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写景散文(精选31篇)

写景散文(精选31篇)

写景散文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

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景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景散文篇1《故乡的麦田》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车窗外的麦田漫无边际,犹如浩瀚无涯的海洋在阳光下翻滚着绿色的波浪。

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麦田。

深秋的时候,一辆辆拖拉机拉着锃亮锋锐的犁铧划破故乡的大地。

大地露出一道道新鲜湿润的土壤,弥散出泥土浑厚清纯的气息。

人们拿着铁耙忙着整地作畦,然后用木质耧车将一粒粒麦种播洒在土地里。

麦种播进大地,仿佛融入了母亲的怀抱。

它们在泥土里悄悄地生根发芽,使劲儿穿透泥土钻出地面,露出浅绿色的身躯。

人们站在田垄上望着绿茸茸的麦苗,像是望着一群娇小可爱孩子,希望它们茁壮成长,盼着它们早点儿抽穗灌浆,长出丰盈健硕的麦穗。

麦苗在二十四节气昼夜不息的运转中一寸一寸地成长着。

大自然的一双巧手用时光的线条将它们纺织成了绿毯,覆盖着辽远圹埌的平原,装饰着萧瑟、寒冷的村庄。

白天淡淡的阳光像雨露似的沐浴着它们。

它们在寒风中欢快地舞动着纤细的腰肢。

到了夜间,大自然的一双巧手又用厚厚的寒霜织成棉被,盖在麦苗身上,让它们安睡。

对它们而言,凌厉的寒冷是大自然赐予的福祉,练就了它们坚强刚烈的风骨,也催生了它们成熟的梦想。

时间蹑手蹑脚地跨过小寒与大寒,走到了立春时节。

春天给麦田灌输了力量与希望。

这个时候的麦田像个翩翩少年,在春光的照耀下洋溢着盎然的生机。

春风吹来,麦浪在平原上翻涌,像一群少年在大地上奔跑着呼唤。

人们辛勤地劳作,用血汗浇灌着麦田。

麦田默默地酝酿着果实,充实着人们心中的希望。

小满转身远去之后,芒种急急匆匆地到来了。

大自然的一双巧手用太阳的七彩之光给麦田镀上一层金色。

这个时候的麦田丰硕而美丽,像是一位年富力强的青年人。

人们望着饱满沉实的麦穗笑容满面。

人们收获麦子之后,将一粒粒麦子装进粮仓,作为养家糊口的粮食。

2020-2021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师文档:散文部分 第5单元 光含解析

2020-2021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师文档:散文部分 第5单元 光含解析

2020-2021学年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师文档:散文部分第5单元光含解析光[开卷有益]光古天遥在光的世界中,我与你不同。

晨曦告别黑夜,牵着光的手,迎面轻盈地走来,万物的轮廓愈发清晰。

忽略的事物也躁动不安,拂去尘埃,探着头,迎接光的普照。

日光、灯光充斥着整个世界,无论是否需要,它就在那儿散发着自己的荣誉之芒。

有了光,生命也有了活力;有了光,世界也有了生机。

美丽在光下显现无疑,丑陋也是。

而丑陋往往比美丽表现得更加强烈。

光太亮,刺痛了我的双眼.我不想正视它,因为我看不清它的轮廓。

它用自己的芒掩盖了自己的身躯,欺骗我的眼睛。

我以朦胧的眼看它.它以朦胧的姿态回敬我.光,照亮了前方的路,预言着我们的未来。

很少有人会改变前进的方向,他们在光的指引下徘徊前行,他们对脚下的路感到麻木,张望着光下的幸福,不忍放弃,希冀回报。

于是,光便阻碍了你,选择也成了多余。

还是无路可选好,起码有路可行.有人终日奔波,只为追寻太阳,追着,追着,他就变成了一盏明灯.光与影相互依偎,有阴影的地方必有光,有光的地方也必有阴影。

不堪的生活也是如此。

逆光或是顺光,阴影就在那儿,不离不弃.不同的感官,不同的感觉.无云的天,站立在阳光中,感受阳光携带的热量温暖着身躯,这是灯光无法给予的感觉。

伸出手挡住光路,看它安静的躺在手上,暖暖的。

光,依然伫立在那儿,不依不靠。

人们依然需要光,只为驱逐黑暗。

错误!玉女教授——杨必杨必(1922-1968),女,江苏无锡人.曾就读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际劳动局担任英语翻译,1952年院系大调整,由震旦大学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评为副教授。

终身未嫁,被称为复旦“玉女教授"。

1968年因病去世。

其翻译的《名利场》(英国萨克雷著)享有很高的声誉。

[整体·感知]《光》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带给人的感受.文章从黎明写起,通过展示黑暗与阳光的对峙、天空中“蓝”的微妙变化,勾画了晨光的“可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部分《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 》孟子《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论毅力》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咬文嚼字》朱光潜《吃饭》钱钟书《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容忍与自由》胡适记叙文部分《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垓下之围》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前赤壁赋》苏轼《先妣事略》归有光《马伶传》侯方哉《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夜》鲁迅《香市》茅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哭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我与地坛》史铁生《蚂蚁大战》亨利·梭罗诗歌单元《蒹葭》-《诗经》《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钦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秋兴八首(其一)》杜甫《长恨歌》白居易《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小说单元《婴宁》蒲松龄《宝黛吵架》曹雪芹《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苦恼》契诃夫《麦琪的礼物》欧·亨利《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大学语文》的学习与考试2008年01月11日星期五14:10《大学语文》的学习与考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例题,应充分体现语文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中文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写作等课程相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写作课程相区别。

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已经具备相当于高中毕业语言程度的自学应考者,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广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著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局面表达能力。

二、使用教材从2007年4月起,本科和专科大学语文考试全国统一命题所使用的教材是:《大学语文》,徐中玉、陶型传主编,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本教材的特色是不分本科专科而统一使用。

三、怎样学好《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材共有散文、诗歌、小说三个单元52篇课文,从文章的体裁来看,其中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歌18篇,小说7篇。

另有文体知识4篇,分别介绍了议论文、记叙文、诗歌、小说4种文体的结构特点、写作方法和艺术特征。

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要求自考学员掌握以下4个方面的知识。

1.语言知识部分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

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自学应考者辨识、说明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不要求自学应考者作语法方面的分析。

(1)文言实词的考核。

主要是辨识常见的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包括成语)的具体含义。

应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文言虚词的考核。

主要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

就在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

(3)文言句式的考核。

主要是了解文方课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工和倒序句式等。

要求在古文今译时,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地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

2.文学知识部分文学知识,主要是指作家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

对作家伤口知识的考核,要求认知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或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合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本的知识点)、主要代表作品;认知课文所属专书的编著者、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对文体知识的考核,要求认知教材中4篇文体知识介绍文章所涉及的各种文体及其主要牲。

4种文体知识的具体考核点是:(1)议论文文体知识。

认真阅读教材中《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重点识记并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的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和对比法)。

驳论的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2)记叙文文体知识认真阅读教材中《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重点识记并理解:叙述方式:顺叙、倒叙、平叙、插叙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中的借景抒情、在叙事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等。

(3)诗歌文体知识。

认真阅读教材中《诗歌的抒情方法》一文,重点识记并理解:古代诗歌文体:楚辞、汉乐府、乐府旧题、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慢词、小令。

抒情方法:直抒胸臆、意象表现;借景抒情(包括自然天成、融情入景、移情于景、因情造景)、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4)阅读《小说的艺术特点》一文,结合具体作品,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个性特点;人物描写方法。

心理刻画:直接心理描写、间接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表现方法:倒叙方式、前后照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对比、铺垫、烘托、反衬、类比、象征等。

3.课文阅读分析对课文进行阅读分析,一般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每一篇文章都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该文章在当时和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了解这些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创作思想。

(2)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议论文主要应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习记叙文、小说时应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还需了解文章中主要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学习诗歌则应重点把握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出的思想。

(3)仔细揣摩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著名作家的优秀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自考学员应仔细揣摩、体会课文的写作技巧。

在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时,要先熟读课文,在理解清楚全文的思想内容以后,划分文章段落、归纳段意,理清全文结构。

如果是议论文则要分析其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如果是叙事性作品(包括记叙文、小说、叙事诗)则要分析其描写事物、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手法,同时也要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

一般情况下,课文后所附的“提示”是对本课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学习时要认真阅读这一部分。

4.具备一定的写作常识和较强的写作能力。

要重点掌握议论文、记叙文的定义、种类、构成要素、表现手法等有关知识。

虽然这一部分知识在试卷中占分量很少,但这部分知识有很大用处,它即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分析课文,又是写作的必备基础知识。

只有掌握了这部分基础知识,我们在分析课文时,才知识什么样的文章是议论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记叙文、什么样的文章是诗歌、什么样的文章是小说,才能进一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在写作时才能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文章。

要求自考学员有较好的写作能力,是指自才学员在限定的时间里按照给定的题目或条件,写出一篇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言之成理、语言流畅的文章。

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语文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是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

自考学员应注意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学习方法要想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和较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注意学习方法。

根据我们的经验,介绍以下几条,供自考学员参考。

1.端正态度,刻苦学习,下真功夫学习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偷懒.自考学员必须端正态度,克服困难,挤出时间来刻苦学习.不怕基础差,不怕忘性大,就怕不下真功夫。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勤奋耕耘,总会有理想的成绩的。

2.认真阅读和钻研教材自学应考者应根据大纲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大学语文》教材。

这本教材按四种文体分类编排,每篇课文前面的作者或专书介绍,是作家作品知识的主要考核内容;四篇文体知识介绍文间,是文体知识的主要考核内容;课文后面有较详细的注释,它既能帮助应考者疏通文字、理解文章,又是语言知识的考核内容;每篇课文后面有对该文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的“提示”,并设计有“思考与练习”,这是考核阅读分析作品能力的主要依据。

自学应考者必须充分认识教材各部分的作用,以认真攻读教材为主,防止产生偏离教材的倾向。

3.多读多思,多思多记“读”就是阅读,“思”就是理解,“记”就是记忆。

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都是一个“读”字。

我们提倡动脑筋的读,读读想想,想想读读,多问几个为什么,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就全理解了。

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记忆,对生字生词,好词名句,名段句篇,最好是会背诵。

大脑储存的信息多了,在说、写的时候自然就不觉困难了,语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4.勤于练笔,快速提高写作能力作文在考试中占有较重比例,自考学员一定要扎扎实实学好关文体的基本知识。

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多观察、多思考,丰富生活阅历;其次要多阅读、勤练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教材中的范文是,可以有意识的借鉴其中的写作方法和语言修辞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是有指导地反复进行写作——修改——再写作的实际操作训练。

练写时力求合乎文体要求、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言简洁流畅。

重要要练好议论文和记叙文。

5.努力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习语言知识,特别是文言词语知识,要和阅读课文组合起来,边释词,边译句,边理解文章。

字、词、句的解释落实,句意、段意、篇意就理解得透;句、段、篇的文章理解得透,反过来又有助于对字、词、句的把握。

词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方能记住。

真正理解了,就可以转化为能力;有了能力,就能够触类旁通,灵活应用。

抓住那些特殊句式较多的段落反复进行古今译练习,就会提高将文言语句转换成现代白话的能力。

反复朗读古今诗文,不断增强文方语感,有助于掌握文言言语的基本语言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